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溯源体系范文

2023-09-21

农产品溯源体系范文第1篇

如何强化水产品的安全管理, 实现水产品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共享和全程可追溯, 是当前水产品安全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系统, 从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与监控、信息透明化管理、综合决策预警进行研究, 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预警信息平台体系。

1 系统建设与研究

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基于RFID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化应用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综合决策预警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预警信息平台的集成。

1.1 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

水产品质量安全所需采集的数据, 具有地域广阔, 采集的信息量大、采集参数多等特点, 因而, 利用3S (GPS、RS、GIS) 、传感器网络以及常规检测技术, 参照食品生产加工应用H A C C P体系, 建设实时的、动态的、全方位的水产品质量的信息采集系统。

在研究供应链全过程需采集哪些信息的基础上, 主要研究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品全程质量信息采集技术, 以及将其与3S、常规检测技术有机结合, 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的平台。

(1) 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的特点, 研究利用传感器网络进行水产品产地环境的数据采集方法。

(2)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的环境数据、GPS精确的定位数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数据以及监测站点的人工报送数据, 集中到数据采集平台, 实现利用传感器网络、3S技术进行水产品质量信息采集。

(3) 在主要水产品示范生产区域, 设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自动监测站, 通过对鱼、虾、蟹等主要水产品品质、水质监测等, 利用网络技术自动将采集的信息传输到信息采集中心。

1.2 基于RFID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化应用系统

利用RFID技术、EPC标准和网络技术, 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物联网”, 开发研制贯穿于水产品物流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透明化应用系统, 从而为水产品质量的全程追踪和管理提供详细、全面、准确的电子信息。

(1) 利用HACCP体系思想确定水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并根据行业标准研究RFID水产品电子标签所要包含哪些信息, 然后研究如何将这些信息的名词、术语、符号、代号、编码、生产流程等进行标准化的问题, 最后将信息写入水产品电子标签中方法。

(2) 研制和开发出低成本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的RFID读写器、电子标签、天线, 并将其与传感器、仪器仪表、计算机硬件、服务器、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集成, 建立水产品质量的信息透明化硬件系统。

(3) 建立水产品全程质量的信息透明化软件系统, 研制和开发R F I D应用支撑系统, 解决水产品质量RFID的数据实时采集、获取数据的信息转化和存储、通过网络同时获取信息等问题, 从而使得每一个RFID将它采集获得的水产品质量信息通过物联网传送到任何它应该到达的地方, 同时可能根据物联网上得到的信息对水产品上的电子标签进行信息加工, 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 最终建立水产品供应链信息透明化应用系统。

1.3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综合决策预警系统

在国内水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 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 实现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追踪与监控、水产品危险性评价、安全状态评估、预测和自动报警、质量安全问题追踪溯源、质量安全信息服务, 从而促进水产品市场流通和贸易等工作, 最终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1) 水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主要研究数据库标准规范、数据组织方式、数据库结构设计, 并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库;产地环境数据库;生产投入数据库;有害微生物数据库;水产品生产关键控制技术数据库;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专家知识模型库等。

(2) 水产品危险性评价、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主要水产品危害物清单及全部相关数据资料。研究水产品安全状态评估模型, 在主要水产品危害物清单及全部相关数据分析的技术上, 研究如何采用分类、关联分析、聚类和神经网络等方法对水产品安全的现实状态进行评价。

(3) 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综合决策预警系统。结合水产品的特点,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研究知识库、模型库和推理机的建立, 并根据推理机逐步深入决策分析、直至最终获取决策分析结果。

1.4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预警信息平台的集成

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预警平台主要是集成上述各系统平台, 包括:实现各平台之间的软件、硬件的接口, 将各进行有机的集成, 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数据采集子系统,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追踪溯源子系统, 水产品安全管理决策预警子系统, 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子系统, 形成完整的质量追踪平台。

2 结语

通过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系统进行建设与研究, 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预警体系, 以实现水产品从养殖地到餐桌的全程安全数字化过程控制与管理, 从而避免或及时排除安全警情、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 为渔户、水产技术人员和政府的管理综合决策支持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摘要:如何强化水产品的安全管理, 实现水产品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共享和全程可追溯, 是当前水产品安全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系统, 从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与监控、信息透明化管理、综合决策预警进行研究, 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预警信息平台体系。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溯源

参考文献

[1] 耿献辉, 周应恒.食品安全与可追踪系统[J].现代农业, 2002, 6:7~9.

[2] 刘俊华, 王岩峰, 都娟, 等.基于信息共享的食品可追溯系统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6 (12) :32~35.

[3] 杨海东, 周洺.基于RFID的农产品安全监控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8, 24 (2) :190~192.

农产品溯源体系范文第2篇

[摘要]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重要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是政府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 农产品品牌 品牌主体 品牌营销

一、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建国初,我国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及历史背景导致了我国国民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产品严重短缺,农产品也不例外。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在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形势下,国家采取对大部分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同时阶段性地限制小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做法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持续的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致使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下。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处于一种“饥不择食”的状态,几乎没有人去关注产品的品质、产地、包装、保质期限、价格等因素,更不用说品牌了。竞争和品牌对农产品的生产者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因为他们当时关注的中心是如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生产成本。

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农产品的生产产量与日俱增,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农产品卖方市场的地位有所变化;而改革开放的深化使得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选购安全卫生、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及食品已经成为多数消费者的共识,但由于农产品的生长受环境、气候、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得消费者在选购农产品时很难把握其选购标准,市场对农产品品牌化的要求显现出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销售难现象突出,增产不增收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始意识到竞争的残酷性。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深化,品牌建设开始被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所关注、了解、接受并付诸实践。

加入WTO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长期以来,世界农产品贸易一直是作为特例游离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管理和约束之外,《农业协定》从目前进展的状况来看也还只是一个贸易自由化取向的改革方案,有待成员国各方做进一步磋商,但国际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国民待遇原则还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外高质、廉价的农产品大规模地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品牌成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论是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还是对农产品消费者、农业及相关产业、国家政府都有显而易见的好处,研究和实践农产品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与工业产业的品牌建设相比较,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起步晚,经验少,农业产业发展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目前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决将会降低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效果。

1.品牌主体不明确。品牌的所有者是谁,这是品牌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产权关系不明晰,就很难对品牌实现有效的投资、管理及维护。在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曾多次提到要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要把品牌建设当作优先战略加以考虑,而且提到政府在品牌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事实上政府并不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品牌的主体可以是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或其组合体或中介组织等,但不论品牌的主体是谁,它都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应该是具有法人资格,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2.品牌建设的形式大于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为了促进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出台了一系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和奖励措施,扶持和奖励的标准大多是以是否获得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质量认证,是否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体系的认证,以及农产品商标注册等为标准,这就使得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刻意去创建名牌形式。如有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后不久的抽查中,又出现了不能达标的现象,这说明农产品品牌主体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品牌的内涵。

3.品牌营销手段缺乏。我国农产品品牌的营销手段与国外农产品品牌的营销手段有较大差距。品牌主体的品牌营销意识淡泊、手段缺乏,导致品牌的认知度低,增值速度缓慢,品牌价值的提升极其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被竞争对抢占先机。

三、解决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思路

1.培育并引导品牌建设的主体。第一,品牌的直接受益者是品牌主体,只有品牌主体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品牌建设才会具有内生的动力。政府只是从战略层面上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做相应的引导,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和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可能担当或替代品牌建设的主体。第二,品牌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因为品牌主体的完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到品牌建设的效果。衡量品牌建设主体是否完善成熟的标志是其规模化、组织化、企业化和一体化程度,因为这决定了品牌主体在品牌投资和运作过程中的强势地位。中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特点是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非企业化经营,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低,承受风险的能力弱。事实上一个品牌的建设是需要大额投资作为支撑的,不论是品牌的创建,还是品牌的维护,以及运营,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化机构很难担当此任。目前一些农业产业化组织随着农产品商品化进程的发展和深入逐渐成长起来,他们是按照企业运作方式进行经营管理的组织,形式虽多种多样,但只要具备了品牌建设主体规模化、组织化、企业化和一体化要求的法人资格就能够成为品牌主体。

2.强化品牌建设的内涵。品牌的“增值效应”不仅仅体现在加快了财富的积累速度,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上的持续竞争力。对品牌的建设与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其起一个好听的、容易记忆并能引起美好联想的名字,也不仅仅是通过商标注册或获得某些权威机构的认证或参与几次产品展销会就算品牌管理了,这些只能是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事实上品牌管理应更注重品牌的内涵,即品牌不仅需要知名度,还需要美誉度。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为品牌创造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发挥需要以产品的品质、技术、服务和营销作为支撑,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品牌的价值。从产品质量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生产环境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小,生产的集中度较弱,同时农产品的生产条件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最终的消费领域需要经过若干个阶段如加工、仓储、运输、装卸、销售等,因此农产品品质的稳定性较差,使得提高并保持农产品整体质量的难度加大,质量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品牌的美誉度、品牌的价值。目前正在建设的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等都是为保证农产品质量所做出的努力,但归根结底还需要品牌的拥有者加以实施,这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它对品牌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只有当品牌主体持续地强化品牌的内涵,品牌才能为品牌主体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3.重视营销在品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品牌是无形资产,它的价值体现在对品牌的运用上,如果品牌被闲置,其价值等于零。与国外农产品营销相比较,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落后,农产品品牌营销手段缺乏,营销力度较弱,品牌的拥有者应该予以重视。首先,要提升农产品品牌的营销意识,营销并不是工业品的专利,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需要适时传播和推广,只有如此其价值才会迅速提升。其次,要掌握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技巧,通过对农产品市场的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上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才能够实现产品在目标市场的有效定位,如果能有效地组织和控制营销活动的时机、地点、节奏、数量、宣传方式等变量,将会大大提升品牌的营销效果。再次,品牌营销活动必然受环境的影响,品牌拥有者应注意市场信息的搜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不失时机地开展营销活动。

参考文献:

[1]张蓓齐文娥:从经济学视角看农产品品牌营销[J].商业研究2006(18)

[2]王周锁: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农产品品牌营销[J].陕西农业科学 2006(4)

[3]张萍项英辉陈明:对加快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6)

[4]段永堂,邓红宁,徐德玉:杭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杭州农业科技2005(6)

[5]王成敏张东风孔昭君:浅谈农产品商业品牌的建设[J].经济论坛2006(1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农产品溯源体系范文第3篇

蒋宁,腾讯资深产品经理;手机腾讯网产品总监;侧重在无线互联网产品战略规划及产品经理团队培养工作

做团队管理和做业务不同,特别是面对一群高智商高素质的产品经理,需要一些策略和耐心;这期间也有一些感悟,也简单整理沉淀一下,有8个点吧,在内部团队经常讲,这里简单删减处理后分享一下 :

1. 将员工个人能力成长与团队业绩发展紧密结合

记得当年担任Leader之初,我就给自己的职责定位做了个分配,原则上,50%关注业务;50%关注团队;包括团队流程建设沉淀及团队人员的成长,根据不同的阶段可调整;

我们特别要求员工将团队业务发展与个人能力发展结合起来;这里的辩证关系也是显然的,团队成功每个人才能成功;每个人的能力提高能保证团队更大的成功;

比如,在部署某工作时:

第一,讲清楚目标与意义,我的期望与衡量标准;

第二,讲清楚做这件事对其个人能力成长有什么帮助;

第三,关于做事情的方法和思路,如何去做,做情景管理,因人而异;

对于新手,就直接讲明应该如何去做,细化到步骤,让其马上去执行;

对于有经验者,只需要将一个大致思路;

对于资深同事,方法和思路都让其去搞定,只需要明确我的期望;

“响鼓不用重锤”,鼓励悟性文化;

做对事的同时,培养核心能力,有很大意义:

1)提高员工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那就是之前移动SP业务辉煌期的时候,SP产品经理不需要很高的素质,不需要复杂的产品能力,一个简单的图铃放上线就能赚钱,很容易获得认可和奖励;而后来SP泡沫破灭的时候, 这些人员被大量淘汰,找工作都没人要;之前我接到过很多的SP产品经理的求职信,但大多数没有建立起核心能力,直接就拒了。

每个行业,每个业务,甚至每个公司发展都有自己的周期性,中国经济发展也不会永远高歌猛进;所以,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忧患意识;

记得07年的某次会上我讲过一个判断,就是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失业浪潮是国有企业职工,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导致的下岗浪潮;而下一轮的失业浪潮就可能出现在我们白领行业;这个可能不是由于体制变革而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还讨论了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其他危机因素:比如,一个公司的发展遇到瓶颈;互联网行业出现危机,行业人才过剩;国家大环境经济出问题等;

我经常给大家讲,需要居安思危,在安稳的日子里提高自己竞争力,才能抵抗未来风险,就算公司裁人,也会先裁能力不行的人,自己强到哪里都可以;

2)磨刀不误砍柴工;员工能力成长,可提高效率,保障业绩;

一个新招聘来的人,初期只能当半个人用;但经过培养可独立开展工作,当1个人用;而一些成为骨干的人,则可以相当于2个人的工作效率;所以,我们能力工作提高越快,工作越游刃有余;

3) 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团队内的员工都是合作伙伴,生活中偶遇的朋友,而不是可以颐指气使的下级;我们也不是资本家,不能压榨完员工的价值,作出成果后就扫地出门;这需要建立一种情感的上的高度信任,大家才有安全感,才能心情愉快地做出更多业绩;

落实在具体考核上,也看两个方面,一是看所负责的工作的结果;二是看个人能力的提高;不同发展阶段的人这两个方面有不同的比重;如果只是业绩结果很好,但个人能力没有进步,也不会得到S; 我们要通过S作为激励,给予哪些工作成绩好,同时又进步快速的人;

2. 建立与强化团队的文化氛围,价值观

做为公司员工要遵循公司最基础的文化价值观:正值,尽责,合作,创新;

在团队内部,除遵守公司文化外,也要强化符合我们业务和团队发展需要的价值观,营造一个好的风貌与氛围,并作为团队特色文化进行传承.

3 结果导向,强化实践中培养能力,在水里学会游泳;

提高员工的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做事情;有时灌输一大堆道理,方法论,纸上谈兵,往往是没用的,也容易招致反感;可以先将一些大致思路,然后干脆就直接推下水,让他在水中学习,呛几口水,就学会游泳了,当然过程中,要设置好监控点,避免风险;

案例:

比如,我们的新毕业生培养, 我个人并不反对一轮又一轮的培训,虚拟一些课题去让他们去做,或者做模拟实战;并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而是应该适可而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还是教练式辅导,先简单培训,就让他直接去做事,去碰壁,去自我总结,我们发现这种结果很好,既分担了团队内的工作,毕业生个人成长也很快,其个人成就感也很强;虚拟炒股即使赚了1千万,也没有真实炒股赚了1千块来的兴奋;

另外,合理的授权,也做好整体的监控;一方面保证结果风险可控,不至于造成巨大损失,其次,一旦真的出了问题,Leader也要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

4. 为员工的能力成长,允许失败,可付出一些尝试成本和代价;

亲自碰壁之后,才有机会调整正确的方向,这是宝贵的经验,也是学习提高的好方法;

听一个VC朋友说过:不要投资给失败3次以上的团队,也不要投资给没有失败过的团队;说明失败的教训对每个人都很关键;有时,我明知道员工做的事情可能有不好的结果,但我也会选择尊重他的选择,只要这个结果可控,大不了这个风险我来承担;

5 以身作则,对自己高要求,对下属多宽容;

首先,作为Leader,自己能力要很强;培养其他产品经理,至少自己的产品能力要很专业;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杯;不能只懂一点皮毛,就给别人兜售,有时候别人会碍于你的权势勉强附和,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

告诫自己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要有比较高的追求;我对资深产品经理专业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在三重身份都要有发展:分别是行业分析师,系统需求分析师,交互设计师;

严以律己的同时,还要避免给下属造成很大压力;

我很坦诚的在团队内部讲过, 团队内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有长短,都有自己的定位。我会保证用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比如在唐僧取经团队中,八戒虽然有缺点,但也有很大用处,对于取经成功也有很大的贡献;但也请大家理解的是, 我们会给大家机会,但我们的最核心前提是保证业务发展,如果个人能力无法适应业务发展速度,给了机会都无效,就只能调整工作岗位了。

6. 加强团队的流程沉淀与建设;

一个团队就是一个系统,只要规则制定好,可以自我发展;团队内部流程的沉淀与强化执行很关键;一个好的团队和乌合之众的区别,就在于此了。

当一个团队可以按各自角色分工自我运转时, Leader就可以从团队的圈子中跳离出来,精力集中在外部事务上,协调外部资源来满足团队更大的发展;

另一个方面是文档化, 文档保证交流与传承;我们每个产品文档都要不断地优化与专业;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团队,是不管Leader是否在,团队都运作井井有条;我们现在基本可以做到这一点了,但还要持续完善;

7. 发现与培养人才,加强梯队建设

Leader要注重对团队梯队及接班人的培养;首先是选择接班人,然后是有计划的创造条件培养;

我们在内部也多次强调过,首先每个人都有所长,都有阶段性分工,每个人也都能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发展定位;但Leader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一方面,机会有限;其次是,每个人的发展速度和层次也都是很大差异;一个团队内,就是需要有一个梯队,才能保证永续经营;不可能每个人都很强,都做Leader吧;

在选择方面,我们明确我们的价值观;比如强调学习能力好,发展意愿高;业绩突出;把有限的机会向跑得快的人倾斜;让他们更快速成长,然后再带动后面的人;一群人和稀泥,表现上一团和气,其实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就是关于唐僧的取经团队;每个人都有用,但只有唐僧做Leader,这个经才能取到;如果是猪八戒做Leader,那可能半路就在女儿国下崽了;另外,还有一个观点,但形势好的时候,我们需要猪八戒这种人,但当业务目标无法保证,生死存亡之机,猪八戒这类是最有被裁掉危险的;

8. 强化有效沟通,鼓励向上沟通;

有学者说,管理者需要有很多的时间做沟通;经常和每个人聊一下,包括工作状态,学习,观察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发现不对劲的,就马上聊一下;并特别强化团队内部的主动沟通文化, 鼓励向上沟通;下面同事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我来沟通,消除掉任何的心里障碍,大家是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上下级;

现在来看,的确能感觉到团队在成长,至少在产品经理能力方面,我可以自信地说我们走在前列;

农产品溯源体系范文第4篇

1 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管再审视

1.1 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安全监督以及管理工作既是农产品质量的保障, 也是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核心, 但在我国相关法律出台并实施的两年中, 其法律和监管体系依然没有被完善, 同时其他相关的配套设施体系也没有得到改善。所以这些监管制度的提出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制度中对于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 仅仅是按照相关的规定形式化的执行, 并没有关注到其中存在的内部问题, 很难保证农产品的安全[1]。

1.2 监管部门划分不合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 监管部门的划分不合理现象是其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很多学者对于农产品的相关问题虽然已经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且向发达国家借鉴经验, 但我国的监管部门依然没有合理的设置和分工, 这也导致相关制度不断提出, 部门职责没有清晰的划分, 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的管理问题, 甚至很多农产品出现问题之后, 很难划分责任, 导致农产品质量问题无人管理。

1.3 监管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 在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 安全监管的整个体系是农产品进步的推动, 但目前, 在我国范围内对于农产品的监管技术还比较落后, 很多设备在对农产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难以区分产品的质量状况, 甚至是否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都难以确定, 这也导致很多农产品质量不过关, 但是浑水摸鱼, 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的情况, 所以监管的技术也是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原因[2]。

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策略

2.1 健全监管体制

监管体制既是农产品质量的基本保障, 也是促进农产品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对于农产品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还需要制定标准的制度, 其中我国相关部门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提出对于农产品监管工作还需要由过去的“挂”改为现在的“专”;同时, 还提出需要构建“1+8”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主要就是对农产品质量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制度, 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制度划分, 这样能够在农产品生产和输出的过程中对于其进行合理详细的监管, 以此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2.2 注重部门之间的衔接

在农产品质量的管理工作中, 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和衔接也是影响农产品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由于执法部门是质量管理的外部力量, 所以在其中的各个部门还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 保证在监管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 清楚是否属于自身的责任, 且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 避免工作出现漏洞, 以此保证能够提高监管工作的整体效果。同时, 在严格执行和落实“1+8”的制度体系后, 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好常年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巡查工作, 其中巡查的重点就是需要在节假日期间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地点进行检查, 还需要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 严格遵循打假制度和原则, 坚持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工作全过程、无条件、无死角的执行, 还需要加强对农产品从种养殖环境到进入市场, 走入人们生活的整个过程开展管理工作。

2.3 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在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中, 专业技术是最为主要的内容, 因为专业的技术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只有专业技术得到提升, 在对农产品检测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排查和管理, 并促进整个监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同时, 在先进的经验保障下, 技术人员也能够提高自身对于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合理使用专业技术, 以此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3]。在农产品监管工作开展和进行过程中, 相关部门提出想要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 还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并且加大对《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政策的宣传, 以此保证先关部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良好的提高, 居民对于食品安全意识也能够不断加强。

3 结语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 现阶段, 我国的社会在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变好,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饮食的健康问题, 但想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还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 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以及部门之间的衔接情况, 同时在监管工作中, 还需要关注到管理技术的提升, 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质量, 人们的饮食能够健康安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已经逐渐从原始的社会转为发展中的大国;同时, 在我国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农业成为主要的支撑力, 而由于我国人口相对较多, 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既是保障所有公民生命安全的基础, 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据调查, 近年来, 我国社会中关于农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经常出现, 这也为社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所以能够看出,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 范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保障的问题探析:以《食品安全法》为视角[J].鄂州大学学报, 2016 (4) :18-19, 56.

[2] 房建恩.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责任制度的若干思考——以法律实施机制转型为视角[J].农村经济, 2016 (7) :106-111.

农产品溯源体系范文第5篇

1.1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部署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 要树立全程监管理念, 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2015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办发[2015]95号) , 提出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2016年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农质发[2016]8号) , 提出了建立追溯管理运行机制、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强化农业部门追溯管理职责、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加强政策扶持等要求。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成为大势所趋。

1.2 加快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大数据中心, 整合涉农企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 采用诚信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评估和考核, 形成企业的诚信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名优企业的农产品竞争力, 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1.3 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可突破传统监管模式,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工作方式, 并应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的监管, 对农产品企业生产总体状况的监管、农资投入品及供应商的监管起到事前防范, 对生产过程的档案记录、采收记录、检测记录、交易记录、认证记录起到事中监管, 对屠宰记录、加工记录、销售记录的监管做好事后追踪, 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全面保障了监管的有效性。应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打破信息壁垒, 构建信息通道, 使得监督执法过程更加及时、准确, 并做到质量可预警、源头可追溯的需要, 全面提高监督执法的效率。

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们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调研, 分别是农业部国家追溯平台建设、其他省份追溯体系建设及我省追溯体系建设。

2.1 国家追溯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 2017年6月30日,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 标志着国家追溯平台由建设阶段转入了推广应用阶段, 也标志着我国农产品监管向全程可追溯迈出了重要一步。国家平台包括追溯、监管、监测、执法四大系统、指挥调度中心和监管信息网, 农业部今年在山东、广东、四川三个省进行试运行, 很多应用也在逐步完善中。

2.2 其他省份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浙江省累计投入4 000多万元开展追溯体系建设, 试点县级奖励资金100万元, 将追溯推广纳入考核体系, 追溯主体已达90%。“四川模式”从“三品一标”入手推进, 累计投入资金4 000多万元, 成都市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系统维护, 重庆市各市乡镇机构已全部纳入追溯管理。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投入900多万元, 其中370万元用于各旗县、盟市的硬件配套设施。包头市与市商务局的肉菜流通追溯系统对接。同时, 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入驻, 包头市免费给企业配套农残速测仪、条码打印机、电脑、摄像装置等终端设备, 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出台相应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和管理规范, 结合“三品”认证、配套资金扶持等奖惩手段, 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平台监管, 并自觉有效地上传检测数据。

2.3 山西省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山西省追溯体系建设起步较早, 但是发展缓慢。晋城市、阳泉市以及大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都积极推进了追溯平台建设, 但是都处于探索阶段, 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2015年3月,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正式上线开通运行, 重点围绕“三品一标”认证单位, 实现农产品从申请、认证到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全程质量安全信息监管, 通过二维码、追溯码等介质的应用, 建立了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目前, 入住平台管理的“三品”认证主体共603家, 试点单位54家, 填报实时追溯信息3 850条。但省级平台功能比较单一, 现有“三品”认证追溯系统暂时没有建立企业自检和监督抽检数据库。此外, 企业信息采集的积极性较差, 监管应用的全面性不够, 系统功能模块不太全面, 统计分析功能薄弱。

3 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山西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分段监管和缺乏标准造成信息孤岛的问题

3.2 追溯成本高和认识不到位导致生产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企业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当没有经费时就出现敷衍塞责和应付的情况, 导致不能追溯到源, 工作推动难度大。再次, 某些企业和合作社存在认识误差, 感觉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不建立可以逃避责任, 致使生产者积极性不高。

4 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结合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应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

4.1 多种技术高度融合, 打造多功能监管平台

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信息定位技术与农畜产品安全检测和安全评价进行高度融合, 建设一个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网络化的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硬件平台具有高度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平台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实时性、开放性和可移植性, 数据平台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兼容性和共享性, 使其能圆满实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 实现对市县乡农产品实时化的生产记录、质量追溯、标准化过程控制、分析预警、应急互动及决策处置等各项工作的网络化管理, 为政府部门协同监管提供技术平台。对企业示范引导, 稳步推进, 从取得“三品一标”认证和优势农产品入手,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基础好的区县和积极性高的企业先行示范引导, 逐步扩大范围, 增加追溯产品。

4.2 创新管理模式, 降低实施追溯的企业投入成本

企业可以自己建设网站宣传销售自己的产品, 山西省农产品生产主体以农户为主, 零售环节集贸市场所占比重大, 导致实施可追溯组织成本很高。我认为在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应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分散的个体农户全部以合作社为单位参与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 以避免规模不景气现象。

4.3 强化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管力度, 科学引导安全消费

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中, 政府的严格监管和科学引导十分重要。加大宣传, 利用政府的公信力积极引导消费者认识追溯标识码, 认可追溯标识码带来的安全信号, 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从根本上激发生产者实施追溯的积极性。

5 山西省追溯平台升级扩容构想

2016年农业部划拨800万元用于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 最终实现平台优化和功能完善, 全面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5.1 建设目标

在农业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整体框架下, 结合山西省产业特色和监管工作现状, 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 以责任主体和流向管理为核心, 以追溯编码为主要手段, 建立全省统一适用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和标准规范体系, 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省级食药监食品追溯平台无缝对接, 实现监管者、生产经营者、消费者通查通识。基本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要求, 全省综合监管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5.2 建设原则

围绕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 结合我省农产品追溯信息化建设现状, 着重把握好以下原则。

5.2.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平台建设是与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 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资源整合”的要求, 做好统筹规划,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体框架,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在统筹规划基础上, 找准各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和突破口, 有重点、分步骤地予以推进, 从而少走弯路, 减少资源浪费。

5.2.2 高层引导、顶层设计。

平台建设涉及省级部门、市县乡各级监管机构、省市县各级检测机构等众多横向、纵向部门单位, 多部门的统筹规划、管理协调和步调一致是本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省农业厅要充分发挥管理协调作用, 从组织层面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5.2.3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需要与省食药部门追溯平台进行衔接, 同时需要与国家追溯平台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必须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 制定相应标准和保障体制, 促进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兼容共享, 减少重复投入, 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打破“利益壁垒”, 提高平台建设的效率。

5.2.4 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可追溯, 但是种植、畜牧等不同行业农产品追溯、监管、检测等业务内容并非完全一致, 必须着眼于实现山西省部分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可追溯, 并完成搭建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可追溯的基础框架。在平台建成运行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 逐步将系统范围拓展到种植、畜牧全农产品种类。

结束语

许多邻近省份,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山西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 虽然已经迈出了关键步伐, 但是仍存在较大差距。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项目的实施, 将有效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切实保障全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但在传统监管模式下, 往往是事后监管,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已成为一种必须解决的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关切。

上一篇:单摆周期范文下一篇: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

热门文章

农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