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范文

2023-11-10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范文第1篇

3.2.1 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确保饮水安全

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从处理生产和生活废污水两个方面来减少水质的污染,加强污水集中处理效率。与相关部门联合采取强制手段组织社会力量对各类河道进行垃圾处理,防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最好是以牲畜的粪便作原料,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收入。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施肥,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整顿农药的实施结构,正确合理使用农药。

2.2 加大工程建设和资金投入

加大投入,健全机制。根据城市反哺农村思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政策引导,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

资金的投入除政府和村民自筹外,还可以考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渠道,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收、用地、用电、有关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

2.3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水质监测体系

水质监测是保障农村用水的屏障,只有做好水质监测工作,才能使保障饮水安全工作有的放矢。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必须强化水质检测和监测工作。有关部门要通过宣传提高农村群众的水质安全意识,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检测工作。卫生部门可以在原有的饮用水监测体系基础上,建立由县、乡(镇)卫生防疫机构和供水站为一体的农村安全饮水监测网络体系。规模较大的工程可配备相关水质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

解决管理不规范问题

专业人员水平低的问题

3.2.4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

积极推广和引进先进技术和供水设备,推动农村供水技术进步。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开展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管理技术等的研发和推广。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的技术水平。利用各级教育资源,通过定向培养或培训,大力开展面向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杜绝管理流于形式; 鉴于目前单村供水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可以一套管理班子人员 管理几个村,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其积极性。

工程单位性质界定不明晰,运行经费没保障

部分工程产权不清,管理责任不落实

运行成本高,效益不佳

农民环保意识落后

解决

加强教育,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饮用水资源保护的紧 迫性和重要性,用真实的影像来带动农民观念的转变,让越来越 多的农民感受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同时由环保部门下到基层 乡、村组织开展环保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活动,例如在农村街道拾

捡生活垃圾,在水资源附近设立环保标志,种植树木等都可以大 大加强环保的实践意义,从而使农民的环境意识得到增强。

动员群众充分参与管理,自觉交纳水费,维护工程,确保 工程的正常运行。

健全管理制度,明确产权,

适当调整水价,兼顾农民利益和工程正常运行。

污染防治力度,合理划定饮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保护。

3.4加强工程后期管理,推进饮水工程良性运营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不断提高,国家不断加大力度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兴建,广大农民的饮水健康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农村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这些都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对策

1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

1.1 农村的饮用水中,如果含氟量过高,将会引发多种疾病。如果长期饮用高氟水,甚至会出现氟中毒的现象,威胁到人们的生命。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以北,在华北、西北以及华东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在这些地区因为长期饮用高氟水,而出现了氟斑牙和氟骨症,对骨质密度有极大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半身瘫痪,丧失自理能力,对人们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影响到农村的发展。

1.2 饮用水中,如果含砷量超标,会造成砷中毒。砷中毒会引起皮肤癌和内脏器官的衰竭癌变,含砷量高的饮用水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新疆以及宁夏等地。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华东等部分地区,饮用水中还有苦咸水,长期的饮用苦咸水将会引起肠胃功能的紊乱,致使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威胁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

1.3 农村饮用水的水源被污染,会形成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水源被污染,会造成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污染,如果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将会造成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生,目前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因为饮用水受到污染,致使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1.4 在一段时期,我国的南方部分地区因为血吸虫所引发的病疫有回转的迹象,因为在疫区的人们因为生产生活所需,会饮用含有血吸虫的饮用水,导致病情的反复感染,对人们的健康存在巨大的威胁。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选址不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保证规范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选址问题。关于工程的选址,应该通过详勘环节,充分了解当地的水文特征和地质特征,根据全面、真实的勘察资料合理确定工程施工地点,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夯实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选址不规范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2.2 工程施工质量不过关。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不过关,导致农村的用水安全得不到保证,也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工程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资质达不到要求,导致施工环节中的很多操作和工序都达不到既定的标准,从而使工程建设质量大打折扣,饮水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证。其次,施工过程中的责任缺失也是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的重要因素。

2.3 对饮水设施的可利用性欠考虑。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中,对饮水设施的可利用性考虑不足也是重要问题所在。现阶段,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也存在混乱的局面,尤其是多部门管理、多头申报等问题屡见不鲜。多头申报问题使得国家对工程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使得建设成本不断提高。但是在建设施工环节,施工质量却得不到有效保证,从而导致投资效益不佳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多部门参与,在无法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导致很多闲置工程的出现,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此外,供水设备管理存在弊端,责任分管机制缺失,水质安全得不到保证,甚至造成污染,从而使得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恶化。

2.4 资金不足的問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现阶段,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重要原因。首先,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前期,对于详勘阶段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勘察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资料收集不全面,对于后续施工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其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工程材料、施工设备等保证施工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达不到设计标准,粗糙施工,严重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第三,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水质监测环节也形同虚设,无法保证饮水安全,背离了工程建设的根本目标。由此可见,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才能为工程质量提高提供最基本的前提和保证。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建成和运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是重要的手段,在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和运行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要想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首先应该对工程所有权加以明确,对每家每户的饮水安全都要具体落实,做到责权明确,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此外,工程的维护工作也要具体落实,做好责任划分工作,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维护管理效果。其次要通过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其能够与工程实际要求相符合,尤其要杜绝管理流于形式的现象。另外,如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规模不大,可以统一安排给一个施工团队,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管理失控的问题。

3.2 建立科学的水质检测体系。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解决建设过程中的水质问题,建立科学的水质检测体系是十分可行的措施。首先,在选址阶段就应该做好水质检测,工程施工要避开污染源,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做好水质检测工作,保证工程建成后的水质符合饮用标准。第三,要做好工程建成后的水质检测工作,及时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饮用水源的安全性。

3.3 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投入。资金支持是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问题,首先要做好勘察结算工作,保证勘察阶段能够拥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确保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其次,要保证工程施工阶段也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保证材料采购、设备引入等方面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材料质量,确保施工质量。再次,要设立专门的工程维护资金,保证水质监测工作以及工程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质量,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加大对水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探索农村饮水工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谐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存花.永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2):40-41.

[2]王显,孙亚明.沧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1):76-79.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务局)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范文第3篇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今年河南省已投23.68亿元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0日 05: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5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 记者7月4日获悉,省财政厅近日再次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8.61亿元,至此,今年省财政厅共分三批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20.61亿元,加上市县配套金1.21亿元以及群众自筹1.86亿元,今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已达23.68亿元。这将让508万农村人口吃上“安全水”、“放心水”。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省财政下达的总计20.61亿元资金中,中央补助资金16.73亿元,省级配套资金3.88亿元。

我省是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多的省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连续多年成为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将专项用于补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今年国家下达我省中央补助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涉及17个省辖市、139个县市区、783个乡镇。自今年2月中央下拨第一批建设资金以来,省财政厅严格按照投资计划分配资金,及时划转中央投资预算,积极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水利基金,千方百计筹措省级配套资金,保证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省在财政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以大型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5.55亿元,兴建各类供水工程7261处,解决了11865个行政村、17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按照《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总投资168.9亿元,规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人口2999.7万人,学校师生人口630.3万人。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范文第4篇

一、我县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国土面积239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流域1856 平方公里,淮河流域542 平方公里。据统计,全县大小河流共900余条(其中集水面积8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6条),河流总长11000㎞,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河流长度4.6㎞。全县现有在册灌溉水库67座,山塘7714口,大小堰渠14912条,各类防洪堤岸356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309处,总装机12.8万千瓦水电站150座。

总体来说,我县水源丰富,雨量充沛。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交通不便、文化经济比较落后的深山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溪流及水库水。河水、溪流流速及 1

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

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水、溪流、水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水才是最安全的呢?我们得了解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二)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坎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共规定了106项水质标准,并将它们分成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四组。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

1、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包括

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

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

2、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3、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

4、水的放射性指标。

三、农村饮水安全应有长久之计

(一)统筹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

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阶段性目标。经济发达地区,要依靠地方财力,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一致。

(二)防治并重,完善相关体制。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同时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三)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农民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

为管好用好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开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五)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

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范文第5篇

近几年,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服务民生、打造节水型社会为宗旨,抢抓新的历史机遇,全力服务、兴水惠民、改善民生,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民饮水困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北长80.4公里,东西宽34.5公里。全县总面积19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5万亩。全县辖12个乡镇、4个办事处,540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61.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35万人。201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59.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5.3亿元,农民人平年纯收入为12026元。

我县自2005年开始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九年的发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240.4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690.6万元,省配套资金1576.53万元,市、县及群众自筹1976.35万元。共完成了97处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任务,解决了17.59万农村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占农村总人口的36.38%。到目前为止,全县“十二五”规划内还有5.94万饮水不安全人口未得

到解决。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为做好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工程效益。我县2005年开始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水利、发改、财政、卫生、审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水利局统一调度、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2、责任明确,积极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县水利局在组织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 “政府组织、水利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原则。并落实了分级负责制,为强化责任落实,有项目的乡镇与县政府签订责任状,各乡镇按责任状履行职责,做好征地拆迁、矛盾纠纷调处、群众自筹资金等相关工作。同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3、程序规范,严格执行工程“四制”管理。工程建设严格实行“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督促参建各方切实履行职责,以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充分发挥受益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对大于30万元的土建和安装工程按要求进行了公开招标,管材统一由县水利局组织公开招标采购。工程实施过程中,县水利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蹲点指导施工。

- 2

前集中供水工程。二是部分工程设计深度不够,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由永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而我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给排水专业人员较少,加上近年来饮水工程多,设计任务重,造成了大多工程设计时间较仓促,大部分技术方案没有进行方案比较。且大部分工程以初步设计阶段成果进行施工,后续没有进行技施设计,导致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细节问题出现偏差较大,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三是申报项目与下达的计划存在一定的出入,导致部分项目群众积极性不高,前期工作被动,自筹资金难以到位。有的项目指标减少,设计工程量不能全部完成,导致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2、施工阶段的问题

⑴、工程进度较慢。一是矛盾纠纷多。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且需要协调乡镇、村组、电力、公路、通讯等多个部门,协调工作量大,协调起来也比较困难。如2012黄田铺集中供水工程,主管沿207国道铺设因迟迟没有得到公路部门的行政许可、当地村民的不支持配合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安全饮水意识淡薄,认为只要有水喝就行,对集中安装自来水,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也有“等靠要”的想法,直接影响工程进度。甚至有的农民觉得没必要花钱改水,认为自家手压井使用方便,吃自来水还要交水费,导致部分农民不配合、入户不及时、接电不及时等情况,影响施工进度,更有甚者还阻挠施工。

⑵、资金缺口大。一是补助标准偏低。我县属于丘陵

- 4

3、建后管理问题

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县还没有出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没有设立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基金,大多数饮水工程移交后要依靠当地群众管理,但缺乏水厂管理经验,无相关技术人员,导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二是水质难保证。我县广大农村地县,由于水源地规模小,分布散,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由于政府安排的农村饮用水质检测中心专项经费不够,县水利局只有水质检测技术人员而没有相关的仪器设备,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多为有偿服务,一些村镇由于难以承担水质检测费用,导致农村饮用水开展的常规水质检测工作难以开展,给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建议

1 、修改完善全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尽快修编“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再次给合我县实际。结合我县的可饮用水源分布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将拟建工程与已建的饮水工程相结合,争取实现供水管网覆盖全县,有条件的地县采取并网供水、联网供水,逐步推行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一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要紧紧抓住机遇,有针对性的做好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加快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步伐。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在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市、县财政要有适当的配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范文第6篇

2宜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宜川县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情况,宜川县水务局对农村居民的饮水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虽然宜川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还有约2.47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并且水量不达标、水质不达标、用水不方便等问题还占据着较高的比重。

(1)单项工程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自“十二五”以来,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农村人口按543元/人投资,且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个别自然村人口又较少,导致单项工程投入严重不足。

(2)年久失修,报废老化严重。由于2005年前所建部分工程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工程接近瘫痪,致使许多农村人口面临新的饮水问题。

(3)质量标准较低,工程运行困难。水利工程因投资渠道较多,建设实施单位不一,部分工程质量标准不高,运行困难,无法正常发挥效益

(4)管理问题突出,工程效益较差。经普查,大多自流引水工程由村集体管理,不收费,工程无人管护,得不到及时维修;人口较少的村庄也大多由村干部兼管,工程管护跟不上,不能正常发挥效益。致使农村饮水工程因管理问题而停止运行。

(5)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宜川县黄河沿岸的村庄存在严重的氟含量超标问题,如寿峰乡南坡、羊史头,壶口乡坪左、楼子等村。

(6)部分地区供水水源缺乏。宜川地处黄土高塬丘陵沟壑区,沟道纵横、梁峁交错,交通不便,同时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多数村庄分布在塬区,地理位置高,高差大,村子周围无法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水源,大多数饮用沟道水,在干旱年份水量无法保证。宜川县用水的方便程度和水量不达标的情况还占据一定的比重。

(7)无法保证群众生活用水量。当前,宜川县部分农村饮水主要来自于井水,当遇到干旱天气时,井水枯竭,居民生活饮水量无法保证。一些村庄虽然安装了集中供水点,但是由于资金问题,供水点比较简陋,供水能力差,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导致蓄水池渗漏、管道老化、设备瘫痪,群众生活保证率较低,这种现象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虽字数不多,但内涵却十分丰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根据市水利工程的部署和安排,结合宜川县的农村供水发展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思路,施工时需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分布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详细的阶段目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宜川县一些地方用水困难、缺乏供水设施、用水不方便、季节性缺水、饮水质量、饮水超标等问题,并在规划施工过程中对以上所述问题进行解决。从2010年起,利用五年时间,通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解决宜川县6.86万人的饮水问题,使宜川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2)采取水质净化和水源保护结合原则。为了保证饮水的安全性,首先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水源进行保护,从根源抓起,将宜川县供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出来,提高水源周围环境的保护力度,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将饮水水源保护好。在进行宜川县农村安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向用户提供卫生、达标的生活引用水,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水净化设备。此外,为了可以实时监测水质情况,要建立社会化水质监控服务系统,对供水水质保证体系进行完善,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水厂,要建立水厂化验室,将水质的检测工作做好。

(3)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考虑到宜川县的村庄分布散乱,且塬区大多为泵站,机房、水源设在沟道,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条件非常恶劣,施工所需的费用也比较高。为了对宜川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解决,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由地方、中央和受益群众共同承担,按照困难小少补、困难大多补的原则制定筹措资金的的具体措施,并根据城乡统筹的发展要求,通过增加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的公共财政,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并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进行引导,保证饮水工程所需的资金可以安排到位,根据宜川县的实际情况,受益农户要在能力运行的范围中,积极参与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中。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从多个方位吸纳社会建设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了做到专款专用,宜川县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用账户。

(4)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宜川县的社会情况、经济情况和自然情况,选择合理的供水规模、饮水类型和供水方法。在施工前,要先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考虑,并对饮水工程未来的发展需要进行考虑。在选择水源时,要根据水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选择水资源,对于人口比较集中、有稳定水源的一些村庄,可以建立集中式供水工程,并要保证工程的施工规模;对于农民收入不高、缺乏建设资金的村庄,可以先在集中给水点建设供水系统,等到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再考虑引水入户的问题。对于一些分散的的村庄,可以使用分散式供水工程进行建设;对于没有水源的村庄或者居民人数比较少的村庄,可以建设水窖工程。

(5)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监督力度。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会对农村居民饮水的安全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宜川县在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县务局使用招标的方法选择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于一些施工规模较小的工程,使用打捆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系统,对施工安全负责人和施工质量负责人进行明确。在施工时,要经过安全生产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批准后才可以进行施工。相关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要从同一个建设单位进行采购,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技术要求和设计图纸施工。当需要对设计进行变更时,需要建设单位审核同意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6)做好施工后的管理,保证工程运行的稳定性。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工程可以持续发挥效益,除了要管理好施工质量外,还需要做好施工后的管理工作。由于宜川县农村饮水工程分布比较广、工程建设规模小、施工项目多,农民群众的管理意识差,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难度高。需要根据工程的规模大小和工程类型,从利于群众的角度出发对工程进行管理,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的基本原则,对工程管理方式和工程产权进行明确,确定具体的建后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制定可以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的自主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提供良好供水服务,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目标,建立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征、适应宜川经济发展、权利责任相对明确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供水水质监测系统,鼓励农村群众参与到水质监督工作中,提高饮水安全工程保护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参与程度和公众信息获取程度。在宜川县农村建立农村供水协会和供水基金会,制定具体的水费收缴制度,按照以水养水的原则对工程进行管理。宜川县供水协会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保养和维修。将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4结语

上一篇:宁波电大人力资源范文下一篇: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