有效性高中历史论文范文

2024-05-08

有效性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 由于教师在整个教学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其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给予了积极且有正面的影响,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原定的任务。任何一位教师对于自己的每天、每节课都该把有效教育设为所努力的方向。通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可以发现加里·鲍里奇教授想的观点就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此五种教学行为对于实现有效教育尤为重要。但要实现它们, 还得解决现实存在的如下一些问题。

2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如何有效备课

作为一名教师, 在备课时应当考虑如何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换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这才符合有效备课的要求;还应当以教材为起点自主创新, 不完全受制于教材;不满足既定的课时目标, 可将其进行拓展、延伸进而构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系列;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机会取代一切均听从教师的传统;转变备课的观念, 是一种设计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准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取代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模式;探究课堂将原先按照教参的备课进行升华。

2.2 谁应该在课堂处于主导地位

必须要指出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会随着新观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位而有所动摇。究其原因, 新课改提倡的是教学形式的改变, 而最终所指向的教学目标仍未改变, 教学形式永远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近些年, 不少地方推行的课改, 往往是目标轻于形式。例如将没有讨论价值的内容安排为课堂活动。有讲红军长征时, 提出的“为何要长征”的话题, 笔者认为, 此类问题学生只要通过书本即可给出准确的答案, 根本无需讨论。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有时会一味的追求形式而忽略了目标。现实的课堂中, 教师过于苛求小组合作学习, 如果内容加再比较单调, 那么学生对于这种学习方式也会变得麻木。所以在教学时, 教师千万不忘记课堂中自己才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3 完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措施

3.1 在课堂教学中善于使用问题

文科考试目的在于检查学生能力培养的情况, 将探讨问题融入教学是课堂教学值得采取的。因为开设历史课程就是为了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能力。要想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将问题运用到课堂中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3.2 为课堂教学组织专题活动

新历史教学大纲规定, 对于教学内容有明确的划分, 其中还包括选修及不列入考试范围两项, 但值得注意的是选修并非不修;不列入考试范围不等于不要学。对于这些内容, 我们可以试着将它们整合、串联成专题讲座的形式来了解。还可以将中国、世界的当下热点、重大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入其中。诸如:郑成功收复台湾、资本主义发展史、中东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此类问题都可列入可供选择的范围。借由此种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兴趣、视野、思维、文化生活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得益匪浅。并且对于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很有帮助。

3.3 对中外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贯通

正如之前提到的, 大纲规定了选修内容, 而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就在此范围。但同时它们又是高考试题必考的, 因此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作为教师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内容在初中时学生都已有过接触, 但世界史内容受制于初三升学压力, 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对考试, 对于具体内容没有真正把握。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是紧密相连的, 而且在高考卷中, 世界史部分出现考点较为频繁。因此, 近现代史内容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在大纲上绝不能固步自封, 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在讲解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时就不能与世界历史相剥离, 而应把它联系到世界历史的大范围中进行探讨。对此新教材予以了重视, “引言”就是很好的证明, 教师对于这些内容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对教材也应该有更深一层的研究, 找出中国史与世界史在教学内容上交集。

3.4 对历史、政治、地理三科进行结合

虽然这几年江苏历史高考都是以单科考卷出现, 然后在文科学习的过程中, 不少专家发现, 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再是泾渭分明,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今后高中教育的一大趋势。学生如能学好政治与地理, 则对他们学习历史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学好历史又反过来会促进对其它两门课程的学习与领会。历史、地理、政治可谓是三位一体, 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无论在大纲还是课程的安排、内容都是独立制定完成,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某一科的过程中, 对于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思维方法相对孤立。而目前新课标的意图旨在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将数门学科融会贯通, 在社会生活中能将整合后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地去认识社会, 继而构成对于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与其说这是在考察学生的能力, 不如说这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能把知识点与社会现象、与本学科内不同的知识点甚至其他学科有关知识点相联系, 拓宽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的综合性能力得到培养。要想实现这一点, 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创制出更全面、更开放的教学模式。从现实生活中出发, 设计与此相关的问题, 最大程度地接近现实, 这样所学的历史知识才能有的放矢。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 对于高中教学的各个学科也有了新的要求, 历史学科自然也不例外, 不再只要求学生的死记硬背, 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想将此落实, 就应将历史教学的效用予以提高, 即有效教学。它是以教学目的为终点, 对于学生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益, 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更为现代化。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性,高中教学,历史

参考文献

[1] 何琼.多一把尺子便多一批好学生[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 :56~63.

[2] 高凌飚, 吴维宁.开放性试题如何评分──介绍两种质性评分方法[Z].高中学生学业评价研究资料汇编.

有效性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基础导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许多内容不仅是素质教育必需的经典知识, 而且是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可分为史实性基础知识和理论性基础知识两大类, 史实性基础知识由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评价组成;理论性基础知识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革命史观的主要观点和学习方法。学生只要抓住了这些学习要素、了解了史观, 学习历史的兴趣、动力便有了保障。让学生先进行15分钟的课中预习或引导自主学习、完成所用教辅书中的“自主梳理”或“知识网络建构”要求, 让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根本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和组织准备) , 经过 (兴起、初步建立政权、发展、全盛、转折、振兴、失败标志性事件) , 意义这些基础知识。

二、问题导引

从学情出发, 根据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设计、选择整理出可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欲望的2~3道问答题、材料解析题, 导引学生积极、主动地为问题而思, 为问题而论, 为问题而学。

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上的“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 (这里指出版) 中的“癸好三年”是指哪一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

材料二《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 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 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 准自专其利, 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 准其自售, 他人仿造, 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 或一人请立, 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 立官严正, 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2) 请根据材料二, 指出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张?目的是什么?

(3)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资政新篇》无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4) 请结合所知识从产生背景、社会经济主张、群众基础、作用、时代特点五方面概括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

(5) 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 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问题2:请你列举在初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概括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

问题3:关于太平天国运动, 有人认为,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有人认为,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如果统一了中国, 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你同意哪种观点, 请用史实说明。

三、总结导构

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 它用时虽只有2~3分钟, 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构建起清晰完整、系统调理的认知结构, 便于学生理解。既可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 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 又可诱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 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 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 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笔者不是自己也没有让学生简单地复述课本知识, 而是采用如下的图示来引导学生总结, 从整体上画龙点睛地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四、反思导改

有效性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为了突破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积极性和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本文下面就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高中历史进行简要介绍。

2对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认识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含义就是教师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制定和实施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生活智慧,实现“以史明智”的目标,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3引导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策略

3.1 活化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是死的,是静态的,也是抽象的,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十分的枯燥、乏味。这时,教师机械性教学就会使课堂呈现出一种死气成成的状态。所以,想要激活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课堂生动、活泼,就要活化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 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揭示出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和情感世界,从而形象的表达出历史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时,在讲述古罗马从习惯法过渡到成文法时,教师可以使用下面的案例进行解释说明: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有一个仁慈的贵族叫罗莫洛,他是罗马某一支军队的首领。在他去世前曾立下遗嘱,要将他一半的财富捐赠给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或死去的士兵的家人。但是,等罗莫洛去世后,他的家人却没有拿出这部分财富进行捐赠,所以那些没有收到捐赠的人就将罗莫洛的家人告上了法庭。讲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们思考一下,法官会如何判这个案子。这样,通过活化教学内容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沉闷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3.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性的营造一个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生动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其中,进行情感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中历史的教材内容[1]。例如 ,教师在讲解《新文化运动》时 ,教师就需要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因为作为生活在民主世界的学生们来说,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专制使他们无法切身体会的,所以教师就需要实施情境教学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利用巴金的作品《家》中的某些故事情节,例如觉新的结婚,觉民的离家出走等来铺设教学的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民族的存亡之际,新思想、新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性。

虽然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成果, 但是许多教师却没有抓住情境教学的重点, 只是流于形式,在课堂上组织表演历史话剧,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但是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应该正确的意识到情境教学的目的和核心, 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高中历史。

3.3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

问题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提出一系列有目的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历史,主动的了解历史事件,探索历史事实,从而巩固和掌握已学到的基础知识,并学会利用学到的内容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

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所提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在提问问题时,一定要符合课程的进度和难度,由简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发现历史。如果问题缺乏层次性就会使问题过难,或者是过简单,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积极性,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西方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西方民主政治是否适合中国”时,教师就需要注意自己所提问的问题的开放度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性。另外,教师也应该注意问题是否能够引导课程的继续,防止出现冷场或断层。

问题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探索历史的精神。问题教学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3.4 进行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随着教育教学课程的改革, 教师逐渐的意识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性, 并将其纳入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当中。但是,这种体系的建立也使许多历史教师流于形式而减少了对课堂效率、教学质量的关注,从而使高中历史教学出现一系列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应该以发展学生作为出发点, 联系现实的教学情况,寻找教学中的失误、错误,并积极改进,不能只单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应该在保证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历史学习兴趣。

4结语

总而言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完全的符合了素质教学的基本要求,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了“满堂灌”现象的出现,提高了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积极性,拓宽了历史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许多高中历史教师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就简要介绍了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含义和引导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有效策略。

有效性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 提问不能偏离根本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 因此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使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 对知识能融会贯通,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 力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中容易散和乱, 一定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 把课堂的散和乱与发散思维区别开来, 老师要把握主线, 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切忌偏离主题, 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 片面追求花样的形式而脱离教学内容和培育创造思维的教学主题。

抓实质, 就要求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 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本节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什么, 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了解的, 哪些内容学生还是困惑的, 哪些困惑学生是能够自己解决的, 哪些困惑学生是自己解决不了的, 老师只有在备课阶段, 作了这样的自问和探究, 才能有的放矢, 设计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培育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在具体备课阶段, 抓实质也存在如何抓的问题, 应该说教学无常规, 应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因内容而异, 不能长年一个样, 堂堂无变化。但也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笔者总结为“三层次”论:一是设问导入, 诱发思维;二是激疑铺垫, 由易而难;三是发问拓展, 学以致用。

二、探究提问的形式艺术, 关注学生的接受度和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提问方式的创新探索, 试图改变单向式提问的现状,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互动式提问, 积极创设互动提问气氛, 诱导学生自发提问, 在课堂内外产生提问冲动, 将学生置于学习、思考的主角位置。如, 在学习英国的《权利法案》时, 我启发学生站在世界的角度探索有关问题, 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相继提出:1689年中外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折射出中国和英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中国的皇帝和英国的国王有什么区别?这几个问题一提出, 学生从全局出发, 较理性地注意了当时中国和英国政治方面的不同, 说明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是令人乐观的。

二是分组式提问, 根据学生特点, 分成若干小组, 小组内可以相互征询意见, 讨论作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 协作解难的能力。例如,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可以提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什么?为什么要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不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为什么会站起来?有什么重要意义?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等等一系列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去解决上述问题。

三是进行假设性提问, 这样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激发他们新的探索热情。例如, 在学完八年级上《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已经知道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了, 并且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孙中山不让位于袁世凯, 中国近代的历史又会怎样?”这类问题的抛出,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课本知识。

四是在对同类问题的比较中提问。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常常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在进行比较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提问。例如学完《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时, 就可引导学生把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作比较, 我们可以先介绍比较方法的操作步骤:先确定比较点, 让学生画表格从基本历史要素入手进行比较, 如原因、时间、人物、过程或内容、结果及影响;然后思考两个历史事件异同。最后让学生围绕上述要点, 再利用课本及相关资料, 学生就能提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成功, 中国的戊戌变法会失败?”“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等等有价值的问题了。

三、提问式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处理与反馈

尽管我们在备课中进行了各种预设, 但真正到了课堂, 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 还是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有时在这个班效果好, 在另外一个班效果却不一定好。有的学生互动积极, 热情高涨, 有的却跟不上节拍, 冷漠对待。面对这些情况, 就对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平时要多积累, 自身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有丰富的临场经验, 有高超的导向技艺, 不能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 要有处变不慌, 循循善诱, 把握课堂风向, 及时回归教学主题的能力和准备。

有时会出现老师提了问, 学生无反应, 启而不发, 课堂上冷了场, 场面尴尬。面对这种情况, 可能有些老师会耐不住向学生发火, 殊不知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更没有了回答的勇气。其实, 老师此时应发觉问题出在自身, 出在发问的适应性和层次性上, 如果是问题对于学生太难了, 学生无把握, 回答时出现了迟疑, 老师应采用旁敲侧击、外围突破、逐步靠近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易处作答, 层次推进, 扫除障碍, 恢复信心, 到此时, 方觉此时无声胜有声, 因为冷场, 使你了解了学生, 了解了自己, 改进了策略, 懂得了提问的艺术。

有效性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传统的课堂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有的教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课堂结构松散,至使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松懈、涣散,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所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四、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自己作为“模特儿”,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五、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内容,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练习的形式有两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基础、典型、新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

有效性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历史图片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发挥很多十分直观的教学辅助功效,借助生动的图片能够让学生对于久远的历史有更直观的感受,并且能够获知很多课本中没有交待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的图片来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图片的形式获知更多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不仅可以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宽与延伸,这也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提供非常实际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 图片 教学运用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言,教师如果善于发现各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且将各种可以用的素材引入课堂,这将会为课堂教学带来非常积极的促进。图片资源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而言能够发挥的辅助功效十分明显,教师要透过对于各种合适的图片的搜寻来丰富高中历史课堂,这将会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与感受各种历史事件。

一、历史地图的有效应用

历史图片的形式十分多样,首先,历史地图便能够很有效的引入到课堂中,并且为知识教学的实施带来很有效的辅助。不少历史框题的学习中学生会需要一些地理知识作为辅助,尤其是涉及到战役、战争的教学题材时,让学生从地理层面了解战争过程展开的路线、波及的范围以及产生的影响等,这会让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实质有更深入的获知。教师如果仅仅靠口头讲述来给学生们阐述这些内容,能够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如果可以找到相应的历史地图,借助图片的指引来让学生对于相应的信息进行有效把握,这种方式会让实际教学效果产生非常显著的提升。

比如,《战略决战示意图》是以地图的形式描述中国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这段史实,这是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讲授在讲授和这一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时便可以充分将这张图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读此地图下方图名,学生立刻会联想到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随后让学生浏览地图印证刚才的联想,此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三大战役的名称及战役发生的时间、省份等相关信息。最后让学生综合以上信息思考:三大战役发生的顺序及由此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一种作战思想。在历史地图的辅助下会让学生站在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理解与分析很多问题,是对于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宽,以这种模式展开的历史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也会起到非常显著的促进。

二、历史照片的合理引入

历史照片同样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有效的利用这一类型的历史图片同样会为实际教学带来积极推动。不少历史照片中都记录下了一些极其珍贵的瞬间,并且可以带给学生一些课本上未曾提及的重要信息。教师要善于搜集这类教学资源,在知识教学的展开中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不一样的视角来认识很多史实。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观看与分析历史照片,要让学生懂得在看历史照片时应当抓住哪些重点。这样历史照片的效用才会充分得到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教学成效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历史照片教学是以历史照片为素材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在以此种方式展开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观看照片时需要把握的一些要点:(1)照片拍摄于哪个地方?(2)这张照片中的人物是谁?(3)这张照片拍摄于什么时候?(4)这张照片告诉有关他们生活的哪些方面?(5)拍摄者的动机是什么?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了解照片的拍摄有其目的和意义,并且激发学生从时空角度思考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三、历史漫画的辅助作用

历史漫画同样是历史图片的一种范畴,这种类型的图片很容易被教师忽略,但是,很多歷史漫画中能够反映的信息以及传达出的一些思想却非常有价值。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代表性并且能够为实际教学过程带来引导的漫画素材,让学生透过对于漫画的仔细观赏来理解一些史实。这种轻松有趣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极大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的思维,这些都会为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带来极大帮助。

在学生观赏漫画时教师要让学生找到一些关键点,理解漫画中的人物或动物代表的意思。不少漫画中的寓意都十分明显,如不同的动物代表不同的国家,动物所站的位置代表这个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判断漫画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系以及此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如,很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时局图》反映的是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的历史事实,发生的背景则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此外,要让学生揣摩漫画作者的意图,让学生能够获知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学生如果能够从这几个层面来把握与观赏漫画,将会从漫画中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结语

历史图片能够为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带来的辅助效用有很多直观体现。历史图片的形式十分多样,无论是历史地图、历史照片还是历史漫画,都能够为学生理解具体的史实或者历史背景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教师要活用历史图片,这对于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无疑会起到极大的推动。

上一篇:数学教科书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