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整治一改革总结范文

2023-09-28

两整治一改革总结范文第1篇

郭楼小学自开展“一打击两整治”专项行动工作以来,按照“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调控工作方法,着力健全制度,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学校及学校周边各类安全问题,积极排查学校存在的隐患,促进学校的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安全稳定,确保师生人身安全。我校高度重视,站在维护校园稳定,保证师生安全,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高度,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按照“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调控工作方法,着力健全制度,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学校、学校周边各类安全问题,积极排查学校存在的隐患,促进学校的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安全稳定,确保师生人身安然无恙。

1、召开班子会,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讨论制定我校开展校园及周边“一打击两整治”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提出我校开展此项活动要求。

2、召开教师会,学习我校《开展校园及周边“一打击两整治”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提出我校开展此项活动要求,要求各办公室、各班级做好安全隐患自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

3、召开学生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提出安全要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一打击两整治”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我校专门成立了“一打击两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校长曹大伟同志担任组长,宋捷副组长,成员王锐利、孙春生、于洁、田建设、张本红,从而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三、工作目标及要求:

严格按照“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落实《教育局“一打击两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打击两整治”专项行动,认真对校园内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的排查,并建立长效机制,,协同上级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好学校及学校周边的问题,切实消除校园及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

四、开展具体工作:

1、扎实开展安全防范教育。

学校不断拓展学校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开辟黑板报、升国旗、主题班会、等多媒体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品德、劳技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相关的课程、活动的机会、设计的情境,来指导、训练学生,进行安全演练,加强安全教育。班级后墙黑板开设安全教育专栏、课程表开设安全教育课时。我校安全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2、认真清理校园周边环境。

积极与上级执法部门结合,对学校周边对学生身心有伤害的网吧、音像场所、流动饮食摊点进行清理。协助公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一些对学生可能造成伤害的不法分子进行打击,为学生每天上、下学营造一个安全环境。

3、全面排查学校安全隐患。

首先组织人员认真检查教育教学设施、照明用电、就餐、食品等,严防教学设施对学生伤害。

其次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大型的教育报告会,要求任何学生进校都不得携带火种、管制刀具以及对学生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并要求各班主任定时或不定时对学生所带物品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没收。

再次结合学生家长对学生加强思想、法制、道德和诚信教育,使之强化其法制、安全意识,以达净化校园之效果。

4、完善“三防”防控体系。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加强校园夜间巡逻管理,加强门卫保安管理、建立校园巡逻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和夜间巡查制度。进一步做好科技创安工作,加大视频监控等技术防范设施的投入,尽快完成学校监控系统与公安局联网工作。

5、维护师生在校人身、财产安全。

严查严防有侵害学校师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为师生营造安全、稳定的学校周边环境,力保学校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6、以人为本关爱师生防治结合。

“一打击两整治”专项行动是造福师生的一项民心工程,需要广大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此次专项行动时间长,任务重,按照“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总体要求,校长张志浩同志高度关注和重视,及时召开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专门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的积极性,为校园营造安全、和谐氛围。

7、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利用横幅、标语、网络开展宣传发动,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安全教育、诚信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做法制教育报告等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排查整治的积极性,营造打击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

两整治一改革总结范文第2篇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去年市委、市政府、卫生局开会部署集中整治“两非”专项活动以后,我院立即成立了由一把手院长亲自挂帅、分管院长牵头负责、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集中整治“两非”活动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职工会议,传达市局专项整治活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部署全院整治“两非”专项活动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使整个集中整治活动得以稳步推进。

二、加强宣传,狠抓教育

整治“两非”专项活动各项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对相关医务人员的教育工作如何开展,为此我们进一步认真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做到逢会必讲,对上级每次会议精神、每份文件及时传达到位,努力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去年7月份,市委、市政府及卫生局召开整治“两非”专项活动动员大会后,我院随即召开职工大会,组织全院干部职工传达、学习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广泛宣传开展整治“两非”专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召集B超室、妇产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全体人员,对上级会议及有关文件要求,进行强化学习教育,重点学习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决定》、《盐城市举报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奖励办法》等文件规章,以及《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使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打击“两非”是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维护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在这项综合治理活动中,广大医务人员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教育,相关科室人员全部主动作出不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不实施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不随意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的书面承诺,并在医院大厅张贴公示。同时,医院在B超室、妇产科门诊、人流室、产房、手术室等相关工作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禁止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警示标志,把打击“两非”的氛围营造得浓浓的,让每个人把打击“两非”这根弦绷得紧紧的,形成一股强大的高压势态。

三、立足管理,严格检查

两整治一改革总结范文第3篇

1“三中心两平台一机制”中职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1.1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第四部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八) 指出:“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 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四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第 (十一) 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提出:“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 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 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各行业、产业信息化进程紧密结合, 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可见, 在职业教育中提高信息化水平, 普及信息技术运用, 增强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已上升为国家要求, 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如何落实这项要求, 文件中也提出了具体办法:一是平台建设, 二是数字化课程建设, 三是数字化教学技术应用, 四是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还特别提到“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中职学校如何落实以上决定, 推进信息化建设呢?关键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进信息化建设, 具体的落脚点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普及和深入实施信息化教学。所以,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就成为目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2 中职教学实际需求

中职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近年来大家一直不断探索的课题, 但效果都不太明显, 主要原因有:一是教师、学生、教材、企业、岗位、实训、设备等关键要素的运用和整合一直困扰着我们, 理不清、用不好;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普教模式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职业教育, 至今没能实现大的突破;三是教育教学的理念、基本的教学平台、教学运行机制都很陈旧, 适应不了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教学现状;四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停留于宣传、纸面、口头, 实际操作中难以实施。然而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曙光, 成为解决众多问题的利器, 很多限制中职教学改革的时空、条件、关系问题可以应用信息化手段顺利解决。

因此,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普及和深入实施信息化教学, 构建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就成为目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2“三中心两平台一机制”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内涵与解读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中职教学的形式、内容非常多, 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做法, “三中心两平台一机制”中职教学模式是在现实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 具有实用、易操作、效果突出等特点。这种模式抓住了关键要素, 解决了中心问题, 是应用性强、易于推广的模式。

“三中心两平台一机制”中职教学模式改革是中职教学的一种框架, 一种体系, 一种宏观模式, 它由理念、平台、运行机制三部分组成, 是整体解决中职教学问题的一种具体方案, 但与传统的操作范式有区别, 没有具体的步骤和模式要求。

2.1“三中心”

就是“以能力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以课题为中心”。这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 没有这些理念, 教学模式改革难以实施, 难以深入推进;只要具备了这些理念, 教学模式改革就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潜力无穷。“三中心”的理念是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以能力为中心”是中职教学的首要原则, 既是目标, 也是操作原则。以能力为中心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状况, 围绕能力设计教学框架。过去以知识为中心, 现在以技能为中心, 而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频率加快, 知识、技能都极易淘汰和过时, 只有能力才是永恒的。新的世纪是以能力为核心的世纪。

2)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改变过去“以教师 (师傅) 为中心”的状况, 围绕学生组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说了很多年, 但在中职始终难以改变, 因为中职强调技能, 技能掌握在师傅 (老师) 手里, 在中国“师傅就是父母”“师傅一言九鼎”深入人心, 再加上职业素养中的“服从”、公司化管理、军事化管理等理念的介入, 中职教学以教师 (师傅) 为中心的现象很严重。而在信息环境下教学, 人与人的关系更为平等, 教师 (师傅) 的多样化、物化、虚化, 学习手段的丰富, 学习形式的灵活, 学习资源的扩大, 使得教师的角色淡化,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

3) “以课题为中心”就是要改变过去“以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围绕课题组织教学材料。中职教学本不应该有书本教材, 只要有教师的讲义、学生的学习资料、相关的资源库即可, 或者说书本教材只能是教学的参考书之一。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 在中职教学中提了很多概念, 从章节式到项目式、任务式、模块式, 但每种模式适用范围都有限, 不能有效覆盖所有课程。如果以课题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材料, 把相关的知识、技能以问题的形式进行重组, 不仅对中职所有的课程能有效进行重组, 而且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探索、追寻、论证等手段, 最大化的利用信息资源,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更好地调节师生关系,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能力。

2.2“两平台”

就是建数字资源平台, 建网络教学平台。

1) 数字资源平台是信息化教学的必备要素,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已逐步开始推广, 包括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与学的评价资源三个方面;形式有文字资料、视频资料、课件、图片、微课等;运行方式有自主阅读、自动播放、自主检测、下载、交流讨论互动等。数字资源平台的优势是强大的整合、集成功能, 突破时间、空间、人际限制把各种资源、各类人群、各种形式整合在一起, 充分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求, 实现差异化、个性化教学。

2) 网络教学平台是物质与信息的集成, 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目前主要是教学一体机、网络通讯设备和学习终端。教学一体机集电子白板、电脑、多媒体、互联网、视频展台、投影、仿真等多种物质的、软件的功能于一身, 能轻松实现信息提取、交互、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仿真演练等教学形式。从实际使用看, 虽然教学一体机不能给课堂教学带来革命性变化, 但基本上摆脱了传统一人、一笔、一黑板、一教室、一书本的教学形式, 是目前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 这已是一场革命。网络通讯设备主要是密集型路由器, 可以让所有学生、教师轻松上网。学习终端有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具有上网、交流、办公等功能。

2.3“一机制”

就是建立自主学习机制。

以前也提学生自主学习, 但基本都是空谈, 因为没有自主学习的资源、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没有自主学习的方式、没有检测自主学习效果的平台。在信息化背景下, 有三个中心的理念支撑, 有两个平台的物质基础, 自主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要实现“以能力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以课题为中心”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 否则培养不了学生能力, 学生中心无法体现, 课题的探究性无从显现。“数字资源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资源、方式、平台, 使学生可以、能够自主学习。

也只有建立自主学习机制, 保证学生自主学习, 才能有效利用庞大的信息资源, 最大化发挥教学设施、设备、资源的作用, 实现学生个性化需求、差异化发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三中心两平台一机制”中职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策略

3.1 树立“三个中心”的理念

1) 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理念, 打破书纸笔传统, 设计教学框架。教学框架就是教学体系的安排、教学形式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等教学主要要素设计。以能力为中心就是要打破过去围绕书本、纸笔、机器教学的状况, 根据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系来进行教学框架的设计。从目前看,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 以能力为中心重组教学体系。比如以社会生存能力组织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以职业工作能力组织专业素养课程体系, 以创新发展能力组织实践素养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以信息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 否则难以实现。

(2) 以能力为中心重组教学形式。比如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自学能力、自控能力为中心选择利用网络学习 (手机) 、利用资源学习、更多提问和交流、互助学习等形式, 转换师生角色, 改变师生关系。

(3) 以能力为中心重组教学内容。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围绕“家庭网络组建与维护”能力, 可以组织起个人计算机的组装维护、家用路由器的设置维护、手机设置与维护等教学内容, 彻底打破传统教学内容体系。

2)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打破师生界限, 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需求、能力、爱好设计教学过程。表面一看很难实现, 因为中职生的差异实在太大, 但从信息化背景分析, 这恰好是信息化的优势所在, 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有如下做法可选。

(1) 少讲多练,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借助“两个平台”, 教师减少“讲”, 增加“导、评”;学生减少“听”, 增加“学、演、练”。教师把握方向、进度, 进行质量测评和学习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习、寻找答案, 从而提高能力。

(2) 合作互动, 发挥团队优势。现代社会是展示团队力量的时代, 单打独斗已经过时。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课题式学习内容构建更好的团队合作互动学习形式, 让学生在交流、展示、合作、沟通、比较中成长。

3) 树立“以课题为中心”理念, 打破时空界限, 整合教学内容。以课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其实质就是问题式学习, 把要学习的内容转换成典型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尝试、演练、论证, 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

(1) 围绕课题构建数字资源库。要根据课题的内容组织资源库, 确保课题涉及到的主要知识、技能、标准、教师讲解视频、操作演示视频、习题等都有。最好是资源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重组, 满足多种需求。

(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要为教学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 比如其它院校的公开课、社会机构开发的学习网站, 以及网络强大的搜索互动功能。每门课程、每个课题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建议的网站、网址和资源, 让学生既能自主选择, 又不至于漫无目标。

(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可以将实训教学、理论教学、企业实践进行融合, 可以实现远程教学、辅导、观摩、交流, 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 但这些都必须以课题为中心进行组织和设计, 以达到“形散神聚”。

3.2 构建“两个平台”的基础

1) 构建数字资源平台。现在的社会机构、主管部门、学校都在建设自己的数字资源平台, 各有特色, 但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建设自己的数字资源平台。这个平台必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满足学生学习方便, 二是满足教师使用方便, 三是积累教师新开发的成果, 四是方便资源更新。

2)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这个平台主要由学校的信息化办公系统、管理系统、通讯系统, 教师的交流系统、师生的交流系统、校企的交流系统, 教室的一体化教学设备、网络通讯设备、学生学习终端等组成。这些系统、设备要通过互联网进行整合, 对师生进行全面培训, 使用过程中要随时交流、展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创新, 这方面的设备、系统会越来越先进、好用、价廉。

3.3 建立“自主学习机制”的运行模式

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制高点是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点是理念转变和平台建设, 落脚点是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的构建, “三个理念”“两个平台”都是为自主学习服务的。

自主学习机制主要包括教师的引导、组织机制, 学生的学习机制, 学习效果的检测评价机制。教师引导、课堂组织要以服务为主, 以学生学情为主, 变“教”为“导”, 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要以自我需要为主, 以职业发展规划为主, 变“学”为“求”, 变“被动”为“主动”。评价检测要以学生自我目标实现程度为主, 以能力提高程度为主, 变“死”为“活”。

自主学习机制是可以有一套固定模式的, 每个班级、每个学校相差不宜太大, 要让教师学生在这个模式下养成习惯, 不要在模式上花太多精力。借鉴、改造现有模式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比如重庆市教科院谭绍华开发的“五环四步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如果基于“三个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把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建立在“两个平台”上, 自主学习的机制基本就形成了。

中职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艰巨而实在的任务,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三中心两平台一机制”中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体现了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其内涵和外延都有待探索和发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出现。

摘要:中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就是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三中心两平台一机制”中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体现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树立“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为中心”三个理念, 构建“数字资源、网络教学”两个平台, 建立一种自主学习运行机制是本模式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创造性发挥。

关键词: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

[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

[3] 彭传章, 张建如.信息化环境下多维度新型课堂教学探索.中国教育报, 2013-09-17.

两整治一改革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 :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提出“生涯教育”。美英两国作为先锋国家,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途径多元的完整的生涯教育体系。探析美英两国生涯教育缘起及实施模式,对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生涯教育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关 键 词:生涯教育;美英两国;实施模式

作者简介:孟四清,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就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人生规划能力”,这其中就包括了生涯教育内容。生涯教育既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也是学生可持续、创造性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近百年的教育发展中,美英等国建立了独特的生涯教育体系。探讨美英生涯教育的特点与运行模式,对我国开展生涯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生涯教育在美英两国的缘起

较早将生涯发展理论运用于学校教育的是美国。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提出“生涯教育”,旨在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浪潮转向个人的生计与未来发展。生涯教育提出后,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形成了规模广泛、进展迅猛的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曾两次以政府专门法案的形式强调生涯教育。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制定《生涯教育法案》,一次是在90年代制定《学校——就业法案》(school-to-work,简称STW 项目)。

1972年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生涯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强调综合性、提倡合作制、实行工读制。 1974年,美国国会把生涯教育定为全国重点项目。1994年,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学校—就业法案》(STW),同时,美国教育部和劳动部共同发起了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从学校到就业,其目的是使所有的高中学生都能确定一条走向职业道路的计划,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1]

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1971年联邦教育总署拨款900万美元,资助各州进行“生涯教育”实验;1973年又拨款1.68亿美元推广“生涯教育”实验;1977年美国国会众议院还专门通过了一个“生涯教育五年计划”,并拨专款支持其实施。[2]加之所有的州及大部分地区教育部门都有专人负责推行“生涯教育”计划,使之该项教育改革项目得以深入民心,并能持续发展。[3]

1948年,英国政府通过《雇佣和训练法》,明确规定要求各所中学对所有在校学生实施生涯指导。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强调生涯教育和生涯指导应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1997年教育法案》规定,所有公立中等学校都有法定责任为9—11年级(即初三至高二)的所有学生提供生涯教育,必须确保学生得到生涯指导和最新的生涯发展信息资料。2000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颁布了《新课程中的生涯发展教育》等相关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了生涯发展辅导的具体目标。2003年,英国教育技能部又制定了《全国生涯教育框架》。其中针对每个学习阶段的生涯教育都有详尽的描述。[5]

二、美英两国生涯教育实施的有效模式

美英等国的生涯教育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推行的。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形成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实施途径多元、学校与企业共同配合的完整的生涯教育体系和独特的实施模式。

(一)教学目标明确,分阶段进行

美国以学校为中心的生涯教育课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

第一阶段为“生涯认知”阶段(1-6 年级)。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职业认识”。目的是通过单元教学,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扩大儿童对职业的了解。

第二阶段为“生涯探索”阶段(7-10 年级)。学生在这个阶段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职业群,通过实习、参观、访问等方法和途径获得具体切实的职业体验。

第三阶段为“生涯准备”阶段(10-12年级)。学生在这个阶段须习得与职业领域有关的入门技能,具备从事技术性工作的能力,或具有进入专科教育(Post-secondary)的知识准备。[6]

英国中学的生涯教育目标分为自我发展、生涯探索和生涯管理三大块。三大目标在不同学段都有子目标,详细地规定了各个阶段学生接受生涯教育后应达到的要求。[7]

(二)课程内容排入课表,实施途径多元

美国中学普遍开设的生涯教育课程主要有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特殊生涯指导课程和生涯相关的学术课程。

在英国这些课程都是根据《全国生涯教育框架》和国家课程体系制定的。《全国生涯教育框架》涵盖了学校生涯教育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实例等各个方面。较典型的有与生涯相关的学术课程、生涯探索指导课程、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和特殊生涯指导课程等。许多学校把它规定为必修科目。一般中学从第三年或第四年开始,到第五年底结束,教学活动排入课表。

除了学校开设生涯教育课程之外,为了使生涯教育取得好的效果,美英国家还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生涯教育。为了配合学校和地方服务机构开展生涯教育,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建立了许多有关生涯教育的网站。各个地方教育部门还设有专门的生涯服务机构,以协助学校实施生涯发展教育。美国实施生涯教育的其他途径还有:模拟情景教学、组织学生的工作实践、生涯教育咨询、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等。[8]

(三)组织实践活动,增进职业体验

美国中学生参与实践主要有如下三种工作形式。

1.工读计划。这种工作形式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有报酬的工作机会。这项计划最初目的是为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提供工作机会并获得一定报酬,因此与学校课程联系较少。目前这种形式对开展职业教育有积极影响,开始纳入学校教育过程和教学体系。

2.合作教育计划。这种工作形式是指参与这项计划的学生一半时间在校学习,一半时间工作。工作环境中的体验和学校学习的课程相互联系,该项计划成为生涯教育最主要的一种实践计划。

3.义务工作计划。这种工作形式是指学生参加社区的常规工作。一般由学生自发组织,以俱乐部形式出现,在假期开展,以增加学生的工作体验。[9]

(四)与社区、企业、家长联动,获得有力支持

美英国家一般都注意利用各方力量,为生涯教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英国在一些相关法令中规定,相关社会各部门要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大学校园、各企业、事业单位、工场要和学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给学生们提供参观、就地实习及熟悉各专业、职业和工种的机会。同时,学校也比较注意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如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请他们注意从小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职业意识的灌输,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10]

美国在校内实施“生涯教育”的同时,也特别注重校外生涯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注重与企业、社区及家庭的联系,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雇主为基础的模式;二是以家庭—社区为基础的模式;三是以农村—住宅区为基础的模式。美国还十分重视校外实体及社会联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先后建立了“社区生涯教育联盟”和“生涯发展中心”,这些社会机构为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实践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1]

三、借鉴与启示

美英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反映了从强调外在硬职业技能训练到注重软生涯能力培养的内涵式发展趋势。同时实践途径与方式也日益开放、多元和深化,从而形成了政府推动,学校、企业、家庭共同关注和相互合作的实践体系。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生涯教育仍处于摸索阶段。美英的生涯教育实施模式对我国开展生涯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推进中学课程改革,制定与生涯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

美英的生涯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生涯课程来实现的,并且列入课表。我国目前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有关的课程,也只是零散穿插在心理辅导课或者是偶发的探究学习之中,没有正式列入课表,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国家应尽快结合目前中学教育的实际,制定生涯教育课程和生涯教育的实施框架,从而为学校实施生涯教育提供参考。各个学校根据国家生涯教育框架,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关的校本课程,突出其地方特色。

(二)构建分层递进、途径多元的生涯教育体系

多年生涯教育的实践,美英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涯教育体系。我国由于开展生涯教育的历史较短,即使有学校在尝试开展,也常常被分散于劳动技术课、心理辅导课的某些章节之中,内容尚未系统化,实践上也远未形成完整的生涯教育体系。因此,要在充分理解生涯教育重大意义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分层递进、途径多元的生涯教育体系。可以先从高中开始进行生涯教育改革,通过专门开设生涯辅导活动课、增加学生的选修课、社会实践活动、个别咨询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逐步提高学生对职业、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确立职业意识,主动做好人生规划,从而使学生有一个完满的人生。

(三)争取社区、企业、家长的支持,协同搞好生涯教育

借鉴美英国家的经验,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时,应高度重视与家长的合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举办家长生涯教育学习班,宣传生涯教育的意义和提供相关信息,还可以到家长工作的地方参观、访问。

注重学生的职业体验是美英国家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开展生涯教育要十分重视与企业、学校合作,让学生去实地参观和考察,进行职业认知与探索。在资金还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可与职业学校合作,把他们学校的实习基地作为普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探索的体验场所,实现资源共享。

(四)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确保生涯教育取得实效

从美英开展生涯教育的经验可以看出,政府的法律保障是生涯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我国目前还没有把生涯教育课程纳入基础教育的课程当中。政府亟待出台有关的文件,并贯彻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使生涯教育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2][3][4]罗汉书.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剖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42—44.

[5]李亦桃.美国生涯教育初探—对我国普通高中改革的启示[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6]李金碧.生涯教育: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13—16.

[7][8]陈娜.英国中学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教学研究,2007(9):456—459.

[9]薛弥.美英两国生涯教育模式特点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81—82.

[10]陈娜.英国:注重中学生涯教育[J].上海教育,2007(01B):37—38.

[11]王志强.美国生涯教育的实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8(3):43—45.

责任编辑/李书华

上一篇:离心泵的常见故障范文下一篇:慕课翻转课堂化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