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传输范文

2023-09-19

文件传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光纤传输技术;有线电视信号;传输;有效应用

在我国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进程中,三网结合速度随之加快,诸多运营商家与广电两者之间的业务往来越来越频繁。如今人们都在追求信息多样化的生活,光纤技术借助载体,将光波转变信号,对于信号的主要传播对象,光纤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多种领域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将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促使有线电视信息的传输走进新台阶,大幅度的提升了有線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要想光纤传输技术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化,探究其在电视信号传输的科学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怎样切合实际的发挥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价值,作为每一个科技人员应高度重视的话题,以下为笔者对此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光纤传输技术概述

1.1光纤传输。所谓的光纤传播,也是光导纤维,使用的材料大多数为玻璃,把二氧化硅和一些无机物质在化学反应之后制作形成的,光纤中的存在的主要物质是石英纤维,且光纤传输借助光波将信息的源头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关联,光纤信号的损失率比较低,可以定义为一种具有较高品质的传输技术]。光纤中包括纤芯和包层。光纤传输的理念为光波在玻璃中传输将物质进行折射,然而因包层自身具备的反射率有些弱,以致于光波在传输期间只能借助纤芯,进而实现信号的传播。结合折射情况将光纤分为多膜和单膜两种类型。

光纤传输技术特点。因为光纤路线自身传输的消耗量比较少,能够做到较远距离之间的干线传输过程,保证电视信息中涉及的技术达到相应指标。对于光纤频宽带,其自身对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也就是将多路信号传输到光节点中。光纤自身的传输范围比较广大,拥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其传输并不只是对于有线电视信号而言,还可以延伸到开放型媒介中扩展整体业务传输。对于光纤传输的电路内部构造,如下图:

1.2光纤传输技术应用的优势。光纤传输技术为一种新型的信号传输技术,将其和其他传播技术相比较,光纤传输技术在使用期间比较安全和稳定。光纤传播技术针对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来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一,光纤传输结构主要是将电视节目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加以传播,有可能影响到直播电视节目的播放效果。其二,有线电视中涉及的光缆传播结构呈现分散化趋势,卫星传输到网络中的信号比较少,利于信号的管理。即使目前可以借助卫星网络传输信号,然而卫星网络的传输性能没有光纤传播技术的性能多,且扩展性和交互性比较弱。所以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光纤传输技术具有重要价值,确保电视信号节目高效传播。其三,在电视节目的直播活动中,借助光纤信号的传输可以保证直播节目的稳定性。通常来说,直播节目的现场大多数采用光纤传输的技术,且光纤传输技术可以将不同地区的信号上传到核心平台中。此外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音频和视频两者之间怎样同步接收信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用光纤传输技术,不但可以防止信号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还可以将大量的信息数据传输到远距离之外,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播的质量。

2.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有效应用

2.1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的应用方式

2.1.1压缩传输。压缩传输思路广泛的被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其主要是借助压缩设施把光波加以压缩,缩小光波传输需要的传输区域,进一步将高清的数据传输到有线电视中,压缩传输方式和非压缩传输方式都有优势和劣势。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往往把两种思路加以结合,利用两者的自身优势,最大程度上保障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两者结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纤传输的稳定性能。现阶段,有线电视存在的区域比较广阔,将压缩传输方式和非压缩传输方式结合可以促使任何一个区域中的视频光端机和相应的光纤产生关联,提高宽带感应,便于宽带和存在差异的信号之间实现合理的适应目标。一般情况下,非本地区的光缆往往聚集在广播中的TER机房,借助电路将信号传输到机房中,且HD—SDI信号的传播要建立在TER机房与TOC之间的交互基础之上。较远距离的传输存在的技术障碍为传输数据是否具备完整性的特征,所以应对解码器加以应用,利用其将信号压缩成解码的形式,在ASI信号的作用下,把解码通过适配器传输到IBC机房中,进一步达到HD—SDI的解码。

2.1.2非压缩传输。所谓的非压缩传输方式,就是指将光波引进线路中实现非压缩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借助较远距离运输载体把信号终端设施传到光波存在的TER机房中。非压缩传播面向的是直播信号,在具体操作中严格的要求传输距离的大小。比如在直播节目期间,转播设备和节目现场两者之间要达到传输信号的标准,在转播电视节目时,电视转播机房中要设计转播车,且将其和电视台转播机房的距离保持在50米处,借助信号转换器将信号传输,同时把光端机中的信号转换为SDI类型的信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把光纤制作成单一类型的传输线路,借助视频光端机器将传输的信号接收过来,保证电视节目可以稳定的传递到接收机器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场操作中,要想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对于公共类型的信号,工作人员应借助主备用电视信号传输的思想,将用户使用的信号端口进行直接连接,这种思想既可以保证光纤传输的速度,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双光缆的自身作用,确保光波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传输期间主传输发生一系列的故障,把主备光缆与冷备设施控制在TOC与通信机房范围之内,便可以保证传输设备的及时转换,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2有线电视HFC宽带数據网应用。在有线电视的光纤传输技术发挥自身业务传输作用期间,创造出比较开阔的平台,可以理解为这是宽带业务网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我国,任何一个广电单位都在努力的对传输网络进行完善与升级,把原来将同轴电缆当作核心的树型体系改变为传输载体的HFC网络,这是由于HFC网络自身能够抗干扰,且具备可靠性特征,将其当作双向网络,应用起来也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HFC的本质为光纤同轴混合网络,其作为一种宽带网络类型,将光纤传输到服务范围内,促使信号传输到用户有线电视的电缆中。HFC信息网络将光纤视作有线电视传输干线,把同轴电缆和有线电视网络进行连接,不仅能够将信号传输到多种节目中,还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进行传播,兼具抗感染和可靠性。总体而言,HFC宽带数据网络和以往的电缆网络之间的不同是:干线部位替换成光缆,建立双向网络;传输效率高,可以将信号传输到非常远的距离内,拥有比较高的容量。此外,HFC宽带网络包括三点,即前端、用户和光节点。其中前端的功能为发送和收入信号;光节点的功能为把光替换成电信号,光节点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有线电视台存在的小区用户,若要借助有线电视实现家庭上网,住宅楼房需要被特殊的改造,这是由于通常的有线电视只是单向类型的通路,仅仅具备接受信号的作用。在双向改造之后,相应的用户可以在上网期间将数据进行传播。

3.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维护思路

3.1日常维护光纤传输技术。对于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的维护,重点是针对发射光的实际功率加以测试,且判断光纤传输体系正常工作情况。在维护期间,工作人员应全方位的掌握光纤损耗的变化趋势,且将光缆进行具体时间的检测,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文件中,针对竣工记工的数据还要进行定期的对比,找到节点区域没有发生损耗的现象,关注季节的变化。此外,将光纤传输过程中发生故障的部位加以记录,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工作,保证光纤线路的完整性,因此抢修光纤线路不可避免,组建经验比较丰富的抢修团队,便于在光纤障碍出现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与加工,防止光纤的问题影响到用户对有线电视的正常使用。同时在事故发生之前最好可以对其控制,安排适当的检测工作人员,将其调入在光纤路线的日常修复工作中,将光纤线路的相关知识加以宣传和推广,保证有线电视信号的安全性传输。

3.2接收端线路侧。首先,若发射的光比较正常,然而接受端口的线路光功率小于最初记录的数值,甚至数值显示零,便代表光纤线路中存在损耗比较大或者信号传输期间出现中断的现象,由此需要对反射仪加以测试。针对这一个种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其一,光纤信号的传输接头区域出现问题、光缆裂开或者光纤熔结点出现问题。外界因素导致的问题原因是架空光缆、管道光缆处被损伤,可以确定问题出现在非接口区域。同时光缆传输消耗的数值比较大作为影响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光缆自身质量不高,导致光缆呈现弯曲变形的问题或者光缆温度过低导致光缆消耗量比较大。其二,若接受端口一侧受到的光功率为正常数值,然而接收机器却不能正常运转,可以在光纤接头处利用药棉蘸酒精进行擦拭,若仍然不能改变光接收机器的工作状态,最大的可能是光接收机器自身存在问题,需要利用替换的光接收机器将其替换,将存在问题的机器送到专业维修店加以检测,防止出现自由调试或者维修之后,将其再次使用在光纤传输体系中,影响光纤传输的速度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存在诸多优势,相关人员应全面了解光纤传输技术的基本特征与功能,采取科学的方式将光线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中,通过研究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的应用方式和有线电视HFC宽带数据网应用,全方位的发挥光钎传输技术的价值,确保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及时性,进而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健. 光纤通信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学, 2018.

[2]张营鑫. 有线数字电视光纤传输网络的技术维护探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 No.267(13):129.

[3]陈清. 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维护技术的探讨[J]. 通讯世界, 2017(12):82-83.

[4]梁毅. 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17(9):93-93.

[5]孟虎. 有线电视光纤传输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系统调试[J]. 科技尚品, 2017(6):175-175.

[6]刘晨龙. 光纤入户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

[7]王晓君. 有线无线混合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8, v.20(08):130.

[8]沈汉青. 有线电视光纤到户网络改造方案研究[J]. 科技风, 2017(3):295-295.

[9]穆小宁. 有线数字电视光纤入户网络设计与实现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4):245-246.

文件传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光纤传输技术;有线电视信号;传输;有效应用

在我国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进程中,三网结合速度随之加快,诸多运营商家与广电两者之间的业务往来越来越频繁。如今人们都在追求信息多样化的生活,光纤技术借助载体,将光波转变信号,对于信号的主要传播对象,光纤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多种领域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将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促使有线电视信息的传输走进新台阶,大幅度的提升了有線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要想光纤传输技术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化,探究其在电视信号传输的科学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怎样切合实际的发挥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价值,作为每一个科技人员应高度重视的话题,以下为笔者对此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光纤传输技术概述

1.1光纤传输。所谓的光纤传播,也是光导纤维,使用的材料大多数为玻璃,把二氧化硅和一些无机物质在化学反应之后制作形成的,光纤中的存在的主要物质是石英纤维,且光纤传输借助光波将信息的源头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关联,光纤信号的损失率比较低,可以定义为一种具有较高品质的传输技术]。光纤中包括纤芯和包层。光纤传输的理念为光波在玻璃中传输将物质进行折射,然而因包层自身具备的反射率有些弱,以致于光波在传输期间只能借助纤芯,进而实现信号的传播。结合折射情况将光纤分为多膜和单膜两种类型。

光纤传输技术特点。因为光纤路线自身传输的消耗量比较少,能够做到较远距离之间的干线传输过程,保证电视信息中涉及的技术达到相应指标。对于光纤频宽带,其自身对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也就是将多路信号传输到光节点中。光纤自身的传输范围比较广大,拥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其传输并不只是对于有线电视信号而言,还可以延伸到开放型媒介中扩展整体业务传输。对于光纤传输的电路内部构造,如下图:

1.2光纤传输技术应用的优势。光纤传输技术为一种新型的信号传输技术,将其和其他传播技术相比较,光纤传输技术在使用期间比较安全和稳定。光纤传播技术针对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来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一,光纤传输结构主要是将电视节目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加以传播,有可能影响到直播电视节目的播放效果。其二,有线电视中涉及的光缆传播结构呈现分散化趋势,卫星传输到网络中的信号比较少,利于信号的管理。即使目前可以借助卫星网络传输信号,然而卫星网络的传输性能没有光纤传播技术的性能多,且扩展性和交互性比较弱。所以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光纤传输技术具有重要价值,确保电视信号节目高效传播。其三,在电视节目的直播活动中,借助光纤信号的传输可以保证直播节目的稳定性。通常来说,直播节目的现场大多数采用光纤传输的技术,且光纤传输技术可以将不同地区的信号上传到核心平台中。此外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音频和视频两者之间怎样同步接收信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用光纤传输技术,不但可以防止信号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还可以将大量的信息数据传输到远距离之外,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播的质量。

2.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有效应用

2.1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的应用方式

2.1.1压缩传输。压缩传输思路广泛的被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其主要是借助压缩设施把光波加以压缩,缩小光波传输需要的传输区域,进一步将高清的数据传输到有线电视中,压缩传输方式和非压缩传输方式都有优势和劣势。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往往把两种思路加以结合,利用两者的自身优势,最大程度上保障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两者结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纤传输的稳定性能。现阶段,有线电视存在的区域比较广阔,将压缩传输方式和非压缩传输方式结合可以促使任何一个区域中的视频光端机和相应的光纤产生关联,提高宽带感应,便于宽带和存在差异的信号之间实现合理的适应目标。一般情况下,非本地区的光缆往往聚集在广播中的TER机房,借助电路将信号传输到机房中,且HD—SDI信号的传播要建立在TER机房与TOC之间的交互基础之上。较远距离的传输存在的技术障碍为传输数据是否具备完整性的特征,所以应对解码器加以应用,利用其将信号压缩成解码的形式,在ASI信号的作用下,把解码通过适配器传输到IBC机房中,进一步达到HD—SDI的解码。

2.1.2非压缩传输。所谓的非压缩传输方式,就是指将光波引进线路中实现非压缩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借助较远距离运输载体把信号终端设施传到光波存在的TER机房中。非压缩传播面向的是直播信号,在具体操作中严格的要求传输距离的大小。比如在直播节目期间,转播设备和节目现场两者之间要达到传输信号的标准,在转播电视节目时,电视转播机房中要设计转播车,且将其和电视台转播机房的距离保持在50米处,借助信号转换器将信号传输,同时把光端机中的信号转换为SDI类型的信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把光纤制作成单一类型的传输线路,借助视频光端机器将传输的信号接收过来,保证电视节目可以稳定的传递到接收机器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场操作中,要想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对于公共类型的信号,工作人员应借助主备用电视信号传输的思想,将用户使用的信号端口进行直接连接,这种思想既可以保证光纤传输的速度,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双光缆的自身作用,确保光波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传输期间主传输发生一系列的故障,把主备光缆与冷备设施控制在TOC与通信机房范围之内,便可以保证传输设备的及时转换,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2有线电视HFC宽带数據网应用。在有线电视的光纤传输技术发挥自身业务传输作用期间,创造出比较开阔的平台,可以理解为这是宽带业务网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我国,任何一个广电单位都在努力的对传输网络进行完善与升级,把原来将同轴电缆当作核心的树型体系改变为传输载体的HFC网络,这是由于HFC网络自身能够抗干扰,且具备可靠性特征,将其当作双向网络,应用起来也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HFC的本质为光纤同轴混合网络,其作为一种宽带网络类型,将光纤传输到服务范围内,促使信号传输到用户有线电视的电缆中。HFC信息网络将光纤视作有线电视传输干线,把同轴电缆和有线电视网络进行连接,不仅能够将信号传输到多种节目中,还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进行传播,兼具抗感染和可靠性。总体而言,HFC宽带数据网络和以往的电缆网络之间的不同是:干线部位替换成光缆,建立双向网络;传输效率高,可以将信号传输到非常远的距离内,拥有比较高的容量。此外,HFC宽带网络包括三点,即前端、用户和光节点。其中前端的功能为发送和收入信号;光节点的功能为把光替换成电信号,光节点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有线电视台存在的小区用户,若要借助有线电视实现家庭上网,住宅楼房需要被特殊的改造,这是由于通常的有线电视只是单向类型的通路,仅仅具备接受信号的作用。在双向改造之后,相应的用户可以在上网期间将数据进行传播。

3.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维护思路

3.1日常维护光纤传输技术。对于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的维护,重点是针对发射光的实际功率加以测试,且判断光纤传输体系正常工作情况。在维护期间,工作人员应全方位的掌握光纤损耗的变化趋势,且将光缆进行具体时间的检测,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文件中,针对竣工记工的数据还要进行定期的对比,找到节点区域没有发生损耗的现象,关注季节的变化。此外,将光纤传输过程中发生故障的部位加以记录,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工作,保证光纤线路的完整性,因此抢修光纤线路不可避免,组建经验比较丰富的抢修团队,便于在光纤障碍出现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与加工,防止光纤的问题影响到用户对有线电视的正常使用。同时在事故发生之前最好可以对其控制,安排适当的检测工作人员,将其调入在光纤路线的日常修复工作中,将光纤线路的相关知识加以宣传和推广,保证有线电视信号的安全性传输。

3.2接收端线路侧。首先,若发射的光比较正常,然而接受端口的线路光功率小于最初记录的数值,甚至数值显示零,便代表光纤线路中存在损耗比较大或者信号传输期间出现中断的现象,由此需要对反射仪加以测试。针对这一个种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其一,光纤信号的传输接头区域出现问题、光缆裂开或者光纤熔结点出现问题。外界因素导致的问题原因是架空光缆、管道光缆处被损伤,可以确定问题出现在非接口区域。同时光缆传输消耗的数值比较大作为影响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光缆自身质量不高,导致光缆呈现弯曲变形的问题或者光缆温度过低导致光缆消耗量比较大。其二,若接受端口一侧受到的光功率为正常数值,然而接收机器却不能正常运转,可以在光纤接头处利用药棉蘸酒精进行擦拭,若仍然不能改变光接收机器的工作状态,最大的可能是光接收机器自身存在问题,需要利用替换的光接收机器将其替换,将存在问题的机器送到专业维修店加以检测,防止出现自由调试或者维修之后,将其再次使用在光纤传输体系中,影响光纤传输的速度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存在诸多优势,相关人员应全面了解光纤传输技术的基本特征与功能,采取科学的方式将光线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中,通过研究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的应用方式和有线电视HFC宽带数据网应用,全方位的发挥光钎传输技术的价值,确保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及时性,进而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健. 光纤通信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学, 2018.

[2]张营鑫. 有线数字电视光纤传输网络的技术维护探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 No.267(13):129.

[3]陈清. 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维护技术的探讨[J]. 通讯世界, 2017(12):82-83.

[4]梁毅. 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17(9):93-93.

[5]孟虎. 有线电视光纤传输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系统调试[J]. 科技尚品, 2017(6):175-175.

[6]刘晨龙. 光纤入户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

[7]王晓君. 有线无线混合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8, v.20(08):130.

[8]沈汉青. 有线电视光纤到户网络改造方案研究[J]. 科技风, 2017(3):295-295.

[9]穆小宁. 有线数字电视光纤入户网络设计与实现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4):245-246.

文件传输范文第3篇

1、建立医院物资耗材的分类管理模式,针对医院不同类型物资耗材提供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使其在采购、入库、领用申请、出库、消耗、应付款管理等各个环节上的都体现出最优化的流程处理模式,对于可收费耗材实现实耗实消管理。

2、 建立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过程跟踪,实现资产的动态自动核对,对医疗设备进行单机核算和考核,实现按单机的成本效益分析、单机使用效率分析,为资产的管理、分配、购置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 满足医院今后EPR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二、项目功能要求:

(一)、物流管理系统:

1、项目需求:

1.1支持多种采购、配送方式;

1.2实现医院卫生材料、试剂、其他材料、代销材料等各类材料的管理;

1.3引入“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理念,实现从计划、采购到入库、出库、二级库、科室库、配送商的管理; 1.4方便相关部门的盘点、补货等工作;

1.5实现供应商资质管理及证件过期提示功能,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要求,并在采购订单、采购入库、采购结算等环节进行证件过期控制(提醒或中断);

1.6实现材料的效期、生产批号、采购批次、厂商、供应商、条形码等多种信息的管理;

1.7实现与会计系统、物价系统的整合,实时反映单据、凭证、预付款、应付款、付款、到票情况、使用情况等;

1.8产出各类账表、账页,满足会计记账和成本核算的要求;

1.9支持先进技术,比如:条形码、移动条码枪、PDA、短信平台、邮件系统、无线射频卡(RFID用于消毒包)等;

1.10支持供应商资质管理,并可在采购计划或入库时提供实时的资质校验;

1.11支持采购到货管理;支持供应商送货、采购到货、收货等管理,并预留质检环节,对质检情况进行记录。能够在采购送货、收货环节制作院内个体条形码。 1.12实现与历史数据对接;

1.13实现权限分级管理;用户的使用权限与管理权限分离,组织权限与功能权限分离并能够联合使用,能够支持自定义数据权限、字段权限。

1.14维修管理:提供日常维修保养过程管理功能; 1.15第三方采购、配送管理功能;

1.16系统多个模块应根据医院的管理需求,进行逐步推进与延伸,且模块与模块之间应做到无缝集成; 1.17业务模块须与核算模块实时集成,伴随业务动作发生实时归集成本,通过多级成本管理体系实现院内物资领域多级成本核算;

1.18所有的报表都可以进行单项检索、多项检索等多维度的界面选择,对报表内容支持筛选、小计、总计、排序等分析功能,并可根据医院需求导出 Excel等多种格式;

1.19 提供办公用品、计算机耗材等的定额定量管理;

1.20 提供材料与HIS收费比对分析功能,包括可收费材料与HIS材料收费项目、不可收费材料与对应医疗服务项目、检查项目比对,并能根据历史数据抽取出科室不可收费材料消耗标准量; 1.21 提供供应商管理功能、开放供应商平台为供应商提供送货、订单查询、条码生成等功能。

2、系统功能要求 2.1供应商管理:提供对供应商资格审批、供应商供货审批,加强供应商准入管理。跟踪每一笔采购订单的交货情况、交货质量、价格,评价供应商ABC等级,帮助医院采购部门选择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供货及服务情况进行评价,支持医院供应商等级制定及评价。

2.2请购管理:物资需求部门或者行政办公部门请购,申请采购物品名称、采购数量、使用时间、使用部门等内容。请购审批部门也可以进行请购审批或者批复,确定建议供应商、建议订货日期等,指定采购员和采购部门,结合计划系统和审批流程的功能,保证采购部门对于集中采购权力的有效控制。

2.3采购订单管理:根据采购计划及请购单等,生成采购订单,跟踪订单执行情况,帮助医院实现采购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统计。

2.4比价采购:针对请购单的待购数量,结合供应商报价、供应商存货对照表,进行比价采购。

2.5处理各种普通出入库业务:如采购入库、代销入库、其他出入库等。处理各种特殊出入库业务:如虚拟入库、仓库调拨、盘点、组装拆卸、形态转换、限额领料、保质期预警、安全库存预警、货位管理、退货、报残管理等。

2.6代管采购业务:包括代管消耗规则设置、代管物料采购入库和代管物料消耗。代管消耗规则设置主要用于定义哪些收发类别的出入库单记入代管消耗,并作为代管挂账统计的来源。代管物料采购入库时,选择 “代管采购”业务类型,同时入代管仓。代管物料消耗时,在材料领用、调拨、盘点等业务环节指定代管供应商,跟踪代管物料去向。

2.7出库预算控制:当和预算系统集成应用时,可在出库时,控制超预算出库行为发生。

2.8条形码管理:支持多种条形码管理流程—— 解析物料自带条码;院内自定义个体条码生成及打印;规范供应商条码;单据条码生成及查询;实现基于条码的高值耗材跟踪。

2.9批次管理:可以对存货的收发存情况进行批次管理,能够按照批次规则,自动生成入库批次号,可统计某一批次所有存货的收发存情况或某一存货所有批次的收发存情况。并支持基于批次的全流程业务追溯,发现业务问题。

2.10序列号管理:完整支持序列号的管理,在出入库、调拨、不合格品记录及处理、货位调整等业务环节,追踪单品序列号。同时支持售后服务序列号管理以及单品序列号的构成档案管理。系统支持序列号的调整应用,用于账面序列号与实物序列号不一致的情况下,将序列号调整成账实相符。

2.11保质期管理:对存货的保质期进行管理,进行保质期预警和失效存货报警。

2.12货位管理:可以加强医院对出入库和仓储的管理,并提供货位的收发存报告和存量报告。支持跨仓库货位调拨、货位盘点以及货位作业的优化。

2.13追溯管理:实现收费材料、试剂、非收费耗材的全程跟踪功能。

2.14盘点管理:提供多种盘点方式,如按仓库盘点、按批次盘点、按存货类别盘点、对保质期临近多少天的存货进行盘点等等,还可以对各仓库或批次中的全部或部分存货进行盘点,盘盈、盘亏的结果自动生成其他出入库单。

2.15调拨管理:用于处理仓库之间存货的转库业务或部门之间的存货调拨业务。实现调拨申请、调拨单作业的功能。

2.16限额领料:通过限额领料单分单后生成一张或多张材料出库单,实现一次领料、多次签收。同时通过审核,实现再次分单领料。帮助控制物料额领用和签收。

2.17储备分析:根据设置的存货控制信息,对超储、短缺、呆滞、积压的存货进行储备分析。

2.18远程应用:提供远程仓库或医院与分院之间数据导入和导出功能,以解决医院与分院距离较远无法联网,又需要传送数据的问题。

2.19适应多种业务情形的成本核算:全月平均、移动平均、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计划价核算/售价核算6种成本计价方式。提供按仓库、部门、存货3种核算方式。支持普通采购、暂估业务、受托代销、普通销售、分期收款等业务的成本核算。

2.20暂估入库成本处理:提供月初回冲、单到回冲和单到补差三种暂估处理方式。 2.21假退库管理:科室已领用的材料,在月末尚未消耗完,下月需要继续耗用,则可不办理退料业务,制作假退库单进行成本核算。

2.22灵活及时的业务调整:利用出、入库调整单、系统调整单调整当月已记账单据,同时登记明细账或差异账/差价账。

2.23多角度统计分析:提供存货资金占用规划、占用分析及周转分析、存货周转率分析、入库成本分析、ABC成本分析等。

2.24自动记账与期末处理:为了提高存货记帐效率,将存货的所有记账逻辑后台服务化,实现自动记帐和期末处理。

2.25实现与历史数据对接:将历史数据导入到新系统中,保证历史数据的查询、处理等。 2.26实现权限分级管理: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管理者有不同的权限。 2.27维修管理:提供日常维修保养过程管理功能。 2.28第三方采购、配送管理功能。

2.29采购收货管理:提供多种收货方式,包括电子发票收货、导入收货等,提供三方校验,当采购单的数量、金额与入库不符时,要进行预警提示;可进行多次部分收货;

2.30植入类耗材的全程跟踪:依据国家相关规定,需对植入类耗材进行全业务流程的记录跟踪管理。要求详细到每个耗材的进销存记录、序列号、病例、病种、人员信息等内容。

2.31 招标采购管理:提供物料货源清单、中标库管理,能够将上级制定的供应商列表或者供应商询价情况计入货源清单,由货源清单中选择供应商参与院内招标,最终将招标结果计入中标库,可设置非中标库供应商订单、入库等的控制策略。

2.32 实现与松耦合HIS接口实现业务的贯穿:物流系统调价自动同步HIS物价系统;材料收费项目自动核销物流系统库存;医疗或检查项目与不可收费材料消耗比对分析。

2.33 供应商门户:提供可以部署到公网也可以部署到触摸屏的供应商门户,供应商可以进行自助对账、查询供货材料库存、送货单、个体条码、订单查询等操作。

2.34 科室请领:科室可以通过系统填写科室领用申请,并且可以查询每种材料申请审批情况、生成需求计划数量、生成采购计划数量、订单数量、订单送货情况、入库情况、出库领用情况。

2.35 虚拟科室库位管理:对与进行零库存管理的材料可以实现谁申请、谁领用,可实现本科室申领物料入库之后必须领用、本科室申领物料其它科室不能领用,实现按科室隔离的虚拟科室库位管理。

2.36 库存状态管理,提供库存按批次锁定和解锁功能,支持某批号、批次产品出现可疑时对该物料进行库存锁定,待检查、检验通过后再进行解锁。

2.37 盘点出库功能,针对科室终末库,提供期末盘点出库功能,降低科室出库工作量。

(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1项目需求

1.1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全流程管理,从需求计划、审批、招标、采购、安装、验收、入库、出库、报废、日常维修保养等所有环节的管理。并对过程中所有文档、资料、说明书进行管理; 1.2对医院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资产分类符合国家标准;

1.3处理各种资产变动业务,包括原值变动、部门转移、使用状况变动、使用年限调整、折旧方法调整等; 1.4提供自动计提折旧功能,支持多种折旧计提方法,并按分配表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1.5提供 “固定资产卡片联查图片”功能,在固定资产卡片中能联查扫描或数码相机生成的资产图片,以便管理得更具体、更直观;

1.6实现固定资产多部门使用、分摊的处理功能:一个资产选择多个使用部门,并且当资产为多部门使用时,累计折旧可以在多部门间按设置的比例分摊;

1.7实现固定资产条码管理,通过条码跟踪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安装、使用、移动、变更、盘点以及报废的全过程,大大提高盘点效率和数据可靠性; 1.8待办事宜提醒,及时提醒日常处理的重要事务; 1.9日常维修、保养、强检提醒; 1.10支持单设备多种折旧计提;

1.11计量管理:提供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功能; 1.12提供中心仪器室集中管理系统;

1.13实现与历史数据对接:将历史数据导入到新系统中,保证历史数据的查询、处理等; 1.14实现权限分级管理: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管理者有不同的权限; 1.15大型设备使用追踪及效益分析功能;

1.16可以进行设备及其备品配件结构性的关联记录;可以对设备下关联的备品配件进行查询/新增/修改等。 1.17设备与财务资产建立集成管理,并可手工或自动更新资产主数据; 1.18产出各类账表、账页,满足会计记账和成本核算的要求;

1.19所有的报表都可以进行单项检索、多项检索等多维度的界面选择,对报表内容支持筛选、小计、总计、排序等分析功能,并可根据医院需求导出 Excel等多种格式。

1.20 在支持财务折旧的同时支持面向内部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分摊功能,提供加速分摊、延长分摊等功能。

1.21提供急救设备管理功能。

1.22提供针对设备采购、维修保养、外部计量等的合同管理功能。

1.23提供针对设备维修、保养、计量等的标准作业管理,规范各环节操作并能够对某单一设备提供个性作业管理。

2、系统功能要求

2.1提供人民币及外币管理资产设备。

2.2用户自定义折旧方法,并支持每个资产多种折旧计提。

2.3可处理各种资产变动业务,包括原值变动、部门转移、使用状况变动、使用年限调整、折旧方法调整、净残值(率)调整、工作总量调整、累计折旧调整、资产类别调整等。

2.4提供对固定资产的评估功能,包括对原值、累计折旧、使用年限、净残值率、折旧方法等进行评估。 2.5提供自动计提折旧功能,并按分配表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2.6提供固定资产卡片联查图片功能,在固定资产卡片中能联查扫描或数码相机生成的资产图片,以便管理得更具体、更直观。

2.7固定资产多部门使用、分摊的处理功能:一个资产选择多个使用部门,并且当资产为多部门使用时,累计折旧可以在多部门间按设置的比例分摊。

2.8提供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提示表,用于显示当前的使用年限和折旧情况,并对到期的固定资产进行提示。

2.9固定资产卡片中能联查扫描或数码相机生成的资产图片。

2.10与设备管理关联,设备管理系统的设备台账信息可以多次读入固定资产系统信息。

2.11资产到期预警:将固定资产系统的资产到期提示表统一在公共平台系统服务的预警管理中进行设置。

2.12固定资产条码管理,通过条码跟踪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安装、使用、移动、变更、报残等。 2.13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全流程管理,从需求计划、审批、招标、采购、安装、验收、入库、出库、报废、日常维修保养等所有环节的管理。并对过程中所有文档、资料、说明书、进行管理。 2.14维修管理:要提供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的记录。 2.15计量管理:提供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功能。

2.16提供中心仪器室集中管理设备/仪器的状态(备用、在用科室、使用时间、使用状态)、借出、维护、收费等管理功能。

2.17实现与历史数据对接:将历史数据导入到新系统中,保证历史数据的查询、处理等。 2.18实现权限分级管理: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管理者有不同的权限。

2.19设备的运营管理:可以通过系统中记录的设备使用次数等信息,将设备计量检测工作与设备的运行状况等管理数据相结合,在系统中进行分析和预警;进行投资回报率等经济指标的核算。 2.20提供设备配件管理功能。 2.21设备功能位置的管理:可以对设备所属位置进行结构化查询和移动履历的跟踪管理。 2.22移动共用设备的管理:可进行预约、登记、查询,并进行使用的成本分摊。

文件传输范文第4篇

1 PUDP (Passive UDP) 协议设计

1.1 PUDP体系结构

从计算机网络层次的角度来看, PUDP的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看出, P U D P就是在原TCP/IP协议的传输层UDP和应用层之间加入了一层为保证可靠数据传输而实现的PUDP模块, 从而形成一个五层体系结构。这样就可以利用UDP协议实现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递机制。

由于在PUDP协议实现过程中, 针对了当前的网络工作环境, 因此可靠数据传输机制要比TCP和SCTP简单, 从而既可以利用UDP的优点, 又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功能, 同时减轻了数据传送方的负担。

1.2 数据包格式

PUDP报文传输的数据包格式如图2所示。

循环冗余码校验占用4个字节的空间, 保护了包括包头和有效负载在内的整个数据帧。在类型这个字节中, 前4位表示操作标识, 后4位表示状态标识。操作标识可以是表1中列出的一个标识, 状态标识可以是表3中列出的标识中的任何一个。在实际使用表1的过程中, 我们只用到了“4”这一个操作码, 为了便于以后的扩展, 设计了这种模式。

序列号采用2个字节的无符号整数表示, 取值范围0~65535, 客户端的报文内容请求包和服务器的对应报文内容响应包总是具有相同的序列号。

由于各物理网络的差异性, 对最大数据包的长度有不同的规定, 因此各个物理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可能不同。物理网络的MTU是由硬件决定的, 通常, 网络的速度越高, MTU也就越大。超级通道的MTU为65535字节, 16M令牌环的MTU可达17914字节, 以太网的MTU为1500字节, 而X.25协议的MTU为576字节。为了协议的通用性和高效性, 这里选择以太网的1500字节作为数据包的大小, 所以除去IP头20个字节, UDP头8个字节, 本数据包中的头8个字节和IP头中的选项16个字节, 因此数据包有效负载的大小选择为1500-20-16-8-8=1448个字节。

1.3 连接的建立

PUDP作为面向连接的协议, 采用传统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 在进行报文传输之前, 必须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连接建立时, 首先一个PUDP实体作为服务器启动, 然后该PUDP实体下发建立连接的通知握手包给各个需要接收该文件的客户端, 这个握手包中包含了文件名和文件长度。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的响应包或时间溢出之前, 每隔一定的时间给客户端发送一个握手包。客户端在收到服务器发来的握手包之后, 立即进入数据收发状态, 同时根据发送数据窗口大小发送一系列的报文内容请求包, 格式如表3所示, 相应的报文内容响应包如表4所示。在客户端进入数据收发状态之后, 再收到服务器发来的握手包简单丢弃, 连接建立过程如图3所示。

报文传输完毕之后, 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一个关闭信息, 并关闭当前连接释放资源, 服务器收到这个信息之后将记录该关闭信息, 同时判断是否所有的客户端都已经下载完毕, 如果下载完毕, 则关闭连接释放资源。如果服务器没有收到客户端的关闭信息, 则服务器根据时间溢出机制进行关闭处理。

1.4 实现原理

PUDP通过发送数据窗口进行消息的收发同步和拥塞控制。原理模型如图4所示。

整个报文内容的传输是在客户端的控制之下完成的, 每次循环客户端都要检查整个发送数据窗口, 空一个位置就发送一个报文内容请求包, 这和滑动窗口稍有区别。发送后的报文内容请求包会先暂存在发送队列或重发队列中, 发送队列中的报文内容请求包和重发队列中的报文内容请求包根据发送数据窗口大小变化可以相互进行转换。客户端发送的报文内容请求包驱动了服务器的转动, 服务器每收到一个报文内容请求包就会根据数据包中的操作标识和数据包的内容, 给客户端发送一个报文内容响应包。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器的报文内容响应包后, 会根据当前报文内容响应包中的内容偏移量地址OFFSET和报文内容LENGTH的大小, 来决定当前报文内容响应包如何放到数据接收缓冲区中。这里分三种情况。

首先声明前一个报文内容响应包的数据偏移量地址为BEFORE_OFFSET, 内容大小为BEFORE_LENGTH。后一个报文内容响应包的数据偏移量地址为AFTER_OFFSET, 内容大小为AFTER_LENGTH。则:

(1) BEFORE_OFFSET+BEFORE_LENGTH

(2) BEFORE_OFFSET+BEFORE_LENGTH≥OFFSET并且OFFSET+LENGTH

(3) BEFORE_OFFSET+BEFORE_LENGTH

其它特殊情况则特殊处理。

在将报文内容响应包添加到数据缓存区中后, 再检查文件接收是否完毕, 如果完毕, 则将这个缓存区中的内容写入到报文文件中, 结束返回。如果没有结束, 则检查数据缓存区中是否有某一个报文内容响应包的内容偏移量和当前报文文件读写指针POS相同, 如果相同, 说明这个响应包的中内容就是当前要写入报文文件中的数据, 写入, 进行下一次循环。如果没有, 进行下一个循环。

利用这个机制, 连接建立之后, 客户端每次只要告诉服务器请求的报文文件名和要传输的报文内容开始位置偏移量, 服务器不需要知道哪个接客户端下载哪个文件, 整个报文传输过程是在客户端的控制之下完成的。同时也意味着, 如果服务器发生故障并且在客户端超时之前进行了重启, 那么报文传输将自动进行。

1.5 超时计算

超时计算发生在下面两种情况下。

(1) 收到一个报文内容响应包, 并且该报文内容响应包对应的报文内容请求包中的NTX (报文内容请求包发送的次数) 等于1。

(2) 确认包 (报文内容响应包) 的到达时间超过超时时限。

在第一种情况下, 数据包的超时是通过对往返时间RTT (Response Return Time) 和RTT偏差估计而计算的。对RTT和RTT偏差估计的计算如下: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和下面的公式可计算出数据包的新的超时时间:

超时时间=RTT估计+3RTT偏差 (4)

第二种情况下, 数据包的超时时间简单的增加一倍, 也就是如公式所示:

超时时间=超时时间×2 (5)

除了动态调整的数据包超时时间, 在系统中还设定了一个最大超时时间15秒和最小超时时间2毫秒。

1.6 拥塞避免

目前在PUDP的实现中, 拥塞避免采用简单的AIMD算法:如果有一个数据包丢失, 窗口大小则减半;否则, 窗口简单的增加一个数据包的发送量。具体算法如下:

初始化:

当确认包ACK (报文内容响应包) 到达时:

超时:

其中, cap_count表示发送端每次实际发送数据的窗口大小;cwnd表示拥塞窗口;cap_thresh表示由慢启动转向拥塞避免的阈值, 它会根据检测到的丢包情况做相应调整。

除了上述的动态调整, 拥塞窗口还有一个最小值1和一个最大值32。

2 协议中的问题

当前协议设计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最重要的就是拥塞控制算法的问题。

在协议中采用的是AIMD算法, 在该算法中随着发送确认包ACK的时间间隔, 拥塞窗口呈指数级增长增加, 从而造成发送端向网络中发送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当拥塞发生时, 拥塞窗口减半, 发送端向网络中发送的数据量又急剧减少。这样, 源端的发送速率表现为极大的震荡性。从而在公平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有所欠佳。

目前已经有研究人员提出采用DAIMD (AIMD with decreasing increases) 的算法, 该算法将AIMD算法中速率增量由常量1改为随着发送速率增加而不断减小的变量。通过测试, 该算法一方面, 数据传输刚开始时, 发送端流的数据发送率很低, 它通过增长的快来尽量利用可利用的带宽, 并且赶上其它已经具有比较高发送速率的流, 实现公平性;另一方面, 在流的发送速率已经比较高时, 它通过增长的慢, 来避免在最优带宽利用点出现较大的震荡性, 实现稳定。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将DAIMD算法糅合到当前协议中, 检测协议的实际工作情况。

3 结语

在以太网和卫星网网络环境中, 尤其是在带宽时延都不太好的卫星网网络环境中, PUDP协议很好的解决了电报收发系统中报文内容传输的问题, 既利用了UDP传输数据的高效性, 又解决了报文传输的可靠性。目前该协议还在研究过程中, 如何进一步提高PUDP协议的传输效率、安全性和低资源利用率, 使PUDP成为普遍采用的协议,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摘要:针对电报收发系统中对数据传输技术的需求, 在UDP数据传输的基础上, 利用超时重发、拥塞避免等级制设计了一种新型数据报传输协议。

关键词:电报报文,PUDP协议,可靠,高效

参考文献

[1] Postel J.User Datagram Protocol[J].IETF, 1980:768.

[2] 王艳芳, 戴永, 刘东华, 等.基于UDP的数据可靠传输技术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46 (3) :105~108.

[3] 兰少华, 杨余旺, 吕建勇.TCP/IP网络与协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86~87.

[4] 刘婕, 龚根华, 饶泓, 等.基于UDP的新型数据传输协议[J].南昌大学学报 (理科版) , 2006, 30 (5) :496~499.

[5] 黄远峰, 宗平.基于UDP的滑动窗口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7, 27 (4) :80~84.

文件传输范文第5篇

摘 要:针对目前地域宽广地区的天气实况传输系统工程中设备落后、功能单一、有线网络覆盖难,监测点布置分散等原因造成无法实现远程视频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G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组网方案,实现了气象站台的远程监控功能。用户使用浏览器便可对远程监测点的流程画面与实时数据进行远程监控与在线分析。

关键词:3G;远程监测;数据传输;B/S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视频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切实加强偏远地区各级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保护力度,及时发现气象观测站周边环境变化及观测仪器的运行情况,有效保障各类气象观测站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对气象观测站系统运行的远程实时实景监控。通过3G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技术人员无须亲临现场就可以监测远端现场设备运行的各种参数和天气状况,从而减少值守工作人员,最终实现远端的无人或少人值守,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3G是3rd Generation的缩写,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CDMA被认为是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的首选,目前的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3G网络监测技术不仅克服有线传输方式设备成本高,不易维护,数据传输中干扰大的缺点而且相比于传统的GPRS无线分组网络,3G的反向链路峰值速率明显高GPRS,响应时间更短、高速机动状态下的传输速度更快。3G远程监测系统的建成,不仅可以实现气象台站安防这一基本需求,还将实现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重要天气过程实景观测与录像、灾害频发重点区域实时监测、短期预报服务等拓展需求,从而为气象台站安防、探测环境保护、气象预报会商提供服务。

2 数据监测系统平台组成

为了实现对远端监测点的现场监测与管理的目的,本系统设计的方案如图1所示的结构现场监测端,3G数据传输端,监测中心数据管理端,客户端。

现场图像采集无线监控终端采用天津泰德威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实景监测专用系统TDV-3070MD-3G,采用最先进的3G无线传输技术和H.264编码技术,以实景监测主机为核心通过设计外围模块电路以及开发相应的驱动以及服务程序完成各种目标任务,现场图像采集无线监控终端安装位于重要气象站台观测点上,通过无线3G网络与服务器通讯,实现远程监控。外围设备主要包括:基于 SAA7115 模数转换芯片及 AV 接口可变焦 CCD 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部分,基于3G模块的无线传输部分,使用RS485串口通信的云台部分。通过对嵌入式 Linux 系统的裁剪和配置,实现对外围设备的读取和控制。

2.2 数据处理转发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将前端设备采集来的信息进行相应地处理(如将信息转码处理)并储存处理后的信息,3G视频服务器通过自身IP地址与前端检测设备的注册名称连接,待终端需要时再进行传送。

2.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同时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也将有利于程序的实现。本系统采用B/S结构模式开发,运行有Mysql数据库,应用linux操作系统来进行数据存储和监测中心数据管理端的交流,后台服务器端软件用C语言编写并采用socket的传输方式与远端服务器连接和相关设备的控制。

3 3G数据传输网络

当监测点正常工作时,由摄像头采集的模拟视频经视频解码模块 SAA7115 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后送入DM642 的 VP 接口,然后存储在片外同步动态存储器SDRAM 中 当数字视频信号存储到SDRAM 后,采用 MPEG4 数字视频压缩芯片IME6400 对采集到的图象帧进行分析、处理及压缩编码;经过压缩编码后的视频和其它信号由运行在DM642 内的 TCP/ IP协议栈打包,采用目前流媒体技术中使用的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RTSP/ RTP/RTCP 实现视频流的实时传送,经 EMAC模块传送到3G网上,供远程用户接收,结构如图2所示。

通过3G网络,把本地的数据设备和远端的数据设备通过串口通信的连接来建立远程传输机制,将远程数据设备通过3G DTU发送的数据,转发至连接在指定串口上的本地数据设备;或将连接在指定串口上的本地数据设备发送的数据,通过3G DTU转发至远程数据设备。

3G数据网络服务功能为:将DTU与串口建立一种相应的映射关系;接收DTU发送的数据,将其转发至对应的串口上;接收指定串口的数据,将其转发至对应的DTU上;对DTU、串口及数据传输进行管理和监控。

为了实时显示监测点的现场情况,并将内容提交给客户端,使工作人员对现场情况一目了然。对软件模块进行设计使不同访问权限的人获取相应的查询和控制。

4.1 数据自动下载模块

采用FTP文件传输方式,从信息中心指定的FTP服务器目录中自动下载所需文件。本模块下载的文件主要有:区域站、无人值守站、土壤水分站、闪电定位仪等探测设备状态文件、要素文件,每小时获取一次。面向用户:区局大探值班人员、系统管理员。

4.2 状态监测与质量监测

(1)本模块主要用来实时显示各类探测设备运行情况,状态图基于GIS技术,地图能够放大、缩小、拖动,并具备卫星影像图、区域分布图叠加、360全景等功能。仿GIS地图“从简到繁”用户可选。(2)正点后25分钟,页面右下角弹出一个“数据下载、解析完毕”提示框,同时播放1分钟音乐,提醒大探值班人员浏览各类观测系统运行情况,并填写值班日志。(3)质量监控:将数据文件解析情况统计提供给各级技术保障人员、各级业务管理人员。

4.3 系统检测效果和分析

该系统经过现场测试及运行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和控制效果。传输数据可靠,实时性准确,提高了分散点检测数据的效率。授权用户登录系统后,利用浏览器可以在线监测到不同区域现场气象信息和各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该系统的在线运行界面如图3所示。

5 结语

基于3G结构的远程检测技术研究出发,完成了气象站台的天气实况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采用B/S模式避免了客户端复杂的开发过程,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开发效率。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基于GIS的开发平台,不仅减少操作事故,减轻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负担,还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类功能,为当地气象灾害预警及农牧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杨念,李峰. 基于B/S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11).

[2]周显正 3G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防汛抗早应急通信中的应用探讨[J]移动通信,2009,(10).

[3]CHEN MJ,HUANG CH,LEE WL.A fast edge-oriented algorithm for image interpolation.Image and Vision,2005,23(9):791-795.

[4]李 伶,李太君 基于3G的手机远程监控系统[J].通信技术,2010,9(43):131-132.

[5]刘露,王竹萍,刘炬.基于嵌入式 Linux 的视频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的实现[J].电测与仪表,2006,(12):52-54.

[6]孟凡鑫.基于RTP/RTCP协议视频数据网络传输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1):143-145.

文件传输范文第6篇

【摘要】通讯工程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通讯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保证了信息技术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本文主要对通讯工程中传输技术的类型进行阐述,重点分析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应用技术,以期提高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质量与应用效果。

【关键词】通信工程;传输技术;应用

1.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国内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使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变得十分密切, 进一步促进了通信事业的发展,而通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传输技术的使用。传输技术作为通信网络的平台,承载着较多的业务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信息时代下,手机用户逐渐增多,通讯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为了给手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新网络,而传输网络就能满足用户在通信中的各种需求,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技术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2.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类型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输技术在通讯工程中也得到完善。传统的通信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调制,但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还必须保证通讯工程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具有矛盾性,导致传统通信工程难以满足信息时代下通信系统的需求。因此,必须对通讯工程中的传输技术进行改进与完善。

2.1 MSTP系统

MSTP系统(多生成树协议)是在 SDH(同步数字体系)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发展而来的新型通信传输技术,并将 SDH 技术作为传输系统的核心。STP 系统吸收了SDP 技术的优势,系统在 PDH(准同步数字系列)、交叉能力以及SDH 技术业务的接口工作中都有非常优异的表现。MSTP系统不仅能将数据信息业务进行整合与汇集,满足手机用户对功能的需求;还可以为通讯工程提供LSP(分层服务提供程序)与ATM(异步传输模式)等多种功能服务。

2.2 WDM系统

WDM(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完善了光纤频率带宽的使用效率,同时WDM技术也是一个波分复用系统。从系统的本质来说,WDM技术系统在同样的时间下,进行不同的波长信号傳输,高效的实现通讯技术对光信号的传输。

2.3 PTN系统

随着电信行业IP(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内3G 网络的建立,PTN(分组传送网)技术也在应用中逐渐发展起来。PTN系统和传输技术相比,PTN系统具有很强的统计复用功能,主要是应用于3G数据业务传送。现阶段,PTN 传输技术服务主要是将同质类型的网络进行互联和传送,进而实现异质网络之间的互通[1]。

3.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技术情况

3.1本地传输中的应用

通讯工程中的传输技术在本地传输应用中,在传输的节点上有较大的差异,传输技术的节点安置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手地理环境的影响,而SDH 技术中的传输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受到光纤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本地传输和长途干线相比,本地传输网容量较小,所以利用WDM技术能够提高传输的效率;此外,环网的连接也能有效的减少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应用。如果通信技术设备需要升级,就应有效的挖掘中等波长的应用潜力,并选择科学的应用WDM系统,加之,WDM系统的容量干线比较大,所以人们更容易接受。

3.2长途传输系统中传输技术的应用

同步数字体系(SDH)拥有强大的通讯网络管理系统与同步复用能力,大多数的手机用户对同步数字体系持有好评。同步数字体系主要把信息结构等级、帧结构以及传输网结构规定的非常明确。SDH在帧结构中安排了许多的OAM(操作、管理、维护)比特,进而使传输系统具有强大的网管能力,与现有的网络系统兼容,并容纳新的业务信号。SDH无论在城域网还是本地网的传输应用中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同步数字体系也有很大的缺陷,由于采用电域复用,SDH只能处理较接近手机用户的信号,对大量数据无法进行快速的传输与应用[2]。

目前,长途传输系统中的WDM体系已经成为国内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但以IP为代表的业务也在不断的成长壮大中,传统的通信工程承载技术很难与新时代下的通讯技术需求相适应,必然会导致信息技术的变革。这种形势下,运行商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自动交换光网络设备方面,并把WDM与SDH相结合。大力建设全光传送和交换网络,建成高速率、高质量、安全性较高的传输系统,向国内外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传输带宽,促进长途传输网络的发展需求。

3.3本地骨干传输网络中传输技术的应用

从本地骨干传输网络的传输技术上来看, 传输网络的主要节点,一般在县、市的中心部位,与长途传输网络的传输节点基本一致,本地骨干传输网络和长途干线不同的是,本地干线的容量较大,使用WDM系统,不仅能降低通信工程的传输成本,还能为通讯工程技术提供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没有EDFA,传输网络则可以采用环网连接,这样能够把传输的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DWDM系统时,需要对传输网络进行技术扩展,这样主要是为了降低使用成分,为骨干传输网络提供更大的经济收益,从而增加DWDM系统的支持种类。

通信工程师在收集与汇集数据时,一般是采用DWDM技术,对光纤技术、骨干层管道资源进行网络传输网络,传输维护人员要实时以监控网络传输运行为重点,不断更新陈旧的维护方法,确保网络传输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不断完善与优化传输网络系统。

3.4未来网络中的应用

分组传送网技术在未来的信息网络发展中,主要是应用于城域网,实现优质客户和移动回传接入的虚拟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网络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维护好2G网络的同时,重点发展3G网络,并使3G网络成为网络应该的普遍趋势。PTN 网络技术不仅适用于2G网络的相应接口,同时也支持3G网络的多种接口。与此同时,分组传送网技的容量与多业务传送平台同档的产品容量相比更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无线宽带对传输技术的发展需求。

应用PTN信息技术建立的网络,在实现移动回传的同时,还能降低消耗的容量;此外,大量的带宽还可以为质量高的优质用户组件与接入虚拟网络技术。专有网络正逐渐转向IP网络技术,所以把积极引入PTN组建的虚拟网,能够确保网络传输承载的高效性。虚拟网的带宽配置比较灵活,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TDM系统相同,更有便于传输系统的维护与管理,PTN传输技术能够对传统接口的支持保持连续的服务,同时利用原先的网络技术逐渐扩大新型网络的覆盖范围,PTN 传输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能减少企业网络传输技术的使用成本,还进一步提高了传输带宽的可靠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传输技术的应用注入全新的活力,通讯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通讯工程的传输技术,促进了通信网络运营商对网络的优化与完善,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为手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了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未来的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拥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对于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进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国内经济发展对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丁海军.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研究[J].信息通讯,2015,6(6):180.

[2]宋伟德.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研究(上),2015,2:133.

上一篇:党校培训学习总结范文下一篇:画一幅秋天的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