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论文范文

2024-03-16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面对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提高的事实,能够有效的提高房屋使用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就显得十分的重要。由于亚欧、亚非板块的不断移动, 现阶段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地震现象已经数不胜数,所以,为了提高人们的生存安全程度,将房屋的建造设计合理的应用抗震结构设计,将有助于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其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地域地震的威胁,为人们的生命求救提供一定的时间,是公民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得到保证生命安全的时间。可见,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应用抗震结构设计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抗震设计 房屋建筑 结构设计

一、建筑结构抗震的重要性

在建筑结构中应用抗震结构的设计,首先能够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内部人员的逃生以及求救争取宝贵的时间;其次,强化了建筑结构的设计,增加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也将是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使其利用价值得到不同程度的飞跃。建筑的基本功能是供人们居住,随后才是审美价值的体现。就建筑的基本功能来说,其能够供人居住的首要前提是安全,包括使用安全以及建筑物自身的安全。也就是说,建筑物只有在保证了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才能够供人们使用。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影响建筑安全性的因素作全方位考虑。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其对建筑物安全性能的影响极大。而建筑物的安全一旦遭受威胁,必然会出现倒塌事件,从而砸伤和掩埋生命,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因此,建筑物在建设初期就必须做好抗震的准备工作,从根本上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需要遵循的基础性原则

为保障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质量,保证抗震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要求在抗震设计中遵循以下基础性原则:

(一)确保建筑结构构件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确保建筑结构构件的刚度、承载能力、延性、稳定性等属性参数可以满足抗震的基本要求。结构构件设计时,需要依据墙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基本设计原则。在结构构件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构件薄弱问题,为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例如调整地震力系数。

(二)确保建筑结构设置抗震防线数量抗震结构体系是由若干具备一定延性的分体系构成,通过应用具备延性的结构构件进行分体系连接,从而实现抗震结构体系构建。如在该建筑工程中,其建筑为框剪结构,框剪结构是由延性框架与剪力墙两大分体部分构成,由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在出现地震后,多会伴随发生多次余震,如在建筑结构中仅仅设计有一道抗震防线,则该住宅建筑在经过第一次地震破坏影响后,还需要承受余震带来的损害,通过损伤积累,最终引起建筑物承载力不足,抗震能力丧失最终倒塌。

(三)确保房屋建筑结构构件强弱关系处理的科学性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针对构件强弱关系进行科学化处理。在楼层内其耗能构件出现屈服后,剩余抗测力构件则仍处于弹性阶段,这种处理方式,能够确保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与延性能力。如抗震设计中存在着部分构件超强,则会导致其他构件相对薄弱,为此,应科学处理构件强弱关系,保障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该住宅建筑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综合考虑住宅建筑区域条件,考虑建筑工程实现,遵循抗震设计基础性原则,保障了住宅建筑抗震设计效果。

三、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在整个房屋建筑施工中造价比重较大,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心理念在于\"实用、经济和安全\",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基于这一中心理念而产生。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和破坏性特点,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抗震设计体现了设计的安全概念以及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下面笔者从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力和降低地震作用对房屋建筑的影响几个方面论述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一)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力。出于对建筑结构抗震功能的保证,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a.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因素,挑选对抗震有益的地基,防止地基变形影响抗震功能;b.同一房屋建筑结构单元要设计在性质一样的地基上,要把地基最大潜力融入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发挥地基的抗震功能;c.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尽量做到规则、 对称,以降低地震作用导致的房屋建筑变形度以及避免地震作用力集中导致房屋建筑扭曲的状况发生;d.房屋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中要多加几道抵抗防线,以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力,同时建筑结构受力设计要明确,防止存在建筑结构局部薄弱;e.最大程度的减少房屋建筑结构自身重量,从而减小房屋建筑对地基的压力,达到缓解地震冲击作用对建筑体的影响力;f.注重房屋建筑结构空间的统一性,在房屋建筑结构的平面上强化连接,建筑的竖向结构刚度要达到能支撑整个建筑重力。

(二)降低地震作用对房屋建筑的影响。现最被工程界认可的一个办法是在建筑基础与建筑的主体部分之间加设一个隔震层,有的设计师在建筑物的顶端部分加设一个\"反摆\"。此反摆的作用是能够在地震时使建筑物的位移方向相反,由于建筑物在地震时受到震动使得阻尼作用加大,降低了加速度,降低地震的作用。根据试验得知,如果对\"反摆\"设置合理,那么对降低地震作用的概率可达 65%, 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内的物品受损程度。这一方式在国内外正被广泛地研究,并应用到了实际的工程建筑中,不负众望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设防标准。我国明确规定,建筑的使用价值被区分成 4 个类别:甲乙丙丁。甲类和乙类建筑:当抗震设防的烈度是6度~8度时,应该符合本地的抗震设防再高1度;丙类建筑: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以及抗震作用都应该要符合本地的抗震设防要求;丁类建筑:在通常情况之下,地震措施可以相对于本地抗震设防的要求适度降低,但地震作用必须符合本地的抗震設防要求。

(四)保证建筑的刚度。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合理地设计和确定建筑物的刚度非常重要。因此首先要考虑到的是采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主要是在已有的钢筋混凝土之上使用\"钢结构\"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层加固。加固分为两种情况:a.如果所需要进行加层的建筑结构的体系是钢结构, 而国家规定:上部是钢结构、 下部是钢筋混凝土两种不同的体系结构是不符合抗震规范的。因为上下两部分结构的刚度以及阻尼比不一样,是属于不合理的设计。b.假设屋盖的部分是采用钢结构,而钢筋混凝土仍然是作为整个建筑结构的抗侧力的主要体系,则必须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

表1 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的抗震措施(强度)

建筑类型

场地类型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甲、乙类

I~IV

7

8

8

丙类

I~IV

6

7

7

丁类

I~IV

6

7

7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结构刚度一旦过硬,那么在地震时建筑结构所需要承受的地震作用就大,则后果严重,并且会对建筑材料造成大量的浪费;而如若建筑结构刚度过柔,那么在地震时建筑结构会过大的变形,影响到建筑的本身的强度以及正常使用功能。

(五) 把握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能够保证人类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根据抗震设计原则进行设计的大部分建筑基本都可以在地震作用下保证人类的生命安全。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美国、中国、日本等等许多国家相继发生\"破坏性地震\",这些都不是传统的抗震设计思想所能够解决的。因此许多国家都开始深刻地反思当前抗震思想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抗震设计是根据地区的实际震害以及以往的工程经验所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 --\"小震时不能破坏建筑、中震时建筑可以维护加固、大震时建筑不倒\"。因为对于融入抗震设计的房屋建筑设计而言,抗震概念设计的正确性远远大于数值计算的正确性。房屋建筑在开始建设前会灵活地根据抗震原则对建筑地区进行实地勘察,主要勘察内容是建筑结构在发生地震时的整体反应以及预估将会被破坏的机制,这些都需要在建筑建设前仔细勘察,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

四、結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的建设中,注重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对房屋的整体建造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完善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以及抗震结构的施工调整,使建筑物具备真正的抗震能力,这是当代建筑产业发展中所必须重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张志文.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2013,(14):52.

[2] 吴婷婷,金筱杰.高层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关键问题分析[J].世界家苑,2014,(4):254-254.

[3] 赵宏伟.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山西科技,2012,(5):31-32.

[4] 马弯.浅谈房屋结构抗震设计[J].才智,2013(6):183.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能源紧缺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能源储存量较大,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分布不均匀,并且进行能源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导致我国能源消耗量巨大,对我国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一定阻碍作用,尤其是建筑行业。根据研究发现,建筑行业能源消耗比例较大,因此,为了将节能环保理念全面深入,设计人员必须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做好节能措施,从而为后期工程建设建立基础,在提高建筑物质量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措施;研究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影响着工程自身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为此,施工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节能环保理念与技术方式的应用,结合新能源的利用,对建筑工程进行节能化的设计施工,避免过多的能源消耗,促进工程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为我国现代建筑行業及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面主要对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进行分析探究。

1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理念的重要性研究

关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问题,已上升到了世界级层面,在建筑行业无节制开发土地资源、建筑施工行为严重不规范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城市环境问题已经越发凸显。例如,生态系统被破坏、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枯竭、土地资源荒漠化等现象,均是由高耗能建筑在投入使用后所导致。截至目前,环境问题已对城市居住人口的生活、健康、工作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下的建筑产业在经济市场内的发展速度较快,面对无节制开发土地资源造成的环境问题,一些建筑设计单位或建筑施工方仍在以提高经济收益作为发展的核心,没有在相关工作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倘若我国建筑行业在后期的发展中,仍没有意识到节能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不仅会导致环境、资源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同时也会加剧人类群体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需要将节能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工作进行对接,以此种方式,加速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善产业建设中的粗放式运转模式。并通过提升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资源等方式,构建一个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绿色产业。

2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应用

2.1保证选址合理

建筑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筑工程选址,该环节是整个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合理性必须得到保证。首先,设计人员要对不同的地址进行科学勘察,综合考虑不同地址的周边环境、自然因素等,据此选择最合适的地址。在节能建筑设计中,地址选择的合理性同样十分重要,设计人员要想保证设计能够发挥节能效果,就必须确保建筑工程在使用周期中处于适宜的气候环境中,如此方可减少气候环境及变化引发的能源消耗过大的情况。在选址时,一方面要确保该地址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即能够为节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对所在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比如,如果在北方进行节能建筑设计,则要考虑冬季的取暖问题,这也是北方建筑工程的主要耗能环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保证建筑工程不能处于风口位置,以减少寒风对建筑气候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取暖期消耗的能源量,发挥节能作用。

2.2地热能的应用

当新能源应用于现代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地热能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在实际设计应用时,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地热能向热能进行直接转换,为建筑内部进行供暖,并提供热水资源;同时,施工人员还可以利用地热能进行发电,保障建筑内部电能资源的充足,为建筑内部电气、照明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建筑用户的正常工作生活;以此来对传统不可再生性能源进行替换,减少能源浪费等现象的出现,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同时对自然环境进行优化保护,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创建出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2.3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由于建筑围护结构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保温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要关注围护结构的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物墙体的隔热保温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关系到节能设计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开展外围机构的节能设计时,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保温技术以及所使用的节能材料。通常情况下,目前采取的墙体保温节能技术多是外墙保温技术,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外墙自保温三类技术类型。另外,在墙体的材料选择方面通常也是使用具备吸热性能的材料,保温材料的技术更新需要设计人员实时关注。由此可以看出,墙外保温节能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节能技术。

2.4屋面设计中的应用

屋面作为建筑结构中的基础,不仅决定了建筑整体质量,还具有较为明显的保温和隔热作用,因此在进行屋面设计过程中利用节能措施能提高屋面设计整体水平,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设计进行结合。首先,设计人员在进行屋面节能设计时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掌握其设计重点,做好保温层设计工作,在进行保温层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对其材料密度范围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减少排气孔设计比例,并且在进行材料选择过程中尽量选择节能环保材料,这样不仅能对建筑成本进行控制,还能提高屋面整体性能,让其环保性能符合大众需求。最后,在进行屋面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处区域使用相应绿植来进行设计,在屋面上种植绿色植物,不仅能提高屋面的整体性能,如保温、隔热,还能对建筑物周围环境进行美化,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水平。

2.5应用新技术与新能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技术与新能源开始不断出现,但由于技术手段不完善、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建筑行业并没有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不断钻研与开发,使其更加成熟,并通过相关政策与制度来推动其应用;另一方面,建筑企业需要加大对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关注力度,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沼气、垃圾燃烧供热与发电、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等,尝试将其应用到建筑施工中。

结语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层面分析,建筑设计行业是我国未来十年内的朝阳行业,且此行业是引导市场经济建设方向的核心行业。但综合国家环保局对建筑设计单位的随机抽查数据发现,市场内超过半数的设计单位没有在设计图纸中融入建筑节能设计理念,此种问题导致设计的建筑结构在使用后,存在高耗能、高成本等问题。为解决与之相关的设计问题,本文对基于节能设计理念的建筑合理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科学规划建筑空间、合理设计建筑屋顶通风隔热层等措施,通过此种方式,实现绿色理念与现代化技术,与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效融合。为证明本文设计的成果具有一定可行性,在完成研究后,设计对比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讨论得出,本文设计的建筑结构更加合理,相比常规的建筑结构,融入新理念的建筑结构传热系数更低。表明了此建筑具有更加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达到降低室内空调运转耗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力,刘健,陈英杰,等.基于自然通风的疆内外住宅户型节能设计对比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9):108-110.

[2]齐朋.节能理念下分析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21,50(4):105-107.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对抗震分析与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主要分析了现行规范抗震分析与设计的内容、我国高层建筑抗震抗震分析与设计中常见问题以及抗震分析与设计的新趋势。

关键词:抗震分析;高层建筑;结构

1 现行规范抗震分析与设计的内容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要求高层建筑的抗震计算主要是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反应谱理论计算地震作用,用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及位移,并用极限状态方法设计构件。对于重要建筑或有特殊要求时,要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大震)的变形验算。这种先用多遇地震作用进行结构设计,再校核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变形的方法,即二阶段设计方法。同时规范还规定了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的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

结构弹塑性分析可分为弹塑性动力分析和弹塑性静力分析两大类。弹塑性动力分析,采用杆模型和层模型等简化的结构计算模型。杆模型计算的优点是可以得到杆件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也可得到各楼层的反应。但耗时多、费用昂贵、结果数据量大且分析比较繁冗,在国外也极少采用。层模型计算能得到各楼层的反应,例如层剪力、楼层侧移和层间转角、层间位移延性比等,它主要是从宏观上即层间变形检验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层模型计算的数据相对较少,适宜于进行宏观检验,也便于计算多条地震波作用。但无论是采用杆模型还是层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受地震波的影响较大且不存在唯一答案,有时难以判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些学者相继提出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用于结构抗震分析。这种方法并非创新,但有较多优点。由弹塑性静力分析,可以了解结构中每个构件的内力和承载力的关系以及各杆件承载力间的相互关系;检查是否符合强柱弱梁,并可发现设计的薄弱部位;还可得到不同受力阶段的侧移变形,给出“底部剪力一预点侧移”关系曲线以及“层剪力一层间变形”关系曲线等等。后者即可作为各楼层的“层剪力一层间位移”骨架线,它是进行层模型弹性时程分析所必须的参数。只要结构一定,其结果不受地震波的影响,只与初始楼层水平荷载的分布有关。

2 我国高层建筑抗震抗震分析与设计中常见问题

2.1 高度问题

按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综合考虑经济与适用的原则,给出了各种常见结构体系的最大适用高度。

这个高度是在我国目前建筑科研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下,较为稳妥的,也是与目前整个土木工程规范体系相协调的。对于超高限建筑物,应当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因为在地震力作用下,超高限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性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许多影响因素将发生质变,即有些参数本身超出了现有规范的适宜范围,如安全指标、延性要求、材料性能、荷载取值、力学模型选取等。

2.2 结构体系问题

在地震多发区,采用何种建筑材料或结构体系较为合理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150m以上的建筑,采用的三种主要结构体系(框一筒、筒中筒和框架一支撑),这些也是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体系。但国外特别在地震区,是以钢结构为主,而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占了90%。如此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国内外都还没有经受较大地震作用的考验。混合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内筒往往要承受80%以上的地震作用剪力,有的高达90%以上。由于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为主,变形控制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值为基准。但因其弯曲变形的侧移较大,靠刚度很小的钢框架协同工作减小侧移,不仅增大了钢结构的负担,而且效果不大,有时不得不加大混凝土筒的刚度或设置伸臂结构,形成加强层才能满足规范侧移限值。此外,在结构体系或柱距变化时,需要设置结构转换层。加强层和转换层都在本层形成大刚度而导致结构刚度突变,常常会使与加强层或转换层相邻的柱构件剪力突然加大,且加强层伸臂构件或转换层构件与外框架柱连接处很难实现强柱弱梁。因此在需要设置加强层及转换层时,要慎重选择其结构模式,尽量减小其本身刚度,减小其不利影响。

2.3 在某些烈度区采用了较低的抗震措施与构造措施

现在许多专家学者提出,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己不能适应国情的需要,认为我国“取用了可能是世界上最低的结构设计安全度”并主张“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水平应该大幅度提高”。此外,对于“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个抗震设计原则,在新形势下也有重新审核的必要。

设防标准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财力物力有限。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除了设防烈度较低外,具体抗震计算方法和构造规定的安全度也不如国外,在配筋率、轴压比、梁柱承载力匹配等一系列保证抗震延性的要求上,与外国相比,也有异同。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结构失效带来的损失愈来愈大,加之结构造价在整个投资中的比例下降,因而有人主张结构在设防烈度下应该采用弹性设计,特别是高烈度区要有严格的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结构的安全。

3 抗震分析与设计的新趋势

(1)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现场理论PBD ( Performance-based Design)方法。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Bertero. R和Bertero. V. V等研究人员首先明确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念,这种方法主要是将结构的性能目标转化为破损指标和位移需求,并且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并将其作为新一代的抗震设计方法。

(2)动力时程响应分析的状态空间迭代法。

这种方法把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理论应用到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问题。根据结构动力方程,引入位移与速度为状态变量,导出状态方程,给出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进而建立状态空间迭代计算格式。经工程实例验算,具有较高精度。特别对多自由度体系的多输入、多输出等问题的动力响应解法,效率较高。

(3)材料参数随机性的抗震模糊可靠度分析。

该方法从结构整体性能出发,改变过去对结构抗震可靠度的研究只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而忽略了其他多种不确定因素,综合考虑了材料参数的变异性,地震烈度的随机性,烈度等级界限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对结构抗震可靠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可用于对现有的结构进行抗震可靠度评估,并可用于指导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结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军.某超限高层的抗震性能设计[J].福建建筑,2008,(7).

[2]王丹.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消费导刊,2008,(11).

[3]李晓燕.高层建筑水平加强层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J].科技风,2008,(5).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在随之提升。因此,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应运而生。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施工单位需要对建筑建构设计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完善,科学的分配资源,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设计;应用

1、优化设计方法及作用

一般来说,建筑结构中的优化设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结构总设计和局部结构设计。總设计的优化包括建筑基础结构方案设计的优化、顶部系统方案设计的优化、外围护栏结构方案的优化以及细部设计的优化。无论是哪个部分的优化,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都需要充分的从整体考虑,选型、布置、受力、造价都是我们所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关系整体建筑结构的优化效果。实际上,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在面对不同的优化对象时,施工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符的优化设计方法,让优化设计的效果达到最佳。

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作用涉及到了多个层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是其一。对建筑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样一来建筑结构的功能就能够更加强大,使用寿命能够更长,这是其二。与传统的建筑结构相比,经过优化设计的建筑结构在建设过程当中会采用更新的技术,实现建筑材料利用率最大化,在增强其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其三。

2、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组成部分

(1)计算方案

在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当中,存在许多复杂多样的问题,比如说多变量、多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效果。所以说,在施工过程当中,我们通常需要将有约束性的优化问题转化成没有约束性的问题来进行解决,尽可能的避免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带来不利影响。总的来说,优化设计过程当中的计算方案必须要是最优秀的,要提前对各种问题进行计算解决,保证优化设计过程的流畅性。

(2)设计变量

简单来说,设计变量是建筑结构优化模型中的一种组成部分,通常指的是对设计要求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参数。一般而言,我们会将那些对于设计要求影响较小的,或者变化范围不大的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参数作为预定参数。确定了预定参数之后,能够有效地减少后续设计和计算的工作量,进而提高优化设计的工作效率。

(3)目标函数

为了能够使优化设计的总费用降到最低,施工单位应注重确定恰当的目标函数。在确定目标函数时,需要选择符合约定条件的一组截面几何尺寸,还要确定建筑钢筋截面几何失效概率。将这些目标函数确定之后,就能够有效地减少费用的使用,进而达到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实际中的约束条件和目标约束条件。在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让结构优化设计应用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当中,我们应当将实际约束条件和目标约束条件进行综合的比较,保证这两类约束条件都能够符合行业规范的要求。在确定约束条件范围的时候,要从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弹性约束力到最终状态下的弹塑性约束力,或者从可靠指标约束里到确定性约束力等范围来进行全面的考虑。

(5)结果分析

建筑设计所涉及到的投资方面比较复杂,为了能够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将利益最大化,我们必须要从整体进行考虑,不能够为了节约资金而忽略设计优化的作用。所以说,在设计优化的过程当中,应当对计算方案的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以分析得来的数据为依据来确定最优设计结果。总而言之,设计的过程当中不能够片面地强调节约,也不能过分的这样资金投入到技术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让项目在达到功能倾向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费用,避免浪费。

3、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2ec20ebeec9caea79f8439ea530711a1)建筑结构工程师的积极参与

众所周知,对一个实际的建筑结构施工进行优化设计,不仅能够降低不必要的浪费,节约建筑成本,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适用性,加强建筑的功能性。所以,我们必须要按照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和模型结构优化设计去进行实践,提前确定能够影响建设总体的投资计划。在实际的建筑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漏洞,早期的程序设计者并没有参与到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当确定建筑方案以及各种计划之后,程序设计者们才开始开展结构优化设计工作。这种漏洞会对建筑设计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2)对实际建筑结构问题的处理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结构设计优化设计的效果和进度。如果说结构优化设计的手法不得当,那么不仅无法达到应有的优化效果,反而还会对原有的建筑结构进行一定的破坏,甚至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设计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问题是难免存在的,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对于在这个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安全隐患对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总的来说,在优化设计过程当中要对结构设计进行充分的考虑,尤其是要注重其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尽可能的保证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提高经济收益,保障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3)各單位之间积极配合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指在满足各种规范和特定要求的条件下,使得建筑结构的某种指标达到最佳的设计方法。因此,这项工作复杂程度较高,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多个单位,各单位之间只有积极地协调与合作,才能够促进优化设计的进行和发展。具体来说,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会涉及到建设单位、机电安装等施工单位以及管理单位。这些单位之间应当相互配合,大家共同商讨出理想的方案和对应的措施,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尽力协调,积极的接受安排,各自负责,有效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结构优化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4)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优化概念设计

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涉及到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应用特点具有不确定性,基于概念设计的方式的必要性,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优化时要注意灵活变通,也就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优化概念设计。我们需要达到的优化设计效果是既要考虑美观,又要考虑实际价值和安全性能。所以要将概念设计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融合。

总的来说,目前建筑市场对于结构优化设计的要求就是在达到美观的同时,提高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建筑的性能。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必须要灵活的运用结构设计优化技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合理的优化设计手段,以便于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开展局部调整,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筑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优化技术 [J]. 陶小林,杨杨 . 科技创新与应用 . 2013(16)

[2]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探讨 [J]. 孙有果 . 科技致富向导 . 2011(26)

[3]试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技术 [J]. 张凡,吕丽娟 . 山西建筑 . 2017(11)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各大尖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设计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高建筑设计的有效性,使设计者的设计能够于在视、听、触感等方面高度仿真的数字化环境中生成。在建筑上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来完成建筑设计工作,虚拟现实技术让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物时,能够更直观立体地展示各种外部条件、周围环境、内部装饰、外观的艺术效果、城市规划及使用者对建筑物的要求,尤其在建筑物的使用材料、工程估算、施工技术和装备上有着更为精确的呈现,在节约材料、节约投资、节约时间、节约劳动力方面有着极大优势。

关键词:建筑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课题项目:本文系“‘项目带动教学’模式下建筑模型课程模块改革研究”(19-XJ21041)研究成果。

随着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设计人员的创作水平和设计效率都有所提高,同时使用者的建筑要求也逐渐复杂多样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更好地为使用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与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将设计人员的建筑设计模型以直观立体的三维形式展示出来,设计人员能更精准地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弥补二维平面工程图纸的不足,有效降低了时间成本。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立体呈现

设计人员运用工程信息与建筑设计信息构建建筑板块、绘制工程图纸、设计建筑结构、统算工程信息与设计数据,因为技术限制,无法完全展示设计的结构属性,全面客观地展示整个建筑物的信息,使得建筑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往往在施工后才暴露出来,阻碍后续各项施工活动的开展。此外,由于使用者对设计人员的建筑信息难以透彻了解,所以容易产生错误理解导致施工纠纷等。设计人员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三维建筑模型、营造虚拟空间,其他建筑参与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三维图像建构虚拟场景。

(一)修正建筑设计错误

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工作纷繁复杂,设计人员在建筑整体设计中难免出现错误,如建筑、结构说明有互相矛盾或者表意不清楚的地方,尺寸标注下清楚,建筑、结构、安装图纸对照出现问题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降低建筑设计师的工作难度,将设计效果以三维图像建构的虚拟场景形式呈现,以便设计师发现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完善建筑設计成果。

(二)正确理解建筑设计理念及信息

施工人员面对单一的二维或三维的过于专业的绘图样板,不能对建筑施工操作做出正确的理解,使设计与实际建筑产生偏差,致使施工无法进行,造成多方严重损失。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帮助设计师把设计理念及细节处理完整地展现在其他建筑参与者面前,如墙体和门窗和比例、尺寸,以及玻璃材质、龙骨材质等,真正实现了相互沟通。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特点,有助于设计人员构建三维建筑模型、营造虚拟空间。参与者可以浸入虚拟空间,直观了解设计人员对建筑物或建筑群的主体结构、空间布局、细节的描画,从而掌握工作中的细节要求,避免施工问题反复出现,对后续施工造成无法修补的损失,立体感官呈现让参与者在建筑施工时更好地完成施工要求和任务,最终实现建筑物的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三)建筑设计中的多样化应用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面临多重矛盾,设计人员用图纸、建筑模型将设计意图表达出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筑设计人员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与建筑理念充分结合。首先建筑参与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建筑参与者可利用传感设备与虚拟环境中的大部分对象进行交互。这就使得复杂抽象的建筑设计在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下变得具体形象,更大的好处在于设计人员可以和其他建筑参与者进行远程沟通,从而减少时间成本,打破地域限制,使建筑设计更加广域化。虚拟现实技术的构想性对设计者修复不完整的建筑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弥补古建筑缺失部分,并加以完善,这对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创建建筑信息模型、仿真空间环境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合理完整的虚拟空间包含建筑设计者的每个细小设计。精密的布局、仿真模拟环境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便利的沟通交流条件。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配套设施

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全景技术、网络三维互动等离不开系统的相关硬件与软件。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施主要依靠传感手套、三维立体声音生成装置、头盔显示器、立体显示系统等硬件设备,使参与者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仿真建筑环境,在听觉系统、视觉系统、虚拟环境系统等若干电子系统下感受建筑模型的立体声音、仿真环境。虚拟环境中的建筑模型的信息与特征具有实时性。虚拟现实技术由功能编程软件、三维建模软件以及模型驱动系统等软件系统组成。技术人员将建筑设计的工程信息及设计参数通过计算机录入三维建模软件,三维建模软件依据录入数据构建三维建筑模型与配套数据库。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对模型驱动系统下达操作命令,调整建筑模型信息,实时显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程,跟进工程,及时调整模型参数。运用功能编程软件协调其他软件,使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建筑模型、场景、声音、灯光等在硬件中实现场景转换、模块运行停止、声音和灯光转变,保持虚拟仿真模拟空间的真实性。建筑参与者沉浸于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虚拟仿真模拟空间,感受虚拟仿真模拟空间的灯光变化、建筑格局、造型结构、周围环境的真实性,对虚拟现实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实效性都有较高要求。虚拟三维模型直观展现建筑设计的结构细节、理念,在前期准备阶段,项目的模型交付标准及各专业的数据库建立都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软件提出了严格要求。

(二)模型的构建

与单一的二维或三维绘图样纸的基础模式相比,虚拟建筑模型不仅节省成本、易于保存,还能使工程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方案,更为清楚地了解建筑各部位组合、搭建细节以及施工要求。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设计人员着重把点线面的数值标注在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上,明确标注建筑各部位的设计参数。在建筑工程中避免因建筑图纸读取不当造成的施工事故和操作不当或不到位造成的工期拖延。为设计人员在施工后期修改建筑设计方案提供便利,同时便于保存建筑设计,有利于今后的设计进行对比更新。虚拟建筑模型是构建虚拟真实场景的基础,模型的计量单位与真实场景的尺寸比例、整个模型的参数值都影响着虚拟真实场景的最终呈现效果。虚拟真实场景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参数值在计算机上生成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仿真图像。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设计人员通过调整建筑比例,提高建筑模型的仿真性和客观性。

(三)创造仿真空间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三维建筑模型,从而构建一个真实度较高的仿真模拟环境,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仿真,在仿真模拟环境中,除了三维场景还有立体声音、仿真光线。对周围环境的真实还原使建筑参与者了解施工现场,有效排除建筑操作中的安全隐患。面对复杂的建筑地形,设计人员以往的几何平面、灰度图象模型抽象难懂,增加了设计人员和其他建筑参与者的工作难度。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使得建筑模型的三维建模化繁为简,按照现实中建筑的实际尺寸和画面的比例来调整建筑整体的外部构造,细化内外装饰,添加内部其他结构。如房屋建筑的墙体、门窗、阳台,桥梁建筑的桩基、承台、墩柱、盖梁、垫石、挡块、箱梁,道路建筑的路基、路床、路面,水利电力建筑的水工建筑物、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等。对建筑物的采暖系统、排水系统、照明设备等制定合理的方案,科学规划布局。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对设计方案进行计算,用图像、灯光、声频的组合呈现与现实世界相同的虚拟仿真场景。为了有效提高虚拟仿真场景的真实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置模型光源,使用户仿佛置身于真实世界,色彩真实、光线柔和、声音立体,虚拟现实技术提高了建筑模型的精準度。虽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图片的不同角度缩放图纸,来展示建筑设计中的结构细节,但是这降低了模型的真实度,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创建虚拟仿真场景,可使建筑参与者直观了解建筑的结构细节。

(四)自动化修改

建筑设计工作涉及诸多专业领域,如建筑材料、基础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等。一处细小的设计参数误差,就会导致其他设计参数的变化,如施工中出现错误施工,整体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都要进行修改。在虚拟真实环境中创建建筑立体模型,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应构建配套数据库,持续不断采集、分析数据库中的建筑设计信息,对不同的建筑设计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参数值的设计,这样在虚拟仿真情境中的建筑模型才更具实用性,才能更完善地实施建筑工程。虚拟现实技术依靠计算机等智能设备来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建模,提升建筑设计的精准度。建筑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整个建筑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要以建筑设计为依据。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备料是建筑实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同时要符合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的要求。

三、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如军事、教育、医疗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从技术人员到施工人员,再到建筑设计的参与者,都能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建筑模型、仿真场景等对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优化建筑设计过程、控制建筑设计成本、直观呈现建筑设计效果有着深远影响。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优化和完善,不断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提升虚拟现实技术的软件和硬件性能,完善建筑设计模型的细节,提升模拟场景的真实性,建筑行业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的扩大,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展示设计创新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1(9).

[2]张伟东.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5X).

作者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必要性,以期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更好的建议。

关键字: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必要性

1.引言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受到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国家资源储量、建筑施工水平、建筑材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建筑结构安全度实质上是对于国家综合建筑实力和水平的反映。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本质来说,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就需要增加建筑结构设计的成本支出,增加建筑施工预算,同时包括建筑耗材等各个方面的费用也会有所增加。同时,建筑安全度的升高会使得建筑的安全系数增加,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因此,也可以说,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实质就是在建筑施工成本和建筑质量之间进行权衡,并且根据实际的具体施工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选取。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经济基础薄弱,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缺乏有效的财富积累,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收到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一般设置的安全度处于较低的水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建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仍然处于相对降低的水平,目前的建筑设计安全度水平已经与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不相符,因此,从我国的基本国强出发,分析提高我国目前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是很有必要的。

2.较低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存在很大的隐患

根据对目前我国的建筑安全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的事故发生都是由于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初期,由于设计负责人对于建筑结构安全度的要求过低,具体的建筑物参数要求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等原因,造成了很多巨大的安全事故。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物施工的时间段,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建筑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只是要求结构满足最低的参数要求,并没有严格的建筑安全度相关的技术规范,这些无疑都是造成以后安全事故的原因。在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交付使用时,就为以后的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极易造成建筑施工项目不能按照工期完成,造成一些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财产损失,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些也将会给业主造成重大的损失,让业主在整个过程中都担负着重大的风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大量关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与建筑预算成本之间的争执,分析主要原因就是在安全度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取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建筑设施的安全度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建筑物都是在超过建筑设计时的安全系数运行的,因此,假如目前依旧采用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规范,就会严重的阻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财产和人员伤亡,因此,目前阶段,提高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是维护业主的经济利益、保证国家和谐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综合国力日盛、建筑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采取有效的建筑设计安全规范,强化建筑设计安全标准势在必行。

3.低安全度建筑物不利于技术改造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建筑物的技术改造。这些主要对于建筑的富于安全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省改造的成本、加快改造的速度,建筑物的技术改造都会沿用原建筑物的部件,因此,这就对建筑物的富余安全度提出了要求。目前我国的建筑物普遍存在着这个方面的问题,即建筑物的富余安全度十分有限,有些甚至没有任何富余安全度,这些都会给建筑物的技术改造来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技术改造的选择以及技术改造的进程,而且即便成功的进行了技术改造,但是对于技术改造后期的安全度也难以有很好的保障,这也是我国目前的建筑物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缺陷,这些因素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建筑物的改造进程,增加了我国的建筑物的成本。而且目前我国的建筑物结构设计安全度,与西方相比存在的差距还很大。就以建筑物的技术改造为例,在西方的建筑物技术改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对建筑物进行较大幅度的搬移、拆解等工作,这些技术上的便利性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建筑技术改造的效率,降低建筑物的造价成本,是目前大部分工厂进行建筑物改造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从长远看来,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的整体成本造价,有利于在后期对建筑物进行快速有效的技术改造,总整体上可以起到节约建筑物造价成本、节约建筑材料资源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4.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是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建国初期到改革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也正是由于较为薄弱的经济状况和当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当时较低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这些建筑物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经历了几十年的使用后,其建筑状况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建筑物基本都很难再继续进行使用或者对其进行技术改造,甚至有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这其中也不乏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然而在今天,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基本国情也与改革开放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

4.1经济发展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建筑技术水平的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奠定坚实物质基本的条件,因此,必须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做到尽快的落实。而且,经过以上的分析也可以发现,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提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能够提高业主的经济效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系数,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的整体工程预算成本,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有利于更好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4.2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促进人们对于较高安全度的需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人们对于建筑物结构设计安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迫切希望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系数,降低建筑物的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也可以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于建筑物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提高。在另外一个方面,近年来,自然灾害在世界各个国家都造成了很严重的经济和人员伤亡,其中包括发生在美国的飓风、日本及中国的多起地震等。地震的频发也提高了人们对于建筑物安全的意识,在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人们希望能够对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安全度进行提高,以更好的降低自然灾害对于人员造成的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4.结束语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不仅仅是建筑设计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求。在实际的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牢牢的记住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重要性,不断的推进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水平。

参考文献

[1] 安颖.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必要性[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10月

[2] 牛学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若干理念[J].民营科技,2008年第1期

上一篇: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