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英语教学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高职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依托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通过对物流岗位需求的分析,考虑社会需求、学生基础水平、课程目标之间的协调,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突出物流管理专业的技术性和职业性,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

【关键词】港口物流岗位 职业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体系是否完整是高职院校能否培养高质量学生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占重要地位,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

二、港口物流岗位分析及工作内容分析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之一是注重应用的原则,即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调满足社会需求,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社会、企业急需的技术应用能力是关键。而没有社会的岗位需求,应用无疑是句空话,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先进行岗位及工作内容分析。

港口物流管理职业岗位分主要职业岗位、相关岗位、发展岗位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主要职业岗位包括:(1).仓储业务操作,岗位工作内容主要为货物入库受理、货物在库保管、货物出库;(2).库存理货:岗位工作内容主要为货物装卸交接时的点数、货物装卸交接时货物质量的检查、理货单证的制作、指导货物装卸,库场堆码等;(3).外轮理货:岗位工作内容主要为货物的积载图的绘制、与外籍船员就理货情况办理签证、指导货物装卸,堆码。第二层为相关岗位包括:(1).国际船舶代理:岗位工作内容主要为船舶进出港业务;货运组织工作;船舶供应和船舶服务方面;安排货物装卸;集装箱管理;(2). 货运代理操作:岗位工作内容主要为接受货主委托组织.实施和协调海洋运输过程;办理有关货物报关、交接、仓储、调拨、检验、包装、转运、订车皮、租船、订舱等业务。第三层是发展岗位,包括:(1). 车辆、设备调度岗位工作内容主要为集装箱车辆的调度;码头装卸工具的调度;车辆、装卸设施的维修与保养;(2). 海上运输保险与理赔,岗位工作内容主要为接受客户投保、现场定损、理赔。

三、基于港口物流岗位的职业技能分析

根据以上岗位及岗位工作内容分析,对港口物流岗位的职业技能的分析如下:

1.掌握船舶理货、库场理货业务流程、单证以及操作技能,熟练运用外轮理货英语,能够胜任外轮船舶理货和港口库场理货操作。

2.掌握港口生产业务管理知识,熟练运用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软件操作,能够制定码头生产计划、胜任泊位、船舶、库场生产调度组织工作;能够完成闸口业务操作和港口商务业务处理。

3.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货运基础知识,掌握国际船舶代理和货运代理业务,熟练运用英语与计算机,完成货运代理操作、船舶代理操作。

4.掌握国际货运保险与理赔业务知识,能够完成港航企业保险与理赔业务操作。

5.能进行仓储的入库、在库保管和出库作业的操作。

6.能分析港口物流业务工作流程。

7.具有解决港口物流实际问题的能力。

8.具有港口物流管理创新能力。

四、基于港口物流岗位职业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线来构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我校的地方性特征和办学特色。以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关系确定层次,以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确定模块,以项目驱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使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途径更加清晰,目标指向性更加明确,环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内容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主要由物流职业认知实践、专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综合实习实训。其中物流职业认知实践包括沙盘演练、视频观摩、企业参观;专项技能实训包括仓储与配送作业、物流运输作业、国际货代作业、电动叉车实训、柴油叉车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包括物流综合实训、港口沙盘模拟实训、物流管理沙盘模拟、国际航运模拟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综合实习实训包括物流综合素质拓展、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职业认知实践、专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综合实习实训,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四个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见表1),同时也是相互关联和相通的,各自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

表1 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类别

类别 教学目的 教学地点

职业认知实践 理论与知识点的理解;职业岗位认知 实训室、企业

专项技能实训 专项技能实践 实训基地

综合技能实训 专业技能实践 实训基地

综合实习实训 职业岗位实践 实训基地、企业

五、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既要有一定水平的硬件环境,又要有相适宜的软件环境。

1.“双师型”教师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宽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也就不可能完成。

2.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点组成,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特殊作用。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不仅需要在校内实训场所进行模拟仿真操作,而且也需要在校外港口物流企业的工作现场进行实习。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现场有差距。规范的工作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得到磨练。

3.实践课程教材

实践课程的教材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项目之一,也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材很少,因此港口物流实践课程教材开发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莫高丽,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6(5).

[2]钱亭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中国市场,2008.

[3]谭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

[4]黄惠春.开放多维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耗时间[J].物流技术,2011.

英语教学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针对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的特点,从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案例的选择、教学实施及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论证案例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中能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物流管理;实施

物流专业是以培养既懂物流专业知识、又能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案例教学导入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分析物流管理理论,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提高综合能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处理实际工作中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出发,从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案例的选择、教学实施及教学反思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阐述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一、案例教学是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情景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并全方位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自身知识和潜能,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以达到知识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在解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各种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能力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扩大认知面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聆听他人的能力。案例本身的鲜明性、生动性、实践性、针对性、高度仿真性决定了案例教学能够成为培养新型物流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二、案例的选择及准备

1.案例的选择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案例。一是收集和整理案例资料,例如视频资料,生活中事实案例等等;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修改、完善现有的案例材料;三是将企业经营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案例。案例的选取和处理要求实用性,让学生自己去调研、去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

2.案例教学的准备

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性地选择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具体环节或流程中的典型事例、常见问题,进行适当加工处理,要求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在知识层面上,加深对物流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准确掌握专业名称术语和业务知识;在技能层面上,应用概念、原理和方法来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以及沟通合作能力;在态度层面上,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会细致观察和思考,理性分析与判断,及时做出决策。

教师一要钻研案例,明确教学重点,设计讨论提纲及实施的步骤,并准备好相对合理的答案;二要列出与案例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找出案例中的基本问题和关键问题,拟出思考题;引导学生预习案例,提出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初步解决方案。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1.案例导入

在回顾与案例有关的概念、原理后,说明案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提出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程序、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用简短的导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快进入自行组织案例学习与讨论状态,创设讨论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兴趣和动力。

2.案例分析

学生审读案例文本,陈述案例事实,识别情境中的关键问题,联想案例对现实的投射效应,初步进行案例分析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大致方案。

3.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个人在小组呈现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依据;听取同伴意见,对案例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讨论,以求达成共识。

4.总结归纳

各组在班级中进行交流,相互检验和修正对案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教师在小组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和提炼学生的主要观点,评论其论据是否可靠,推理是否符合逻辑,并提供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供学生学习参考。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出总结,这样对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案例教学的课后评价反思

1.考核评价

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与课程考核挂钩。在考评形式灵活多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考评,使学生更能客观地反省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考评结果记入课程的平时成绩,并提高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让学生感到压力,使其产生动力和紧迫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交流反思

课后教师通过召开组长会议,了解学生有哪些心得、要求、和建议;反思案例课堂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从而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努力创造出适合应用物流教育的案例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得到提高,课程教学后期案例的讨论深度以及分析的正确程度较前期有所提高,说明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有所进步。

在物流管理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长为社会需要的物流管理实战型人才。

参考文献:

周德峰.案例教学法与管理类课程改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专业学校)

英语教学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信息时代,变化万千,有效课堂管理技能的掌握是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条件。在世界范围内,在教育发展的新情势、新格局下,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对进步的、科学的思想的吸收,对新型课堂理念的建构,对新型课堂管理模式的启用,对一种促进生成和发展的新型课堂文化的创造,这一切都已成为或即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一、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缺失因素

1.课堂管理观念落后。我国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存在观念落后的现象,很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更加重视自己所授知识是否被学生吸收,重视课堂规范的制定,且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的事情,与学生无关。面对学生的违纪现象,采取的措施是行为控制,却很少关注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很少花时间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此,若要使得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呈现出其有效性,必须转变教师的落后观念。

2.忽略情境教学。研究中发现,尽管教师非常注重教学方法对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影响,但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真正在行为上的转变非常少。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语言工具,从而能够运用这些语言进行交流。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相关的情境,因此,英语教学的练习与操作必然需要重视情境教学。使得学生在既有的情境下练习语言,组织语言,从而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只有注重情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深度缺乏教学情境的设置,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低,从而使得英语课堂管理成为一大难题。

3.重视行为控制。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更加注重对问题行为的控制,遇到课堂问题行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抵消这种行为,而并不是真正从表面的行为人手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这种只顾解决表面问题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即便学生表面上听从管理,也很难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能力。

4.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管理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因而教学方法会影响到教学管理的实效性,而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又反过来影响教学。好的教学方法是真正从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出发,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设置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教师权威。

二、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的方法

1.始终不渝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共同组成课堂,课堂管理单靠教师不能完成,教学也不是教师单方面所能所为之事。关注学生的需要,真正从学生出发,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本主义对于教育教学的核心意蕴是在,学生自身的自主、自律、自我约束以及最终的自我实现之上的。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管理的目标才能实现,从而才有可能构筑有效的课堂。

2.情景中展开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先进的理念是从认知维度上提出的对策,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學生是真实地存在于课堂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师生在生活世界中是在情绪、情感中绽放自己生命的。课本上,教科书上的材料毕竟是有限的,无论是教学环境的重塑还是情景教学的创设,要想长久有效,有取之不竭的活水源头,就要真正联系师生自身的真正的生活体验。

3.重构师生关系。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师生关系呈现两个极端;上下级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很多教师和学生在问卷中反馈“学生与英语老师在一起会感到很拘谨”。英语教师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关系的优点是在老师面前,学生往往能够做到遵规守纪,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用花费更多精力强调课堂纪律。然而,上下级的师生关系严格设置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边界,使得师生的教与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课堂气氛往往沉闷乏味,不够灵活轻松。

4.练就过硬的语言本领。这一策略首先鲜明地指向了教师的语言水平,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教师的课堂语言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课堂管理效果。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这样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工具和课堂管理工具的双重意义尤为重要。语言不单单是用法,语言直接指向行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课堂管理的实施,就像课堂教学一样,同样离不开师生的交流和沟通。英语教师既是通过语言来教学生英语的,亦是通过语言来管理的。

英语教学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高职学校、学生、合作企业一起参与,管理上具有多元化、实习地点相对较为分散等特点,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实习是高职院校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而且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关键作用。因而,实习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1.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实习质量评价是基于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综合评价,实质上是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测评依据和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实习管理工作的改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此,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就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2.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顶岗实习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成效取决于指标体系的科学系统性。

2.1科学性原则

物流专业学生的实习,是为了掌握物流经营、管理、服务的一般规律,提高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顶岗实习的评价和考核不同于在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这种考核的评价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2.2实效性原则

评价的实施必须强调实效性。该原则主要体现可操作性:一是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二是数据要易于获取。评价指标所需要的数据易于采集,定性评价指标或定量评价指标的信息来源必须可靠;三是整体操作要规范。各项评价指标有其相应的计算方法,数据尽量标准、规范。

2.3导向性原则

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与评价,都要以实现实践环节教学目标为最高原则和终极目的。评价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具体化、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评价指标的构建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有效地反映学院及指导教师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水平、指导工作的质量、促进管理工作的手段、内容、方法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同时现在用人单位从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以素质能力为主。因此考核中必需包含对素质的评价,关注认知能力的高低,也要关注行为习惯的养成。

2.4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

评价项目的确定,既要反映顶岗实习的全面性,又要突出其环节的基本条件及重点环节的重要性。评价项目中根据各评价因素对实习质量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给它们赋予相应的权重值。

3.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能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实习是检验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和最终手段。学校的学生实习工作实施在分管教学校长领导下,学校、院(部)、专业三级管理。分管教学副校长主管全校的学生实习指导工作,教务处、督导室和各教学院(部)应依照规范做好学生实习的各项工作。高职院校为取保和提升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组织一整套严谨、务实、有效的规章体系,从而规范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顶岗实习目的的实现。

3.1组织保障

院系成立有学院和实习企业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等组成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院系顶岗实习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院系组织校内外专家,审定各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大纲、制定校外实习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并组织实施。

3.2制度建设

结合本学院学生校外实习的特点,制定本学院顶岗实习指导书、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书、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办法等格式文件,并设计编印本学院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

3.3具体要求

要求各专业在学生去企业实习前与接收实习的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顶岗实习协议书”,与实习单位协调做好实习工作安排,保证学生实习的单位或实习岗位与专业尽可能对口,并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需要向指导教师提交“学生自行联系校外实习申请表”,经系部主任批准后方可自行实习;学校指导与实习学生所在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实习的指导、考核方法等,通过电话、网络及现场走访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的总体情况,并协助实习单位管理学生;实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与相关规范,保证实习安全。有事必须向实习单位和学校双方的实习指导教师请假,未经同意,不得擅自离岗。无故旷工一周的即取消实习成绩,并于下一学期补课,成绩合格后方予以毕业。

3.4量化考核

顶岗实习时间为暑假及第五个学期第1-9周,保证达到至少四个月的实习时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每周记录工作内容及心得体会,不少于500 字,要完成至少8 周的记录。学生实习全过程完成后,应在《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上写出综合实习报告,及由实习单位在《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上填写考核意见并加盖公章,将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及时交给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记录本不规范,不达标者不能获的本门课程成绩。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必须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项目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考评办法。

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完善这一教学模式,结合本地区和各个专业的特点,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顶岗实习实施办法,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欢.职业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务[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徐冬冬.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钟毓华,杨朝晖.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英语教学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以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及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基于200份实验统计数据实证检验具身认知范式对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绩效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科学运用具身认知范式可有效提升教学、实践及科研绩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员逻辑思辨能力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具身认知范式;建构主义;物流管理

Key words: cognitive psychology; embodied paradigm; constructivism; logistics management

0 引 言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进一步调整、优化宏观经济结构重大举措,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具体诠释。现代经济模式下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地区双边贸易额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各经济体夯实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联网流通率,并引入云计算基于大数据背景整合信息增值物流、突破传统物流体系容量瓶颈。现代物流体系能否有效构建,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基点;因此,专业教师应基于国际化、信息化教学背景融合认知心理学理念积极探索物流管理课程全新教学模式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术界,国内外学者现有科研成果涉及认知心理学视阈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多集中于规范性研究,且鲜有实证研究探索具身认知范式对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绩效影响机理,故文章拟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基础上将具身认知范式特质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与动力性植入教学管理实践。

1 认知心理学相關理论述评

1.1 认知心理学内涵及特征。1967年,Ulric率先在学术专著《认知心理学》中对认知心理学内涵、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系统阐述,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心理学研究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亦标志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认知心理学理论涉及广义、狭义之分,前者关注人的认知抑或认知过程,而后者则侧重于探索信息加工历程。作为心理学新思潮,认知心理学具有显著特征:其一,坚持以高科技为基点、不断汲取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精华;其二,坚持以大脑认知过程为学科研究对象。在此,认知心理学泛指以学员心智为信息加工系统,以学员注意、思维、知觉、记忆等认知过程为具体信息加工流程。

1.2 认知心理学范式演进。认知心理学范式演进印证了认知科学由符号范式(Symbolic Paradigm)经联结主范式(Connection Paradigm)至具身认知范式(Embodied Paradigm)发展路径;与此同时亦折射出涉及认识论抑或心灵哲学研究范畴身心关系由二元对立至一体论研究方式的深刻变革。相对于离身认知范式所秉承的身体(生物神经系统范畴)和心智相分离论点,具身认知范式则进一步强调身体(生物神经系统范畴与现象学范畴)和心智二者之间的有效契合。具身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加工历程是由心智、身体所构成的感觉运动系统与环境交互的动态产物。叶浩生[1]等学者进一步将具身认知特质系统归纳为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与动力性;其中,具身性强调认知历程与心智、身体、生理及神经结构密切相关;情境性强调认知历程与环境交互息息相关;生成性强调认知主体与环境间交互循环;动力性强调环境耦合条件下认知主体动力形成机制。

2 认知心理学理念下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新

认知心理学在研究环境决定论,即教学操纵与结果操纵等外部条件关系时,尤为关注学员内因影响机理,强调学员已有知识结构、记忆系统性质、认知加工过程以及知识保存、记忆系统的认知变化。据此,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教学观肃清了理论界限,并进一步将影响学员成绩优劣关键因子归因为认知加工过程,而教师教学方法、教材遴选等外部条件则均视为间接扰动因子。“物流管理”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各专业核心课程对系统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现代物流人才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受众认知规律,通过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同一专业、同一年级A、B两个教学单位(注:各100名学员)设定相应实验情境进行系统比较研究,以探索引入具身认知范式抑或仍沿袭知识结构与逻辑思维教学模式对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绩效影响机制。研究显示:科学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同比传统教学模式学员学习绩效大幅提升、学习潜能得以有效激活、创新意识及逻辑思辨能力亦显著增强。据此,建议如下:

2.1 创设物流管理课程学习、实践及科研外部条件,注重激发、维持学员深层学习动机。相关研究成果业已印证在教学实践环节唯有最大限度激发学员内在学习动因方能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初衷。因此,在教学实践环节应注重以激发学员认知兴趣、求知欲望为基点导入课程内容,并借助Blended Learning模式以任务驱动形式引导学员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以期学员通过独立思考对课程知识要点进行深入探究式学习。在此,专业教师可选取Moso Teach等信息化教学平台事前发布所授章节教学内容课件、重难点微课、案例资料、参考图书、学术文献等相关资料引导学员进行课前有效预习;通过师生、生生在线实时互动等形式实现即时沟通,分享最新学术观点、解决学习进程中所遇到相关问题,差异化满足学员个体认知需求,对学员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应在面授时进行针对性重点讲评;并进一步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反馈数据从宏观层面掌控学员时时学习进度,若全体学员已完成预设教学目标可再次通过“立障”、“设疑”环节达到深化学习动机目的。

2.2 积极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员集中、稳定注意力。具身认知理论业已佐证情境性、生成性对学员认知绩效均具有显著影响。据此,专业教师为系统启发学生多元智力、激发学员内在学习动因:一方面,须倾力营造适于学员学习、实践与科研之学术氛围;通过适时导入案例分析、教学互动、头脑风暴等方式持续吸引学员注意力,使学员积极融入课程教学;对学员在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点滴成绩应给予积极肯定,并因势利导辅助其进行深入探索性研究。著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相关研究成果同样佐证和谐、愉悦教学环境正向影响学员学习绩效,并进一步强调由成功所衍生的愉悦、欢乐情绪对促进学员积极学习意愿亦产生强大驱动力。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应利用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等信息化媒介加强与学员进行深层沟通,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增强学员信任感、友好感,力求尊其师、信其道,进而优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目标。

2.3 注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与学员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目前,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课程通常沿袭知识结构与逻辑思维技术线路展开系统教学,其间辅之定量实践实训。诚然,该教学模式能有效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授课学员自身认知结构个体差异、且不易于将新知识点有效纳入学员固有知识结构。据此,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专业教师应充分了解授课对象整体认知水平并适时融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辅助学员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累积并非由外部至学员记忆系统的简单植入,而是在学员现有知识基础上通过与外界交互动态建构全新知识体系过程,即学习绩效优劣取决于学员主体根据自身经验、认识建构新认知图式能力。实践证明,以学员为主体设计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学习情境、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四项核心要素。其中,学习情境建构应以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知识要点为依托力求为学员呈现现代物流行业相关问题真实背景。协作与会话在当前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通常较为匮乏,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师生比严重超标等相关问题均导致师生、生生互动有所欠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教与学断层脱节、严重制约知识再生与创新。因此,建议学员以项目小组形式介入学习情境,专业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应引导学员进行相关问题研讨、启发团队成员智慧及创新思维,并及时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意义建构环节,学员往往以固有认知图式为基点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并于情境教学中对知识进行再生产与创新。然而,不容忽视学员间新知识的再生产与创新可能在理解层面存在某种差异、甚至互斥,此时专业教师应针对理解差异发起头脑风暴并适时引导以达成共识。实践显示该举措利于学员新知识与固有知识结构无缝集成。

2.4 针对不同学员学习类型、发展方向,因材施教。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具身认知理论特质具身性、动力性对学员认知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因此,为有效拓展学员认知空间,专业教师首先应促使学员对自身认知平衡态产生质疑;其次使学员通过与环境交互明确自身与目标定位之间差距,即意识到自身认知业已处于不平衡态;最后针对不同学员学习类型、发展方向,引导学员以固有认知图式为基点通过系统分析→分类筛选→加工存储建构全新认知图式,即主体重新回归认知平衡态。如此,在教学实践环节经“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往复可渐进提升全体学员学习绩效。此外,鉴于学员多元化智力特质,专业教师不仅应密切关注学员在认知过程、认知结构等诸方面所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且仍须清醒意识到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由此,在学习绩效评价环节应适时引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摒弃以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单一评价观,积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充分识别学员个体所蕴含的独特创新应用能力。建议专业教师将学员参与信息化教学平台时间频度、参与教学实践卷入度以及师生、生生互动质量、实验实训态度等相关指标纳入学员成绩评价系统,以期全面、客观考量学员物流管理课程学习绩效。

3 结束语

3.1 研究结论。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 通过实验设计实证检验具身认知范式对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绩效影响机理,实践表明科学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可有效提升教学、实践及科研绩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员逻辑思辨能力及创新意识。此外,不容忽视学员大脑中认知结构客观存在的显著差异性亦将直接影响学习绩效。据此,专业教师在物流管理課程教学实践环节应高度关注当代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结合学员具体情况差异化辅助其建构自身认知体系,进而促进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与科研的顺利展开。

3.2 管理启示。国际化、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现代教育理念应尤为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即作为教学过程主导者专业教师不仅要讲授课程内容,诠释教学重难点、与本学科领域国际学术前沿进行有效衔接、深度融合,且亦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夯实业务基础、提升科研能力。据此,鉴于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科研对学员重要引领示范作用,建议高等院校应适时引入6sigma教学质量评价理念[2]系统分析学院师资教学质量现状,并进一步借助因果分析图(如图1所示)对教师教学质量欠佳深层动因进行系统分析,与此同时制定有针对性整改方案、实施变革。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具身”涵义的理论辨析[J]. 心理学报,2014,46(7):1032-1042.

[2] 仇立. 论六西格玛理论对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7-53.

英语教学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在分析国内物流管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构建“全真动态式”实验教学模拟平台来提高学生的物流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对“全真动态式”物流实验教学模拟平台构建的内容、策略和方法展开了研究。

关键字:全真动态式 实验教学 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综合性强、操作性强,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技术是手段、物流标准化是关键、物流人才是基础。特别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物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内物流管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自200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以来,截止到2006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的高等院校有130多所,高职高专有500多所。这些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分为三个层次:普通高等院校侧重培养物流中级、高级物流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侧重培养物流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工。各级物流人才都要求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因此,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成为其重点建设工作。

我国物流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物流软件模拟为主搭建物流模拟平台,让学生学习物流业务流程及物流管理方法和原则。这种实训能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管理方法的目的。(2)以自动化等各种真实的物流设备为核心的物流实验室建设或模拟仿真物流设备的建设。这种实训能让学生对物流的设施和设备有个直观的认识。(3)将物流模拟系统与立体仓库等一体化建设。如浙江工商大学物流实验室定位于商业物流配送一体化的系统流程仿真与过程模拟,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深入了解与配送中心有关的所有物流环节[1]。

我国物流管理实验室建设所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1)展示型实验室。通过对一些物流设施、技术和模拟操作等的演示达到一个直观性的认识。(2)教学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旨在提供给学生动手的机会,通过对学生的角色设置不同的权限来让学生体会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流程。(3)研究型实验室。研究型实验室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在物流领域获得理论、技术或者方法的创新。这类实验室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物流基础理论研究(例如现代物流的基本规律研究)、物流技术研究(例如物流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研究、运输智能化技术与应用研究、物流标准化研究等)、物流管理研究(国家与企业物流战略研究、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国际物流的管理研究等)、物流经济研究(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研究、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物流与国民经济发展研究等)、物流规划研究(国家物流规划、国家物流规划理论与方法、区域物流规划、物流中心规划等)。

从我国目前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来看,“机房+软件”的物流实验室占绝大多数,这些实验室在建设的模式上以第一种建设模式为主,而在功能上多是展示型或教学型的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多是验证性的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实验。比如验证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啤酒实验仅仅可以重演知识的发现过程,而对如何规避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扭曲,供应链核心企业如何集成上下游企业来形成供应链整体的优化等没有体现。而后者恰恰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二、“全真动态式”实验教学模拟平台的构建

2.1“全真动态式”实验教学模拟平台构建的内容

本文所构建的“全真动态式”实验教学模拟平台是以物流系统软件为基础,以物流设备和技术为手段,辅以多元并重的实验教学方法搭建而成的。多元并重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指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实战模拟、辩论等直接面对实际难题与模拟市场交易和经营决策情境的教学方法。由于物流管理是对产品或服务从生产地向消费地过程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计划、控制和协调。从这个角度出发,本平台力求通过真实的数据采集来对物流运作的实物流、资金流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仿真系统模拟软件来达到“小空间展示大系统”的效果。体现了该平台的“全真性”特点。

本文所构建的一般意义上“全真动态式”物流实验教学模拟平台的如下图所示:

“全真动态式”物流管理实验教学模拟平台分为三个圆环从外到内依次代表物流实验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型、综合实践型、创新能力型。处在基本技能型层次的八个功能子模块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子系统来进行物流流程、物流功能的演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流环节的运作流程。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系统的对接,通过对相关功能子系统的集成来进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教学,体现出了该平台的“动态性”效果。并且通过相关物流的设备和技术,一方面可以掌握各种物流设备的模数,便于物流系统标准化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半真实、半仿真的模拟方式来验证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2.1.1基本技能型

基本技能型面向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大二、大三的学生而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小组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让他们担任不同的角色来模拟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的流程,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运作来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物流设备和技术模块:通过对物流设备与技术的演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流的基础设施。比如可以配置叉车来让学生理解叉车的安全驾驶准则、叉车对托盘的要求、其它装卸搬运器具与叉车使用的衔接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物流标准化的探讨。

计量经济学软件模块:通过对计量经济学软件的讲解,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流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例如可以利用eviews、spss等软件来对企业物流成本、物流服务进行回归分析,来研究这些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程度。

仓储管理系统模块: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让学生来模拟收货、储存、订单处理、拣选、发货等流程。并可以和物流设备和技术模块(AGV小车、自动化立体仓库、POS机、堆垛机等)一起开展实验。

配送中心管理系统模块:主要是对货物的出入库、补货、盘点、信息的采集、越库调拨等流程进行模拟。让学生深入理解仓储管理与配送中心管理的异同。

ERP沙盘管理系统模块:模拟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战略策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成几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通过模拟企业的经营,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运输管理系统模块:通过对车辆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订单处理、调度配载等流程的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不同角色的职能和业务的流程。

国际贸易管理系统模块:让学生担任“国内客户”、“国外供应商”“国内当地银行”“国外当地银行”“承运人”“保险公司”等角色来模拟国际贸易物流、信用证、保险等的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管理系统:模拟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客户(B2C)客户对客户(C2C)模式,让学生掌握订单查询、订单处理、付款以及后台物流运作的流程。

2.1.2综合实践型

综合实践型实验是面向那些已经掌握了物流基本技能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型实验的开展,锻炼学生对物流子系统的集成能力。同时综合型实践性也是教师开展科研的良好平台。运筹决策系统模块的功能是通过运筹学的相关软件来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比如运输车辆、人员的平衡安排问题;生产线节拍、零件上线频率的协调问题等。仓储设计与规划仿真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运用仿真软件来模拟企业建立仓库的规划问题,可以实现对所建仓库的类型、匹配的仓库设备、空间大小、布局等真实再现。并可以对配送中心的采摘式拣选和播种式拣选方式进行模拟,那样就能为所建的仓库选取合适的拣选方式。运输动态仿真系统模块通过模拟叉车、牵引车等运输车辆在物流区域的运行轨迹,结合物流量来规划运输车辆在物流区域的运输问题。

2.1.3创新能力型

创新能力型实验是对供应链上游到下游企业,最终到消费者全过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模拟。这些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可以由不同的企业类型来担任,比如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以配送中心或大型超市为核心的供应链。通过围绕核心企业角色,模拟供应链上不同角色,研究供应链整体优化的方法。这种优化可以是供应链流程的优化、也可以是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和供应链服务水平提高的方法。所以,创新能力型实验的模块是动态的,可以根据核心企业的不同,从基本技能型、综合实践型中选取相应的模块,通过基于网络标准接口的对接来构建创新能力型实验模块。

2.2“全真动态式”实验教学模拟平台构建的策略

2.2.1重视突出重点和特色

由于受场地和资金的限制,国内很多高校的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因此,在建设物流实验室时,应该结合本专业实际,突出重点,体现出本校特色。例如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物流系统仿真实验室就是以仓储物流仿真和港口物流仿真为平台而构建的。南京财经大学物流实验室就是立足财经大学特色,体现的是现代流通型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连锁超市)的流程。所以,“全真动态式”物流实验教学模拟平台的构建要结合本专业的重点和特色,既可以根据企业的类型(生产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仓储中心),也可以根据某一行业的特色来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实验室(汽车物流实验室、农产品物流实验室、冷链物流实验室等)。

2.2.2重视物流软件和硬件的衔接

我国物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因此在物流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物流软件与硬件不兼容的问题,即使软件也可能会出现不兼容的问题。所以在建设物流实验室之初,就一定要把物流软件与硬件的衔接放在核心位置,予以高度重视。

2.2.3重视营造真实的企业氛围

“全真动态式”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实验数据的仿真性、实验内容的完整性。因此在整个实验教学环境中,需要营造一种企业的真实氛围,不仅体现在数据上要求接近真实,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设置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真实再现企业的运作,从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2.2.4重视实验室开放的层次和时间

实验室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绩效指标是实验室开放的时间。一个比较可取的方式是对实验室的开放划分不同的层次,通过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开放时间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例如将实验室开放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参观性开放,学生通过参观基本技能型模块,了解物流设备和技术,激发对物流的兴趣和爱好;二是为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并为预习和深入实验创造条件,以便更好地完成正常教学计划的实验;三是对学有余力和有特殊兴趣的学生开放实验室,以完成自拟题目的实验或科研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全真动态式”实验教学模拟平台构建的方法

“全真动态式”实验教学模拟平台的构建除了物流系统软件、物流设备和技术的购置外,还应该加强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2.3.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全真动态式”物流实验教学模拟平台的关键是用信息来代替实物流和资金流,用模拟软件来体现“小空间展示大系统”。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非常的高。对教师个体而言,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专业理论,同时也要有岗位实践能力。对教师整体而言,要求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既要有专职教师,也要有兼职教师;既要有来自高校的,也要由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理论教学的,也要有侧重专业技能教学的。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采用“送、带、引、聘”这几种方式来培养。所谓“送”是指高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去。“带”是指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定期对中青年教师有针对性进行实习、实训的培训。“引”是指从生产一线调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专业骨干、学科带头人,加大师资培养力度。“聘”是指聘请本行业本专业的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聘请现场技术人员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双师”型的教育。

2.3.2实验教学案例和教材的编写

“全真动态式”物流实验教学模拟平台采用的是多元并重的实验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追求案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目前,国内针对物流实验教学的案例和教材还不多。即使有,大多也是借鉴国外的物流实验教学案例,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教师编写满足自身要求的实验教学案例和教材。

三、结束语

培养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物流教学的首要目的。实验教学无疑是提高学生物流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最好载体。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分析国内物流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全真动态式”物流实验教学模拟平台模型。该模型是以基本技能型、综合实践型、创新能力型三个层次为骨架,以物流设备和技术、物流系统软件和仿真软件为功能子模块构建而成,具有“全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相信定会对学生物流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经辉.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以南京财经大学物流实验室建设为例[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5):48-52.

[2] 刘玉坤,张晓萍,徐青青.现代物流仿真实验室设计与实践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5):16-18.

[3] 董理,邵清东.建立物流实验室加快物流人才培养[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13):59-62

作者简介:樊雪梅(197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李国平(1985——),男,吉林大学后方专业勤务硕士研究生;王雪冰(1985——),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基金项目来源: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531号;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492号)

上一篇:新课改下生物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品牌经济财产保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