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2023-09-21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2013年上半年度儿保工作贯彻《陕西省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规范工作》标准及指导思想,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健康为目的,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狠抓住院分娩率和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将上半年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儿童保健的知识宣传和妇幼保健的机构建设

1、加大对《母婴保健法》和重大妇幼卫生项目的宣传,口头宣传以及采用板报、宣传画资料来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对4-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发放母乳喂养好的小册子,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

2、儿保宣传使用口头宣传,加强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宣传。

二、进一步加强儿童保健卫生工作

1、领导重视儿保保健的建设,添置专线电脑,利用计算机对保健资料进行管理、传输、实现资源共享,全面规范和提升儿童保健管理能力。

2、对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重视,加强儿童系统管理人,提高系管率,切实做好统计工作。主动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儿童保健水平。切实做好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2011至2013年上半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为零。

3、上半年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儿童保健严格实行“4.2.1”体检制,上半年度本乡出生儿童数为14人,3岁以下系统管理人数为101人,管理率为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人数为184人,管理率100%,体弱儿管理人数为1人,6个月内母乳喂养人数为22人,为掌握工作动态和基本情况,我们增加下乡次数,确保新生儿访视率达到100%。,以及报表完整、准确,各种资料完整存档。

4、儿童保健综合管理工作:2012年10月完成 2013年年度计划及工作方案,工作规范,工作制度等,结合乡医培训,各村也已知晓本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

5、上级要求的各种报表完整、及时、准确,各种资料完整存档。

6、上半年工作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各村卫生室的报表及资料的准确归档做的不到位,卫生院儿保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

涝峪卫生院 2013年4月6日篇二:儿保科上半年总结 儿保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儿保科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及县妇幼所的业务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有条理,有计划的开展工作,圆满的完成了 2011年上半年的工作,下面对儿保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了儿童保健的知识宣传和妇幼保健的机构建设

1、加大对《母婴保健法》和重大妇幼卫生项目的宣传,口头宣传以及采用画廊来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对4-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

2、儿保门诊使用了健教处方,加强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宣传。

二、按时参加妇儿保工作会议,并进行业务学习、记录

1、按时参加了上级的卫生保健工作培训会议,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知识,不断完善本职工作。

2、每月定期召开乡村保健会议,及时传达上面的要求,并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与考核。

三、做好散居儿童管理工作

1、儿童保健严格实行“4.2.1”体检制,重点加强对0—3岁儿童系统管理,儿童“四病”的防治及学龄前儿童体检工作。所有适龄儿童(包括流动儿童)体检均采用信息化管理,做好体检的预约工作,必要时采取电话预约。上半年度本乡出生儿童数为311人。7岁以下儿童数3834人,其中儿童保健覆盖人数3642人,5岁以下儿童数2988人,其中体重检查人数2438人,<中位数-2sd人数29人,3岁以下儿童数1976人,其中系统管理人数1739人。认真做好体弱儿的筛查与管理,其中筛查出中重度贫血13人。新发体弱儿人数共31人,并进行专案管理。

2、每月按时做好报表上报工作。

总上所述,儿保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的标准,今后将大力宣传贫血监测工作,及早发现贫血患儿并及时纠正。同时,不断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再接再厉,将儿保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篇三:2013年度儿保科工作总结 2013年儿保半年工作总结

2013年儿保科在院长、主管院长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及工作计划,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一、散居儿童的保健管理

1、截止2013年9月30日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3791人,0—5岁儿童3079人,0—3岁儿童2837人,新生儿童642人。

2、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人数3791人,覆盖率为78.9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为2873人,系统管理率为90.18。按要求进行了4:2:1免费体检,时给予了营养及发育方面的指导。

3、本年度全镇共出生740名新生儿,其中男398人,女342人。新生儿访视508人,新生儿访视率为88.96%。

4、全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共发生3例,其中婴儿死亡2例,新生儿死亡1例均为7天内死亡。

5、对辖区内的体弱儿进行了专案管理,做到了有登记有矫治方案。专案管理人数为2人。对高危儿童有登记。

6、全年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二、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管理

1、在卫生监督所的协主下,我们对全镇10个乡镇的学前班教师和镇内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共体检208人次,均发放健康证明。

2、在上半年对镇内部分托幼机构的保健教师进行了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与社区服务中心沟通不足,导致儿童底数未与计划免疫登记的儿童数完全相符和儿童体检率不达标。

2、因体检项目开展的较少,造成儿童家长对免费体检工作不理解,不能主动进行体检,也是造成体检率低的原因。

四、2013年工作初步设想

1、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教师体检项目,可适当增加一些收费。

2、在领导协调及带领下,开展3-6岁托幼园所儿童体检。

3、与社区服务中心及时沟通,将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及体检率提高。加强宣传,加深儿童家长对儿童体检的认识。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肺炎;病原学;诊断;抗菌药物

[文献标识码]A [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城乡常见疾病,也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因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城市的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承担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保健工作。社区医生医学知识以及医疗技术水平是影响其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报道社区医生对抗生素认知方面尚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目性,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e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认识水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于2008年5月一11月,在科技活动进社区活动中对社区医生进行了CAP相关知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和柳州市柳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共60名。

1.2 调查方法 当场发放CAP问卷调查表,进行不记名调查,社区医生当场独立完成答卷后交给调查人员。调查表的全部问题都是选择题,调查内容主要根据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和美国胸科协会(ATS)“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以及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设计。具体题目:(1)长期居住老年公寓者罹患的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2)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都有咳嗽或(和)咳痰;(3)胸部x线片或CT检查是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必需项目;(4)某患者咳嗽咳痰,胸x线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应诊断为肺炎;(5)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病原体是:A肺炎链球菌,B肺炎克雷伯菌,c肺炎支原体,D病毒;(6)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构成与患者的下列因素有关:A年龄,B基础疾病,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生肺炎,其常见致病菌是:A大肠埃希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肺炎克雷伯菌,E真菌;(8)轻症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门诊抗菌治疗疗程为:A 3—5 d,B 5~7 d,c 7—10 d,D 10—14 d;(9)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目的是:A针对革兰阳性球菌,B针对非典型病原体,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妊娠期肺炎可以选用以下抗菌药物(多选题):A青霉素,B头孢菌素,c大环内酯类,D庆大霉素,E左氧氟沙星或者其他喹诺酮类。第1-4题为是非题,第5-9题为单项选择题,第lO题为多选题。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之间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的假设检验采用,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60名社区医生CAP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2.2 选择题错误类型 60名社区医生中,分别有10人(16.7%)、15人(25.0%)和4人(6.7%)选择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是CAP最常见病原体。而CAP病原体构成与年龄、基础疾病的关系,7人(11.7%)和4人(6.7%)分别回答与年龄和基础病无关,14人(23.3%)回答与两种因素无关。关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生肺炎时最可能的致病菌,选择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者分别有2人(3.3%)、28人(46.7%)、12人(20.0%)和4人(6.7%)。轻症CAP门诊抗菌治疗疗程,分别有7人(11.7%)、8人(13.3%)和12人(20.0%)选择3—5 d、5—7 d、10—14 d。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的主要目的,24人(40.0%)选择针对革兰阳性球菌,9人(15.0%)选择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5人(8.3%)选择既不针对革兰阳性球菌也不针对非典型病原体。妊娠期肺炎抗菌药物选择,6人(10.0%)回答青霉素或头孢菌素之一和大环内酯类,18人(30.0%)回答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只选择青霉素、头孢菌素或者大环内酯类中任何一项者25人(41.7%),选择左氧氟沙星或者其他喹诺酮类者1人(1.7%),没有人选择庆大霉素。

2.3影响CAP认知结果的因素 60名社区医生中3人没有提供个人的学历和职称信息,其余57人提供了学历和职称信息。25名具有大学学历者第9题和第10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6.0%(14/25)和32.0%(8/25),32名大中专学历者则分别为28.1%(9/32)和6.3%(2/32),两项问题X2检验分别为X2=4.532(P=0.033)和X2=4.776(P=0.029)。(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或助理医师第9题正确率分别是25.8%(8/31),19.2%(5/26),X2检验为X2=8.860,P=O.003。不同学历和职称的其余各题回答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咳嗽或和咳痰是CAP常见症状,但并非所有CAP患者都有咳嗽或(和)咳痰。我国CAP防治指南也明确了CAP诊断标准中咳嗽或(和)咳痰不是诊断CAP的必备条件。接近半数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生认为CAP都有咳嗽或(和)咳痰。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AP的必备条件,虽然本次调查对象对此问题回答正确率最高,但也仅达65.0%,而且超过半数的社区医生认为,患者同时具有咳嗽咳痰症状和胸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时就诊断为肺炎(第4题),却忽略了其他疾病也可以表现咳嗽咳痰和胸部片状影。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医生对CAP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存在错误认识。认为“CAP必有咳嗽咳痰”有可能会导致漏诊没有咳嗽咳痰症状的CAP;与此相反,对影像学在CAP诊断中作用认识不足则可能将具有咳嗽咳痰和肺部听诊有湿性啰音的所有患者都诊断为肺炎,将其他疾病误诊为肺炎。但将有咳嗽咳痰症状和胸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就诊断为肺炎,说明社区医生没有意识到CAP需要与有类似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刘又宁等调查我国城市CAP最常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次之为肺炎链球菌。但邻国日本多中心研究以

及我国台湾地区调查结果均以肺炎链球菌居CAP首位病原体,国内外CAP指南也将肺炎链球菌列为首位病原体。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中,25.0%的社区医生认为肺炎支原体是CAP首位病原体,只有51.7%认为肺炎链球菌是CAP首位病原体。年龄和基础疾病是影响CAP病原体分布的因素,接受问卷调查的社区医生回答正确率也仅为58.3%,23.3%社区医生认为CAP病因构成与年龄和基础疾病无关。支气管扩张症这类机构性肺疾病(structurelung disease)合并CAP时,其病原体多为铜绿假单胞菌,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社区医生回答正确率只有23.3%,仅次于对妊娠期CAP用药安全的认识(第10题)。上述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医生对CAP病原学构成特点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不足。由于绝大部分CAP初始治疗都是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设施简陋、缺乏病原学检查手段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尤其如此,所以CAP病原体判断错误有可能增加治疗失败率。

一般轻症CAP抗菌治疗疗程为7~10 d,受调查的社区医生回答正确率仅略超半数(第8题),提示社区医生对轻症CAP的抗菌治疗疗程掌握不足。CAP抗菌治疗疗程过短可能会延迟患者康复时间,而疗程过长不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几率,因此CAP抗菌治疗疗程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CAP重要药物,其抗菌谱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但近年来国内调查资料表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和A群B溶血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抗菌活性较强的阿奇霉素耐药率已经很高,治疗革兰阳性球菌的意义非常有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的意义主要是针对非典型病原体。本次调查结果中,认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是针对革兰阳性球菌或非典型病原体的社区医生各占40.0%,说明社区医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意义认识不足,若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链球菌所致CAP,将极有可能导致无效治疗。

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险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将药物分为5类。A类最安全,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但此类药物没有抗菌药物;B类药物的动物及人类试验未证实对胎儿有危害,B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无味红霉素除外)抗生素属于此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孕妇用药安全性分级了解程度最低,只有16.7%了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以用于妊娠期CAP。所幸的是,只有1人认为喹诺酮类药物可以用于妊娠期CAP,没有人选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妊娠期CAP。

长期居住在公寓的老年人罹患的肺炎称为健康保健相关性肺炎(healthe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范畴,病原体构成和治疗均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相似。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生只有23.3%回答正确,说明绝大部分社区医生都不了解近年提出的健康保健相关性肺炎这一概念的意义所在。

社区医生专业教育背景和医疗技术水平是影响其CAP认知水平的因素。接受问卷调查的社区医生中,本科学历社区医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CAP治疗中的作用和妊娠期CAP的用药选择的正确率都高于大中专学历者,高中级职称社区医生对妊娠期CAP的用药选择的正确率也高于初级职称医生,说明更多的医学教育确能提高社区医生CAP认知水平。

总而言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医生对CAP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不足,加强社区医生医学再教育实属必要。

上一篇: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方式范文下一篇:物业商管试用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