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范文

2023-12-08

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一、大数据技术应用基本概述

大数据技术是由不同内容构成, 比如统计分析、可视化分析、预测性分析、数据深度挖掘等。大数据统计分析就是有目的性收集相关数据, 然后对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整合成可利用的有效信息。数据可视化分析就是合理应用图形化技术, 表达数据中存在的潜在特征, 能更加直观地展示数据。在大数据支撑中, 能对数据进行深入探查。大数据预测性分析能辅助决策, 对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提出预测性的判断, 在事务评估基础上对事务进行发展趋势进行判定, 调控决策的盲目性。数据挖掘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糊识别技术、统计学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 对生产数据、管理数据、经营发展数据进行整合处理, 这样能挖掘数据发展变化客观规律, 反应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1]。

二、大数据在电子政务网的应用

当前在电子政务网中要建立完善四层结构, 第一层是应用系统层, 在应用层中融入大数据技术能建立政务应用系统。其次是业务支撑层, 对网络应用平台中各项服务技术与服务力量进行集合, 能提升应用系统业务开展基础能力。最后是数据服务层, 通过此层结构能集合丰富多样的政务数据信息, 为相关人员各项治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数据。基础层构建过程中, 主要作用是计算服务、资源储存、计算服务等。安全防护体系建立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大数据与不同技术结合, 提升虚拟化网络环境安全性, 提升网络应用安全等。最后建立智慧运维体系, 相关管理端口、运维自动化等内容组成[2]。

三、大数据应用场景与效果

(一) 大数据融合分析

数据融合过程中, 要对不同数据组成结构以及数据内容进行分析。通过特征融合, 对数据今后一段时间发展情况进行探究。通过决策融合, 能突出相关数据专题化发展。在数据融合中, 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运行架构运行要求, 对底层架构设计, 对数据实际产生机制进行判定, 建立数据分析挖掘平台, 能提升实时和非实时数据计算能力, 完善数据分析平台, 提升数据计算能力以及统计能力, 这样能为电子政务长期周期化运行提供数据可视化基础。在数据融合分析中, 各项数据来源主要是业务经办数据、政务基础数据、通讯数据等, 还要总结监督监管、民意建议、应急指挥等专题性数据[3]。

(二) 协同办公

在行政办公中主要对行程事物安排、行政审批、公文审批等常规性事务进行管理。通过业务协同功能可以明确划分人员基本权限以及相关流程。政府单位各个部门能结合自身职能以及业务特点, 对业务流程和人员权限进行定义, 促使系统应用能适应单位事务发展要求。在办公中实现移动化办公, 通过各个移动终端能进行文件资料传递等, 实现业务的协同合作, 对人员各项操作情况进行精确化记录, 能真实反映出具体工作流程。

(三) 舆情监测

广大群众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领域以及某个热点问题持有的倾向性言论和观点进行监控与跟踪, 对信息内容发布时间、区域扩散情况、实际转载网站等阶段性信息分布关系进行分析。在网络舆情监控中能提出舆情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警、报告信息统计、事件判断等。

(四) 领导驾驶舱

对政府多个部门以及相关决策人员工作重点以及社会各领域关注要点进行分析, 对管理网页进行设计完善, 能更好地展示出电子政务以及政府多个部门运行情况。发挥出管理科学、控制论、运筹学应用价值, 应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通过大数据融合为主要途径, 促使各个部门领导提供不同管理决策内容制定更加规范, 借助多项动态化数据能引导相关领导人员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参考数据。通过领导驾驶舱能为决策人员提供多样化信息, 对不同问题进行识别, 建立决策更改模型, 避免选定问题控制解决方案。对不同方案进行高对比评价, 突出对比与判断作用, 通过人机对话能制定更多可行性方案, 为决策拟定提供重要支撑作用[4]。

(五) 政务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基于图的数据结构, 是各类关系有效的表达方式。在电子政务网中通过建立完善知识图谱是突出主体对象画像、多项信息服务咨询解答、政务相关知识数据库等。对不同岗位相关指标以及权重进行设定, 从多角度反映不同部门工作执行情况以及问题现状。结合信息服务方面工作, 要逐步拓宽人工智能问答系统补充政策制度问询、网站词义搜寻、发展投诉建议等诸多交互服务功能[5]。

四、结语

在电子政务领域中大数据技术合理应用能全面推动我国政务处理信息化改革发展, 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能结合政务工作基本要求创造更多服务场景, 大数据应用前景广阔。在现代化政府工作服务以及公共管理工作中, 要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 促使现代服务型政府与互联网行业有效融合。在各项服务工作创新过程中, 提升政府部门社会公信度与满意度, 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摘要:近些年大数据技术发展较快, 在电子政务领域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通过信息化技术合理应用, 能对政府政务执行环境进行优化, 对政策执行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政府科学化的决策机制。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 全面摆脱信息孤岛限制。文章对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网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分析大数据技术基本特征, 在电子政务领域中合理融入大数据技术, 促使大数据技术深入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电子政务网,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冉, 邓敏清.基于大数据的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系统研究与设计[J].数字通信世界, 2017 (8) :153.

[2] 陈大干, 任广伟.对社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和数据共享问题的思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 36 (9) :1705-1710.

[3] 刘书军.云计算方向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方案[J].信息通信, 2018 (1) :262-263.

[4] 陈绮琦.利用VLAN和ACL技术提高电子政务网互联安全[J].科技与生活, 2012 (10) :138.

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本研究结合了我国最新的智能电通信网建设理论,对配用电通信网建设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论述。阐述的内容有智能配电业务分析、配用电业务网模型、配用电通信网关键要素以及典型配用电通信技术混合组网示例等。目的在于给智能电网的配用电通信网络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配用电 通信网络

我国电力产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配用电网是我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是实现电能分配的重要途径。不过配用电通信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配用电通信系统缺乏整体规划、通信网兼容性较差、通信资源浪费严重等。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智能电网已慢慢成为提高供电质量的重要手段。智能电网配用电业务具有特定的分布以及多种网络建设模式,加强智能电网配用电通信网络的研究是促进电力系统发展的关键。

一、智能配电业务分析

智能配电业务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用电业务具有很多特点,首先,智能配电网业务种类多、节点多、覆盖面广且分散、运行环境较差;其次,智能配电网非常容易受到城建和扩容的影响;第三,智能配电网通信距离远,信息总量大但单点容量小;第四,智能配电网运行维护工作量大、管理问题多以及建设复杂。要实现智能配电网业务就意味着大量业务的传输,但传统的通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此业务实现的条件,因此必须采用网络的概念融合更多的业务,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另外,智能配电业务涉及了很多内容,其中包含了新型充电站业务、分布式能源业务、传统自动化业务、电网状态分析业务等[1]。

二、配用电业务网模型

2.1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配电网业务的重要组成,它可以完成现场配电终端与主站之间的业务数据交互工作。在此之前,配电网通信主要依靠专线通信,而通信协议主要采用串行通信协议,这种情况下的线路资源利用率比较低。目前,变电站网络正向着更高级的通信协议发展,并且已经基本实现站层级的网络标准。新时期实现自动化业务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建立基于以太网技术的高级配电自动化业务系统。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网络设备在30%负载的情况下才具有最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中,推廣应用的通信协议需要满足一定要求,即通信协议要能满足自动化业务的实时性、通道带宽、通信节点数量、新型配电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调度自动化和基于以太网配电自动化的综合管理[2]。

2.2用电负荷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电力用户的电量信息采集已经向着自动化、全覆盖以及全预付费的方向发展。当前电量信息采集主要采用了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网络,这是一种对带有GPRS 模块的集中器汇集局部区域的用电信息进行间接采集的手段,用电信息是经电信专网接入电力公司主站。但这种手段存在一定的弊端,即被采用的GPRS设备在线率较低,因此不能实现实时电价和用户的需求,而且这种网络费用比较高。

其实解决用电负荷管理业务可以通过建立以太通信专网来实现,以太通信专网可以连接用电信息管理主站与各个电力用户终端;而本地通信则可通过总线、载波、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实现[2]。

2.3用能服务网络

用能服务网络是为了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定制、多样化服务以及多种用能策略而产生的一种服务网络。这个网络服务设计到的业务有语音、视频、数据业务,这种服务网络对带宽的要求很高,需要制定一种特殊的网络方式来满足服务网络发展的需求。用能服务网络发挥作用过程中通常会利用到公共互联网和电力通信网,具体来说就是用户将需求通过公共互联网传输到电力服务网站,最终用户定制的服务由电力通信网传输至用户的表计和用户终端。

2.4环境辅助监测网络

视频或环境辅助监测系统在配电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它通常被应用在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监视中或者被应用在重要开关设备的监视中,又或者被应用在现场维修安全监视和事故抢修现场分析中。最关键的是电力公司监控中心科员对所有视频信息进行统一处理。总之,环节辅助监测系统在电网服务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配用电通信网关键要素

配用电通信网能够支撑多种业务的关键在于它本身涉及的一些重要技术,比如说无源光网络等多种通信技术、融合的数据网络技术、综合网管技术、通信协议结构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在配用电通信网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体说来,我国配电网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而且每个阶段所应用的主要技术都不一样,然而配电通信网的构建必须综合使用这些技术;为了满足配用电多业务网络发展就必然要采用数据融合技术,但数据融合技术必须要满足安全性要求和可靠性要求;通信网络发展特点是将通信结构和多种通信技术应用到同一个网络中,这样不仅扩大了网络的规模,而且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这最终给网络的运行和维护增加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通过这种统一的网络系统来实现网络的集中管理。统一网络管理系统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通信网络的故障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就可以提高运行维护人员工作效率;当前我国配用电方面的通信规约类型非常多,但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体系。在这些通信规约中有些是用于点对点连接的专线或数字传输通道,这些规约只有三个层次,即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还有一些规约是用于数据通信网络中,这类规约在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网络层和传输层;配电通信网融合了多种通信技术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网络,这个网络拥有大量的终端设备的接入,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及数据的保密性就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配电通信网络中采用了一些安全技术,比如在应用层、网络层、物理层应用认证加密过滤技术,同时应用安全测试评估技术、安全存储技术、主动实施防护技术、网络安全事件监控技术、恶意代码防范与应急响应技术来保障配电通信网的安全[3]。

四、典型配用电通信技术混合组网示例

在配用电通信技术使用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充分发挥各种通信技术的优点,从而克服某些技术的缺点,所以建立起以光纤网络为骨干,无线技术、载波为补充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很多业务的需求,如用电信息采集。环境监测、临时应急通信以及用能服务和配调自动化等。这种混合组网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和一个综合网管系统,三个层分别为骨干传输层、远程接入网络、本地接入网络,每个层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它们在配用电通信技术混合组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这个混合组网中网管系统的作用更为重要,这个网管系统的任务是管理以太网、无线专网、通信设备、网络设置管理以及其它网络管理[3]。

五、结语

总之,配用电通信网的建设意义重大,而且它涉及众多因素,所以要全面地、综合地规划才能做出最合理的建设方案。如何建设出最为科学的通信网是重中之重。本研究对配用电通信网的相关内容作出的阐述为配用电通信网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参 考 文 献

[1] 黄盛.智能配电网通信业务需求分析及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 2010(06):12-14

[2] 孙中伟,马亚宁,王一蓉,霍司天,徐光年.基于EPON的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及其安全机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08):10-11

[3] 王李娟.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络馈线自动化终端[J].陕西电力. 2011(06):21-22

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电力建设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避免浪费资源,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由于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管理工作中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和效率。因此,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鉴于技术管理的困难,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技术变化;技术应用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电力工程技术进行了革新。开发了自动化、智能化工程技术,并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本文将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和当前电力工程的特点,提出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和优化方法,建设高质量的电力工程。

1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

1.1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发展

所谓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远程通信技术对变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监控。变电站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节点,其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是保证电气工作质量的关键。现代变电站自动化管理设备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变电站运行更加智能化,变电站管理更加简单方便。

1.2电力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发展

现代的电力调度技术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发展,该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设备,以逻辑输入和输出为信号传导,实现电力的自动化调度,并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督,对比设备运行参数和储存系统中的标准参数,核查设备运行是否存在故障。电力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发展提高了电力调度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够有效保障电力工程的运行安全。

1.3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发展

现代社会的分配需求更加复杂。对于不同的供电区域,要求实现更精确的配电管理,以减少电力资源的消耗,稳定各区域的供电。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配电网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既维护了供电区域用电的稳定和安全,又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用电量。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通过对用户电能表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发现配电网故障,提高故障处理效率,保持供电的连续性。

2电气工程与电力工程设计原则与设计特点

2.1电气工程中电力工程应用的设计原则

在电力工程在电气工程的使用中,要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从而为提高电力工程使用的效果,增强电气工程运行的稳定性。相关原则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熟悉并了解了相关产品的生产要求以及工艺要求基础上,再对电力工程进行设计,从而确保电力工程设计的效果能够与电气工程的需求一致。第一条原则最为重要,下面几项原则都要在保证了第一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第一条原则与其他原则出现矛盾,要有限满足第一原则。

其次,为了保证电力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在汇总电力工程设计过程时,首先要搞清楚电气与机械之间的联系,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该原则作为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同时还能体现出其设计的具体需求。

最后,对于电力工程而言,为了将电力工程的功能发挥出其最大价值,要选择与其需求相符的电子配套的设备,提高电力工程设计的安全稳定。设备的质量和类型对于电力工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保证电气工程的良好运行。

2.2电力工程的设计特点

对电力工程进行设计,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将电力工程的经济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而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力工程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更加满足的服务,并促使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此外,电力工程顾名思义其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自动化。而自动化的是依赖于相应的电子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实现的,因此保证设备中的每項功能都能够有效的实现,就能实现自动化。

3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3.1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电网建设还存在很多的疏漏,具体表现为:交流电被用于电网的使用,而在配电运行中却没有发挥其真正价值。要保障电网的平稳运行,必须尽快实现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准确转换,稳定电力输送。可以安装换流器来完成此项工作。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实现直流电的近距离和远程输送,让比较偏远的地区也可以实现电力供应。

3.2能源转换技术

目前,我国电力资源利用中存在大量浪费问题。如果任由其肆意发展,将造成严重的能源短缺。相比之下,其他部队可以通过能源转换技术转化为电力资源,以确保电力供应。在能源转换技术中,所转换的能源一般是可以连续供应的能源,如水电、风电等。目前,我国许多电站采用水电和风电发电,改变了火电和燃煤发电的资源消耗,保证了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今后要进一步开发新的能源转换技术,以自然界永无止境的资源为电源,减少电力供应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如太阳能作为电源。

3.3柔性技术的应用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包括微加工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和电子技术。

电力工程技术在建设中的应用,必须去除能源并隔离能源,也就是断电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技术可在电力工程中充分利用,采用公共电力传输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发电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电力输送,也对电能的运输进行有效控制。总之,这项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它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合理控制。

4如何强化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4.1提升通信系统的开放性

通信技术是现代电力工程实现高效化运作和管理的重要技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数据的传输、故障报警、设备控制等都需要得到通信技术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提升对电力工程各个节点管理的准确性,实现节点运作的统一,必须要进一步强化通信系统的开放性,让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交互,并提高系统故障申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2强化技术和设备引进

要提升电力工程的技术应用水平,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所以施工企业还需强化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的引进,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建设,使用高端设备进行施工或技术检验。例如智能电子装置、故障电流限制器以及静态同步补偿器等设备,不断的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提高其运行效率。

4.3增加智能电网的灵活性

智能电网结构的灵活性是保障其高效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电网分配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建立强大的、灵活的高电压电网,在中国智能电网的基本框架基础上,加强区域电网建设,提高区域电网的联动性,实现网格服务效率的提升。此外,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应注重优化布局结构、提高智能电网的性能。二是要积极引进智能电网建设工程师,提高工作技能,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结语

总之,电力工程在许多领域有着实际的应用,在发挥其作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电气工程是一项要求很高的设施项目,技术和专业能力都比较强。因此,电力工程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有效地保证电力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力工程的应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献

[1]刘新龙,邬峰,商政.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仪控设备选型研究[J].电气技术,2020,21(11):82-86.

[2]罗荣钧,何勇军,张斌.规范管理特高压工程启动送电准备工作[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25):82-83.

[3]郭辉.压水堆核电站常规岛P280GH主蒸汽厚壁管道焊接工艺研究与应用[J].焊接技术,2020,49(10):37-40.

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电力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办公楼、工厂、学校、居民楼、商业区等均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如何为人们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力一直是电力公司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本次主要对10kV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应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10kV配电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探析

引言

配电网是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其质量和企业发展密切关联,也决定着企业发展能否得到可靠供电。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高质量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水平要求提升,配电网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在阐述配电网的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配电网规划策略,并结合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如何优化配电网的规划及工程管理进行策略分析,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配电网工程建设。

1配电网规划必要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电力需求的增加,配电网规划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城市中的一些配电网存在高压电源点容量不足、局部电源布点不足、线路运行负荷、设备陈旧、网架不合理、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用电需求处于被压制的状态,配电网规划工作变得尤为必要。第二,电网规划没有被纳入到电网建设中。现阶段在电网建设中没有体现电网规划的详细内容,具体表现在缺乏对各个企业单位用电负荷的规划、负荷集中问题严重、缺乏合理的线路通道等。配电网结构可靠性、安全性较低。

2210KV配网工程的建设流程

10kV配电网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很多的施工环节及内容,想要充分确保每个环节有良好的施工质量,实现施工效率的提升,最关键的是要对施工过程加以明确,抓住各环节施工的重难点,特别是加强施工细部控制,以确保各项餐宿均可以在设计与规范范围内,以下为10kV配电网工程建设流程:

2.1编制施工方案

对于10kV配电网工程建设而言,其基础以及施工工作基础就是施工方案,为此,科学、合理的编制施工方案尤为关键,施工方案在具体编制时,需要重点关注描述施工资料整理、施工技术、经济投入和施工管理等,为此,各参建单位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且施工过程需要严格遵守规范和设计。

2.2设计施工图纸

为确保10kV配电网工程的质量和功能满足预期要求,并最终达到施工图纸设计质量,这就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并准备好用户数量、用电规律及用户类型等设计资料,并对配电网覆盖区域环境进行精准掌握。同时,还应有效评估配电网如今和未来的负荷变化状况,且为保证设计与施工图纸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则应该对用电设备位置与数量进行合理的设置。

2.3施工前准备

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进度及效率会直接受到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影响,故此,应召开相应的建设工作会议,保证参建单位施工设备、材料和人员等都落实到位,进而为施工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2.4施工及验收

建设中,监理单位要充分认识保证10kV配电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以适应社会生产和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做好施工监理工作,提升对各施工环节的管理力度,确保施工中,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2],要求专家组在竣工验收过程中认真分析各种资料,严格检查各环节的施工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进而最大程度确保10kV配电网工程运行的安全及稳定。

3优化10kV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措施

3.1加强10kV配电网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电力需求量逐渐增多,配电网络建设工程量也逐渐增大,但是影响配电网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施工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操作不当就可能影响该配电网络的质量,且部分施工队伍为了节省成本投入直接按照大致的结构进行建设,没有深入研究配电网络工程建设中的细节问题,忽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且为了缩短建设时间,施工队伍甚至不按照规范操作方法进行工程建设。类似的工程建设问题均会导致配电网工程质量下降,影响配电网的安全性,尤其在10kV配电网的建设中,其结构分布较复杂,铺设线路较长,如果配电网施工建设存在质量问题,则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电力故障。对此,电力公司应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监督,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项目,掌握整个配电网工程建设的施工情况,重点关注电缆交叉接头和电缆与电线杆连接部位,保证配电网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2建设过程质量管理

10kV配网工程建设中既涵盖了诸多内容,也有非常长的建设周期,为了提高建设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施工质量,我们需从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方面下功夫,并将现场管理工作做好,通常可以對下面的管理措施进行考虑: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安全意识不足,会对施工安全性形成一定影响,最终会影响到施工质量,所以,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加强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不仅影响施工安全,而且影响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

3.3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制度

电力公司与施工建设单位共同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规定配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层级和施工安全操作规范,确认各个管理层级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配电网工程建设的管理规范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在现场施工管理中,选择具有丰富配电网工程建设经验以及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作为安全管理专员,合理设定该专员的管理权限,使该安全管理专员对现场施工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3.4加强对配电网工程的进度管理

配电网工程建设单位需要根据投资计划制定出工程总体实施进度计划,在每一个施工标段,由施工单位编订施工组织设计,之后交由给建设单位会审,明确配电网工程施工组织措施、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施工技术体系等。另外,在配电网工程施工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对整个工程项目的一体化管理,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分区管理各个施工材料,避免出现施工材料浪费的问题。在具体施工中还需要明确各类指标,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配电网络负荷专供能力。

3.5做好工程竣工管理工作

为保证10kV配网运行的稳定及安全,最关键的是严格做好竣工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施工中潜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正。竣工验收时需重视的内容有:收集归档施工资料:完成10kV配电网工程建设后,应及时收集和整理施工中的资料,并将其做好分类归档工作,以便于为后期电网维修及维护提供参考。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开展验收检查。资深专家组成了10kV配电网竣工验收小组,按照规范要求对各施工环节进行认真检查,如接地处理的科学性、电气设备安装的合理性等,一旦有问题存在,则施工单位要及时整改好。关注配网通电试运行。竣工验收要对通电试运行特别关注,明确电气设备运行参数的合理性,如有异常,对原因及时分析和解决,切实实现10kV配电网的可靠安全运行。

结语

10kV配网工程同用电客户向连接,用电户在用电方面,不但要求经济、安全,也需要确保供应正常。另外,用电客户不同,其用电性质、品质及用电容量也有所不同。为此,对10kV配网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避免因施工质量的原因而导致出现跳闸或其他质量及安全事故等。故此,10kV配网工程建设中,需要严格管理施工质量,并解决具体实际对质量管理方式进行科学选择,从而充分保证每个阶段质量控制工作都落实好。

参考文献

[1]易衍孜,凌笑,刘星.配电网工程管理系统的创新应用[J].大众用电,2017,32(09):28-29.

[2]李荣锋.配电网建设项目中的工程管理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1):118.

[3]杨波,张敏,梁修国.10kV配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20):79-80+85

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配电网自动化通过整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实现在线实时监管,在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加持下,可以实时收集配电网运行数据,结合配电网运行数据分析电力系统应用情况,确定电网结构参数,建立智能的网络运行监管系统,对配电网实现24小时全程监管,保障配电网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因此,对于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配电网 自动化技术 监控终端

配电网自动化使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通过各种技术优化组合,实现在线实时监管,进而提升配电网监控工作的准确性。因为电能的转换和输送需要配电网的支持,并且伴随着社会对供电需求的提升,所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还可以在技术加持下降低配电网运行管理难度,在电力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配电网监控监管力度,通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实现实时监管,并根据掌握的数据信息,了解配电网运行存在的安全威胁,有针对地进行系统维修、养护工作,让用户可以拥有良好的用电体验。[1]

1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概述

1.1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概念

配电网自动化掌握电网结构参数并构建自动化电力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建立智能的网络运行监管系统,对配电网实现24小时全程监管,掌握配电网运行状态,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系统处于正常状态下,通过管理、监测、保护提升配电网管理水平,同时配合执行配电网管理与监测工作。

1.2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意义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由配电子站、配电主站、配电远方终端、通信网络构成(图1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示意图)。配电主站在城市调度中心,完成配电装置内部各子站通信的传递工作,配电子站设置于配电站内,通过电力终端设备完成通信服务工作,而配电远方终端以及通信网络也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系统内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内部信息可以按照工作需要及时传递通信信息。

2 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概况

我国在经济新常态后,国力得到大幅度增强,在当下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系统已在多个城市进行试点建设,从目前掌握的情况中发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仅通过两条线路或三条线路进行供电传输,并没有从整体结构优化配电网线路,进行输电工作监控终端掌控力度弱,并且在没有监控主传导的前提下,难以让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达到预期要求。[2]

在我国大规模进行电网建设期间,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成为电力企业在当下积极研究并发展的一项工作,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其试点也逐渐扩大,虽然目前仍属于建设试验阶段,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用户可以对配电网线路故障进行智能化跟踪检测,但是在此过程中因为忽略配电SCADA、DA等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所以使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差强人意,这种情况出现在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3]

在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农网改造的快速进行,配电网结构在我国配电网技术高速发展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配电网结构逐渐完善同时随着配电网运行效果的提升,企业配电网结构规模也日益扩大,与之相关的应用软件逐渐兴起,同时软件功能也日趋完善。在城市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期间,部分用户根据使用需求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进行适当变更,并在最终通过验收。

我国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关注度与日递增,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投入到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中,使得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进而加快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速度。在2002年我国推出《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系统功能模范》文件,并在其中给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行业标准,随着相关体系的建立以及高速发展,同时大部分用户也在这段时间中将关注点放在配电网使用性能方面,SCADA、GIS、DA是否可以同步发展一度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4]随着配电网的发展,相应技术的融合程度也逐渐上升,技术融合确实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技术应用效果。目前,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并根据目前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从静态管理向实施管理功能方向演变,完成SCADA、DA一体化设计。

在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通信系统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并已日趋成熟,同时载波GPRS、双绞线、光纤、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也在此过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光纤因为其具备的突出优势,已成为城区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的介质,用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5]

3 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 构建大数据化的工作模式

对于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而言,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使用大数据时,还需要考虑到智能电网、环境安全、大能源系统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例如运用大数据的因果分析手段,可以实现统计分析适用性的改善,亦或是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可以满足因果分析效率的提升,并且通过分析作为基础,可以确保服务的优质化处理。

3.2 建立一体化供电模式

在配电网的变电站中,馈线开关和出线保护开关这两者和实现电网自动化有很大的关联,必须确保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建立起闭合性的电网,而闭合性电网的远程操作也会更应手,对于实现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的有效融入有很大的帮助。

3.3 自动化供电数据收集处理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会造成配电网的数据增多,尤其是在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镇用户的用电需求激增,部分配电网的馈线数量甚至达到了千条以上,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会造成配电網数据的并网状态、有功和无功输出、发电量、电压等数据信息海量增长,为此电厂需要采取以虚拟化、分布式计算技术构建出IT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集合而形成的数据库。数据库整合了各种IT硬件资源,能实现对海量供电数据的处理、归纳和整合。但是,出于成本考虑,当前的供电数据库通常是利用1台物理机虚拟成多个逻辑虚拟机来实现多个逻辑资源的利用,这使得物理机的数据处理负荷加重,云吞量变少,响应时间减慢。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反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数据存储方案。目前,国内的技术已经足够支持高效供电数据存储方案的开发。建设有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空间和位置来存放各类供电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设计人员首先开通CloudTable存储平台,填写部门地址,选择需要的性能和存储空间,调整好CloudTabel网络配置创建虚拟私有云界面和OBS桶,用做自动化平台的基础。在使用Hadoop这一分布式系统架构开发分布式存储系统和业务系统。

设计人员可通过在所有的变电器终端设备上安装VMware开发软件,在物理机上部署ESXi系统,并通过VMwarevSph ereClient客户端对物理机和虚拟机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让数据库的底层硬件资源以x86变电器终端设备进行部署,内部数据以交换方式堆叠2个万兆交换机,外部数据以独立访问交换形式堆叠2个千兆交换机。然后按照数据库需要进行封装和订制开发,这样系统将会具备强大的算力和良好的云吞量,实现高效化数据处理。[6]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必须要提升供电质量,了解当下供电工程中出现的供电故障,还需要考虑到断电对大众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为了提升供电系统输电的稳定性,必须对供电系统进行科学的监管,采用配电网自动技术进行自动监测是大部分供电企业频繁使用的方法,可以掌握配电网实时运行状态,借助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掌握配电网运行数据,并根据掌握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凭借系统分析数据,完成配电网自动化管理工作。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借助线路自动监测设备,充分了解供电线路的运行情况,利用自身的优势分段供电,降低供电故障的概率。因此,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积极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电力系统管理的一体化发展,而且可以高度集成各种现代技术,以适应供电监管的不断变化的要求,解决配电网的安全问题电力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的空间和完整的运行空间可靠性和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叶剑.关于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36):99-100.

[2] 張楠.配电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M].北京:华北理工大学,2019.

[3] 卢勇,余静.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技术要点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214-215.

[4] 聂强.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82-83.

[5] 张忠稳.试析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17):198.

[6] 温江胜.初探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20(01):183-184.

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1 输配电工程中的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

传统的输配电测量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 (1) 按照光学原理的基本要求, 使用视距尺将亮点间的视距与竖直角之间的距离算出来, 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水平距离。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操作性强, 使用方便, 缺点在于所求出的数值误差较大。 (2) 定线测量主要是根据勘探矿区的测量控制点, 通过一定的测量将剖面线的位置进行明确。通常情况下采用此方法在测量时主要选择的仪器是经纬仪, 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接定线法;二是间接定线法。纵观输配电工程我们发现定线测量法在实际施工中应用范围较为宽泛, 原因在于其一方面可测量输电线的实际高程, 另一方面还能计算出输电线的距离。采用传统的输配电工程在测量中存在如下缺点:其一要借助很多仪器的协助;其二施工难度大、周期长;因此这种输配电工程与实际发展需求不相吻合, 随着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 GPS-RTK测量技术由此也应运而生, 它的出现大大弥补了传统测量技术的不足之处, 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GPS-RTK技术在输配电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GPS的主要作用是在输配电线路测量中提供准确的坐标, 而RTK的职责是进行实时测图与工程放样处理。当前, 在输配电工程中使用GPS-RTK测量技术具有很多优点, 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可为施工人员节省一些时间;二是施工人员不需在测量前在线路中布置一定的控制点;三是可有效缩短工期, 减少工程支出;四是打桩便捷, 精度高, 正是由于GPS-RTK技术具有如上优势, 才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当前输配电工程的相关技术。此外, GPS-RTK技术的工作距离能达到25Km, 大大弥补了传统输配电线路的不足之处。使用RTK技术进行地形测量, 每个小组的人员在一天之内可将地形图测绘功能顺利完成, 此外该技术的存储量也是非常惊人的。GPS-RTK测量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有如下几个层面。

2.1 对杆塔进行定位测量。

在进行杆塔部位测量时首先观测者需设置一定的参考站, 并根据参考站的具体方位处设置接收机与天线, 其次测量出所设置方位处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输入GPS接收机中;接着选取配制集, 将参考站的实际坐高与天线高输入到GPS接收机中, 并将GPS接收机转换到WGS-84坐标。这样我们可持续不断的接收到可视的GPS信号, 而且还能在第一时间将所获取的观测值等信号发送到其他区域, 当电台将所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彻底发射完成后流动站即可进行正常工作。用户只需打开接收机, 设置与工作项目相吻合的配置集即可。流动站的职责是一方面要实时跟踪GPS上的卫星信号, 另一方面还应准确接收来自参考站所发出的信号, 并将所得出的坐标转变成与之相应的数值。设计人员只需将接收机的实际位置与设计值进行分析与比对, 最终可得出杆塔所处的实际方位。

2.2 对横断面的测量。

横断面图测量的精准性直接关系着输配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的高低。输配电线路横断面的测量实际上指的是中桩所处的垂直线路中线方向上地面走势起伏情况的测量工作, 它主要是按照横断面方向上与之相邻的水平距离与高差, 最终确定横断面的具体设计图。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横断面测量的重中之重在于能够准确计算出中桩处的横断面的坐标。

在进行输配电线路工程中我们发现其所处的地形大都是起伏不平的山地或是丘陵地带, 地形较为复杂, 这无疑增加了测量的难度。这种复杂的地形环境, 对测量人员不管是在体能上亦或是心理素质上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再加之测量区域面积较大, 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则会带来巨大的误差, 影响测量实效性, 因此采用GPS-RTK技术可有效弥补上述缺点。GPS-RTK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电信号测量技术, 它对周围环境没有严格的界定, 不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可有效减小误差。使用GPS测量技术进行输配电线路的测量具有显著的优势, 原因在于其主要是借助卫星信号实现信息之间的定向传输, 因此不需要两个观测点之间进行通视, 有效消除了传统光学测量仪器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此外该技术可操作性强, 不受地域条件的制约, 正是由于GPS-RTK技术具有这些优点, 使其在现代输配电工程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3 结语

随着科技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 GPS-RTK技术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已在输配电线路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作为测绘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大胆创新, 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提高GPS-RTK技术的真正实用性, 使其更好的为输配电线路测量工作带来新的契机。

摘要:新形势下, 由于对输配电线路的精度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输配电工程测量技术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GPSRTK测量技术的出现不仅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测量任务, 而且能大大缩短工期, 因此, 该项技术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输配电工程,测量技术

参考文献

[1] 季伟军.架空送电线路施工中杆塔设计中心桩位移的计算方法[J].电力建设, 2002, 2 (12) :123-125.

上一篇:中美消费信贷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探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