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2024-01-0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日益提高, 现代化建设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同时表现出了工业化社会的特色。以石油产业和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发展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问题。

现实中, 我国的主要能源结构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构成,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数量庞大, 而石油和天然气都处于一种严重的供给不足情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我国的石油供应开始出现巨大的市场缺口, 这一时期也是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 (石油) 的集中爆发期。中国从石油出口国转变为了石油进口国, 并且逐渐由市场一般性能源产品, 转变成了供求稀缺性产品, 国家不得不加大投入进行战略储备, 同时进一步在原有油藏基础上进行二次、三次开发。

石油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在产业方面不存在可持续性, 因此对于石油工程技术的利用, 主要体现在开发潜力和应用技术方面。如何在已经探明储量的基础上, 实现石油资源的尽可能利用, 这是石油工程技术关注的重点所在。

2 我国石油工程技术的现状分析

石油工程技术是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中对石油能源供应的重要手段, 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特点;但结合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还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 以下作者针对现状进行分析。

2.1 石油工程技术缺乏应用市场

近年来,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石油能源缺口越来越大, 我国对外的石油依赖越来越严重;相对而言,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早期“贫油国”是由产能不足造成的, 而目前“贫油国”则是有市场供需造成的。2013年, 我国的石油能源总体储量在全球排名第14位, 但是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0%;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市场供需矛盾, 进口依赖度只会越来越大。

而相应的, 通过石油工程技术来提高我国石油产能, 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周期, 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在市场上的应用价值不明显。

2.2 石油工程技术缺乏创新机制

我国的石油工程服务体系还存在很多的缺陷, 尽管在人才教育中已经开设了石油工程技术的服务内容, 但所涉及的内容都比较陈旧, 运行机制也显得十分僵硬。很多石油工程在建设和运转的过程中, 认为创新工作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因此研发部门的实际作用发挥并不是很大。数据显示, 目前在我国石油工程中所采用的设备、技术、工艺中, 65%左右是通过国际市场进口或技术购买。

2.3 石油工程技术人才机制欠缺

我国在石油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缺乏高端意识, 尤其是受到近年来不断提升的就业压力影响, 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关注封闭式的应用训练, 而在科技创新和高等技术方面的培养缺乏有效地模式。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多年, 在大部分领域都得到了验证, 但石油工程技术与石油产业联系过于紧密, 人才的出口渠道较为狭窄, 结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低级人才和中级人才过剩, 但高级人才却严重不足。

3 我国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截至目前, 我国的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能源多样化利用上, 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要摆脱能源利用的束缚, 一方面要从市场角度出发, 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 寻求新的能源开发领域, 如海洋石油、原油精炼技术等。

3.1 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石油工程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对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面对国外石油行业对先进技术的封锁, 必须提高我国石油工程技术中的自主性科技含量, 例如在完井、清蜡、密封、防腐蚀等方面, 也包括相关服务性维护方面等。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需要构建适应的机制, 尤其是要以石油企业作为主要的平台, 开放国内的技术交流合作, 加强科研互动沟通, 强化部门之间的联系。

3.2 市场应用机制的培养

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应用是密切相关的, 没有市场的认可, 技术也就没有研发的价值。应该以市场为前提, 以企业为平台, 以高校或研究机构为支撑, 构建一个完整的市场应用培养机制。在这一体系中, 最重要的是打造高素质的技术团队,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优化, 最终作用在石油工程技术方面, 通过新发明、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投入, 将经济力量进行优化, 实现市场的良好反应。

3.3 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

人力资源是一切产业运转的基础。针对于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制度进行改革, 要注重突出现实应用和市场体制, 摆脱长久以来的理论知识枷锁。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应该以功能性创新配置为关键, 注重实践;同时, 适当地调整目前石油工程技术的人才结构, 将低级人才、中级人才和高级人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比例范围内。

摘要:石油工程技术包括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适应于石油工程行业的勘测开采、生产管理、维护服务等多方面内容。石油和煤炭、天然气被成为当今社会的三大能源之一,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石油工程技术的整体水平高低, 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和现代化建设能力。作者基于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石油工程技术,采油技术,发展趋势,能源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宝.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风, 2013, 04:130-131.

[2] 王立勇.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8:52+202.

[3] 朱颖超.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J].石油科技论坛, 2009, 01:32-36.

[4] 杨静楠.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J].化工管理, 2015, 06:2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近年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十五”计划头两年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已达到1143.17亿美元, 超过了整个“九五”期间的1109.60亿美元, 是“八五”期间的4倍。到2002年,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678.6亿美元, 与1992年相比,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0年翻了4番, 是同期GDP增长率的3倍多。到2010年,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外贸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达到40%左右。

1.1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按技术领域分布特点重于计算机与通信类和电子类产品, 轻于航空航天和生物技术产品的出口产品结构

计算机与通信类和电子类产品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最主要的两大类产品, 其出口额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92.1%。这些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都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 且绝大多数是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产品。一方面, 集中投入和过度发展可能导致低水平重复投入、雷同产品和低价位运行, 从而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效益;另一方面, 国际上此类产品竞争激烈, 技术标准构成复杂, 若过多集中, 则不利于分散出口贸易风险。

1.2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单一

从地理方向分布看,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集中于香港、美国、欧盟、东盟等四大区域, 出口到这四大区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另外,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各大洲的出口速度快速增加, 特别是对北美洲、亚洲及欧洲等国的出口。但是在中东、非洲、拉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市场, 我们虽然有一定的优势, 实际进入的量却很少。因而, 以多元化分布为主攻方向拓展出口市场, 并在市场上培育和发掘出口产品新的贸易价值, 应该成为我们的发展重点之一。

1.3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特点是以包括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加工贸易为主, 产品出口技术结构低度化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以包括进科加工贸易和来科加工装配贸易的加工贸易为主, 而一般贸易方式正在逐渐降低。这种出口贸易方式显示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隐忧。我国主要从事是加工、装配业务, 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获取的是由简单劳动决定的加工费, 附加值低, 创汇能力很弱。另外, 我们缺乏高新技术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无法与别国突出的产品竞争优势抗衡。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加上我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对吸收外商投资非常有利, 跨国公司将全球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加快向中国转移, 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因而短期内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格局将继续维持。

1.4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利润大多流入发达国家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 出口产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也在逐年增加, 但带有明显的“饥不择食”和偏重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目前中国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仅占10%, 其余多为加工贸易产业与贴牌产品。从近10年情况来看,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而加工贸易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劳务贸易, 我们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产品从原料转化到成品过程中的附加值基本被外方占有。由此说明过低的利润使企业难以积累雄厚的资金进行更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

1.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货源供给特点是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为主要货源供给地, 科技兴贸重点城市、高新区、出口基地发挥了核心作用

从地域分布来看,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三大高技术产业发展密集区, 其中珠江流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大的货源供给地。中关村科技园区、苏州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及北京, 天津、上海、深圳等22家国家高新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了主要货源, 其中, 高新区出口创汇额由1995年的29.5亿美元上升至2002年的329.2亿美元。

1.6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主体倾向外资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主要是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所占份额较少, 增长幅度最高, 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由外资企业来带动。另外, 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很强, 如果外资企业向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更有利可图的市场转移时, 就不利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长远发展。

1.7 自主创新能力差, 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弱与高新产品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密切相关。中低端产品整体供大于求, 而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本土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上所占比重更低, 价格优势逐渐减弱。企业是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长久立足乃至最终取胜, 关键是看其是否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而我国许多民营企业是抓住机会在市场中裘发展, 对自主创新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只把自己定位在生产型企业的位置, 过分依赖于外来技术的支援, 单纯靠购买国外的专利来赚取利润。因此, 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还要集中力量发展我国的核心技术。

2 我国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发展措施

2.1 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我国目前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单一, 主要依靠商业银行的短期借款, 这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的步伐。启动企业技术创新, 首先要加大财政对科研开发的投入, 推进科技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式多渠道融资;其次要设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组织, 建立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良性机制, 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效益不断提高;三是建立有效益的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 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有充足资金。

2.2 鼓励和支持科技型民营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增强高新技术出口贸易主体的活力

民营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是它们的外部成长环境并不通畅, 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速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基金。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投入, 应该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 保护企业的专利及无形资产, 尽快建立保护民营经济私有产权的相关法律, 建立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及科技型企业产权重组渠道,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增强高新技术出口贸易主体的活力。

2.3 优化产业园区和出口基地的出口产品结构, 并提升其全方位出口能力

各产业园区和出口基地在制定发展策略时, 应依据国家制定的发展重点出口商品的策略, 考虑可持续优势、差异化高新技术发展目标, 通过整合零散研究与开发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以“重点、优化”为主线, 加大产业园区向集聚多家企业优势、发挥规模效应的方向发展, 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和企业, 全面提升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出口基地的出口结构。另外, 还要注意向区外以及技术落后地区进行技术推广, 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2.4 政府要完善政策体系, 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政府一定要扶持“中国创造”并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资金配套, 吸引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以及为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低利率融资贷款, 制定高效率的、发展目标明确并可行的、能够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监控的国家研究开发体系, 提高研发投入的效率。对于企业的研发投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 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力度, 刺激厂商进行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的开发, 培育我国企业具有抑制外国企业垄断市场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市场能力, 从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我国参与新的国际分工消除市场障碍。

2.5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重视人才培养

科技兴贸战略主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创新为动力, 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服务保障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领域形成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有利支撑, 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发展能力和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 取得全球市场的战略性突破。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确定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在“十二五”期间, 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的主体,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深入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及出口, 关系到我国能否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调整重组的机遇,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因此, 我们要全面认识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 充分发挥优势, 坚持自主创新, 继续支持引导高新技术出口;同时, 针对不足和缺陷, 改善现有的状况, 以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在高新技术产品研究领域, 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并取得卓越成就, 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成为今后我国对外贸易工作中的重点。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只有通过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获胜。因此, 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成为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新技术,竞争力,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子先.我国外贸发展模式及其政策取向的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 2007 (8) .

[2] 杜玉莹.我国高新科技产品出口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

[3] 杨志龙.我国高新科技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J].中国科技统计, 2009.

[4] 李秀芳.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新变化与外贸发展战略[J].经济问题, 2007 (6) .

[5] 姚利民.技术创新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Z].国际商务研究, 2007 (3)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1 我国钻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定向井-丛式井钻井技术

定向井-丛式井钻井是我国使用较为长久的一项钻井技术, 该技术在初期应用中的效率较低, 精度标准也不高, 引入美国钻井工具后, 该项技术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随着我国对钻井技术研发的力度不断加大, 该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 至今定向井钻井口数占总数的50.06%, 而进尺占总数的50.13%, 平均钻速达到20.36m/h, 这足以证明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该技术的核心要素。

1.2 水平井钻井技术

水平井钻井技术发展较晚, 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钻井技术经过配套技术转型后, 就开始大力发展水平钻井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 至今已研发出了16种不同类型的水平钻井技术, 并在油田开采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我国的东河1-平2井, 利用该技术实现了井深6476m, 水平端400m的傲人成绩。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涌现, 水平井钻井技术还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促进我国油田建设和开采工作的进行。

1.3 大位移井钻技术

随着油田开采难度的加大, 不同环境下的油田勘探队钻井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海上油田勘探的顺利进行, 我国开始研发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在大位移钻井技术的辅助下, 我国已经成功完成了埕北21-平1井和垦东405-平1井的勘探任务, 为大位移钻井技术的配套技术的完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我国钻井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我国钻井技术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是极为显著的, 但应当认清现有的技术仍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钻井技术的提升和改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油田产率, 因而将效益作为钻井技术发展的根本很有必要;国外钻井技术领先于我国, 因此应客观认识国外的先进技术, 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改进或完善, 以满足我国油田勘探和开采事业的需要。在以上几项原则的指导下, 我国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应为:

2.1 改善现有的钻井技术

为保证油田勘探事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我们应对现状的钻井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首先, 加强对欠平衡钻井技术的研究和改善。该技术是我国油田勘探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 现阶段只能完成特定底层的勘探工作, 应用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其次, 加强分支钻井技术的提升, 主要是对井眼痕迹进行整体设计, 继续完善施工工艺;最后, 加强老井钻井技术的研究, 老井钻井技术是在老井眼上开采小井眼, 完成深井油田的勘探工作, 该技术能有效节约油田勘探成本, 因此受到众多研究学者和企业的欢迎。

2.2 现有钻井技术及配套技术的提升

第一, 将成套的钻完井技术应用到水平井和侧钻井的勘探中, 成套技术中主要包括小环隙固井技术、钻具防卡技术和钻井液技术。第二, 完善和优化固井完井技术。这套技术包括四项技术, 分别为降压泄压技术、地层压力预测技术、配套技术措施和固井施工技术。其中配套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缩水抗窜剂 (DSK) 和封隔器等。第三, 深井钻完井配套技术的完善, 这一配套技术包括钻头型号的选择、水泥浆外加剂的选择、固井施工技术和钻井液的选择。在选择钻井液时, 应根据矿井的实际深度及特征选择合适的钻井液技术。

2.3 加强对先进技术的研究

地质导向技术是钻井技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国外已经开始对这一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地质导向技术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帮助, 利用专业的信息采集设备、传输设备、分析设备对井眼的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监控, 并根据监测数据对钻井技术进行客观评价, 为后期的施工工艺提供可靠的参考。

2.4 推动钻井系统的智能化

油田钻井效率的提升和安全钻井的实现需要借助智能化的钻井系统。一方面应提高钻井设备的技术含量, 提高其自动化水平;其二, 通过集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将多个钻井设备进行有机结合, 减少人工操作。

3 结语

总体来说, 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已经拉近了与国外先进钻井技术的差距, 但随着油田开采区范围不断扩大, 深度逐渐加深, 油田开采钻井技术的难度也将进一步提升。因此, 我国油田企业和相关的科研单位, 应以效益为指导, 以满足生产需求为目标, 结合国外先进的钻井技术, 对我国现有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和改善, 以促进我国石油工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摘要:钻井技术在油田勘探开采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 我国钻井技术已经得到了极为迅速的提升,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但随着油田开采难度的不断加大, 现有的钻井技术仍无法完全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关键词:钻井技术,定向井,水平钻井,大位移钻井,老井钻井

参考文献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对于我国各行业来说, 现代测控技术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也是加快行业前进步伐的原动力。尤其在我国的军事、科学、航天等重要领域,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代测控技术与现代科学发展事业的良好结合, 使测控技术在增加经济产业竞争力和改善社会发展体系上起到重要作用。也就是说, 现代测控技术在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现代测控技术的特征

(1) 智能化现代测控体系拥有智能的现代测控技术, 其特征是使问题得以简便的解决, 运用比较方便, 技术形式多种多样。在现代测控技术方面, 其设施都是智能化的,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测控技术的利用率, 智能的测控设施及技术得以应用, 也提高了测控人员的测控效率、计算效率, 使测控方法得以进步。

(2) 数字化现代测控技术的数字化是其另一个特征, 此特征对于测控技术的应用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测控技术上重点表现在几个方面:①使传感器技术更趋于数字化;②使主机与终端服务器的处理更为数字化;③对信号器的数字化控制;④互联网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3) 网络化网络化是指随着科技的发展, 网络技术与测控技术完美的结合, 建立了便捷高效的现代测控系统。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 更大程度地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促使现代测控技术不断发展创新, 使测控系统变得灵活化, 系统化。测控技术、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则更好的体现出网络化的特点。

(4) 广泛分布现代测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测控设施也被建立在不同的机构, 不同的领域, 每个领域都要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测控设施及测控方法。因此, 现代测控技术得以广泛分布, 分布式的现代测控技术主要运用互联网的传播技术, 以计算机为核心, 将测控体系中广泛分布的并且适合领域的测控仪器组合起来, 形成合理的为企业或国家部门服务的测控体制。其主要作用是:当测控设施进行工作时, 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不至于导致整体系统的瘫痪, 而是可以分开进行工作, 对其它设施并不能造成太大影响, 这样保证了测控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 此技术并没有局限于测控某个方面, 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在现有的测控技术基础上, 增加新型的测控技术, 以此提高测控技术的功能, 使其拥有更强大的测控体系、合理的测控方案及处理测控的方法等。现代测控技术运用方式多变, 既可只运用一个功能的测控技术也可多功能进行组合、运用。

3 现代测控技术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电子制造业、军事国防业、自动化业等高速发展都离不开测控技术的推动, 测控技术亦广泛应用于农业、电信、石油、化工、宇航等相关领域。

(1) 无线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以通信、传感探测及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由于其优异的发展前景而备受关注。传感器网络应用中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定位问题, 它对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的位置、网络管理协议的设计、目标跟踪、节点间的合作等都起着重要应用。

(2) 现代测控技术在航天、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现代测量和控制技术可以测量和控制在太空飞行的目标具体表现为:跟踪航天器, 测量运动数据的同时获得内部的一些物理和航天员体征的数据, 也可对航天目标控制进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在航天领域得以进一步发展。

在农业领域, 现代测量和控制技术, 可以用来测量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的温度, 如果测量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报警, 主机将打开风扇通风冷却处理, 这大大降低了粮仓粮食储存火灾的发生几率。

(3) 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现如今, 最新型的传感器技术已经能够融合计算机智能技术和网络拓展技术等方面, 功能极其强大, 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引用, 例如:火车运行状态检测、医学压力系统监控、工业气体传感器等, 同时也在农业、国防、城市管理、医疗、工业、抢险救灾、军事、环境监测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4) 远程测控技术远程测控技术是现在和未来测控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无线通信技术、电话网远程测控技术、专线远程测控技术等。现代测控技术还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水、电、燃气以及热能等的自动抄表远程测控, 与此同时, 对于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以及用户密度不高、不易布线、距离较远的情况等等, 都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测控。

(5) 虚拟仪器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也较广泛, 如: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测量不同进口压力和转速下的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参数;虚拟仪器技术用于蚕茧无损质量检测。

4 结语

面对当今时代的信息爆炸, 现代测控技术不断地发挥着它的活力与作用, 向智能化、标准化及系统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发展。社会各领域有效地运用测量控制一体化的现代测控技术。通过先进的传感器采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并加以分析、建模、转化、输出, 从而实现生产全自动化。同时, 现代测控技术也带动了模拟信号传感技术、量子计算技术、高速通讯技术向标准化、智能化、高速化方向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测控技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至关重要的科研价值。

摘要:当前, 现代测控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 以开放化发展为前提, 以标准化发展为契机, 兼以网络化发展为平台, 实现测控技术的大跨越。逐步打破现有的传统发展模式。无论对于科技创新方面还是工业建设的发展, 现代测控技术都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测控技术,发展现状,应用探究

参考文献

[1] 徐亦唐.浅谈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科技资讯, 2013, (4)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1 新时期炼油化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清洁燃料

炼油化工行业一直是公认的高耗能的产业, 随着能源的紧缺问题越来越严峻, 炼油化工技术将目光投向了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石油开采、加工过程中, 清洁燃料的利用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清洁燃料的生产是目前炼油化工技术中的重点技术。据调查发现, 截止2015年, 含硫量低于10μg/g的柴油需求量在柴油的总需求量中高于70%。

因此在新时期的炼油技术中, 清洁型能源的生产技术十分重要, 清洁性能源的生产技术在炼油技术中,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降低汽油中的硫、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从而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氧化安定性。在柴油生产过程中, 减少含硫组分的含量和十六烷值以及芳香烃的含量, 从而实现提高柴油氧化安定性的目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加氢裂解等炼油技术处理, 将初步炼油后得到的重油组分进行深加工, 得到高附加值的适用于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燃料, 这种炼油技术具有清洁、高效等优势。

1.2 完善一体化的炼油技术

新时期的炼油技术在原有的对开采出的原油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上, 还能够对已经加工过的能源进行二次加工, 从而提高石油的利用率, 节约原油。这种对原油加工并进行二次处理的一体化技术主要有: (1) 加大低碳烯烃、芳香烃的产量, 实现炼油、生产有机化合物一体化的发展; (2) 通过催化裂化等反应提高丙烯的产率, 在裂化过程中采用高效的催化剂, 提高有机化合物的生产效率; (3) 通过对芳香烃的构化、重质等处理, 实现提高芳香烃产量的目的。在轻油加工过程中, 根据不同有机物的生产条件,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催化剂, 从而提高炼油的效率。

2 炼油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新型的技术达到清洁节能的目的是炼油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其具体表现如下:

2.1 低温和热能的回收利用

蒸汽中含有大量的热能, 合理的回收利用这些热能是炼油化工企业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一般采用的回收利用热能的方式是采用分级供热, 将蒸汽分层次的利用。

2.2 建立联合装置

做好集成装置的设计, 使用联合装置主要是指通过组合工艺或联合装置, 实现装置的热联合, 从而节约能源的消耗。据调查显示, 采用多套装置比双套装置的能耗少20%左右, 同时, 多套装置的投资成也比双套装置减少24%, 这说明, 多套装置的投资成本低, 能源消耗少。除此之外, 多套装置还具有工作效率高、原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因此利用热联合技术对装置进行优化, 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节约能耗, 发展更加完善的集成一体化装置是未来炼油装置的发展趋势。

2.3 采用新型节能技术

新型的节能技术能够优化企业的生产设备, 通常表现在机泵变频调控、热泵和精馏装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机泵的变频调速通过计算机进行检测和控制, 能够保证机泵在最高点持续运行, 有效改善机泵调控不精确的问题。精馏装置采用孔板波纹填料, 尤其在直径为13.5米的减压塔中应用, 节能效果很好。

2.4 优化能量系统

能量系统是炼油化工节能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是实现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能量转换、回收利用的主要手段, 系统通过对蒸汽、动力等的控制实现回收热能的目的。优化炼油化工装置能够有效控制节能, 提高炼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 能量系统的优化表现在夹点技术、数字规划等等。夹点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夹点处的最小传热差的限制实现对换热网络和水系统中热能的回收利用, 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中的热能, 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2.5 加强资源的再利用

将含有轻烃和氢气的废气进行回收利用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消耗, 同时减少废气的排放, 保护环境。例如利用吸附—解吸技术将C3及C3以上的成分进行回收, 利用变压吸附技术将氢气分离回收等。除此之外, 炼油化工技术中还增加了乙烯生产的新技术、提高丙烯产率的技术、活化轻烷烃的技术等等, 同时, 研发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清洁节能的设备等也是炼油化工技术今后的主流发展趋势。

3 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 炼油化工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清洁节能方面作出了一些重大的转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提出了更加艰巨的挑战, 炼油化工技术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努力将炼油化工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保持一致, 在生产过程中坚持节约能耗、保护环境的原则, 是未来炼油化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阶段。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行业, 近几年来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本文对炼油化工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论述了未来我国炼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炼油技术,石油化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巴图尔江.依明, 古丽巴哈尔.吐逊, 王平.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 (0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1 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控技术是指用一系列的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 是一种自动控制技术。即用数字信息表示机床和刀具的运动参数, 并将这些数字信息送入计算机, 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 使被加工零件和刀具之间产生符合要求的相对运动, 从而实现对零件的加工, 它所控制的对象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1938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 奠定了现代计算机, 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

目前, 数控技术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储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使用计算机代替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 使输入数据的存储、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 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据相关专业人员统计介绍,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 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58年到1979年, 这一阶段被称为封闭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 由于国外数控技术的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局限, 数控技术的发展非常缓慢。

第二阶段, 是在我国“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 被称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这个阶段, 因为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 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 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三阶段, 是在“九五”期间及以后, 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 进入市场竞争阶段。这个阶段, 我国国产数控设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的末期, 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半以上, 国产数控系统也达到了10%左右。我国的数控技术已由研究开发阶段向推广应用阶段过渡, 也是由封闭型系统向开放型系统过渡的时期。现在已经出现了一批可以数百台成批量生产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企业。在数控技术软件上, 一些单项技术已接近或超过国外的水平。我国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科技攻关、开发自主版权数控系统[2], 为数控设备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从1995年“九五”以后, 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 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 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 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在1999年以后, 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资金, 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从在国内举办的众多的数控机床展览会上, 也可以看到多品种产品的繁荣景象。我国数控技术发展的这几十年, 数控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较大的成就, 为以后数控技术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基本掌握了数控技术的核心, 也培养了很多从事数控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的人才[3]。

2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 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 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 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行业中, 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 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由于数控技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 是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 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 因此, 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控制, 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机械制造的竞争, 实质上是数控技术的竞争[4]。

现代数控加工技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成组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液压气动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 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它的发展和运用, 开创了制造业的新时代, 使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技术的广泛使用给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管理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 它的关联效益和辐射能力更是难以估计;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 CAD/CAM、FMS、CIMC等技术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离开了数控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就成了无本之木;数控技术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资和商业贸易的重要构成, 工业发达的国家把数控机床视为具有高技术附加值、高利润的重要产品进行出口, 世界贸易额逐年增加。数控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等机构的支持, 我国政府也已充分意识到发展数控技术的重要性, 正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中国的数控产业, 把发展数控技术作为振兴机械工业的重中之重。

当今世界工业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国防实力。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 但我国机床的数控化率仅达到2%左右, 数控化率低, 已有数控机床利用率、开动率低, 这是发展我国21世纪制造业必须首先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机床数控化开发与改造。

我国数控系统厂家主要有华中数控、北京航天机床数控集团、北京凯恩帝、北京凯奇、沈阳艺天、广州数控、南京新方达、成都广泰等。虽然相比日本FANUC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国外数控生产厂家, 国产数控生产厂家规模都较小, 但在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加工新结构机床、高效特殊功能的刀具使用方面以及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技术领域都有较大的进步[5]。

结束语

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 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复合化等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 这也就意味着它所需要考虑和处理的技术与非技术问题越来越多。我国数控加工技术发展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 朝着高速度、高精度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在数控加工技术方面, 要强调创新, 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普遍应用, 我国制造业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近年来, 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 尤其是制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加工技术引领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 成为现代加工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 董笑鹏, 张立娟, 王兵然.浅谈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前景[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 吴义荣, 何超龙.我国数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制造.

[3] 梁训, 王宣, 周延佑.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4] 王成.浅谈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机电信息, 2010 (18) .

上一篇:高校教学转型管理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职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