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音乐的关系范文

2023-09-18

体育运动与音乐的关系范文第1篇

1、前言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是非常适合初中生体育课教学的,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学教改上的一条新路,很值得我们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加以探索和研究。同时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研究结果

2.1、处理好游戏与上课内容的结合

运用游戏要讲究针对性,使游戏为教材服务,以“玩”促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某种技能。因为在现实教学中,单纯的教学活动往往缺乏足够的活力,学生只能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若把教材练习融入到游戏中去,能巧妙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情感体验与运动乐趣的和谐统一,如篮球滑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做基本技术的练习;这样不仅改变了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还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不应把体育游戏只当作一堂课的热身准备,还要让游戏为教授内容打好基础,在球类活动中运用“拍球抓人”游戏,把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游戏的选择一定要具有针对性,要紧扣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要求和实际能力,使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

2.2、体育游戏为教材服务

1 体育课中安排游戏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变。在运动技术教学时,可以开发各种适合专项运动的教学游戏,如篮球和足球的球类游戏开发等等,这些游戏既可以促进学生技术的提高,又可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游戏的创新要为教育教学服务,因为游戏的创新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更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体育游戏的创新要注重安全性,在安排游戏时要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去设计,尽量设计自然而富有竞争性的游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锻炼效果。

2.3、体育游戏的特点

2.3.1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任何一种体育游戏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传授生活和劳动的技能,或是为了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 2. 3.2第二信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信号系统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是和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是在婴儿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是在第1信号系统或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产生对现实的概括化,出现了抽象思维,并形成概念、进行推理,不断扩大认识能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发现并掌握它们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人类才有游戏,动物虽也有一些类似游戏的嬉戏,但那只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游戏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2.3.3体育游戏具有虚构和假想成分及非生产性

游戏时人们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可以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毫无联系。所谓游戏的非生产性,主要是指游戏是非功利的,它并不产生游戏本身目的以外的其它实用价值。正因为游戏的假想成分和非生产性的特点,在游戏之前,无需做更多系统训练的准备。 2.3.4体育游戏具有竞赛的因素和一定的情节

2 在体育游戏当中掺入进奖惩和竞赛等因素,这样就能增加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制约,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有助于游戏的发展。

2.4、体育游戏特点

2.4.1游戏的严肃。

游戏不等同于玩笑,与严肃不是对立的。游戏者的严肃是游戏之严肃产生的必要条件,“谁不严肃地对待游戏,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当游戏者严肃地进入游戏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游戏者与游戏才能最终合为一体。这时游戏者就会由逐渐“偏离自己”发展到“失去自我”,游戏的严肃就是指游戏者的自我偏离。

2.4.2游戏的团队协作。

处在游戏中的人,需要超越自我,和他人共同完成游戏,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和沟通。合作表现为:一方面游戏总是游戏者之间的活动。游戏者被游戏活动规定为“朋友般”或“对手般”的“同戏者”,他们之间的相互活动使游戏得以进行和发展。另一方面,集体游戏总是在主体间的一致中进行。“游戏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一切游戏者作为主体是平等的,一旦没有了“一起思考”,游戏者便会逐个退出游戏,预示着游戏正走向结束。游戏赋予全体游戏者共同的意义,是要依靠合作才能取得的。 2.4.3游戏的整体。

首先,游戏者与游戏不是一种主客关系,“游戏的存在方式不允许游戏者像对待一个对象那样去对待游戏”。这表明,游戏一旦开始,人不过是一个参与者,游戏活动把人吸纳于其中,让人在它的规则之内自由活动,游戏本身才是主宰者才是隐蔽的主体。这时“一切游戏活动都是一种被游戏过程”。这样游戏与游戏者就处于一个整体中。其次,游戏者的目的被完全消解在游戏过程之中,游戏者只为自己“享乐”游戏,“一般来说游戏并不为某人而表现”,游戏自成为一个整体。

2.4.4游戏的创新。

自由表现为:游戏者自由地安排和规划游戏活动本身,不受外力的支配;游戏始终是游戏本身,在游戏过程中,游戏者摆脱外在的目的和压力,沉迷在游戏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心理上充分表现出自由和轻松;自由并不意味着

3 混乱和自我放任,游戏者自由接受的规则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创新包含了游戏者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超越这两层递进关系。游戏者在游戏中首先充分表现自身的各种能力,然后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寻求多种途径弥补,更新不足,获得新经验,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就意味着创新的实现。 2.4.5游戏的潜在因素。

游戏过程就是在规则内的自由活动。作为自由活动,游戏就是偶然性的不断发生,这种偶然性是游戏者难以预谋的,也是游戏规则所无法规定的。游戏的风险还指游戏者疏远自我。游戏中游戏者的经验存在差异,游戏过程充满偶然性,是探求未知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因此,游戏者就具有了疏远自我的风险

2.5、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2.5.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准备活动中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2.5.2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 4 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风、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2.5.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2.5.4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我们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这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又一发展方向和改革途径。

2.6、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方面,体育教学的属性就应该围绕着人(游戏者)和教学过程(游戏过程)来说明。从而揭示了体育教学中应抓住体育教学中的人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要素。教学中的人又可以分为教师、学生以及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又可以分解为课程解读、展开状态、目标达成等。不能说这些要素就完全等于作为复杂事件的教学,但可以说,抓好这些要素就抓住了教学的“核心”。

另一方面,游戏几个属性之间的关系是围绕着认识和交往来说明的,严肃是游戏者合作的基础;合作、自由意味着游戏者之间的对话交往;创新、风险意味着一种认识上的超越;由此而构成的游戏整体意味着目标在过程中达成。这样,揭示着游戏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交往过程。相应地,推断体育教学也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交往过程。而这一推断正是揭示了体育教学的本质。 “教学过程的本质首先在于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这种相互作用就没有教学”,“教学是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

首先,它有助于实现人文关怀。新世纪体育作为培训知识型劳动力的手段,转化成为自身健康服务。这势必带来体育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其重要标志是体育人文精神的复归。二十一 世纪是“以人为本 ”的世纪,强调健康第一,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虽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还是注重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发展体质,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意义更多是为了掌握体育技术、知识,却不是为自己、为当下而活着。提出“体育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是建立在学生本体存在的基础之上,突出当下现实生活的价值。因为游戏就是为了“享乐”、“自我满足”,它没有外在目的。这时,技术、知识则退居到次要的位置,而是人成为了目的。尤为重要的是,把体育教学看作游戏,凸显了体验的地位,是人与社会的彼此交融。此时的技术、知识获得,是一种“存在性的获知”,其实质上就是对存在意义的感悟与追问。换句话说,体育教学只有作为游戏,才真正关注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意义。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游戏是游戏者在“自由”中安排和规划活动。学生在自由享受游戏的同时,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和自由,无疑是有利于学生身体、智力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体育教学成为游戏,突出了体验的价值,从而为学生道德、审美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道德的养成、审美素质的发

6 展关键在于形成学生的道德、审美情感体验。通过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与对象之间处于主-主交融之中,从而产生道德、审美情感体验。总之,体育教学成为游戏,是对传统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作为认识活动)偏重生物学和生理学意义的超越。这里既有理智的探究,还有情感的陶冶、美的欣赏,它蕴涵着对学生人格整体的关怀,从而为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了保证。

2.7.正确处理好体育与游戏的关系

体育课中安排游戏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变。在运动技能教学时,可以开发各种适合专项运动的教学游戏,如篮球和足球的球类游戏开发等等,这些游戏既可以促进学生技术的提高,又可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游戏的创新要为教育教学服务,因为游戏的创新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更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体育游戏的创新要注重安全性,在安排游戏时要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去设计,尽量设计自然而富有竞争性的游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锻炼效果。

3结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体育游戏的内容,将体育游戏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与音乐的关系范文第2篇

要:体育分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的体现。针对初中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训练、分类提高的教学策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在运动技能,运动知识水平和运动兴趣方面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分层教学

自主合作学习

分类指导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Stratified Teaching in P.E. Classes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Stratified teaching in P.E. classes is the realization of basic ideas of the New Curriculum which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principal function in learning and the discrepancies among them and their demands so that every student would benefit. Based on the discrepancies, the author adopts a stratified teaching strategy which includes stratified demands, stratified instruction, stratified training, stratified enhancement. A comparison research is mad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akes marked improvement in the sports technique, knowledge and interest.

一、研究的目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核心理念。层次教学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分类要求、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作者根据我校体育教学实际,在我校2003学年初二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实践: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条件、运动技能水平进行分组,各组制定不同的层次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采用分层教学,试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讨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面对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技能的掌握,更好地达成体育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的对象、时间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03学年初二年级6个班共257名学生(男生147人,女生110人),其中

1、

2、5班为实验组,

3、

4、6班为对照组。 研究时间

2002年9月至2003年5月。

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法、问卷调查法、 数据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分层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育基本情况

实验前采集2002学年期末两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知识(其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评价标准按照2000年广东省中考体育评分标准)考核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无显著差异,见表1:

1

表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对比表 测试内容 50米 800米(女) 1000米(男) 立定跳远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65.57 64.39 61.87 60.91 70.32 71.25 67.36 68.58 平均得分

87.58 88.53 78.39 77.78 80.34 79.68 53.36 57.52 及格率(%)

51.55 52.12 28.22 27.57 41.34 40.57 27.29 28.55 良好率(%)

12.33 13.00 3.33 3.09 2.26 2.46 16.76 16.68 优秀率(%)

续表1: 测试内容 实心球 1分钟仰卧起坐 篮球半场运球投篮 体育基础知识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57.63 74.34 73.56 60.57 62.65 15.36 14.69 平均得分 55.58 70.14 70.48 90.93 90.89 50.67 51.43 87.31 86.79 及格率(%)

35.65 36.03 60.38 61.54 27.57 28.36 49.35 51.27 良好率(%) 3.33 3.23 35.37 37.12 15.33 15.58 33.22 32.23 优秀率(%)

分层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比

2003年4至5月,为检验教学效果,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体能和运动技能进行测试、还进行运动兴趣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 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对比

(1)、 体能测试选择5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实心球,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对比如表2:

表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测试成绩对比表 测试内容 50米 800米(女) 1000米(男)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84.57 80.22 81.87 74.91 79.32 70.25 平均得分

96.23 98.19 93.78 99.34 89.64 及格率(%) 98.58 62.12 38.22 27.57 51.34 44.57 良好率(%) 72.55 24.01 7.33 8.09 31.22 23.46 优秀率(%) 32.33

续表2: 测试内容 立定跳远 实心球 1分钟仰卧起坐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86.46 83.58 83.58 76.63 94.34 93.56 平均得分

97.36 92.52 97.14 93.48 100 100 及格率(%)

29.29 28.55 95.65 66.03 80.38 81.54 良好率(%)

20.74 17.58 23.33 13.23 75.37 67.12 优秀率(%)

(2)、运动技能测试选择篮球运球投篮、排球下手垫球、体操前滚翻接后滚翻成绩进行对照,

2

如表3:

表3: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技能测试对比表 测试内容 篮球运球投篮 排球下手垫球 前滚翻接后滚翻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72.65 72.33 70.21 76.84 72.65 平均得分 80.57 90.64 81.43 96.84 93.49 100 97.33 及格率(%)

77.57 68.32 66.65 64.21 72.34 68.32 良好率(%)

45.49 37.78 20.32 18.36 29.53 27.37 优秀率(%)

通过表

2、表3可以发现,实验组的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平均水平并没有因为对学生按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采用层次评价标准而产生两极分化,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运动兴趣方面的对比

运动兴趣测试选择对体育课的满意度、对掌握运动技能的信心、业余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实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体育运动兴趣对比表 调查内容、结果 对体育课满意的比率% 对掌握运动技能的信心业余时间积极参与体育

指数% 锻炼的比率% 98.73 99.56 89.59 实验组

75.45 76.34 46.43 对照组

根据表4统计数据,实验组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远远大于对照组。

四、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

按层次分组 通过问卷调查、翻阅学生健康档案、统计上一学年期末体育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生理健康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体能和技能状况等。 在广泛了解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再对实验班的学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取得学生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各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组,确定分组名单。见表5:

表5:实验班分层情况表 项目内容 分层分组的方法

根据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技能水平、身体素按学生程度分层分组: 质基础的差异。 A组学生:较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测试成绩优秀、

身体素质全面;

B组学生:基本掌握运动技能、测试成绩良好,身体素质基础一般或不全面;

C组学生:运动技能基础差、测试成绩接近或达到及格,身体素质低或身体不适宜进行激烈运动

3

制定分层学习目标

对实验班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分类要求,根据各层次的运动技能水平,分别制订各组的层次目标。以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学习单元为例,见表6:

表6:各层次组的教学目标表 总

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技术,了解篮球行进间投篮技术动作要求,能基本掌握并完成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技术,提高成功率,在练习中发挥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并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A组层次目标 B组层次目标 C组层次目标 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的基础理论知识,较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

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的进一步拓展视野。加深对动作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较熟练掌握

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技术的理解,提高成功率,并能在教学技术动作,初具分析和解决问

动作,身体素质有所提高,能比赛中运用动作技术,身体素质有题的能力,身体素质及动作技

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一定的提高,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能有一定的提高。 务。

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 分层教学的流程

实验班按层次设计教学过程:在了解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了解教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层次目标,认真备课,订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学流程如下图:

同步

讲授

自主合作分层学习

在学生按层次分组以后,在教师引导下,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的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最适宜的学练方法;同时利用小组间及小组内的集体思考、集体评价、学生间的互帮互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学习欲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相互的合作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如: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递进层次完成学习任务,允许学生下降层

4

次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开展组内讨论、组内分工、组间质疑和比赛、集中讨论等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质量,从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分层讲解、示范、展示、指导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感知是有差异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也要区别对待,采用分层讲解和分类指导是分层教学的关键。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个别差异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练习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时,对篮球基础较差,掌握技术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采用运球练习、行进间投篮徒手模仿练习,或进行运球接停球篮下抛球投篮练习(特别是部分女生)。通过简单的模仿、启发,指导他们在模仿中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并尽可能找到学习的规律,逐步掌握技术。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启发、指导他们努力掌握举一反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并让能连续达到要求的同学进行三人半场对抗练习,以达到学习与提高的目的。

分层学习评价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观念不但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还应在考核评价中有所反映。测试成绩要体现层次特点,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及格标准,如50米速度测试标准为A层以90分为及格,B层以70分为及格,C层以60分为及格。对身体素质特别差的学生还可以降低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

在研究中还发现,实验班的同学能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敢于展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很强,比如学校组织的田径运动会,实验班的同学能积极报名,其中初二(8)班学生还联名写信给校长:为锻炼意志,要增加1000米名额,足以体现学生的踊跃。 结论

体育课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学中常规的分组教学虽亦可以区别对待,但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要求都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分类要求、分类辅导、分类训练、分类提高的分层教学由于教学目标较符合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初中生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能的发展

初中生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体能都要达到较高的水平。为相近个性差异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学生自信心得到加强,个性可以得到的张扬,加以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体育能力和协助精神

分组分层次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倡导的合作学习 ,通过集体思考、集体评价、学生间的互帮互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精神,发展健全人格。

建议

合理分层分组,做好学生工作

分层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爱好兴趣,否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失落感和不公平感,也可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方法产生误解甚至曲解。 引进激励机制,做好分层评价

教师对经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暂时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帮助。运

5

体育运动与音乐的关系范文第3篇

1 音乐具有其丰富的表情性

音乐对人的感情: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 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行进中的队伍听到一首进行曲, 很快能自动地按乐曲节拍统一起步伐来。有些人听见斯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 脚就不由的想动起来。用音乐描写爱情故事, 论感人之深、流传之广, 恐怕莫过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了。

2 音乐具有动人的描绘功能

音乐具有动人的描绘。描绘本来是绘画的功能。线条、色彩和影调是它的基本手段。音乐具有模仿性, 音乐的描绘是通过声音的模仿以及暗示和象征, 引起人们的联想而完成。鲁宾斯坦的《大海交响乐》, 及德彪西的《大海》。他们的作品写出大海的波澜壮阔, 雄伟壮丽和诗情画意。对某些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用直接模仿和近似模仿的方式来描绘。

3 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音乐富于时代性, 它是历史的记忆, 它能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感受。一曲《义勇军进行曲》能把人带回那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一首《春天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旋律的时代特征是引起视听艺术工作者特别注意的东西。一个具有一定时代感的旋律, 能马上把观众带到那个特定的时代去。

4 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音乐艺术源于生活, 但是生活环境、风俗语言以有民族生活和欣赏习惯的不同, 音乐的民族特色特别鲜明。就大范围来讲, 欧洲的音乐和亚洲的音乐区别很大。亚洲范围内中国音乐和日本音乐, 朝鲜音乐、东南亚各国的音乐又不一样。

5 音乐具有地方风格

音乐不仅有民族特性, 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 还有地方性。我国的56个民族的音乐又各不同, 带有浓郁的地方性。由于音乐的地方性, 造成了音乐语言的丰富多彩。这对表现地方风貌、风土人情提出供了条件。

6 音乐具有概括性

音乐的概括性功能在电视配乐时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电视片制作时在速度上的要求是快, 经济上的要求是省, 多数专题片都是配乐。使用现有的音乐资料, 根据画面和片子的主题进行选配。选配得当照样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在为一部专题片或电视剧创作主题歌或主题音乐时, 音乐则要求能概括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时代待征、民族、地方和艺术风格。

7 音乐在电视艺术中的作用

7.1 在声画结合中, 音乐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烘托与渲染画面气氛:气氛的烘托与渲染是一种外在的表达方式。但往往能够起到刻画人物的内在情感的作用, 并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因此, 音乐对于画面气氛的积极作用, 不单是陪衬性的涂饰, 而且具有一定的表现意义。而音乐的这种直接的渲染与烘托是声画结合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最有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

(2) 揭示与深化主题:电视等视听艺术的画面都要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同样具有表达主题思想的能力。那些有特定标题的音乐, 如《国家》 (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等等, 鲜明地表达了确定的主题思想, 也就是用音乐的标题点明了画面的主题, 运用起来能使画面的主题更为明确与深化。

7.2 音乐在这方面一般采用三种方式

(1) 音乐的标题与画面的主题相联系:音乐的标题性实质上就是音乐的主题与形象。在音乐作品之间, 这种借用、引用是屡见不鲜的。如《马赛曲》音调在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中, 就成为法国军队的形象。但当标题性明确的音乐与画面结合时, 则使画面的主题更加明确, 不但在主题的揭示上起到作用, 而且音乐的形象与气氛从听觉角度的再次作用于画面, 使得画面主题得到深化与升华。如我校制作的电视专题片《特区学生兵》中, 运用的《解放军进行曲》那奋进有力的音乐, 更深刻地揭示出在校大学生加入人民子弟兵行列的英雄气概, 从这一侧面深化了这部电视片所表达出我们伟大长城已注入高知识结构人才促进军队现代化的主题思想, 音乐本身的主题从听觉上加强与提高了人们对画面主题感受与理解。

(2) 音乐的主要旋律、主题音乐对画面主题的概括与深化:在一部电视片中, 往往会有一个或几个主要旋律, 有时也会创作或选择—个主题音乐。那么, 这个主要旋律或主题音乐, 在画面中贯穿出现就会概括与深化节目的主题。它是以听觉的感受, 用音乐的符号写在电视屏幕上的主题的提示。比如在我校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校园军歌》中, 片头的主题歌作为主题音乐, 贯穿整片。这个主题反映出特区大学莘莘学子身穿橄榄绿, 雄赳赳、气昂昂的风采。音乐能够以听觉形式对视觉画面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加以揭示与深化, 这是音乐在画面中所起作用的—个核心。烘托与渲染气氛对于画面来说, 多属于外在的效果, 而音乐与画面相结合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的, 则是揭示与深化画面的主题。

(3) 激发联想, 描写背景:音乐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一个历史时期, 一个民族以至一个地区, 都有自己在音乐上的特色与风格。30年代的聂耳的革命歌曲音调与新世纪的歌曲音调, 在风格上、色彩上很不相同。《走进新时代》音乐的这种鲜明的特色, 即使没有画面的形象的补充, 也能产生十分真切突出的联想。而配上画面之后, 则会更强烈地激发联想, 给画面所表现的内容, 作生动的时代、民族或地区等方面的背景性的描绘。

总之, 音乐的联想与描写作用为画面开拓一个更为广阔的形象和情感的空间, 而使画面更具有一种真切的直观性与生动的感情色彩。一部片子音乐音响的创作, 应该首先注意总体构思, 在使用音乐时目的要明确, 要根据情况选择好音乐创作或配置时的方式, 音乐音响的写实写意要巧妙的交替、补充, 要处理好三种关系。段落布局要仔细、周到, 后期完成要从总体角度看一下整体艺术效果。如果这些工作都注意了, 就能做出一部比较满意的作品。

摘要:人们从电视影像的可视性出发, 有意或无意地突出视觉的感受, 称其为视觉艺术、画面艺术或以画面为主的艺术。但是, 电视的本质还是视觉的“画”与听觉的“声”综合相融的实体。“声”在电视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声音有广阔的领域。在构成电视的“声”的诸多因素中, 主要在音乐、音响、语言三大部分。其中, 音乐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音乐,音乐在电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Z].

[2] 腾越.荧空新星河[Z].

体育运动与音乐的关系范文第4篇

在广泛的艺术领域中, 每一种艺术都是独立的, 而每一种独立的艺术要想塑造它完美的艺术形象, 那就必须和其它艺术有机的结合, 才能达到目的, 舞蹈艺术也不例外。

舞蹈艺术是造型艺术、视听艺术、情感艺术、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的综合体, 要想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 她需要音乐、戏剧、舞美等的综合协作, 才能最终完美完成, 虽然上述学科对舞蹈艺术来讲是归于她的属性, 但真、善、美的和谐完成她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舞蹈艺术中, 创作是最根本的, 人们对舞蹈的审美需要到作品的构成以及包括运作系列和创作手法, 无一不体现出它独特的艺术系统和价值取向, 其间, 主要是体现了创造主题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及至于价值观。一个一流的演员, 如果作品是很次的, 那么她也不会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什么也不表现”的舞蹈花样已结束了它的存在。一个作品的创作, 除了要有严谨的构思, 新颖的手法, 而且也要有流畅地表达内容的美的表现形式。一个作品, 如果没有表现的内容, 即使动作再优美, 造型再独特, 她也是非常空洞和缺乏感染力的。

记得前几年的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创作时, 正是社会上时兴那种浅薄、猎奇、华而不实的舞蹈之际, 这样就更显示了他的珍贵。它质朴深沉, 再加上演员精湛的技巧, 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热爱秧歌胜过自己生命的老艺人的形象, 使舞蹈作品产生了隽永的艺术魅力。

在一个舞蹈作品的塑造中, 音乐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说起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真称得上是源远流长, 最初, 舞蹈和音乐是一体的, 被称之为“乐舞”。古人曰:“舞者, 乐之容也”。把舞蹈比作音乐的容貌, 两者是内容与形态的关系。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发展, 到了今天, 它们已各自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但她们是密不可分的姐妹艺术。舞蹈是不能脱离音乐的。由此可见二者关系之亲密。

舞蹈与音乐, 都属于时间艺术, 都要在一定时间过程中展示形象, 它们也都有节奏这一共同特点。在舞蹈作品中, 有了音乐的节奏, 使舞蹈动作的结合交替都有了一定的规律依据。

有了音乐, 舞蹈才能更好的反映主题, 表达情绪, 展示意境, 烘托情绪, 反映风格。

由于舞蹈的视觉形象有了音乐的听觉形象加以配合, 使舞蹈艺术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对于舞蹈作品来讲, 音乐的选曲非常关键, 它必须为舞蹈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所服务。

舞蹈的动作和音乐旋律必须固定在一定的节奏速度之中, 统一表现某种情绪, 如《红绸舞》《撇扇》等作品的音乐速度必须快到一定程度才能把作品的炽热的情绪表现出来, 相反地如芭蕾舞《睡美人》, 民间舞《荷花舞》的音乐必须放慢应有的速度, 才能表现出前者的如梦如幻和后者的优美恬静。

其实, 舞与乐, 究竟谁渗透在谁之中, 是难以说清也不必说清的, 二者都是人的品格与内在激情的自然留露, 是生命的律动。

舞蹈和美术同属于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它们都是运用线条、色彩和画面来表达作品内容的, 所区别的是绘画通过一副静止的画面来表达人们生活中某一瞬间的情景, 而舞蹈不上静止的, 舞蹈是运动着的造型艺术, 舞蹈作品的内容和舞蹈形象是靠与动着的舞蹈动作最后体现出来的, 舞蹈只有在运动中, 才有生命力。

舞台艺术对于塑造舞蹈形象, 烘托气氛起着关键的作用, 就拿服装来说吧, 服装的选择必须服从作品, 必须适合舞蹈特点, 它不仅要符合作品表现的内容, 而且也要反映出民族和地区特色。

我国的舞蹈与戏剧, 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我国的传统的戏曲艺术有歌舞戏三者结合的传统, 在传统戏曲中, 用高难度技巧表现人物性格, 渲染情景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用翎子功表现吕布的轻佻, 用倒拾虎表现赵云被麋夫人投井后的惊吓。《三岔口》中的夜景, 也是通过演员高难度的技巧刻画出来的。

所谓戏剧性, 就是必须要有情节和矛盾冲突, 如现在的舞剧, 定义就是带有戏剧性的舞蹈。我国的舞蹈在很多地方就明显有戏剧的传统。

舞蹈和戏剧虽有联系, 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 戏曲中的舞蹈终究是戏曲综合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属的, 而舞蹈作品应该完全以舞蹈手段来表现。

就舞蹈艺术本身来讲, 它有四大特点, 首先, 形体美是第一, 它是舞蹈者表现的材料质, 因此, 塑造美的人体成为舞蹈者练就的基本功。

善于抒情是舞蹈的第二大特点, 古人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故嗟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午之, 足之蹈云”。可见舞蹈是人性中最深刻, 最抑制时迸发出的“形象”, 是至高的“情的抒发”, 这些非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夸张性是第三大特点, 它的艺术语言常常是“不合理”但却“合情”的。譬如许多舞蹈作品中英雄任务受枪击倒下前的长段舞蹈抒情, 就说明艺术的夸张性, 起艺术奇妙就在于此。具有时间的节奏性和音响旋律性是舞蹈艺术的第四大特点。表现人生的喜怒悲哀恐惧等七情是在符合节奏和有目的的性有规律合理的展现, 纵然现代的无伴奏舞蹈, 是在符合不同节奏中进行的。各种艺术手法, 在舞蹈艺术的综合运用之后, 已不是原来的独立艺术形式了, 它们要受舞蹈艺术的制约, 而成为舞蹈作品中表现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艺术作为文化世界中的一种精神现象, 它总是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的。它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舞蹈艺术也不例外, 它要受各个年代, 不同社会状况, 文化背景所影响, 我相信在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中, 舞蹈艺术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摘要: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审美活动, 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 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和顺利的进行。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 那么你本身必须是具有艺术修养的人。”所以, 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及其产生的过程等, 就非常必要了。本文以纵深的视角对舞蹈这门独特的艺术进行了一个深入的剖析, 将舞蹈艺术阶段化和清晰化, 对提高舞蹈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舞蹈艺术,创作,音乐,戏剧,舞美

参考文献

[1] 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 王宁宁, 杜小青.中国舞蹈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

[3]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4] 金秋.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体育运动与音乐的关系范文第5篇

音乐是文学思想的拓展和延伸,文学又是对音乐艺术的解读和诠释。作为两种不同却又十分相近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常常能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音韵美,又能在音乐的律动中,通过听觉感受对文学形式加以解读和诠释,感受文学的哲理性思想。不仅如此,音乐和文学有很多时候还是被结合在一起,统一在某一个新的艺术作品之中,例如歌曲、电影、广播影视作品等等。“词曲联袂亦为歌”。音乐和文学水乳交融、完美结合,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恐怕非歌曲莫属。

以《小河淌水》歌曲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

《小河淌水》是黎英海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它的歌词和旋律基本是按照民歌原来的风貌保留了下来,而钢琴伴奏部分则是作曲家后来编配的。其歌词借月光,流水和清风,表达出妹妹在月夜的深山里,盼望阿哥前来相会的无限柔情。歌词描写的画面和意境十分优美。如果尝试着把歌词作为一个诗歌小段来朗诵也相当不错,我们可以从它文字的节律中,从它的平仄四声中,从它的抑扬起伏间感受到一种音韵的律动,再加上其中“阿妹”的那种情感表达,可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音乐性的诉说。可以说,这首歌的歌词本身就已经是具备较强音乐性的文学作品了。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是音乐工作者到云南采风的时候发现、记录并改编的。因此,这首歌的旋律和音调极具云南地方特色。

《小河淌水》运用了中国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这也是作曲家在整理编配的时候进行的适当调整。歌曲的旋律紧紧契合了地方语言文字的声腔音调和语句的抑扬顿挫,因此极具云南地方特色,且清丽流畅、婉转动人、十分柔美。由于采取的是中国民族调式,符合民歌的特色,当然也在最大程度上赋予了这首经过重新编配的云南民歌以原始民歌的独特魅力。由于旋律和歌词的完美结合,使这首歌的旋律十分贴切地符合了歌词中蕴含的音律,升华了原来那种简单的吆喝和呼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首歌的旋律是具有文学审美性的。当然,表达情感是每一首歌曲的必然,正是因为有了旋律的牵引,“阿妹思念阿哥”的情感在这首歌曲中才得以更好的表现和升华。

在伴奏的烘托引导下,歌者首先唱出“哎———”。在相同的音高上唱出一个四拍的长音“哎”,实际上就是阿妹对阿哥的深情呼唤。这一声呼唤在演唱时做了一个渐强过渡到渐弱的处理,用以充分强调阿妹呼唤阿哥的内在感情。

第一句“月亮出来亮旺旺”,除了在旋律上切合了歌词的语言音律之外,还在节奏上、语气上进行了处理:如“月亮出来”这四个字都是用的八分音符,非常匀称。而到了“亮旺旺”却突然嵌入切分节奏,同时还将“亮旺旺”三个字进行模拟重复演唱,扩充了原来的乐句,使“亮旺旺”三个字得到强调,进一步深化了“深山月夜”的意境,为下面的述说做好铺垫。

第二句“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旋律的前半句是对第一句的延续,起到承接的作用,后半句则使用五浅析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对歌曲中音乐与文学关系的一点思考 声音阶的下行进行,仿佛是阿妹的一声叹息。

第三句“哥像月亮天上走”是阿妹在心目中对阿哥的一种描述,而音乐上则完全重复第一句的音调。

接下来阿妹对阿哥的呼唤则是全曲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作品的点金之笔:“哥啊,哥啊,哥啊———”阿妹对阿哥的三声呼唤,一声比一声迫切,一声比一声深情。音乐上配合歌词的情绪,安排了十分巧妙扩充模进。以切分节奏强调语气,层层递进,一次比一次扩展,一次比一次强调并加重语气 。第二段的前两句基本上还是写景,写心情。但是相比较第一段更进了一步。清风吹过带去了阿妹的心声,哥哥啊,你可听见阿妹对你的呼唤?你可知道阿妹对你的思念?结尾的“哎,阿哥———”旋律上先是一个二度下行,然后是五度的上行跳进并作了渐弱的处理,非常准确地表达了阿妹在深切地思念阿哥以后,心中对阿哥那一丝欲述还羞的幽怨。

体育运动与音乐的关系范文第6篇

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音乐不仅对中国诗歌的内容、题材、形式、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诗歌的生产、消费、传播以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文学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忽视或简单地描述这一文化现象,而应该从艺术本质方面对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进行透彻的理论思考,重新认识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

作者:赵敏俐

上一篇:土地复垦项目竣工总结范文下一篇:万利达养生壶使用说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