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护士论文范文

2023-09-16

体检护士论文范文第1篇

时间真的很快,转眼间,我在体验中心的实习也要结束了,记得当初被点名到体验中心实习时我们在自主教育中快乐成长,心里很是兴奋,想想可以轻松两个星期了,可到真正到了那里,我才有些觉得,一切是我想的太简单了,一切似乎也没想像的那么轻易。

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个人总结在体检中心天天下午就是帮忙整理病人的体检报告,这是一个烦琐的事情,可作为一名***,这对我确实是个考验,耐心是一名***必备的素质,这恰恰也锻炼了我的耐力,我真的很感谢这里。

眼看在这的实习就将结束了,虽只有两个星期却也是有些不舍的。有了在体检中心练就的耐力和其它种种,我想在这尽剩的两月内我会真正的做到更好的!

体检中心护士工作总结篇(二)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又是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感谢科主任、护士长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我已经较好适应了体检中心的工作。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中取得成绩

1、对于本科室的各项工作的流程已经基本掌握,在体检时可以做到独当一面。特别是有一次遇到批量未预约海员体检时,在体检人员众多和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和负责分管的同事配合默契,在其它各岗位同仁的全力配合下,安排有序,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了体检工作。完美地体现了体检中心团结有序工作状态。

2、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体检中心的精神和理念,把服务态度放在第一位,同时提高业务素质和体检常见知识的解答。是化解体检纠纷和矛盾的关键,同时也提高了体检人员对我们的认可度。例如,上半年在B超室做录入工作时,有企退体检人员咨询,“胆囊壁毛糙”是什么大问题吗?要紧吗?耐心解释可以通过运动和控制饮食,少食油腻食物,多吃清淡饮食达到减轻和缓解的目的,从而不会进一步发展。体检者表示了解和满意。作为一名体检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对体检者提出的简单问题,可以耐心细致的解答,而不是简单敷衍,这也是赢得客户再次来体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积极地对待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任务,严肃认真地参加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工作之外并自行参加了计算机和英语考试。并寄语自己下一次要准备的更充分,要考得更好,不断学习,超越自己。在这里要感谢常助理给我们安排了每周五例会,总结本周的不足和计划下周的工作重点,做到工作有条不紊和有预见性。还有每月一次科室成员业务学习,大家轮流自己挑选学习主题,取各家之长为我们所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二、存在问题

1、由于体检中心工作较琐碎,工作上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最好,但由于能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

2、提高个人业务素养,把服务态度放在第一位,控制个人情绪,做到微笑服务。

三、20**年的计划和目标

1、加强学习,增加业务修养,提高知识内涵。

2、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为适应新形势下体检中心的工作需要,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尊敬领导,改进不足,踏实工作,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体检中心护士工作总结篇(三)

体检中心自20**年1月至12月,在医院党支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根据医院工作要点和绩效考核方案的目标,坚持“科学、公正、准确、高效”质量方针,充分利用分配体制与考核细则要求,严格管理,狠抓工作质量,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绩。截止20**年6月15日统计:共完成体检33790余人次,开展体检项目共20余项: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CT、MRI、、口腔等。

一、主要工作成绩:

1、优化体检服务质量,当好健康卫士。根据人民群众的各种不同需求制定各种体检套餐,由各单位或个人自由选择。完成体检的组织、咨询及解释工作。

2、大力宣传医疗科普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院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到各单位进行现场宣教、疾病健康保健知识讲座,接受教育人员达1***人次左右。把健康的理念传递给千家万户,让全部体检客户了解和重视健康体检。通过健康体检部分体检客户早期发现问题有些留院治疗和给予健康指导,该项工作得到绝大多数来我院进行体检的体检客户一致认同和肯定。

3、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避免误检、误诊,体检中心工作人员任劳任怨,对每一位体检人员认真检查,耐心询问、耐心解答,专心指导,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4、对公务员录取体检,体检中心严格按照标准实施,不照顾关系,不降低标准,体检的规范设置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肯定和赞赏。

5、不定期向院领导汇报工作情况,让领导了解体检工作动态,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理清思路,作出正确的决策。

6、积极配合相关单位,进行慢性病筛查、职业病筛查、高考体检、公务员体检、药品食品餐饮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低保复查等大量责任重大的体检工作。

7、加强档案建设。我院根据职业病防治建设要求,对所有来院检查的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单独购买了职业病健康体检软件,体检项目、职业健康体检表按照东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范执行

二、存在问题

1、由于体检中心工作较琐碎,工作上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最好,但由于体检中心人员有限,经验、能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

2、对工作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存在的问题掌握真实情况不够全面,从而对领导决策应起到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

3、体检工作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4、捕捉市场信息、开拓市场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掌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体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促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体检护士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对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健康体检路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0例人群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50例,参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服务体检,研究组则接受健康体检路径进行体检,对比两组人群的干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且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健康护理体检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质量,因而该种体检路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健康体检路径;临床效果;分析

健康的身体不仅仅是指机体达到健康状态,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生活水平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健康隐患[1]。有些疾病临床表现不明显,因而容易被忽略,所以健康体检逐渐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群会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因常规体检无专业人员对受检者进行服务,使得受检者因对检查项目注意事项以及各个检查位置不熟悉等原因,导致体检时间有所延长,大大降低了体检效率,同时受检者也容易出现烦躁、不满等情绪[2]。为有效提高临床体检中心的工作效果,改善服务质量,本文对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报道,具体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0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3:2;年龄区间为44-78岁,中位数年龄为(58.2±4.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人群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分得150例,对两组的基础性数据进行对比,差异呈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参照组体检人员应用常规体检服务,对研究组人群则应用健康体检路径进行服务,具体内容为:

(1)体检前:对受检者详细说明完整的体检项目,并为其介绍各个体检的具体步骤、位置以及体检的环境,同时为其发放体检流程单,告知其体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协助其将体检表格填写完[3];

(2)体检中:在体检的过程中对受检者进行现场指导,首先安排其进行需要空腹的检查项目,结束后安排受检者用早餐,然后再指导其进行之后的检查项目,过程中对受检者进行健康宣教,说明体检的意义[4];

(3)体检后:完成所有的体检项目后统一将体检表收回并且建立健康档案,之后由体检负责人对表格进行汇总并给出健康评价以及意见,对有需要者进行心理指导,并为其制定健康的饮食规划,协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并对比,共计有三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并应用SPSS17.0予以统计学分析,以(率)的形式对两组受检者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进行表达,并进行X?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标准为差异显示P<0.05。

2 结果

调查问卷显示,研究组受检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其数据对比差异显示符合临床统计学标准,P<0.05,数据对比的具体情况请见表1。

3 讨论

健康体检是一种通过对受检者应用医疗设备进行检查,进而达到有病早发现、无病保健的作用,无论何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均有利于康复,而健康体检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有利于在早期检测出疾病。体检能够对身体健康的状态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预防各类疾病,因而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是非常必要的。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到院进行体检的人群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对于体检的质量、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5]。

为有效提高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的水平,本文对健康体检路径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该种路径的具体是指通过对体检流程进行人为干预,使得体检的过程更加流畅,对对体检结果会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在本文的研究中,分别健康体检路径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分别为体检前、体检中以及体检后,在这三个阶段对受检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指导,进而使得受检者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

本文对研究组受检者实施健康体检路径进行体检,对参照组实施常规体检,对两组人群体检后的满意度进行了对比,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研究组受检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且组内数据对比差异显示为P<0.05,符合临床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采用健康体检路径的方式对受检者进行体检,能够有效提高受检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应该该种方式值得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范党珍,范红.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健康体检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12):1463-1465.

[2]徐锡梅,宣立娟.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265-266.

[3]魏芙蓉.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應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13-15.

[4]周贵兰,叶春燕,刘询.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9):1139-1141.

[5]沈莉.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5,32(6):158-159.

体检护士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本文对提高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实验 教学质量

Thinking about Improving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Teaching Quality

JI Yan

(School of Medicine,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 biochemistry;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quality of teaching

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是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现象和探索生命的本质,重点研究各种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各种代谢变化。①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独立动手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书本联系临床的能力,是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实践综合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行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式单调,实验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无益于“创造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因此,如何提高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1 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明确学生学习目的

疾病的发生发展几乎都有异常的生化改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分子水平探讨病因,阐明机制,做出诊断乃至基因治疗都需要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生物化学与临床各科室都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②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现代科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就我院而言,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开设于新生刚入校的阶段,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课程之间的关系没有概念,这就导致学生接触生物化学实验的时候往往不能明确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开展的目的。学生简单地认为生物化学实验就是简单地按照书本提供的实验流程做做实验,很多学生甚至认为以后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根本用不到生物化学的知识,因此学习目的很不明确。我们在讲授生物化学实验课时就必须向学生强调生物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告诉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正常的人体生物化学过程的基础上,才能继续学习异常人体机能等相关专业课程,才能为病人宣讲为什么需要进行此项生化检验,才能为病人解释异常的生化指标与疾病的关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例如:在氨基酸代谢这个章节,有一个实验名为“组织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在讲解实验前,可以首先问问学生在刚刚进行完的新生入学体检中有没有抽血,问问学生知不知道为什么抽血,告诉学生抽血其实是为了检测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的,是为了检查肝脏是不是健康。接着再帮助学生回忆一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是在哪里学习过的。这样,学生就能知道,原来这个实验是帮助他们理解氨基酸转氨基作用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了,自然就会认真做实验。

2 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应该紧密的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应该合理高效地利用实验课时,并且应该设置合理的分组实验人数,使得每位学生都得到实践锻炼机会,通过层次分明的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是现行的生物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确实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但验证性实验在学习中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学生在学习了实验原理的前提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过程,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往往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可以推测出来,因此有的学生在实验课的时候不动手操作或者乱操作。验证性实验课的学习相对枯燥,缺乏新意,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极其低下。因此,实验教学应做适当的优化。

适当缩减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增加创新性实验。例如:在糖代谢的实验中,原来安排的实验是“氧化酶法、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浓度”,可以更改为“家兔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血糖含量的区别”。首先请学生课后自己学习“氧化酶法、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浓度”的实验原理,在掌握了实验原理的情况下,自己设计实验过程来完成“家兔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血糖含量的区别”实验。此类创新性实验中所涉及的所有操作都应该有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包括试剂的配置、仪器的调试、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等。实验教师在旁观察,发现操作失误的时候及时纠正,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责任感。此类的创新性实验,可以促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思路,可以使复杂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具体体现,增强了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检验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应的实验原理。

我们还可以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引入实验教学过程。PBL模式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围绕某一专题进行小组讨论的学习过程。③即动脑又动手,边学边练,在学生加深理论课理解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授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回去思考不同的温度、不同的pH等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己先动手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后,老师再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请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与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否一致,为什么不一致。这样将实验与理论有机结合,可以使得原本简单、枯燥、程序化的验证性实验变成有趣的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课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意识,我们还应当适当地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增加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内容,如“RNA的提取与鉴定方法”。将完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贯穿其中,使得学生对整个科研过程有完整的思路及概念,为其以后的终身学习、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3 分类明确学生实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生物化学实验预习报告应该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思考等方面。为了提高护理专业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在高中的文理分科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实验预习要求。对于高中选择文科的学生,他们化学基础非常薄弱,生物化学的学习相对也比较吃力,对于此类学生,实验课的预习重点应该是掌握实验原理,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弥补薄弱环节等。而对于理科生,由于化学等课程在高中阶段有很好的积累,此类学生的预习重点就应该是掌握实验原理和技术、明确参数的计算过程、实验设计等。

4 完善实验课后总结评价工作,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完善生物化学课后总结工作,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在实验课程中的主体位置。每次实验课后,请2~3名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总结。请学生讲解实验重点、难点和临床的联系点,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实验结果存在区别的原因等。这不仅能让学生重视生物化学实验的学习,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样也大有益处。

评价工作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改革实验课的评分标准不仅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④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对于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针对这个要求,生物化学实验课可以提高实验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在原本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两部分的评价项目基础上添加实验试剂的配置与实验效果这一评价项目。平时成绩应观察学生仪器的操作是否正确,实验动作是否正确。实验报告重点关注实验原理的书写、实验结果是否分析正确,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试剂的配置与实验效果一项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严谨的科学精神,评价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能力拓展情况,有助于杜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动手的走过场情况。

5 改善老师业务素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素质的高低同样也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系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广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教师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往往缺乏相关的临床知识。这就迫切需要生物化学老师提高业务素质。生物化学老师可以通过请教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专业课老师,掌握相应的临床知识,熟悉与生物化学相关交叉领域的内容,及时充实自己的实验教学内容。

其次,生物化学实验教师通过课后及时自我总结,进行授课回顾,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课程老师集体备课等方法,改善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6 结束语

长期以来,很多护理专业的基础课老师忽视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基地,他们认为理论教学优于实践教学,从而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使得很多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创造性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21世纪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如何培养面向临床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是我们每一个护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生物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联系临床实践,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适应护理临床工作对人才的要求,为新时期的高职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注释

① 杨荣武.生物化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② 刘友平、李洪.浅谈生物化学教学中临床联系法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85-86.

③ Kwan CY.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J].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2001.5:1-9.

④ 严冬梅.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624.

体检护士论文范文第4篇

北京华康健康体检中心

尊敬的 赵安 先生 您好:

首先,北京华康健康体检中心的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光临,并对您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您本次有限的体检结果分析,发现以下疾病及阳性征象,但我们必须告知:由于有限检查项目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仅此检查不能作为疾病诊断依据。希望您仔细阅读并妥善地保存这份健康检查报告,并认真关注报告中的建议,如果您对报告内容有任何疑问,请您与客服部咨询,客服部咨询电话:。

健康体检报告书由以下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主检报告 第二部分:分科结果 第三部分:检验报告 第四部分:附表

主检报告

疾病诊断

序号

诊断内容

详情请到以上相关专科进行咨询、治疗或随访。

其他阳性发现

1 异常心电图 本次体检心电图检查提示t波改变、异常心电图。 建议复查,必要时心内科就诊。 2 屈光不正 本次查双眼矫正视力理想,平时请注意用眼卫生。

详情请到以上相关专科进行咨询、治疗或随访。

补充说明

详细情况见各分科体检的体征描述和小结。

感谢您来本体检中心体检,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主检医生: 弓在春

分科结果

一般项目

血压 体重

120/80mmhg 76kg 小结

身高

体重指数(bmi) 183cm 23kg/m2 未见异常

医生: 曲凤清

内科

病史 心脏震颤 心律 心音 心包磨擦音 胸部触诊 肺部听诊 肝脏 脾脏 肾脏 肠鸣音 神经系统

无 无 齐 正常 未闻及 正常 正常 未触及 未触及 未触及 正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心尖搏动 心界 心率 心脏杂音 胸廓形态 胸部叩诊 腹部 胆囊 腹部包块 移动性浊音 血管 下肢

未见异常 不大 76次/分钟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触及

无 无 未闻及杂音 未见异常

小结 医生: 曲凤清

外科

病史 外生殖器 颈部包块 乳腺 四肢关节 肛门 直肠 睾丸 下肢静脉

无 未见异常 无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正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皮肤外表 表浅淋巴结 甲状腺 脊柱 腹股沟疝 前列腺 精索 附睾

未见异常 无肿大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无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正常 小结

医生: 董秀明

眼科

辨色力 矫正视力 眼位 球结膜 角膜 瞳孔 玻璃体

正常

右眼0.8左眼1.0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矫正视力:右眼0.8左眼1.0 裸视力 眼睑 睑结膜 巩膜 前房 晶体

右 左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小结

医生: 张彦霞

口腔科

颞颌关节 残冠残根 阻生齿 楔状缺损 粘膜 牙龈 固定义齿 牙周

未见异常 无 无 无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无 未见异常 龋齿 松动牙 牙结石 不良修复体 牙缺失 活动义齿 舌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未见异常

小结

未见异常

医生: 陈英

多导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

小结

t波改变、异常心电 图

心电图检查:t波改变、异常心电图

医生: 曲凤清

腹部超声

腹部彩色超声检查

【检查所见】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血管走行清晰,肝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回声。门静脉走行正常,内径不宽。肝内胆管未见扩张。篇二:关于成立健康体检中心的申请报告

关于成立蓬莱市中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申请报告

蓬莱市卫生局: 我院创建于1988年,是蓬莱市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人寿保险、蓬莱市优抚对象定点医院,为长岛县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在蓬莱市公立医院中的唯一一所定点医院,系北京广安门医院的定点指导医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非直属关系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莱阳卫校、烟台护校等的教学医院。全院现有在职职工541人(含临聘职工),其中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09人。医院新院区占地面积40亩,总建筑面积56200平方米,设有24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医院拥有磁共振、64排螺旋ct、数字胃肠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彩色多普勒,价值50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 2011年4月我院成立健康体检中心,具体情况如下:

房屋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设置有健康评估室1个,检查问卷室1个,风险评估室1个,体质辨识室1个,中医诊室1个,中医预防保健室1个,中医干预室1个,超声室2个,心电图室1个,化验室1个,基础检查室1个,内科1个,外科1个,妇科检查室1个,贵贵宾接待室1个,办公室1个等。科室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中西医结合研究生1名,护士10名,检验1名,拥有彩色b超2台、心电图机1台、中医经络检测1台,体质辨识软件,风险评估软件等,电脑6台、档案柜2个等。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前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不断增多,为满足广大健康体检者的需求,根据卫生部、卫医政发(2009)77号《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经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蓬莱市中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当否,请批示。 2 蓬莱市中医医院 2013年10月16日篇三: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操作程序(doc24) 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操作程序 目 录

体检中心检验(科、室)操作程序.............................................................. 2 放射线检查的操作程序.................................................................................. 4 妇科体检操作规程.......................................................................................... 6 超声波体检操作规程...................................................................................... 9 常规心电图操作规程...................................................................................... 9 口腔科体检操作规程.................................................................................... 13 健康体检x线检查的质控要求................................................................... 16 耳鼻喉科体检操作规程................................................................................ 18 眼科体检操作规程........................................................................................ 21 采血室操作规程............................................................................................ 22 内科体检操作规程........................................................................................ 26 医院(体检)感染操作规程........................................................................ 27 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评估标准.................................................................... 28 外科体检操作规程........................................................................................ 31 体检中心检验(科、室)操作程序

一、基本条件:

1、工作环境、设备条件应达到《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评估标准》的要求。

2、室内各专业设置合理,符合院内感染管理要求。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达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原始记录)。

3、室内温、湿度达到所用设备的要求。

4、根据各单位所开展的项目编写相应的操作规程(包括:项目名称、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质量控制、操作步骤、计算方法、临床意义),并适用于操作。

5、应用的设备、试剂应有国家许可的证明文件(许可证、注 册证、经销证)。试剂存放应符合要求。使用仪器定期效准。

6、实验前(中)应做各种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参加部(市)级室间质评。外送项目应有对方的检测质量保证证明文件。

7、从事检验的人员应具备上岗资格。

二、实验前准备:

1、查看并记录当日: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冰箱的温度;试剂的使用期限(按要求存放在相应的冰箱中)。

2、根据各单位设备要求及开展的项目,正确采集相应的样品。

3、血常规:采血后2小时内完成。

尿常规:留取标本后1小时内完成。

便常规:留取标本后1小时内完成。

生化项目:2-8度冰箱,24小时内完成(血清)。

免疫项目:2-8度冰箱,48小时内完成(血清)。

4、填写:标本接收(采集)、拒收记录(包括:数量、状态、时间、接受人)。

三、实验中测定:

1、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做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记录原始结果存档。(

1、通过—运行;

2、失控—寻找原因—通过—运行;

3、失控—寻找原因—不通过—停机—求助)

2、输入(记录)各种检测信息。

3、按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四、实验后分析:

1、输出(计算)结果,审核后无误,即可发放。(报告应有; 员签字、审核人员签字、检验项目的中英文对照、正常参考值范围)。

2、横、纵项审核,有疑问—复查—沟通—记录。

3、所有原始资料备份(记录)、存档备查。

检验人 放射线检查的操作程序

一、设备、设施:

1、固定室内x线检查机房防护合格, 透视操作位及侯检位的散、漏射线水平应小于0.5微戈瑞/时; 流动x射线检查车车厢周围距任何表面5厘米处散漏射线应不大于4 微戈瑞/时, 透视操作位及侯检位的散、漏射线水平不大于1微戈瑞/时, 摄影操作门的散漏射线水平应不大于40 微戈瑞/时。

2、.透视空间分辨率应不小于1.2线对/毫米, 密度分辨率应 不大于3毫米(对比度

2.5%), 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率应不大于25豪戈瑞/分, 图象亮度鉴别等级应为8级。

3、摄影空间分辨率应不小于2.5线对/毫米, 对比灵敏度应不大于1.5%, 809千伏半值层不小于2.3毫米铝, 光野、照射野可调, 光野、照射一致性偏差不大于焦片距的2%。

4、检查室(间)内应配备有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5、x线检查设备设施所有单位应持有大连市卫生局发放“ 放射工作许可证”。

二、人员:

1、x线透视、摄影操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放射工作经历, 无重大职业过失,并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放射科职业医技师。

2、诊断、读片医师应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放射诊断专业职称。

3、受聘退休、离职医技师应按照放射工作人员管理。

三、质控计划:

1、人员培训计划, 培训考核记录。

2、设备验收检测,状态检测(没年至少一次), 稳定性检测)每月重点项目检查检测记录), 委托验收、状态检测报告应存档备查。

3、废片原因分析、漏诊、误诊原因分析与处理记录。篇四: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范本 xxx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在岗期间体检) 编号:zt-2012-41 xxxxxx健康体检中心 2012年8月8日

体 检 机 构 资 质 证 书 复 印 件 (或影印件) 报告书编制人员基本情况表

目 录

前 言................................................. 6 第一章 用人单位概况.....................................6 第二章

用人单位生产工艺流程 ............................7 第三章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7 第四章

职业健康检查程序................................. 12 第五章 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16 第七章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

1、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人员名单及体检结果

2、其他疾病或异常人员名单及体检结果

3、本次检查未见异常人员名单

4、常规体检项目检查结果参考标准及建议

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复印件

6、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复印件(在岗期间)

7、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书篇五:健康体检中心可行性分析报告

投资中国健康体检中心实施方案 第一章 健康体检行业发展概况

一、前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健康意识,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健康意识在逐步加强,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病要治疗,未病要预防,无病要保健”的理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合理健康投资,定期健康体检,营造健康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选择。一项研究表明,引起人类疾病的各种原因中,病原生物占10%,遗传因素占10%,环境因素占30%,行为和生活方式占50%;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的病因统计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占70%;人体像机器一样,年复一年的磨损,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疾病,就是没有症状,也处于亚健康状态。要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早期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很重要,定期健康体检是最好的途径。

二、健康体检的发展过程及模式

1、国内外健康体检的进展

健康体检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英国的dobell医生早在1861年就提出,定期的体检可以预防疾病及死亡,同时强调,对于没有明显病症的市民,如果能够由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们来进行包括家族史、个人病史、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调查,对身体器官的状态、机能及体液、分泌物做显微镜检查等,将检查结果以报告书的方式来通知,并给以必要的建议,对于民众的健康是有益的。健康检查不仅可以使健康人加深对自我身体机能的了解,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导致疾病的危险因子产生,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了解和维护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疾病的困扰。

健康体检最早开始于1908年美国士兵的征兵体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1947年,美国医药协会提出了最早

的健康体检概念,并郑重向公众建议:每个35岁以上的健康人应每年拜访一次医生,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和医生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早期的健康体检没有专门的场所,而是在一般的医疗机构中进行,其执行医生也是由一般的门诊医生承担,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健康体检”检查的内容、方式、间隔时间以及执业人员资质和行业机构的建设标准等事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9月1日起也出台实施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

2、国内外健康体检模式

目前,健康体检发展的模式主要有日本模式、英美模式和国内的kyn健康管理模式。 kyn健康管理模式是英文know your number的首字母的缩写,意思是了解你的数据。这里的数据是指与个人健康相关的各种生物学指标,kyn健康管理就是通过收集这些生物医学信息,对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危险因素---冠心病、脑中风、肿瘤、糖尿病等进行危险系数评价,预测发病的危险程度和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按危险程度分级进行管理,并针对个体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服务,使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目前主要应用于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 kyn管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个人疾病行为评价系统以及个人健康改善和指导系统。 kyn管理系统的特点:①个人健康信息数据库式管理;②定量评价个人患慢性病的危险性;③ 以控制个人危险因素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处方;④ 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及发展;⑤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⑥ 为集体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手段。

3、中国健康体检的发展趋势

我国健康体检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从政府导向和市场需求看,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a.医检分离是发展趋势。 健康体检人群享有独立的空间,体检所用的仪器设备也与病患分离,这是国家医疗进步的标志,国家会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从卫生部调查的数据看,专业健康机构体检的人数逐年递增,“体检到专业机构、看病到医院”将成为必然。 b.健康体检产业将横向整合,纵向开发。

随着市场的发展,现有的健康体检机构格局将被打破,健康体检市场将走向横向整合,共享品牌,规模效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优势。同时成熟的健康体检机构将进一步开发客户资源,向更深入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务等全方位发展;提供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服务,如vip会员门诊、住院绿色通道服务、健康家庭服务等。 c.健康体检与医疗保险将合二为一。

从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来看,国家医疗保险不会将全面的健康体检列入国家的医保范畴,从某种程度上讲,制约了健康体检机构的发展,如果有第三方健康保险为部分客人买单,将极大推进健康体检和健康保险双方的市场规模。 d. 有条件时健康体检与疾病诊断相结合,发展成为体检诊断中心。 体检中心与缺乏高端医疗设备的中小医院、诊所合作,高端影像设备在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很多中小医疗机构缺乏此类设备,这也就造成了病人大小病都要到大医院去看的现状。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设备优势和专家力量,为中小医院提供后台支持,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诊断服务。

4、健康体检相应的法律法规

健康体检中心适应的法律法规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健康体检管暂行规定》等。

第二章 中国健康体检中心的概况

一、 成立中国健康体检中心的必要性

(一)适应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满足高端人群对健康保健的需求。

从健康产业的发展态势看,随着新医改的稳步推进,国家不断加大对医疗的投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居民的支付能力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增强,体检服务需求尤其是高端体检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健康体检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专家预测,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然而,体检普及率并不高,即使在象北京和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的超大型城市,参加体检的比率也仅有20%和15%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需求。

(二)发展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需要,满足中国系统员工的健康保健需求。 根据中国集团公司整体战略部署和产业调整规划,中国北京投资集团的发展方向定位在医疗健康产业,中国北京投资集团属下现有协和医院和北京外科医院,目前正在和郑州医院和北京骨伤科医院洽谈收购事宜,并逐步向医疗设备、医药产品、休闲养老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根据中国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及领导建议,拟在北京投资开办1家高端健康体检中心,利用中国的品牌优势,依托中国北京集团的医疗资源和丰富的健康行业管理经验,并与国内外名牌大医院合作,首先满足本系统北京地区近2万名员工及家属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需求,体现中国集团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保障总公司领导及高管的健康保健需求。同时为中国系统内银行、证券、地产、保险等行业庞大vip客户群和社会高端人士提供优质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成立中国健康体检中心的可行性 北京总人口在2000万以上,尽管截至2009年,北京市开展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有560家,参加体检的有500多万人次,平均每家有10000人次的体检 量;慈铭体检09年全国48家门店总体检量为100万,平均每门店体检量20000人次,企业团体占70%,人均消费500元左右;北京美兆现有会员已突破2万人,60%是个人客户,会员每年体检一次的超过50%,收费标准从6000到60000元不等。中国健康体检中心成立后有中国系统大约2 万名员工及家属和庞大的高端客户群作为基础,依托中国北京投资集团丰富的医疗健康产业管理经验,投资成立中国健康体检中心是可行的。

三、中国健康体检中心的定位 打造设备先进、环境优雅、服务一流、诊断准确和优质检后服务的高端健康体检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为中国系统员工及家庭、团队及社会高端人群提供全面、科学的终身健康管理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既是中国系统员工健康体检中心,更是员工的健康管理服务中心。

四、中国健康体检中心的特色和优势

1、设备优势:

除配备一般体检设备外,还配备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如肿瘤检查的pet-ct、心血管疾病检测的德国西门子双源ct等,其它设备也是德国、美国进口,打造设备最先进的健康体检中心。

2、服务优势: 健康体检中心主要提供精确的健康体检,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评估咨询、健康教育及相应的保健就医服务。除为中国系统员工服务外,还面向社会高端人群实行vip会员式服务,如特诊和vip分别由主任医师等医学专家提供一对一服务。

体检护士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急诊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急诊急救工作的前沿。具有病人多、病情重、病种杂等特点 ,工作任务繁重。因此 ,护士服务态度的优劣、技术水平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的好坏,培养急诊科护士要具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可靠保障。

【关键词】急诊;护士;素质培养

要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就对急诊科护士的素质提出高的要求。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知识、能力、道德、身体等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的基础上,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利于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提升急诊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利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1 知识

1.1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随着急诊护理工作的发展,急诊护士在熟练掌握常规技术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急诊患者的心里护理、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由于急诊科是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场所,接诊的数量大、病情重、病种复杂,整日处于紧张的“备战”或“实战”状态下,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要能熟练地掌握心肺复苏、动静脉取血、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的使用。掌握心、脑、肺、肾功能的监测,伤口的止血、包扎、固定、清创缝合术,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更需要及时掌握护理新技术,不断充电,更新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应对不同病人的各种症状变化。

1.2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要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懂得在工作中如何用法律来保护病人和自己,把护理风险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把医院的整体利益和护士的个体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每个护士对护理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中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做到常备不懈。

2 能力

2.1 娴熟的技能/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操作应“稳、准、快、好”。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要有独立性、组织纪律性,并有恒心、有毅力、反應敏捷。能力要经过勤奋的训练,才能形成娴熟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执行各类护理技术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准确、及时、无误。如在抢救急诊病人时,护士应灵活机智、头脑清醒,主动承担抢救治疗任务,采取果断措施,就不会延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否则将会危及病人的生命。衡量护士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是护士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护士可通过视、触、叩、听、嗅等感官去收集病人的直观资料。在护理实践中,急诊病人的病情瞬息多变,因而护士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比如车祸病人,在排除无明显外出血症状时,除通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外,还可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面色、口唇以及指甲的颜色来判断和预测病人有无内出血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输液、输血、手术止血等手段来排除危险因素。因此,观察各种复杂因素的变化,对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都非常重要。

2.2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表现,语言可能引起病人的情绪和情感反应,而产生治病作用或导致心因性疾病。急诊科护士的语言修养十分重要,如企图服毒自杀的病人,护士要用治疗性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对病人进行劝解和宽慰,以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倾听患者述说,并表示同情、关心,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消除病人再次轻生的念头,否则达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所以急诊护士应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掌握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急诊护士不仅要负责抢救病人,还必须做好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科室之间彼此配合的满意度,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加强协调与沟通,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说服解释工作,才能保证急救的顺利进行。加强与医生、挂号、药房、收费等辅助科室及临床科室的沟通协调,彼此通力合作,使急诊绿色通道真正畅通。

2.3 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善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善于通过自己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内心情感鼓舞病人以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同性格的急诊患者始终保持情绪稳定,不急、不燥,正规操作。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急诊护士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的方法,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积极应对社会环境、工作需要、服务观念的变化,做出有效调整,保持自身良好心境和平衡心态,更好地为求助者的康复提供专业指导。强化急诊科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急诊科是时间紧,病情重、意外情况多发的地方,现代医学要求急诊护士对危重病人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用最短时间完成各种抢救治疗工作。

3 道德素质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作为急诊科的护士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对护理事业有坚定的信念,深厚的感情和献身精神。护士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护士的天职。对病人要一视同仁,同时必须保持个人的行为标准,做到“慎独”,不违反道德和良心,以维护病人的健康为己任。急诊护士的外在表现是语言、行为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在的表现是靠心理作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动作,调整情绪以适应管理者不同的角色转换。

在工作中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信任,愿意和医护人员沟通,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有效地减少风险的发生,自觉保证抢救工作的质量,不损害病人和医院的声誉,因此 ,加强医德教育 ,引导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一人辛苦万家幸福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形象 ,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精心护理每一位患者,诚挚地为患者奉献爱心。

4 身体素质

护理工作除了是一种脑力劳动外,还是一种体力劳动,它不但要求急诊科护士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护士常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被病人携带病菌感染的机会相对增多。因此,急诊科护士要加强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确保精神饱满、头脑清醒,确保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急诊科护士面对的大多是危重、病情变化复杂的病,护理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大,加上经常值夜班、熬夜,大多是女性,在家可能是妻子、母亲的角色,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在心里上和身体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注意休息的同时懂得心里调适,并加强锻炼,保持身心健康;才可能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应对自如。

5 小结

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接诊与接待的都是紧急危重病人和身心急躁的家属。 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 ,也是保证优质服务的关键。加强了急诊科护士的素质培养 ,使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紫菱,谈急诊护士的素质要求[J].当代护士,2006,12:123.

体检护士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Nurses' occupational harm and its protection

GUAN Yanhua  ZHAO Mingyao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Key words] Nurse;Occupational harm;Protection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职业危害的认识,医务人员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充分认识医院职业危害的存在,掌握医院职业危害的特点和致病规律,有助于实施有效和必要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仅为了自身不遭受医院职业危害所致的损害,而且还关系到所有其他接触人员的利益。

1 医院职业危害范围和种类

由于医院职业工作的特殊性,涉及面很广,医院职业危害种类很多。护士的职业危害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和心理社会性危害。

1.1 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可分为运动功能性损伤和物理刺激。有些物理性危害如医用仪器漏电、高压氧舱燃爆等易被医护人员所警觉;有些物理性危害如运动功能性损伤、电磁辐射和低噪声等在平时易被医护人员所忽略,等到出现严重损伤时才有所意识。

1.1.1 运动功能性损伤 运动功能性损伤最为典型的是腰背痛,是一种较常见的职业相关性疾病。发生原因主要是护士常期处于一种超体力和持续弯腰状态,如弯腰为患者进行护理,搬运患者、为患者翻身等。这种职业状态可导致护士的腰肌和韧带的损伤。

1.1.2 物理刺激

1.1.2.1 电离辐射 现在医院里,除了人们熟知的X光机、医用同位素源外,尚有大量功率强弱不等的电子仪器,它们可产生射线和电磁场,激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接触就可致突变、致畸和致癌。

1.1.2.2 针刺伤 护士工作量的2/3是注射,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伤害之一。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0.3%[1]。其最大的危害不是对皮肤和其他组织的损伤,而是生物性感染的传播。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触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2]。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ontrol disease center,CDC)监测统计,每年因感染血液传播疾病而死亡的医护人员超过数百人,其中护士占63%[3]。

1.1.2.3 噪声 病房的噪声来源于患者的呻吟,工作人员、探视陪护人员对话,电铃、电话、电视、物品、推车及仪器的移动声,机器、空调、监护仪及其它机械性声音等。据测各类报警噪音在53~73 dB,呼吸机在65 dB[4]。环境噪声超过50 dB将影响睡眠和休息,70 dB时干扰谈话,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护士容易出差错,同时也使胃分泌下降、内分泌失调、性功能紊乱[5]。

1.1.2.4 微小气候 指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气象条件,如:空气的温度、通风情况、热辐射、热量的消耗、衣服的热阻等。不适宜的微小气候可造成健康的损害。供应室、手术室等场地长期使用热力灭菌方法,干热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明显升高,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一个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和自然环境温度的变化交替中。洗涤工作是供应室工作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供应室的护士亦不可避免的接触冷水。急剧的冷热交替,会使机体组织器官出现血管的收缩和再舒张,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从而激活氧自由基、钙超载和中性粒细胞,造成机体的损伤。由此可见,寒冷和潮湿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1.2 化学性危害

1.2.1 消毒剂和防腐剂 医院长期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甲醛、甲苯、戊二醛、乙醇等都是挥发性化学制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对机体的生殖、发育、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多方面有害性影响。消毒剂还可致支气管哮喘、诱导机体突变和致癌等[6]。

1.2.2 麻醉剂 机体内安氟醚、异氟醚等吸入麻醉剂,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除,少量经手术创面、皮肤、尿排出体外[7]。手术患者中大部分接受静脉复合麻醉,拔管后均直接送入病房监护。患者所处环境相对密闭,排出的带有麻醉剂气体并不能很快流通出去及医护人员近距离处置患者,都会较多的吸入此类气体。长期吸入被安氟醚污染的空气可造成肝脏损害、免疫功能下降等[8]。护士接触麻醉性气体,有引发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9]。

1.2.3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下降、生殖系统损伤、皮肤过敏、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已被公认。在许多医院,无特殊配制化疗药物设备,配药时挥发至空气中的药物微粒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使护士被动吸收。孕妇接触抗癌药物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增加[10]。

1.2.4 患者体液 患者的胃液、血液、尿液、胆液、粪便等都对护士产生不良刺激,同时也增加感染机会。在ICU病房,尿液、血液、痰液的溅落率分别为38%、26%、13%,平均每月溅落40次/床[11]。

1.3 生物性危害

在未经诊断和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患者无意识地把病原体带入了医院,导致在医院流动人群之间的传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尿便、胸腔积液等分泌物,手术切下的标本,被污染的器械、敷料、针头等,若不注意防护,不仅可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染媒介[12]。同时,医院人群密集,人群流动性大,护士在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和频繁的接触中,容易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受到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特别是SARS,在流行早期,由于对其认识不清,未加严密防护,较多医护人员被感染,是呼吸道传播的典型病例。2003年5月6日,北京首次发布SARS疫情分析,截至到5月6日,北京确诊SARS患者1 897例中,其中医护人员感染有335人,约占18%,居感染人数类别的首位,并持续一定时间。对于妊娠期护士来说,受污染后的补救措施受到诸多限制,被感染的概率也因此而显著增加。一些病原体可在胎盘上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从而感染胎儿[13]。

1.3.1 传染性肝炎病毒 生物性危害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疾病类型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14]。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篇综合性报道指出,医院工作人员(包括护士)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比一般居民高3~6倍。

1.3.2 HIV病毒 据报道,美国1981 ~ 1993年发现的30万AIDS患者中,已有20万死亡,其中6.0%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0%[15]。

1.4 心理社会性危害

1.4.1 医院生物性危害后的心理打击 当护士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尤其是暴露于HBV、HCV和HI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多数人心理会受到严重损伤,表现为悲伤、恐惧、消极无奈等,甚至影响工作、生活、家庭等。

1.4.2 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心理压力 从事护理工作的几乎都是女性,她们平常工作繁杂,在家庭要承担更多一些的家务劳动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加上住房条件、晋升等相对处于劣势,增加了护士的后顾之忧,身心疲惫。

1.4.3 医院暴力侵犯形成的心理压力 酗酒就医人员、病故后家属冲动、患者医疗意外后、精神病患者等常将护士作为直接暴力的对象。国际护士会(ICN)指出和其他行业相比,护士可能受到暴力比其他行业多3倍。暴力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士气、直接威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健康。

1.4.4 怀孕期护士职业压力形成的心理风险 占据临床一线的多为年轻护士,其中一些面临成家生育的问题。在怀孕到生育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需保持工作状态。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高负荷、高责任、高风险性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变得不稳定。而稳定的个性有助于怀孕的护士身心发展,能保证她们平稳地度过孕期,同时也将对胎儿的身心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医院职业危害的发生原因分析

2.1 护士自身保护意识淡薄

在一些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关知识宣教和培训。蔡志翔等调查241名护士发现,高达51.1%的护士在输液、注射等操作中从不戴手套。而护士不戴手套的原因是“操作不方便”占84.6%,是医院没有要求的占15.4%,这反映了护士的防护意识淡薄和管理人员缺乏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16]。

2.2 医院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不够全面

医院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不够全面,在传染科和有医源性辐射源的地方,给予重视和防范,在其他地方和对其他人员就比较疏忽,要求和管理不严格。表现为缺少对全院范围内各科室部门职业危害的分布状态掌握和防范应对措施;缺少相关知识培训;缺少必要制度和人员督察落实;缺少定期总结和预警提示,从而使得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必要的警觉,大大增加了遭受各种医院职业危害的机率和严重程度。有调查显示,只有7.3%的护士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远远低于国内报道的护理人员对正确洗手方法的知晓率(44.2%)[17]。相关知识的缺乏,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遭受医院职业危害的机率。

3 医院职业危害的防护和补救措施

3.1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危害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则是安全意识的培养。一是护理学院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从职业生涯开始,就注意培养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二是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发现和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行为的结合。

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详细了解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特别是各种污染或感染的方式与途径及医院感染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自护措施,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伤害。因为护士短缺较为严重,难以让护士离岗培训,可鼓励护士在线学习,大量的护士不必脱离临床就可参加学习。

3.2 建立健全医院职业危害防护的规章制度

组织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摸底排查医院职业危害,有针对性的制定关于医院职业危害的规章制度,制度内应包含医院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生物特性、传播途径、预防要点、处理要点及医护人员遭受医院职业危害后的补救措施和方案。规章制度建立之后,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并设置专业部门专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指导,有关情况适时通报全院各部门,以便指导正确应对医院职业危害。

3.3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3.3.1 开发或普及智能型护理器材 减轻劳动强度和一些重复操作,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对科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普查、检修,陈旧性噪音大的仪器设备尽量淘汰,器械车轮定期上润滑剂,以减少噪音。条件许可,引进或开发机器人替代护士完成简单的操作,如将必需品从保护区运输到隔离区传递给患者、病区智能对讲呼唤系统、输液自动报警系统[18]、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研制的应用于护理之家的机器人援助系统[19]、爱尔兰人研制的机器人VA-PAMAID[20]以及日本人研制的机器人RFTD[21]和行走援助者[22]。

3.3.2 放射线和电磁辐射的防护 在近距离接触患者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要穿铅衣,佩戴眼镜,戴铅脖套及铅帽。对室内强电磁辐射源应设立隔离板(罩)或远离人群。

3.3.3 针刺伤的防护 护士应注意日常操作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的原则:①使用尖锐器械时,要特别小心,戴双层手套,以减少进入体内的血量[23];注射或穿刺时,先检查针头是否安牢,手绝不可置于针头前方,操作完毕用消毒干棉球压住针眼,手不可接触针头,针头向下直接放入耐刺的硬容器中,进行毁形处理。②使用防刺渗收集容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24];现已证明,防刺渗容器的使用,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了50%。

3.3.4 环境因素的防护 对高温、噪音、寒冷和潮湿的环境可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消毒间要宽敞,安装排气扇,有条件的可安装消音设施。冬季洗涤时最好用热水。高温的环境可安装空调。为了降低污染微生物形成的气溶胶在空气中散布,可使用含氯消毒剂通过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到定时通风,同时定期消毒、擦洗病房内的桌椅。

3.4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3.4.1 化学消毒剂的防护 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浸泡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制时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具。定期开窗通风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避免消毒剂的挥发。这样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了对身体的危害。

3.4.2 化疗药的防护 肿瘤治疗机构一定要组织和制定严格的防护政策和方案,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设备和环境,教育和培训从事该工作的人员。配制对人体影响较大的药物也应参照化疗药的冲配规则进行。

3.5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凡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的医疗用品时均应戴手套。眼睛、面部应避免溅到感染性血液、体液,必要时除戴口罩、帽子外,还要戴防护面罩。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3.6 心理社会行为危害的防护

3.6.1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经常与同事、朋友沟通交流,以驱除心中的郁闷及工作中的不快,努力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必要时就诊于心理医生。

3.6.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在自身的应对中应增强服务意识,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选择适当的交流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规范护理行为。

3.6.3 对医院暴力行为的防范 医院应加强护士应对暴力的能力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政策及制度及能力方面的培训。另外,医院环境及工作场所的设置中护士台与医院保安部门之间的监控和报警系统;门卫和保安有义务限制探访者的数量,甄别和阻止有暴力和不良动机的人员进入医院和工作场所;并通过卡控通道来限制公众在医院的活动范围,这些也都是有效防止医院暴力发生的硬条件。鼓励和帮助护理人员在人身受到伤害时寻找法律帮助,而不应是劝说她们忍受委屈、息事宁人。

3.7 参加职业性损伤保险

护士职业性损伤是一种潜在的职业风险,一旦发生,其身心两方面所承受的打击是非同一般的。大力提倡医院为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参加职业性损伤保险,以减轻护士的心理损害。

3.8 护士孕期的职业安全保护

护士孕期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是目前医院常见而不可回避职业安全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孕期妇女劳动保障问题制定的相关政策时间已久,这明显与当前国情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不能适应,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医院在充分服务好患者需要的同时,也应保护好每一位处于特殊时期的护士的健康和安全。

4 结论

综上所述,护士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和心理社会性危害。对于这些危害,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相关医疗机构也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危害因素的伤害。但是由于医院内各个科室收治的患者和科室设置的不同,各个科室护士所遭受的危害及其程度就有所区别;护士年龄、性格类型、职业情感、学历及工作年限的差别,与所遭受的危害及其程度也有所差别;再加上相关经费的不足等,制定全面科学规范的职业危害防范措施和处置予案,更有效地降低这些危害因素的影响,值得在不断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惠晓芳.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学,2007,35(6):491-492.

[2]于蕾.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J].当代护士,2009,(12):95-98.

[3] 向艳君,赛冬红,罗彦丽,等.ICU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44-46.

[4] 刘英,张春菊.外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J].中国医学杂志,2008,6(12):21-23.

[5] 周春华,邹碧荣,喻谦.浅议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J].护理学杂志,2004,19(20):65.

[6] 凌瑞杰,喻维,汪毅.医院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治对策[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3):41-43.

[7] 景华.使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M].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42.

[8] 张雪寒.手术室职业性危害及护士的自我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5):200.

[9] 杨亚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策略[J].吉林医学,2008,29(4):344-345.

[10] 谢金辉,王建瓴,李海燕,等.职业接触抗癌药物对护士升值结局的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2):87-90.

[11] 张锦.ICU护士心身健康状态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88,33(2):106.

[12] 王红,陆卫国.护士职业危害的调查及防护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4):474-475.

[13]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9.

[14] 杨玉莲.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3-434.

[15] 白雪,赵新汉.论艾滋病综合防治的紧迫性[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3(2):31-32.

[16] 李映兰.美国护士的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17] 蔡志翔,李宛,李恩慈.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8):1440-1442.

[18] 张光慧,赵庆华,曹松梅,等.重庆市护理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认识的调查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3):1348-1350.

[19] Sun Lining,Zhao Jianwen,Du Zhijiang,et al.Development of a nurse robot serving in infectious disease isolation wards[J].High Technology Letters,2007,13(3):261-266.

[20] Pineau J,Montemerlo M,Pollack M,et al.Towards robotic assistants in nursing homes: challenges and results[J].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03,42(3):271-281.

[21] Lacey G,MacNamara S.User involvement i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smart mobility aid[J].Rehabilit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2002,37(6): 709-723.

[22] Vladimir K,Chaitanya G,John N,et al.RFID in robot-assisted indoor navig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In:Proceedings of 2004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M]. New York,2004:1979-1984.

[23] Oscar C,Yasuhisa H,Kazuhiro K.Control of walking support systems based on variable center of rotation. In: Proceeding of 2004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M]. New York,2004:2289-2294.

[24] 洪学仁,邓艳辉,蔡太生.医护人员操作中被针头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6):449-451.

(收稿日期:2011-10-09)

上一篇:当代建筑论文范文下一篇:班组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