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范文

2023-11-10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范文第1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面临的挑战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爬坡过坎实现翻番的目标,必须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形成新业态、新组织方式、新商业模式和新经营机制等,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目前,我国农业产加销连接不够紧密,仍未形成高效完整的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业起步晚、基础差、技术装备落后、加工转化率低,特别是农产品产地预冷、烘干、储藏等初加工发展滞后,产后损失严重。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现代营销方式应用不普遍,运输流通成本高、损失大。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意识欠缺,大路货多、精品少,效益不高。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就是要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农业的有效联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一系列积极行动,健全完善农业的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

二是横向拓展,挖掘农业价值创造潜力。农业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基本功能,还有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这一鲜明特点在大国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地域辽阔,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丰富且有特色。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观光休闲、农耕体验等需求日益增加,为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些年,许多地方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今后,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农业非传统功能的挖掘,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要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支持和引导,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新产业,农村的绿水青山将会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三是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它能够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我国探索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融合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简单化现象比较普遍,产业各主体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高度重视促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提高产业发展的统一性、协调性。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着眼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将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政策扶持、PPP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主体投入农业、加强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之间的线上融合,增进经济效率。要通过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共同努力,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农业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范文第2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面临的挑战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爬坡过坎实现翻番的目标,必须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形成新业态、新组织方式、新商业模式和新经营机制等,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目前,我国农业产加销连接不够紧密,仍未形成高效完整的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业起步晚、基础差、技术装备落后、加工转化率低,特别是农产品产地预冷、烘干、储藏等初加工发展滞后,产后损失严重。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现代营销方式应用不普遍,运输流通成本高、损失大。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意识欠缺,大路货多、精品少,效益不高。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就是要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农业的有效联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一系列积极行动,健全完善农业的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

二是横向拓展,挖掘农业价值创造潜力。农业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基本功能,还有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这一鲜明特点在大国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地域辽阔,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丰富且有特色。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观光休闲、农耕体验等需求日益增加,为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些年,许多地方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今后,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农业非传统功能的挖掘,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要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支持和引导,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新产业,农村的绿水青山将会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三是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它能够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我国探索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融合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简单化现象比较普遍,产业各主体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高度重视促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提高产业发展的统一性、协调性。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着眼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将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政策扶持、PPP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主体投入农业、加强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之间的线上融合,增进经济效率。要通过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共同努力,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农业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范文第3篇

时值三月,春回大地,地处杭州湾腹地的上海金山,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田野百花节,同时也迎来了一场关于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盛宴。

3月18日-3月20日,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上海金山这座海滨文化城拉开帷幕。作为全国首个以“三产融合 强农惠民”为主题的研讨会,也是上海市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落实两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此次研讨会特邀请了以色列、日本、韩国等代表世界休闲农业发展方向的先进国家的专家,也邀请了我国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专家学者,来到金山共同研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路径选择、内涵外延、发展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并实地参观考察金山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示范点,一方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展示上海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学习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三产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共同推进三农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终实现全面小康。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金山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在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先后发布多个文件,明确了金山区推进“第六产业”的发展道路,大力扶持农业“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交叉发展。

金山主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以“一葡二桃三莓四瓜”为核心的优质特色地产农产品品牌,多次获得全市乃至全国专业评比金奖。

目前,全区已有23个农业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上海著名商标和218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获证单位。金山注重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传统的农业种养拓展到生产、加工环节,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附加值。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其中6家达到规模以上),创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区。2015年,全区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达34.19亿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鑫博海“中央厨房”,一直积极探索农副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产业链发展,建成集净菜加工、冷冻干燥农产品及有机健康食品于一体的加工产业体系,年产值近4亿元。

利用深厚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等传统农业资源,金山注重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农体结合,重点打造形成了枫泾古镇文化休闲旅游区、廊下郊野公园休闲集聚区、吕巷农耕文化万亩水果公园休闲区、山阳金山嘴渔村滨海文化农业休闲区,4个年接待能力50万人次的农业旅游集聚区。廊下郊野公园改建20个观光农场(工厂)及其他一批现成的景观,建成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多功能农场”,在上海首批7个郊野公园中率先开园。金山坚持农业资源和农时季节相结合、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相结合,每年策划举办田野百花节、草莓节、西甜瓜节、蟠桃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到金山采摘水果、体验农事、品尝农家菜、享受田园风光。围绕“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金山一直加强与1号店、菜管家、苏宁易购等合作,把金山优质农产品搬上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优质农产品金山馆。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范文第4篇

时值三月,春回大地,地处杭州湾腹地的上海金山,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田野百花节,同时也迎来了一场关于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盛宴。

3月18日-3月20日,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上海金山这座海滨文化城拉开帷幕。作为全国首个以“三产融合 强农惠民”为主题的研讨会,也是上海市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落实两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此次研讨会特邀请了以色列、日本、韩国等代表世界休闲农业发展方向的先进国家的专家,也邀请了我国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专家学者,来到金山共同研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路径选择、内涵外延、发展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并实地参观考察金山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示范点,一方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展示上海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学习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三产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共同推进三农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终实现全面小康。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金山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在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先后发布多个文件,明确了金山区推进“第六产业”的发展道路,大力扶持农业“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交叉发展。

金山主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以“一葡二桃三莓四瓜”为核心的优质特色地产农产品品牌,多次获得全市乃至全国专业评比金奖。

目前,全区已有23个农业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上海著名商标和218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获证单位。金山注重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传统的农业种养拓展到生产、加工环节,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附加值。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其中6家达到规模以上),创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区。2015年,全区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达34.19亿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鑫博海“中央厨房”,一直积极探索农副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产业链发展,建成集净菜加工、冷冻干燥农产品及有机健康食品于一体的加工产业体系,年产值近4亿元。

利用深厚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等传统农业资源,金山注重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农体结合,重点打造形成了枫泾古镇文化休闲旅游区、廊下郊野公园休闲集聚区、吕巷农耕文化万亩水果公园休闲区、山阳金山嘴渔村滨海文化农业休闲区,4个年接待能力50万人次的农业旅游集聚区。廊下郊野公园改建20个观光农场(工厂)及其他一批现成的景观,建成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多功能农场”,在上海首批7个郊野公园中率先开园。金山坚持农业资源和农时季节相结合、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相结合,每年策划举办田野百花节、草莓节、西甜瓜节、蟠桃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到金山采摘水果、体验农事、品尝农家菜、享受田园风光。围绕“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金山一直加强与1号店、菜管家、苏宁易购等合作,把金山优质农产品搬上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优质农产品金山馆。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范文第5篇

****粮油集团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下辖**实业、**食品科技、**生态农业、**种业、**臵业等38个经济实体,公司占地面积800余亩,资产总额12亿多元,现有员工1300多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拥有粮油加工、仓储物流、粮油贸易、商业地产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科、工、贸、投”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成为**省农业产业化行业领军龙头企业。

近来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基地联动、产业推动、品牌带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快科技创新转型,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转型的发展目标。

一、夯实一产业,不断创新生态农业模式

(一)稳步拓展“一核两圈”基地。公司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和加工需要,采取自建、共建、订单收购等方式,在县内外建立稳定的优质粮油原料基地,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稻种植技术,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核”即有机稻生产核心区。以**线生态农业走廊为中心线,在现有5000亩有机稻基地基础上,实施倍增计划,3年内创建了10万亩有机稻种植基地。“两圈”即优质稻原料保障圈和补给圈。实施订单农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水稻优良新品种,形成了100万亩的优质稻原

料保障圈。进一步拓展县外资源,将“订单农业”面积扩展到**、**、**等周边地区,形成了涵盖周边县(市)的200万亩优质稻原料补给圈,共建成300万亩优质稻高产稳产基地。在“两圈”范围内创建2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组建65个镇级优质粮油种植协会,带动64万个基地农户年增收逾6亿余元,人平增收300元以上,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生态农业新模式。2013年,**集团在**镇**、**村流转承包土地5000亩作为示范基地,创新种植模式,高标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在有机稻种植区建成“稻鸭共育”示范基地2500亩,“稻鱼、稻鳖”示范基地200亩;“稻虾共生”示范基地600亩,实行以稻为主,稻鸭、稻鱼、稻鳖、稻虾共生,绿色有机,高产高效。公司将在10万亩有机稻种植示范区逐步推广生态农业新模式,通过基地联结农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让农民有钱赚,带动农民科学致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受益。

(三)推广再生稻种植新模式。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等优点,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是**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再生稻以其投入少、产量高、米质好的优势倍受消费者的亲睐。**集团顺势而为,建立了万亩再生稻种植基地,为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合作共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建了湖**再生稻院士工作站,推广再生稻栽培新技术模式,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今年3月16日举行了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在**集团举办了**院士学术交流座谈会、报告会,培训农

技人员220多人,并请**院士深入到**村为再生稻种植大户传授新技术,为发展**再生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年,公司将巩固**主产区,发展丘陵副产区,进一步在**等沿长湖地区乡镇发展再生稻种植面积6万亩,并为基地农民统一提供优质、放心、低价的农资,常年聘请**院士专家团队的高级农艺师和省市科技特派员作技术培训指导,扶助再生稻种植区内1万多农户户平增收5000元,亩平增收600元。

二、做强二产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

(一)做强产业推动,舞活产业龙头。公司以**实业为核心,扩大产业规模,提档升级增效。新上了年产10万吨有机稻米及小包装生产线,采用国内领先技术设备、最新工艺流程,生产各类有机营养米、优质米、专用米等系列产品,形成年产50万吨高档大米的生产能力。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体系。严格收购标准,确保原粮质量;规范加工流程,确保产品合格。按照国家QS认证质量标准的要求,根据不同大米品种、不同档次的客户对象,科学制定大米加工工艺流程,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了从中档到高档产品的跨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企业实力的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中小粮油企业的兼并重组和优势资源整合,集团所属企业已增加到38家,年稻谷加工能力200万吨、仓储能力50万吨,使农产品加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二)树立品牌带动,竞进提质增效。我们将食品健康安全作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实行从产品开发设计到原料种植,到加工销售,到产品标准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健康安全工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打造粮油精品名牌,*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多次荣获**省、广东省“消费者满意商品”称号,先后被评为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

品、全国“放心米”、**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已成为中国农谷“绿色、生态、健康、安全”产品的重要标志。公司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创新营销模式,在**电商运营中心,入驻天猫、京东网开设网店2家,让消费者更加快捷、便利、放心的购买到新鲜粮油,享受到坐在家中买粮油,轻轻一点送到家的体验。通过广告图片、网络媒体的宣传,有力提升了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在上海、广州、深圳设立了国内大型粮油产品旗舰店,逐步在省内外建立万家食品形象店、专卖店、便民店,形成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知名的品牌效益,为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大米、“**”菜籽油等20多个粮油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三)突出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发展。**集团坚持科技创新战略,提高稻谷资源利用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伸以精炼稻米油、米胚芽营养保健系列产品为主线的农业科技产业链,实现稻米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由普通粮油食品向新型健康保健食品转变的科技创新目标,拟定了从保健功能食品到护肤、护发产品直至生物医药产品的发展规划。公司围绕科技创新重点,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出有机米、稻米油、保健食品等中高档特色主食产品的研发,深化与**农业大学、**轻工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确立了科技合作战略联盟,合作研究开发以纯天然、高质量、稳定化全新鲜稻米胚芽为主要原料,运用自主创新技术,建立工业化联产稻米胚芽抗氧化物和米胚芽多糖提取工艺生产线,生产的“米胚芽多糖”、“米蕈多肽”、“膳食纤维”3个专利保健产品,具有增强免疫能力、平衡人体营养、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缓解视力疲劳、低热减肥、防治“三高症”、防癌抗癌

等功能。产品形式有富含稻米胚芽中优质营养素和生理活性成分的“功能饮料”、“纤维食品”、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研究和开发米糠多糖系列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广泛用于食品、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使我国丰富的稻米胚芽资源得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开发利用,每100吨米糠可生产多糖类活性物质3吨,每吨售价高达130万元以上,使产品附加值提高20倍以上。这将填补我国在米糠深度开发利用领域和稻米胚芽生产营养保健食品的市场空白,极大地改善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引领健康养生。

目前,公司正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国首家米胚芽多糖保健食品工业园,园区占地300亩,一期计划总投资3亿元,现已建成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今年6月投产后,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可新增就业200余人,成为**集团转型发展中新的增长极。

三、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公司以**生态农业走廊**村为中心,着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观光园,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建设“一心两轴四区”,即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公路现代农业展示轴、滨水休闲轴)、四区(综合服务区、有机稻种植区、标准化花木种植区、产学研示范推广区),公司投入1200万元,已在位于**镇**集村,地处**智慧农业项目区荆襄高速、沙河路交汇处建设“稻鸭、稻虾、稻鳖、稻鱼”示范基地600亩,开挖稻鳖共养生态沟6000米。2015年重点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产学研数字农业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稻香中心广场、育苗工厂、有机水稻公园等主要景点。目前,**智慧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正加速实施,已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的育苗工厂。在标准化花木种植区栽植红梅200株、树型月菊10000株、玫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范文第6篇

****粮油集团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下辖**实业、**食品科技、**生态农业、**种业、**臵业等38个经济实体,公司占地面积800余亩,资产总额12亿多元,现有员工1300多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拥有粮油加工、仓储物流、粮油贸易、商业地产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科、工、贸、投”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成为**省农业产业化行业领军龙头企业。

近来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基地联动、产业推动、品牌带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快科技创新转型,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转型的发展目标。

一、夯实一产业,不断创新生态农业模式

(一)稳步拓展“一核两圈”基地。公司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和加工需要,采取自建、共建、订单收购等方式,在县内外建立稳定的优质粮油原料基地,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稻种植技术,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核”即有机稻生产核心区。以**线生态农业走廊为中心线,在现有5000亩有机稻基地基础上,实施倍增计划,3年内创建了10万亩有机稻种植基地。“两圈”即优质稻原料保障圈和补给圈。实施订单农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水稻优良新品种,形成了100万亩的优质稻原

料保障圈。进一步拓展县外资源,将“订单农业”面积扩展到**、**、**等周边地区,形成了涵盖周边县(市)的200万亩优质稻原料补给圈,共建成300万亩优质稻高产稳产基地。在“两圈”范围内创建2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组建65个镇级优质粮油种植协会,带动64万个基地农户年增收逾6亿余元,人平增收300元以上,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生态农业新模式。2013年,**集团在**镇**、**村流转承包土地5000亩作为示范基地,创新种植模式,高标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在有机稻种植区建成“稻鸭共育”示范基地2500亩,“稻鱼、稻鳖”示范基地200亩;“稻虾共生”示范基地600亩,实行以稻为主,稻鸭、稻鱼、稻鳖、稻虾共生,绿色有机,高产高效。公司将在10万亩有机稻种植示范区逐步推广生态农业新模式,通过基地联结农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让农民有钱赚,带动农民科学致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受益。

(三)推广再生稻种植新模式。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等优点,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是**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再生稻以其投入少、产量高、米质好的优势倍受消费者的亲睐。**集团顺势而为,建立了万亩再生稻种植基地,为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合作共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建了湖**再生稻院士工作站,推广再生稻栽培新技术模式,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今年3月16日举行了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在**集团举办了**院士学术交流座谈会、报告会,培训农

技人员220多人,并请**院士深入到**村为再生稻种植大户传授新技术,为发展**再生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年,公司将巩固**主产区,发展丘陵副产区,进一步在**等沿长湖地区乡镇发展再生稻种植面积6万亩,并为基地农民统一提供优质、放心、低价的农资,常年聘请**院士专家团队的高级农艺师和省市科技特派员作技术培训指导,扶助再生稻种植区内1万多农户户平增收5000元,亩平增收600元。

二、做强二产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

(一)做强产业推动,舞活产业龙头。公司以**实业为核心,扩大产业规模,提档升级增效。新上了年产10万吨有机稻米及小包装生产线,采用国内领先技术设备、最新工艺流程,生产各类有机营养米、优质米、专用米等系列产品,形成年产50万吨高档大米的生产能力。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体系。严格收购标准,确保原粮质量;规范加工流程,确保产品合格。按照国家QS认证质量标准的要求,根据不同大米品种、不同档次的客户对象,科学制定大米加工工艺流程,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了从中档到高档产品的跨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企业实力的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中小粮油企业的兼并重组和优势资源整合,集团所属企业已增加到38家,年稻谷加工能力200万吨、仓储能力50万吨,使农产品加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二)树立品牌带动,竞进提质增效。我们将食品健康安全作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实行从产品开发设计到原料种植,到加工销售,到产品标准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健康安全工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打造粮油精品名牌,*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多次荣获**省、广东省“消费者满意商品”称号,先后被评为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

品、全国“放心米”、**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已成为中国农谷“绿色、生态、健康、安全”产品的重要标志。公司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创新营销模式,在**电商运营中心,入驻天猫、京东网开设网店2家,让消费者更加快捷、便利、放心的购买到新鲜粮油,享受到坐在家中买粮油,轻轻一点送到家的体验。通过广告图片、网络媒体的宣传,有力提升了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在上海、广州、深圳设立了国内大型粮油产品旗舰店,逐步在省内外建立万家食品形象店、专卖店、便民店,形成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知名的品牌效益,为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大米、“**”菜籽油等20多个粮油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三)突出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发展。**集团坚持科技创新战略,提高稻谷资源利用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伸以精炼稻米油、米胚芽营养保健系列产品为主线的农业科技产业链,实现稻米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由普通粮油食品向新型健康保健食品转变的科技创新目标,拟定了从保健功能食品到护肤、护发产品直至生物医药产品的发展规划。公司围绕科技创新重点,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出有机米、稻米油、保健食品等中高档特色主食产品的研发,深化与**农业大学、**轻工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确立了科技合作战略联盟,合作研究开发以纯天然、高质量、稳定化全新鲜稻米胚芽为主要原料,运用自主创新技术,建立工业化联产稻米胚芽抗氧化物和米胚芽多糖提取工艺生产线,生产的“米胚芽多糖”、“米蕈多肽”、“膳食纤维”3个专利保健产品,具有增强免疫能力、平衡人体营养、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缓解视力疲劳、低热减肥、防治“三高症”、防癌抗癌

等功能。产品形式有富含稻米胚芽中优质营养素和生理活性成分的“功能饮料”、“纤维食品”、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研究和开发米糠多糖系列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广泛用于食品、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使我国丰富的稻米胚芽资源得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开发利用,每100吨米糠可生产多糖类活性物质3吨,每吨售价高达130万元以上,使产品附加值提高20倍以上。这将填补我国在米糠深度开发利用领域和稻米胚芽生产营养保健食品的市场空白,极大地改善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引领健康养生。

目前,公司正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国首家米胚芽多糖保健食品工业园,园区占地300亩,一期计划总投资3亿元,现已建成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今年6月投产后,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可新增就业200余人,成为**集团转型发展中新的增长极。

三、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公司以**生态农业走廊**村为中心,着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观光园,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建设“一心两轴四区”,即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公路现代农业展示轴、滨水休闲轴)、四区(综合服务区、有机稻种植区、标准化花木种植区、产学研示范推广区),公司投入1200万元,已在位于**镇**集村,地处**智慧农业项目区荆襄高速、沙河路交汇处建设“稻鸭、稻虾、稻鳖、稻鱼”示范基地600亩,开挖稻鳖共养生态沟6000米。2015年重点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产学研数字农业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稻香中心广场、育苗工厂、有机水稻公园等主要景点。目前,**智慧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正加速实施,已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的育苗工厂。在标准化花木种植区栽植红梅200株、树型月菊10000株、玫

上一篇: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范文下一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