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范文

2023-09-20

基层文化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基于群众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先介绍了当前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主要问题,之后从群众文化活动的角度,对如何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群众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要充分立足于群众文化活动,立多种角度促进群众文化建设,才能进一步加快群众文化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始以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出现在各地区。从各地区的反馈情况来看,“群众文化活动”包含很广泛的内容,不仅包括民间风俗传承下的群众性活动,还包括了近几年社会文化娱乐发展的新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诉求,具有参与广泛、喜闻乐见等特征。现代研究证实,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对于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快群众文化发展,必须要重视对群众文化活动问题的研究,才能发展群众文化发展的新路径,最终推动群众文化革新。

1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现状

文化的进步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对文化的关注等,都会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效果。当前我国主流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属性,缺乏政府部门的引导,导致部分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1.1缺乏科学的组织

自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开始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民间文艺社团数量开始快速增多,规模之大、发展之迅猛前所未有,在一些知名艺人的带领下,我国群众文化活动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的是,虽然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组织功能,导致各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普遍都面临着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同质的问题,广场舞、暴走等几乎占据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半壁江山”,反而能够体现地区文化特点、民族风情的群众文化活动寥寥无几。这一现象说明,虽然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一个组织的引导,导致群众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群众文化发展的因素。

1.2缺乏资源

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因此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资源的支撑。与其让领域相比,群众文化本身具有“基层属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着社会资源获取与分配层面的苦难,尤其是经费匮乏表现的最为明显。长此以往,群众文化活动必然会面临着设备陈旧、缺乏维护等问题,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体验效果。

2实现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本文在上文分析中已经提出,群众文化活动是影响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加之群众文化活动在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实现群众文化的良好发展,必须要从全面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寻找解决的新思路。

2.1充分考虑群众要求,开展群众文化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群众的参与是实现群众文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必须要保证群众的参与性,尽可能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群众文化的发展要求。

为了能够充分满足上述要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的将文化活动作为宣扬群众文化的新阵地,以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带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例如,周口市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了当地百姓的喜好,创造性的推出了“一元剧场”活动,于每个星期的周末举行活动,票价仅为一元钱。这种收费方式根本不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并且所收取的费用还能用于场地维护、设备维修等,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发展过程;在剧场演出过程中,根据周口市当地的文化进行汇演,主要表演内容包括周口渔鼓、豫剧、道情戏等河南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2.2创建文化品牌,实现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在实际上是一种能够向参与者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为了能让其更好的发挥价值,应该创建文化品牌,以更加清晰的角色、更经常的频率、更持久的影响力参与到群众休闲的生活之中,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创建群众文化品牌的基础,就是要加强品牌的精神建设,通过品牌精神不断的影响群众的行为与活动。例如,我国的春节已经做出了明确的文化品牌精神定位,主要包括:和谐、吉祥、欢乐、亲情、关爱等,并且這种精神已经走出国门,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其次,要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不仅要在特定的活动中体现其实用价值,更应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附加价值。以“广场舞”为例,“广场舞”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各地区都有广泛的参与者,群众对这一活动的喜爱度高,因此具有广泛的参与受众。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广场舞的品牌价值,各地区也进行了多方面尝试。例如,沈阳市的各个广场舞团体普遍得到了中小型企业的支持,企业向广场舞团体投资,提供资金购买服装、道具,而广场舞队伍通过身穿相应的服装帮助企业作宣传;在舞蹈方面,企业也进行了干预,出资帮助部分广场舞队伍编练以爱国歌曲为主的广场舞。这种合作方法进一步彰显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不仅帮助群众健身,也能宣传企业品牌,更能宣扬爱国主义思想。

最后要坚持品牌创新,创新是品牌长远发展的基础,这一点在群众文化建设上同样适用。例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历经十年,坚持“探索创新”,己打造成世界著名艺术节,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品牌。因此,在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中,必须要坚持创新的理念,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

3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群众文化活动与群众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群众文化活动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能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就需要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从文化活动入手,推动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加华.从广场舞的普及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特点[J].大众文艺,2016,(02):3.

[2]赵一潼.浅谈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7,(08):15.

[3]张媛.试论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發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07):132-133.

基层文化范文第2篇

【摘要】党员领导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中发挥出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抓好乡镇建设部门作风建设;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优化发展环境;三是深入基层察实情;四是顺应民心办实事;五是与时俱进推动工作创新;;六是夯实思想道德基础。

【关键词】党员;乡镇建设;发挥;作用

面对村镇建设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顺应、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后的新形势,要健全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编制与总体规划相配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村镇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等工作,要密切协作配合,着眼长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村镇规划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规划意识。乡镇领导干部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中发挥应有作用呢?

一、党员领导干部抓好乡镇建设部门的作风建设

抓好乡镇建设部门的作风建设,根据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服务性质,切实制订一套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管人、管事、管钱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职责明确,约束到位,人人有事做,处处有服务。要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入手,加强部门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摆正思想位置,改进服务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体现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同时采取文明公约上墙、服务承诺上墙、办事纪律上墙、带证上岗、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箱等形式,从多方面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廉洁办事、文明服务。把思想和言行落实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上,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增进干群关系。

二、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监督检查,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进一步加大行风建设的督查力度。聘请行风监督员,对各单位、部门、党员干部职工贯彻落实局党委的决策部署情况、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服务效能、服务态度及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明确廉政责任管理,同建设、拆迁、监理、施工、管理等单位部门签订廉政责任状,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全程监督管理,规范党员干部的廉政行为,确保建优质工程、建廉政工程、建人民放心工程。着力抓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勤廉公示、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等制度建设。要不断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党务、政务公开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除离任审计外,注重日常检查,不断拓宽监管渠道,深入推进建设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营造建设局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三、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察实情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形势下,农村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运筹帷幄、“决胜田野”,就必须深入农户,分析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捕捉新信息,提高“知民度”。具体应做到“四勤”:一是多跑。要用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搞“下访”,经常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中去,不能只窝在村干部家中听汇报,要与普通群众广泛接触,彻底改变“平常不进农户家,收款才登百姓门”的做法。二是多问。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血脉所在。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要当先生,先当学生”,要放下架子,多向群众请教,从群众那里寻计问策,取得“真经”。三是多记。在调查研究时,要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全部记在“民情薄”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不能只当耳边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四是多想。对已经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理性思考,切实摸准农民群众的“脉”。

四、黨员领导干部要顺应民心办实事

唯有多办实事,才能赢得民心。一是讲求工作效率。做到急事急办,好事快办,实事务必办实,好事必须办好。农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办的实事、好事摆在那里,看得见,他们得到实惠,当然会说你好,因此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办一件成一件,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实事落地有声,群众就会感到是真正在为他们做事情、谋利益,就会心里高兴,从而佩服你,尊重你。二是要尽力服务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农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做到“群众冷暖党员领导干部应先知”,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抓紧、抓实、抓好,真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五、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与时俱进推动工作创新

加强领导干部学习培训,是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任务落到实处,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按照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的原则,着力抓好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要创新培训模式,为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提供多样化的途径;要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通过学习,真正把头脑中那些不合时宜的旧东西清除出去,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观念树立起来;要通过学习,积极寻求解难题、求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使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并在创新中不断向前发展;要通过学习,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起来,凝聚发展合力,形成个个争当团结标兵、人人争当发展先锋的良性竞争局面,要突出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六、党员领导干部狠抓廉政教育,夯实思想道德基础

进一步修改完善建设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到部门主要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工作职责,使之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大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形成建设局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深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纪国法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把党风廉政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采取局纪委牵头,局工会、妇联、团委、老干部等群团组织共同联动,形成建设局廉政文化建设齐抓共管的合力,在此基础上,努力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深化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内涵,积极推进建设局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廉政文化征文、勤廉家庭、平安家庭创建、廉政格言上挂牌服务卡等形式多样的特色创建活动,在全系统倾力打造清新、亮丽的廉政文化建设氛围。

基层文化范文第3篇

根据**公司工会《关于开展**工会系统“***”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我公司开展“走基层、听心声、转作风,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活动的重要精神,全面落实省公司工会在开展“****”活动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理念,不断提升大局意识和服务能力,深入基层,扎实工作,发挥工会组织联系员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法履行工会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着力解决员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内涵

“***”就是要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体验基层,关注基层员工,认真调查研究员工的生产、学习、生活的需求,推动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

“***”就是加强与员工的交流,畅通员工诉求表达渠道,搭建民主管理平台,融入员工工作生活,把准员工具体需求,反映员工关切问题,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就是克服疏远员工、淡漠员工的不良风气,改 1

进和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与员工加深感情、密切联系,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工会新形象。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结合实际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落实方案。 坚持摸清实情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真实了解员工,准确反映员工和基层的具体情况。

坚持重在实践的原则,深入基层,深入员工中,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强化服务意识,扎实做好服务基层、服务员工的实事。

坚持得到实惠的原则,员工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员工利益得到进一步维护。

四、工作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4月20日—4月30日,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成立组织机构,围绕主题开展交流研讨,进一步提高工会组织服务员工和企业的认识。

(二)具体实施阶段。4月1日—10月31日,结合关员工关爱方面的五个“最”开展工作。具体实施阶段主要做如下工作:

1、摸底调查阶段。4月1日至4月20日。下发调查表。见附件2,统计一线基本情况,并进行汇总。

2、深入一线走访阶段。4月21日至6月10日。下发走访一线计划表,深入中心、班组、营业厅进行听心声,听意见活动。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

3、设立工会主席接待日。每季度开展工会主席接待日工作,时间设置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5日,第一季度在4月25日进行接待。同时,开展车间工会主席接待日工作。要求每月开展一次接待活动,每月20日反馈接待情况。接待日主要任务为以员工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冷暖,了解员工的生活,了解员工的健康,了解员工的工作,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巩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4、开展关爱员工计划活动。(1月1日至12月30日)。重点是开展“四个”关爱活动。

一是开展工作关爱。开展系列业务竞赛及岗位练功、班组制度建设,优化、简化工作流程等工作,提升员工对职业发展的感知,注重对技术能手,服务明星、优秀管理者等优秀个人活动的培养,为员工的职业生涯晋岗、晋级(等)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营造员工成长、进步的氛围。

二是生活关爱。开展系列“送温暖”活动和组织开展适合员工身心健康的各项文体娱乐活动。坚持组织员工工间操和眼保健操等,让员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健康身体;要聘请心理学专家对员工实施职场、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心理指导工作,帮助员工思想上解惑、精神上减负、

心理上减压,使员工能够健康的工作,健康的生活。

三是开展学习关爱。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为员工购买喜爱报刊、杂志、专业书籍及有益读物,促进员工成长。帮助员工建立自我学习与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基础管理知识、技能提升、有效沟通等培训,让员工在自我学习和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下与企业共同成长。

四是开展组织关爱。发挥工会工作职能,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完善沟通渠道,密切联系员工,征求员工合理化建议、从而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构建和谐稳定的干群关系。

6、汇总、反馈,落实阶段。(6月11日至9月30日)汇总开展活动情况,对摸底情况、一线调研情况、工会主席接待日情况进行汇总,并结合实际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跟踪落实情况。

(三)拟写报告阶段。10月1日—10月20日,拟写工作调研报告,全面总结自己的工作过程、工作体会、工作思考和工作建议,并通过***办公平台进行总结交流,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四)成果转化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及时向省工会、省总工会、市总及公司党委汇报。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召开会议交流总结活动成果。

五、具体工作

(一)建立联系工作站。在全面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在***两县建立两个联系工作站,由两县成立工作组,每月定时工会工作者深入一线,广泛开展调研活动,认真进行深度调查研究,要求两县工会每月5日前上报调研情况。

(二)开展五个之“最”。开展面向基层员工、解决实际困难活动,开展职工之家、小家创建活动,利用职工之家、小家了解员工实情,做好释疑解惑工作,抓住“最核心”、服务“最基层”、关爱“最困难”、关注“最特殊”、塑造“最健康”,力争全年为员工办一件实事,解一件难事。

(三)畅通沟通渠道。通过建立总经理信箱、职工代表邮箱、民主恳谈会、工会主席接待日、员工飞信论坛,建立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方便、快捷的沟通交流平台,畅通员工诉求表达渠道,落实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开设信息专栏。开设“**”活动***专刊和视频播报专栏,及时推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报道,把深入员工、了解员工、转变作风的要求和举措,以及活动中典型案例、优秀事迹、感人场景等体现到宣传报道中,供学习借鉴。

六、组织机构

省公司工会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各基层工会主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工会。

主任:*****

成员:****、*****、****、各基层工会主席

七、活动要求

(一)、请公司**个基层车间工会要把开展“****”活动,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抓手,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规划目标,明确任务,精心安排,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别强调深入一线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纪律规定,厉行节约,轻车简从,不影响企业和员工的正常工作生活,不增加基层和员工的负担。

(二)、公司工会负责对****个车间工会开展活动的指导、督查和考核工作。请两县车间工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落实方案。于4月25日前上报到公司工会。

基层文化范文第4篇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可靠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这对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和完善基层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对某县部分行政村调查的情况,就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作一初步探讨。

一、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建立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度为主的民主制度以来,该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收到了显著成效,民主选举逐步规范,民主管理基本成为村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自觉行动。但是,在该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如有的村换届选举后,原班子不交帐,新班子履行不了职责。有的乡镇干部随便以“停职”、“晾在一边”等形式,不是通过村民会议决定,而是用行政手段变相撤换村委会干部,这些做法明显地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村民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的权利;

二是不按规定召开村民会议。20%的村以难以召开村民会议为由,长期不开村民会议。法律规定必须由村民会议决定的事项,未经村民会议授权就由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更有个别村干脆由村干部和驻村公务员商量拍板。这些村自觉不自觉地以间接民主代替了直接民主或者丢弃了民主,严重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立法宗旨,村民意见极大;

三是村务公开欠真实。25%的村村务管理混乱,既不让村民参与管理财务,也不向村民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公开的是无关紧要的内容,村民想知道的和村干部不想公开的部分仍然不公开,随意性大,没有达到村务公开的目的。这些做法使村民对村委会和村干部失去了信心,挫伤了村民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热情;

四是村委会和村内事务得不到有效监督。28%的村委会及村委会干部长时间内既不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也不接受村民评议。对村民提出的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村办公益福利事业的处理及村务公开中的意见和建议,村委会办得了的拖着不力,办不了的也不向村民作出解释说明,特别是实行村财乡(镇)管后,使村民失去了直接管理和监督村级财务的权利,村委会得不到有效监督,这些村的民

主监督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五是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目前农村文化素质较高的、年纪较轻的村民绝大多数或进城经商或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的一般都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村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选出的村干部百分之40%左右都属于这类人员。另外还有80%是原来任过几届的村干部,因此工作起来大多是按部就班、缺少新思路、没有新办法,对有关法律法规理解不深,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吃得不透,工作起来较吃力,往往是一届干满过后,工作仍无新的起色。

二、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途径及办法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和扶持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上级拨付的支农资金和发放的支农物资以及粮食直补、扶贫救灾、养老保险等费用往来将越来越多,农村要办的的事情诸如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农村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等事务也越来越多。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这些事项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农民对这些事项不仅要有知情权、参与权,而且还要有决定权和监督权。因此,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保障村民依法行使当家作的权利。其途径和办法为:

第一,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好有关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一是各有关国家机关,新闻媒体、文化教育单位,都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向广大农民做好有关村民自治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千方百计加大普法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让农民在村级事务中真正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调动他们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要尊重和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义务,及时向各级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村民更好地行使权利创造条件;三是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带头遵纪守法、严格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与指导作用,不用行政手段代替村民的自治权力,切实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支持和保障村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健全充满活力的自治机制,在我县广大农村创造一个良好的村民自治环境。

第二,建立健全村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监督保障机制。一是推行设立村务监督组织。根据村民自治原则,在所有行政村普遍推行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所

设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与村委会任期同步,把那些有一定文化素质、又乐意义务为村民服务的村民选进监督委员会,定期审查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和村内事务的办理情况,监督村委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为全体村民实施民主监督权利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县乡两级人大要适时开展执法检查,对于在检查时发现的实施村民自治法律法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一府两院”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确保村民自治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权利;三是要加大违法违纪处置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把保障村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纳入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对于违反村民自治法规、侵犯农民权益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直至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必要的刑事责任;四是强化舆论监督。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要不留情面地揭露和曝光那些压制民主、侵犯村民行使权利和村民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第三,通过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能力。针对大多数村干部仍然是连续任职、少数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状,要通过县级党校教育阵地,对现有村干部普遍进行一次集中轮训,使他们能够坐下来系统地学习村民自治法律法规和涉及农村事务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系统地学习村干部的业务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巩固、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民主为宗旨,坚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的民主就是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保证国家权力始终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的性质,又要解决权力无效率、滥用和****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公权力的效能,把人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效率的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追求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在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方面的真正的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上述经验作了高度概括,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在社会主义宏观政治制度框架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本质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丰富民主的实现形式,拓宽民主的实现渠道,不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满足人民政治参与不断增长的积极性的现实需求。也就是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我国的政府行政体制、司法体制、科学和民主的决策机制、权力监督制度和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既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促进了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和政治稳定,并使得民主发展脱离了民主运动窠臼,进入切实的民主行动的范畴,开放出一条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爱成.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03):14-16.

[1]梅荣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五十年[J].湖北社会科学,1999,(10):9-11.

[1]游宏炳.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J].前进论坛,2007,(01):21-23.

基层文化范文第5篇

一、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要突出一个主题。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纲要》为依据,坚持创新,注重结合,通过扎实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基层央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工作,为促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实现“不发一案,不误一人”的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二要坚持四项原则。即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

- 1不断强化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和责任,通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廉政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一抓领导,确保稳步推进。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将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基层央行“家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之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确保有人抓、有事做,形成工作合力。二抓督促,推动工作落实。明确各部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并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充分发挥好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三抓交流,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发挥网络、简报等媒体的作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互动和沟通,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形成共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要开展多种活动。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注意把传统的活动形式与创新相结合、把教育与引导相结合、把理论教育与形象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建立健全与社会、家庭及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网络,通过联合举办党风廉政建设文艺汇演,开展学习党章知识竞赛,组织歌咏演讲征文比赛、开办廉政文化专页、制作廉政文化屏保、征集廉政建设格言、集体外出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无形中扩大了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声势和效果。

二、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性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吸引力,群众参与度不高。

三、加强基层人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央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方面的具体反映,其内容主要是把我们党提倡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要求,通过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等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强央行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基层央行通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廉政知识、廉政要求、廉政理念,有利于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倡导“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诚信和有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5交流、提高的平台,推进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内容

1、落实领导责任,强化求真务实。加强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各级党组织要把廉政文化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部门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长效机制,落实责任制,把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岗位人员。建立督查和评价激励机制,定期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考核,推动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健康顺利地开展。

2、坚持与时俱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把央行廉政文化建设与央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央行结合起来,使廉政文化成为和谐社会的粘合剂、润滑剂。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各项反腐倡廉规章制度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评选先进之中,大力弘扬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

3、拓宽领域,扩大央行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在空间上,开展廉政文化进单位、进家庭的活动,让廉政文化渗透到日

- 7强整体合力,推动工作。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形成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做好职工廉政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央行形象。基层人民银行是社会服务窗口,加强金融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央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行要继续弘扬银行“铁款、铁账本、铁算盘”的“三铁”精神和以“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十字”行风,打造央行服务品牌,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展现基层央行良好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各行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干部职工获取更多的廉政知识和廉政信息,从而形成强大的廉政文化舆论攻势。通过组织“识国情、知荣辱、讲奉献”,“学党章、守纪律、做表率”、“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提炼廉政文化,紧扣时代主题,让廉政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借助社会新闻媒介力量,做好自身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向社会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让社会各界、商业银行和企业了解、关心,并参与评议。通过内部网站、宣传栏,组织职工观看廉政专题片等开展正反两方面的专题廉政警示教育,营造一种以廉为美、以贪为耻的风尚和人人促廉,人人反贪的环境,从而促进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范文第6篇

关于群众文化需求

这里所说的文化需求主要包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如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欣赏演出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包括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中所追求的文化品位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内容,体现的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

群众文化需求概述

群众文化需求的历史演变、群众文化需求的区域差异、群众文化需求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进程对文化需求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文化需求的影响、社会阶层变迁对文化需求的影响、公民社会的发展对文化需求的影响、新技术广泛应用对文化需求的影响 群众文化需求的层次分析及政府的选择

文化需求的层次分析

从政府提供服务的便捷性和对服务对象的要求视角看,大体可分为初级、中端和高端的文化需求。

从受众人数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大众化文化需求和个性化文化需求。

从文化需求存在周期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稳态的文化需求和暂时的文化需求。

从群众的受益效果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利于长远的文化需求和现实的文化需求。

从群众的祖居与迁徙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祖居地域文化需求和移居地文化需求。 政府对于文化需求的选择

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

一是通过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得到,二是以文化产业的方式通过文化市场有偿得到。上述初级的文化需求、大众化的文化需求、稳定的文化需求、利于长远的需求和现实需求中积极的需求都应由政府免费提供。

现阶段群众文化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

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文化设施 、如何使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更加贴近不同区域群众的需、如何保障文化设施的有效运转

第二部分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概念。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专门论述。 2007年6月16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详细表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目标任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运行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

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文化创作成果得到保护的权利

为什么现在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

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政府转型的必然要求、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提升国民整体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在一定公共财政条件下提供的、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和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属性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标内容 发展规模指标、政府投入指标、社会参与指标 在不平衡性中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目前应以县为基本单位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等于一刀切 、财力重点向农村倾斜是实现城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 、激活文化主体和市场主体投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正确处理政府偏好与群众偏好的关系

从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看,政府偏好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过程中,政府更多的是从职能和责任出发,更偏重于解决群众文化需求的长远、全局的,涉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流价值观、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需求,提供这样的服务和产品。而现实中,群众更注重享受成果、休闲娱乐、旅游、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质。

如果以优先排序的话,政府会把涉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流价值观、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文化需求放在第一位,把提高社会成员素质放在第二位,把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放在第三位;而大部分群众的排序却与政府的排序是不一样的。

正确处理政府偏好与群众偏好的关系 要对政府偏好和群众偏好进行最有效整合,缩小偏差,必须科学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权力。一是从层级上说,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把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文化需求的长远、全局的,涉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流价值观、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需求,提供这样的服务和产品。而市、县级政府则应在保障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和功能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从财政体制上说,要建立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类别、按比例合理负担基本公共品供给的财政分担机制。从而做到政府偏好和群众需求的统一。

当前中央层面的举措和地方的一些做法

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实施免费开放、建设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各地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1、财政投入不断加大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00亿元,其中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十五”时期的8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支持各地文化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央投入39.48亿元用于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82亿元用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投入近23亿元用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投入70亿元用于农家书屋工程;投入63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是“十五”时期的近4倍;此外,2008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实施免费开放。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文化投入结构也逐步改善,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比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2、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2010年,全国文化基建项目1198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90.07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施工面积1243.46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140.8%;竣工项目5260个,竣工面积

3、315.53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129.8%。

实施免费开放

2011年1月27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2011年底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2012年年底之前各级美术馆全部实现了向公众免费开放。

4、建设重大文化惠民工程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我省承担了《群众文化需求和基本文化权益》研究,秦皇岛市被评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邯郸市“前村万户文化家园工程”和霸州市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评为首批示范项目

6、各地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浙江省嘉兴市、江苏省苏州市推动城乡图书馆(室)互联互通、北京市发布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江苏省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实施了《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

第三部分

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日益健全

目前,全省共有群艺馆、文化馆155个,公共图书馆146个,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92个。列入规划的155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已完成1345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文化广场500余个

2、各级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各级公共文化机构以免费开放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还结合服务职能,经常开展主题讲座、报告会、公益展览、公益演出等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3、注重创新文化惠民工程更加贴近河北实际

。流动舞台车配送完全依据下乡演出场次,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一视同仁,迁安市洪影评剧艺术团和平泉县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两个民营剧团就先后获赠流动舞台车。

流动舞台车工程

4、文化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在全国首次编辑出版了《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教程》。制定了《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人员能力标准》,将文化共享工程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能力都作了详细的划分,使管理体系实现规范化。研制开发了“网上跟我唱”、“我的DV网上行”等一系列共享工程互动应用系统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弘扬,先后命名了河北科技大学等12个“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河北省民俗文化节走进广场、走进企业、走进高校、走进旅游胜地。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7、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激发群众文化热情

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以导向性、示范性、带动性、可持续性为原则,依托各类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各个层面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性会演、展演等活动,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联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的长效机制和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8、以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9、群众性自办文化蓬勃发展

河北省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连续评选了三批“农村文化之星”

各地积极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也促进了微利的经营性文化发展。

全省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民办图书室、博物馆、剧团、书画社、文化大院等民间自办文化机构2万多个、特色文化户4万余家。

10、经验与体会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深刻把握现代化进程对群众文化需求的影响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进行规范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运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11、对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进行规范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主要解决群众享受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权益问题; 文化馆、文化广场主要解决群众参与权问题; 网络主要是解决群众发表、表达权益问题等等。

除上述的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外,政府还应根据群众文化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现实情况,多设计、建设一些利于群众、群众乐于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12、转变政府运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一方面,如何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一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突出的矛盾,决定了必须转变政府运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另一方面,在社会中有蕴藏着巨大强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愿和力量,迫切需要加以引导。 转变政府运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政府必须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制,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跳出直接“办事业”的旧体制,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从直接提供服务转为间接提供服务,集中力量加强监督,保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下一步重点工作

每市确定并重点扶持1—3个基础较好的县(市、区),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通过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下,建成20个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市、区),带动和促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机构健全,资金、人才和技术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基本建立的目标。

一是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水平,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 二是统筹整合文化资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创新。

三是完善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机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

上一篇:国外广告范文下一篇:医学生岗前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