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研究范文

2023-09-21

美术教育研究范文第1篇

摘 要:美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意识的提升,美术教育也需要改革和创新。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美术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和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育;改革;创新;民族文化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辅助学科,是学生陶冶情操、培养艺术修养主要手段。但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再加上教育者对于美育意义认识欠缺,在专业学习的环境下也备受排挤。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全面性的提高和追求美的愿望日益强烈,美术教育必将体现出更多的功能和实用性价值。因此,对于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也备受关注,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实际美育改革创新过程中的难题必定能够得到解决[1]。

一、美术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当前美术教育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美术教育改革和创新过程中的难点,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美术教学方式落后

美术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式落后,缺少趣味性。以教师讲述知识为主要授课方式,辅助以粉笔+黑板+讲授的单线知识传输模式[2]。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讲述大量知识,但并不适用于美术教学工作。如果美术教学工作中学生并没有较高的参与度和亲自动手的机会,就会降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吸收能力,增加学生听讲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兴趣[3]。

(二)评价方式不准确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想法和灵感,只依赖自己的主观印象进行评价,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严重伤害学生们的自尊心。评价方式不应该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作品的评价中都能够听到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和创作灵感。评价内容也不应限于学生绘画水平的高低和构图、色彩的选择。让学生讲述绘画意义和原因,以及自己找出缺点,对自己作品进行评价,能避免评价的片面性或错误性[4]。

(三)学生差异性的忽视

在美术认识和学习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审美评价以及知识感悟能力都会有较大差异。在实际绘画教学中,从学生绘画里可以发现学生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巨大的差异。有些同学的绘画技巧较好,而有些同学的感知能力较强,还有的同学结构色彩选择十分奇特。基于此种原因,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注意观察每个同学的差异性,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和创新能力[5]。

美术教育的受众少。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只有小学和中学生开设相关的美术课程,除去相关美术工作者外,其他人很难学习到相关的美术知识。美术教育作为影响人一生的素质和情操教育,不应局限于一小部分人和学生,它的教学对象应该是所有人,涵盖所有年龄段。

(四)民族文化影响力弱

目前我国美术教学过程忽视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美术教学大多以西方绘画知识和绘画技巧为主,只注重对油画、素描等实用性强或考试内容进行讲解[6]。而我国经过多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民族文化知识却鲜有人提及,民族文化包含的美术知识没有广泛普及,水墨、木版画等传统的绘画技巧和工艺正在慢慢流失。如果我们能够将民族文化中相关美术教育和绘画技巧的观念和方法提取出来进行总结和广泛的普及,这样必将使美术教育焕发生机。

二、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影响

传统的应试教学是选拔知识型人才的方法,导致学生仅限于学生认识书本知识,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活动。民族文化是历史的宝贵财富,注重素质化的教育观念和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学方法。为了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当前教育工作中,可以以民族文化影响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造性思维和增强信心等。

(一)激发美育学习的动力

美术是追求美的学科,而美术教育工作不仅要将美术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更要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自主欣赏的能力。让学生们在学习民族文化时,潜移默化间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才是美术教育的主要职责,也是美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立足点。

基于我国的民族文化观念,美术教育不应拘泥于传统课本的专业性美术知识,将专用名词和绘画技巧全部进行照本宣科并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美育工作者应该基于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采取相对灵活多变、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只有推进老师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们有机会说出个人的想法,例如通过讲述背景故事、画家小故事等加强学生们对作品的了解状况等,才能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老师与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才能摩擦出灵感与艺术的火花。美育工作者是美术的启蒙人和引路人,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美术学习和欣赏中去,才能提高美育学习的动力,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

(二)激发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育重视的应是学习的过程而非传统学科注重的学习结果。在美术教育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灵感和启发,这些灵感和启发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学习的结果,更能够使人受益一生。美术教育相比于传统知识型学科,具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思维自由发展的空间,美术是主观和客观性相结合的学科。以民族文化元素为导向的美术教育,更能够发挥美术特有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优势,注重对学生良好审美观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培养和美学观念的建立。在对美术作品评价时,人们受评价的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因此,老师在进行评价时应该综合考虑,对作品和学生的评价具有包容性和理解性。不是画工和技巧高超就一定可以得到好的评价,还应综合考量作品的寓意感情以及创新性,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创新。

(三)增强自信心

当前的美术教育中,评价和作品难免过于急功近利。虽然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很刻苦努力,但因为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作品往往存在创新性不足、手法技巧不成熟等问题,因此老师应当从这些角度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不足之处多加指导和帮助。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应本着老师和学生平等的原则,进行美术知识与教学的双向互动讨论,这样更能够拉近彼此间距离,促进教学与学习相长。在这样的交流互动的美术学习氛围下,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发揮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有利于美术的教育和学习。

三、美術教育改革与创新方法

在民族文化的前提下,面对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对美术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的基本方法有:一是对教材进行完善,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三是多种教学方式并重,因材施教,采用创新的评价和考查方式等。

(一)完善教材内容,满足新时代要求

对美术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应完善美术教材。在现阶段的美术教材中,并没有绝对权威性的美术教材,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该基于学生状况和专业状况编纂相关性更高的教材。根据当前的发展要求,应根据专业性的不同来进行美术教育的细化分类,通过适当删减老旧思想技巧、增加人们新兴的理念,满足时代要求,做到教与学的与时俱进,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推进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工作的进展。

(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培养

美术的学习过程往往需要极高的主观性,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习。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审美观念,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感受和欣赏进而创造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通常可以开展的实践活动如表1所示。

(三)创新教学,创新评价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很难引起学生兴趣,对于美术来说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只是临摹,就达不到学习美术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

教师通过创新性的成绩评价模式进行作品评价,根据学生反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计划。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艺术欣赏水平,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进步。

四、结语

当今美术教学改革仍然不够完善和成熟,需要我们在美术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去努力和探索,努力争取创造更好的美术教育体系。在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下,我国美术教育工作必能克服诸多问题,不断发展,并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金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美术大观, 2018(4):138-139.

[2]王婷.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 2018(20):183.

[3]徐蕾.多模式教学改革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改革的影响研究[J].智库时代,2018(27):170-171.

[4]周婕.从自由到限制的小学低段美术教学的改革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 2018(4):163.

[5]黄南男.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美术学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3):41-42.

[6]郝兵.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改革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8(7):150.

美术教育研究范文第2篇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都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状态上,遇到欣赏课,也仅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等,很少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评论,这无疑就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初中美术课型中的欣赏课,学生每次都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入手,教师讲解很累。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掌握一种规律或方法,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主要做法

1.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的积极性的。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想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初步了解学生对美术各门类的了解程度,及兴趣点。

发现学生对美术的了解仅停留在漫画和动画片方面,因此我准备就从漫画和动画片入手。

方式:欣赏动画作品、谈感受最深的动画形象, (2)尝试简单评价动漫画形象特征 从动态、表情等方面入手

(3)描摹自己喜欢的,简单的动漫画形象。 以简笔画的形式,有表情到动态

(4)及时运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多半有为难情绪,及时的鼓励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欲望。 2.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与技法相结合的欣赏方法

(1)介绍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绘画作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欣赏的方法。 (2)让学生多说多听,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3)由浅入深的分析作品的技法,带领学生逐步了解美术技法的表现。 (4)尝试让有能力的学生运用美术的表现技法再现作品,以便加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1.坚持推进本课题的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范文第3篇

美术这门艺术能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充裕, 也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门规划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 要积极应用民间美术资源, 促进美术教育的良好发展。

1. 民间美术资源的内涵

民间美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发展和延续的一种艺术形式, 充分反映出群众对艺术的需求与追求, 其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一个主要组成。民间美术资源的依托是民间美术, 从而衍生出多种类型的美术表达形式, 比如绣花、皮影、虎头鞋、花馍、陶瓷、蜡染、年画、剪纸等[1]。

2. 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时期, 中小学开展美术教育的效果普遍不够好, 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不够重视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水平偏低, 教学无法实现现代化等, 直接影响到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民间美术资源的现状是: (1) 在应用观念上, 中小学对民间美术没有足够的重视, 所了解的民间美术项目也不多。美术教师对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普遍抱着认同态度, 但学校在应用民间美术资源上不够重视, 没有给予美术老师足够的支持。 (2) 在应用比重上, 不少中小学应用民间美术资源的比重都没有达到美术课程的标准要求, 很多年级都未开设民间美术课程, 应用民间美术资源明显不足。 (3) 在应用方法上, 学生所喜欢的民间美术项目比较分散, 且比重都较低, 主要在第一课堂接触民间美术资源。在课堂方式上, 学生普遍喜欢实践活动、交流互动和团队合作, 但老师主要采取课堂演示。在设计教学环节上, 很多是只达到合格标准。大部分老师没有开展过和民间美术相关的专题活动。很多美术老师对应用民间美术资源比较感兴趣, 不过担心没有辅助教学的教学设施, 也没有民间美术的教授经验。

3. 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3.1 梳理民间美术资源的教学理念

为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应用民间美术资源, 需要对教学观念加以梳理。 (1) 开展普及民间美术资源的审美教育, 重视挖掘、提炼与呈现民间美术资源审美规律, 应用民间美术资源的质朴风格、积极审美思想、鲜明化色彩审美理念和造型审美理念, 让学生感悟民间美术之美。 (2) 组织交流民间美术的互动活动。在应用民间美术资源的美术教学中, 老师要重视和学生的交流, 组织交流活动, 比如有关民间美术资源的知识问答、制作民间工艺品的竞技、分组完成制作民间美术作品、参观民间美术制作设施和展览等。

3.2 提炼民间美术资源

民间美术资源众多, 需要结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需求进行提炼。 (1) 从教育性角度出发, 所选取的民间美术资源应该和现代化的审美观念相适应。民间美术有很多分类, 且做工细致多样, 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渗透, 很多都是融合了审美性和实用性, 比如绣帐帘、剪纸、草编等。 (2) 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所选择的民间资源应该能让学生喜爱并实际操作。 (3) 在课程性质方面, 所选择的民间美术资源应该能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加以培养, 能让学生感受到民间美术的优美与丰富, 对其中的人文精神加以体验并产生认同, 培养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另外, 所选的民间美术资源应该能让学生对民间美术产生审美情趣, 发现、感受和创造美。

3.3 开发民间美术资源的教学应用

在应用民间美术资源方面, (1) 依照制作工艺的难度开展分类教学。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工序不同, 其难度不同, 比如织锦、蜡染等的制作难度就比较大, 且工艺复杂。对于这类美术作品主要采取欣赏教学, 了解其审美特色与价值。而制作简单、材料简单但制作时间长的作品, 采取课堂指导+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在学习美术中, 年龄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应用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教学时, 需要考虑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 开展难度不同的分层次教学。

3.4 开发民间美术资源的教学方案

在应用民间美术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时, 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比如互动交流型教学、团队合作的开放性教学、以课外兴趣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和课堂指导等。课堂教学中, 老师要准备好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 并循序导入, 比如在年画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讲一讲年画的故事背景, 之后分解年画的造型与色彩,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结束语

民间美术资源包含了丰富的审美价值、文化和艺术, 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丰富资源。在美术教育中要充分挖掘民间美术资源, 发挥其价值。

摘要:我国的艺术文化与历史文化都非常悠久,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汇聚了不少民间的文化资源, 美术中就有非常丰富的民间文化。民间美术资源一方面能使美术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也承载着民族文化与审美符号。为此,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要积极运用民间美术资源, 促进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主要介绍民间美术资源的内涵和应用到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并研究在中小学美术设计中应用民间美术资源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民间美术资源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研究范文第4篇

摘 要:与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每个社会人也需要具备迅速获取和识别信息的能力,而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少不了大量的图像信息的出现,这就要求人们具备准确识别和解读图像的能力。美术学科有其独特的视觉形象特征,抓住美术学科的特性,使美术学科在培养每个人的视觉识别能力上起到应有的作用,国家和地方教育系统在这方面切实做出了努力,但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所做的远远未及变化来得快,我们还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美术课程;美术教育;视觉形象;视觉识别;美术素养

当今是一个充斥着图像符号的时代,走在大街小巷,从工作到生活中无时无刻都避免不了一些视觉图像的影响,而且在新时代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这种视觉识别能力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在美术教育中也无时不贯穿这种通过审美经验的获得以提升视觉信息获得的能力,在全球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下,对视觉图像的迅速获取和领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通过一定的审美经验的积累才能够达到,而学校美术教育是审美经验获得的主要来源,在我国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贯穿有一定的审美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更是将美术课程定为必修课程,从这点可以看出国家对国民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学校美术课程设置

学校美术课程在设置上,也在尽量符合这种视觉形象解读能力的要求,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可以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审美经验的获得达到美术的育人作用。对视觉醒形象的敏锐解读和识别能力是在美术本体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一个人在没有对美术本体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是很难迅速识别图像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这对美术学校美术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材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术课程并不是融所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大杂烩,而是通过提取和精炼之后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可操作性意义的课程,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是便于受教育群体理解和吸收的,但不流于低俗,而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和涵养的内容。

美术教师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一环,要具有很强的视觉识别能力,不仅要求美术教师具有扎实的美术专业功底,而且也要求美术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不再是以前那种只教授美术知识和技能那样简单了,对美术教师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美术教师与艺术家本质不同,因此培养美术教师的教育与培养艺术家的教育也有区别。师范美术教育主要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提高每个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给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和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为什么说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老师呢?首先应该严肃看待教师这个职业,自古我国就有许多类似于传授技能的师徒制的学校,在课堂中教师只要让学生记住他所掌握的某项技能,或者记住书本上的条条框框的知识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而学生各方面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学生习惯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模式,但知识与技能不等于“素养和能力”,这是一个“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问题,艺术家可能拥有很高的艺术技能,但在方法上未必行得通,即便有再高的技艺,如果没有达成一定的教育目的,没有促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那也是低效的。

二、“道”与“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可以比作美术教育的内部关系。美术本身比之于器,教育功效比之于道。离“道”谈“器”则盲,境界不高,生发不远;离“器”言“道”则玄,空虚飘忽,缺乏基础。所以,美术教育不能拘于美术自身的目的,否则,其作为教育学科的地位便大可怀疑,但美术教育的教育功效又不能不在美术的基础上生发,否则根基动摇[2]。在视觉时代大量的文化信息与图像相结合,单纯靠美术技艺而不对美术中所渗透的文化、社会、心里等层次做以更深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也是重要的一环,美术作品中往往包含有前人的审美经验、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提取很多文化层面的东西,在积累审美经验的同时情操得到了升华。基于提高审美素养的美术教育有别于专业的美术培训,前者倾向于将审美的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所具备生活必不可少的素养,并不要求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而后者则是要求受教者能够具有相当高的专业创作的能力,在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敏锐地把握这一点,切莫将作为素质能力提升的美术教育看作是培养专业人才的美术教育。

三、美术素养的培养

美术素养的提升并不像是一些应用性的知识那样学了就能立竿见影,这些能力和习惯可能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看重和理解,但正是这些细微的环节在起作用,人们可能在潜意识中并未意识到这些改变,现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开发,美术课程的设置在内容安排和结构设置上要尽量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地方特色开设的美术课程更具地方特色,且学生易于接受,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走访沿海地区某中学时,看到这个学校以小幅漆画作为办学特色,并且将这门课程开设得有声有色,以绘画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漆画这门艺术,而且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在漆画的图案中有很多是花卉、动物、人物等,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同时在绘制漆画的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他们合力协作才能完成,这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漆画制作完成后会有一些剩余的废料,老师提倡将这些废料通过一定的方式处理之后制作成下次可再次利用的材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环保意识,在学校里的走廊、展厅里随处可见学生们的作品,他们在用自己的努力成果美化校园,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员,学校不正是师生共同协作努力的场所吗?学生在这种浓烈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学习主动性增强,各方面成绩又怎么会差呢?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可看作是一个学习生态,只有在各个科目和谐发展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许多抓应试教育的学校,举全校所有物力、人力、财力在考试科目上,学生知识没有掌握很好,反而开始厌学,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

四、美术学科的特性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美术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美术学科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表达作为其根本属性,显示出了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在性质表述上增加了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这样的表述,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术课程的唯一性,因为这一表述似乎不能适用于其他学科课程[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觉形象作为美术的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应该在美术课程中时刻贯穿,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其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视觉形象实际上由一个或多个个体形象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呈现。它具有边界,边界是由轮 廓、色差、质差等呈现的,并显示为二维、三维乃至四维形式。视觉形象除了形式本身之外,还包含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多种意涵[3]。要让学生对这样一个负责的识别系统在段时间内掌握是很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授课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各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适合个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之上提供适当的“支架”式的帮助,当学生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就要慢慢减少对他们的帮助,待学生有能力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再提供更深层次的内容,这样长期下来也能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和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笔者实习的时候曾经有一次班里办黑板报,班里的男生看似一个个调皮捣蛋,但是做起事来很认真,班里最调皮的男生被班主任老师委任负责板报,他来找我帮他找材料,之后笔者搜了一些材料给他,很快便组织了一伙人开工了,笔者正在为这个板报犯愁,因为笔者是他们的名义上的副班主任,笔者总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吧,但是笔者从来都没有办过黑板报,没有信心在黑板上画画,字也写的不好,并且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过了不到半天笔者再去看的时候板报已经办的有模有样了,对笔者来说真的是一个大大的惊喜,笔者真的小看他们的创造力了,他们把笔者给的资料自己改变了一下,创造出了新的图案,班里有写字写的非常漂亮的学生,最后有几位同学意犹未绝的还在继续装饰着黑板,看得出来,其实孩子们都是很喜欢美化做这件事情的,他们对于美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很善于创造,他们在成长着,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爱,我真的理解了为什么说老师是园丁,因为孩子们真的就是一个个小苗苗,需要去用心去呵护,他们就是未来的参天大树,看到祖国的下一代正在茁壮成长,笔者真的很欣慰,就像看到了阳光下的树苗正在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因此美术课程在设置和试试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去开展,而且要始终贯穿终身教育的理念,使他们学会学习,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在现今这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的时代,只有养成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才能不至落后。

在新时代美术老师只有响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明确美术要为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的目的,深刻理解美术的特性,以提升每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切实做好美术课程各个环节的实施,将美术的视觉识别能力做为美术的核心素养,在学校美术课程中一以贯之,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了很好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使教师在新时代紧握机遇,视觉识别已然是这个时代的一大重要特征,美术课程在培养每个人的视觉识别能力上义不容辞,建设新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潘耀昌.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 尹少淳.追寻“器”“道”相合的美术教育[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学教育.苏派名师2015(3).

[3] 尹少淳.美术课程的性质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5(5).

[责任编辑:艾涓]

美术教育研究范文第5篇

【摘要】  基于低碳生活视角下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就是要让“低碳”、“绿色”、“环保”走入幼儿园美术教育课堂中,通过幼儿园美术活动引导幼儿提高对于“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等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其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低碳生活视角研究和探索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途径,以期能够促进低碳生活视角下幼儿园美术教育效果。

【关键词】  低碳生活 幼儿园 美术教育

0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融入“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对于绿色低碳概念有更加清晰、直观、明朗的认识,并且有利于幼儿美术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形成,通过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内化自身的环保意识,从而不断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想要将低碳观念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还是要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入手,毕竟兴趣永远是幼儿教育最好的老师,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兴趣可以不断驱使他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兴趣和好奇心也是他们对一件事物所有专注力和注意力的源泉。通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更好地保护幼儿对于美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为此,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应该从幼儿角度出发,根据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尊重和保护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将低碳生活视角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为此,幼儿园教师可以从开发自然资源方面入手,毕竟幼儿作为自然之子、生活之子对于自然生活有与众不同的感触,为了促进幼兒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应该将生活资源引入教学资源中,让幼儿感受低碳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感受贴近生活的素材,比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废物资源有选择性地投放于一日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们进行了解和辨认。教师可以将叶子、黄瓜、石头、贝壳、苹果等自然材料与废旧纸壳、废弃电池、纸团、线球等非自然材料进行混合,让幼儿们通过对比辨别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让幼儿们说一说哪些是可以进行废物利用的,哪些是对大自然有害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以此开设各类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如“变废为宝”,让幼儿们自己动手操作这些材料,如何结合和搭配形成新的事物。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幼儿们动手探索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幼儿对于变废为宝、废物利用、资源循环的意识和观念,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品质。

二、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想要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还可以从日常生活角度入手,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领略本土文化感悟低碳生活的机会。教师应该从生活角度入手,带领幼儿走入生活、走进文化,拓展幼儿对于本土文化的感受经验,加深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本地博物馆参观,引导幼儿向大家介绍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来到田间,感受本土盛产的农作物,让孩子们当“导游”,老师作为“游客”,鼓励幼儿介绍本土文化丰富的内容,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幼儿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能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在本土文化的设置过程中,要将幼儿在本土文化中的生存状态与幼儿园儿童实际生活情况相结合,从幼儿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既要挖掘本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又要让本土文化的设置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从而实现幼儿与本土文化的平等对话。

三、开发幼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低碳理念、热爱环境的同时,要注重升华教学理念,创新幼儿园美术教学方式。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幼儿的真实体验和感受,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位置,简化教师讲授的时间,给幼儿更多的机会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开放的活动教学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想象能力。

比如,由于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快递的身影几乎出现在了每家每户,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将家中收取快递留下的废旧纸箱收集起来,然后引导幼儿们进行一堂“废旧纸箱”有效利用的专题课,在这个专题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幼儿们分为若干小组,然后给他们一个主题,“制作家具”,让幼儿们通过对废旧纸箱的剪裁和粘贴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家具,包括沙发、桌子、电视机等等,但是具体制作什么样子的家具,教师不应该过多干涉,怎么制作家具,教师也不应该详细讲解。这部分内容是幼儿可以通过实践和探究探索出来的,是发展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关键点。教师如果像以前一样,给幼儿们一个具体的案例作为示范,幼儿们又会做出千篇一律的作品,教师要学会给自己的教学内容留有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幼儿发展个性化差异的空间,是幼儿发展创新性思维的空间,幼儿只有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内化环保意识、认同低碳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基于低碳生活视角下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就是要让“低碳”、“绿色”、“环保”走入幼儿园美术教育课堂中,通过幼儿园美术活动引导幼儿提高对于“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等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在全球环保的背景下,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有助于建立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促进幼儿未来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康海童.幼儿园开展环保创意美术活动的方法探寻[J].名师在线,2020(13):85-86.

[2]张弦.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0):86-87.

[3]林奋.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

美术教育研究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以专科美术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分析对象,首先对专科美术教育培训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接着阐述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专科美术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术;实践;学生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社会已经不再是单一人才可以满足的,而是需要不同人才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统一的整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大学生丢失了自我优越感,很多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不明确的现象。对于大学生来说,参加实践活动是对理论课堂学习的进一步延伸,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1 专科美术教育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本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可以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课堂调研之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当前艺术发展的认知,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日后毕业做好准备。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认知当前自己的学术水平,发现自己理论与实践衔接中存在的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學生可以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为日后真正踏进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专科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而言,开设大量的实践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有助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专科学校美术专业学生经过几年系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理论知识,通过课堂传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知美术现象。但是,光有课堂的讲授并不能提升学生的服务能力,没有实践加以检验,学生们也很难知晓知识如何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通过加大社会实践的锻炼力度,可以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这也是学生回报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能使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

第三,有助于美术专业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于心,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可以解决学生在毕业后的运用问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使其可以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2 专科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理论和实践没有有机整合。虽然很多专科院校已经认识到了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但是学生们并没有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甚至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没有达到实践教育应达到的目标。

第二,教育理念和当前时代发展不符。当前,一些专科院校的美术教学依旧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课的方式也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们的思想,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如果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更是无稽之谈。

第三,一些用人单位并不认可学生们实践活动。专科院校美术专业在寻求实践机会时,常常会和企业交流,但是一些企业并不认可专科院校的实践活动,他们认为学校学生对于企业发展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将时间运用于学生的培训是浪费时间,因此对于专科院校美术专业的实践活动并不积极。

第四,一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于实践活动都非常感兴趣,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想方设法逃避实践活动,他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采用走马观花的方式,甚至完全逃避,因此他们错过了了解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上存在劣势。

3 专科美术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第一,学校应当加强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实践要求,专科学校美术专业的教师可以出面与政府部门和企业沟通,以学校的名义协商,为专科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二,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商,了解用人单位当前对于学生实践方面的要求。为了说服用人单位参与实践,专科院校的教师可以深入用人单位内部,了解用人单位对于美术教育学生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受到单位的喜欢,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第三,加大对于学生考核力度。为了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培训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教育认知,同时对在实践活动中的弄虚作假现象进行严肃批评。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使专科美术教育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学校和学生本人都需要提高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学校应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孟阔.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6(2).

[2] 叶枫.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2016(9):226.

[3] 刘苹.论中专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9):183.

[4] 徐军.关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3):162.

上一篇:员工考核实施细则范文下一篇:诚信考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