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检修论文题目范文

2023-10-07

机车检修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由于提升整车动力性等原因,发动机功率逐渐加大,加上排放法规的升级,特别是国六排放的实施,发动机散热量越来越大,原有常规的横置散热器冷却形式无法满足大功率发动机的散热需求。客车大功率发动机散热器的传动较多采用角传动电磁离合器方式,原有角传动轴布置方案为角传动安装在底盘车架,采用钢丝减振垫连接。根据市场反馈,该安装结构不牢靠,常由于钢丝减振垫开裂、支架松动等造成角传动器损坏,需开发新的安装结构解决问题。

1角传动结构市场问题反馈

某市场上运行的一批公交车,在车辆运行一段时间后,原车冷却系统采用的角传动电磁离合器安装有松动现象。用于角传动器安装的减振垫损坏,导致角传动器失衡,损坏风扇叶及散热器总成(图1)。

经过分析,原有结构中风扇角传动器采用钢丝减振垫安装在底座,底座又被固定于底盘车架上。钢丝减振垫本身为缠绕型,压缩及扭转后容易脱落或损坏;而角传动器安装底座直接安装于车架上,也容易受到发动机振动影响;另外再有风扇运转时的振动影响,最终导致角传动器高速运转时晃动严重,风扇叶就会与护风罩干涉而断裂。

2优化设计结构

2.1优化角传动与电磁离合器结构形式

常见的角传动电磁离合器有2种:一种为角传动器与电磁离合器一体式结构,为独立的2个部件;另一种为角传动器与电磁离合器分体结构。该车采用的是角传动器与电磁离合器一体式结构(图2),角传动器与电磁离合器集成于一体,电磁离合器布置在角传动器的输入端。这种一体式结构的质量较大,对安装支架的结构要求较为严格,对安装减振垫的刚度及硬度要求匹配也比较严格。

为了避免大质量角传动器的安装影响,重新优化角传动布置结构,调整为角传动器与电磁离合器分体结构(图3)。电磁离合器与角传动器分离,为2个独立的安装部件。电磁离合器与中间过渡皮带轮集成在一起,可将传动力提前切断。

发动机起动时,离合器是处于分离状态,传动到角传动器部分是永磁铁力作用下的低速转动,因此受力很小、较柔和,对齿轮箱的冲击振动较小,大大提高角传动器和传动轴的运行寿命,而减少了冲击振动的风扇运行也较为平稳。

2.2角传动器整车安装结构优化

根据现有车型的市场反馈故障分析,导致风扇断裂甚至散热器损坏的原因是钢丝减振垫缠绕结构不可靠,减振性能也没有橡胶垫隔振效果好。由于實车散热器结构及强度的影响,无法把角传动器集成于散热器一体式安装,该情况下,角传动器只能维持单独安装于底盘车架上。

另外受风扇启停及运行的扭矩影响,应避免角传动器产生的振动传导于整车上,也避免发动机振动直接传递给角传动器,角传动器安装支架需要安装减振垫。同时,针对车辆的售后,为了便于维护人员操作,需要重新开发新的橡胶减振垫替代钢丝垫进行安装,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

减振垫的选用及安装要求较为严格,其安装间距也不宜太小,根据角传动器厂家安装推荐,角传动器输出轴向减振垫安装间距不应小于125mm,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大安装间距,保证角传动器运行平稳。该车方案为更换橡胶减振垫的同时,优化了底座安装支架,实车更改后暂无异常问题反馈。

2.3集成于散热器一体式结构推荐

针对市场反馈的问题,逐一排查我司其他车型安装,后续优化为角传动电磁离合器安装于散热器本体上,组合一个散热总成。然后整个散热总成安装于整车上,可以有效利用散热器本身的减振垫进行减振(图5)。对角传动器来说,减少减振垫的安装,可避免性能不佳或者减振垫老化影响角传动器本体的运行,避免造成风扇磨框、风扇损坏或护风罩损坏等现象。即优先推荐采用该种布置结构。

3结论

后置客车大功率发动机进行布置时,由于整车发动机舱的空间限制,散热总成只能采用纵向布置,此时风扇的传动装置需采用角传动冷却形式。通过市场的反馈,角传动器集成于散热器一体式布置结构较为优化,运行可靠平稳,为后续新设计车型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陈瑞林,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客车设计。

机车检修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多灯的含义是在同一时间信号主机输出两种及上的点灯信息。

1 原因分析

根据设备故障的现象, 可能有以下原因: (1) 信号点灯电缆中有短路的故障; (2) 信号主机中的插件故障。

首先, 进行了更换信号主机, 在标准化实验后, 未发现故障现象的重现, 这就可以排除第一种故障原因。

接着, 使用U盘把故障的信号主机中记录的运行文件转取下来, 导入地面数据分析系统中, 然后将文件进行处理后, 对文件中信号主机各种状态信息进行认真分析。

为了找到导致故障的具体元器件, 先通过查找厂家提供的整个信号主机电路图, 结合文件分析的结论, 重点研究信号主机板信号点灯电路和信号主机母板电路。

在信号主机母板电路中红黄灯与白灯电路线相隔较远, 且绝缘通过兆欧表测量为无穷大, 所以没有混线的可能性, 这就把母板电路故障排除掉。

在复杂的主机板电路中, 8路点灯信号 (L、LU、U、U2、UU、HU、H、B) 在CPU (TMS320LF2407A) 的控制下, 使用7个继电器 (DS2Y-S-DC5) 它具有2组接点, 一组用来进行点灯输出, 另外一组接点直接用来进行继电器吸起或者落下的检查, 它们采用塔状结构排列, 限制性输出在前面, 继电器吸起输出有效, 平时只有1个点灯继电器吸起, 红黄灯和白灯信号分别受两个不同的继电器控制输出, 从电路设计上看不可能发生两个继电器同时吸起的现象, 因此这部分电路可以排除故障的可能性。

还剩下最后一部分可疑性最大的电路就是反馈检查电路, 机车信号主机是一个闭环系统, 所有安全输出都需要反馈检查, 8位点灯信息通过一个排阻 (RD2) , 直接通过光耦 (TLP521) 反馈读入CPU板, 进行点灯输出检查, 如果输出点灯信息与CPU控制输出的点灯信息不符, 就会控制主机板复位, 切断错误的信息输出, 保证安全。

最终, 确定此次故障的原因是信号主机中的A主机板的反馈检查电路中的排阻 (RD2) 故障, 导致机车信号多灯故障的发生。

2 此次多灯故障反应出点灯电路的问题

JT-CZ2000信号主机在2003年后作为新一代机车信号主机开始在全路推广应用, 经历10几年的现场使用, 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业内的认可。它采用“2x2取2”的冗余容错安全结构, 信号主机内双套热备、双套电源、双路接收线圈灯冗余措施, 也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设备, 一个在工作, 另一个处在热备状态, 当一个设备出现故障, 可以立刻切换到另外热备的设备来工作, 保证设备安全高效。可是, 此次多灯的故障是A主机板 (工作) 故障, B主机板 (热备) 正常, 但结果却使两个主机板都在不停的复位, 最后信号主机整机不工作。这就不符合JT-CZ2000信号主机的技术特点, 双机热备就没有发挥作用。

究其原因是信号点灯电路设计有问题。它的点灯电路具有这样的特点:点灯信息在经过CPU控制产生后通过主机板的插针送到母板上, 在母板上两块主机板送过来的点灯信息连接在一起, 再发送到后级电缆。问题就发生在这, 当A主机板多灯故障后将多灯信息先传送到母板, 又接着逆向传送到B主机板, 因为前面提到A/B主机板点灯信息通道在母板上连接在一起了, 所以, 当B主机板接收多灯信息后, 瞬间启动反馈检查电路, 促使B主机板也进行复位。

3 改进信号点灯电路的措施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隔离A/B主机板的点灯信息, 达到一块主机板多灯故障时不能影响另外一块主机板工作。

使用8个二极管 (IN14007) 分别加在8位点灯信息通道中, 这样就能有效隔离点灯信息, 点灯信息只能从主机板送到母板, 而阻断了从母板将点灯信息送到主机板中, 从而隔断了两块主机板间点灯信息的交换。如图所示。

4 结语

通过对机车信号多灯故障案例原因分析, 发现了JT-CZ2000信号主机中的信号点灯电路的问题, 在点灯电路中增加一些二极管 (因为它的特性是正向导通, 反向截止) 使信号点灯信息只能从主机板送到母板, 母板无法向主机板传送点灯信息, 这样就阻断了两块主机板间没有意义的点灯信息的交换, 这样改进后完善了信号主机的双机热备功能, 使设备更好的发挥功能, 在安全性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了运输效率。

摘要:针对近期发生的一起机车信号主机多灯故障案例, 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后, 发现JT-CZ2000信号主机在信号点灯电路设计上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机车信号,多灯故障,原因分析,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铁路职工岗位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信号工机车信号设备与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维修[M].2010.5.

机车检修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电设备检修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变电设备检修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建国初期的故障维修,到变电设备的定期计划维护,这两种方式在当时的发展条件下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变电设备更新换代,我们的工作有了很多新的挑战,原有的设备检修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1 变电设备检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变电设备检修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使供电在可靠性方面有了极为显著的提升,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检修方式问题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对于变电设备的检修主要采取定期维护和故障检修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时代的进步,电力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上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依旧按照原来的检修方式来操作,势必会造成人力和资金的浪费。

1.2 检修工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我们的电力检修工作者已经习惯于原有的检修方式,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型的设备时,无法顺利的进行检修工作,以保证供电的正常运行,加之检修队伍长期缺乏技术过硬、知识先进的新鲜血液的注入,使部分城市的检修队伍水平严重滞后于变电设备的更新和发展。

1.3 检修工作的成本过于高昂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不论工商业发展还是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对电力有着严重的依赖性,而在传统的检修方式下,必须停电才能进行检修工作,这使得进行检修工作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4 检修工作的无目的性

在传统的检修模式下,相当多的供电企业都是为了检修而检修,每次检修都是全方面的,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布置,使检修工作不仅耗时长,还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随着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变电设备的负荷大增,以前的检修问题就暴露的更加地明显,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继续发展和提升。

2 关于电力设备检修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挖掘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要使检修工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尽量对工作制定详细的技术指标,使检修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能有详细地方向和目标。加强检修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检修工作中能够尽职尽责,集中力量攻坚,将有限的检修力量优先投入到关键项目的检查和维护之中,加强成本管理,使工作成本透明化,并将之与绩效和考核制度相结合,以此来减少成本的支出。同时,加大对检修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因为再先进的机器终归是机器,如果不能正确操作,它可能就是一堆废铁;完善各方面的规章适度,使檢修工作者按照检修制度进行工作,控制检修风险,尽可能避免因检修工作的失误带来的损失。最后,要做好检修工作的后勤保障,如检修工具的供应与维护,培训工作所必须的文件和操作规程的制定等方面。

2.2 采用先进的变电检修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电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上世纪90年代的电网建设使我们投入了巨额的资金以满足逐渐增加的电力需求,建设了许多的新电厂,铺设了覆盖全国的新线路,还设置了大量的变电所。而在新世纪的今天,全国的电网已经基本铺设完成,我们更应该注重投资所带来的回报,对于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应该精打细算,变电设备的检修方式也必须进行优化,借此来减少工作成本,防止因为停电检修带来的损失,使变电设备能够更加持久和稳定地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变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新方式。

所谓状态检修,就是用高科技手段来检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来决定是否该进行检修的方式,它对于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以现在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条件来讲,要想一刀切似的全部实行状态检修还很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能修的就修,修就一定要修好,而且必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将状态检修在刚刚建设或改建的工程项目里率先进行试点实施,在实践中摸索出规律和经验之后,逐步加以推广。而对于那些老旧程度过高的变电设备则需要针对发生故障较多的关键之处安装简单实用的设备,再辅以科学的操作来逐渐延长检修间隔时间,等到条件成熟,再采用状态检修。

应该注意的是,虽然状态检修是一种崭新的检修概念,是随着计算机等配套科技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新方法,它具有传统的检修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传统的变电设备检修方式就应该完全的被淘汰和废弃。因为我们在实践一项新的检测技术时,要全盘考虑它各方面的性能,如有效性,安全性和性价比等方面,在使用新的仪器之前,也要考虑清楚它的投入与产出的价值比例。所以对我们来说,一切可以了解设备情况且便宜实用的方式都应采用,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汇总来的信息资料来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要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来完成对于系统的综合性诊断分析。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充分调动资深检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投入到检修工作之中,因为再智能化的设备也仅仅是机器而已,最终来判断是否需要维修及如何进行维修,都是由人来决定的,当然,科技的发展为人类解决问题带来了更加准确的数据分析和更加逼真的模拟操作,这个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

总而言之,从事故检修到定期检修再到状态检修,我们变电设备检修方式的变革是遵循科学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准则,坚持将变电设备检修方式是否真正减低了检修成本;是否使变电设备具有更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在投入与产出方面具有优良的比例等方面作为衡量其科学与否的标石。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推广实施状态检修,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 霍学红.变电设备检修进度与成本控制讨论.硅谷,2009,7.

[2] 卜庆伟.变电设备检修状况概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6.

[3] 丁柏林.变电设备检修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安徽电力,2007,6.

[4] 朱维政.浅谈变电设备检修制度.电力安全技术,2000,12.

[5] 何勇.输变电设备检修管理优化探讨.浙江电力,2010,10.

[6] 黄继攀.对变电设备检修的若干问题分析.广东科技,2008,11.

机车检修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要】 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就是采用财务核算的方法,使岗位实现由“统计核算”向“会计核算”的转变,通过“三表”(即收入分配表、成本核算表、利润分配表)到岗、测算利润,使各个岗位的价值能以利润的方式体现,以此来挖掘岗位利润源,实现自身“岗位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方式。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发供电公司自2005年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以来,产生了一种“综合效益”,不仅促进了经营管理向深层次演进,而且带动了各项管理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 岗位价值精益管理; 形成; 实施; 作用

一、岗位价值精益管理模式的形成

2000年至2003年,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发供电公司先后引入了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公司自上而下的经营预算指标体系和自下而上的成本保障体系,全员经营管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辐射式的管理体系,它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和贯彻,作为决策层整体布局的管理工具,是一种刚性约束,形同于企业内部的“宪法”,重点强调预算。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则是一种自下而上反馈式的管理体系,重点研究上级下达的指标如何完成、如何分解、如何控制,是对全面预算指标的分解和落实环节,重点强调控制。二者之间是一种指导和落实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宗旨是实现效益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的实现来源于一个个不同岗位价值的汇集。2005年,公司积极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正是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而诞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所指的“岗位”,不是指的每一个人,也不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队组,而是企业内部市场链上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是在创造价值的生产作业工序中的一个价值实体。它具有三种属性:岗位是市场主体、岗位是价值实体、岗位是负债经营体。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就是在企业内部各岗位之间形成内部市场化运作,就是要将上级经营主体的市场经营压力逐级传递到下一级经营主体,直至作为最基层一级经营主体的岗位。损益到岗,是岗位价值做精做实的关键。

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的开展,不仅带给我们管理的新思维和新视角,更理顺了企业繁杂琐碎的经营管理秩序,各项管理工作也逐步步入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轨道,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也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模式的实施

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管理活动,它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预测、决策和核算、考核兑现等环节融入整个管理过程中,更加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精髓。根据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全员性、目标性、价值性的特点,结合公司实际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章立制规范运作,确定岗位实体

首先,公司根据实际需要整合出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必须建立的《岗位价值主体管理责任制》、《价格管理制度》、《岗位价值兑现制度》等5大类12项基本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按现行模式,将直接从事生产、能够清晰测算和核算其价值的岗位定为直接价值岗位,其他岗位定为间接价值岗位。直接价值岗位按核算层次分四级核算:一级为厂级,二级为车间级,三级为班组级,四级为包机组级,不能进行包机制度的或不设包机组的以班组为最小核算主体。间接价值岗位为各级职能部门。

(二)科学、合理地制定内部价格测算体系

科学、合理的价格测算体系,是岗位价值核算的关键所在。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对内部产品价格进行精细测算,通过运用水、电、热、费用四大平衡来支持数据的合理性。在测算的过程中,遵循几个原则,即:年度价格原则、基础工资原则、合理分摊成本原则、三级岗位以下按可控成本测算原则、无计量表计时根据平衡表进行测算原则。测算内部产品价格的主要方法:一是根据近三年或五年实际投入测定价格;二是根据近期一定期间实际投入量,确定各岗位实际权重值测定岗位价格;三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单项预算、工程定额、经验评估、内部定额、实际消耗,双方议价等方法进行价格的测定。

在进行内部价格测定的同时,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成本费用消耗定额;二是完善计量手段。内部产品价格测算的主要流程是:搜集历年运行数据和原始资料→原始数据的计量统计→填制测算表格→数据的审核→费用的平衡测算。

(三)设置操作平台,设计报表体系

报表体系是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日常运作的重要依托平台,报表的规范和统一是保证其正常运作的基础。按照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的要求,公司整合、设计了一套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报表,主要包括:日统计表、月度台账(月度报表)、内三表(收入分配表、成本核算表、利润分配表)、辅材明细表、结算单、经营预算书、经营指标分析表、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台账、检修班组工时统计表、个人物料A卡等报表台账。

(四)确定各岗位结算方式,通过“三表”体现岗位价值

以日常成本消耗和产品数量统计台账为基础,各岗位间进行“成本使用量”或“产品输出量”的相互确认、结算工作,并填写“结算单”,按照结算量对照内部结算价格计算出收支金额,经审核确认,填写本岗位“三表”,通过公式计算本岗位的利润,按照《利润分配方法》进行利润分配。

(五)考核到岗,进行利润分配

岗位经营成果最终以利润分配的形式,按照既定方案去兑现,它既是岗位经营主体经营成果的反映和价值的实现,也是调动岗位生产积极性、促进岗位价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和最重要的环节。公司建立了《利润分配办法》,对厂一级的考核:按累计利润计划逐月进行考核,完不成累计利润指标时,扣除全厂当月工资总额的20%,超额完成累计利润指标部分,公司与各厂三七分成。

三、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的作用和效果

(一)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的开展,促进了生产管理的全面提升

一方面,在内部价格结算体制的促进下,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员工充分认识到多出产品就可以多结算收入,自觉地运用起“经营杠杆”;另一方面,员工坚持安全运行、正规操作,以标准作业促进生产、杜绝不必要的浪费,自觉实现岗位利润最大化。

(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的开展,使企业与职工的利益日趋一致,达到企业、员工的双赢

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员工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经营岗位这个“利润源”,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感到“管理就是为了自己好”。每个价值岗位“内部利润”的最大化,进一步确保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三)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的开展,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改变了以往岗位目标成本管理只算投入、考核成本,而不算产出的做法。它把产生的利润直接分配到岗位,这样,就把过去指标体系管理中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和隐性的消耗明朗化了,使各自岗位的“内部利润”逐步实现了最大化。在无数“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客观地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达到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在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下,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模式更好地引入了竞争机制,落实了企业各层甚至于每个岗位自主经营的方式,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使企业管理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完善,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模式正逐渐走向成熟,它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有效控制与科学管理的途径,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阳煤集团内部资料.岗位价值精细管理[Z].

机车检修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变电检修;电力技术;发展趋势

一、传统检修模式

随着电力设备越来越多,应运而生的检修方式是预防性检修,其是一种相对主动的检修方式。最早期的预防性检修为根据检修计划执行检修任务,或被称为定期检修,也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检修方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其他行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检修对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美国与前苏联等国的专家先后提出了定期检修的概念,由故障检修向定期检修转变。定期检修的特点是设定了固定的工作内容与周期,这一周期称为维修间隔,其确定主要是依靠经验和统计资料,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这种检修方式可以保证电力设备完好率处于一定水平,但是固定间隔时间的检修方式无法应对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偶然事件,因为电力设备的故障经常是由偶然事件造成的。

我国电力的定期检修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直到现在仍然是电力系统最主要的检修方式。定期检修方式的特点是在检修计划的制定中安排固定的检修间隔时间,即按规定的计划时间完成,实际检修过程中形成了固定模式,其是一种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程度和过往故障情况完全不作考虑的维修方法。这种固定的检修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良好设备的“维修过剩”,不但会造成电力设备使用时间的损失,还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检修过程往往会对设备进行肢解与重装,还可能引发维修故障。这种检修模式在启用之初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电力技术的发展和变电设备质量在不斷提升,装置设备从设计、优化到制造在工艺和流程上都比几十年前有了极大的改进,全过程主要环节都完成了机械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管理,设备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这些状况都推动了现场安装工艺的规范化,留给修试部门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的隐患逐步减少,这一切都使得定期检修制度中的计划制定与检验项目甚至检验设定时间与实际情况不匹配。

二、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对变电站给出了全新的定义。智能变电站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为物联同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播与感应设备。按约定的技术协议,可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以达到智能化认知、识别、定位、追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物联网有三层参考体系,即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三个环节中,感知层负责信息的获取,网络层负责信息的处理,应用层负责根据电网的需要决定处理方法。物联网的三层布局与智能电网的构架有机结合。

变电设备的状态参数主要自。电压、电流、声音、温度、振动、光亮等物理量,还有油、气体经化学分析得到的化学量含量等。这些状态参数对于不同的电力设备具有不同的意义。如对于高压设备,其电压、电流为设备运行的关键。而温度、振动是设备正常运行的限制条件,含油设备的油温、气体含量都是表征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信息。

变电设备的状态参数采集。首先要将各种来源的信号通过感应器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号等方便处理的信号。感应器技术是控制和测量技术的关键,也是当前技术发展中的难点和瓶颈。当前国产感应器的质最和性能,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感应器根据所采集信号的不同。可能是光感应器、温度感应器、振动测量感应器、语音信号采集器,感应器可能固定或移动。从而做到全方位的监测。

通过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测,可实时获得关于电力设备运行状况、评价、寿命等相关信息,并对设备的异常运行进行状态分析,对异常的部位、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判断。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根据分析诊断结果在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故障将要发生之前进行维修,从而降低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三、加强检修管理提高检修效率

借鉴其它同行的先进经验、结合几年来变电检修实践,笔者认为促进我局变电检修工作可从以下着手:

3.1检修管理人员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详细技术说明:给检修班组布置任务需详细阐明各检修项目的技术定义及工作方向,使检修班组能较透彻了解检修的目的性。

3.2采用先进的检修管理方法

3.2.1加强检修人员责任感,利用他们的技术决窍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参与管理并自我负责。

3.2.2将本所的检修力量集中于最关键的检修工作,其它工作考虑外包。

3.2.3成本有足够透明度并和考核制度挂钩,做到人人关心成本。

3.2.4加强检修管理,根据条件逐步采用计算机化的检修管理。

3.3提高检修人员水平,认真执行检修工艺:加强对检修工作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检修工艺:如能遵照工艺完成检修工作,检修工作的内在风险就能得到控制,并减到最小。检修人员的工作错误也可尽量被避免。

3.4搞好检修工作的后备工作:后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工具与备件的供应,设备制造厂的支持,外包联系工作及必要的培训,文件、图纸、试验设备、进度。以及规程的准备工作等。

四、变电检修工作的注意事项

4.1对带电作业的各项要求

4.1.1对带电作业的注意事项

(1)参加带电作业人员上岗前须经过培训,并在停电的模拟设备上严格进行操练。通过相关规程考试,经负责人批准方可从事带电作业工作。

(2)带电作业必须由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兼其它工作。

(3)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工作负责人应随时观察作业人员,如果发现作业人员的体力或精神状态不佳,应立即停止其工作。

4.1.2绝缘工具的要求

(1)选择电气性能优良的绝缘材料,如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管),避免选用吸水性大的材料。

(2)绝缘材料尺寸稳定,耐腐蚀性能好,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3)按不同电压等级选用相应有效绝缘长度的操作杆。

(4)使用前必须按规程对绝缘工器具进行绝缘测试,绝缘合格方可使用。

4.1.3对带电作业工器具现场使用要求

(1)持操作杆作业的人员必须戴干净的手套。

(2)作业现场的工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以防刷头转动时损坏,甩下伤人。

(3)在工作现场地面应放苫布,所有暂不使用的工器具均应摆放在苫布上。严禁与地面直接接触:每位使用和传递工具的人员均要戴上干净的手套,不得赤手接触绝缘工器具,传递工具时要轻拿轻放,避免与电气设备或架构磕碰。

4.1.4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带电作业必须选择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现场风速不能过大,并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必要时应停止作业。只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使用可靠的带电作业专用工器具,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带电作业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为维护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做出巨大贡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4.2对于接头发热的处理

检修前首先查看测温数据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值,查看运行记录,了解通过此过热点的最低和最高负荷电流,两种数据综合分析比较,做到心中有数;细心观察过热接头的外部现象,如颜色、气味、烧痕、内外部接触缝隙、螺丝的紧固强度和均匀程度等:

对于软母线接头的发热,应首先清除导线和线夹内部表面的烧伤疤痕,并用0号砂布磨平,然后用钢丝刷彻底消除导线缝隙间和线夹表面的氧化物、硫化物、污垢(有铝包带的要拆除),再用金属清洁剂或汽油冲洗擦净导线缝隙和线夹上的金属碎屑,最后按照螺丝紧周工艺,对角均匀拧紧,如果螺缝、螺母滑扣、滑丝或烧伤,应更换;如果线夹烧伤变形、强度松弛,导线疲劳断股较多,要及时更换导线和线夹。对于硬母线接头的发热,对烧伤较轻的可以将铝、铜排表面的烧痕处理平整,清除硫化物和氧化物后,涂抹均匀少量的导电膏,按照螺丝紧固工艺,对角均匀拧紧。如果螺丝、螺母滑扣、滑丝或烧伤,应更换:对于烧伤严重或重复过热的部位,因为铜、铝排的接触面已经多次烧伤且温度很高,接触面的结构分子已经离散疲劳,电阻率成倍增加,这时就应该更换新的铜、铝排。

4.3预防设备热故障的对策

针对隔离开关和导线线夹发生热缺陷的原因,我们提出了预防电气设备热故障的对策,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很好。

严把金具质量关。变电所母线及设备线夹金具,根据需要选用优质产品,载流量及动热稳定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设备线夹,应积极采用先进的铜、铝扩散焊接工艺的铜铝过渡产品,坚决杜绝伪劣产品入网运行。采取防氧化措施。设备接头的接触表面要进行防氧化处理,应优先采用电力复合脂(即导电膏)以代替传统使用的凡士林。

提高接触面处理质量。接头接触匝可采用锉刀把接触面嚴重不平的地方及毛刺锉掉,使接触面平整光洁,但应注意母线加212后的截面减少值:铜质不超过原截面的3%,铝质小超过5%。

控制紧同压力。部分检修人员在接头的连接上有错误认识,认为连接螺栓拧得愈紧愈好,其实不然。因铝质母线弹性系数小,当螺母的压力达到某个临界压力值时,若材料的强度差。再继续增加压力。将会造成接触面部分变形隆起,反而使接触面积减少,接触电阻增大。因此进行螺栓紧同时,螺栓不能拧得过紧。以弹簧垫圈压平即可,有条件时,应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以防压力过大。

严格工艺程序。制定连接点安装技术规范。根据造成连接点过热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工艺规范。安装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加强运行监视。对于运行设备。运行值班人员要定期巡视接头发热情况。有些连接点过热可通过观察来确定,比如运行中过热的连接点会失去金属光泽,导体连接点附近涂的色漆颜色加深等。

4.4对接地引下线的运行维护

加强日常外观检查,若有细微锈蚀必须及早刷漆。从接地引下线地面以下30cm起至地面以上50cm范围,按安伞设施规范化管理要求,在接地线表面涂以(15~100)咖宽度相等的黄绿间隔条纹漆。进一步增强防锈强度。按规程要求,采用测量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或相邻设备)之间的直流电阻值来检查其连接情况。在现场测量中,由于地中存在自然电场和人工电场的干扰,只有加丈电流才能消除干扰,因此我们推荐直流伏安法,并建议测量所加电流在10A左右。

要特别注意继电保护二次接线盒接地或控制箱外壳接地的引下线连接完整可靠。千万不可锈蚀断裂。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网中,电缆头的接地线必须经过零序cT的铁芯内部。否则,一旦接错,运行人员就无法得到该电缆接地的信号,可能引起故障延续和扩大,甚至发生电气火灾。

五、对变电检修工作的建议

从事状态检修工作作的专业人员缺乏理论学习及深入研究,仅仅认识到状态检修减少了停电次数拉长了检修周期、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逻辑性,对其蕴藏的巨大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

技术水平跟不上实际的需要。从检修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事故后检修还是预防性检修都是与技术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状态检修也是一样。实施状态检修是有技术基础的,只有把基础夯实,状态检修才能够健康地发展,获得长期的利益。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没有跟上。缺少完整的设备档案记录及运行、检修、试验记录,历史记录没有被很好地组织利用起来,各级专业人员不知道自己在状态检修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着眼于取消没有必要的工作,多年延续下来的定期检修制度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只知道按“规定”办,至于该不该修则很少考虑。

参考文献:

[1] 许婧,王晶,高峰,等.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10(8).

[2] 于雅喇.刘洋.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研究[J].农村电工,2010(5):26~27.

[3] 周晨光.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潜在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4] 易华强.变电运行中常见问题及相应措施分析[J].广东科技,2010(12).

机车检修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变电检修技术是影响电网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提高变电检修技术,注重检修技术的应用策略,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长效运行的重要的保障。文章主要就变电检修技术进行概述,并对当前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变电检修应用实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电网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中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还要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才能够满足人们对供电的需求。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设备的检修,是对变电器中存在的故障进行预防,在电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用户对变电设备的可靠性逐渐增加,所以变电运行设备的检修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变电设备检修主要内容

1.变压器设备检修。对于变压器的检修,应该根据变压器的型号明确变压器的检修项目、检修周期、质量以及工艺要求等技术标准,并按照相关电力变压器检修工艺规定执行。在具体的检修内容上,主要是对变压器本体以及套管进行电气试验,同时检查变压器是否存在绕组变形、密封不良或者是渗漏油等问题,检查变压器各项零部件是否完好。此外,还应该对变压器的有载调压开关、冷却装置以及负载能力进行系统的检查评定,并及时处理故障问题。

2.断路器的检修。对于断路器的检修,主要是对断路器的绝缘状况、气体以及真空断路器的真空度等进行系统的检修,确认变电设备运行区域的短路容量小于实际短路开断容量,以保证断路器操作机构能够正常动作,同时确保动作形成、电压、气压等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3.隔离开关。对于隔离开关的检修,主要是检修隔离开关的动作情况、触头接触以及绝缘状况,确保隔离开关能够灵活动作,闭锁可靠,同时外部没有锈蚀以及脏污,各个辅助接点安装牢固,并能够准确动作。

4.互感器的检修。对于互感器的检修,主要是检查互感器的部件是否完整、绝缘是否损伤、接地是否良好,互感器的油位是否正常,通过检修确保互感器各项参数指标满足。

5.避雷器。避雷器的检修,主要是确保避雷器的完整,现阶段由于在电力设备中主要使用复合绝缘氧化锌避雷器,因此应该针对高强度树脂内绝缘、金属端头、接线螺杆、氧化锌阀片等部件的检查。其次,要确保接地状况正常,不存在闪络问题,同时检查避雷器的密封是否良好,金属件是否存在不正常变色或者是熔孔腐蚀,确保放电记录器正确动作,各种预防性试验项目结果合格。

6.电缆。对于电缆的检修,主要是检查电缆护管是否锈蚀、电缆头的绝缘子是否完好、引出线的线夹是否牢固、电缆两端的铭牌是否规范以及电缆的弯曲半径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等一系列的内容。

二、变电检修中现存的问题

1.对变电检修认识不足

由于某些企业对变电检修认识不足,在电力系统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完全不会考虑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对相关的维护检修知识不了解,人员配备不到位,直到设备运转出现故障才会着急维修,如此便会造成较大的人力财力的浪费,同时影响电力的正常供应而由此带来更大的损失。

2.检修人员业务技术水平较低

在有些电力单位,电力检修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使得这些人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变电检修工作的要求。同时,由于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引入,没有经过及时培训的检修人员所掌握的检修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现有的一些年龄较大的检修人员很难快速的掌握应用新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变电检修的结果。

3.检修工作不到位,记录不全面

有些工作人员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在进行检修工作时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修,同时,在进行检修工作的记录中,由于有些变电所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变电检修培训,往往不知道进行变电检修工作记录的重要性,不明白对于检修工作中进行技术要点记录和成本分析的重要性,造成变电检修记录不明确或不完整,影响变电检修结果的分析。

4.检修设备过于落后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贫富差距较大,导致某些地区因为没有资金支持所使用的设备较差,影响检修效果。另外由于一些供电所所使用的设备已经到期,相关配件很难找寻,这就加大了变电检修工作的难度,也使维修费用大大增加。

三、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措施

1.重点完善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状态检修作为变电设备最重要的检修方式,也是最具有实际效果的检修作业方式,具有检修成本低、技术成熟可靠等一系列的优点。其內容为通过对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并按照检测以及分析结果,对变电设备开展的状态监控、故障诊断以及检修决策等维护管理。对于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主要有定期解体检点、离线监测以及在线监测等几种手段,应该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确定监测手段,并对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准确的评定。对于设备的故障诊断,可以综合采取振动诊断、噪声诊断、射线诊断污染诊断以及专家诊断等几种方式,准确的查找变电设备的故障问题。通过系统完善的状态检修工作,为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提供技术以及管理保障,确保变电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强化变电设备检修实施质量管理。对于變电设备检修工作应该强化基础工作,制定并完善各类管理规章制度,以确保变电设备检修工作时刻处于可控状态。在变电设备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执行实施标准化的施工作业,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确定变电设备检修项目、检修内容、检修标准开展检修工作,对于重要关键设备的检修,必须进行必要的电气设备试验验证,确保设备各项技术参数指标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此外,针对变电设备的检修还应该制定变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组织供电企业自检作为基础,由运行管理单位、电业局等部门总体把握验收工作,以确保对变电设备检修工作质量的提高。

3.对变电设备检修工作队伍强化技术与安全培训。首先,供电企业应该针对变电设备管理队伍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制度以及岗位责任管理制度,通过责任管理的方式督促设备检修管理部门及时的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故障问题进行甄别处理。其次,应该针对变电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升级,及时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变电设备技术性能指标以及运行管理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变电设备运检修管理维护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提高设备检修质量。第三,由于变电设备检修工作安全隐患较多,因此必须针对安全检修管理技术进行专门的培训管理,以避免由于设备检修管理操作失误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电检修技术必然也会持续发展,并且这一技术必然会朝着更加高效、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伴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未来可能会实现智能化监视检测,检测装置会在没有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对电力系统相关的部位进行实施监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自动采集存储传送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根据传回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同时,一旦检测到某些故障的发生,在传回数据的同时可以预先自动在第一时间做出某些特定的维护工作以防事情恶化,待到技术人员赶到再进行全面的抢修。某些小型故障或许可以不必检修人员亲自到场而可以自动修复。同时,某些设备还可能实现自检而不用专门安装第三方检测设备来进行检测。

五、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必然会不断发展,因此作为电力系统的衍生行业,变电检修技术必然也会不断发展,在突破现有技术缺陷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以满足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胤谕.提高电力检修技术水平强化施工安全意识[J].科技展望.2016(04).

[2]雍军.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

[3]冀永华.基于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的研究[J].硅谷. 2015(01).

上一篇:关于恋爱婚姻观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有关人民群众作用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