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实习报告范文

2024-04-22

机车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

1、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此次实习主要针对动车专业的学习工作,有目的性地在大连机车厂的车间进行实习,一周的时间短暂而充实。

在曲轴,连杆车间,环境恶劣,工作任务繁忙,终日与油污、噪声为伍,是考验实习人员最好的场所,在这里我检查了下来,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最大的成就是清楚了曲轴连杆生产和工作原理,理解怎么精益求精,最后是装配车间,这里工作最多最杂,主要有车顶空调安装、车钩检修、车体表面修复、电气箱检查、管路检查„„,只要是有损伤的部位就修理,收获最大的是见到了许多检修专用工具,并尝试着学习使用,正在地做了一回车辆检修工。

我觉得在车间的实习生活可以用得上酸甜苦辣来形容,在酸、苦、辣中感受甜的快乐,相信我会在接下来的动车所实习中继续不断地努力,继续强化学习能力,继续与车间人员和谐相处,继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兢兢业业的实习人员。在实习中做到实践与理论紧密的结合,通过已学的理论知识来联系实际生产中问题使自己争取有一个好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2、思想基础的积累

机车实习报告范文第2篇

二、 机组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 向机油口加入CD级以上15W-40机油,添加量以油标尺的刻度线之间为宜,不可超过油尺上限。

2、 向水箱中加满冷却水,必须是无杂质的中性软质淡水。

3、 向燃油箱加入经过过滤、沉淀能够满足柴油机在额定负荷下工作8小时的符合要求的柴油。

4、 将怠速/额定旋钮打向额定,手动/自动旋钮打向自动。

三、 正常运行

机车实习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冷却系统;流阻匹配;仿真分析;优化设计

1 问题的提出

大功率节能减排柴油机的研发,对传统的冷却模式[1]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油冷却能力是设计的瓶颈。考虑到机车空间及整车重量限制,公司研发了一套新型冷却系统[2]。

新的冷却系统,除了满足系统的冷却要求,还应考虑到散热器的寿命及运用可靠性。该机车冷却系统分为高温系统和低温系统。低温系统采用中冷器和机油热交换器并列布置,由于二者散热要求及冷却性能不同,所需的流量也不同,水泵确定的前提下,中冷器、机油热交换器、散热器三者的流量分配是低温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高温系统在水泵确定的前提下,柴油机散热需求和散热器散热性能及寿命是否同时满足是高温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

由于该系统是全新设计的,缺乏试验数据,为缩短研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并提高设计的准确度,在大部件选型及管路设计过程中,用三维仿真软件进行流场分析,较系统地计算各部件、管路的流量分配。

2 边界条件及求解方法

本文系统大部件设计流量见表1。

本文分析对象为不可压缩流体,对连续方程及N-S方程进行求解,选择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标准壁面函数。数值通量用二阶迎风格式,守恒变量用隐式方法计算。

3 高温系统大部件分析

3.1 高温水泵

水泵为冷却系统介质循环流动的动力源,其性能曲线对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性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通过CFD仿真技术,对该离心水泵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建模、求解、后处理等过程获得该水泵在额定工况下的性能参数。水泵几何模型、网格、压力及速度分布如图1(a)-(d)所示。高温水泵扬程曲线如图1(e)所示。

3.2 柴油机水套

为保证柴油机能够经济稳定的工作,各部件要维持一定的温度。冷却水套是柴油机散热的关键部件,其流动阻力及各缸的冷却水分配性能是柴油机冷却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水套分析过程如图2所示。

3.3 高温散热器

热交换设备的性能是冷却系统的核心,高温系统承担热交换的部件为高温散热器,散热器几何模型、网格、压力及速度分布如图3所示。分析结果表明,散热器内部流体分布均匀。

低温系统大部件计算过程同高温系统,这里不再赘述。

4 系统流阻匹配优化分析与试验对比

根据对水泵性能及系统的整体分析发现,由于该系统阻力偏小,使得水泵工作点偏离额定工况,需对系统作优化。

综合考虑系统冷却性能及各大部件运用情况,决定不改变大部件,仅优化管路。优化有两种方案:

第一,在管路中设置节流阀;

第二,在管路合适位置增加节流孔板。

上述兩种方案效果类似,但在成本上,后者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选择后者。

优化前后管路流线如图4所示。

优化前后系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知,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装有新型冷却系统的内燃机车在新疆鄯善进行了铁道科学院组织的高温冷却能力试验,并顺利通过了试验考核,为该型机车的鉴定及早日批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技术展望

本文对某机车冷却系统重要部件及系统管路进行了三维仿真分析,与以往的经验设计相结合,为大部件选型及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充分依据。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可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将流阻及散热进行全三维仿真,进一步提高设计准确度和精度,为成功研发出高效、节能、环保的内燃机车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东风8B型内燃机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2]张少元.内燃机车新型冷却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4.

机车实习报告范文第4篇

1、什么叫侵正调车双凭证制度?

答:侵正调车作业双凭证制度是指:调车作业时在始点信号前的车机联控和确认信号制度。

2、无线灯显设备故障时如何进行作业? 答:无线调车灯显设备显示不清、不明、不正确及无语音(间歇音)提示时要立即停车,确认灯显设备故障时要改用手信号调车。

3、中间站调车作业中,在什么情况下要一度停车? 答:脱轨器前30米、距土挡50米、转场信号机前30米、集中区域进入非集中区域的手搬道岔前30米、非集中区域进入集中区域的调车信号机前30米一度停车。

4、什么叫压电牵出? 答:指没有进入本线调车信号内方或机车进入调车信号内方但轮对压上轨道回路。

5、中间调车作业,什么情况下不给司机调车作业计划? 答:(1)本线内拉道口,或整列移动让道口。

(2)在本线对货位,后部摘车。

(3)本务机车(包括重联机车,补机)摘开机车,转线,在始发站机车与第一辆车连挂。

6、两台机车同时调车作业时有何要求?行规66条 答:机车重联时原则上不得调动车辆确需作业时,由第一台机车担当调车机车,其它机车按机车附挂车辆办理,牵引车辆时,担当调车机车的前部不得附挂重联机车。

7、中间站调车作业前司机要做好那几项工作? 答:要有调度命令,认真审阅调车计划通知单的内容,在调车长向司机传达计划时司机要认真听取传达,计划内容不清,不明时严禁动车,司机还要对无线灯显设备进行信号、语音的检查,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

8、推进越出站界调车作业时行车凭证如何交付? 答:由调车指挥人交给司机。

9、使用无线调车灯显制式的信号显示方式?

答:一个红灯--停车信号。两个红灯--紧急停车信号。先两个红灯后熄灭一个红灯--解锁信号。一个绿灯--推进信号。绿闪数次后熄灭--起动信号。绿、红交替后绿灯长亮--连接信号。绿、黄交替后绿灯长亮--溜放信号。黄灯闪后绿灯长亮--减速信号。黄灯长亮--

十、

五、三车信号(辅加语音提示)。

10、线路两旁堆放货物距离有何规定?

答:线路两旁堆放货物,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得少于1.5m。站台上堆放货物,距站台边缘不得少于1m。货物应堆放稳固,防止倒塌

11、机车进入挂车线后应如何操作?

答:应严格控制速度,确认脱轨器、防护信号及停留车位置。 ①距离脱轨器、防护信号、车列前10m左右必须停车。②确认脱轨器、防护信号撤除后,显示连结信号,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平稳连挂。③连挂时,根据需要适量撒砂,连挂后要试拉。

二、非正常行车

12、担当救援时如何计算救援机车与被救援列车的距离? 答:根据调度命令中被救援列车的停车地点(公里/米)及担当救援机车在车站停车的公里/米,用大数减小数,(尾部救援时还要减去被救援列车、机车的长度)在用所得数分别减去2000米、300米、50米,所得数就是用调车键去救援时距被救援列车2000米不超20KM/H、300米、50米一度停车的米数。

13、担当救援机车怎么办?

答:(1)司机接到救援任务调度命令后要认真确认命令内容,重点了解停留车位置,并保管好调度命令。(2)在开车前确认好进路开通状态,依车站值班员发车信号开车。(3)监控器至于调车位。(4)司机用无线电话与请求救援机车联系,了解情况(5)接近被救援列车2公里,速度不得超过20KM/H。(1)机车压响墩后停车。(6)距被救援列车50米处停车,与防护人员联系。(7)在车站指派人员指挥下连挂,确认连挂状态并按规定试风。(8)连挂时及连挂后换端、起车前,两机车司机加强联系,防止列车溜逸。(9)依运转车长或车站指派人员发车信号开车。(10)返回时监控器调车状态。(1)进站时按信号显示要求运行。(1)正常情况下列车运行速度不得低于限速3K/M。

三、行车规章

14、《行规》101条对列车推进运行有何要求?

答:列车推进运行时应由(车站)指派胜任人员,携带(无线电话,简易制动伐)注意运行前方,发现危及行车或人身安全时立既使列车停车同时使用无线电话通知司机。列车推进运行速度昼间不超过30KM/H,夜间不超过20 KM/H。推进运行时不许超过一个区间。

15、机车信号可分为哪几类?其装设有何规定?

答:机车信号分为:连续式和接近连续式。自动闭塞区段应装设连续式机车信号,半自动闭塞和自动站间闭塞区段应装设接近连续式机车信号。

16、何为长大下坡道?

答:长大下坡道为:线路坡度超过6‰,长度为8km及以上;线路坡度超过12‰,长度为5km及以上;线路坡度超过20‰,长度为2km及以上。

17、机车乘务组以外人员登乘机车时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除铁道部机车运用规程指定的人员外,须凭登乘机车证登乘。登乘机车的人员,在不影响乘务人员工作的前提下,经检验准许后方可乘坐。

18、列车运行中遇到机车三项设备发生故障时司机怎样处理?

答:运行途中,遇列尾装置、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发生故障时,司机应立即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报告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并根据实际情况掌握速度运行;在自动闭塞区间,遇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发生故障时,列车以不超过20km/h的速度运行至前方站;遇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时,列车应在前方站停车报告。

19、在自动闭塞区间运行的单机,采取紧急制动停车后有何规定?

答:在自动闭塞区间运行的单机,采取紧急制动停车后,司机确认前方无运行障碍,应先将机车前移不少于25m停车或立即可靠短路机车前方轨道电路,再按信号显示要求和有关规定开车,并报告就近车站值班员。

四、监控器操作

20、监控器时间的修改方法? 答:按压设定+2调出修改时间的窗口,可进行年、月、日、时、分、秒的修改,修改后确认。

21、机车信号、监控器灭灯时机车乘务员如何处理? 答、机车信号灭灯时查1室15排7,8号接线,监控器灭灯时查X32插头,机车信号,监控器均灭灯时查蓄电池闸刀处的把线是否脱落。

22、监控器发生定屏(死机),白屏,黑屏后的处理方法? 答:严禁在前方地面信号显示停车信号的情况下关闭监控器,无法正常使用时先关机30秒以内开机,如未正常时将速度控制在60KM/H以下在关机30秒以上在开机,正常时输入前方车站号检查开车灯点亮前方站对标,如仍未正常时报告调度,将速度控制在20KM/H以下,更换机车。

五、作业标准

23、哪些了望问题被定为卡死范围?

答:(1)确认起点调车信号不按规定开侧门,侧窗,探头确认信号的,以及副班司机高柱不站立,矮柱不蹲下确认信号的。(2)确认起点调车信号不按规定手指,呼喊信号的。(3)确认起点调车信号时距调车信号不足10米时,不下车确认信号的。(4)确认手搬道岔,不在规定地点要道还道,不站立了望,不上身前倾的。(5)出入库、调车作业时不按规定钩钩联控的,特别是压岔子或压道电路返牵不联控的。

24、哪些信号机的灯光熄灭显示不明或不正确时应视为停车信号?

答:进站、出站、进路和通过信号机。接近信号机的灯光熄灭、显示不明或不正确时、应视为进站信号为关闭状态。

六、机车故障处理

25、启不来机

①如蓄电池电压电压够时检查燃油压力,油压够时闭合1K司机甩车,二号司机拉齿条不超过5刻线起机。

②蓄电池电压不够时按柴油机发火顺序甩缸东风4型

1、

2、

5、

10、11.

26、辅助发电不发电

闭合8K,手按2QA转动证明QF作用正常,反之则检查1DZ、GFC主触头、Rgf、启动发电机接线及碳刷。

注意:不要人为顶死FLC接触器,防止超压烧损电器设备。

27、柴油机不调速

①转换至备用30秒后提手柄(无级调速驱动器要注意插头方向);

②如果同时有不发电现象应重点检查1DZ,如发电正常短接RBC1515/1507常闭触指,上述处所无效时,应断开调速开关或拔下驱动器插头,进行手动调速,同时要防止飞车维持运行。

28、机车加不上载(卸载灯亮) 反复断2K检查降压风缸表针是否抖动,如不抖动证明故障点在电器柜下方,检查16DZ、机控线把等处,抖动时检查电器间LLC、1-6C、LC是否吸合,不吸时顶死,本段机车可使用应急开关使LLC、LC吸合,1-6C不吸时甩电机的方法,电磁接触器的机车将SJ4的脱扣上推使1-6C吸合,不吸时甩电机。

29、机车无流无压(控制电路吸合正常,卸载灯灭) 灯灭无流压,励磁路上查,一位提到保,9K给上它,两LC触头虚接最可怕,RLT电阻要用试灯查,一头637,一头628,仍然不走车主发和炭刷。检查LC主触头是否虚接的土办法;提1位手柄在LLC、1-6C、LC全吸合时用锤头瞬间短接LC正副接线,如机车能加载说明LC虚接,反之为正常。 注意;有正远设备的可打油马达或励磁二位。 30、运行中水温高

水箱有水时,检查大风扇转速,风扇转速低时检查储油缸油位,正常时,轻敲安全阀,无效时顺时针调整温控阀止钉,以上正常时手触高温风扇入口处的水温和风扇水温如温差大时为水泵故障水温不高为2ZJ误动作,可拆下WJ接线或短接302与304;

31、柴油机停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停机后;司机要一看灯、二看表、三看15DZ跳没跳、四看线把(总控)掉没掉。“有压、放电”往后跑二号司机办三件事;一提(极限)、二顶(DLS)、三把齿条拉(不超5K线),起不来机减背压(发火顺序;

1、

2、

5、

10、11),无压(机油)莫把事扩大。

32、风源净化装置故障

①电磁排污阀排风不止,关油水分离器下部4阀。 ②干燥塔排风不止(总风缸不进风),开3阀关

1、2阀,甩干燥塔。

③排污阀排风不止,关4阀。

七、制动机故障

33、自阀运转位机车分配阀排风不止处理方法?

关闭分配阀总风管塞门(与作用阀共总风塞门时可关闭分配阀制动支管塞门),使用自阀制动时,列车制动机车不制动,非常制动时,必须同时将小闸推至急制位,使用单阀正常。

机车实习报告范文第5篇

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介绍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功率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它是综合了电能变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的新成就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学科研究范围: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制造及其应用技术;电力电子电路、装置、系统及其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牵引;电磁测量技术与装置;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能变换与控制;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研究方向:1 )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2 )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与设计3 )计算机控制系统4 )电气系统智能控制技术5 )现代控制理论及其电气传动中的应用6 )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7 )现代交、直流电机调速技术8 )功率变换技术的研究该学科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难度较大。本科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的适合报考这个专业。该专业需要的基础是电路基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电机学,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清华大学A+7哈尔滨工业大学A13中国矿业大学A

2西安交通大学A+8华北电力大学A14山东大学A

3华中科技大学A+9西北工业大学A15合肥工业大学A

4浙江大学A+10上海交通大学A16天津大学A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11西安理工大学A17北京交通大学A

6华南理工大学A12西南交通大学A

B+等(26个): 武汉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燕山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西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华大学

B等(25个):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辽宁工学院、郑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南昌大学、湘潭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上海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

学、广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机车实习报告范文第6篇

一、岗位职责

本岗位除执行通用岗位职责外,还应履行如下职责:

(一)、生产作业职责

1、 认真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定期对机车各部位清理、维护和注油并保持整洁;

2、 在司机的领导下负责公司区域及相关物料的专用线运输等事宜;

3、 服从机车司机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正确指挥,严格遵守技规运规及安全操作规程;

4、 协助司机排除机车简单故障;

5、 配合机车司机正确及时地完成各项调车任务;

6、 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提高服务质量,保证生产用车,及时完成班组的生产任务。

(二)、质量职责

1、 严格遵守专用线运输的有关规定;

2、 机车运行时,配合司机作好了望工作;

3、 调车作业操作中协助司机,做到“稳、准、快、安全、合理”。

(三)、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职责

1、 坚决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及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调车运行规章制度,确保安全运行;

2、 了解本岗位作业的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学习并掌握预防控

制的措施和触电、电器火灾的应急响应技能;

3、 执行《机规》规定,按章对机车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确

保机车完好,正常运行

4、 接班须提前20分钟上班, 按规定交接班确认机车正常后方

可进行工作;

5、 工作后做好机车的维护保养和卫生清扫,认真填写设备运转

交接班记录,油棉丝等各种废弃物分类收存,集中带下车装斗,不混装乱到。

二、上岗条件

(一)、思想方面(见通用上岗条件)

(二)、身体素质(见通用上岗条件)

(三)、技能业务素质

1、具有中技及以上文化程度或经专业技能培训合格;

2、取得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3、熟练掌握机车及其辅助设施、专用工具的操作和维护保养,会判断、排除机车一般故障;

4、掌握调车手势、音响指挥信号,熟悉公司专用线路;

5、懂得机车一般的修理、检查方法;

6、了解机械传动、液压管路、电路、风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

7、了解产品作业流程,定置管理区域;

上一篇:坚持作文评讲范文下一篇:疾病诊断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