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为了提高高温季节猪的养殖效益,介绍了夏季猪传染病的预防技术。

关键词:猪;高温;传染病预防

夏季气温较高,各种病菌繁殖迅速,特别是蚊、蝇等害虫活动猖獗,极易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因此,养殖户要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从提倡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及时实施免疫,加强综合防治,预防生猪传染病的发生,确保生产安全和养殖效益。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

1 采取综合措施,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1.1 严格消毒

认真彻底搞好猪舍和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饲养场、猪舍内用菌毒杀、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药品进行全面消毒,每天早、晚各一次。彻底清除圈舍周围的杂草,定期喷洒敌百虫溶液,铲除蚊蝇滋生地。

1.2 加强管理

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未经消毒处理谢绝外来人员参观,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养殖场区。

1.3 规范补栏

坚持自繁自养,如要从外地购进仔猪,要选择未发生疫情的养殖场,购买时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一周以上,体温正常再混群饲养。

1.4 发现病猪要报告

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畜牧兽医部门,在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垫料等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1.5 不宰、不食病死猪

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贩卖病死猪,也不能屠宰病死猪自食,坚决做到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

2 抓好免疫接种,提高防范能力

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种类很多,广大养殖户一定要按照农业部《猪病免疫推荐方案》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认真规范实施,适时做好猪瘟、猪链球菌、仔猪副伤寒、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免疫工作。在免疫过程中,一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二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规范免疫操作,三要做好各项消毒工作,提高免疫质量和效果。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按照畜牧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

3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3.1 强化饲养管理

养猪应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高温季节,特别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温暖干燥卫生,切忌阴冷、潮湿污浊,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减少应急因素。要坚决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积极发展规模化养猪。

3.2 定期加药预防

在天气骤变、转圈、产仔、换料、注苗前后等情况下,要在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抗应激和增强免疫的药物,提高健康水平,防止疾病发生。常用的抗应激药物有维生素C、电解多维,抗生素有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支原净等,增强免疫的药物有黄芪多糖等。

3.3 提高营养水平

在选择饲料时,一定要注意饲料的营养成分,尽可能地选择可消化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同时,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玉米和麸皮,必要时在饲料中加入脱霉素、霉可脱等高效脱霉剂。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艾滋病是无法治愈传染病。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服务、心理指导、家庭和社会支持等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改善边境地区艾滋病患者心理、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  边境地区;艾滋病患者;人文关怀;综合护理

课题名称:崇左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FA2018034)

目前无法彻底治愈艾滋病,患者需终身服药物来缓解疾病。实施艾滋病患者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对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本项目组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分析边境地区50例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实施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改善患者心理、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报道如下。

1主要护理问题

艾滋病属无法治愈传染病,患者需终身服药来缓解疾病。患者晚发现、病情重,家庭社会负担较重。初中以下文化、使用方言的中老年患者为主,知晓和理解疾病防治、健康促进和保障政策能力有限,生理、心理、经济、社会压力大,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较差。护士艾滋病诊疗知识和整体护理技能应用掌握程度低,担心职业暴露风险。

2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措施

提高护士艾滋病诊疗知识、整体护理技能、职业防护能力和保障,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以健康为中心”整体护理观指导下,以人为本,让患者在身、心、社会等方面的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下促进健康,缓解护理存在问题,改善心理、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实施社会心理综合关怀:为病人提供综合的关怀和服务,心理健康筛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按照相关指南或规范来进行。

2.1培养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能力组建项目组,成员参加艾滋病防治规培、心理指导培训,熟悉艾滋病防治、管理和护理,能熟练运用方言开展工作,以人为本,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改善住院环境,提高服务能力。与患者充分交流,模拟体验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怀需求等,学习从患者肢体语言中读懂关怀需求。据相关研究指出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护生将理论真正转换为自觉的关怀行为,为患者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关怀护理服务。

2.2 职业防护和应急能力培训  加强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定期培训,提高护士对患者护理的知识水平,增强防护意识和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技巧和方法,减轻工作顾虑,消除恐惧心理,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3 艾滋病诊疗知识和整体护理应用培训  学习HIV感染者个案管理实用手册(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艾滋病诊疗规范、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知识等,了解艾滋病防治、个案管理和保障政策等,师资参加国家艾滋病护理培训,培养护士具备身、心、社会等方面的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技能。

2.4 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介绍人员、环境、服务内容等,提供惠民、便民服务,建立关怀氛围。热情的医疗服务态度有利于消除紧张、恐惧及焦虑心理。采取一系列人文关怀措施,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使患者增强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

2.5 心理护理   由于艾滋病的难治性、传染性,特别是有性传播途径,患者往往被打上不道德的烙印,受到歧视,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相当复杂,因此要仔细分析,采取正确对策,耐心说服。为使患者以最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护士积极帮助解决生活上困难及其他社会问题,开展心理筛查、健康教育、抗病毒治疗指导、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视患者为全人,护士耐心解答问题,注意沟通技巧,让患者从心理状态上先发生改变,重塑患者对治疗及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做到整体护理。

2.6 健康教育、社会支持、患者和家庭关怀护理 强调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只有服药依从性达到95%以上时,才能保证80%以上的病毒抑制。对艾滋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管理,能有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心和医院制作易懂的健康读本、艾滋病防治动画、画册等,宣传关怀护理、社会支持、保障政策、免费保密咨询检测、健康促进、饮食、生活、心理、运动和疾病防治指导等,项目组多形式健教,强化人文关怀综合护理,加强护理、心理、饮食、用药、检查和出院指导,提供一站式救助和“四免一关怀”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庭建立适合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他们促进健康能力。

3 结果

干预前84%患者焦虑(抑郁)。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后,50人全部参加抗病毒治疗,持续抗病毒治疗43人(患者无焦虑、抑郁,持续治疗>8个月),失访7人,抗病毒治疗覆盖率86%(43/50),高于门诊抗病毒治疗覆盖率(81.94%);病毒抑制率95.34%;总结:样本呈显著性差异,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优于常规护理。

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改善艾滋病患者心理、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促进优质护理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海静,董崇杰.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模式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8):1474.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 ,2018,(12).867-884.

[3]European AIDSClinical Society.EACS Guidelines(Version 9.0) [S/OL].http://www.eacsociety.org/files/guidelines_9.0-english.pdf.Accessed (2018-10-02) .

[4]杨春,黄行芝,刘桂秀,等.角色扮演在关怀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C):10-12

[5] 汤 华.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增刊),2oo8,24(7):32.

[6]丁齐蕊,王菊吾.弘扬人文关怀精神用心作好基础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9A):1766—176.

[7]韦柳迎,韦彩云,杜丽群,卢祥禅.人文关怀在艾滋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内 科,2010,5(1):100-102.

[8] 杨春燕.艾滋病l临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2):159.

[9] 颜道金.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10):913—914.

[10]罗月英.香港玛嘉烈医院传染病中心护理见闻与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83-85

[11]王玉玲.香港医院护理管理特点与启示.中国护理管理,2007,8(11):12

[12]劉柳玲,曾文涓.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心理干预对策[J].蛇志,2010,22(2):175—176.

[13]韦彩云 , 杜丽群 . 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与护理管理 [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8):785-787.

【作者简介】梁秀兰(1979—),女,崇左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心,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健康管理、卫生管理、艾滋病防治。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生态哲学观

生态哲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向人们揭示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提供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方法论, 阐明人类生存方式及生命价值。生态哲学观认为:第一, 生态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所有事物的常态。第二, 物种之间无等级。生态系统内的每一个物种所在的群落在自然群落上占据一定空间, 并与其它生物发生联系, 对整个自然群落产生影响, 物种的存在是平等的。第三, 整个世界是一个有生命的系统,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基本的;整体是主要的, 部分是次要的。野生动物是携带病毒或细菌的病原库, 常态下, 由于地域相隔, 物种间保持着相对平衡。在自然灾害下, 有可能造成物种间的流动, 可能造成传染病爆发。然而, 由于人类生态规律认识不足, 加之人口增加, 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 滥砍滥伐和过度开采的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野生动物生活领地越来越小, 甚至消失, 迫使野生动物迁徙、离开领地, 将病原体直接或间接带给人类。另外人类在饮食上的追求也很异化, 喜欢吃现宰杀的不经检疫动物, 也给传染病流行提供机会。医学证明, 有3/4的人类传染病是通过野生动物与人的近距离接触有关。2003年“非典”暴发就是很好的例证。

2 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观认为,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作用和权利, 并对人与社会产生影响, 人与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应充分考虑到自然的伦理权利。这是从人的视角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导人的行为要有次序, 合乎条理, 既有合理的行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蕴含了生态伦理的整体逻辑。马克思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的完成了的本质统一, 是自然的真正复活, 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马克思揭示了人和自然必将走向和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还为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提供了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说:“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 学会我们的习常过程所做出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和较远的后果。”主张对自然的影响进行“控制和调节”, 合理地组织人的实践活动, 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控制人的需求。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由科技文化支持的现代文明使人类的财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进步, 追求物质利益成为这一文明状态下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了资源的高浪费, 环境的高污染, 能源的高消耗, 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 导致全球变暖。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 与2000年相比, 2020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3到2.1摄氏度。气候变暖会使温带变成亚热带, 使得感染和携带病原体的昆虫和啮齿类动物分布扩大, 每年的危害期延长, 并可导致传染病流行期延长。在我国已经出现了血吸虫病随暖北移, 乙型脑炎随暖北移的趋势明显。因此, 教学中适当拓宽影响传染病流行因素, 让学生认知人类过度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自然则以其伦理权利对人类进行无情报复, 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生态文明观

人类文明发展的速度、方向、内容决定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前途。事实表明, 现代文明无视人对自然的依赖, 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 是人类未来不能托付的。生态文明观认为, 文明必须以生态学为基础, 人在生物学意义上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 都必须依赖自然资源。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是人类一切文化的基本要素, 也是人类文明的前提。鉴于传染病是客观存在的, 而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是可控的, 向学生传递人类对待传染病要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 防微杜渐的信息。预防传染病, 首先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自觉的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生态建设远非天边而近在生活的细节中, 森林、海洋需要保护, 日常生活场所需要每个人来维护。如不乱扔垃圾, 不乱吃野生动。限制个人二氧化碳的排放, 节约一滴水, 一度电, 尊敬生命, 爱护生活环境, 遵守文明公约等。预防传染病还要向要向中华文明生态智慧吸取经验, 做到“与天地相似, 故不过”, “周知乎万物, 而道济天下, 故不违”。以天地之仁对待自然, 泽及自然有生之物, 达到“天地人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选择。教学中挖掘这些内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 还让学生获得了人文价值的提升, 感于心, 而践于行。

总之, 把传染病教学置于形成学生的生态观的教学背景下, 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生命的价值, 对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 这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课程本身的价值, 这对今后的教学是一种启发。

摘要:传染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 人类对传染病已经有了较强的控制手段。在人类控制传染病流行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 人类意识到生态建设是控制传染病暴发的最有效手段。生态观教育是参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传染病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 以此唤起学生参与生态建设的意识, 养成生态文明行为方式, 提升生活境界。

关键词:传染病,生态观,客观规律,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建中.健康与科学发展观.

[2]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4 (6) .

[3] 环境与生态教程[Z].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立体教学法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是教师把教材中知识结构的组成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规律性的内容, 经过周密的构思加工成概括清晰, 系统全面, 有机联系, 多元结合的立体式知识。也是从整体上思考教学过程的一种工具和方法, 是教育思想、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因素的高度概括和体现。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CTTM) 是将案例教学与立体教学融汇贯通, 有机结合并拓展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CTTM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充分利用视频教学、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精品课网络教学等手段, 精心设计教案、课件、立体展现“仿真病人”和临床病例讨论资料。CTTM实现了由单一化到立体化的转变, 集多种教学法于一体, 发挥出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统性的教学优势。故称其为“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C T T M) ”。

为了观察CTTM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对照观察方法对其课堂和教学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1 CTTM实施措施

1.1 教案和课件设计

将典型传染病案例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插入视频、文字、图片、实验室资料和专家讨论意见, 在上大课时与学生进行问答式讨论。

1.2 网路精品课教学

临床见、实习与精品课建设密切结合, 将网上内容在课堂或医院见习时推荐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病例简介进行“网络见、实习”。

1.3 传染病“虚拟病人”展示

根据搜集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历资料、图片、视频、音频, 立体、多维展示传染病“仿真病人”特征、特点。结合课堂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对虚拟病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讨论。并对虚拟病人进行个性化治疗和护理演示。

1.4 制造CTTM氛围

课间或晚自习插播有关传染病的视听资料, 如《消毒与隔离》、《伤寒玛丽》、《恐怖地带》、《格桑德拉大桥》等视频片段。提高学生学习传染病学的兴趣和对传染病的重视。

2 CTTM评价方法

2.1 设计问卷评价表

一般项目:编号、姓名、性别、班级、联系电话等。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项。建议分为“易用”和“不用”两项。在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抽样。

2.2 评价方法

本年度传染病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填表, 对CTTM进行评价。对2005和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惊醒统计, 分析采用分组对比法和卡方检验。

3 结果

3.1 问卷调查结果

CTTM在抽样问卷调查中, 383名学生参加了评价。其中优秀占90.60% (347/383) , 良好占8.09% (31/383) , 一般占1.31% (5/383) 。98%的医学生建议继续应用。

3.2 考试成绩统计和分析

期末考试成绩CTTM组 (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 不及格率2.15% (23/1068) , 对照组 (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 6.23% (80/1284)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x2=23.14, p<0.001) 。

4 讨论

传染病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但目前许多院校供学生见习和实习的病例较少, 这与传染病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有关, 也与许多国家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能力越来越强有关。许多传染病在临床上见不到, 使传染病教学陷入困境。为了解决传染病见习病例不足的教学难题, 构建新型传染病见、实习教学平台。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教学中逐渐被推广应用[4~8]。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主体、授课方式、教材的不同, 其关键因素包括案例类型设计、案例库的建立及其工作程序。通过实践, 案例教学法显示出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案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但两种教学模式均具有注重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技能的共同点。

传染病学是临床学科之一, 实践性很强, 以往多采用集中上临床理论课程, 再集中见习, 教学与实践脱节, 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更缺乏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效果差。如何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员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的创新能力?本文在初步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 为满足学生的课堂教学和见习实习需求, 创新性的设计和实施了教案、课件、视频、仿真病人、病例讨论、背景资料“六位一体”的“CTTM”。

CTTM适应了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立体多维展现教学内容, 既强调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 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实现了教与学的优化组合, 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CTTM可在大课这中应用, 也可在见、实习和临床教学中灵活应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方便多种形式的临床教学,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逻辑思路, 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文通过对CTTM的初步评价, 发现98%的医学生赞同继续使用CTTM, 期末考试成绩CTTM组不及格率2.1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3% (p<0.001) 。初步认为CTTM是一种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实践性, 能开发学生智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新型教学方法。

CTTM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实现了师生互动, 使学生有机会与带教老师一起讨论病例, 交流思想。达到了教学相长, 上下互动, 提高了总体教学水平。

CTTM的实施, 初步达到了在本专业内开展一项新的教学模式, 构建新型传染病见、实习教学平台的目的。本教学法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改变传统的传染病见实习模式, 病人多时采用临床见习, 患者少时, 采用CTTM, 可有效浓缩学生见、实习时间, 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CTTM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并需要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评价。CTTM经进一步充实和整合后, 将会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教学水平, 在传染病教学中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CTTM) , 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问卷法和对照法对课堂效果、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比较CTTM与传统教学法的差异。结果:383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优秀”占90.60% (347/383) , “良好”占8.09% (31/383) , “一般”占1.31% (5/383) 。期末考试成绩CTTM组不及格率2.15% (23/1068) , 对照组6.23% (80/1284) 两组差异显著 (p<0.01) 。结论:初步结果表明CTTM是一种较好的传染病临床教学方法。

关键词: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CTTM) ,传染病学,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 徐向田.案例教学法 (CBL) 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王丽.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与信息, 2007 (11) :8 0.

[3] 陈耀凯, 王宇明.专题式教学法在感染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5) :60~62.

[4] 朱科伦曾, 文铤, 梁建新, 等.传染病学教学的新特点[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3) :88~89.

[5] 于红卫, 李娟, 冯岩梅, 等.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5) :83~84.

[6] 徐文胜, 王俊学, 倪武.新现传染病教学方法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11) :1034~1035.

[7] 何鸿雁, 盛云建.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改革初探[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 (3) :293~294.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兽医传染病学;实验教学;理论教学

Key words: Veterinary infectious diseases; Theory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兽医传染病学是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防控的科学,可用于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传染病,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历史上,人畜共患传染病如霍乱、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甲型H1N1流感等曾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灾难。美国教育研究者Gover J. Whitehurst将实证教育定义为:传授知识的最有效方式应将专业知识与经过实践证明的实验方法相结合。根据实证教育的定义:更好的教育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证据”相结合,以使学生从理性和感性方面对所学知识都能有更好的理解。动物医学专业要求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且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效的密切结合,其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随着学科整体迅速发展,兽医传染病学建设的方向应不断地深入,主要是面向生产,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教学工作的方向需要随时调整转移,从而使广大从事兽医工作的学生掌握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新知识与新技能,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兽医传染病学的教学要求在于使学生掌握并应用动物传染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加快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筑牢守护畜禽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为防控和彻底消灭动物传染病贡献力量。因此,兽医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实验思维以及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从而培养其职业素养,最终提升其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本文着重探讨兽医传染病学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1 兽医传染病学理论教学改革

1.1 兽医传染病教学特点 众所周知,兽医传染病学与兽医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因此,在学习传染病学之前必须对这些学科的相应知识有个基本了解。首先,对于教师要求其自身需全面深入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体系,能做到融会贯通更好,这样更有利于传染病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准确掌握[1]。其次,兽医传染病学教材的排版依据不同种类病原感染导致的疾病而编写,与其他教材存在明显不同。最后,学习传染病之前,学生应对基本的免疫学、病理学及微生物学知识有个初步了解[2],学生如不能提前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将影响对授课内容的整体学习效果。因此,目前絕大多数高等院校普遍存在教学进程安排中先进行相关基础学科教学,到大四再安排兽医传染病学教学;再者,兽医传染病教学以观察和理解大量的临床症状来识别疾病,并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测方法辅助来确认病原体,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其致病特征,最后建立起相应的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控理论技术体系。因此,教师可在授课前布置相关学科预习任务,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进而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授课内容能够更好地接受并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2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与经济条件逐步改善,在已对禽畜使用各类疫苗进行主动预防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重视生物安全对病原体的隔绝,从而使许多经典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乃至彻底消失,因此许多青年教师对此类疾病缺少实体接触,感性认识不强;学生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在幻灯片引导下,教师单纯讲授基本知识点,显得较为枯燥空洞。虽然幻灯片教学中包含大量图片或视频信息,对学生感官认识具有很大帮助,但仍缺少动手环节,随着时间推移,新鲜感减少,兴趣下降;缺乏老师生动描述,课堂气氛沉闷,影响总体教学效果。多数学生仍然停留于应试教育阶段,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强行背诵相应知识点,考试通过后便将相关知识点迅速遗忘。进入实验课程阶段,大部分学生也是照葫芦画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其原理不甚明了。因此,教师可选择多种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采用研究性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制作并讲解PPT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充分融入课题,极大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兽医学专业课程多,理论教学学时受限,因此教师授课时应结合教学大纲与临床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简明扼要紧抓重点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1.3 新时代兽医传染病教学应满足新形势需求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的概念,即由新种或未知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近年来引起地区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从这个定义可以发现,新发传染病不仅仅指引起人类感染的传染病,也包含人畜共患病及动物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疾病具有以下特点:(1)新发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对病原体、疾病潜伏期、临床特征、治疗药物及疫苗等研究处于逐渐深入的过程中;(2)疾病暴发存在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3)经济损失巨大,人力和社會资源等投入更多;(4)对于人畜共患性疾病,需随时监测病原体的变异;(5)对新发传染病缺乏了解,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等,因此及时的检测及预防隔离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基本手段[3-5]。

1.4 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 2016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平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后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政治思想融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挖掘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授课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与认同感。兽医传染病学课程思政把传染病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传染病学专业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共同提高。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传染病学课程中的思政改革是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融入教学课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效地将2个学科融为一体,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课堂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三观”建设,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信念,培养职业兽医精神。

2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教学改革

兽医传染病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临床课程,实验教学是其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而专业技能既包括临床诊断,也包括血清学、病原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技术。2018年后执业兽医师考试已经纳入实践技能考核内容,因此综合评价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此外,实验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与动物病原接触,充分感官体会其相应典型症状,有助于学生对课题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建立对所学知识最直观、最实用的感性认识,印象也最为深刻,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对传染病存在畏惧心理,脑海中总浮现“这个病原会不会感染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对于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特征要进行重点介绍,使学生科学认识该病原,从而做到科学预防,打消学生的顾忌;同时,教师应做好突发情况备案,准备好紧急处理药品及消毒物品。若出现意外接触,应应用相关消毒知识进行科学的紧急阻断,有助于学生消除紧张恐惧情绪,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众所周知,临床科学思维的形成需要通过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兽医传染病学的教学与兽医临床联系不足。目前,传染病实验课程一共就8个实验,因此仅仅依靠课程实验很难使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因此,要积极探索动物医学专业的办学模式,想方设法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兽医临床实习实践。一些院校强制要求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去动物医院见习半年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接触临床病例的机会,并能够使学生对相应病原体得到切身体会。此外,学生可通过参加动物生产过程以及传染病疫情防控各环节,不断提高感性认识,进而提高自身的临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同兽医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结语

总之,兽医传染病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极强的专业性课程,要完成好兽医传染病学的教学工作既要求教师内外兼修、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优化教学技巧和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科技发展速度加快,新的养殖模式不断调整优化、新的病原发展变化及国家政策调整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兽医传染病教学活动的开展[6]。因此,兽医传染病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还需要不断摸索,以期找到二者结合的完美平衡点。

参考文献

[1]李蕴铷,张亦瑾,李洪杰,等.传染病和其他学科交互教学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初步探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006):127-128.

[2]王兴龙,杨增岐,党如意,等.兽医传染病学实践教学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改革实践[J].畜牧与兽医,2019,51(12):140-142.

[3]李梅,李亚萍,翟嵩,等.新发传染病的教学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46-348.

[4]关武祥,陈新文.新发和烈性传染病的防控与生物安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004):423-431.

[5]Jones KE,Patel NG,Levy MA,et al. Global trends i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Nature,2008,451(7181):990-993.

[6]王书恩,谢盛勇,蔡芬奇,等.生物—社会—心理兽医学及其发展趋向[J].兽医导刊,2017(5):11-14.

(责编:徐世红)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 职业感染 心理引导 实践操作 临床带教

因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传染病医院的护士需长时间与患者接触,容易导致护士感染,进而威胁其健康,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医院传染已成为威胁护士健康和造成意外损伤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1]。这种影响对实习护士的影响尤为突出,甚至导致部分学生放弃实习。因此做好传染病医院护士的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对改善实习护士的工作态度和质量,降低意外损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对传染病医院护士实习的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论简介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参与实习的13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1)观察组:研究对象69例,年龄在18-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6±4.3岁;其中本科6例,大专34例,中专29例;(2)对照组:研究对象69例,年龄在19-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4±4.1岁;其中本科8例,大专45例,中专16例。对年龄、学历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按照医院常规的带教及职业防护方案,对护士的实习内容进行安排及实习指导。

1.22观察组:观察组研究对象在传染病医院实习护士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实践操作等综合带教及职业防护。具体操作如下:(1)影响因素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对观察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调查,影响实习质量的因素主要有:①实习护士医院传染病恐惧,害怕感染,不愿参与实习;②对传染病缺乏了解,对实习操作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参与传染病患者的临床操作;③实习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欠缺,缺乏自我保护,如不严格进行消毒、不穿隔离衣、不戴无菌手套等[2];(2)心理引导:①针对性的向护士介绍相关疾病的传染方式,防护方式等相关信息,增加其对疾病的了解,从而减少对疾病的恐惧;②对传染病护理的安全性进行讲解,使之对传染有正确的认识;③在精神上给予学生鼓励,使之树立积极主动地工作态度,从而减低恐惧、怀疑等不良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为确保实习质量奠定思想基础[3];(3)实践操作:①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并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②对于易传染的患者做好防护指导,并帮助学生做好防护,以及防护失败的处理等;③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尽量固定带教老师,按照教学方案进行,尽量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其临床操作能力,从而增加实习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④及时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通過交流了解学生实习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4]。

1.3观察项目及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1)基本资料: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学历等基本资料;(2)研究数据:通过研究设定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的心理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并根据公式计算不良心理率[5];(3)应对能力和职业防护意识:使用调查问卷,对临床带教前后研究对象的应对能力和职业防护意识进行评价,并使用△S作为能力改善程度的数据依据[6];(4)意外损伤:统计实习过程中研究对象发生意外损伤的病例,计算发生率。

2结 果

2.1心理状况:根据问卷结果,对研究对象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观察组研究对象不良心理的发生率为13.0%,低于对照组30.4%的不良心理发生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由此可知观察组护士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2.2相关数据: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应对能力、职业防护意识及意外损伤发生率等数据进行比较,实习后均较实习前有明显改善。且带教后各组数据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具均有显著优势(P<0.05)。

3讨 论

传染病均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加之护士与患者长期接触,容易导致护士感染,进而威胁其健康,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医院传染已成为威胁护士健康和造成意外损伤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尤其对实习护士的影响最为明显,因其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常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为此放弃在传染医院的实习机会[7]。同时实习护士因缺乏自身保护意思,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而导致意外损伤发生率的增加[8]。所以对传染病医院的实习护士进行综合性的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我院研究通过对影响实习护士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证实了对疾病缺乏了解会导致恐惧和忽视传染,是影响成绩的根本原因;缺乏防护操作经验而导致实习护士发生意外损伤,进而增加护士对工作的恐惧。从而给护士的心里及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我院对观察组实习护士在了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心理引导和实践操作等综合性的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并与常规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的实习护士进行临床资料的比较,研究数据证实,综合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的实习护士在心理状况、应对能力、职业防护意识及意外损伤发生率等均优于常规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的实习护士[9]。由此证实了综合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在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中的重要价值。

临床带教是提高护士实际操作能力和扩展知识层面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传染病医院患者的特殊性导致实习护士实习前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加之实习护士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进而导致临床意外损伤的发生。因此改善实习护士的心理状及扩展实践技能是临床教及职业防护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证实,综合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是改善患者心理,降低护士发生意外损伤的重要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和研究价值[10]。

综上所述,在传染病医院护士实习的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中,综合使用心理引导、实践操作等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护士的心理状态,提高应对能力,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对提高护士的实践能力及降低职业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洪跃玲,丁敏,等.ICU专科护士临床带教方法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03):245-247.

[2]邢娟,桂斯卿.实习护士对手卫生的认知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22)18:136-138.

[3]王毅峰,殷亮,刘随意.医学生临床实习沟通技能的现状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 9(04):389-390.

[4]楊丽雅,杨棉华. 浅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模式转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03):345-346.

[5]Catherine,Locke,Peter,Lloyd-Sherlock.Qualitativelife course methodologies: critical reflections from development studies[J].Development and change,2011,42(05):536-538.

[6]卢爱金,应莲琴,陈光,等.实习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1(08):325-326.

[7]李薇,张金华,张海燕.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2,22(02):133-135.

[8]麦英姬,黄 利,施黎黎,等.传染科护理实习临床带教的探讨和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20): 248-250.

[9]周小凤.实习初期的临床带教[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18):165-168.

[10]彭幼清,樊琪,张晓莉,等.护理实习生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22(21):368-370.

上一篇:低功耗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