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2023-10-29

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如何让儿童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儿童的美好灵魂,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都应该关心和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如何让儿童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儿童的美好灵魂,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现就个人的认识做一探讨:

社会的物流与经济效应对儿童的诱惑力极强。在经济发生重大变革与转型的今天,整个社会风起云涌的就是发展经济,如何赚钱,如何得到经济实惠。这样,儿童从小看到的就是别人如何赚钱,如何享受。家长的教育与希望也是孩子长大了如何发展好经济,赚大把大把的票子,将来在经济发展上有成就,乃至于成为富翁,让父母的腰板硬起来……因此,从小给孩子要求的就是读书与赚钱一套密不可分的发家致富经典。经济发展与物质丰富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吃穿、玩乐上大可尽情地享受。让孩子们从小滋生的就是满脑袋的金钱观。社会公德的淡化影响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就是胸有他人。可当今社会雷锋精神似乎离我们远了,为别人着想者为数甚微。在社会中,谋财害命、打砸抢劫、敲诈勒索、以假乱真等种种恶劣行径比比皆是,这不都是公德的淡化吗?由此,在种种公共场合,自觉让位的少了,主动助残的人少了,总之社会的爱心少了。

社会上不良之风的负面影响,造成儿童不思上进,淡化人生。在社会环境发生多元化的前提下,滋生在各个领域的不正之风毒害着社会也波及到儿童的心理健康。

读书做官与读书无用仍在沿袭危害部分家庭,造成对孩子的教育误区。目前不少家庭还存在着“养儿不读书,官从何处来”的指导思想,因此,对孩子的希望值寄予很高,总希望孩子读书成名,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样,总是对孩子的成绩过问很多。

社会黑恶对儿童的胁迫与利诱随社会转型、危害社会的黑恶势力应运而生,无处不有。偷抢、胁迫、取闹等种种恶行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大,部分不辨是非的学生还被他们利用,糟蹋了儿童健康的人生。

当前,对广大青少年的价值启蒙,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统一的角度出发,由家长、教师和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各相关机构)三方面通力合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教育者应当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上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现实;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应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化吸收为自己生活、学习和行为中的一部分。离开这两方面的任何一个,价值启蒙和道德教育都会失败。要善于捕捉、启发和鼓励孩子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与小朋友和平相处的优点,有意识地指出其不讲礼貌、自由散漫、不善合作的缺点,而事实上,其背后蕴涵的价值观念就是平等观念、友善观念、合作观念。

(作者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榛子乡中心小学)

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农村小学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考验,但同时,在农村推行又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在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困扰我们农村小学教师的难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存在问题 小学教育改革

农村小学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考验,但同时,在农村推行又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在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困扰我们农村小学教师的难题。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小学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我对在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有着切身的体会与思考。

1 农村小学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时期的农村小学教育面临新的问题与考验,城乡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办学条件的差距、城乡师资力量的悬殊等,都构成了在农村小学实施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阻力。

(1)城乡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是摆在农村小学教育面前的不争事实。它使农村学生的家长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为使自己的后代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环境,就要孩子好好学习,通过上大学,进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生活。升学率、考试成绩成为家长们对学校和老师的唯一要求,“应试教育”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大行其道,致使素质教育的推行困难重重。

这种城乡差异还表现在城乡文化水平的差异。这些小学生的家长自身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之繁重的农村劳动让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问题。部分家长能够做到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帮助检查对错,但对于更进一步的参与却无能为力。这对于很多需要家长与学校同步推进的教育内容来说是很大的缺失与遗憾。

(2)城乡办学条件的差异,使农村小学教育停留在死记硬背、苦学苦教、单调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层面。农村小学教学不能像城市教学那样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读书上课成为农村小学的唯一教学方式,黑板加粉笔就是唯一不变的教学用具。

(3)师资力量与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是一直以来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小学的师资待遇远远达不到城市小学的标准,甚至相去甚远,这使得教师们更愿意到经济社会环境好的城市发展。而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他们对于教育改革不能说不够上心,不够努力,但封闭的社会环境,滞后的教育资源,以及生存环境的压力,使他们对于教学改革,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2 推行素质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农村小学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作为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儿童,他们的童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应该是能够带给他们更加丰富与广阔的人生体验的。然而,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农村学校走出的孩子,在升入中学、大学之后,总会被冠以“书呆子”等的名号,他们在兴趣爱好方面的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不能不说是农村小学教育的遗憾。素质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人,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些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一样渴望优质的教育资源,渴望多彩的校园生活,渴望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更加迫切与向往的。因此,在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还他们一个快乐多彩的童年具有现实的意义。

(2)作为父母掌中宝的小学生,他们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他们在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也会如父母的言传身教一般,反过来影响着父母思想的发展变化,带给他们全心的思维方式。而成长中的农村学生是未来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个人素质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培养,对于整个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素质教育更注重德育教育和能力教育,在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对于改变旧有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等教育方式,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丰富多彩的知识,改变长期以来保守的教育观念有着很大推动的作用。

3 对在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基于我个人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端正思想观念,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否认课堂教学的作用,而是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2)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完善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资源,为在农村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先决条件。温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为农村小学提供完善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条件。

(3)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学习、新课程培训、教育部远程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提高教师的师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待遇差距,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来,为农村小学的后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针对不同地方的实际,还可实行城乡“帮扶”办法,选派优秀的城市小学教学能手到农村去,沟通教育教学经验,示范先进的教学方法,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丰富的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小学教育带去新鲜的血液与开阔的思路。

(5)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讲:“教育观念不转变,即使搞素质教育也是一句空话。”农村小学学校与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打破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天生其人必有其才,天生其才必有其用”,“人无全才,扬长避短,多出人才”的人才观,全面考查,公正评价学生的质量观,从观念上真正确立起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自身规律的现代学校教育观,引导小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张扬个性,全面发展。

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基础,而语文学科又是基础学科。然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限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相对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围绕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教学资源,适当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多帮助,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语文;学习效率;实践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对各个阶段教学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尤其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生多数情况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未來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做好全面分析,全面掌握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确保可以及时优化教学方案,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帮助。

一、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讲,部分教师年龄接近退休,普遍认为语文教学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词,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没有融入新课改要求,甚至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限制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而且部分学生还会有抵触语文学习的心理。再加上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数时间居住和工作地在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全新的教学理念无法有效通入,导致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师手段相对较为单一,通常都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无法更加深刻的掌握和拓展课本知识。

(二)教学资源不足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受教学理念的影响,同时教学资源匮乏也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目前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农村小学语文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与实际需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部分农村小学语文中使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适当的运用多种辅助手段,对学生产生相对较为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城市学校已经大规模运用信息化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同时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讲,部分教师并没有积极参与培训与学习,对信息化技术掌握不够充分,无法高效的运用到学习当中,导致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知识面受到限制,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

要增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应该重视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不仅要让农村教师具有新型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的教学技能,还要让教师具备终身学习发展的理念和素养。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式,如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幽默诙谐的语言让语文教学变得更有趣,教学更接地气。要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能信任教师,能够与教师成为好朋友。

教师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力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所以要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学校可以多引进一些城市内的优秀教师,或是为农村教师提供自我晋升的空间,让农村教师有机会与城市内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还可以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多开展一些针对教师的专题讲座,不断提升教师的素养。最后农村学校也可以进行内部培养,比如定期组织同一学科的教师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互相总结分析教学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等。只有教师具备这些能力,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灵活应变,才可以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开展丰富化的趣味活动

农村语文教学与城镇语文教学的差异之一在于农村语文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城镇教师则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能力,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更丰富,更具有趣味。因此农村教师也要积极向城镇教师看齐,要多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以活动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中,课文借梦境来回忆往事,以时间为序,围绕父亲送“我”报考学校与上学这一求学主题,记录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写出了父亲浓浓的父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激之情。教师可以重现课文中叙述的故事情境,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盛大的庙会视频,给学生具备毽子,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踢毽子比赛;或是给学生观看一些小舟的图片,对此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否有坐船的经验,再与课文叙述的场景进行对比。在讲述课文时,教师还要进行合理的德育化教育,让学生知道感恩,使学生拥有家国情怀。这样一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能得到提升。

(三)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较为艰苦,同时也是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一花环节,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确保可以加强对学校资金及资源方面的投入,这样可以事先做好相对较为全面的分析,为学校增添更多的教学设备。其中适当的将多媒体设备融入,不仅可以拓展教学资源方向,还能够优化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帮助,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多年来,尽管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不能否认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正视问题,而且主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语文学科教学走上行稳致远的道路。基于此,教师应该要坚持素质教育,重视开展丰富的趣味学习活动,同时重视在语文教育中合理渗透德育教学。除此之外,学校还要积极引进信息化的教学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学习工具,进一步提高农村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助于拉近城乡教育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尹文学.浅谈小学语文在农村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课程中旬,2020(5):58.

[2]李茂林.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20(8):152.

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塑造学生的心灵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会为学生提供正确方向的指引,纠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错误,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在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到位。为了切实发挥班主任德育工作应有的教育功能,农村小学班主任要正面小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而采取有效的策略,优化班主任德育工作。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教育功能

在农村小学中,师资比较匮乏,且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水平低,容易对小学生疏于管教,使其在校园中问题频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愈发受到重视,班主任也承担着比较重的德育责任,必须要抓好小学阶段的这一启蒙时期,让小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起优秀的思想品质,并自主制订合理的学习策略,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

一、发挥班主任的模范引领作用

在农村地区的小学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意识到自身的模范引领作用对推进德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农村学生见识比较少,也不容易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而班主任与学生有很长的相處时间,班主任是除了家长以外,对学生产生最深影响的重要他人。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但自控能力、自我判别能力都很弱。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的模范引领作用起到了效果,就容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与班主任类似的思想模式和行为习惯。比如在有的班级中,学生若是做出了一件被指出错误的事情,则很容易反驳说:“老师也是这样做的!”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并不少见,意味着班主任要重视为人师者的模范引领作用。例如,班主任每次遇到学生,可以面带微笑主动地与其打招呼,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亲和近人,可使其在不自觉之间接受礼貌用语的德育。又或者在班级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主动参与进去,与学生进行互动,将自己当成集体的一分子,让学生从班主任身上看到集体的荣誉感,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懂得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为班集体努力作贡献。

二、加强室内德育环境的创设

在农村小学的班级中存在不少的违纪现象。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但是以往的班级德育工作成效并不佳,依旧存在不少小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干扰他人的现象,或者随意破坏公共物品。为此,班主任应该加强班级室内环境的创设工作,将德育元素融入进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班干部将小学生需要遵循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等内容都布置在教室内,创设具有德育氛围的室内环境,让学生在室内环境的熏染之下接受德育,甚至时刻感受到德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室内环境创设这一方面,班主任也可以定期让班内的学生轮流来进行布置,让学生充当班集体的小主人。比如学生可以根据“健康生活每一天”的主题来布置室内环境,也可以根据“有勇气,不怕难”这一德育主题来布置室内环境,还可根据“我是教室美容师”这一主题来开展讨论活动,讨论如何美化教室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接受德育。

三、要关注小学生的思想状态

在农村小学中,有许多都是留守小学生,也有些小学生即便不是留守学生,也没有来自父母的过多关注。这些学生很容易在缺乏爱的情况下出现心理综合征,比如孤僻、自卑、冷漠、自闭、叛逆等。农村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就不能忽略这些学生,要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面组织集体活动,让这些学生学会融入集体生活中,以积极的情绪消除不良心理。但是也存在一些学生实在难以融入集体之中,此时班主任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小学生人文关怀,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努力让学生向自己敞开心扉,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有个小学生就因为自己是留守儿童,经常给邻居带来麻烦,久而久之就开始退缩,甚至以孤僻的姿态来拒绝给他人带来麻烦。针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不给邻居添麻烦”的讨论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有这种心理问题的小学生都会被吸引注意力,积极倾听他人的建议,了解到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正确做法。当气氛被充分活跃之后,每个学生都容易融进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疏导某些学生的负面心理。

四、懂得挖掘小学生的闪光点

在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并不高的情况下,班主任就可以采取挖掘其闪光点的方法,将小学生内心的潜在力量都开发出来,使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参与到各种班级活动、学习活动中。比如班主任可以开展“夸夸我,夸夸你”这一主题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其既可以正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还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对自己的评价,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增强对班级的凝聚力,懂得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作出贡献,或者为自己的成长积极奋斗。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收获不佳,班主任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开展,比如可以发挥班主任自身的模范引领作用,加强室内德育环境的创设,关注小学生的思想状态,并挖掘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班主任还可以积极探寻更多的德育工作方法,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德育熏陶,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塑造美好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胡源,刘义榕,郭钰巧.浅析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品文选刊(下),2017(6):259.

[2]王茂.农村小学班主任怎样做好德育工作[J].当代教育,2017(2):82-83.

[3]何文.提高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效益的几点尝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1):58.

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德育 渗透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同的。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良好习惯。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例如,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较差,自尊心较强。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各项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同学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進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因此,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

总之,德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身体练习来实现。要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利用教学中鲜明的动态性与群体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做到管教管导,持之以恒,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核心素养”、“德育”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阐述了德育的内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具体案例,指出渗透德育的实践路径:1.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其心理素质;2.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3.发挥“游戏”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品德。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应充分了解学情,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多维的角度,找到切入点,多采用“游戏”“活动” 的形式,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核心素养;实践与探索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学校体育的特殊性,有利于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促进德育的开展和功效。故,体育教育丰富德育的内容,是德育实施的路径之一。但现实教育过程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智”轻“体”的现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必然会导致青少年道德素质的缺失,给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带来危害。《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国古代教育的目的是求德求善,为现代教育给予明鉴和方向。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中,尤其重视德育,是体育教育的任务之一。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探讨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本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1]。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在教学中的落实,教学中尽量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2]。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践行和总结经验,体验、整理、归纳,形成实践经验与指导理论。关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季浏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通过运动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的本质是健康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于素梅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生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3]。尚立沛、程跟银归纳了勇于探究,社会责任、健全人格、珍爱生命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4]。上述学者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虽然各个学者侧重的方面略有不同,但归根结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为了完善人的发展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范围是有针对性的,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体育学科而言,我们要结合德育进行实践和探索,寻找切入点、关联点、结合点,进行有机整合、融入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相互促进,最终为体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2 德育的内涵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健康、思想政治和法律的教育。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导向作用,是学校教育的保障,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密切协调、彼此渗透。秦海生阐述体育教学中具有持久的、特殊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累、不怕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均全面发展[5]。彭蕾提到,体育教育渗透德育,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价值观、人生观[6]。国外关于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Proios M、Athanailidis I和Gi-annitsopoulou E指出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对个人的社会品德的形成、生活习性、性格气质、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与德育相互促进[7]。Romance T.J 、Weiss M.R和Bockoven J等人对小学生体育课渗透德育进行了实验,证实实验组在社会、心理发展、德道以及教育综合得分明显高于控制组,具有显著性差异[8]。从上述国内外文献中可知,学校体育渗透德育,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路径之一,且国外开始把生活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可见,当今学校教育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对德育非常重视。基于体育学科而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在于:1.体育教学凸显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有利于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适应社会环境;2.德育规范学生规则意识,让学生遵纪守法;3.体育教育是对身体的教育过程,促进体魄强健和人格培养;4.弘扬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意识、集体精神;5.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妥善处理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9]。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一定的载体运转,此过程中要进行融合渗透。如,以体育游戏为载体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思想品德教育,提炼品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玩中乐、乐中学、学中悟,悟中得。教学形式及操作上尽量体现竞争氛围、合作氛围、积极参与的氛围,为学生搭建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平台。

3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

3.1 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其心理素质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2]。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趣味性强的游戏,为学生创建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运动技能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其适应环境,提高心理素质。设计跑、跳、投的教学内容时,若把相对较枯燥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然后将分解的内容融入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游戏带来的情感体验,提高其心理素质。例如,“红绿灯”游戏,将跑的技术动作,先分解成手摆臂和脚的抬、跑技术动作,现将摆臂融入在“红绿灯”的游戏中,其游戏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即,将学生分成四组,教师扮演交通灯,学生见灯信号做相应的动作,先做分解手摆臂时,红灯停止,绿灯继续摆臂,同样脚抬、跑的动作,也按照信号灯的提示做出相应的动作。组内有一位闯红灯者扣所在组一分,两位扣两分,以此类推,累计加分,算在其组总分,扣分少的组为胜。该游戏学生为了团队的得分和赢得游戏胜利的欲望,他们的关注点会投入在看游戏信号灯上,生怕做出错误动作违反交通规则,学生会很投入这样的氛围中,忘记了身体的疲劳。在反复听取信号灯的过程中,动作得到了强化,运动密度、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得到加强和提高,无形中提高运动能力。学生在反复听取信号灯的同时,强化了学生适应其游戏环境的能力,学生在失误中总结经验,仍然坚持看老师的信号灯,完成相應的动作,学生在完成反复的动作中,有的学生非常疲劳了,为了不给小组团队丢分继续坚持,毅然做出正确动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提高了意志力。此过程中,学生练习过程情绪高涨、情感投入,较好的增强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

3.2 促进健康行为,养成锻炼习惯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2]。

在体育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例如,关注肥胖学生,让他们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给其制定运动处方计划,通过运动干预、心理干预、行为习惯干预、营养干预,帮助他们降低体重,提高体能素质。在教学中,让肥胖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鼓励和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同学的关注,这是肥胖学生能产生积极心态的动机。随着时间推移,肥胖学生通过测量,体重下降了,身高也增长了,随之经过体能测试,各项指标由不合格变为合格,甚至有的优秀。由此,肥胖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那份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增进其身心健康。他们如此每天坚持锻炼,坚持一年或两年,对于他们来说,战胜疲惫已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也许意味着疲惫作为一种常态,被身体自然而然地接纳了。干预之前,学生体重没得到降低时,学生以各种理由请假,不愿意参加集体练习,有种自卑感。老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减少里程,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渐渐融入班集体中规定的练习,并能较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学生在融入和参与练习中,让学生慢慢适应了既定的教学环境,提高了肥胖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肥胖学生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教学中进一步得到强化,持之以恒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见,具体的操作干预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受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或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适应环境能力,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3 发挥“游戏”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维护社会规范、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2]。

以水平二《运球接龙》游戏为例,游戏目标:发展控球能力和运球的节奏感,培养合作意识和体育品德。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相等的若干人,组与组、人与人间隔一定距离,四列横队成四边形面对面站立,每一组取名红豆、黄豆、绿豆、黑豆,游戏开始,指定先由其中的红豆运球,红豆一边运球一边唱着儿歌,“红豆运、红豆运、红豆运完黑豆运,接着由黑豆运球”,依次进行,每队派一位队长最后指定某队的名字,该队重复运球并按前面的节奏进行,该队有一人跟不上节奏或有人控球失败的队伍淘汰出局,剩下最后一支球队为胜。

运球在这个游戏当中显得尤为重要,要顺利完成必须小组运球节奏一致,有一位同学没有完成该队就出局,该队就必须团结合作、动作一致。刚开始执行游戏时,很快就见了分晓,主要原因在于队员很难达成一致的动作,笔者做了暂停。让学生思考如何达成一致性的动作,两分钟思考之后,继续进行游戏,游戏顺畅进行,在几个回合之后,终于见了分晓,完成了游戏的目标要求,然后笔者乘胜追击问了每个组是如何提高本组动作一致性的。A(红豆)组说“听完指令后,将“红”字拖长音,将注意力集中之后,同时运球”。B(黄豆)组说“听完指令后,先做运球抬手动作,看大家抬平之后,马上说“黄”字统一运球,保持运球一致”。C(绿豆)组听完指令后,要求统一左脚向前一小步,用余光看齐之后,说“绿”字马上开始运球。D(黑豆)组说“听完指令后,保持运球高度的统一,与膝盖高度为标准保持节奏的一致性”。通过几轮较量,大家积极开动脑筋,体现团队的集体智慧,展现了较好的合作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探讨,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求胜欲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此游戏中,学生遵循游戏规则,虽然求胜欲望强烈,但能在精诚合作的基础上寻找最好的方法取胜,而不是通过投机取巧,不执行规则获胜,他们通过公平竞争的途径获得了成功感,促进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体现了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塑造良好的体育品德。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裁判的执行者,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判法尺度标准一致,成为正义的典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可见,体育品德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给学生思考,留白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要兼顾体育精神和道德的融合,让学生的体育品德得到综合的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施途径之一。

4.1.2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4.1.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全员育人为原则,采用一定的干预,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4.1.4 通过“游戏”教学,发挥游戏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良好的体育品德。

4.2 建议

4.2.1 对学情应有充分了解,尽量做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多维的角度,找到切入点,渗透德育。

4.2.2 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多采用“游戏”“活动” 的形式,渗透德育,寓教于乐,同时,兼顾其它学科知识的融合,更全面地渗透德育。

4.2.3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做学生的楷模,凸显良好的师德风貌,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 季浏.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主题报告摘登[J].体育教学,2018(4):6-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7.

[3] 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4):5-9.

[4] 尚立沛,程传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单元教学设计[J].体育学刊,2018,25(1):98-103.

[5] 秦海生.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2(4):141-142.

[6] 彭蕾.学校体育德育功能的实现[J] .教学与管理,2016(7):40-42.

[7] Proios M,Athanailidis I,Giannitsopoulou E.The Impact of Physical Activit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ales Character[J].J.Hum.Sport Exerc.2010( 5): 485-494.

[8] Romance,T.J.,Weiss,M.R.,Bockoven,J.A Program to Promote Moral Development Through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1986( 5) : 126-136.

[9] 黃宁波.例析体育课堂突发事件的解决策略[J] .中国学校体育,2018(4):69.

上一篇:体育教师素质特殊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体育德育中的大学体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