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范文

2023-09-23

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她就是刘桂霞。

刘桂霞,女,生于1966年10月,中共党员,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医疗康复科主任。

风雨无阻,顾病人。还记得这一年——2003年,一个令人不曾忘记,亦不想记起的年份,非典来袭,全民战栗。就在这一年刘桂霞被调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事护士工作,护理老人。作为一名护士,护理病人是本职工作,但能做到风雨无阻、义无反顾顾病人的护士少之又少。2003年,非典之年,在这特殊的年份里,刘桂霞肩负起护士的职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与家人、与外界隔离两个多月,在病房里义无反顾的为每一位病人量体温、打点滴、谈心事等,和病人一起战斗在非典的第一线。正是由于她的精心照顾,三病室所有病人幸免于难。她出色、精心的工作,得到认可,于2005年升任三病室护士长一职。

肩挑大梁,行孝心。2006年,刘桂霞任养老部颐乐园主任一职。当时的颐乐园可以用“一穷二白”四个字来形容。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老人房间里除了一张破烂的床,再也找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要把照顾老人的工作担当起

来,着实困难,但刘桂霞没有退缩,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领手下员工精心照顾每一位老人,安抚老人的情绪,全心全意的为每一位老人付出,将孝心传递给他们。久而久之老人的房间里便经常传出欢快、温暖的笑声。到2008年颐乐园老人床位增加到100个,年收入达到400万元的历史最好成绩。曾经有人问她说,“你为什么能把这么困难的工作做到这么好?”她说,对她来说,每一位老人都是自己的父母,“百事孝为先”,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是她的使命,也是她应该做的。照顾老人的工作她一干就是三年,2009年被调任社工部副科长一职。

大爱无疆,撒爱心。2010年至今,刘桂霞任医疗康复科主任一职。孤残儿童是世界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面对这群特殊的群体,刘桂霞有了沉思,如何使他们过得好一些,如何使他们尽早的回归社会,如何使他们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同享一片蓝天……这些问题摆在了她的面前。于是根据民政部的要求于2010年开始积极筹建打造脑瘫儿童康复中心,2011年中心正式成立投入使用。刘桂霞亲自带领团队把科室的每一个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科室文化,只为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康复之家。虽然之前有照顾老人的经验,但面对孩子,不比老人,更多的需要关爱、呵护,就像刚长出的嫩芽,需倾其所有,尤其是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

还记得2011年的那个夏天,高温季节,水痘流行,康复中心发现一例水痘患者,需采取隔离措施。而就在此时,涟源福利院

的一名“明天计划”患儿——涟梦华,要入住入住中心行术后康复。必须对其进行单独的隔离照顾,在所有工作人员在猜测到底有谁照顾时,作为医疗康复科的主任,刘桂霞宣布,照顾护理的工作交由她。她的身体力行,不得不让所有工作人员敬佩,不得不是所有员工眼中的榜样。从2011年至今,在刘桂霞的带领下,中心重点治疗康复人数达225人,其中入住中心的康复人数达86人,各点康复人数126人,门诊治疗5人,免费治疗8人;其中6人被送入家庭收养;接受“明天计划”术后康复46人;其康复显效率达95%,有效率达96%,普康率达100%。2012年7月中心在民政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群众满意窗口”。深明大义,做贤妻。她的家庭曾被两次评为“五好家庭”,不是因为她工作的出色,也不是因为丈夫的帮助,而是因为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更是理解支持丈夫的工作,做好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丈夫军人出身,在文一路派出所工作,经常得加班加点,没有规定的时间,更无暇照顾家庭。对于刘桂霞来说身上的担子又加重了,但她没有喊过累,更没有埋怨过丈夫。而是深明大义,理解丈夫,做一名贤妻。

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站在道德讲堂与您分享我在急救中心工作中的点滴感悟。冰心老人曾经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途长径,点缀得鲜花弥漫。使行杖拂叶的人们,踏着荆棘,不觉得累,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华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可是,冰心老人的诗句竟是如此生生的天使写照!生命之重,重以泰山。一旦踏入洁白的临床,面对踏着荆棘行路的生命,你我又是怎样的重任如山!

急诊科——是一个永远让人紧绷神经的地方。你随时都要准备不假思索的做起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全力以赴地组织抢救。尽管每次我们都竭尽全力,可是总有遗憾留在医院,总有眼泪流在临床。有一次,当一个10岁的男孩在宣布抢救无效死亡的那一刻,面对他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号,听到还有家属在非理智的责骂,看着依然穿梭在病区的一个个疲惫的白色身影,我突然想离开这伤心,痛苦,无奈的地方!在急诊抢救室,我们每天面对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死亡是如此的可怕与残忍!祭日与生日遥隔着几十年的生命,却被死神毫无理由的牵在一起!医学就象一个无边的苦海,永远是在求索,却总是有徒劳无功!我不敢面对,不敢思索,我突然感觉自己是如此的疲惫和失落。然而主任与护士长事后却积极开展了对相关重型复合伤病历的讨论与学习,反复的强调抢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总结经验,请医院专家讲课,带领我们大家苦练基本功,要求急诊全体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尤其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和呼吸机的使用四大技术,每个人必须能够熟练操作。身边的医生和护理的老大姐们没有一个垂头丧气和抱怨过,而是坚持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加班练习抢救演练配合。此时我才明白,其实大家并非没有委屈和痛苦,只是将委屈抛到脑后,将遗憾藏在心里,将责任放在肩头,将大爱握在手中,走在生命的前头,踏平荆棘,让生命之途愈加宽广平坦。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将爱与同情撒在生命的周围,我听到了有爱的生命里泪珠滴落在热土上溅起的震撼!那是一片片仁爱之情,毫无悲凉之意!此时我的心情如拨云见日……

王店子镇76岁的王汉忠老人,对急诊科有着特殊的感情。老人有3个儿子1个女儿,可当他因腹胀、腹痛拨打120电话后,却没有1个人肯来陪同和探望。樊占兵医生亲自背扶老人,跑前跑后,检查、取药;老人一夜腹泻十几次,李延君护士不厌其烦,搀扶照顾,冲倒便器;老人身上无钱,主任自掏腰包为他买药、买饭;老人身体虚弱,护士长亲自给他洗手擦脸……自老人一上救护车直到病情痊愈被急诊医护人员护送回家的3天里,老人的病房里满是急诊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老人在上车回家前,挨个拉住我们的手,含泪颤抖着说:“儿女没有做到的,你们比儿女做得还要好,你们是我的恩人,是活菩萨......”。

急诊科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出诊在车上,夏天象蒸笼,冬天似冰窖,可接到出诊电话,我们就毫不犹豫抓起诊包,冲上救护车;张树全主任早晨带的中午饭,晚上又原样的带了回去,他一天里都没能喝上一口水;护士长张劲松出诊抬病人扭伤了腰,可她硬是咬着牙把病人抬下了五楼;李宏晔医生、赵慧颖护士直到怀孕生产当天还在上班忙碌着;赵爱军医生抢救车祸伤员被染成了“血人”;洗胃的患者呕吐的污物把徐怀琴医生的衣服搞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故事在急诊科每天都会有,大家习以为常。可正是这些习以为常的小事,我从中品味出最纯最真的仁慈和爱心。

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辛苦与奉献。十几年来,我们以人民为父母,视病人为亲人,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的奔跑在急救一线。遇上危重病人抢救,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时间顾及家里,无法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少了对亲人的问候,却少不了对病人的照顾;少了与恋人的相聚,却少不了对病人的关怀。我们不是不想浪漫,而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不是不爱家人,而是无法割舍对这份职业的牵挂。我们没有悲壮豪迈的言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们有的只是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大家常风趣地说:“急诊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急救中心全体医务人员都在默默地无私的为患者排忧解难,认真的对待每一位病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病人生命看做亲人的生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无限生机,永不放弃”。这就是我们全体急诊人员的信条,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这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也许听不到感谢,而我们仍一如既往的将病魔驱逐,将痛苦流放;将一生一世的灵魂与躯体守侯临床,守护希望;用超常人的理智与冷静面对无奈的苦难与悲凉!身后那一串串脚印,深深的、清晰的、曲折的谱写着你我来时的路。此刻站在这道德讲堂,身边那一个个将爱与同情放在左右手的白衣天使浮现在我的心头。我无法形容心中的感觉!心怀仁爱,平凡奉献,还有什么比走在生命两旁的护航者更高贵的呢?

请为我们自己骄傲!

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xxx,男,1982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高一年级语文课兼班主任工作。从教十余年来,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积极做好教书育人、班级管理工作,用文明的行为影响学生,用高尚的思想引导学生,深受师生好评。

在教学工作中,他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理念,开拓创新,大胆教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和谐,富有特色,班级教学成绩一直领先,他用勤奋、拼搏的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多次荣获市县高中语文优质课赛讲一二等奖,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13年荣获洛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站在道德讲堂与您分享我在急救中心工作中的点滴感悟。冰心老人曾经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途长径,点缀得鲜花弥漫。使行杖拂叶的人们,踏着荆棘,不觉得累,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华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可是,冰心老人的诗句竟是如此生生的天使写照!生命之重,重以泰山。一旦踏入洁白的临床,面对踏着荆棘行路的生命,你我又是怎样的重任如山!

急诊科——是一个永远让人紧绷神经的地方。你随时都要准备不假思索的做起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全力以赴地组织抢救。尽管每次我们都竭尽全力,可是总有遗憾留在医院,总有眼泪流在临床。有一次,当一个10岁的男孩在宣布抢救无效死亡的那一刻,面对他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号,听到还有家属在非理智的责骂,看着依然穿梭在病区的一个个疲惫的白色身影,我突然想离开这伤心,痛苦,无奈的地方!在急诊抢救室,我们每天面对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死亡是如此的可怕与残忍!祭日与生日遥隔着几十年的生命,却被死神毫无理由的牵在一起!医学就象一个无边的苦海,永远是在求索,却总是有徒劳无功!我不敢面对,不敢思索,我突然感觉自己是如此的疲惫和失落。然而主任与护士长事后却积极开展了对相关重型复合伤病历的讨论与学习,反复的强调抢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总结经验,请医院专家讲课,带领我们大家苦练基本功,要求急诊全体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尤其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和呼吸机的使用四大技术,每个人必须能够熟练操作。身边的医生和护理的老大姐们没有一个垂头丧气和抱怨过,而是坚持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加班练习抢救演练配合。此时我才明白,其实大家并非没有委屈和痛苦,只是将委屈抛到脑后,将遗憾藏在心里,将责任放在肩头,将大爱握在手中,走在生命的前头,踏平荆棘,让生命之途愈加宽广平坦。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将爱与同情撒在生命的周围,我听到了有爱的生命里泪珠滴落在热土上溅起的震撼!那是一片片仁爱之情,毫无悲凉之意!此时我的心情如拨云见日……

王店子镇76岁的王汉忠老人,对急诊科有着特殊的感情。老人有3个儿子1个女儿,可当他因腹胀、腹痛拨打120电话后,却没有1个人肯来陪同和探望。樊占兵医生亲自背扶老人,跑前跑后,检查、取药;老人一夜腹泻十几次,李延君护士不厌其烦,搀扶照顾,冲倒便器;老人身上无钱,主任自掏腰包为他买药、买饭;老人身体虚弱,护士长亲自给他洗手擦脸……自老人一上救护车直到病情痊愈被急诊医护人员护送回家的3天里,老人的病房里满是急诊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老人在上车回家前,挨个拉住我们的手,含泪颤抖着说:“儿女没有做到的,你们比儿女做得还要好,你们是我的恩人,是活菩萨......”。

急诊科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出诊在车上,夏天象蒸笼,冬天似冰窖,可接到出诊电话,我们就毫不犹豫抓起诊包,冲上救护车;张树全主任早晨带的中午饭,晚上又原样的带了回去,他一天里都没能喝上一口水;护士长张劲松出诊抬病人扭伤了腰,可她硬是咬着牙把病人抬下了五楼;李宏晔医生、赵慧颖护士直到怀孕生产当天还在上班忙碌着;赵爱军医生抢救车祸伤员被染成了“血人”;洗胃的患者呕吐的污物把徐怀琴医生的衣服搞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故事在急诊科每天都会有,大家习以为常。可正是这些习以为常的小事,我从中品味出最纯最真的仁慈和爱心。

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辛苦与奉献。十几年来,我们以人民为父母,视病人为亲人,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的奔跑在急救一线。遇上危重病人抢救,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时间顾及家里,无法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少了对亲人的问候,却少不了对病人的照顾;少了与恋人的相聚,却少不了对病人的关怀。我们不是不想浪漫,而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不是不爱家人,而是无法割舍对这份职业的牵挂。我们没有悲壮豪迈的言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们有的只是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大家常风趣地说:“急诊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急救中心全体医务人员都在默默地无私的为患者排忧解难,认真的对待每一位病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病人生命看做亲人的生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无限生机,永不放弃”。这就是我们全体急诊人员的信条,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这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也许听不到感谢,而我们仍一如既往的将病魔驱逐,将痛苦流放;将一生一世的灵魂与躯体守侯临床,守护希望;用超常人的理智与冷静面对无奈的苦难与悲凉!身后那一串串脚印,深深的、清晰的、曲折的谱写着你我来时的路。此刻站在这道德讲堂,身边那一个个将爱与同情放在左右手的白衣天使浮现在我的心头。我无法形容心中的感觉!心怀仁爱,平凡奉献,还有什么比走在生命两旁的护航者更高贵的呢?

请为我们自己骄傲!

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xxx,男,1982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高一年级语文课兼班主任工作。从教十余年来,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积极做好教书育人、班级管理工作,用文明的行为影响学生,用高尚的思想引导学生,深受师生好评。

在教学工作中,他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理念,开拓创新,大胆教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和谐,富有特色,班级教学成绩一直领先,他用勤奋、拼搏的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多次荣获市县高中语文优质课赛讲一二等奖,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13年荣获洛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范文第6篇

她就是刘桂霞。

刘桂霞,女,生于1966年10月,中共党员,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医疗康复科主任。

风雨无阻,顾病人。还记得这一年——2003年,一个令人不曾忘记,亦不想记起的年份,非典来袭,全民战栗。就在这一年刘桂霞被调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事护士工作,护理老人。作为一名护士,护理病人是本职工作,但能做到风雨无阻、义无反顾顾病人的护士少之又少。2003年,非典之年,在这特殊的年份里,刘桂霞肩负起护士的职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与家人、与外界隔离两个多月,在病房里义无反顾的为每一位病人量体温、打点滴、谈心事等,和病人一起战斗在非典的第一线。正是由于她的精心照顾,三病室所有病人幸免于难。她出色、精心的工作,得到认可,于2005年升任三病室护士长一职。

肩挑大梁,行孝心。2006年,刘桂霞任养老部颐乐园主任一职。当时的颐乐园可以用“一穷二白”四个字来形容。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老人房间里除了一张破烂的床,再也找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要把照顾老人的工作担当起

来,着实困难,但刘桂霞没有退缩,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领手下员工精心照顾每一位老人,安抚老人的情绪,全心全意的为每一位老人付出,将孝心传递给他们。久而久之老人的房间里便经常传出欢快、温暖的笑声。到2008年颐乐园老人床位增加到100个,年收入达到400万元的历史最好成绩。曾经有人问她说,“你为什么能把这么困难的工作做到这么好?”她说,对她来说,每一位老人都是自己的父母,“百事孝为先”,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是她的使命,也是她应该做的。照顾老人的工作她一干就是三年,2009年被调任社工部副科长一职。

大爱无疆,撒爱心。2010年至今,刘桂霞任医疗康复科主任一职。孤残儿童是世界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面对这群特殊的群体,刘桂霞有了沉思,如何使他们过得好一些,如何使他们尽早的回归社会,如何使他们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同享一片蓝天……这些问题摆在了她的面前。于是根据民政部的要求于2010年开始积极筹建打造脑瘫儿童康复中心,2011年中心正式成立投入使用。刘桂霞亲自带领团队把科室的每一个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科室文化,只为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康复之家。虽然之前有照顾老人的经验,但面对孩子,不比老人,更多的需要关爱、呵护,就像刚长出的嫩芽,需倾其所有,尤其是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

还记得2011年的那个夏天,高温季节,水痘流行,康复中心发现一例水痘患者,需采取隔离措施。而就在此时,涟源福利院

的一名“明天计划”患儿——涟梦华,要入住入住中心行术后康复。必须对其进行单独的隔离照顾,在所有工作人员在猜测到底有谁照顾时,作为医疗康复科的主任,刘桂霞宣布,照顾护理的工作交由她。她的身体力行,不得不让所有工作人员敬佩,不得不是所有员工眼中的榜样。从2011年至今,在刘桂霞的带领下,中心重点治疗康复人数达225人,其中入住中心的康复人数达86人,各点康复人数126人,门诊治疗5人,免费治疗8人;其中6人被送入家庭收养;接受“明天计划”术后康复46人;其康复显效率达95%,有效率达96%,普康率达100%。2012年7月中心在民政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群众满意窗口”。深明大义,做贤妻。她的家庭曾被两次评为“五好家庭”,不是因为她工作的出色,也不是因为丈夫的帮助,而是因为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更是理解支持丈夫的工作,做好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丈夫军人出身,在文一路派出所工作,经常得加班加点,没有规定的时间,更无暇照顾家庭。对于刘桂霞来说身上的担子又加重了,但她没有喊过累,更没有埋怨过丈夫。而是深明大义,理解丈夫,做一名贤妻。

上一篇:天堂电影院电影教案范文下一篇:企业纪委办案程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