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升级范文

2023-12-10

文件升级范文第1篇

近期燃料油行情

11月石脑油CFR价格下跌6.25美元至每吨875.25美元;新加坡11月石脑油纸货FOB价格下跌65美分,至每桶95.00美元。综合媒体11月3日动静,亚洲燃料油即期市场周四进一步走强,11月/12月燃料油跨月价差扩大涨幅,盘初触及逾两年来最高水准。12月柴油裂解价差下跌88美分,报每桶升水19.03美元;而1月裂解价差下跌93美分,报每桶较迪拜原油升水18.93美元。11月和12月柴油分别报每桶124.94和122.64美元,下跌1.95-2.00美元或1.55-1.60%。

石脑油即期跨月价差维持持坚,处于逆价差,12月/1月石脑油价差走强,且其他石脑油合约价差持稳。中东亦开始感到吃紧,因亚洲市场介入者转向该地区寻求供给。燃料油11月/12月跨月价差攀升25美分,报每吨逆价差14.50美元;而12月/1月跨月价差微幅上涨50美分至每吨逆价差10.75美元。亚洲燃料油即期市场走强,11月/12月燃料油跨月价差扩大涨幅,盘初触及逾两年来最高水准。12月石脑油裂解价差上涨75美分,至每桶较布兰特原油贴水11.44美元;而1月石脑油裂解价差亦走强57美分,至每桶较布兰特原油贴水10.38美元。亚洲油品纸货价格均走软,0430 GMT,布兰特原油较周三亚洲市场收盘价下滑1.47美元至每桶108.66美元。12月燃料油裂解价差走阔13美分,报每桶较迪拜原油贴水2.76美元;而1月燃料油裂解价差走软24美分,至每桶贴水3.60美元。11月/12月柴油跨月价差微幅上涨5美分,报每桶逆价差1.30美元;而12月/1月柴油跨月价差小幅上涨3美分报每桶93美分。

油品知识之汽油篇

含铅车用汽油

为提高车用汽油的辛烷值,改善车用汽油的抗爆性能,过去,人们采取了很多办法,如改变汽油组分,加添加剂等。1921年人们发现了一种添加剂,叫四乙基铅。所说的含铅汽油就是车用汽油中加入一定量的四乙基铅。车用汽油中加入一定量的四乙基铅,对提高车用汽油的辛烷值,改善车用汽油的抗爆性,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会排放铅化合物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损害人的神经、造血、生殖系统等。

所以,这种方法已被废止。

无铅汽油

目前,无铅汽油的含义是指含铅量在0.013g/L以下的汽油,用其他方法提高车用汽油的辛烷值,如加入MTBE等。使用无铅车用汽油能够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中的铅化合物,减少污染,对保护环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美国早在1988年就实现了车用汽油的无铅化。国,1997年6月1日,北京城八区实现了车用汽油的无铅化。2000年1月1日,全国停止生产含铅汽油,7月1日停止使用含铅汽油,全国实现了车用汽油的无铅化。

轻柴油

轻柴油是柴油汽车、拖拉机等柴油发动机燃料。同车用汽油一样,柴油也有不同的牌号。划分柴油的依据是凝固点,目前国内应用的轻柴油按凝固点分为6个牌号:10#柴油、0#柴油、-10#柴油、-20#柴油、-35#柴油和-50#柴油。选用柴油的依据是使用时的温度。柴油汽车主要选用后5个牌号的柴油,温度在4oC以上时选用0#柴油;温度在4℃-----5℃时选用-10#柴油;温度在-5℃-----14℃时选用-20#柴油;温度在-14℃-----29℃时选用-35#柴油;温度在-29℃-----44℃时选用-50#柴油。选用柴油的牌号如果低于上述温度,发动机中的燃油系统就可能结蜡,堵塞油路,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清洁汽油的优点

清洁汽油

清洁汽油是一种新配方汽油,既能够为汽车提供有效的动力,又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996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110万,这些机动车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当时,大气中73.5%碳氢化合物(HC63.4%一氧化碳(CO37%氮氧化物(NOx汽车排放的这些有害气体严重的污染了北京的环境,影响了北京的空气质量,这一点,司机朋友体会最深。现在国家制定了新的车用无铅汽油标准。

新标准2000年7月1日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乡村执行。新规范对车用汽油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组分做了严格的规定,其中:车用汽油中硫含量不大于0.08m/m;铅含量不大于0.005g/L苯含量不大于2.5%v/v芳烃含量不大于40%v/v烯烃含量不大于35%v/v等。目前,北京石油公司正在为供应新规范清洁汽油做好准备工作,从4月份开始置换新标准清洁汽油,7月1日向社会全部供应新标准清洁汽油。"加清洁汽油,还首都一片蓝天"清洁汽油的优点 使用清洁汽油的好处很多。车辆方面,对汽油发动机,尤其是电喷发动机的汽车具有以下几点好处:

1. 减少污染:使用清洁汽油的汽车,尾气排放中的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将大大减少,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2. 清洁汽车部件:使用清洁汽油的汽车能够坚持发动机燃油系统清洁,如化油器或喷嘴,进排气阀、火花塞、燃烧室、活塞等,燃油系统不会产生积碳,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汽车使用寿命。

3. 省油:燃油系统清洁,油品的雾化程度提高,混合气完全燃烧,功率达到最大化。 4. 改善行驶性能:发动机容易启动,转速平稳,加速性能好。 5. 乘车感舒适。

柴油基本概念

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也可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柴油最重要的性能是着火性和流动性。

①着火性。高速柴油机要求柴油喷入燃烧室后迅速与空气形成均匀的混合气,轻质石油产品。并立即自动着火燃烧,因此要求燃料易于自燃。从燃料开始喷入气缸到开始着火的间隔时间称为滞燃期或着火落后期。燃料自燃点低,则滞燃期短,即着火性能好。一般以十六烷值作为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②流动性。凝点是评定柴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表示燃料不经加热而能输送的最低温度。柴油的凝点是指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丧失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多且沸点高时,凝点也高。一般选用柴油要求凝点低于环境温度35℃。

柴油可以被用来作为汽车、坦克、飞机、拖拉机、铁路车辆等运载工具或其它机械用器的燃料,也可用来发电、取暖等。柴油的效率较高,如果大量取代汽油,可以降低石油消耗速度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比起汽油来,柴油含更多的杂质,燃烧时也更容易产生烟灰,造成空气污染。但柴油不像汽油般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比汽油更环保和健康。为了减少因为烟灰所造成的污染,因此近年中在西欧各国包括汽车在内燃烧柴油的机器必需装滤尘器才可使用,而其硫氧化合物(SOx污染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各汽车公司都在发展降低污染的技术:为了减低污染,柴油的含硫量也是关注的重点,例如台湾有含硫量低于50ppm柴油供选购。柴油的沸点较高,其次是煤油(俗称火水)石脑油和汽油(俗称电油)等。

柴油生产方法

也是消耗量最大的石油产品之一。由于柴油机较汽油机热效率高,柴油是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燃料。功率大,燃料单耗低,比较经济,故应用日趋广泛。主要作为拖拉机、大型汽车、内燃机车及土建、挖掘机、装载机、渔船、柴油发电机组和农用机械的动力。柴油是复杂的烃类混合物,碳原子数约为10-22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减粘裂化,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还需经精制和加入添加剂)柴油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 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 410℃)两大类。柴油使用性能中最重要的着火性和流动性,其技术指标分别为十六烷值和凝点,国柴油现行规格中要求含硫量控制在0.5%-1.5%柴油按凝点分级,轻柴油有100-10-20-35五个牌号,重柴油有102030三个牌号。利用油脂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用动物油制取的生物柴油及制取方法、生物柴 车用生物柴油

阻止柴油、汽油变色和胶凝的助剂,油和生物燃料油的添加剂、废动植物油脂生产的轻柴油乳化剂及其应用;低成本无污染的生物质液化工艺及装置、低能耗生物质热裂解的工艺及装置、利用微藻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用废塑料、废油、废植物油脚提取汽、柴油用的解聚釜、生物质气化制备燃料气的方法及气化反应装置;以植物油脚中提取石油制品的工艺方法、用等离子体热解气化生物质制取合成气的方法、用淀粉酶解培养异养藻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用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的方法;用植物油下脚料生产燃油的工艺方法、由生物质水解残渣制备生物油的方法、植物油脚提取汽油柴油的生产方法、废油再生燃料油的装置和方法;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胶质的方法、废橡胶(废塑料、废机油)提炼燃料油的环保型新工艺、脱除柴油中氧化总不溶物及胶质的化学精制方法。废润滑油的絮凝分离处理方法。汽车柴油型号:0号、-10号、-20号、-35号,正5号、正10号等。 柴油机

柴油机燃料

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也可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柴油最重要的性能是着火性和流动性。①着火性。高速柴油机要求柴油喷入燃烧室后迅速与空气形成均匀的混合气,轻质石油产品。并立即自动着火燃烧,因此要求燃料易于自燃。从燃料开始喷入气缸到开始着火的间隔称为滞燃期或着火落后期。燃料自燃点低,则滞燃期短,即着火性能好。一般以十六烷值作为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②流动性。凝点是评定柴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表示燃料不经加热而能输送的最低温度。柴油的凝点是指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丧失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多且沸点高时,凝点也高。一般选用柴油要求凝点低于环境温度35℃。柴油可以被用来作为汽车、坦克、飞机、拖拉机、铁路车辆等运载工具或其它机械用器的燃料,也可用来发电、取暖等。柴油的效率较高,如果大量取代汽油,可以降低石油消耗速度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比起汽油来,柴油含更多的杂质,燃烧时也更容易产生烟灰,造成空气污染。但柴油不像汽油般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比汽油更环保和健康。为了减少因为烟灰所造成的污染,因此近年中在西欧各国包括汽车在内燃烧柴油的机器必需装滤尘器才可使用,而其硫氧化合物(SOx污染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各汽车公司都在发展降低污染的技术:为了减低污染,柴油的含硫量也是关注的重点,例如台湾有含硫量低于50ppm柴油供选购。柴油的沸点较高,其次是煤油(俗称火水)石脑油和汽油(俗称电油)等。

东莞柴油批发一级经销商

我公司主要从事柴油、汽油、润滑油、重油、燃料油等油品的经销批发,多年下来,广东各地都有我们的客户群,公司分别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汕头、花都、番禺、清远、阳江、顺德、河源、南海、三水、汕尾、小榄、梅州、普宁、惠州、江门、肇庆、陆丰、韶关、四会、高要、开平、鹤山、台山、英德、南雄、从化、惠阳、增城、云浮、广宁、揭阳、潮州等地设有柴油批发商、重油批发商、燃料油批发商、汽油批发商和润滑油批发商,欢迎各位客户继续扶持我们。

汽油使用的注意事项

汽油蒸汽与空气混合后一接触火星就会着火, 汽油是易燃物品。甚至爆炸。贮存装卸汽油的场所,应严格防火、防爆。

1根据使用汽油的标号对发动机进行适当地调整。

应调整点火和供油系统。 当汽油发动机使用辛烷值低于规定标号的汽油时。

仍能听到继续的爆震声, 如果使用了推荐的汽油在平地或稳速行驶中。应检查发动机调校的状态、汽油的品质和发动机的压缩比等项内容。

较短的时间内, 如果在加速中或在爬坡行驶中。听到一些轻微的爆震声,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及时调整点火提前角及化油器浮子室的油面高度和怠速量孔。汽车从平原(或高原)行驶到高原(或平原)后; 2根据海拔高度进行调整。要根据汽车行驶地区的海拔高度。应及时将点火角适当提前(或推迟)一些。 应选用隔热资料将汽油泵和输油管隔开, 3气阻”现象的预防。汽车在炎热夏季或高原、高山地区行驶时。尽量减少输油管道的弯角,并加强发动机室的通风,以防发生气阻。如已发生气阻,则可向汽油机的汽油泵、输油管和进气管上浇洒冷水或停车使发动机自然降温。

维修人员要彻底清除进气管、进排气门、燃烧室中的积炭, 4清除发动机内的积炭。修理发动机时。使其表面光滑,没有残留的胶迹或污物,以防结胶导致“爆震”或“早燃”现象。

尽量减少油箱中的空气量, 5防止汽油的胶质。汽车油箱要经常装满汽油。以减少胶质生成。

以免发生火灾。 6使用汽油应注意防火。严禁用汽油(或掺入灯用煤油中)作点灯或煤油炉燃料。

预计航空煤油11月份再降

文件升级范文第2篇

?眼关键词?演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消费

一、引 言

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三驾马车”增长路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投资和出口的边际贡献不断减弱,消费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作用日益凸显。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①,无论是占GDP比重还是对GDP的贡献率均占据第一位。强劲的消费需求增长表明,我国已开始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事实上,伴随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不断释放和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消费驱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朝着量变到质变、甚至裂变的方向发展。客观上来看,消费者消费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型,消费者对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品牌更加注重,对消费产品的价值追求更加倾向于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及情感化,越来越注重消费“质”的提升,以及能够体现更高层次的契合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等其他价值的追求。在此背景下,产业升级显然需要根据消费升级的变化顺势而为,结合我国区域性域情,综合施策,通过激活消费升级所释放出来的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转换的活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

消费升级过程是消费者消费结构、消费模式、消费品质、消费环境、消费理念的高级化过程,是消费者客观上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外在需求表现,既包括消费者对高端大气上档次奢侈品消费的追求,也包括消费者对安全、健康、环保、智能等高品质消费的向往,更包括消费者对消费过程情景化、人性化体验等基本消费品功能性价值之外的其他附加价值的追求(王茜,2016)[1],实现消费者消费需求由生存型消费向服务型、享受型、体验型消费迈进。消费结构、消费模式、消费品质、消费环境、消费理念的不断升级,为产业升级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注定要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强大驱动力和经济持久增长动力的推动者。

(一)消费升级的方向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导向 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消费结构的高级化决定了消费升级的方向,为产业升级起到了导向作用,促使生产和服务向纵深跨越,不断改变着原有产业结构的运行方式,重塑产业结构模式及其产业内部组织之间的匹配关系。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顺应消费升级变化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从供需双重视角培育消费升级的持久动力,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才能有效发挥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导向作用(严先溥,2017[2];梁达,2017[3])。一方面,产业升级的方向只有围绕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产业投资和创新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竞争力(梁达,2016[4];孙华,2016[5]),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功效;另一方面,只有顺应消费升级规律,形成以消费升级方向为牵引火车头,才能有效激发消费引领投资、消费优化资源配置、消费激励创新、消费倒逼改革、消费繁荣经济的产业升级良性循环机制。所以,从总体上看,发挥消费升级的引领作用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导向,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反过来,当产业结构完成优化升级后,优化的产业形态、合理的产业结构又能够反哺消费升级,培育消费升级的持久动力,并以消费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产业,促进产业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两者相互促进,实现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与互动。

(二)消費升级是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力

“不愿意”转型、“不能够”转型或“不清楚”如何转型,以及“消费能力不足”“区域和行业失衡”“供需错位”等问题在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时常遇到,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重要梗阻。消费尤其是消费升级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解决传统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梗阻,激发产业升级的持久动力,引导相关产业加速发展并由此助力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的提质增效。所以,发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功能性作用是畅通经济良性循环、构建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是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也是产业不断转型的外在倒逼,成为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力。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一方面,只有顺应这些消费新特点和新变化,发挥消费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紧紧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意愿和特点来谋发展、促发展,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促进高端制造、服务业以及信息、文化、绿色等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形成,赢取未来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只有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来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的产业(蒋永霞,2015)[6],推进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步伐,才能让企业倍感压力,不得不在商业模式、产品设计、技术研发、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重构与匹配,不断对生产策略、产品和服务进行调整,从而对传统产业发展形成外在压力,通过倒逼机制,推进传统产业由低端生产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最终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消费升级是激活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当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会发现今天很多消费者消费的已经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服务+体验”。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正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对企业研发、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消费升级不仅仅正在引领产业升级,而更重要的是正在引领中观层面的企业转型升级和微观层面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升级,要求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倒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力度,迫使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围绕消费升级所释放出来的需求特征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扩大有效供给,进一步唤醒沉睡在市场上的巨大消费潜力,释放消费空间,达到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消费(有效)供给之间的相互促进,更好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同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释放出消费升级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的持久动力。

三、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现实短板及操作取向

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 396元,同比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432元,同比增长8.6%。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支出不断攀升,实现同比增长7.1%,且消费需求在不断向高端迈进,与2016年同期传统的吃、住、行三大消费主体相比,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精神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增长较快,升级为2017年新的主要消费热点,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但在产业发展顺应消费升级的实践中依然面临一些显著的短板,亟待需要我们结合域情,分类施策,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最终实现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功能性作用。

(一)产业发展顺应消费升级存在的短板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背景下产品不能充分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导致“肥水流到外人田”现象在我国当前阶段依然时有发生,产业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在产业发展顺应消费升级,发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方面亦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

1.产业发展层次明显提升,但产业转型步伐略显迟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初步形成,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得以优化,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等产业取得显著进展,但相比较而言,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步伐略显迟缓、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重点不突出、产品低质化(同质化)、市场竞争力弱、名牌产品少、大而不强等问题依旧突出。“不愿意”“不能够”“不清楚”如何转型,以及“消费能力不足”“区域和行业失衡”“供需错位”等问题在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时常遇到,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重要梗阻。

2.消费供给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需求侧改革的重视力度偏弱

近年来,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方面,中央开展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企业降本减负、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工作成效明显,提升了经济增长的供给侧驱动。相对而言,对消费需求侧改革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甚至可以说有些偏弱,相关研究也还不够深入,在供需“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政策层面的指导意见已有不少,但具体实施方案仍有待细化

中央虽然出台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等系列指导意见,旨在激励消费引领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许多类似的指导意见,譬如浙江省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6〕106号)、《关于进一步优化市场消费环境的意见》(浙政办发〔2016〕27号)等文件,但从这些指导性意见来看,更多地是宏观层面上顶层设计,对于消费升级如何构建产业新体系、支持哪些重点产业发展上仍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建议。

(二)把握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操作取向

围绕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为引领,从我国和各区域发展的域情出发,精准施策,在发挥好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细化实施方案)、凸显产业发展重点、重视需求侧改革,重点是要聚焦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和文化消费,深入挖掘产业发展新动力,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步伐,为“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铺垫基础。

1.以消费升级为抓手,构建产业新体系

过去我们是有什么样的资源,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有什么样的产品就消费什么,而如今却显著不同了,企业生产什么完全取決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产业升级必须以消费升级为抓手,通过供需“双轮驱动”“双管”齐下,构建产业新体系。从需求来看,必须坚持以消费者市场消费升级所释放出来的需求变化为导向,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按消费升级规律来培育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加快形成并牢牢抓住消费引领投资、消费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消费升级激励创新,以及消费升级拉动产业升级的“牛鼻子”,培育和构建产业新体系。从供给来看,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对高品质、智能化、情景化等现有消费升级后的消费品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引导资本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人才、资金支持力度,助力企业主动研发新产品和高品质消费品,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

2.以政府主体能动性发挥为基础,保障产业升级可持续性

(1)政策倾斜,优化产业升级环境。发挥政府的政策能动性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政策、制度、资金和人才的支持;通过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运用将资源适度向互联网、健康医疗、生态环保及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进行倾斜性配置,壮大新兴产业,撬动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推动消费升级导向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聚焦消费结构变化的改革创新,营造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新产业的快速成长。

(2)分类施策,引导产业升级的差异化。根据不同产业的差异化特征,分类施策,引导产业优化升级。对于养老、休闲、家政服务等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金融等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为她们的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发展环境;对于那些门槛比较高、限制比较多的行业,如医疗、体育、文化等领域,则应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消除影响行业准入的制度性障碍,通过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给民营企业和资本进入创造更多的机会,形成行业内的充分竞争,从而降低供给成本,提高资本的投资效率,实现产业的更新迭代。

(3)引導激励相结合,劣实企业升级的效益性。引导企业围绕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和消费升级新特点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激励企业主动地去追求和适应有助于环境和生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摒弃对不利于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短期生产利润和经济效益的追求,加大企业对自主创新、产品优化升级和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企业投资和创新的有效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3.以重点领域消费升级为切入点,挖掘产业升级新动力

(1)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深耕服务消费,带动服务业的优化升级。服务业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最具活力的产业。当前,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突出表现在商品消费比重下降,服务性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所以,当前产业升级必须要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深耕服务消费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在操作上,既要重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又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一是顺应生活消费方式的升级趋势,积极培育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教育、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贴近人民群众生活、潜在需求大、带动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健全服务体系等方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性服务消费需求。同时更要激发服务生产者和先进制造业的金融、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活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带动服务业优化升级。

二是提高服务业市场效率,降低服务业发展成本。在完善和优化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通过简政放权或政策体制机制性改革,放开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间资本有序进入服务业,扩大服务业的消费领域,激活服务业市场竞争力,提高服务业市场效率,重点培育和发展信息、环保、健康养老、旅游、时尚、金融等能够激活经济转型升级活力的新兴服务业(刘东皇等,2017)[7],积极开拓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现代服务产品,撬动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三是创新服务业态,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界融合发展,鼓励服务业企业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手段与管理经验来改造企业服务水平,增强服务业的服务意识,拓展服务维度,精细服务环节,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创新服务业态,创建服务品牌,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质量。

(2)以产业信息化为导向,激发信息消费引擎,推动信息经济产业大发展。大力发展信息消费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和谐共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研究显示,以网络消费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消费每增加1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元,其正成为拉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信息消费通过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行业,既可以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智慧化改造并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为那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来积极的正面效应。所以,当前产业升级必须要发挥好信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撬动信息经济产业的大发展,让信息消费成为产业及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的得力“助推器”。

一是搭建信息消费共享服务平台。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是发挥信息消费助力信息产业优化升级的载体。政府应该做好引领作用,整合现有数据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信息共享、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管理咨询、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法律服务等领域搭建能够提供产业信息化协同服务的智能化平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信息消费共享服务平台,建立标准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消费大数据资源,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同时,信息安全部门还需要通过立法或各种其他技术手段的实施来加强个人信息消费数据的保护和信息产权保护,精准打击信息化应用中出现的不法行为,让消费者能够无忧无虑、安全放心地充分享用信息消费。

二是发挥信息消费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性作用。依托信息消费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对信息化资源的整合、挖掘与创新,再造业务流程、重构组织模式、创新企业管理,实现从产品信息化到企业信息化再到产业信息化的螺旋式升级。利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发挥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功能,诊断消费者消费需求及消费结构特点的动态性变化,并根据需求变化的特点,积极主动地推进企业整体信息系统集成和信息应用价值体现,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孕育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带动生产方式变革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产业的融合与优化。

三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壮大和培育信息经济产业发展。不同区域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垄断与封闭等制度因素导致的信息基础服务价高质次和信息消费整体环境不佳成为制约信息化快速均衡发展的重要梗阻。通过财政投入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式来统筹城乡信息基础设施接入水平,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做好铺垫;鼓励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新业态模式,加大信息服务下乡、信息扶贫等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信息消费平衡发展,有效降低信息消费成本、加速信息消费需求的释放;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消费规划,拓展信息消费的深度与广度,激活信息消费的潜能,实现信息消费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吕金梅,2017)[8];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鼓励基于信息化的创新和优化信息消费的市场化机制来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发挥信息共享、传播及带动作用,使信息消费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

(3)以文化消费为支柱,激活文化消费活力,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繁荣。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居民在教育、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被激发出来,文化消费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从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方式来看,看电影、旅游、运动健身等文化消费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参观展览、参加艺术培训等文化生活的群众基础也日益广泛。从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来看,相当部分农村居民已开始通过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来愉悦身心(梁达,2016)[9]。所以,当前产业升级应该重视文化消费的支点作用,顺应文化消费升级所释放出来的需求变化趋势,通过文化供给渠道的拓展与文化消费需求潜能的释放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繁荣。

一是拓寬文化供给渠道,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释放文化消费的潜能和活力。一方面,以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为宗旨,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补齐薄弱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短板,不断增加城市文化服务供给,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教育基地,支持城市商业综合体、文化设施运营单位与文化创作、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居民文化消费的便利性提供“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发挥好政府政策能动性作用,考虑从财政资金中划出一定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对特定人群进行文化消费补贴的方式,激活居民在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求,甚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开放本地文化娱乐场所、学校图书馆、体育馆、文化旅游景点的方式,增加文化供给,释放文化消费需求,亦可以通过财税政策对文化企业进行直接减税或通过信贷政策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方式,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繁荣。

二是因人因地进行差异化施策,实现政策的精准发力。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施策,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服务供给。同时,还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因地施策,如浙江杭州,就可以将其所擅长并具备产业先发优势的动漫、游戏、文化创意、创业等文化产业作为核心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将其打造成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以文化供给创新刺激居民消费意愿,以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反过来倒逼文化产业的优化、繁荣与升级。

三是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激活文化市场的竞争活力。通过放宽准入门槛的方式,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激活文化市场的竞争活力,刺激文化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意和策划水平来提升文化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挖掘文化消费的潜力,推动文化消费产业的繁荣发展与优化升级。

(4)以绿色消费为支点,培育绿色消费动能,为产业升级“绿色化”保驾护航。消费的性质决定于消费的模式,消费的模式决定于消费的理念(俞世峰,2015)[10],当前居民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对消费质量和消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家电、绿色汽车、绿色食品、新能源消费等绿色消费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习惯。所以,当前产业升级需要紧紧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意愿来谋发展、促发展,以绿色消费为支点,培育绿色消费新动能,实现产业升级的“绿色化”,助推“绿色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一是建立绿色消费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补贴与资助额度,降低绿色产业发展项目的融资成本,通过建立“绿色信贷体系”和“环保专项基金”,对有利于节能减排、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信贷便利,激发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中,助推绿色产业发展。

二是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化。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绿色消费大数据准确挖掘客户绿色消费需求的作用,培育绿色消费,并以此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将绿色标准始终贯穿于产业发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在操作上,既要鼓励企业在各个环节使用新能源、新材料开展绿色化生产,形成自觉主动开展绿色化发展的习惯;同时更要发挥好居民末端绿色消费的引领作用,倒逼前端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步伐(潘锡泉,2018)[11],促进产业朝“绿色化”升级。

三是调整政府角色定位,培育绿色消费新动能。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对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的培植,通过多渠道宣传让绿色消费、绿色投资、绿色生产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让绿色化贯穿于产品生产、消费的全过程。

文件升级范文第3篇

此时此刻,中国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也关系到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与低:做精高新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传统产业一起,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传统企业需要全面转型,而转型就是要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体制来实现。”

浙江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

所以,转型升级,不能为转型而转型,应该根据省情,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传统制造业转成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第一条是企业微笑,提升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两端一翘,企业微笑;第二条是产品微笑,提升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两端一翘,产品微笑。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的重点是上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老设备老工艺老品种老市场。第二步有了两条微笑的产业就是先进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双轮驱动双翼齐飞。与消费者同时同在同享。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与产业应该分不清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总是把制造、服务、信息都能融在一块儿了。

第一个途径就是提升制造水平,国际一流的制造装备,快速响应市场的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的改进

第二个途径就是提升研发水平,这是我们浙江企业的软肋。很多企业装备上来以后,但是研发一直跟不上,产品还是难以做到高端,所以号称是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 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升营销水平,核心是品牌的打造,这是最难的环节,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传统产业升级需要‘龙头效应’,需要在品牌、研发、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长期在纺织服装行业摸爬滚打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随着产业调整进程加快,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吐故纳新、大浪淘沙的5年。我们将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不断挖掘、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

赵林中代表坚定地说。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整合,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让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在行业里,龙头企业以其品牌、资本、销售渠道、整合中小企业,组成“小巨人”企业或是企业集团。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也是优势互补。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联合,主动“”,成为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甘做大企业的配套,也能使资本、产能充分发挥。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整合,在我省已经有了自发整合的先例。在民营企业整合上,正泰集团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乐清是低压电器企业集中的地区,正泰和3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整合,开始是松散的加盟形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后来进行资产评估,30多家企业入股正泰,实现产权整合,从一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民企整合,就像原来大家都各开一辆小汽车,而联合起来,就成了大家一起努力开好一列火车,汽车开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的速度。

所以,走向联合,是民营企业转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企业已经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做了,现在,政府更要在未来的经济产业规划中,要顺应这种时势,引导中小企业去进行整合。

“从国家到地方,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

胡成中委员认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警惕投资一拥而上所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同时,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做好整体规划,重点突出,分类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及时制止无序扩张,为部分盲目发展的产业、行业“退烧”。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作为资源小省浙江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吕祖善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矛盾,关键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服务业,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同时又是资源小省来说,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浙江目前已经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

要实现这一目标,吕祖善认为,

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路子,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企业。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筑一批服务业发展重要平台。大力建设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创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导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与小:建设四大平台,扶持中小企业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在浙江,一张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已清晰勾勒出来:要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平台”,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认为,要大力搞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还要继续发挥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

“在四大平台建设上,建议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集中资源和技术,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财经委主任丁耀民建议,在政府层面,要精细规划,整合资源,注重将已研发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给予扶持,还要清除各种不必要的门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引导企业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陆与海:做强陆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此前,国务院已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舟山来说,是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认为,要借鉴学习世界先进沿海、海岛城市的发展经验,做好规划布局,重视产业培育,特别是港口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依托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船舶企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产业等,使舟山成为我国科学管理、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促进海岛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认为,发展海洋经济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繁荣,还会拉动陆域经济发展。“希望我省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0年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排在第四位,但资源和陆域小省的约束使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跳出有限的陆域空间,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是浙江的必然选择。

“我国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辽阔,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海洋经济在我国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空间很大。山东、广东、浙江是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海洋经济的延伸将对我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浙江早在199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此次《规划》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

在传统海洋经济方面,浙江落后于广东和山东,需要通过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走上

一条大开大合的转型升级之路。浙江计划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港口、海水养殖等资源,舟山群岛正在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有很多岛屿可以开发利用。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还不成熟,需要全盘规划。”肖金成对记者说。

浙江目前完成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一核,即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宁波—舟山港是全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组合港,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和港口优势,浙江将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加强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两翼齐飞”,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近岸海域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近带海域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三圈”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同时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与此同时,浙江将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产业层次。目前正在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等,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和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规模,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提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浙江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在温州、台州进行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之前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的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

内与外:扩大国内需求,转变外贸方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国际上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加,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说,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并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代表、委员们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需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使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

“我国内需市场庞大,但日益高昂的物价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到境外购物。”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建议,对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降低关税,加大进口,将境外购买力转化为国内消费,让百姓购物更方便、更实惠。

,就是实现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向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并举的转化,进而使出口

导向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所谓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进而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文件升级范文第4篇

发布时间:2009-02-26 10:04:51 访问次数:269 次

浏览字体:

遂昌县是传统林业大县、省重点林区,地处钱、瓯两源,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所处的浙闽赣交界山区也是我国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之一,生态区位非常重要、非常敏感,在浙西南生态屏障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钱瓯两源、打造江南绿谷”这一主题,提出了

的起点,实践创业创新、谋求跨越发展,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把统筹和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科学利用、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四大现实基础凸现生态优势

遂昌县林业用地332万亩,林木蓄积量7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3%,农民人均林业用地

蓄积量40立方米,位居全省前列。生态优势作为遂昌最大的优势,目前已具备四大现实基础:

林业生态体系初步成形。到2007年底,全县共界定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86.

5观林为主的县级生态公益林4.2万亩,公益林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6%。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功申报建立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工程,建成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出台《遂昌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率先启动城区山体绿化工程,推进长防林、绿色通道、阔叶林改造、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等林业生态项目,政府全额出资为全县273万亩有林地统一投保了森林火灾险,森林消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控等林业防护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竹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通过扶持引导,全县现已形成以竹炭、人造板加工为主导的企业

中纤板行业世界前20强,遂昌成为国内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被命名为“中国竹炭之乡

基地”。全县已发展竹林32万亩,2008年竹产业产值达6.24亿元。2008年,被省政府认定为

强县”。“兴林富民”示范工程有序推进,全县已建成5个省市级示范乡、镇(林场),1

3绿化示范村,建成各类特色高效林业基地5.1万亩。2008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18.23

入2151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2%,林业产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初显成效。

森林生态旅游初露锋芒。近年来,遂昌旅游井喷式发展,2008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旅游综合收入6.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5.08%和119.67%。等级最高的4个五级旅游单体资源全部为林业资源,遂昌国家森林公园、南尖岩、飞石岭等以自然风情、森林文化为主的景区已成为遂昌旅游经济的支柱,全国首个以竹炭为主题的博物馆建成开馆,遂昌先后荣获“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

基地”等称号。以依托资源环境、体验乡村文明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迅猛,垵口大山等

级林业观光园区,新路湾镇山井村等一批依托森林资源优势的“农家乐”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林权制度改革初显活力。在全省、全国率先启动了以森林资源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为重点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一年多的运作,成功组建了林业服务管理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林业中介(评估)公司等三个机构,有效探索了林权小额循环贷款、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和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等三种林权抵押贷款模式。截至

年12月底,全县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124.4万元,涉及林农779户,是丽水市放贷额度最高、受惠面最广的县;组“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新17262家,绿源木业进入”、“浙江省竹木产业单项166.18”、“中国十大特色休闲7处“农家乐”被评定为省市8个省市级2008亩,人均林木万亩,划定以各重点风景区景“中国竹炭产业个省市级示范村,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林业纯收万人次,实现

织国有和集体森林资源社会公开拍卖35起,成交金额达2169万元,实现资产增值48%。林改后,资源得到有效盘活,“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遂昌模式”的林改工作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走在全国前列。

制约生态林业发展的因素有待正视

遂昌县发展生态林业具有四大现实基础,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木工企业层次、林地生产力、地方财政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有待正视。

林区产业结构单一,林农转产转业有难度。遂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林区,林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农民对森林资源依赖性较强,在重点林区乡镇采伐、利用林木仍然是当前部分林农的重要收入来源。发展生态林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限制林木采伐、保护森林资源。在一产不稳定、二产规模小、三产起步晚的情况下,要较快实现限伐后传统林区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林农转产转业后持续增收,任务异常艰巨。

木工企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遂昌林产品加工业历史悠久,一直是本县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木材加工企业中,以半成品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占据高的企业不多。如果减少林木采伐,势必导致部分粗加工企业因竞争加剧、原料短缺等陷入困境。

林地生产力偏低,林业综合效益不高。遂昌县森林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林地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乔木树种亩均蓄积量2.64差距更大。经营面积小而散、林种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等原因造成林地生产力没有完全释放,远远低于农田的生产力水平,成为制约生态林业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地方财政实力有限,林业建设资金投入紧缺。以生态为主的林业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投入是主体,生态景观林建设、村庄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防灾减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新规划的万亩限伐区森林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后,而遂昌是全省部分资金。公共财政薄弱成为制约生态林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转型升级中跨越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遂昌县生态林业建设将以机,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基本形成生态系统比较完备、产业体系比较发达、文化体系比较繁荣的现代林业架构,充分发挥生态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

——围绕一个重点,突出森林资源保护。

重点是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施林木资源限制采伐工程。按照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及不同林分在生态功能上的差异,在规范和加强原有往景区公路沿线森林、风景区景观林、饮用水源涵养林为限制采伐区,并力争将限伐区列入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到2010年,确保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上和年林木采伐总量比

主要政策举措:一是培育和发展竹茶、草腐类食用菌、山地生态蔬菜、油茶、特色干水果、生态养殖、来料加工、

低于全省乔木树种亩均25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长三角86.5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基础上,新确定阔叶林、高速公路、省道、县道、乡道和通2007年减少一半以上的3每年还需支付2007”休闲旅游名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万亩,力争达到80%以上,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工艺先进、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林地亩均年产值与杭嘉湖等地区的林业产业重点县1365万元补偿金(以“生态先于一切、民生高于一切 177.5万亩,实现森林保护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一半以”目标。2008年省级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计算)”为着眼点,以“建设山上浙江91,立方米,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年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财力难以负担这”为契145.1“双过半

“农家乐”休闲旅游等九项生态产业,加快林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林农转产转业增收。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异地转移、农民社会保障等三项配套工程,促进高山偏远林区人口逐步向中心村、集镇及县城迁移,加快完善林农的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三是倡导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环保替代能源,推广草腐菇类食用菌生产,减少木质资源消耗。

——深化两项改革,激发生态林业建设活力。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以列入省林改示范区为契机,继续深化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探路实践,完善政策,简化手续,优化服务,深化配套,扩面增量,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缓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需求,使山林真正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将国有林场逐步转型为生态型林场,着力发挥生态效益,使其成为我县生态建设的骨干、兴林富民的示范、科技兴林的样板、生态文明的典范。创新林业投融资方式,建立起支持生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稳步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林业工作经费,稳定林业管理队伍。减轻林业经营者负担,使务林者能得利,植树者受其益,形成有利于刺激林业发展的良性机制。

——构建三大体系,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构建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的林业生态体系,促进林业生产由“单一用材”向“非木质资源开发”转变,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重点抓好遂昌县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饮用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阔叶林发展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十项工程,建立和完善以森林消防、森林资源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为主的林业灾害预警系统和抗御体系,完善林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御灾能力,预防次生、衍生灾害,加快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

发展林业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林业的经济功能。组织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第一产业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化精品农业,重点发展笋竹两用林、特色经济林、生态畜禽养殖、林木种苗与花卉、中药材等,加大“黄泥岭”土鸡等原生态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第二产业重点发展竹炭业、人造板业、竹木地板业、竹木家具业、竹木工艺品业、林业生物医药业和林产化工业等,加快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降低资源消耗,努力实现以林促工、以工带农;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挖掘生态资源,塑造景区特色,加大“农家乐”、“林区人家”等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力度。

繁荣森林文化体系,大力弘扬生态文明。重点抓好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遂昌国家森林公园、竹炭博物馆、茶博园、汤公园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原生态文化、竹茶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适时举办竹炭科技论坛、原生态旅游节、名茶名笋推荐会等,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森林文化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引领作用。

——落实四项措施,确保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其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党委政府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领导责任。坚持规划引领,制定生态林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森林资源保护、林区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的详细规划;加强组织发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调动各方力量,指导规划实施,组织督促检查;实施项目带动,千方百计找项目、谋项目、抓项目、上项目;分级负责,明确责任分工,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双向互动、协同推进。其二是尊重群众主体,维护林农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其三是突出政策推动,发挥政策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其四是倡导社会参与,营造全社会建设生态林业

文件升级范文第5篇

发展产业集群是迅速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路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区的建设为蓬莱市的“转方式、调结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抢抓这个机遇,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就必须牢牢地抓住培育产业集群这条主线,实现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蓬莱市培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蓬莱市已经培植起了烟台中粮、金创集团、国电、蓬建、京鲁船业、巨涛重工、北奔重卡、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产业的品牌建设也取得一些成绩,葡萄酒产业打出了“蓬莱产区”的品牌,旅游产业先后荣获多个国家级称号,造船产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船舶工业聚集区”。

临港工业集群,依托蓬莱港、栾家口港两个一类开放港口,重点发展造船重工、能源等临港型产业。全市船舶重工产业迎来开门红,上半年600箱集装箱船、8000吨多用途散货船、4000HP拖轮和5800吨成品油轮等各型船舶4艘交付使用,1-8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利润1.47亿元、税收8307万元,分别增长13.8%、12.9%和12.3%。目前在建各型船舶34艘,年内计划交付各类船18艘;能源产业,国电2×300MW热电机组、东海热电2×24MW热电机组、华润平顶山及徐家集风电场、民和牧业3×1000KW沼气发电机组相继建成发电,年内华润大柳行风电、中电风电等风电场项目将建成投产。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北方奔驰和山汽改为龙头,建设北方奔驰和山汽改工业园,形成了以重型卡车、改装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已发展到60多家,已形成年产重卡5万辆、改装车2万辆、车桥15万根的能力,全市1-8月份生产重卡14258辆、改装车5736辆、车桥6.3万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利税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486%。

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达67家,中粮长城、君顶酒庄、烟台张裕、天津王朝、华东、香格里拉及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知名葡萄酒企业先后在蓬莱建设企业及配套基地,蓬莱市是我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企业最集中的原料基地和生产所在地。“蓬莱产区”的品牌已经打响,全市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1-8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亿元、利税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4%和6.8%。

服务业产业集群,突出旅游业龙头地位,以历史悠久的蓬莱海洋文化为基点,依托蓬莱阁、三仙山、海洋极地世界等著名景区,通过旅游载体、文化、购物、娱乐的配套联动,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海上观光和涉海专项旅游,博展国际商贸城、阳光海岸假日小镇、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八仙娱乐城等重点项目迅速推进。利群华玺大酒店4月3日举行开业庆典,水城备倭都司府6月29日正式对游客开放,蓬莱旅游度假区内涵不断丰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1-8月份共接待游客2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4.7%。

二、在产业培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链条不够健全,产业集成度不高,“低、小、散”问题仍比较突出。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与龙口南山集团、招远玲珑集团和招金集团等大型企业相比,不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远远不够;产业链条短,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上的配套和延伸,专业协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协作配套能力差,部分大企业与本土企业联系相对较少,产业配套和协作主要在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联系和流动较少;产业装备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强。相当部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上差距较大,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不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产业低级化问题比较突出。企业产品很多属于产业链分工的末端,不具备非价格竞争优势。多数企业对新产品开发、设备工艺改善等投入不足,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主导产品以模仿为主、主导技术以引进为主的现象较为普遍,产业高度化远远不够,无法承接国际上精度和难度要求较高的业务。

三是资源要素紧张,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突出。要保证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仍有赖于必要的要素资源投入。蓬莱市人多地少,土地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土地资源制约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另一方面,多年来,相当部分企业仍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且占用了本来就不多的土地、岸线、港口腹地等资源,制约了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的上马,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09年全市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是30.45%,与邻近县市区相比明显偏低,这与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以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在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研发设计、动漫创意、文化娱乐等新型服务业发展上还有所欠缺,文化产业、运动休闲、养生保健等特色行业的潜力有待挖掘。

三、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和建议

总体思路: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坚持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以培植发展销售收入过50亿元、30亿元、10亿元骨干企业和大项目为工作重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多元化投资为支撑,强化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把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作为招商引资和有效投入的重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优势明显、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打造临港工业集群

造船重工产业依托北沟镇和经济开发区发展船舶工业的天然港湾和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坚持船舶制造和海洋重工、船舶配套并举,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加快聚集,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推进京鲁造船、渤海造船、浩通造船、巨涛重工、大金重工、斯瑞尔重工等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巩固发展集装箱船、多用途散货船、三用工作船、海洋工程辅助船、冷藏集装箱运输船、全回转拖轮、海上吊机、导管架、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等优势产品,加快引进大型海洋工程、修造船、中低速船用柴油机、船用齿轮箱、海洋石油天然气钻探设备、大型铸锻件等船舶制造与海洋重工项目。争取到2015年,全市造船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船舶及海洋装备企业1家、过30亿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4家;能源产业依托港口和区位优势,推进国电二期2×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工程的建设,围绕经济开发区和大辛店镇经济快速发展,规划建设2×300MW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加快推进华润、香港中电、国电、国华、华能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打造风电产业集群。依托畜牧养殖资源,推进民和牧业3MW沼气发电二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依托光照资源,利用荒山、荒坡等引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争取到2015年,全市常规能源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800MW,风能、生物质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过700MW。

(二)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依托北方奔驰、蓬翔汽车两大产业龙头,着力促进重卡、改装车生产规模化,推进属地化配套步伐,重点推进万寿机械、兴华工业、孚瑞克森刹车片、天日聚氨酯、永进传动机械、九星机械、杰信车用空调、星叶汽车座椅等项目建设,巩固发展重卡、改装车、车桥总成、汽车货箱、悬挂总成、制动鼓总成等整车及零部件系列产品,加快引进变速箱、离合器等大部件、大总成及轿车零部件产业项目,促进整车向高附加值、重型化、多品种方向发展,汽车零部件向专业化、精品化、大批量方向发展,将蓬莱市打造成山东省继济南、青岛之后的第三大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争取到2015年,全市重型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改装车达到3万辆、其他车型1万辆、车桥30万根,零部件生产企业突破150家。

(三)打造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

推进葡萄基地标准化、优质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合蓬莱产区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和砧木,优化本地主栽的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等品种,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新品种。通过举办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世界七大葡萄海岸高峰论坛等各类大型活动,加强对“蓬莱产区”的宣传,强化消费者对“蓬莱产区”的认识。依托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集群效应,积极发展酒瓶、制盖、木塞、印刷、包装等配套企业,全面提高产业的整体配套能力。以“中国葡萄酒名城”、“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等为载体,注重葡萄酒文化的挖掘与普及,引导和支持企业改造生产环境、新上文化项目,推动企业发展由实物生产到文化创意的转型,进一步浓厚葡萄酒文化氛围。以高档酒庄为平台,抢占国内葡萄酒旅游制高点,推动蓬莱产区成为与国外著名产区相媲美的葡萄酒旅游度假区。争取到2015年,全市酿酒葡萄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发展到80余家,葡萄酒产量达到25万吨,建设30多个特色突出的精品酒庄,成为可与国外著名产区相媲美的中国优质葡萄酒产区。

(四)打造服务业产业集群

依托蓬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发展大旅游业这一领航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依托两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蓬旅航线开通和正在建设的德龙烟铁路、潮水国际机场,建设蓬莱港物流园区、栾家口港物流园区、德龙烟铁路蓬莱中间站物流园区和潮水国际机场物流园区,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跟踪落实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进一步加大其他金融保险机构的引进力度。加快博展商贸城项目建设,完善商贸城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尽快建成北方乃至全国有巨大影响力的小商品市场。抓好文化产业、运动休闲、养生保健和高档星级酒店宾馆的建设,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抓好水城保护开发、旅游休闲服务中心、世嘉游艇与游乐场、阳光海岸假日小镇、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崮山景区、温石汤温泉开发项目的建设,全力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转变,构建大旅游业格局。争取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以上,建成蓬莱港、栾家口港等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培育5-10家较大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

政策建议:

(一)以载体建设推动转型

强化基础平台建设。蓬莱港港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深水泊位,完善已建成的5万吨级泊位及5万吨级航道配套设施,规划建设2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航道,并开展2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的前期工作。加快发展客运滚装运输业务,规划建设3—5个万吨级滚装泊位和旅游泊位,为承接烟台港客运滚装运输转移和发展大型海上观光旅游船舶搭建平台。尽快恢复蓬莱—大连航线,力争开辟蓬莱—塘沽航线,大力发展客运滚装运输;栾家口港区,依托石油化工、水泥建材、造

船重工、能源等临港工业,规划建设10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及10万吨级航道工程。安邦油港在已有5万吨原油码头建设的基础上,力争近期建设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同时规划建设1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推进牟黄路大辛店至龙口段、泊柳国防路等重点公路建设项目,配合做好烟台新机场、龙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力争北起蓬莱大辛店荣乌高速公路、南至栖霞松山沈海高速公路的高速路连接线工程早日付诸实施。加快推进胶东调水蓬莱段配套工程、北沟峰台110千伏变电站、渤海燃气天然气加气站和调压站建设,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二)以科技创新支撑转型。一是推进企业创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利用市场经济调整的倒逼机制,把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更多地投向企业,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活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自主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落实好政府各部门在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企业技术中心、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科技企业税收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站在产业前沿的创新型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二是完善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落实好科技创新“三百工程”等相关政策,选择对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共性、关键性技术,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实现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的新突破。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千方百计引进产业发展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需要的人才。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手,充分发挥部门、企业和文化产业学院、建文学院、高职等学校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育企业大量需要的“蓝领”技术工人。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黄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探矿投入,不断增加资源保有量,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保护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的培植发展。引导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走改造提升的路子,做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四)多元化开拓融资渠道。鼓励各金融单位加大对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在贷款方向上,向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鼓励和引导企业战略合作和公司制改造,走资本运作、跨越发展之路。大力推行股权多元化,积极推进股权转让、交叉持股等合作方式。抓好上市资源储备,拓宽上市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鼓励重点企业积极探索信托基金、私募基金、投资银行基金等多元化融资的新途径,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完善内部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自我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强化要素资源支撑。有关部门按照产业集聚布局的要求,促进有限的土地、岸线等要素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坚持集约利用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优先将土地资源向成长性好、财政贡献大、产业拉动力强的项

目配置,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采取有效措施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开拓开发存量资源。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岸线的使用和管理,加大控管力度,严禁任何乱占滥用港口、岸线及腹地资源的违法行为,科学安排项目布局,合理有序利用岸线资源。

文件升级范文第6篇

建设幸福广东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可测量可考核的。 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空间结构、政府、社会、公民等五方面的转型。

‚建设幸福广东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可测量可考核的,是要为人民群众谋求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看法,在制定一套可测量可考核的指标体系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主观幸福感受与客观指标结合起来。要以客观指标为主,也要高度重视主观幸福感指标,特别要关注个别群体的不幸福感源自何处,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二是将经济指标和人文指标结合起来。三是将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特别要注意到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不一样,不能一刀切。

加快转型升级是建设幸福广东的手段,要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空间结构、政府、社会、公民等五方面的转型,改变过去片面追求GDP、以物为本的旧观念。一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转型;二是加快推进空间结构调整,主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政府转型,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群众、政府与社会等几方面的关系;四是加快推进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五是加快公民转型,大力提高公民整体素质,提高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监督。

幸福广东要重视人本和均衡发展 本质:要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基础上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三大矛盾:低级满足与高级烦恼的矛盾、痛苦感觉与幸福指数的矛盾、个人欲望与社会引导之间的矛盾

三大抓手:均衡发展,重视人本;凸显公正,直面矛盾;主客结合,渐进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战略的提出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这是广东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剑涛对建设幸福广东的决策给予高度评价。

正确理解幸福广东本质

对于建设幸福广东这个命题,可以从三个端口来理解:从经济基础的端口来看,就是要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上层建筑的端口来看,就是要引入人民群众的主观幸福感受来对各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作出评价;从发展模式的端口来看,就是要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础上、物质日益丰富的条件下,让发展的目标回归到人本身,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向‚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辩证法法则的回归。正是因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从物质极端匮乏的阶段进入到物质极大丰富的新阶段,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时至今日,原有的重物轻人甚至出现唯GDP倾向的传统发展观弊端日益显现,‚已到了非转变发展方式不可的关键节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让经济的发展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均衡型,如何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代的主旋律。建设幸福广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推进幸福广东建设的进程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三对矛盾。

一是要处理好低级满足与高级烦恼之间的矛盾。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或欠发达地区里,人们的需求层次可能偏低,当地党委和政府应当优先满足其基础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尽量推动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的提升;而在那些相对开放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基础层次已得到较充分的满足,更高的需求层次已开发出来,这些地区的群众在一定阶段会产生比欠发达地区更多的‚高级烦恼‛,当地党委和政府就要花更大的气力去帮助群众解决这些‚高级烦恼‛。而就总体而言,建设幸福广东要立足于需求层次发展的高级阶段来进行谋划。

二是要处理好痛苦感觉与幸福指数之间的矛盾。由于不同区域之间人们的需求层次不一样,将导致具体个人的痛苦感觉和总体幸福指数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有机构最近发布的关于幸福广东的主观感受的调查结果表示:发达地区群众的痛苦感觉要比欠发达地区高,让一部分人为此感到困惑。其实,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点也不奇怪:一个人开始对人生的种种痛苦变得敏锐,进而产生种种思考,本身就是其在精神层次上实现了更高发展的体现。这种层面的高级烦恼,恰恰是经济社会进步的结果与反证。对此,任剑涛指出,调查机构在对幸福感指数进行评估时,必须考虑到地区的差别;在制定幸福广东考核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 三是要处理好个人欲望与社会引导之间的关系。中国有‚不患寡而患不均‛和‚不患贫而患不安‛的传统,对此,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公平、维护社会的安宁,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必须高度重视并逐步予以解决;另一方面,对于个人的欲望,既要看到充分尊重并有序地满足个人的欲望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也要看到相对于个人欲望而言,社会资源总是相对匮乏的,要引导民众理性看待社会公平问题。

要重视用好三大抓手:一是要均衡发展,重视人本。特别是注重处理好经济内外协调发展问题,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均衡问题,人的欲望与社会公平的平衡问题。二是要凸显公正,直面矛盾。要大胆运用法律监督、网络问政、媒体监督等多元手段去解决日益多元化的各种社会矛盾,平稳度过矛盾凸显期。三是要主客结合,渐进发展。在构建幸福广东考核指标体系时,要注重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评价指标的有机结合,并在建设幸福广东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调整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更好地引导幸福广东建设。

提升民众幸福感应成为政策目标 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七大要素

借鉴美国著名的调查机构盖洛普曾提出的幸福五大指标(繁荣程度、就业稳定、人际和谐、居民健康、社区建设)的模式,朱文晖建议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可由七大要素构成。

第一个要素是公平的分配机制。即保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较高比重,保持中低物价指数,降低失业率,劳动工资增长不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等等。以基尼系数为衡量标准,逐步缩小贫富分化程度。

第二个要素是建立以宽敞、舒适、便宜为标准的住房供应体系。在现阶段,关键是要完善公租房制度,创新经济适用房制度。

第三个要素是良好的生态和城市环境。要将绿色GDP相关指标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将食品安全、环境指标等纳入民生范畴,提高群众衣、食、行的供给标准和便利程度。

第四个要素是完善的公共服务。要注重建设民生型、服务型政府,提高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第五个要素是营造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 第六个要素是构建顺畅的民意诉求渠道。

上一篇:铁路节能范文下一篇:网恋组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