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6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个人获取和拥有的数字化资源不断增多,为了能更高效、更科学地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建立全新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急需构建个性化的个人数字图书馆。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技术走向大众的产物,是最贴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数字图书馆。可以说,个人数字图书馆是电子信息时代的私人藏书楼。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广大网络用户的要求,也是社会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

所谓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指个人或个人团体根据自身需要,自己创建、维护和使用以实现个人信息贮存、检索、传输和优控功能的知识集合。

个人数字图书馆应具备如下基本要素:第一,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维护是用户的自觉行为,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收集、整理和编辑信息,自主决定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外观、布局等,凸显个性化的特征;第二,个人数字图书馆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强调保护个人隐私;第三,个人数字图书馆应具备贮存、检索、传输和优控等功能,以满足用户各方面的需求。

一、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一)能集成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内容

网络环境下,用户通过网络搜集和下载的学习资料种类繁多,加上因各种需要使用电子产品所产生的个人文件,日积月累,每个用户将会有庞大的自用文件资料群,这些数字化文件资料便构成了用户个人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通过个人数字图书馆,用户可将其进行集中、整合,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内容集成。

(二)能强化个人学习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面对海量的网上信息,用户常感到下载的文件过多,存储的资料显得凌乱,给用户管理和使用带来不便。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用户可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能更方便快捷地查找和利用资源。

(三)能提高获取资源的效率

用户有时要对相关资源进行反复使用,个人数字图书馆便成了最便捷的工具,它是网络化学习过程中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个人数字图书馆中,用户可据其所需,迅速查到所需信息,极大缩短了查寻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能凸显个性化学习的优势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个人自主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得力武器,是最贴近个人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个人数字图书馆中,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还可自主控制学习情景。从而凸显了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有利于促进人们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

(五)能大大节省收藏的成本

由于网络的发展,现代的“收藏家”通过网络免费或者支付低廉费用收集大量资料到自己的图书馆;在古代,图书收藏多是身家丰厚的达官贵族才能做到,即使是现代,个人由于各方面局限也不可能大量藏书。这些数字化文献有存储密度高的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了藏书存储空间的问题,数字图书馆自身强大的整序和检索功能,也替代了古代藏书楼的分编和典藏工作。

二、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一)电子信息时代的需要。

历史上,私人藏书楼在保存文化典籍、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信息时代,人们从网上下载的信息增多,客观上要求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个人数字图书馆正是实现对个人数字化信息收藏和管理的工具。

(二)获取个性化数字资源的需要。

当前,网上资源过于庞杂,质量良莠不齐,用户使用时常感力不从心。虽然互联网上有许多信息检索工具,但大都是粗放型的,相比之下,个人数字图书馆把选择和组织信息的自由完全留给个人,实现了信息的个性化定制。

(三)公共数字图书馆的补充。

许多个人数字图书馆收录的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没有的,比如大量的个人资料及含有个人隐私的文件;此外,个人数字图书馆所收录的文件类型和格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将多类型的信息按同一主题集中、混合建库的结构,才能真正贴近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十分必要的,应使其成为公共数字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两者协调发展,更能全方位满足个人的信息需求。

三、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与管理

(一)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两种模式——自建式和定制式

根据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方式,可分为两种模式:自建式和定制式。

所谓定制式,就是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制定自己的检索需求表达,指定所需信息的主题范围、时间跨度、来源刊物、文献语种等,然后由网络信息资源经营商按照这种检索表达从资源库中进行检索,并提供给这个用户。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是资源的利用;从经营商的角度来说,是信息的提供。定制式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现已成为个人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主流,是计算机检索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用户服务技术的结合。

定制式个人数字图书馆有如下优点:第一,用户可得到一些存储与检索软件的支持,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第二,实力雄厚的网络资源服务商作为运作主体,不仅有资源、有技术,而且有用户服务渠道,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第三,用户可不断获得新的信息资源,使个人数字图书馆持续得到补充,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第四,定制式个人数字图书馆有很大的技术改进空间。

定制式个人数字图书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表现在:第一,根据用户的需求表达提供信息,是一种比较粗放的服务,未能充分达到个性化;第二,资源库的检索标识由建库者创建,或依据一定的检索词典扫描题名、摘要后选中相匹配的词,这些检索标识不一定符合用户的检索需求和习惯用语,标引的深度十分有限;第三,某些信息经营商为用户提供服务要收取费用,对用户来说也是一种不足。

自建式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指采用某些信息存储和检索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采用网上获取和自己进行数字化,并由自己进行文献标引,从而形成的多媒体个人数字图书馆。

自建式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优点是:第一,信息的采集由用户自己操作,可排除无关的、次要的信息,做到真正的个性化;第二,数据库的结构及入库信息的加工由用户自己进行,实现自建自用,既有自己的特色,又节省存储空间;第三,自建式个人数字图书馆更有特色,如名人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或是建立专题文献库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其价值可能非常大,甚至有长期保存的意义。

自建式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收藏范围上来说,个人的能力有限,要使用户的个人数字图书馆达到相当水平,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金钱;第二,缺少资本雄厚的网络资源服务商作为后盾,自建式个人数字图书馆在技术改进空间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步骤

在现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用户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既是用户个人本身的内在需求,又是网络时代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大势所趋。通常,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以下步骤:

1、根据用户自己的需要,确定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目标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与一般公用数字图书馆最大的分别在于其突出了创建者的个性。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每个人的信息需求不同,所收集的信息资料的着重点也不同,从而形成了用户信息需求上的高度选择性和特定性。用户可根据这些需求上的特点确定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目标,收集哪些类型的信息,使用哪种界面,采用何种检索方式等,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和目的来对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具体目标加以定位。

2、选择用于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软件。

确立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目标后,可进行第二步——选择应用软件,这一步是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关键。目前,我们可供选择的此类软件比较多,常见的用于构建自建式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有超级文档管理器(WINISIS)、通用资料管理器(Mybase)、电子书库等,常见的用于构建定制式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有中国知网提供的“CNKI个人数字图书馆”等。面对数量较多、功能各异的文件管理软件,用户在选择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软件时,可参考以下指标进行:

(1)可供选择的信息组织方式多:可建独立的实体文档库,对导入文件自动建立索引。

(2)具有编辑功能:可进行高级编辑。

(3)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可导入文本、网页、多媒体和其他特殊格式文件。

(4)具有导入功能:具有网页抓取功能,具有导入时数据自动压缩功能。

(5)检索功能:具有字段、单词、组合、全文、布尔逻辑等检索功能,可对特殊格式文件进行直接检索。

(6)检索结果的输出功能:可将检索结果的题录信息全部显示或逐条显示;有字频统计功能;检索结果可按相关年度、字顺或入库时的时序排序;具有输出格式转换功能;具有打印功能。

(7)软件的辅助性能:具有内码转换功能;软件的可持续更新有保障;配套资料如用户手册、系统说明书齐备;软件自带必备的插件;软件本身稳定性好,维护、管理简便等。

3、运用选定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管理软件进行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具体架构和操作

由于用户个人选择的用于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软件都不同,因此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如何运用这些软件,基本上现在的应用软件都会介绍其具体的资料和详尽的用法,用户只需看清各项功能的使用说明就能较快掌握该项软件了。

四、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而个人数字图书馆更是新生事物。关于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展开热烈的讨论,但至今仍未有明确的说法。我国法律在这一方面还有待完善,无论是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本人还是被其所收录作品的作者都希望能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既能促进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又能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网上信息资源非常丰富,用户常下载与自己学习、研究、生活相关的信息,资料逐渐增多,能否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广大用户的客观需要。个人数字图书馆将丰富现有的信息服务方式,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一个新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陈光祚.论个人数字图书馆[M].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与发展报告2001-2号,2001年11月.

[2]陈光祚.营造E时代的私人藏书楼——个人数字图书馆[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年第4期.

[3]邓小昭,阮建海.个人数字图书馆:网络化学习的重要资源与工具[J].GCCCE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2002.06.

[4]肖雪.个人数字图书馆概念辨析[J].数字化图书馆技术论坛,2004年第3期.

[5]陈光祚.为“个人数字图书馆”鸣锣开道[J].图书情报知识,2005年第3期.

[6]陈光祚.再论个人数字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7年第27卷第6期.

(作者简介:陈汉星,男,广东湛江人,大学本科,在湛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任图书资料管理员,初级职称。)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同时,又给人们在无形中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的隐患。这些潜在的隐患会严重威胁到个人的隐私甚至于公司国家的机密。

关键词:网络;信息管理;安全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Zhuang Hao

(Binhai Family Planning Guidance Station,Yancheng224500,China)

经济的飞速发展,顺应着网络的快速进步,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在当今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信息管理各方面的问题成为我们当今各个部门和系统讨论的焦点。网络的普及,使得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以及部队等等机构都以网络作为信息交互的平台。在网络的大环境下,信息管理的各方面不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众多的企业单位依附于网络的情况下,一旦一个重要信息的丢失,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又必要,也有义务去维护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当今网络环境下信息管理的现状

所谓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管理,可以统称为网络信息管理,这是一门技术,所以会引申出网络信息管理这门学科。由此重视的程度来说,可以见得,针对当前网络的大环境下的信息管理技术以及问题,还是相当的严重的。

在技术方面来说,个人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自身的所携带的漏洞;二是我们目前电脑中所使用的软件,甚至于硬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由我们自主研发的很少;三是我们的防毒软件存在很大的漏洞,计算机病毒大肆进攻的时候,我们却毫无办法;四是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护问题。以下,就这几点,来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操作系统自身所携带的漏洞。首先操作系统自生所携带的漏洞这一点,是我们乃至世界上目前来说无法避免的问题。现在我们网络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所用的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Linux.等属于C2级别的操作系统。而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IE所携带的漏洞就是网络上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漏洞如果不及时的解决,都会都我们在网络运行和使用过程中带来许多的危害。

(二)鲜有自主研发的软硬件。中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与欧美,印度等国家比起来,还是相当的落后的,我们很多的软硬件,都是通过纯进口的方式来获得。这样的方式会加大对我们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的危害,比如说,有很多软件会携带捆绑式插件,从而影响计算机的速度以及网络的安全,或者再硬件方面潜入监听装置,从而盗取公司甚至于国家的机密信息。这样的弊端让我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难度更高了一步。对潜在的危险防不慎防。

(三)防毒软件功能的不全面。目前在中国的网络中,防毒软件众多,比如说国产的有瑞星,金山,360等等,国外的有BitDefender,Kaspersky,Mcafee等等。相对于国外的防毒软件来说,国内的杀毒软件是相差太大,不管是在病毒库的容量方面,还是在反病毒引擎的功能以及互联网过滤技术方面,都比国内的防毒软件有很多的优势存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国内的软件公司搞恶性竞争,相互制约,以至于窝里斗,最后的结果只有网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而我们的防毒软件公司在技术水平方面却没有在一场又一场的竞争中得什么提高。

(四)网络传输的安全问题。信息时代,E-mail,MSN,QQ等工具的盛行,很多文件以及信件都用通过网络来传输,有专家开玩笑说,我们的邮递员叔叔要开始转行了。确实,现在寄信的人越来越少。网络传输的方式成为主流,相对于传统的方式,网络传输具有及时性的特点。所以普遍的受到大众的欢迎。而很多时候,我们忽视到的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在传输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泄漏,从而导致重要文件或者私密信息的泄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针对目前这种情况的几点意见

安全隐患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网络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安全的保证,所以,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来减少这些隐患的存在。

(一)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加大自主研发能力。我们的网民应该定时检测系统存在的漏洞,及时的修复系统所存在的漏洞,这个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杜绝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侵犯。这个就要求我们的网民做到具有网络信息的安全意识,从而才能及时的查找系统的漏洞。

同时个人认为,从根本上要解决的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就是我们要加大自主的研发能力,确保我们的技术发展能够跟的上国际计算机发展的水平,从而提高我们解决计算机问题的方法和防御病毒的能力。

(二)加强防火墙的建立以及防毒软件的完善。防火墙就相当于一个房子的围墙一样的,是建立在网络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一道屏障,能够有效的阻挡外部病毒的入侵,以及维持内部网络环境的干净整洁。所以,我们要加强防火墙的建立,使用防火墙的功能监管内外网之间的通信控制和网络运行情况。

杀毒软件方面,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瑞星是国产杀毒软件中的老大,监控能力在国产软件中算是顶尖的,但是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占用的空间和资源非常的大,并且网络监控能力不行。所以,我们国产的杀毒软件的功能还需要完善。个人对德国的一款Antivir俗称“小红伞”的杀毒软件比较赞赏,不仅向普通家庭免费开放,还具有相当强大的防御和杀毒的功能,并且占用的空间和资源也非常的小,这是我们国内的软件公司应该借鉴的地方。

(三)规范网络管理制度,培养网络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当前中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只有在网络以及计算机开发技术上培养出得力的人才,才能应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次,我们的监管部门必须制定出规范的网络管理制度,以保证网络的正常发展和运营。

三、结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同时,又给人们在无形中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的隐患。这些潜在的隐患会严重威胁到个人的隐私甚至于公司国家的机密。所以,我们必须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想出应对措施,解决问题。保障信息安全是我们的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网络技术人员应该要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应明.计算机网络与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2]黄元飞.信息安全与加密解密核心技术[M].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庄浩(1975.4-),男,江苏滨海人,现工作于滨海县计生指导站,副站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办公操作和应用。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对传统移动网络带来了流量和信令的双重冲击,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显著表征及载体就是智能终端,分析智能终端发展、对网络资源的消耗,研究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合理有效的使用网络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述了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发展,以及对网络造成的压力,并叙述了应对智能风暴的探索性方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风暴智能终端流量优化方案信令优化方案

一、引言

随着3G网络的逐步普及,据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智能终端出货量在2010年第三季度超过了8000万部,同比增长95%。然而,全球运营商的经验告诉我们,智能终端带给运营商的不仅仅是可观的利润,也对网络提出了新的挑战。智能终端令网络中的数据流量和信令流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全球多个移动运营商正在遭受来自“智能风暴”的冲击。

二、智能风暴对网络的冲击

2.1智能手机与普通手机差异

智能手机在近几年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优于普通终端的特性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推广。其中智能手机优于普通终端的特性,决定了智能手机将逐渐替代普通终端,成为主流网络接入设备。

普通终端主要满足语音、短信应用业务,后期的发展中加入了部分数据业务的应用,但是应用扩容能力不足成为其最大不足。

CDMA智能手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1)具备普通手机的全部功能,能够进行正常的通话,发短信等手机应用;(2)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即需要支持CDMA网络下的CDMA 1X或者3G网络。(3)具备PDA的功能,包括PIM(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4)具备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平台上,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从而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的扩充。(5)具有人性化的一面,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的功能。(6)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持多。

通过智能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差异分析,智能手机与普通1X手机、DO手机的最大差异在于扩展性,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安装形形色色的手机软件。

2.2智能手机发展对移动网冲击分析

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必然对移动网络造成一定冲击。智能终端在1X网络的使用上,主要还是语音以及短信业务的应用,智能终端在语音及短信业务应用上面与普通终端无异。

智能手机发展对移动网络的冲击主要体现为对DO网络的冲击。根据CNNIC调查,2010上半年中国新增了 4334万手机网民,62%的是手机网民(部分也同时用电脑上网),42.4%是纯手机网民,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手机网民的高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智能手机的发展。CDMA智能手机用户安装的各种手机软件大部分都需要接入DO网络进行移动互联网接入,如手机QQ、UCWeb等。DO用户的大规模发展、用户行为改变、无线数据接入业务的多样化将会给DO网络产生冲击。

2.2.1智能手机对网络业务流量冲击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我国用户行为也发生了改变:对移动互联网依赖度明显提升。ZDC调查结果显示,用户的手机上网频率以“不确定、有空就上”为主,占比41.4%。其次为选择平均每周5-7天的用户,比例为37.5%。每周少于1天的手机网民比例仅为3.7%。

针对用户使用行为进行测试分析。根据业务特性将手机应用业务分为三大类:即时通讯类、浏览类、流量下载类,分类如下:

测试结果指出,流量下载类应用产生的流量最高,为浏览类的18倍、即时通讯类的750倍。

通过两项调查、测试结果可以得出:(1)随着智能3G终端的日益受宠、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依赖度提升,3G数据应用业务使用频率日益趋高,数据业务在通信应用业务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重;(2)流量下载类业务(大部分普通3G手机不支持)产生流量远远大于普通3G手机也能支持的浏览类、即时通信类业务,并且随着智能3G终端的发展,越来越得到用户的青睐;综合两大成因,未来DO网络将受到3G智能手机发展带来的业务流量冲击。

2.2.2智能手机对信令处理量的冲击

智能手机出来带来巨大的业务流量冲击以及空口资源损耗之外,信令流量的冲击也不可忽视。智能手机带来的信令流量冲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构成:

(1)长在线业务频繁接入带来的信令冲击。用户应用首位的手机长在线的业务体验需要频繁接入将直接导致单用户的信令流量激增,为了保障即时聊天和社区用户实时在线,智能终端每隔几秒钟就发送一些在线心跳消息,使得网络频繁发起无线信道分配和建立,带来大量信令流量;除此以外,小流量常在线业务使用频率的日益增多更加速了信令增长速度。

测试结果指出,即时通讯类业务产生的信令最高,为浏览类的2倍、即时通讯类的7倍。

(2)节电模式带来的信令冲击:为了节电,智能终端快速休眠模式在发送消息到网络后,强制终端从连接态切换到空闲态的省电模式,导致每次发送消息都可能重新连接,发送完毕又强制释放连接,从而对网络产生海量信令负荷;

(3)业务异常引发的雪崩效应:智能终端应用中,因用户需要连接应用服务器,IP业务网络拥塞或服务器宕机等,会导致终端反复发起连接请求,引起瞬间信令激增数倍甚至几十倍,网络性能急速下降;

(4)其他因素: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增多,会有更多不明来源的数据包对智能终端进行扫描等,也可能引发突发的信令冲击。

三、“智能风暴”解决方案

通过上述分析未来DO网络由于“移动互联网”、“智能风暴”引起的网络冲击,以“开源节流、合理疏导”为原则,制定两个方向的解决方案进行保障:优化解决方案以及扩容解决方案。

3.1业务流量优化方案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3G手机价格的普遍下降,资费水平的慢慢下滑,未来无线数据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同时依赖于无线接入的数据应用也越来越多,流量需求也会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数据业务流量需求也与日俱增。

如果仅仅依赖于常规网络扩容手段作为应对“移动互联网”,“智能风暴”手段,现在已经存在的频谱资源压力将更为明显。应当采用更有效、更适合网络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1)C+W协同发展,有效分流DO网络业务流量。虽然智能3G手机业务流量需求比普通3G手机业务流量需求要大,但DO网络最主要的业务流量需求来源于DO数据卡无线宽带接入。(2)加快新技术部署,如EV-DO Rev.B技术应用等。加快新技术网络部署,应对未来更高流量需求业务,提升提升移动网络业务承载能力。(3)适应未来发展,打造业务流量的“智能管道”。打造双方向“智能管道”,优化资源配置,倾向效益用户、业务,尽力做到网络资源效益最大化、降低瞬时网络系统负荷。

3.2信令优化方案

信令冲击主要因为智能3G手机的频繁接入网络引起的,信令的优化需要针对智能3G手机用户行为进行优化。

优化时,需要考虑优化区域范围,根据不用区域范围集中业务特性、集中终端特性等,采用相适配的网优手段。但更有效的优化方法是建立信令处理的“智能化通道”。(1)针对智能手机密集区域进行寻呼优化。针对智能手机密集区域,优化区域寻呼策略,调整为基于RU方式,减少寻呼次数,再结合基于距离的登记,保障寻呼成功率不会下降,在保障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信令流量需求;(2)针对智能手机密集区域进行定时器优化。延长寻呼时长,降低CCH占用率,但是此优化方法可能会引起寻呼成功率下降等,须注意关注寻呼成功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需要以保障通信质量为前提降低信令流量需求;(3)针对常在线小流量业务密集区域进行接入探针发送时长优化。常在线业务特性: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要定时发送心跳信号,以验证客户端是否在线,心跳信号周期一般较短(小于10S),心跳信号的频繁发送,会导致业务频繁建立和释放。客户端上行接入时,会通过接入行道发生探针,减小探针持续时长来减少接入信道碰撞。(4)适应未来发展,打造信令处理的“智能管道”。根据信令流量需求对终端进行分类,并通过网络智能识别终端分类,如准确识别“普通手机、大流量智能手机、小流量智能手机、无线宽带终端”等,并根据不同终端、用户行为特性,进行差异化和精细化管理,确保全网信令负载降到最小。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应对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带来流量、信令冲击的优化解决方法,包括信令优化方案、业务流量优化方案,在有效节约网络资源的情况下,从源头提出应对智能风暴的一套体系方法,不过,正如前文所说,智能手机的井喷式发展是几何倍数级,在上述方法无法应对的情况下,还要进行扩容建设,满足激增的容量、信令需求,具体扩容建设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移动网络的影响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 2010(10)

[2]网络智能风暴研讨.北京邮电大学. 2011.5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当前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时代,客户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基于客户信息管理的网络营销方式亦成为市场营销的主流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营销模式下客户信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网络营销客户信息管理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认识、理解、运用网络营销中的客户信息管理。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营销 客户信息管理

一、客户信息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

1、客户信息是企业资源的组成部分。在网络营销中,客户不仅是普通的消费者,而且成为信息的载体,能有效为企业提供包括有形物品、服务、人员、地点、组织和构思等大量信息。在互联网上,客户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着变化。对企业而言,有效客户信息的获得成为他们开拓市场、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2、客户信息是企业创新的合作伙伴。创新是企业生存的灵魂。企业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过程,而客户信息提供了关于未来产品的价格和性能的变化趋势,及时反映最新的市场动向,便于加强客户和企业的联系。客户信息成为企业和市场的一座桥梁,熟练地运用客户信息可以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

3、客户信息用于客户沟通。让企业了解客户“是谁”,通常是一些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一定要达到让企业看到这些基本信息就能够对客户有一个相对明晰的描述的要求。

4、客户信息用于客户分析与分类。让企业了解客户“是怎样的”,帮助企业制定沟通策略。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这部分信息一定要明确哪些客户信息对于客户分析与分类是有帮助的,且这些信息以及客户分析与分类是否可以指导客户经理制定沟通策略。否则,再多的信息,都是没有效率的。

5、客户信息用于客户关系的管理。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客户经理的工作现状以及帮助客户经理进行客户维护。其中的信息记录着客户经理的沟通计划、沟通过程、沟通结果。

6、客户信息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分析。帮助管理者分析客户管理的效率与瓶颈,以便指导客户经理的工作。比如客户线索的增加数量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的开拓能力,赢得客户的比率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的销售能力,客户的生命周期以及所实现的交叉销售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维护客户的能力,客户的流失率可以看到客户经理的服务能力或公司存在的问题等。

7、客户信息是企业利润的部分来源。首先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更容易地找到客户,减少搜寻费用,而且还可以获得关于这类产品的潜在客户的信息。另外,在交易中企业的信息由客户跨时空地传递,使得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更多的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信息间接地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二、客户信息管理的内容

网络营销中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选择、转换、迁移、存储、集成、分析和实现的全过程,其结构图如下所示:

1、客户信息的收集是客户信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客户信息的收集可以广泛地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最为有效的是网络营销所提供的大量信息。数据源层包括了客户信息数据,市场销售数据,渠道管理数据,业务数据及其它企业相关的数据源,比如涉及到客户交互的一些交易系统,服务系统等,各系统间的客户数据比较分散,且可能重合。

2、客户信息的抽取和迁移。客户信息的抽取和迁移也是在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但其不是直接面对客户,而是利用已有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因为各种行业所需的客户信息千差万别,所以各个企业都占有大量的为本企业所用的客户信息。为了实现信息使用的高效率,有必要在各个行业之间推行一套使用标准,保证数据信息的标准化。

信息的抽取机制是建立在不同行业的客户信息基础之上的。它使用信息过滤和信息模糊检索技术,在其他企业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中取得所需的客户信息。它强调两个企业之间客户信息数据的相似性,从共性出发,实现信息的抽取。信息的迁移机制是从客户信息的整体角度考虑,在不同企业之间实现客户信息的共享。信息在迁移过程中忽视细微的差别,重视整体的一致性,花费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大的效果。

3、客户信息的存储和集成。客户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技术是客户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客户信息是十分巨大的数据,为了能够实现数据使用的便捷高效,需要对使用的数据库进行慎重选择。建议采用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带有对并行处理、决策查询优化的组件。客户信息在存储过程中应考虑冗余问题,避免浪费大量有效的空间。客户信息的集成是指客户信息数据按照时间或空间的序列保存,并进行一定层次的划分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在查询、统计中都使用集成后的数据,可以提高运行效率。

4、客户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客户信息数据库是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数据库。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数据单元,而且客户信息数据库的更新频率较高,数据处理量逐步增大。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索引的使用原则、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库性能的调整及数据类型的选择等问题。

5、客户信息的分析和实现。客户信息的分析是客户信息数据库的落脚点,是直接为企业开展其他一系列工作服务的。其分析过程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分析、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关联分析等。基本信息分析是利用客户的基本情况信息,分析本企业或产品的主要客户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工资状况、学历、地理位置等等。统计分析是利用所有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企业或产品的销售额、利润额、成本量等经济指标,也包括大客户分析和业务流量分析。趋势分析是利用本企业的信息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信息,结合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对长期和短期的业务状况进行预测。关联分析是利用客户信息对产品信息、市场信息、企业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产品的供需比例。

三、客户信息管理的实施

作为管理客户资源这一企业核心资源的信息系统,它必须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为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及时而准确的依据。开发并使用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ing)技术,是网络营销中客户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制定过程。面向主题是指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按照企业重点关心的数据(即主题)进行组织,为按主题进行决策的信息过程提供信息;集成是指数据仓库内的信息不是从各个业务系统简单抽取得来,而是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整个企业的全面信息。随时间变化,数据仓库内的信息并不是关于企业当时或某一时刻的信息,而是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个时刻到目前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作出定量分析和预测;稳定是指一旦某个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也就是说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插入和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比较少。

数据仓库的特点可以描述为主题突出的集成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它由源数据、仓库管理和分析工具组成。网络营销中源数据主要从开展网络营销的实践中获得,包括企业所关注的关于客户的各类信息。仓库管理是根据信息需求的要求进行数据建模,从数据源到数据仓库的数据抽取、处理和转换,确定数据存储的物理结构等。分析工具指完成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检索方法、联机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数据仓库型客户信息系统凭借其强大的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可以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及时信息服务手段(如下图)。

 

理解业务:最初的阶段,着眼于了解业务特点,并把它还原成为数据分析的条件和参数。例如,在零售行业中,我们的第一个步骤是了解客户购买的频率,购买频率和每次消费金额之间是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等。

数据分析:这个阶段着眼于对现有的数据进行规整。我们发现在不少行业中,可分析的数据和前面提出的分析目标是不匹配的。例如:消费者的月收入水平可能与许多购买行为相关,但是,原始的数据积累中却不一定具备这些数据。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从其它的相关数据中进行推理、运算。例如,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大量购买折扣商品的消费者,其月收入水平相对集中在当地收入水平的中下游。如果这一结论基本成立,我们可以从消费习惯中推理出现有客户有多大的百分比是月收入水平在这个档次中的;另外,可以根据抽样调查的方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推理整个样本人群的收入水平曲线。

数据准备:这个阶段的着眼点是转换、清理和导入数据,可能从多个数据源抽取并加以组合,以形成data cube。对于缺失的少量数据,是用均值补齐,还是忽略,还是按照现有样本分配,这是在这个阶段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

数据建模:现在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模型方法可以利用。让最好的一种应用于我们要着眼的主要问题中,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例如,对于收益的预测是否应当采用线性回归方式预测,预测的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行业专家和数据分析专家协商并达成共识。

模型评估:已经建成的模型是否可以有效地完成工作?一个好的评估方法是利用不同的时间段,让系统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情况进行预测,然后比较预测结果和实际状况,这样模型的评估就容易进行了。

评估应用:完成了上述的步骤之后,多数的分析工具都支持保存并重复应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知识应当已经为客户方的市场分析人员或决策者所了解,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最终结果,而且是获得这一结果的方法。

客户信息管理在各个方面的运用,已经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当今企业以网络营销为支撑来开展业务的情况下,由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开展信息管理迫在眉睫。虽然客户信息管理在中国刚起步,很多新兴的公司已经开始使用,但是中国公司在实时客户信息分析和最优动态决策还有待改善。由于中国营销人员对中国客户有更深的了解,我们相信中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客户信息管理会有很快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昌平:论企业资源计划实施中的信息系统的变革.情报科学,2002。

[2] 米晋川:网络营销——知识信息时代的主要营销方式.求实,2001。

[3] 潘伟:CRM 系统在企业网络营销中的运用.中国流通经济,2001。

[4] 孙万军、张彦芝:用数据仓库技术构建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金融电子化,2001。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新时期,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档案信息整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然而,档案信息整合管理伴随着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信息的整合与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整合管理提出了新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整合管理;资源

档案信息整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和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广,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完成。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管理档案信息,不仅能够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效率,还能提高对档案信息的综合利用。但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给档案信息整合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整合管理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制约和限制了档案信息的综合管理。因此,发现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成为档案信息管理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档案信息整合管理问题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下,我国档案信息整合管理不断取得新成就,但是受到各方面限制,档案信息整合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制约了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一下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

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程度比较低,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就是档案信息体系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对档案信息建设中统一标准问题,一直没有足够重视,因此目前仍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在信息存储、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配置、著录格式、网络结构以及信息处理界面都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样就造成在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盲目性的行为,并且分歧比较大,造成了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的错综复杂发展。

(二)网络基础薄弱

信息网络是基础条件,离开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也就成为空谈,可见网络环境是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然而,不少档案部门由于技术以及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网络建设工作开展缓慢。不仅如此,在建立好的档案网站环境中,各网络之间的联络能力较弱,网络一体化趋势发展缓慢,从总体上来讲,网络环境比较分散和孤立,档案管理的共享性、可扩展性较弱。

(三)规划管理和经费不足

档案信息整合受条块分割因素的影响,缺少档案信息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与规划管理,导致档案部门无法实现协作共进。高新技术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的基础,在网络环境硬件和软件以及专用研发软件上,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但是档案信息管理部门资金投入渠道单一,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经费投入受限。

二、档案信息整合管理措施探讨

(一)统筹整体,逐步推进

当然,实现整合管理档案信息的目标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必须要综合统筹档案信息,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实施。首先,要建设好档案信息整合标准体系,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促使各部门遵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档案信息管理。其次,分系统逐步开展,在统一标准体系下,各档案管理部门要按照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逐步推进档案信息整合,逐步提高档案信息整合管理水平。最后,促进档案信息整合的规模化,档案信息整合管理要不断扩大规模,促进各种信息的整合利用与共享,不断促进高层次和大规模的档案信息整合管理。

(二)平衡发展,由点到面

整合管理档案信息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挖掘信息资源,共享各种资源。为了解决我国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的不平衡发展,我们要坚持平衡协调发展方针。扶持和帮助那些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不断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然后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低的地区提供借鉴和管理经验,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带动水平较低的地区,循序渐进,逐渐促进档案信息管理水平的平衡发展,促进全国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和发展。

(三)分清重点任务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进行档案信息整合与管理的过程中要紧抓档案信息管理的重点,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的重点是电子公文管理。具体管理步骤如下。首先,在建设档案信息资源上,档案部门要提高数字化档案建设,建立起档案信息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另外,网站建设也十分必要,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与国内其他知名网站的链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促进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进程。其次,在管理电子文件上,要尽快建立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的实施办法和技术规范以及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电子文件,最终实现一体化的电子文件管理,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信息整合管理能够促进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资源有机结合,从而形成适用性强、针对性强以及功能性强的综合利用信息,提高了档案信息的使用程度和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因此,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我们要认真分析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目前面临的瓶颈和问题,从而不断创新档案信息整合管理途径,采取新措施和新途径,促进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整合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胡建光,杨宏伟.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形式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9)

[2]梁作华.浅谈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3]冯登峰.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2010(05)

[4]孙雪梅,董玲.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3(05)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通过对应急气象水文保障特点及需求的分析,以及对VSAT卫星通信应用特点的归纳总结,结合VSAT卫星通信在应急气象水文保障中的应用案例及经验,论述了VSAT卫星通信在应急保障任务中的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 VSAT 应急保障 气象水文

《“十二五”VSAT卫星气象水文数据通信网系统设计论证》项目支持

0、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在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建立一个稳定、可靠以及抗毁坏性强的气象水文信息传输交换系统,是应急气象水文保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应急气象水文保障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应急气象水文保障保障的对象是由重大气象灾害或非气象灾害引起的但灾害的发展进程与气象相关或气象因子对救灾等有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如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核及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扩散、森林(城市)火灾、地质灾害、海损、与气象条件有关的突发性易扩散传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

1.1应急气象水文保障的特点

1998年罕见洪水、2006年重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2006年的近50年来最强台风“桑美”、2008年南方冰冻雨雪天气、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及玉树地震,从近年来这几次特大气象灾害来看,应急气象水文保障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特点。

1)突发性: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无法准确预知重大气象灾害以及突发公共应急事件的发生时间,即使能够预知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但对其影响度仍然不能预知。

2)位置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应急气象水文保障对象发生的地点是无法预知的。另外,发生地点的环境的复杂性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3)信息容量需求的不确定性:在重大气象灾害以及突发公共应急事件发生时,气息水文信息数据量的需求将徒然增加数倍之多,人们根本无法预知需要多大的容量才能满足应急气象水文保障的需求。

4)信息样式需求的多样化:在应急气象水文保障中,除了语音通信外,还需要视频以及数据格式的信息交换,以便决策机构、抢险救援指挥中心对抢险、救灾工作做出科学的调度和快速反应,及时下达正确的指挥命令。

1.2应急气象水文保障对气象水文信息传输交换系统的要求

应急气象水文保障时间的突发性,位置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信息容量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样式需求的多样化等特点,对气象水文信息传输交换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的带宽、交换方式和通信协议都将直接牵涉到能否提供气象水文信息数据的传输交换,并保证应急气象服务的质量[4]。应急气象服务对气象水文信息传输交换的要求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良好的野外机动性能和仪器的高稳定性;

2)系统自成系统,独立运行,能快速组网,携带方便;

3)电源要求低、功耗低;

4)信息多样化,能同时支持音频、视频和数据的实时传输,有足够的可靠带宽;

5)系统具有动态的拓扑结构,每个节点可随意移动;

6)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

7)具有网络管理、安全及QoS等方面的保证。

2、VSAT卫星通信概述

VSAT(VerySmallApertureTerminal),全称为甚小口径终端,是典型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之一。VSAT系统是由大量天线尺寸小于2.5m、G/r(品质因素)值低于19.7dB/K、设备紧凑、高度集成化、功耗小、价格低廉的甚小口径地球站组成。其工作频率在llGHz一14GHz(Ku频段)或4GHz-6GHz(C频段)。

VSAT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VSAT是以工作于C波段的广播型数据网为代表;第二代VSAT具有双向多端口通信能力,但系统的控制和运行还是以硬件实现为主;第三代VSAT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系统规模大,有图形化面向用户的控制界面;有由信息处理器及相应的软件控制的多址方式;与用户之间实现多协议、智能化的连接。

2.1 VSAT卫星通信系统性能特点

VSAT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许多其他通信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它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1)设备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造价低、安装维护和操作简便。

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小站天线的直径可以达到0.3~2.4m,发射机功放在1~2W左右。终端部分也很小,安装只需要简单的工具和一般地基。因此可以直接安放在用户室外。随着天线的进一步小型化,终端还可以至于室内桌面上,只要天线能够通过窗口对准卫星而无障碍即可。系统可以迅速安装和开通业务。设备易于操作、使用和维护。

2)高性能

目前,主流的VSAT卫星通信系统都可以实现VSAT小站的快速安装、自动入网、带宽动态分配,系统在线管理维护等功能。系统采用先进的宽带数据率、HTTP加速技术以及实现音频、视频和数据卫星通信最优化技术,使其在一个平台系统内可以实现多种通信方式、数据格式传输同时在线。

3)组网灵活,接续方便。

VSAT卫星通信系统网络部件模块化,易于扩展和调整网络结构,可以适应用户业务量的增长以及用户使用要求的变化。系统支持星状网、网状网和复合网状结构,星状网适合大容量数据业务开展;网状网使通信延迟最小化,能显著提高VoIP和点对点VSAT卫星通信的质量;复合网能够提供VSAT小站之间的直接通信以及小站和区域网关之间的通信,能够极大缩短快速开辟新通信点所需的时间。

4)集成化程度高,智能化功能强,可进行无人操作

可建立直接面向用户的直达电路,它可以与用户终端直接接口,避免了一般卫星通信系统信息落地后还需要地面线路引接的问题,特别适合用户分散、业务量轻的边远地区以及用户终端分布范围广的专用和公用通信网。

5)互操作性强

VSAT卫星通信系统可建立直接面向用户的直达电路,直接与用户终端接口相连,避免了一般卫星通信系统信息落地后还需要地面线路引接的问題,特别适合用户分散、业务量轻的边远地区以及用户终端分布范围广的专用和公用通信网。同时,可使采用不同标准的用户跨越不同地面网而在同一个VSAT网内进行通信。

6)可靠性

目前主流的VSAT卫星通信硬件产品,特别是系统的室外单元,都是经过独特的设计以及长时间的MTBF测试,使其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全天候稳定可靠工作。系统采用的先进的QoS能够保证最好的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应用质量。系统强大的网管系统能够保证通信资源的利用效率最优化。

2.2 VSAT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VSAT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有主站、远端小站和空间段三部分组成。主站又被称为中心站或枢纽站,是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心脏,主要由大口径天线、高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上/下变频器、调制解调器及数据接口设备等,负责对全网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测试信道质量、分配信道、统计、计费等功能,主站一般采用模块化结构,设备之间采用高速局域网的方式互联。VSAT小站负责连接用户的各类终端,并支持它们与主站以及其他用户终端的通信。

3、VSAT卫星通信在应急气象水文保障中的应用展望

应急气象水文保障中的气象水文信息传输交换系统,并不是一套独立的通信系统,而是在现有气象通信系统基础上,根据应急气象水文保障的需求,充分利用多种应急通信技术手段和方法,建立的一系列能够相互协作与配合的、具有替代和补充作用的气象信息收集、传输与交换的系统。多种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与集成,是应急气象水文保障中通信系统的特点。

3.1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高集成性,将有效提高应急气象水文保障的能力

在面对重大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件时,由于强度大、涉及面广,损坏严重和救灾难度大,虽然通信运营商采取了非常规的积极应对措施与多种应急通信传输手段,为应急气象水文保障提供了支持,但是面对严重自然灾害,气象通信以及信息网络系统在应急状態下的响应、处置能力都仍难以满足应急气象服务诸多方面的需求,致使应急气象水文保障未能及时有效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3.2 VSAT卫星通信的异地备份功能,将增强应急气象水文保障的可靠性

气象水文信息传输交换系统最基本的应急手段是通信网络系统的路由备份以及设备备份。但从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害中来看,虽然设计的备份传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由于主要采用的是比较单一的地面通信方式,而且基本上采用同一运营商的电路,主用与备份具有同质化的问题,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显得很无力,在系统恢复方面,也受到来自诸如运营商等多方面的局限。

3.3 VSAT卫星通信的IP数据支持,将提高应急气象水文保障的效能[12]

在抗震救灾中紧急搭建的应急气象水文信息传输交换平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了相关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但是,平台的搭建以及业务流程的建立,由于缺乏应急气象信息收集和服务业务系统,应急气象水文信息传输交换平台在应急加密观测资料的收集、加工及服务上显得力不从心,在服务的效果等方面仍然非常不足。

利用VSAT卫星通信对IP数据的支持这一特性,一是可以利用现有成熟的气象水文保障业务软件,丰富保障手段;二是可以方便多种业务处理终端的合成,提供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4、结束语

目前,VSAT卫星通信系统在众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承担者数据、语音和视频数据的传输和交换任务。特别对于气象水文保障,VSAT卫星通信网是其数据传输交换的主要通信手段,是气象水文保障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平台之一。随着动态编码调制技术、动态带宽管理技术、先进IP路由技术、双向加密技术以及自动波束转换等技术发展,VSAT卫星通信系统将使应急气象水文保障能够对气象灾害天气监测的“更多”、预报预测的“更准”、信息发布的“更快”,其在应急气象水文保障中的应用将不断深化扩大。

参 考 文 献

[1] 马渝成,方国强,刘一谦等.从汶川大地震谈应急气象通信技术[J]. 气象,2009年11月,第35卷第11期:123~130

[2] 襄樊市气象局应急气象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3]李雁,张春晖,梁海河,孟昭林.气象以及移动车载系统及其在应急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信息化研究,2009年3月,第35卷第3期:1~5

[4] 李文峰,韩晓冰,汪仁,张登福编著.现代应急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8:35~36

[5]王丽娜.卫星通信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3■

上一篇:安装工程建筑电气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