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对策论文范文

2024-01-23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对策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先导。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的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立足校本的培训应成为主阵地;“改造课堂,成长教师,发展全校”的号角全面吹响,开展校本培训刻不容缓。本文针对相关现状,提出由理论到实践,由整体到自身,由培训到课堂,实现教学、教研、培养一体化,探讨应对策略以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活动。

关键词:农村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一体化 校本培训

一、广阔而深刻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新的课程改革让我们的目光聚集在每一位教师身上,他们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实验者,课程改革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理念、应变、素养……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对于他们的培养已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每一所学校的管理者重点考虑的问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信息不畅、资金不足、课程任务过于繁重,都导致教师难以走出校门开拓视野、探求新知。所以以学校为阵地的教师培训势在必行。

立足岗位、立足实践、立足校本,完成教师的自我嬗变,促进教师蜕蛹成蝶,校本是最得力的阵地。在此理念的推动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无论开展何种培训,目标都很明晰,那就是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即让每一位教师提高自身工作的有效性,成为一名有效教师,也就是要有“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成为研究者”。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在现实中磨炼、在实践中参与、在活动中成长的主要平台是什么?是学校,是校本培训。

综上所述,无论教师个人层面,还是学校科学管理层面,要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都离不开校本培训。

二、几个概念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主阵地、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方式,学习的内容来自学校的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

(二)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的学习和培训;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教师校本培训

教师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要,将学校作为培训的主要场所、立足本校实际的培训活动。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特色不甚鲜明的农村学校,开展有声有色的校本教研略显超前,因此需进一步夯实基础。结合农村学校的工作实际,以学校为平台,以本校教师为对象,稳步推进以学校为阵地的有效培训,从而有力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三、现状分析

(一)学校的现状

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素质教育的呼声,学校的处境尤为尴尬。一方面要有升学率作为保证,得到社会各界、家长乃至主管部门的认可;另一方面要考虑灌输式教育带来的驳斥声,同时又不得不顾及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怎样将过多的无效或欠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变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此,不少学校积极行动起来,下定决心武装“群众”。比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外的各类培训,同时校内的各种教研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由于没有系统规划,缺乏过程的精细管理,因此,有训而未动、见动但不活、有研而不升,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大。小到一个教研组,大到整个学校都缺乏提升的动力。

(二)教师的现状

鉴于诸多原因,农村学校的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现状可用“以书教”“教已书”“书教已”来概括。具体来讲,“以书教”即以课本为本,教学内容不敢偏离课本,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不敢进行拓展,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再活跃。“教已书”即教师教学中解读的文本内容年年照旧、届届依然,谈不上与时俱进;受制于教材本身的滞后性,这样“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局面难有改观。“书教已”即文本知识一旦讲完则丢掉书本,万事大吉,老师带领全体学生踏入题海,死钻高艰深的题目训练,个个“奋不顾身”,人人不甘落后,把教材及教材中的知识点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样的老师真累,累在没有方向,累在“太负责任”,也累倒在奔跑的途中。

(三)学生的现状

由于教师缺乏先进理论的引导,缺乏应该具备的素养,学生难以把握考试以及提升成绩的技巧。学校成为角斗场,学生在做无用功,劳心劳力,得不偿失。

四、应对策略

面临困难,我们要敢于解决;面对挑战,我们要勇于化解。矛盾来自学校实际,根植于我们每个人身上,解决矛盾就要立足学校。针对学校实际,我们可做出如下应对:

(1)理论驱动。以集中培训(或参训)的方式完成常规性活动,包括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专家的引领式指导、短期的集中培训、由课题带动的全员参与等。通过多项活动,介绍一些有价值的专题、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大家所关注的让自己困惑的问题,完成对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梳理,进而掌握及应用,挖掘自身潜能,发展自我。

(2)青蓝互动。新老教师结对子、成师徒。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全新的、充滿活力的,老教师(或骨干教师)的经验是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积淀的,把二者的亮点结合起来,通过青蓝互动、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相互展示、互相评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聊课。“聊”字所传达的精神是“自由”与“开放”。以这种貌似松散的形式抓住思维的闪光点进行交流,不拘形式、不重规模、不存成见,就某一点共同分析,带动反思从而获得新知。可以是松散式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局促点,也可以是思之而不通的教学方法的纠结处;既可以是案例的个性分析,也可以是合作者的探究交流。

(4)自我研修。通过阅读提升自己,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阅读后反思,通过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也可以通过试验,就某一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试验自己所教的学生,并注意试验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为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提供一个最合适的范式。

(5)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综合性强,限制性弱,背景广阔,方式多样。可以通过资源平台、云课堂等远程教育方式学习新知,可以就某一课件发表各自的观点,也可以就某一教学热点问题积极互动。以学习为目的,多看一些名师课件,可以很快地解决课堂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受限于学校硬件条件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解决。

(6)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立足学校自身、教师自身,可以申报层次高一点的、涵盖面广一点的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切口小、适用精准的小课题进行短平快式研究。

农村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和主要阵地,不能放松也不可漠视。只有立足学校的教学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大力推行适合本校的校本培训,从细节做起,从过程抓起,立足校本特色,创新培训形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李晶.有效教师[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对策论文范文第2篇

1.1 深刻领会校本教师培训的深刻意义

我们有计划的召开全校集体大会、教研组会议、年级组会议、备课组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学习, 向广大教师反复宣传校本师教师对学校发展的实在意义, 让广大教师深刻领会其重要性, 从而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1.2 在全面学习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

通过对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 我们发现, 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和课堂教学技能两个方面, 其基本表现是: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掌握比较零散, 没有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 但没有形成独特高效的课堂教学智慧, 而且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相对匮乏, 对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研究能力比较薄弱。为此, 我们在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剖析、相互剖析, 找出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不足的基础上, 指导教师确定一段时间内的学习重点, 并专门印发了读书参考目录, 为教师的学习创设良好条件。要求年轻教师认真研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以厚实自己的理论功底。

2 具体实施

2.1 选派人员参与“实效性”课题培训, 走出校本教师培训的第一步

我们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率先开展了这一工作, 三个学科各选派两名教师参与“实效性”国家级课题培训。通过培训, 这六名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并在日常教学中带动了整个语文、数学、英语组的教师的成长。

2.2 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培养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具体是:确立主题 (以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具有一般意义的问题为主题) —观摩 (根据主题, 观摩同质问题的课例) —设计 (教师之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解决问题的课例) —实践 (教师上公开课, 其余教师“临床”观察) —反思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 自我反思, 同行点评) —再设计 (根据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实践) 。通过这种实践性知识生成和发展的不断循环, 构建了“辨析式思品课堂教学模式”“情境中学习英语教学模式”“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语文赏析式学习模式”“科学单元起始教学模式”等,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 专家引领, 为个性化教师成长奠定基础

构建起各学科教学模式后, 我们聘请了教育专家到校讲座。语文组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来进行作文讲座, 我们还邀请了市里、区里的名师来传经送宝, 有数学学科领域, 有物理航模制作, 有年级组建设等方方面面。讲座后及时召开了工作经验交流会, 打破学科界限, 根据专家引领, 改进完善各科教学模式, 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4 开展课题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技能

首先, 从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课题研究。教师的关注点, 其实就是教师发展的生长点, 只有从教师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课题研究,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与反思。主要是针对一些焦点问题, 将问题变成课题, 引导教师开展专项研究。比如政治组的如何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率, 数学组的文科生学习数学的障碍研究, 等等。其次, 开设科研沙龙, 引导教师在参与、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我们坚持为课题研究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 使老师们畅所欲言, 完全平等。最后, 进行案例的剖析与评价, 让研究成果尽快发挥效益。比如, 历史活动课研究, 就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学生不仅能力提高, 在中考中也考出了满分的好成绩。再如, 新时期的学生管理一直困惑着许多班主任, 学校的教师尝试运用了班级自主管理方式, 较好地解决了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的问题, 班级管理在实验前后发生了质的飞跃, 成为凝聚力极强、极富个性的特色班级

2.5 听课、评课制度

广泛开展各种听课活动,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教师听课制度, 对青年教师、一般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教研主任、分管教学的校长都规定有每月听课的节数, 并定期抽查听课笔记, 统计听课数量, 作为量化考核成绩。另外, 我们还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 通过听课制度, 广大教师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风气, 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2.6 师徒结对制度

给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 实行师徒制度。教龄在三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要主动、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 指导教师要指导、帮助青年教师, 帮助他们分析教材、钻研教法, 传授教学经验, 共同备课, 共同研究, 共同提高。英语组的师徒结对做得特别好。这种制度对于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的迅速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教师新老交替和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7 实践性的校内培训

针对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学校安排了计算机教研组的两位老师和其他组的两位多媒体制作高手, 对全校教师进修多媒体制作和演示培训。教科室主任还对全校教师进行科研课题选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培训。现在, 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基本掌握多媒体技术, 70%以上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2.8 激励引导教师, 及时总结提炼反思的成果

我们认为,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反思, 既有回顾性的“实践后反思”, 也有过程性的“实践中反思”, 还有前瞻性的“实践前反思”。这些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 应该及时进行引导并加以捕捉、深化, 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对参与研究的教师提出明确要求, 勤于动笔、动脑, “强迫”自己多提出几个“是什么”, 多解释几个“为什么”, 通过交流促进提高。

课题已经结题, 研究却远未结束, 我们会一如既往, 坚持不懈, 继续在校本教师培训研究的路上探索、前行。

摘要:素质教育的推进, 新课程的实施, 对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理念、教师职业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校本教师培训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而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务实, 讲究实效。我们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坚持以校为本, 大胆实验, 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扎实工作, 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对策论文范文第3篇

一、加强学习互助提高

(一) 抓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 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为此,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特别是学习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二) 抓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学校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 再组织同年级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可以在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 明确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 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环节, 安排学生活动等。

(三) 抓课题研究

农村学校的课题研究要小不要大, 要实不能空。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 其操作程序大致为⑴选择课题。应以问题为中心, 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 确定一个讨论专题, 组织交流讨论, 求得问题的解决。⑵围绕课题搜集材料, 选择、整理材料。⑶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⑷课题研究结题。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四) 抓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学校可以将课例研究与开展的听评课结合起来, 对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进行针对性地研讨。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 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 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五) 抓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为此, 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 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 记录课堂意外收获, 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 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六) 抓总结提炼

抓总结提炼对教师升华认识很有好处。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 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 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 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 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注重结合促进成长

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应做好“三个结合”, 即教研与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教研与师训相结合, 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1、开展讨论与交流, 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开展教育科研的大讨论, 转变思想观念, 澄清部分教师在校本教研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其实, 课堂教学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 已经伴随着研究的性质。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 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创新。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平时每一节课教学与研究, 把“教学”当作“研究”, 勤写教后随笔与反思, 大胆进行教学研究,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就是校本教研。

2、广泛学习与宣传, 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校本教研的氛围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保证。校本教研的氛围主要指观念氛围, 我们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 邀请教育科研专家以及市进修校老师到校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讲座与指导。引导教师树立三个观念:⑴明确教研与课改的关系, 树立“教育要改革、教研须先行”的观念。⑵明确教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树立“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⑶明确教研与教师的关系, 树立“教师是教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因此, 每一位教师都能树立“教研先导”, “向教研要质量”的思想观念, 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之中。

3、加强领导与管理, 构建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首先, 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组织领导, 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到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小组, 制定各科课题实验方案。帮助教师总结教育科研成果, 要求每位教师平时要注意教研资料的积累。学校每学期均收集每位教师的教科研经验总结或论文、最佳教案、教学随笔等材料, 并将其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其次, 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实现校本教研工作到位, 一是目标管理, 每学期制定具体的校本教研管理目标, 明确职责, 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二是过程管理, 包括课题确定、实施方案、探讨研究、阶段总结材料或论文以及对现有科研成果的评估等程序。第三, 建立表彰奖励, 检查评估制度, 实现政策导向到位。为了充分利用精神和物质的激励因素, 我校制定了很多对于教师的优惠政策, 并把教育科研成果列入教师考核之中, 为教师校本教研提供动力保障。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对策论文范文第4篇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校长对校本培训有很高的认识,这是我校校本培训能成功实施的重要原因。开展校本培训,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措施,是教师互相促进、学校整体提升的过程,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新形式。我们不仅要按计划,把教师送出去培训,而且要把校本培训切实作为校长自己的本职工作,担负起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担子,切实组织好校本培训工作,并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校领导对校本培训工作做了充分的调研和预计,并进行了周密部署,制定了详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规划,为高效完成预期的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我校把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实行分层全员培训,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校级领导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校级干部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杂志,广泛吸收课改信息。除自觉学习外,校领导还将自己所学传授给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 学校在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先后派出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生物、微机、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骨干教师及课改骨干教师各级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新课程观摩活动。他们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悟在校内向全校教师做汇报。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上各种形式的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2. 学校多形式、多途径的为全校教师创造各种培训机会。一是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要求教师每年定一本教育杂志和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集中培训或请专家来校作一次专题讲座,每月集中一次业务学习,每周利用学科活动进行学科专业培训,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信息交流和人员交流相结合。学校除把其他学校的教改信息传送给教师以外,还选派教学骨干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自我钻研与集体研讨结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学校的主课题,确定好自己的教研小课题,每周利用教研活动集体研讨和分散研究,通过新教材研讨课、师傅领路课、徒弟汇报课等形式,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二.制度管理,有章可循。

1.健全组织

学校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考评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组织实施。

2.建立和完善有关校本培训制度。

学校制定和完善了有关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如新教师必须参加“新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对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等,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3.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 学校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校本培训计划。计划包含了指导思想、培训目标(总体目标、培训的层次性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和期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师培训名单。每学期在学校计划和教科研计划中都有校本培训的内容,教研组还有每学期校本培训开展的主要工作。

三.坚持培训,各具特色

1.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完成每个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到2007年末,任课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45周岁以下的教师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基本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2.骨干培训。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研究骨干教师培训措施,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学科组长及高级教师、教学新秀进行骨干培训,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实施名师工程奠定基础。

3.青年教师培训。 制定青年教师培训目标,研究青年教师培训措施,制定青年教师考核细则,明确青年教师奖励意见,形成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特别是抓好新分配的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熟悉各种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尽快融入学校的大环境中来。各教研组也要制定具体的培训对象和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培养措施,学校继续实行骨干教师带动工程,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从备课、上课、教法等方面手把手的指导,使新教师一年内顺利上课,3 年内胜任教师工作,6年内成为教学骨干。

4.班主任培训。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 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优秀班任评选制度,确实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政教处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培训计划,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5.教研组长培训。加强学科组长培训,确实形成学科组长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发挥学科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教务处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研组长培训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教研组长队伍。

6.名师培训。抓“名、特、优”教师的培养。到2007年末,完成如下目标:全校教师队伍中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不少于20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占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一。

四.校本培训,初见成效

1.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变了。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扎根于广大教师之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已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基本信念。文明、平等、学生主体的意识不断增强,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多了,关心爱护学生的多了,讲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多了;与此同时动不动就训诉学生或叫学生家长来校的少了,一味埋怨学生或学校的少了,满堂灌、一味机械训练、搞题海术的少了。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熟练运用媒体实现教学计划,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为早日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45岁以下的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主要进行网上培训和课件制作及电子教案培训,教师们积极性高、学习认真、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人数逐步增加。 2.教育科研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了。

许多教师能把教育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把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上的难题和热点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获奖和发表论文每年呈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论文的质量和获奖级别也有所提高。其中,卜存涛的新教材课堂设计《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录像课获全国一等奖并作为优秀课例被刻成光盘在全国发行。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学校每年一次论文年会,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已编入校论文集。 3.教师的质量意识增强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

近几年来,不少教师尤其是一批中青年教师通过培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其中的不少教师在全国、省、市的讲课、说课、多媒体课件评比等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有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省、市级教学十佳教师29人,省市级教学新秀7人。学校的教育质量也稳步提高,2004年中考升学率全市第一,其中全市前十名中第

一、

二、

六、十均为我校学生;2005年中考更是喜人,全市前12名中除第

五、七名外均为我校学生,前50名有25人,各项升学指标创历史新高,各科竞赛也名列全市榜首,学校的知名度和信誉逐年提高。

教师的质量意识增强了。广大教师已经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许多教师的永恒追求。 4.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校本培训,一大批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已经成长起来,他们中的许多已成教育教学的骨干和学校的中坚力量,有的担了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甚至还担任了学校的领导工作,有1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人获省特级教师、3人为省师德模范教师、1名白山市标兵校长、3名市标兵教师,多人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五.几点思考

1.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师培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但是校本培训毕竟不同于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在师资等许多方面还远不及这些机构。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校本培训的特点,是每所中小学在师资培训方面必然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2.校本培训能体现灵活、贴近教师、符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形式多样的特点,但如何确保培训的学科性和专业化,如何保证培训的质量,以及怎样对其评价,也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3.现在的校本培训多为依靠自己本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对教师开展培训,而且许多培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等原因,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因此如何进行培训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已成为校本培训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迫切问题。如校际之间的合作培训,教师专门培训机构对学校的对口支援、指导或合作等。

4教师的成长,除了其自身的努力以外,还与教师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教师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也是校本培训中应值得思考的问题。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对策论文范文第5篇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校长对校本培训有很高的认识,这是我校校本培训能成功实施的重要原因。开展校本培训,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措施,是教师互相促进、学校整体提升的过程,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新形式。我们不仅要按计划,把教师送出去培训,而且要把校本培训切实作为校长自己的本职工作,担负起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担子,切实组织好校本培训工作,并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校领导对校本培训工作做了充分的调研和预计,并进行了周密部署,制定了详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规划,为高效完成预期的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我校把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实行分层全员培训,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校级领导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校级干部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杂志,广泛吸收课改信息。除自觉学习外,校领导还将自己所学传授给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 学校在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先后派出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生物、微机、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骨干教师及课改骨干教师各级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新课程观摩活动。他们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悟在校内向全校教师做汇报。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上各种形式的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2. 学校多形式、多途径的为全校教师创造各种培训机会。一是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要求教师每年定一本教育杂志和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集中培训或请专家来校作一次专题讲座,每月集中一次业务学习,每周利用学科活动进行学科专业培训,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信息交流和人员交流相结合。学校除把其他学校的教改信息传送给教师以外,还选派教学骨干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自我钻研与集体研讨结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学校的主课题,确定好自己的教研小课题,每周利用教研活动集体研讨和分散研究,通过新教材研讨课、师傅领路课、徒弟汇报课等形式,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二.制度管理,有章可循。

1.健全组织

学校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考评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组织实施。

2.建立和完善有关校本培训制度。

学校制定和完善了有关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如新教师必须参加“新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对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等,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3.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 学校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校本培训计划。计划包含了指导思想、培训目标(总体目标、培训的层次性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和期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师培训名单。每学期在学校计划和教科研计划中都有校本培训的内容,教研组还有每学期校本培训开展的主要工作。

三.坚持培训,各具特色

1.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完成每个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到2007年末,任课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45周岁以下的教师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基本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2.骨干培训。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研究骨干教师培训措施,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学科组长及高级教师、教学新秀进行骨干培训,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实施名师工程奠定基础。

3.青年教师培训。 制定青年教师培训目标,研究青年教师培训措施,制定青年教师考核细则,明确青年教师奖励意见,形成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特别是抓好新分配的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熟悉各种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尽快融入学校的大环境中来。各教研组也要制定具体的培训对象和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培养措施,学校继续实行骨干教师带动工程,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从备课、上课、教法等方面手把手的指导,使新教师一年内顺利上课,3 年内胜任教师工作,6年内成为教学骨干。

4.班主任培训。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 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优秀班任评选制度,确实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政教处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培训计划,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5.教研组长培训。加强学科组长培训,确实形成学科组长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发挥学科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教务处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研组长培训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教研组长队伍。

6.名师培训。抓“名、特、优”教师的培养。到2007年末,完成如下目标:全校教师队伍中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不少于20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占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一。

四.校本培训,初见成效

1.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变了。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扎根于广大教师之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已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基本信念。文明、平等、学生主体的意识不断增强,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多了,关心爱护学生的多了,讲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多了;与此同时动不动就训诉学生或叫学生家长来校的少了,一味埋怨学生或学校的少了,满堂灌、一味机械训练、搞题海术的少了。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熟练运用媒体实现教学计划,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为早日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45岁以下的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主要进行网上培训和课件制作及电子教案培训,教师们积极性高、学习认真、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人数逐步增加。 2.教育科研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了。

许多教师能把教育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把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上的难题和热点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获奖和发表论文每年呈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论文的质量和获奖级别也有所提高。其中,卜存涛的新教材课堂设计《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录像课获全国一等奖并作为优秀课例被刻成光盘在全国发行。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学校每年一次论文年会,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已编入校论文集。 3.教师的质量意识增强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

近几年来,不少教师尤其是一批中青年教师通过培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其中的不少教师在全国、省、市的讲课、说课、多媒体课件评比等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有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省、市级教学十佳教师29人,省市级教学新秀7人。学校的教育质量也稳步提高,2004年中考升学率全市第一,其中全市前十名中第

一、

二、

六、十均为我校学生;2005年中考更是喜人,全市前12名中除第

五、七名外均为我校学生,前50名有25人,各项升学指标创历史新高,各科竞赛也名列全市榜首,学校的知名度和信誉逐年提高。

教师的质量意识增强了。广大教师已经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许多教师的永恒追求。 4.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校本培训,一大批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已经成长起来,他们中的许多已成教育教学的骨干和学校的中坚力量,有的担了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甚至还担任了学校的领导工作,有1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人获省特级教师、3人为省师德模范教师、1名白山市标兵校长、3名市标兵教师,多人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五.几点思考

1.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师培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但是校本培训毕竟不同于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在师资等许多方面还远不及这些机构。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校本培训的特点,是每所中小学在师资培训方面必然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2.校本培训能体现灵活、贴近教师、符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形式多样的特点,但如何确保培训的学科性和专业化,如何保证培训的质量,以及怎样对其评价,也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3.现在的校本培训多为依靠自己本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对教师开展培训,而且许多培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等原因,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因此如何进行培训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已成为校本培训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迫切问题。如校际之间的合作培训,教师专门培训机构对学校的对口支援、指导或合作等。

4教师的成长,除了其自身的努力以外,还与教师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教师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也是校本培训中应值得思考的问题。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对策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农村中职学校教育是为我国农村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资源的稳定性对农村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不但给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教师队伍稳定性和校园氛围也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将针对农村中职学校青年及时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解决教师流失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  中职学校  青年教师  流失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農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发展农村中职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到个人、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影响,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率在普遍上升,解决青年教师流失问题已经刻不容缓[1]。

1  我国农村青年教师流失情况调研概况

近年来,我国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结合2013年到2017年的农村中职学校教师流失比例来看,从2013年的4.5%一直到上升到了2017年的21.3%,我国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比例呈现出翻倍的增长。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农村中职学校流失教师的年龄呈现出年轻化,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流失比例在45%左右,31岁到40岁年龄段的中职青年教师流失比例得到了51%,这些教师普遍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有富有年轻教师的朝气。湖南的某学校的调查显示流失的青年教师大多为学校骨干,其中班组人的流失比例达到了41%以上,语、数、外及物理等重点科目教师流失比例也十分严重。

2  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产生的负面影响

2.1 对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

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流失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冲击。首先,青年教师数量的骤减破坏了学下师资队伍的组织结构,造成专业教师的缺失,打乱了学校的统筹安排和部署;其次,由于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带来了大量教学岗位的空缺,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弥补,造成中职学校教学的失衡,影响到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再次,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给中职教师队伍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他教师也无法安心教学,给师资队伍稳定性带来冲击。

2.2 对农村中职学校教学效果的影响

从历年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农村中职学校流失的青年教师大多为学校的精英和骨干,他们的流失带来的一定时间内教学能力的下降,导致中职学校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此外,这些教师在职期间一般都担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师生之间能够达成高度的默契,青年教师的流失,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学生需要重新熟悉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而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效果。

2.3 对农村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影响

从流失的青年教师年龄和从事的学科来看,这些教师大多是中职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经过长期培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精力的教师骨干,他们的经验也是学校长期积累的巨大财富,他们的流失造成学校长期的培养成果和经验付之东流,进而影响到中职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2]。

3  我国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的成因

3.1 工资收入的原因

我国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流失与教师的收入密不可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收入逐渐成为个人行使社会和家庭责任的重要考核指标。青年教师普遍承担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重大责任,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不但要承担双方老人的赡养义务,还要承担孩子的教育义务,加上房贷、车贷等诸多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的收入需求越来越高,当前收入一旦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预期,就会动摇教师的思想,产生更换学校的意愿。此外,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不同学校教师的收入是已经公开的秘密,通过学校之间的横向对比,羌年教师就会快速了解不同学校间的收入差距,进而动摇了青年教师的思想;

3.2 工作安排的原因

我国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流失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工作安排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并不仅仅面对日常教学,还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撰写各类教学论文和调查评估报告,有些班主任教师还要花费很多精力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良好的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渠道,处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导致教师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促使教师产生消极思想,一些骨干的青年教师换种环境工作的想法就会油然而生。

3.3 农村环境的原因

我国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流失与农村环境也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农村中职学校的教学环境差,无法满足教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农村青年教师缺乏优越感和自豪感,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向着城镇学校流动;另一方面,农村中职青年教师从子女的教育环境进行综合考量,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具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将子女安排在城市就读,为了能够形式照顾子女的职责,自身也会产生工作调转的想法。

3.4 个人发展的原因

我国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流失与个人发展蓝图规划有关。从调查数据来看,流失的青年教师大多为学校的经营和骨干,据欧多年的从教经验。他们往往都具有更加宏远的前途规划和思想抱负,希望能够借助更好的平台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无处不在,学校之间也存在着人才的竞争,面对既有经验又有精力的教育人才,一些院校会竞相伸出橄榄枝,扩宽了青年教师的选择范围,进而造成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动性的升高。

4  降低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率的相关对策

4.1 体制政策层面对策

要降低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比率,就要从教育政策和体制上作出调整,加大对农村中职教育的政策扶持,维护农村教学环境,建立对农村教育的保护性政策,增加对落后农村教学机构的补偿,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此外,对农村中职学校教师要的生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能够解决教师个人和家庭面临的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够让青年教师安心工作,提高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稳定性。

4.2 学校层面的对策

4.2.1 提高学校的凝聚力

要解决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问题,需要加强中职学校文化建设,对青年教师予以充分重视,从思想上给予更多的关怀,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帮助;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娱乐设施,给教师创造更多排解压力的空间;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师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建设中职学校团结互助的师资队伍,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教师的满意度,进而降低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流失率。

4.2.2 加强学校人文管理

要降低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流失率,需要在管理方式上进行优化,创建认为管理模式,尊重教师的想法,树立教师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和地位;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积极的意见要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教师的存在感;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怀,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积极解决教师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让青年教师有归属感。

4.2.3 优化学校激励机制

要降低农村中职学校教师流失率,需要完善学校激励机制,为教师发展蓝图做出规划;实施有效的考核制度和晋升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积极组织教师培训,为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创造平台[3]。

5  结语

我国的农村中职学校中,青年教师是教学已经成为中流砥柱,青年教师的流失对学校和地区教育发展都是巨大的损失。只有通过农村青年教师流失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才能切实解决农村中职学校面临的切实问题,降低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率。

参考文献

[1] 佚名.浅谈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评价[J].人才资源开发,2018,381(18):42-43.

[2] 佚名.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人才发展综述[J].中华少年, 2019(10):205.

[3] 佚名.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路径导航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2019,18(6):104-108.

上一篇:高职专业课程网络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非中文专业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