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2023-09-22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1篇

一.认真落实危重病人“六洁、四五”,保持病人舒适整洁,让病人满意,家属放心。主要包括:

1、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病人体位舒适。每日为病人擦身、洗脸、洗手、洗脚早晚各一次,刷牙或口腔护理、尿道口清洁早晚各一次;隔日为病人清洗会阴一次,每周为病人洗头2次,剪手脚指甲一次。身上有血渍污渍随时清洁。

2、购买卫生纸、梳子、毛巾为“三无”病人应急使用。ICU病人不能经口进食,常需要鼻饲流质饮食,为保证肠内营养的适宜温度,故购买微波炉随时为病人热饭,预防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

3、部分气管切开病人常因系带导致颈部皮肤受损,于是大家每日检查,每周更换粗系带,污染是及时更换,并用纱布保护,减轻病人的不适。

4、部分家在外地的病人出院后复印病历有困难,大家就主动在病人出院前留下他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家庭住址,替病人到病案室复印病历并邮寄至病人家中,深受病人及家属的欢迎。

5、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流程,规范熟练各项操作,减轻病人痛苦。

二、医院管理年的中心任务是“病人安全”,结合“两好一满意”要求,护士长组织大家查找安全隐患,认真学习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细化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1、为所有病人佩带腕带标志,避免差错。

2、对膀胱冲洗管路、腹腔冲洗管路、呼吸机蒸馏水湿化管路,肠内营养鼻饲管路进行不同颜色标志,确保清晰明了,避免差错。

3、输血病人进行血型醒目标示,在各治疗车上悬挂:“你核对了吗?”标示,提醒大家进行各种治疗前后时刻注意“三查七对”。明年将继续改进采用不同颜色卡片进行标示确保病人安全。

4、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的简单方便的措施,为此在每个病人床尾桌上放置洗手液,互相提醒操作前后,护理病人前后要洗手或戴手套。

三、ICU多收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比如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诱发ICU综合征,影响病人的康复。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预防:

1、制作卡片,购买写字板,通过文字交流。

2、利用各种手势语,如大拇指是“大便”、小拇指为“小便”等,闭眼为“是”,睁眼为“否”等。

3、每天早晨晨护时,给病人介绍天气情况、时间、日期,做任何操作前都耐心细致解释。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2篇

预期目标;1.病人能配合降温措施 2.避免高热所致的并发症

护理措施:1.观察体温变化,每四小时测体温1次,若体温上升至39.0℃以上者可予针刺合谷、曲池等穴,留针20分钟,或遵医嘱肌注柴胡注射液4毫升以退热。若邪热入里,高热有汗,予以50%酒精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半小时后观察热退效果2.卧床休息,病史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3.鼓励病人多饮水如温开水、淡盐水、芦根煎汤代茶,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4.保持口腔清洁,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每日3次5.中药宜温服,药后盖被安卧,并观察汗出情况。汗多者用干毛巾拭干,更换湿衣,切勿吹风6.保持大便通畅,以通腑退热7.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的半流质 护理问题,头痛-风寒、风热、暑湿之邪上犯清窍 预期目标:病人能掌握缓解头痛的方法,使症状减轻

护理措施: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甘甜厚味食物及牛奶、鸡蛋、肉类等高蛋白食物1.观察头痛部位、痛势及程度,若头痛项强、高热抽风,应立即汇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2.按摩或针刺印堂、太阳、合谷等穴,留针20分钟,以缓解头痛3.头痛畏风者嘱用布包扎头部或带帽4.头胀者用菊花10克泡茶,以清利头目;暑湿头痛者可用藿香、佩兰、薄荷煮汤代茶,以清暑利湿

护理问题:鼻塞、流涕-外邪袭表,肺气失宣

预期目标:1.病人能掌握防治鼻塞的方法2.病人症状减轻至消失

护理措施: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外出戴口罩2.热敷鼻额部,蒸汽吸入每日3次。经常按揉迎香穴,以通鼻窍3.观察流涕的色、质、量、气味的变化,以了解属寒属热的性质4.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取涕方法,切忌暴力挤压,以防止导致急性失聪或鼻腔出血 护理问题:咳嗽-外协犯肺,肺失宣降

预期目标:病人得到有效的护理,使症状减轻至消失

护理措施:1.风寒咳嗽可用生姜、葱白、红糖适量煎汤代茶,以祛邪止咳,或遵医嘱给服肺宁合剂30毫升或半夏露15毫升2.风热咳嗽可吃梨、枇杷、萝卜等新鲜水果或遵医嘱给服麻杏止咳糖浆20毫升3.咽痛者给予咽喉消炎丸10粒口服或西瓜霜喷喉,每日3次4.咳声嘶哑者督促病人不要高声讲话,安静休息,并给予胖大海数枚泡茶5.观察咳嗽的性质、时间,咯痰夹血应报告医生6.风热感冒忌食辛辣烟酒刺激之品,风寒感冒忌食生冷瓜果 护理问题:四肢酸痛-风寒夹湿,困遏肌表

预期目标:1.病人能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2.症状缓解至消失

护理措施:1.注意保暖,稍加衣被,敲打四肢每日2次,以疏松筋骨。指导病人掌握按摩四肢的方法:用手掌从上到下书序按摩2.时感流行,每日用紫外线行空气消毒30分钟至1小时3.痛甚可针灸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留针20分钟,以活血通络4.取舒适体位 护理问题:缺乏保健知识-1对病因不了解2.生活起居无规律 预期目标:病人得到合理保健指导

护理措施:1.向病人介绍预防感冒的措施和重要性,如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疾病流行季节外出要戴口罩,少去公共场所,以防交叉感染2.消除病人的麻痹思想,告知感冒应及时治疗,避免病邪传变入里,出现发热不退、心悸、心慌等症状 护理问题:潜在心悸-外邪由表入心

预期目标:病人得到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心悸先兆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2例, 均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ICU发生感染的患者。男67例, 女25例, 年龄1~81岁, 平均 (57.9±4.6) 岁, 其中60岁以上49例 (53.26%) 。留置尿管、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患者54例 (58.70%) , 使用Ⅱ联以上抗生素64例 (69.57%) 。

2 结果

2.1 患者医院感染年龄分布, 见表1

2.2 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见表2

2.3 患者医院感染基础疾病分布, 见表3

2.4 患者医院病菌感染类型, 见表4

3 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

3.1 患者年龄方面

本组资料显示, 在ICU内出现感染的患者, 其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比例高达54.35% (50/92) 。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免疫能力下降, 且多数患者带有各种慢性疾病, 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造成其肺部功能减弱, 出现气体交换障碍而造成肺部感染, 并且有的器官左右逐渐老化, 身体各项组织的抵抗能力降低, 日常饮食中营养补充不足等, 最终导致了医院感染的形成。而老年危重患者也是当前医院感染的重点目标。

3.2 下呼吸道方面

从临床观察情况看, 1CU医院感染的具体位置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 而泌尿道感染也十分常见。在基础疾病中, 以脑血管疾病感染率最高 (22.83%) , 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 (21.74%) , 损伤性疾病 (16.30%) 。由于颅脑重度损伤的病人, 其病情严重、患病时间长、存在昏迷、呕吐等症状, 使得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 导致了身体抵抗能力减弱;有的患者手术创伤大、耗时长、出血多, 经常造成感染发生;有的患者害怕切口疼痛而懒于咳嗽、咳痰, 导致痰液在肺部积留过多而造成感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 多数要求吸痰、留置导尿等[1], 这就给肺部与泌尿系统感染创造了机会。

3.3 真菌感染方面

在所有的感染病原菌里, 真菌的数量是最多的, 而霉菌最为常见。这是由于真菌普遍存在大自然界中,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其生长繁殖, 在大量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导致了菌群严重失调, 使得二重真菌感染更为普遍。

4 护理措施

4.1 采取消毒措施

消除感染最直接的方式则是消毒隔离, 在看护患者时采取无菌技术操作, 并且对各种消毒措施熟练掌握, 这才是避免ICU医院感染的最佳方式。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维持室内通风、干燥, 对地面、物品、床单定期消毒处理, 运用空气净化器对空气净化处理。医生和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必须要正常洗手或用消毒液涂擦双手。对存在传染性的病人实施隔离安排, 应尽量阻止家属探视。医务人员进入ICU需穿标准工作衣, 并换鞋、戴帽、戴口罩。维持室内地面的清洁, 运用自然通风来更换空气, 室内温度一般在20~28℃, 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每天对室内空气至少2次消除处理, 1次持续时间在30min。

4.2 执行无菌操作

对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医务人员置管之前、调整输液装置、敷料过程等都必须要要使用抗菌洗手液持续洗手, 持续时间15s。吸痰时戴无菌手套, 运用一次性吸痰管;对会阴实施护理, 维持尿道口整洁, 使尿路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尽可能减短留置导尿时间;操作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时要配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对穿刺进行消毒处理, 定期更换敷贴。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严格贯彻, 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时及时处理[2]。对氧气湿化瓶、管道做好消毒处理, 每天必须更换湿化瓶, 瓶内用无菌蒸馏水, 呼吸机管道选择一次性呼吸机螺纹管, 对各个设备定期消除。

4.3 完善基础护理

护士需对患者做好口腔、呼吸道的护理, 口腔每天需保持2~3次的清理, 已维持患者正常的呼吸。病人由于长期卧床, 其需要翻身、拍背, 以保证痰液能够完全排出, 对床单、皮肤做好护理工作, 保持良好的干燥状态, 给患者补足身体必须的营养成分, 增强其身体的抵抗能力。

4.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对医务人员加强专业培训, 做好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锻炼使其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的意义。管理者需要认真落实各方面的制度, 严格要求医务人员在治疗操作中洗手清理, 避免病原菌经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到其他患者身上。从当前的医务人员工作情况看, 很多时候都缺少足够的清洁意识。医学调查显示[3]因为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导致感染的比例高达30%, 这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4.5 科学运用抗生素

患者未能及时运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 这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真菌感染多数为呼吸道, 且与ICU的患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丧失呼吸屏障功能等问题有关联, 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学会合理运用抗生素, 结合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 用药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刻停止, 以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5 小结

总之,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疗过程中需要积极重视的问题, 医务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抗感染意识, 通过各个方面的途径来降低感染率,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医治环境,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科学运用抗生素。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 (ICU) 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ICU发生感染的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方面是超过60岁的患者最多54.35% (50/92) 。感染部位方面是下呼吸道最多48.91% (45/92) 。基础疾病方面是脑血管疾病最多22.83% (21/92) 。病菌方面是真菌类感染最多25.0% (23/92) 。结论 在ICU病室管理中, 应通过各个方面的途径来降低感染率,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医治环境,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科学运用抗生素。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感染原因,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舒建胜, 孙蕾.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05, 7 (4) :421~422.

[2] 同俏静, 庄一渝, 王文元.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2) :177~179.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4篇

我院ICU病房共有床位16张, 其中隔离病床2张。护士26人, 分成5个工作小组, 每组由1名资深护师总体负责。再由床位责任护士5名、治疗护士2名、副班护士1名、生活护士2名组成当班工作小组, 每位责任护士分管各病床2~3张, 按首位尾交接方式依次轮流管理隔离病床。制定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简便护理表格, 当班责任护士负责收集病人的健康、心理资料, 填写病例卡片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 并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正确的解决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病人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健康指导, 由护士长、科主任对病人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进行护理效果评价, 作为每季度星级护士的评定标准之一。

(1) 入院护理评估。病人入院时, 当班责任护士负责接收病人, 根据病人病情介绍病房环境、作息制度、分管病床的医生和床位责任护士。与病人 (危重昏迷患者除外) 及家属进行沟通交谈, 了解病人基本病情变化。待医生做出临床诊断后再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告知其所患疾病的特点, 发病诱因、病因和典型的病理表现。做好病患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调动病人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详细讲解疾病愈后, 消除患者恐惧、陌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并填写好病人入院护理评估调查表。 (2) 疾病知识概述。以脑出血为例, 病人住院治疗期间, 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了解比较匮乏, 往往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这时床位责任护士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介绍疾病的病理知识。责任护士应对患者具体讲述脑出血的病因, 通常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同时存在、相互促进, 是构成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为“三偏征”, 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病人常在情绪激动或用力时发病, 因此当病人出现上述任一症状时, 应立即入院治疗。责任护士在病人治疗期间应具体讲解治疗及护理措施实施、疾病注意事项、饮食、情绪等与疾病相关知识。 (3) 具体护理程序。 (1) 治疗期间。 (仍以脑出血为例) 首先治疗护士、副班护士应准确及时核对医嘱, 并及时执行医嘱。床位责任护士为病人摆好功能体位:床头抬高15~30°, 以减轻脑水肿。保持患肢的功能位, 防止或减轻患肢畸形。正确执行医嘱护理级别和做好护理记录, 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和专科护理措施。 (2) 当班治疗护士应具备扎实的药理知识和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不仅要能够及时、准确的执行遗嘱内容, 更能够识别医嘱是否符合病人病情。医嘱是否适用病人病情变化。 (3) 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当班床位责任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病情危重时进行心电监护。吸痰、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当班治疗护士应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 确保治疗药物快速安全地输入病人体内, 并注意输液的加强巡视, 协助责任护士共同监护病人病情变化, 与病人家属讲解每日治疗费用, 副班护士协助治疗护士共同核对医嘱, 取药, 并完成病人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工作, 确保病人治疗用物无菌。 (4) 出院的护理。对病情稳定据医嘱转科或出院的病人, 由总体责任护士做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脑出血病人愈后仍需很长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对于脑出血必须做到预防注意保持排便通畅, 不能屏气用力, 不能剧烈活动, 坚持规律用药, 定期体检等。

2 护理体会

(1) 整体护理素质的提高。整体护理使护理工作不再单纯的是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局面, 而是使病人得到科学及全面系统的护理, 为强化护理管理, 护士长每周组织业务学习1次, 每两周护理查房1次, 每月协同科主任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测评1次, 利用业余时间, 对全科护士进行理论知识考核, 从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两方面共同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2) 护患关系的促进。整体护理的实施, 首先要明确护理的职责, 使护士树立现代护理的新观念, 增强责任感,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加强病房巡视, 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疏导, 积极协助病人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做到真正让病人及其家属满意, 使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3) 夯实基础护理, 贯彻落实“136工程”。整体护理正确贯彻落实了“136工程”, 以“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护理活动的展开。通过对护理对象规范化的宣教, 使他们快速了解掌握了有关疾病的防护治疗知识, 大大减少了疾病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我科实施整体护理, 取得良好工作绩效和病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带动了全院整体护理工作方法的实施。此举更大力度的推动了“136工程”的贯彻落实, 不仅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更深层次的提升了护士的自身修养。

摘要: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 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大会精神, 落实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以“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简称“136”工程) 落实基础护理, 加之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逐步取代了传统式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卫生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结构、疾病构成、医学模式、健康概念、卫生需求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过去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传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与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为切实加强基础护理, 改善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现将我院自2007年创建ICU病房以来, 在科室实施整体护理, 取得良好绩效的工作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院接受治疗的77例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应激性高血糖诊断标准[2],随机分组 ,分别是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有38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而研究组则有39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其中, 参照组中, 患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有3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7:11,其年龄在5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6±6.33)岁。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 PACHEⅡ)为 (17.26±3.29)分 。 其中农药中毒的患者有4例,重症胰腺炎的患者有6例,糖尿病患者有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有1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有10例。

研究组中,患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有39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7:12,其年龄在5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95±6.44)岁。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为(17.23±3.11)分。 其中农药中毒的患者有4例,重症胰腺炎的患者有6例,糖尿病患者有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有1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有11例。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自愿原则。该研究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将患有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研究排除了对药物过敏的患者以及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经确认,组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APACHEⅡ评分、疾病类型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间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参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超过了12 mmol/L时 ,使用微量泵对患者泵入胰岛素,以1 U/h至2 U/h为起始速度, 并且每隔1~2 h对患者的指尖血的血糖进行监测。 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在12~24 h之内能够维持于10~12 mmol/L之间。

1.2.2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超过了7.8 mmol/L对其泵入胰岛素,起始速度以及监测的方式与参照组一致,要保证患者的血糖水平在12~24 h之内能够维持于4.4~7.8 mmol/L之间。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3.5 mmol/L则应该停止胰岛素地泵入,并使用浓度为50%的20m L葡萄糖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加强观察。

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在营养支持、改善脏器的功能、抗感染等治疗方面均相同,仅仅是血糖维持的水平不同。

1.3 护理方法

1.3.1参照组给予常规地护理 。 对患者各项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血压、呼吸、心率、脉搏等,尤其要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对患者进行必要地卫生护理、皮肤护理、病情护理。

1.3.2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之上加强血糖监测护理 。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的情况出现。 首先对患者进行每隔1 h的血糖监测,对毛细血管血糖进行监测,直到连续监测了3次其血糖水平均处于理想范围之内,则可以将监测的时间推到每隔2 h进行1次。 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已经能够稳定地维持在理想的范围之内,则可以改为4 h监测1次。 胰岛素地注射以1~2 U/h为起始速度 ,如果胰岛素地注射速度有了改变,则应该将对患者血糖水平监测的时间重新改为每隔1 h 1次。 另外,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幅度较大,或者是小于3.5 mmol/L,或者是高于20mmol/L,则应该每隔30 min对患者监测1次血糖。 如果患者使用缩血管药物(多巴胺、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等)或者是连续静脉血液透析后,则将胰岛素地泵入速度减去一半并于1 h之内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如果患者需要泵入肠内营养,则应固定泵入的速度,并依照常规的剂量补充胰岛素,并以患者的血糖水平为依据再对胰岛素的剂量做调整。

1.4 观察评价指标

比较组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的例数、低血糖的发生率、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死亡率。

1.5 统计方法

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参与该研究的77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 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其对比方法使用 χ2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 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0.05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组间治疗护理方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的例数、MODS的发生率、ARF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的数据情况,见表1、表2。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应激性糖尿病是各种危重病人,如高热、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大手术、创伤如骨折、重度烧伤等,由于处于应激状态,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分泌比平时增加10倍以上,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也分泌增多,暂时出现的高血糖、尿糖以及糖耐量减低的病理现象[3]。 对于ICU患者来说 ,血糖升高不仅表示患者的疾病严重化,这也是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能够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 临床使用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是胰岛素配置液,在使用配置液时,需要对配置液进行更换,但是频繁地更换或者是使用的时间过长会影响胰岛素的功效。有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在使用胰岛素配置液治疗时,每隔24 h进行配置液地更换,能够确保治疗的效果,并且可以较好按照无菌的原则进行操作[4]。 另有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对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进行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控制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水平,还能够明显减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地发生,能够降低死亡率[5]。 该研究中,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的治疗,其治疗的效果相较于常规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要好,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院内感染的例数、MODS的发生率、ARF发生率、死亡率较参照组均明显要低(P<0.05)。

在对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的治疗时,护理人员作为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看护者以及血糖水平监测者,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除了强化胰岛素的治疗措施,还需要对患者加强血糖监测方面地护理。 加强血糖监测护理需要让参与其中的护理人员了解密切监测血糖对患者的重要性,同时明白强化胰岛素治疗帮助改善患者预后的意义,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认知程度而提高护理的积极性[6]。 研究中,对研究组的患者加强血糖监测,其护理的效果显著优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

由于在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时,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尤其对于ICU患者来说,患者因存在意识障碍的情况,或者是因为接受镇静药物地治疗导致低血糖的症状与体征表现得不明显[7]。 因此 ,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体征地变化,预防低血糖。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的血糖出现下降趋势,也应该有警觉,要对胰岛素的使用量进行减量,时刻防止低血糖的出现[8]。 该研究中,研究组的患者其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参照组明显低(P<0.05)。 这正是因为研究组的患者在血糖监测方面加强了护理。

综上所述,对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进行治疗时,强化胰岛素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加及时、显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能够降低MODS的发生率、ARF发生率、死亡率;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护理,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患者住ICU病房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择取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结果 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的例数、MODS的发生率、ARF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参照组差异有统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进行治疗时,强化胰岛素的治疗方式以及加强血糖监测护理能够更加及时、显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 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42例患者中, 2型糖料病患者135例, 1型糖尿病患者7例, 男性108例, 女性34例, 年龄在30~65岁, 均为短期带泵, 时间5~7d。

1.2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 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胰岛素泵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42例患者中, 出现输注障碍109例, 占76.8%;高血糖11例, 占7.7%;低血糖14例, 占9.9%;输注部位疼痛、瘙痒不适4例, 占2.8%;意外脱管3例, 占2.1%;皮肤感染1例, 占0.7%。

3 常见问题分析

3.1 输注障碍

使用胰岛素泵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其中输注装置和储液管内有空气堵塞、皮下软管堵塞、皮下软管打折、储药器胰岛素用完、快速分离器接头松开、储药器活塞推动受限等都属于输注障碍, 均会影响胰岛素的注射。我科在109例输注障碍里, 输注装置和储液管内有空气堵塞的41例, 皮下软管堵塞的5例, 皮下软管曲折的12例, 储药器胰岛素用完的32例, 快速分离器接头松开的5例, 储药器活塞推动受限的14例

3.2 高血糖

我科在11例高血糖里, 由于输注障碍使得胰岛素不能及时、有效的注入体内, 使得病人血糖升高的6例;病人的进餐前忘记进行大剂量注射使得血糖升高的3例;不合理进食, 使得病人血糖升高的2例。

3.3 低血糖

我科在14例低血糖里, 经胰岛素泵治疗时, 胰岛素用量末及时调整, 引起血糖过低的5例;进行大剂量注射后没能及时进食或进食较少造成血糖过低的9例。

3.4 输注部位疼痛、瘙痒不适

我科有4例输注部位疼痛、瘙痒不适, 输注部位对胶布过敏的3例;注射部位选择不适当的1例。

3.5 意外脱管

我科在3例意外脱管里由于固定不牢, 汗液、水的浸湿使胶布脱落, 管道脱出的2例;病人不配合, 烦躁, 自行将胰岛素泵拔出的1例。

3.6 皮肤感染

我科出现的1例皮肤感染是因为末定期更换输注部位和输注管。表现为皮肤红肿、硬结、化脓、搔痒、疼痛。

4 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4.1 输注障碍

(1) 储液管内空气堵塞:胰岛素泵使用前, 需用专用储药器抽吸胰岛素置于泵内, 连接输注导管时, 要将空气排尽, 检查管路接头有无漏液。如果在使用中的胰岛素泵出现输注障碍报警时, 输注装置内有气泡, 我们可考虑为空气堵塞, 需从快速分离器处将泵分离, 排空空气后再接上。我科因为输注装置和储液管内有空气, 导致输注障碍的41例患者, 运用上述护理措施后, 输注障碍问题均能解决, 使泵恢复正常运行。 (2) 输注装置皮下软管曲折、堵塞:胰岛素泵出现输注障碍警报, 在储液管内无空气时, 嘱患者平卧, 腹部放松, 重新设置输注, 不再出现输注障碍警报则为输注装置皮下软管曲折。否则可用1mL注射器吸取无菌生理盐水0.5mL从快速分离器隔膜注入皮下软管, 如注入不畅或不通, 可证明皮下软管弯曲堵塞, 需更换输注装置及输注部位。我科因为皮下软管曲折导致输注障碍的12例患者, 通过更换体位, 局部放松, 输注障碍问题均能解决。选择输注部位时, 不要选择在腰带系扎处, 以免软管曲折。皮下软管堵塞的5例患者, 通过更换输注装置及输注部位, 使输注障碍得问题得以解决。 (3) 储液管内胰岛素余量不足:为了防止输注障碍的放生, 我们每班均检查胰岛素泵的药液剩余量, 尽早发现药量不足, 及时补充。 (4) 储药器活塞推动受限:当出现储药器活塞推动受限时, 首先考虑电力是否正常, 及时更换电池。胰岛素泵在使用前, 需更换新电池, 保证性能完好。每班均检查电池电量, 工作状态是否完好。

4.2 高血糖和低血糖

为了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 在使用胰岛素泵期间, 每日均需要查餐前、餐后的手指血糖, 以便根据血糖值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同时不断加强对病人的饮食、活动与休息的宣教。一旦发现高血糖, 应该立即通过胰岛素泵给予一定的追加量胰岛素, 并定时复查血糖。我科出现的11例高血糖患者里, 通过追加胰岛素, 血糖均能控制在理想范围。对年老记性不好的病人, 我们每班都要对病人进行宣教, 避免病人遗忘餐前的大剂量注射, 同时告诉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按时按量进食, 告知患者如出现心慌、出冷汗、饥饿等低血糖反映时, 要立即告知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学会低血糖时的应急措施, 如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在我科14例低血糖里, 通过口服高渗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均能消失。

4.3 输注部位疼痛不适

在我科4例输注部位疼痛、瘙痒不适里, 输注部位对胶布过敏的3例, 通过更换脱敏胶布, 不适症状消失;注射部位选择不适当的1例, 通过更换注射部位, 不适症状消失。

4.4 意外脱管

粘贴胶布时应排出胶布下的空气, 使之于皮肤紧密贴合;对病人做好宣教, 注意防水;对于烦躁, 不配合的病人应进行保护性约束。加强巡视, 经常检查针头及导管固定情况, 每班交班时注意观察胶布贴合情况, 尤其在夏天, 患者出汗多, 胶布易松动, 应及时更换, 导管弯曲呈安全圈, 使之紧贴皮肤, 防止导管滑脱, 打结和折死。

4.5 皮肤感染

如果病情允许, 置泵前嘱患者淋浴、更衣, 保持皮肤清洁, 严格按操作规程装药、连接输注管、排气, 严格无菌操作。每班交接, 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水疱、硬结等局部感染,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更换输注部位。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低, 容易发生皮肤感染, 因此3~5d应更换一次输注部位, 并同时更换储药器和输注管。新输注部位应与原进针部位相隔3cm, 以防止感染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原输注部位用75%酒精消毒, 涂擦红霉素软膏加一保护。如出现皮肤感染, 立即报告医生, 立即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 并重新更换输注管和输注部位, 重新置管部位至少离感染部位6cm以外。

5 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并且累及全身, 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胰岛素泵能模仿人体胰腺的功能, 更接近人体的生理功能, 且使用方便、安全, 痛苦小, 能有效地控制血糖[3]。用胰岛素泵治疗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使血糖快速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状态, 而且还消除了高血糖的一些毒性[4],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 正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通过我们的总结发现, 只有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操作程序、处理好胰岛素泵的常见问题, 才能使胰岛素泵正常工作,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为病人减轻痛苦, 延缓并发症。

摘要: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时常见的问题。方法 对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 解决了胰岛素泵治疗的常见问题, 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结论 了解胰岛素泵常见问题发生的原因, 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是保证胰岛素泵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常见问题,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文庆.胰岛素泵的应用与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0 (1) :64.

[2] 楼学勇.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32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4, 20 (7) :838~839.

[3] 程红, 秦英.影响胰岛素泵疗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19 (1) :1.

上一篇:陆游的诗集范文下一篇:物业保安经理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