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2024-05-04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义务教育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在一些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仍比较严重。当前农村面临的首要难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大障碍,就是农村中学生的辍学问题.治理辍学问题首先就要究其原因,我就通过对自己工作的学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己对学习的目的,在学校的纪律,对学习的兴趣等等都对辍学带来直接的影响,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点:

其一,学习目的不明。不少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家长的送读是一致的。他们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认识不到读书是时代的需要.当他们一旦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时,也就灰心丧气了,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厌学情绪更重。据我调查所知,这类学生占辍学学生的40%以上。

其二,部分双差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思想不求上进,在同学中得不到重视,在班级里得不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认可,久而久之就丧失进一步求学的信心,同时还会做出一些违纪的事情来.比如迷恋网吧,打架斗殴等.因而极易流失.

其三,被“情”所困。现今的孩子懂事得早、模仿能力强,稍不小心就走入了生活的误区。比如学校三令五申不许唱“哥呀”、“妹呀”、“情呀”、“爱呀”之类内容庸俗的歌曲,有些学生校内唱不了,走出校门却是一路歌声一路情。老师要他们课余练笔,不少学生不是写交友信就是写直裸的爱情信。加之影视中爱情故事成灾,不少学生因好奇模仿而坠入“爱河”。沉浸于爱河中的少男少女就忘了还要学习,他们能置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理,学校管多了、严了,他们就逃离校园。2002年初三的我班就有一男生和另班的女生互通"恋爱信"被发现,那女生以为我会不顾情面地批评我班那男生,竟然为了他辍学在家,以此来消除对他的影响.

第二,来自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家长的态度,素质,行为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

其一,家长送孩子读书目的不明。《战国策》上记老臣触龙说赵太后,留下了这样一句名言:“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目前,有些农民由于自身素质底,他们目光短浅,不能为孩子“计深远”,只顾“现时利”。他们认为,对一个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来说,读多读少并不重要,只要进了初中识得几个字、数得清钱、做得了小生意就行。他们的算法是能赚钱了就让他们去赚钱,加上省去送书的钱可谓双丰收。近几年我们镇的花炮产业很红火,就是小孩子手工插引也每天能挣个几十块钱,很多学生因此被家长叫回家去做花炮而辍学在家,家访时家长竟然说"我孩子现在的工钱比老师的还多,老师读书了又有什么用呢?"

其二,家长送读热心,但迫于经济困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去年,我在劝学中遇上这样一位家长,他快六十了还有一个儿子读初二。由于本人身体素质差,一家两口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他几乎是变卖了家里稍值钱的每一件东西,

捡了不知多少袋破烂,但仍是力不从心,最终还是无奈地把孩子从学校拉了回家。自然,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但目前在边远贫困的山区仍有不少家庭温饱难以解决,读书所需的费用实在难以承受。2007年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位学生,母亲疾病缠身,父亲神经不是很正常,家里的开销就靠有病的母亲和她自己周末做烟花赚取,再加上弟弟上学,她连生活费都不够,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使她选择了离开学校.

其三,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带来的坏影响。我校原初三男生,其父一年四季沉迷于麻将桌上。打牌没钱他四处借,儿子要学费却分纹不给,甚至有一次把亲戚给儿子的十多元买学习用品的钱都给掏上了牌桌,老师家访时,他竟然坐在麻将桌上不下来,让老师没有说服他的机会,不幸的是,孩子从此无心学习,纪律松懈,几乎就是父亲的再版.还有些父母素质低下,遇事不讲道理,动不动就和别人动粗,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别吃亏于别人,要自己的孩子以牙还牙,甚至到学校蛮横无理,大大伤害孩子的面子,直接导致孩子离开学校.

第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是个大家庭,也是人生学习的大课堂,任何人都不能脱离和社会的联系,包括学生.而学生正处于模仿性特别强的年龄阶段,不良的社会现象却给学生带去了令人深思的影响:

其一,打工潮的不断侵蚀。近几年,随着打工潮的不断上涨,加上学生们生活经验的不足,对外面世界的严重无知,在寒暑假亲戚朋友的游说下,有大量的学生选择了外出打工.他们看到的是打工人的潇洒和回家的激情,却看不到人家在外面的辛酸和劳累.本学期,我校一初三女生因成绩不好,就偷偷逃离校园外出打工找回来后,她就再也没走进学校了。笔者从辍学了的学生中调查发现,他们中有50%的步入了打工的行列。

其二,打牌赌博的不良风气腐蚀了学生的灵魂。我从我校调查得知,我校有70%的男生会打牌.。有的学生常常晚上躲在寝室里打牌,赌钱,赌饭票等.走出校门更是无所顾及,经常十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压金花","压三公",无所不会,真可谓"气势宏伟"啊!输了的就去敲诈勒索,偷盗钱物,有的就此走向犯罪的道路,老师管多了就不高兴甚至干脆不再进校。

其三,来自网吧的诱惑。近年来,农村的信息发展步履很快,不少乡镇都连上了互联网。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居多方便,但同时,由于不少网吧管理不善、家长及老师引导不到位,使不少初中生陷入了深深的“网”中。农村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一走进网络,他们的眼前尽是“万紫千红”。涉世不深的学生常常被网络所迷住。我镇有九家网吧,因经营者唯利是图。常接纳初中生,本学期,我校就有不少学生偷偷去上网。有半夜爬围墙出去上网的、有走读生早晨5点借口上学却中途溜进网吧的,玩游戏、聊天,看黄色电影,他们乐此不疲。甚至还有极少数学生产生了想和网友见面的念头。我校保卫科每周都要组织去查网吧,

很多学生因此而感到上网的不方便,但网络无限诱惑,导致了不少学生的厌学。其四,假文凭带来的不利影响,诱使贪便宜者走“捷径”。我曾经了解到,某一初二辍学学生,在外面混一年后回到家里,对正在读初中的几位同村伙伴说,考不起好的学校不如现在就不读算了,我虽然初中没有毕业,花点钱请人办一个毕业证,到外面打工同样有效,一个初中毕业证,老板根本就不去考证什么。弄得那些成绩不好本就不想读了的学生纷纷效仿而早早地步入了"打工崽"的行列.

第四,来自学校本身的诸多因素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除了来自学生自己,家庭,社会三方面之外,还有来自学校内部的几个重要因素:

其一,校内的欺辱行为.在学校内欺负人的现象正逐渐成为学校和学生家长头痛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社会不好,学校和老师管理不好和家长管教不好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欺负人也是孩子形成的能力之一.欺辱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1)排斥其于局外,使其孤立无援(2)敲诈勒索其物品和金钱(3)肆意讥讽骚扰(如藏东西,在书桌里放嫌恶的物品等)(4)语言威胁,使其陷入恐怖不安中(5)纠缠盯视其行踪(6)给身体以直接暴力 . 受害者仅仅是忍耐,等时间过去,从受辱方的心理倾向来说,其影响是巨大的.往往使欺辱受害者对学校生活失去信心,对人心,将来,可信任的人失去希望,可直接导致受欺辱者转学,辍学或加入流氓集团.

其二,学生不登校问题.学生不登校是只学生在来学校的途中直接去了游戏厅或网吧,形成了学校见不到人而家长却认为孩子去了学校.学生不登校的原因主要有:(1)家庭管理不够 (2)学校管理松懈(3)学校和学生家长联系不及时

(4)学校周遍的诱惑场所太多.不登校现象容易使学生对社会不良场所产生眷恋感,最有可能将社会的不良因素带入学校,是学校欺辱现象和学校暴力的污染源.

其三,心罚.,体罚学生.教育体制面临的真正考验,是教育体制如何去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意味着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起自尊,而自尊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无疑是教育的反面,会给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内伤.我们把教师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否定,讥讽,挖苦称做教师对学生的心罚,把教师对学生人身的暴力或对学生的罚站,罚扫地,罚擦黑板,罚做同一道题若干遍等均称做体罚.教师在学校中的心罚体罚现象依然存在,它是学生厌学,不登校而造成辍学的原因之一.

其四,不合理的评估学生.(1)教师通过平时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来确定学生的平时学时态度是片面的(2)通过考试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政治.外语等主要学科,并且以这几科总分来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是极不合理极不科学的评估方式.(3)学生----教师学校的单向选择行,教师有权利选择学生而学生无权利选择老师,这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合理评估会消杀学生的自尊自信,进而使学生厌学,最后辍学.

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团体,让我们共同来关注中学生的辍学问题,找原因,想对策,把辍学人数控制在最少,逐渐使辍学实现"0"记录.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切实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素质,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因为美术思维不仅能解决绘画等美术造型问题,而且能极大程度地拓宽视野,触类旁通地启发思路,从而解决其他学科乃至更为广泛的其他领域的问题。通过学习形成美术思维才是中学美术教学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所在。只有站在这个高度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中学美术无效教学的问题。

美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是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各种方式认识、掌握世界,是自觉地运用其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进行的,艺术家运用的艺术方式或者造型手段,体现了美术思维特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短短的几个课时内就能够自如地“动手画或制作”;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们更不可能与考试科目抢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美术。但是,如果我们在每一课时、每一环节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美术思维去进行思考,强化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不仅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课程目标的落实,而且能使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地思考,用艺术的眼光去认识和掌握世界,从根本上去提升学生的素质,这才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

1.人文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也最有意义的,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它的人文性,它使我们改变了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强调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和作品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课标强调的让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即是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通过美术的方式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美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在人文精神的浸染下,逐渐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如在讲民间美术鉴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借“文化”的概念,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使思想道德的教育寓于美术教学的实施之中。接着,教师指出美术在认识表现客观世界时,是把一切放在文化的范畴上思考的,体现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教学中,学生对这种充满美术学科人文精神魅力的跨学科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的讲授。

2.敏锐的洞察能力

从事艺术创作要求具有敏锐感受力及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能力源于自觉的整体思维。美术教师都深有体会,多年的素描、色彩等专业训练,时刻都在强调整体感,这既是造型的重要原则与方法,也是重要的能力。它对于任何一个学科乃至生活都非常有用。在美术学习中, 不断让学生领悟整体思维的重要性,并尽快形成整体思维,实质是培养学生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并处理好问题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学科也重视整体观念,但在美术学习中,自始至终都贯注着对整体感的强调,更利于整体思维的形成。

整体思维在于对比与联系的自觉的不断运用。对比与联系,求同存异,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关系。明白并运用对比与联系的方式,学生在写生和书法的临摹等活动上,更能准确地表现对象。重要的是,在美术教学中, 通过直观图形和各种美术现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联系,并形成习惯,比教他们画一幅好画、写一手好字更有价值。

3.抽象概括的能力

说到美术思维,不少人首先会想到形象思维。对于形象,我们的学生,包括不少教师, 首先想到的是具体的形象,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往往依赖对具体形象、情节的想象。这些都不是美术最根本的语言,美术的根本语言是图形思维。美术学科思维里的图形,泛指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美感形式,这才是美术用以传情达意的最本质的语言。美术学习中,不从美术语言的本质去理解作品,就不能举一反三, 只能是一件件作品地去解释,去揣测作者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

懂得从内部图形语言本身而不是借助外部资讯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 其实是要求我们从本质上去理解事物,要求我们有着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所有的具体的形象都抽象为图形。抽象概括的能力,是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致力去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画面形象表达情感的形式的抽象及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方面去培养。

4.创新意识与习惯

在美术学习中形成的创新意识与习惯,必然会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开启更宽广的思路。美术的创新思维,不是要教学生发明创造,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学生在视觉上、形式上的求新,在思维上的发散,来养成创新的意识与习惯。

在教学中,利用发散的方式加强学生图形思维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与习惯。在绘画及摄影模块的教学里,笔者总是强调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物象,将平常的物象表现出不一般的视觉效果,在画面上创造独一无二的画面结构,创造“视觉惊奇”。事实表明,能坚持这样实践的学生,在任何时候,思维会更敏锐、思路会更宽广。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可以使学生感性地了解世界。但目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无法体现出美术教学应有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进行研究,并从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希望能够为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对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80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直是教学目标之一,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发现美的一门重要课程。农村学习条件较为落后,美术教学是帮助农村小学生最快提高审美能力的一门课程,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但目前的美术教学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陈旧

很多农村教师由于信息闭塞,没有及时更新对美术课程的认识,没有意识到美术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导致美术课在小学课程中只是副课的级别。一些教师认为没有必要上美术课,甚至会以提高学生成绩的理由占用美术课。很多农村教师还保留着传统教学的习惯,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因此会占用副课的学习时间,这样便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师要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极为困难。

由于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有的农村学校甚至会安排其他科任教师担任美术教师,影响了美术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的学校在每学期的教学评价中对美术等副课敷衍应对,这不仅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没有丝毫益处,还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教学方式落后

美术教学能有效进行的前提是师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交流,但目前的农村小学中美术课程教学方式落后,主要是以美术教师讲解,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学习为主。由于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无法进行专业的美术文化教学,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只言片语进行技能的重复训练。很多教师习惯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实际美术学习感受,学生没有自己感悟美术的魅力并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严重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单纯地照书临摹使得学生对书本教材和教师产生依赖,不仅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是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上,没有依据农村特色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活动,这样单一化的课堂美术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三)评价标准单一

许多教师习惯以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的美术作品,并且评价标准单一,只注重学生是否按照教材要求画出标准的事物,没有从学生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直接给出评价是很多农村美术教师教学评价的弊端,教师只是通过观察学生提交的美术作品随意给出“优”或者“良”的评价,不重视学生学习美术的情况,更没有告知学生作品评分的原因,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没有帮助。获得优的学生下次提交美术作品时会继续选择一样的风格,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获得差的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作品,更容易产生厌学美术的情绪,打压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有一些教师习惯以学期最后一次的美术作业直接评定学生的美術成绩,没有根据整个学期学生美术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估,制约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环境条件制约

环境条件的制约是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无法正常进行的重要原因。环境条件制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学生原因。美术教学的进行需要很多工具,铅笔和本子是最基本的工具要求,但是仍然有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无法购买到相应的美术学习工具,导致学生无法跟上美术课程的进度,没有美术实践的条件。第二,教师原因。有的教师工作态度有欠严谨,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教学,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负责任的态度。也有的教师兼任美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美术教师团队专业能力和素养都有所欠缺。第三,设备原因。很多农村学校无法为学生和美术教师提供相应的美术功能房,也无法提供多媒体设备,这些都影响了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课程

要及时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教师需要认清美术课程带给学生的益处。改变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术课程的重要性,结合传统的美术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有效的美术课程教学。摒弃美术课是副课的落后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拉近美术课程与小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美术课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会随意被其他科目占据,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

教师要注意,美术课的教学场所不仅仅是教室,还可以是室外,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发现生活中的美术魅力,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视野,使得学生在开放式的美术教学中发现价值并且创造价值,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的,美术教师需要根据农村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美术教学,同时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意识到美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的重要用处,指导学生发现美术带来的艺术和实用价值。

首先,在绘画方面,教师可以将农村的建筑物、风景等作为题材,指导学生勾画线条。勾画线条所需要的工具对农村小学生来说较易获得,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美术课程的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够掌握写生能力和创作技巧。

其次,教师在教导色彩知识时,由于工具的欠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地掌握色彩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例如开展辨别衣服冷暖色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根据农村风景进行取色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感受到乐趣,同时还能很好地掌握色彩知识。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泥土资源培养学生的雕塑能力,让学生在捏泥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或者也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树叶,用树叶进行拼图作画。

最后,教师不仅需要教导学生实际的美术技能,也需要教授学生关于美术文化的理论知识,比如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层面。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游玩农村,观察农村中的特色建筑,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教导学生成长以后利用知识建设乡村。教师的教导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教学目标要明确,例如在教导学生线条勾勒时就不教学生如何搭配色彩,避免学生因为接受太多的知识而掌握得不透彻。因为农村条件的限制,教师需要灵活地为美术课创造条件,利用农村文化为学生开展有趣的美术活动。

美术教师的教导固然很重要,但更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自发地感受美术的魅力,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认知体系。学生在美术文化学习中不仅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更易于投入真情实感。

(三)更新评价机制,注重美术教学过程

有效的美术教学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端正学习美术的态度,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不只是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也需要肯定学生的付出。简单的评价“优良差”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因此还需要明确指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以鼓励为主,可以定期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村里进行展览,良性的竞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优秀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且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美术的评价方式较为开放,教师的单人评价仍然具有一定主观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而激发自身的潜能,吸取他人优秀的经验,补充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够凸显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四)改善条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农村教学条件较为艰苦,因此相关单位应该积极改善条件,为美术教学争取更多的资源。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美术教师团队的建设,为教师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提供机会,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将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美术教材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认真负责地教导学生美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注重科研活动的开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招聘具有美术专业能力的教师担任学生的美术教师,大力宣传学校的优势引进人才,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凝聚力和美术教学水平。

三、结语

美术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口的综合素养,因此为了完成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认清美术对学生的重要性,针对农村小学美术存在的问题,例如小学美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条件受限、美术教学方式单一落后、教师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解决。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多元化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根據农村当地特色为学生学习美术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教师还需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最终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云霞.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9(47).

[2]刘海燕.探究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3]张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劣势与现状、归因及对策研究[J].美术大观,2014(9).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韩晓燕(1989.5— ),女,汉族,甘肃会宁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麻雀学校”美术教学的现状研究》(课题立项号:BY[2020]G116)研究成果。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综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以往的美术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初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求,因此他们需要更为丰富的美术材料来开展美术学习。综合材料的出现,恰能够顺应这一转变,丰富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材料,以激发初中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获得进步。

关键词:综合材料;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使用

一、 前言

对于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而言,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资源的匮乏,许多学生都难以提起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热爱,进而导致农村美术教学效率的滞后性。对此,为使农村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于综合材料的重要价值,来激发初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挖掘初中学生的艺术潜能,为实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以综合材料的应用现状为出发点,着重探讨综合材料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二、 综合材料的应用现状

目前,综合材料的作用,虽引起农村初中美术教师的重视,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应用得还不够透彻,许多教师早已习惯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不愿再去拓展其他美术教学的方式与内容,导致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极其缺乏趣味性。另外,部分教师虽乐于借助综合材料的优势性而开展美术教学,但由于自身对此方面教学素质的匮乏,导致这一课程的开展只浮于表面,未能发挥出深层次的价值。

三、 综合材料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将综合材料的重要作用,淋漓尽致地挥洒在课堂之中,并应注重综合材料开发的可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综合材料与生活的联系,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用综合材料,以丰富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提升。综合材料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使用策略,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 注重综合材料开发的可行性

教师是美术课堂的指引者,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才能真正推动综合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善于辨别不同综合材料在美术课堂中的适用性,注重综合材料开发的可行性,让初中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能够很好地运用综合材料来进行美术的创作与学习,使初中美术课堂中能够碰撞出源源不断地创作灵感。另外,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予以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以打破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局限性,让学生在此环境下能够如空中小鸟一般自由而又自在地翱翔。

(二) 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五颜六色的画笔,只有让初中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真正将一张白纸,描绘成五彩斑斓的样子。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综合材料的重要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作材料,让初中学生的创作灵感能够在美术课堂中恣意地流淌,使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获得提升,以实现初中学生美术学习综合素质的进步。

除此之外,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自身特性以及兴趣所在来制定,并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判别出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倾向程度,进而找寻到最适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初中学生使用综合材料的积极性,让初中学生发掘到综合材料的无限魅力,从而使农村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有所提高。

例如,在进行《表现与绘制》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使用综合材料,一块碎布都可以在课堂中得以使用,让初中学生的艺术灵感能够不断地蔓延到创作中。如可以让初中学生利用碎布来进行表现,以提升农村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激发初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 强化综合材料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才能够真正彰显出美术教学的价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探寻出美术学习的无限乐趣。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强化综合材料与生活的联系,使初中学生能够将目光放置于生活之中,并将生活中的“综合材料”,有效运用到美术创作之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为农村初中美术课堂增添一抹鲜活的色彩,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使初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予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应该让初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所思、所想来使用综合材料,以增强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使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提升。

例如,在实惠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使用综合材料,强化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稻草可以编织物品,蔬菜可以当作装饰,这些生活之中经常出现的用品,可以为初中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有效材料,使初中学生能够不拘泥于原本的美术材料中,而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将生活中的综合材料有效地运用于美术创作之中,以实现农村初中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切实进步。

四、 总结

总而言之,综合材料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使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极为有利。因此,教师要勇于创新美术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综合材料的作用,让初中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找寻到乐趣,以提升初中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动性,燃起对美术创造的无限欲望,从而使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获得总体进步,最终使综合材料对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价值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 邱天宇.环保主题综合材料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海南:海南师范大学,2017.

[2] 朱蒙蒙.综合材料在初中美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6.

[3] 刘学丽.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策略探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赵晖,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五中学。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陶艺是一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它远离实用型的功利性标准,符合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特征。中学美术课程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职能。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拟将分析陶艺课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开展陶艺课程的具体方式和应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中学美术;陶艺;探索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对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智育、美育、德育不可偏废其一。美术作为中学美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地位不言自明。美术的技能型特点将许多没有经过专门绘画训练的学生排除在外,很难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成为美术课程所应特别注意的。开设陶艺课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融入更多具有活力的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陶艺课程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透过陶艺品可以表现个人的性格、情感、审美等多种心理特征,它外化了象征、隐喻、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融合了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等美术门类,是一种典型的综合性艺术。本文认为,将陶艺融入中学美术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的优势有:

1.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徘徊在应试教育主流之外,而且由于美术的技巧性较

强,许多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因此对美术的兴趣不高。但陶艺制作中的泥巴类似学生小时候玩的橡皮泥,操作简便易行,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动手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之后,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能顺利进行。

2.培养动手能力

陶艺制作是一项需要学生亲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学到许多操作上的实用技能,仅靠理论上、书面上的知识无法完成。一件陶艺品的完成要求制作者有良好的耐心,心灵手巧。其中许多工序无法量化表示,学生必须自己亲手做过之后才能有所领悟。在此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开发创造性思维

由于陶艺制作过程并没有统一的模板,教师布置任务时尽管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在具体操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发挥。即使是教师给学生一件样品,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理想目标与实际操作中的差距,结果仍会按照自己的认识造型,塑造出千奇百怪又独具创造性的作品。

二、开展陶艺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在明确开展陶艺课程的优势之后,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将陶艺课程融入中学美术教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上文中提到陶艺制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在具体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以模板式的统一标准要求、衡量学生的创作,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教育目的的达成。因此,陶艺课程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制作陶艺品,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进行创作。技术只是手段,思维的创造力才是最终目的。

2.硬件设备的优化

陶艺课程的开设伴随而来的问题有学校陶艺设备的不完善,教师陶艺水平的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为此,一些学校专门前往景德镇参观学习。在硬件设备上虽然不能要求达到专业陶艺制作的水平,但是一些普遍使用的设备应该具有。这样就能使陶艺教学不是一种空口号。此外,教师的水平也极大影响了陶艺教学的质量,因此,需要教师具备一些专业化的知识与技术,这样才能保证陶艺课程的水平,不至于成为一种混乱的玩泥巴课。

三、陶艺课程的发展前景

陶艺课程是一门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程,它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独特思维,因此,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在中学美术课中广泛推广。本文认为,陶艺课程发展前景广阔。由于陶艺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虽然有强大的优势,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从而使陶艺课程成为一门有系统性的学科而单独发展。综合美国陶艺教学特点,我们需要进一步改革发展陶艺课程,充分发挥陶艺课程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张扬一种“艺术化生活”的理念,切实达到美育教育的要求。

美术课程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普及,陶艺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开始受到关注,我们相信,陶艺课程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使审美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參考文献:

[1]樊丽娜.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陶艺课程的探索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2]郭要杰.民间美术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编辑 张珍珍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这是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原因所在,这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GDP比例的2%。这2%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教育中。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经过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甚至是零。

2.教学设备奇缺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自然会导致教学设备的缺乏。在城市中小学教师都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情况下,许多农村中小学还在为老师们办公用的笔墨纸张而发愁。当北京一些重点中学拥有学生专用的科学实验大楼,装备了设备先进的各类实验室、现代化的电教中心、汽车模拟驾驶室以及远程教室、行星英语教室、多媒体视听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等多种专用教室时,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依然靠自制的直尺、三角板,用一张嘴、一支粉笔向学生传授知识。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流失严重

江汉大学教授高双桂等人以22省区的47个县为调查样本,调查了解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严重、补充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一般来说,从农村流向中心城区重点中小学的教师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而很少有城市地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向农村流动。这种单向流动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下降,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

4.教师收入低,职业认同感差

教师工资调查数据表明,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的占了多数,月工资收入在1500以上所占的比例很少,在35岁以下的教师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占到了30%以上,甚至还有月工资仅有200元的中学教师。低工资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年龄越小对工资待遇不满意的程度越大。

二、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对策

1.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实力

只有不断提高农村自身的经济实力,夯实农村经济基础,才有可能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教育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农村自身经济的发展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前提。在我国当前城乡差距过大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通过政策的倾斜来扶持农村的发展,才是解决农村教育落后的先决条件。

2.大力推进教育法规建设,积极推动《教育经费投入法》的立法工作

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明显滞后的实际情况,国家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从“扶农到扶教”,要统筹安排彻底解决农村学校负债运行的问题。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人大、政协必须督促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全面履行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法定责任。

3.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都会有追逐利益的倾向,教师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品德高尚,不为金钱、名利所动;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求教师能发挥其效用,实现教师的价值。这对农村教师来说多少有些矛盾,因为农村教师在工资低、教学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在家庭中对家人无法实现其价值,在学校里对学生也不能发挥其潜能。所以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能搞农村教师工资的歧视政策。另外,要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农村教师提高学历计划,鼓励农村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对于取得高学历或相关证书的教师,要相应提高其工资和福利待遇。

4.建立完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福利水平

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基本的保险如养老、医疗等虽然和城市教师一样都有,但是因为地处农村,有些福利难以享受或是享受不到。比如一年一次的体检,因为有的农村地处偏僻,使得当地教师如果想享受这个福利,就要花大量时间、路费和精力去城里做体检,这样就可能会觉得不划算而放弃。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只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给予教师切实的福利,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才能起到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起清.西部农村初级中学基本问题调查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1).

[2] 李建平.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电建企业品牌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土木工程建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