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知识范文

2023-09-17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远道而来的各位家长朋友,老师们,同学们以及所有留守儿童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阳光明媚,春意浓浓,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有幸请到了青莲镇人民政府、青莲镇派出所、青莲镇卫生院、公平教管中心的领导以及各位家长朋友莅临我校共同开展“普及安全知识,关爱留守儿童”现场交流会。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参加大会的各位领导,从左到右,他们依次是„„让我们再次用最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代表学校对政府、派出所、卫生院、教管中心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忠心的感谢!

今天的“普及安全知识,关爱留守儿童”交流会,共分为两个议程:

一、现场交流会,

二、班级家长会。

结束语: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2篇

《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

道真县民族小学 韩福平 时 间:2013年3月30日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教材简析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宇宙单元的起始课。在茫茫宇宙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月球——地球的卫星,离地球最近,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对地球影响最显著,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星球,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探究天文知识的兴趣,提升对我国空间探测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并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多种渠道(如:网络、书籍等)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理解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 2)知道科学进步是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的精神。 3)发展学生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宇宙是神秘而抽象的。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整理;制作“月球卡”。

四、课前准备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和深入,对月球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知识结构也是零散的。在教学中,希望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的了解。因此,2

课前布置预习;搜集有关月球各方面的图文资料,制作“月球卡”,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教师收集图片、视频资料等补充介绍,帮助学生归纳小结,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五、教法、学法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教学中将通过讨论、交流法对书本、网络、询问等多途径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小组合作探究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多媒体教学法对信息进行补充;实践操作法通过制作月球卡巩固掌握的信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环节

(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一颗卫星——月球,我将引导学生从“嫦娥奔月”、“古人赏月”、“梦里想月”、“眼里的月”和“人类登月”几方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感想。引发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通过谈话和提问,“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探索认识月球的呢?”引入学习内容。(相机板书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二)遥望月球,产生美好遐想

1、月球是神秘的,同时也是人们所向往的,从古至今就有许多与“月”有关的诗歌,故事,成语等,引导学生叙述有关月球的诗歌、故事、成语、传说鼓励发言,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急切想探索了解月球的欲望。

2、学生叙述,教师投影片展示部分诗歌,故事等。(课件出示部分诗歌)

3、教师谈话:月球很神秘,那么我们人类又是怎样探索月球的呢?(课件展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每个阶段的探索历程,教师相机课件出示。

4、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课件展示综合图片)通过课件展示,提问学生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适时板书: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观看图片,教师相机对其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教师的语言,刺激学生的视、听觉感官,使学生了解探月的历程,激发学生探索无穷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

(三)了解月球,制作我的“月球卡”

通过谈话:月球真神秘,你们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来一起动手,根据老师昨天的安排,一起动手做做月球卡吧。请出示你们回家制作的月球卡。

1、学生出示制作的“月球卡”,教师提问部分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信息及信息的来源。

2、教师课件展示“月球卡”,主要针对:一是月球的运动; 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相机对月海和环形山进行补充说明);四是有关月球的其他特点进行介绍。

3、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考虑到课堂因素,布置为课外作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实现资源共享,放大学生的探究结果,感受探究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走进文本,归纳总结

1、教师谈话:提问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巩固知识,理解记忆,使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课件展示总结内容)

2、师生交流: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而我们国家从2003~2008年曾三次载人航天之旅,而最近的“嫦娥”将带领我们一起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知道我们在发展,但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

(六)视频播放完后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过渡:通过视频的观看,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说想法。启迪学生科学精神,用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

(七)作业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和能力。 附: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4

月球的运动:

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地形特点:

人类登月故事: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3篇

2017年10月25日,我校开展了“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我校组织了师生,观看了禁毒宣传展板及相关宣传资料等。

为了有序、有效地组织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认真地进行了部署。学生有秩序的流动观看宣传展板,以及相关宣传资料,学习到了有关“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和“青少年吸食毒品的诱因分析”等知识,为了收到实效,学校还要求相关老师在组织观看时,做好展板的宣传教育工作。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4篇

【策略构想】

一、 “讨论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过程。

“讨论式”教学是创造力培养原则中积极思维原则和探索求异原则的最佳体现。是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探讨、研究,富于发现性和创造性的现代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讨论式”教学符合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意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讨论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讨论式教学有着厚实的理论根基。首先,认识活动主体学说认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备丰富个性的能动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的展开既要重科学、讲规律,又要重情感、讲创造,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学习上。把一个班的学生均衡编组,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组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互补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团体动力学说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因素,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班组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要使班组、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系统发挥作用。第三,课内师生关系学说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师生所有成员间双向交流,要达到这种合作交流形式,讨论式教学是首选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

对于小学科学教材中不便通过课堂观察实验来掌握的,而且学生又只知“一鳞半爪”没有丰富材料难以形成概念的内容,宜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自主地抒发已见,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而且在解决其他同学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认识、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地主动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科学课内进行有效的讨论式学习,让学生举一反三,集思广益,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的互相启迪中加深自己的思考,使学生对科学的规律及概念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能推动科学探究的进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随时随地去研究大自然中的有关事物,这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策略框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情境激发兴趣感知问题提出问题

二、明确目标,展开讨论

依据目标制定计划合理分工展开讨论

三、交流总结,形成共识

组内交流集体汇报达成共识归纳总结

四、应用拓展,课外实践

梳理总结实践应用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习目标:关注身边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操作要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问题,并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和目的,为下一步的讨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2.明确目标,讨论问题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形成小组意见。

操作要领: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多媒体投影,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然后依据目标制定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并合理分工。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则在倾听中比较、修正、完善,最后综合整理,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同时,教师要巡视监督,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提升。

3.交流总结,形成共识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讨论的结果,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达成共识。

操作要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先组织小组汇报,深化讨论的问题,形成思维争辩,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同时,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走向深入,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结论。

4.应用拓展,课外实践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融合,达到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与创新的目的。

操作要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即课下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思考、探索,从而巩固认知、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掌握规律,完成课堂知识的迁移。

【策略解读】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从而激活课堂。

创设讨论的情境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为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能入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因而要使学生在情境中有兴趣地参与,自觉地观察、积极地思考以后,进而发现问题,最后提出问题。也就明确了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这一问题所具备的知识储量。在这个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做实验、做游戏、猜谜语、做形体动作、唱儿歌、跳舞、竞猜、绘画等等。

导入情境的设计不能机械化,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来灵活处理。因此在导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

本环节要注意以下事项:

(1)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让学生有内容问。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语言、实验、电教等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出一种让学生善于提问的情境。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教师的预设要充分,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在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的问题时,适时引导,确立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3)教师要经常训练“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抓住重点,找准难点,紧扣疑点,使问题设计得有价值、有深度。

第二步:明确目标,讨论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是科学讨论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或多媒体投影,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依据目标制定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合理分工。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则在倾听中比较、修正、完善,最后综合整理,形成小组集体意见。

这一程序是讨论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考查。在讨论前,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与教材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做好揭示已知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准备,保证讨论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可按相同的观点分组进一步讨论,以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通过插话提问、倾听、回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要运用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推动讨论的进一步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譬如:“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详细说说吗?”“你还有什么看法?”……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提供多角度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鉴于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思维灵活性较差,教师在讨论中要善于叫暂停,对学生的问题要善于控制,既要让学生有普遍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据理力争,又要培养学生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

讨论的形式有两种:

(1)分组讨论:在讨论课教学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好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对讨论题逐个进行讨论,并由专人作好详细记录.。讨论中,要求学生就同一问题,各抒已见,有时甚至可以相互争论。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2)集中讨论:在分组讨论的前提下,全班集中讨论.。由各小组长选派成员汇报本小组讨论的情况:一是对问题进行讨论的结果;二是对某些问题存在的分歧。讨论中,各小组还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争论.如有些问题不能讨论出统一结果,由学习委员记录在案。

本环节要注意的事项:

(1)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活动深入的促进者,激发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积极性。

(2)要积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组内评价、班级评价的作用得以发挥,要让学生对初步研究的成果进行争论和辨别,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探究精神。

(3)讨论要保证充足的时间。讨论时间究竟需要多长,没有定数,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控制。

(4)学生也要提前搜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议。

第三步:交流总结,形成共识。

展示交流是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深入的理解,逐步形成共识,直至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小组讨论、全班集中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穿插其中,把握要领,

对每一个讨论问题进行再次辩证地分析、归纳、总结,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讨论中取得的成绩,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学生讨论中出现较大分歧的问题,要花大力气,详细、全面地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教师要适时引入科学术语、科学概念,使学生更加明确通过讨论获得知识或者结论,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有系统结构的知识体系。

本环节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交流时教师要及时组织课堂,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专心致志、善于对比,要学会容纳别人的观点,但也不能人云亦云,放弃主动性和自己的发现。

(2)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握好各个层次学生的展现机会;。

(3)展示过程中有许多不预测的因素,课堂中教师要捕捉好课堂随机出现的各种因素,随机调整教学过程;。

(4)展示交流要充分发挥其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以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注重一个问题的多种思路与方案。

第四步:应用拓展,课外实践

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究未知的教学方式,它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点。讨论是出发点,应用是落脚点,创新是理想点。本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课下进行有目的观察、思考、探索,从而巩固认知、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掌握规律,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探求新知,掌握规律,深化本课认识主题,完成课堂知识的迁移。

本环节分以下两步进行:

1.梳理总结,实践应用

本环节教师要引入与生活实际较为密切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判断物质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懂得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增强学、爱、用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社会实践才是学习科学最广阔的天地。

2.拓展延伸,探究新知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5篇

回去后太阳用功的读书复习每天都很用功。地球择是劳逸结合每天写完作业后玩会儿在复习。月亮回去后每天和伙伴玩。银河妈妈经常说他,可他总也不听。

礼拜一到了,太阳早早的来到了学校他把教师打扫干净后就开始复习,一会儿,大家都来了。宇宙老师走进教师对大家说:“太空小学,六年级下半年期末考试现在开始。”考卷发下来后大家都认真的答题,只有月亮在东张西望。宇宙老师看见了就把他的考卷给没收了。宇宙老实说:“让你不好好复习,这回知道了吧!”

考试成绩出来了,宇宙老师说:“这次考试第一名是太阳100分,第二名是地球,第三名是玫瑰星云,最后一名是月亮0分。大家听后纷纷取笑月亮,月亮羞愧不已。”

行星爷爷说:“这次考试第一名和第二名有奖,太阳我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冥王星命名为太阳系让他们围着你转,还记你万丈光芒。地球我让时间的万物都在你上面。月亮见他们都有好东西也向行星爷爷要,可行星爷爷不给他。他便向太阳、地球要。太阳说:“我把我的光分一点给你吧!”地球说:“我让你做我的助理,晚上你就出来和人见个面。顺便带给他们点光明。”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6篇

摘 要: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是一种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专注于生活,投入到让学生感觉到满足而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基于项目的STEM; 科学思维; 科学素养

一、研究背景

S(科学)是对自然世界的研究,包括与物理、化学和生物相关的自然定律,以及对这些学科相关的事实、原理、概念和规则的处理与应用。科学既指随时间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系列知识,又指产生新知识的过程——科学探究。科学知识能为工程设计过程提供信息。

T(技术)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做一门学科,但是它包含了用于创建和操作技术制品的整个系统以及制品本身。这个系统包括人员、组织、知识、过程和设备。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创造了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多现代技术都是科学和工程的产物。而技术工具在这两个领域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E(工程)既是有关设计创造人工产品的知识体系,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工程学是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的过程。其中一个限制条件就是自然定律,或者说科学定律。其他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资金、可用材料、人体工程学、环境法规、可制造性和可修复性。工程中会用到的科学和数学概念,以及技术工具。

M(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数字和空间之间的模式和关系的科学。数学与科学不同,在科学中,实证数据是用来证明或推翻相关主张的;而数学中的主张则是通过基于基本假设的逻辑论证来证明的。逻辑论证和主张都是数学的一部分。与科学一样,数学知识也在不断发展。不过与科学不同的是,在数学中除非基本假设有所改变,否则数学知识是不会被推翻的。在科学、工程和技术中都会用到数学。

学校高位发展的需求性。本校地处苏州工业园区,园区教育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校已成为园区未来教室的试点学校之一,处于高位发展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双板技术已成为当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用来满足学校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交互式电子白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交互式电子双板基于双轨教学模式产生,解决了传统单块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备课不方便、教学资源无法共享、电子白板尺寸过小等问题,同时具有其独特的教学特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课堂带来的冲击,促进我们一步步地去改变。

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更是提出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纳入课程目标中,课程内容中也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模块,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做”解决科学问题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丰富学生科学学习的资源。未来教室环境下,基于项目的小学科学STEM学习,教师通过教材研究,创造性地整合有效资源,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决若干问题。通过学生完整的作品展示来考量学生对STEM所涉及的各个学科概念的掌握情况。而在双板上呈现,可以很好的进行师生互动,并拓宽学生的视野。

STEM课堂具有以下特征:活躍且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支持学生自发提问以及制订探究计划、是发明与创新的中心;既是教室,又是实验室,支持多种教学模式;能够覆盖具有不同学习风格以及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整合真实世界中的情境或难题。

受STEM教育的学生有以下特征:他们是问题的解决者、能够明确问题和难题;能设计探究方案以获取、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并能够将相关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学生也是创新者、发明者,具有自主性和较高的技术素养。

提高科学教师教科研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引入STEM PBL策略,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实践与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的提高,让STEM学习深入科学课堂。

《依托未来教室,优化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的研究》是用一种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强调长期的、跨学科、学生为中心的,且与现实世界之问题和实践相融合。将分散的学科领域融合进应对具有挑战性问题和难题。这些问题驱使学生去面对并力争理解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整合科学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对期刊、文献、网络等资料文献进行查阅,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找深入的研究点,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组织课题组人员查阅和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关注最新的国内相关研究情况,特别是关于未来教室、《科学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论述和观点。借鉴吸收相关的思想内容和实践经验,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按照“计划-行动-反思-调整”四个步骤,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在这过程中,课题组人员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努力研讨解决的方法,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在小学科学课堂、装有电子双板的课堂中观摩教师上课的全部过程,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案例研究法。根据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理念,依托未来教室,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并实施教学案例。

问卷调查法。对小学科学课程现状进行调研,在案例实施后通过调査问卷了解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与平时的效果。

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四、研究目标

依托未来教室,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能给小学科学教师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整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用的相关资源,促进教学实效,增强科学课堂效率,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科学教育更能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运用新的理论指导使科学教学更具实效。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基于真实情境,模糊任务,明确结果展开教学,促进学生各科知识的融合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能够恰当利用现代技术,依托未来教室,优化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

依托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真实任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对学习有所控制,注重学习的迭代过程。在不断拓宽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加快学习的催化剂。辅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等科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注重学生所学各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及有效整合,课上教师利用平板与学生进行有效交互,加强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子课题一: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概述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优化项目,深入学习5E教学模型,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

子课题二:小学科学基于项目的STEM教学设计的开发研究

基于项目的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模糊的问题、明确的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同时将上课时所需要的音频、视频、图片、网址、文本等多种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教师上课时可以通过双板呈现所需的资源,重点研究如何更好地做到资源整合,探索课件工程的制作与优化。

子课题三:未来教室环境下,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评价机制的策略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开展有效的互动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六、社会价值

通过专注于问题、事例和将新观点与先前获得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的学习背景,学生接触到学习内容。建立学生的思维,利用与学生个人相关的问题,为学生探究搭建脚手架。

让思维具有可见性。给学生提供清晰观察自己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反思,更准确地示范科学课程。提供多种表达方式——允许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解释科学的过程中,电脑动画、建模制作项目、动态描写和科学信息显示,让学生接近尖端科学,使学生能够看到科学思维过程。因而可以接近科学思维。给学生提供机会来积极培养元认知技能,协助教师更有效的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并提出反馈意见。从而促进学生在科学世界和学习世界之间的互动。

帮助学生向他人学习。社會建构主义、合作性学习、学习共同体都提倡这种学习理念。鼓励倾听,而且要三思而后行。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要观察榜样,并从榜样的身上学习。设计讨论中必须要考虑“进行反思,整合他人的观点,认真做出自己的贡献。”

促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基于元认知和探究,鼓励监控。提供复杂项目,让学生有能力设计个人的目标,从他人那里寻找反馈、解释评语、增加新证据。鼓励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促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七、社会效益

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专注于生活,投入到让其感觉到满足而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未来课堂不再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促进学生进行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为主。未来课堂强调学生之间采用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安装的设备和使用的系统能支持学生的群体或团队学习。学生们能够协同合作开展知识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共享,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配备视频交互系统的“未来教室”,可通过高清摄像头和话筒,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录像或直播,打破传统校园一间教室、一位教师的上课模式,通过现场视频同步传输开创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上课模式,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STEM教育课程计划能够以学生参与活动、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基础,提供动手做的课堂体验。学生在应用所学的数学和科学知识来应对世界重大挑战时,他们创造、设计、建构、发现、合作并解决问题。这些促使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学习者,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以“解决问题、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科学素养开始,正在向培养面向未来的更为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核心素养发展。倡导跨学科、跨学习领域的学习方法,通过真实情境的课程教学,将拥有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知识背景的学生与学校、社区、工作和全球企业联系在一起,与人类未来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

八、课题研究反思

专家引领不够,课题研究重实践,轻提炼。本课题研究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引领方面做得不够,导致我们的研究视野狭窄,研究的方法、思路还不够科学、有效,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研究”。在课题研究“回头看”的过程中,教师们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和提炼欠缺,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总结,与此同时,教师重复性的研究较多,导致课题资料不够丰厚。

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刻,尚有很多内容需要深入研究。学校处于乡镇,教师观念更新不快,学生家庭配合不够,导致课题研究不够深刻。

如何更好地利用未来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尚需继续探究。课内如何组织有效活动、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更需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相对于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两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电子白板技术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课堂上千万不能主次颠倒,不能只为技术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另外,比技术更先进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和专业能力。因此,教师在学习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时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教育理论水平,不断创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

其次,目前的教育教学前沿,微课、微视频等对于在课外指导学生学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子白板领域,我们制作微课、微视频更方便,效果更形象直观,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利用白板技术制作微课、微视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本课题是结题了,但是研究的脚步会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美]米尔顿·霍林,[美]杰姬·斯皮克·德怀尔著,刘恩山等译.STEM课程如何设计——从StEMT理念到课例[M]

[2][美]罗伯特·M·卡普拉罗,[美]玛丽·玛格丽特·卡普拉罗,[美]詹姆斯.R.摩根著,王雪华,屈梅译.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一种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方式[M]

上一篇:承揽加工合同范文下一篇:设施规划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