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汇报范文

2023-09-30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汇报范文第1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旗联社的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盘活信贷资金,结合我联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特杭锦旗信用联社成立了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余强

副组长:高银仓、杨在成、王爱崇、陈彦祥、张晟 成 员:刘双虎、贾志忠、訾珍、高洁、高波、吕爱兰、屈秀兰、吕敏、各社部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风险合规及法律事务部,由刘双虎兼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贾志忠、訾珍、高洁、高波、吕爱兰、屈秀兰、吕敏。办公室具体负责清收处置进度的数据统计、资料整理和总结上报工作。

二、工作步骤

本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摸底阶段,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0日,此期间要组织各信用社、部负责人对不良贷款进行调查摸底,填写《不良贷款统计表》,了解不良贷款基本情况。

第二阶段为认定阶段,从2012年5月20日至2012年6月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汇报范文第2篇

一、就县级领域,制约不良资产经营发展的因素,应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客观地加以分析。

内因方面:一是还没有真正站到“生命工程”和“饭碗工程”“的高度来认识,从思想上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行上下还没有象抓存款那样重视清收盘活工作。二是经过多年的清收,清收的坚韧性越来越大,从业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畏难发愁和厌战情绪;三是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滞后于清收工作岗位需求,有待于进一步充实提高;四是分帐经营尚未真正落到实处,考核管理不规范,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由属地行向专业机构的真正转变;五是与营销部门的整体合力没有形成,缺乏有效的协调、互补、衔接、联动和有机的统一;[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六是在政策的倾斜力度和落实上,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明确。

外因方面:不良贷款的分布面广,涉及到各行各业,且背景复杂,年限长久,质量差;加之贷户的信誉观念和社会信用环境差;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执行结案不规范,执行力度不够。案件执结率低,没有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和地方保护主义不同程度的存在休戚相关。

二、实际工作中,机遇与困难同在。

2004年我行清收盘活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困难同在,只要我们能够创造机会,抓住机遇,敢于挑战困难,那我们的清收盘活工作还是大有可为。

1、清收盘活工作也面临着难以回避的困难,一是随着该项工作的连年大力度的开展,清收盘活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二是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与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不相对称;三是清收政策欠缺灵活性。有的客户,如若部分让利,可调动客户还款的积极性,达到清收的目的,否则,进退两难,得不偿失;四是绝大部分不良贷款企业由于多年处于关停、半关停状态,资产负债率高于100%,操作稍有不慎就有破产的可能。

2、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机遇和有利因素:

一是在大的社会信用环境方面,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应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企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为我们提供了有利于清收的良好氛围和契机;二是上级行的重视程度和政策的倾斜程度较以前加大了,我们清收的内部环境更加宽松;三是清收工作的连续性,使得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了,方法措施更多了。四是通过多年来的清收,锤炼了队伍,磨练了意志,坚定了信念;五是外部环境,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展,为企业间的有效兼并、嫁接和重组提供了契机。

三、针对县级支行不良资产实际,可建立两种组织管理模式。

一种模式是:资产经营部由属地经营机构转向专业经营机构,在对不良资产经营机构的管理方面,上收经营管理层次,由市分行统一管理。从形式上,可以跨区域将临近的几个县支行不良资产经营机构划归为一个清收支行,统一经营,便于集中人员,集中精力,集中清收。同时,市分行对原不良资产属地行下达一个考核指标,并制定奖惩政策,以利于清收工作的配合与协调,提高清收效果。

第二种模式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县支行为单位的分帐经营,相对独立核算机制,并且加大考核力度,实行捆绑式考核,这样,考核时能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任务到人,有利于调动支行及清收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从管理型机构向经营性机构转变,有利于银企合作,向市场机制转变,有利于优良资产业务撬动不良资产业务的搭桥、嫁接、重组和兼并等。

四、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应采取的方式方法。

在清收盘活的方式、方法上进行的创新,在沿用以往好的传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应以“四个转变”为“纲”,重点突出由管理向经营不良资产的转变,真正实现“质”的转变,特别是政策的运用方面,应灵活多样,突破一些“框框”和瓶颈,一切为了经营而经营,在规避道德风险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实现受偿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如:因地制宜地开展债权转让,买断清收;面向社会采取招标代理,承包清收等措施和预按。

1、在对清收盘活的支持、奖励等政策倾斜方面的要求和建议。由于清收工作是一项集体力与智力于一身的复杂系统性的工作,在人员的配备上,需要懂业务、会经营、精明能干的从业人员,不应直观认为单纯为了清收而清收,无需脑力劳动,甚至冗员都可从事。首先,在舆论导向上,让全员深知这是一项农行事业的“生命”“饭碗”工程,使从业人员都有使命感、自豪感,使他们在人生价值上有所体现。这就需要不间断地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进行鞭策和鼓励,以此鼓励有清收专长、善打和会打硬仗的人员积极踊跃地融入到清收队伍中来。

2、优兼劣,重组退出。对那些企业经营不善,发展前景渺茫,不能正常还款但有一定数量的有效资产

的劣势企业,该行积极牵线搭桥,寻找有实力、有兼并意向的企业,然后按照相近、相联、互利的原则,采取资产重组的方式,由优势企业予以兼并,实现劣势客户全身而退。

3利用第二还款来源,借力退出。对借款单位无还款能力,但担保单位有代偿能力的,让担保单位承担偿还义务。

4、在加强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先进经验、信息的传递交流方面,建议上级行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风险管理部门统一建立清收盘活工作信息平台,进行典型交流,案例分析,经验介绍,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处理建议和方法。并对抵债资产的处置提供信息平台,有利于抵债资产的处置受益最大化。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汇报范文第3篇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任性不良贷款清收难。

(二)政府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三)村集体以及政府修路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四)以贷收贷、以贷收息后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五)因走死逃亡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六)因过去办理的抵押贷款手续不建全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七)抵债资产变现难、损失大造成不良贷款清收难。

(八)因信贷人员走逃或开除而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不良贷款清收的标准:

(一)以现金、银行存款收回不良贷款本息。

(二)票据兑付或贴现后、有价证券变现后收回不良贷款本息。

(三)原“744科目以资抵债贷款”资产以租赁、拍卖、变卖等方式获取货币收入,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四)确需自用的原“744科目以资抵债贷款”资产,按农业银行购建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经折价入账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一是信贷资产质量差。基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性、政策性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已拖欠多年,从实际占用形态看已经形成呆帐,只是商业银行上级行尚无相应的政策规定,无法进入呆帐或进行核销。如农业银行扶贫专项不良贷款、粮食企业附营业务不良贷款,大部分是由农业发展银行两次业务划转贷款划转而来。再是部分企业有的已名存实亡、有的处于停产或半停产境地、有的商业企业如基层供销社划小核算单位后已处于自然解体状态。这部分债权落实贷款责任难度大,且手续复杂,收回比例极低。

二是清收手段单一。基层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主要手段就是对员工考核时进行绩效挂钩,这种办法对金额小、清收较易的不良贷款效果明显。而对那些清收难度大、金额高的不良贷款,却很难奏效,有些干部职工畏难而退,消极观望,宁肯遭受暂时的经济损失,也不愿坚持原则,去啃硬骨头、打硬仗。

三是贷款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难度加大。前几年,商业银行的授权授信和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信贷管理松散,漏洞较多,各级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抵押担保和物质保障不足等问题。这部分贷款既有信贷审查不严,对资信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贷款,也有对未办理任何抵押、质押、担保手续的扶贫贷款。在最初形成不良时,由于信贷管理没有及时跟上,本息积欠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致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越来越差。近几年,商业银行虽然通过各种清收手段,进行清理整顿,并对不良贷款责任进行了落实,但由于缺乏有效可行的责任追究办法,而最终造成不良贷款清收无实质性进展。

四是贷款客户信用观念差,致使依法保全信贷资产难。大部分贷款客户受信用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不讲信誉,产生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有的恶意破坏和银行之间的信用关系,不图发展,能拖则拖,更有甚的是转移其有效资产,致使银企关系进一步恶化,也有相当部分企业在还贷无望的情况下,人为拖欠或拒绝归还银行贷款本息。同时,在依法保全信贷资产执行过程当中,法律部门执法力度较弱,商业银行在起诉收贷案件时往往是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收到的效果确不理想。多数不良贷款仍然在收回的执法过程当中半途而废,造成依法清收不良贷款作用有限。

五是信贷结构失衡,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入萎缩。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人员仍存有“惜贷”思想,再加上受上级行授权授信责任追究等制度的制约,基层商业银行基本上不发放新的贷款,就是发放贷款,也只是小额质押贷款和个人住房消费额度贷款。对那些仍有前途但暂经营困难的企业,不敢给予支持。多数基层行采取存款全部上存的办法,导致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而本辖区信贷资金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形成了当地企业效益越来越差,信贷资金越来越难收回,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越来越低的恶性循环。

不良贷款清收的建议和措施 实行责任清收

严格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新陈划段,落实责任。锁定基数,动态监控”的管理原则,对五级分类存量不良贷款实行新老划段管理:2004年6月1日之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采取积极措施清收和处理,确保绝对额下降;2004年6月1日(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后形成的不良贷款,责任人要全额包赔,否则下岗、停薪、限期收回,确保不出现人为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对已落实责任、限期收回的要兑现处罚措施,坚决不能一拖再拖、姑息迁就,该停薪的停薪、该包赔的包赔、该下岗的下岗、该法办的法办。 实行协调清收

对政府机关财政贷款、受政府干涉、村社集体承贷、企事业贷款等多年形成的不良贷款,各社要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协调,通过财政拨补、政府及村社的财产进行抵债等方式,协调清收。 实行依法清收

对于有偿还能力但拒不还款的赖债户、非信益企业和个人,要依法维权,运用法律手段清收不良贷款。 实行招标清收

可采取向社会招标的办法清收不良贷款。 实行启动清收

要探索启动清收的办法,把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与提高支农服务水平结合起来,积极帮困扶贫,激活农户不良贷款。 实行处置清收

对表内外抵债资产,在妥善保管的前提下,采取转让、重组和租赁等方式积极、及早处置变现。 再有

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各社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采取有效措施,只要措施依法合规,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信贷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如何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

(一)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尽最大限度清收不良贷款。

(二)加大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做到每笔不良贷款都能落实到人,并限期清收。

(三)加强内控制度的管理,以防止新增不良贷款。

(四)加大五级分类中关注类的贷款清收力度,并同时对正常类贷中可能形成不良类的正常贷款的进行监测,以防止新增不良贷款。

(五)对新发放的贷款,应加强管理,并做到合法合规,坚决杜绝以贷收贷,以贷收息,以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

清收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负责,成立专门清收小组。针对义堂支行不良贷款当前现状,支行组织信贷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客户经理及信贷人员为成员的不良贷款清收小组,全职进行不良贷款清收,逐一落实,挨家到户,取得了理想的清收效果。八月底合计现金收回不良贷款27元,转贷盘活不良贷款87万元。

(二)先内后外,内外兼收,搞好“门前清”。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分门别类,认真梳理。特别是内部职工贷款或者由内部人介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从这部分贷款抓起,实行谁受理,谁负责,限期收回,否则,停岗清收,直至完全清收为止。以内带外,在做好自家清的基础上,再逐笔对外部贷款进行清收,从而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借力生力,巧收不良贷款。对于部分关系贷款,摊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特别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清收人员主动去所在部门交涉,并视借款人态度以及还款承诺等情况向其部门领导反映,借助所在单位领导的压力督促其还清不良贷款。比如临沂市兰山区政府房产科的借款人王某2008年2月18日在我支行借款29万元一笔,于2008年8月18日到期后,多次清收无果,总是应付从事。经清收小组登门催收,很快于2008年8月30日还清了该笔贷款。

(四)灵活清收,通过对担保人施加压力,力促以物抵债或变卖有效资产偿还贷款。借款人因经营不善,工厂倒闭,屡次催收均无果,经调查,担保人有代偿能力,可通过给担保人施加压力,促使贷款收回。借款人杨某某在我支行2007年6月30贷款4.9万元于2008年6月30到期后,无力偿还,一直欠息。清收人员了解到杨某某有2亩左右厂房一处系对外出租,同时担保人张某的结算帐户上有存款余额3万元左右,清收人员及时把相关信息提供了兰山区执行局并当时给予了查封。担保人感到了压力,主动跟借款人和清收人员联系,最后一致协商担保人张某买下了借款人杨某某的厂房,还清了该笔贷款,很好的盘活了该笔贷款。

(五)通过法院,检察院等权力部门,依法扣划、查封等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在清收过程中,对于多次催收不积极主动配合偿还不良贷款的贷户,可与其说明情况,采取诉讼、执行、逮人等手段强制收回贷款,借款人许某某2006年3月13日在我支行贷款27万元,于2006年9月13日到期,该笔贷款到期后,一直处于欠息收款。经支行研究决定直接将该笔贷款进行了诉讼,通过法庭从担保人吴某帐户上扣划了借款本金及所有欠息,保全了该笔贷款。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议分期还款是良策。对于有些不良贷款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一次性偿还所有贷款不现实,根据借款人的信誉状况,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也不失为不良贷款清收的一个良策。借款人王某某在我支行借款4.7万元一笔,考虑到借款人实际情况,与其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每月还款1500元,到现在借款余额尚欠2.9万元。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汇报范文第4篇

1.信用标识法。以贷户是否主动还息和还息的次数为参照,贴上“好、中、差”的信用标识。

2.感情投入法。对欠贷户,清收时切忌语言强硬,伤害感情,激化矛盾。要有同情心,善用换位思考,分析利弊,引导贷户。

3.参与核算法。主动参与贷户生产经营核算,帮助贷户降低成本、提高盈利,为不良贷款回收做好铺垫。

4.帮助讨债法。结合参与核算法,准确掌握欠贷户应收账款的笔数、金额、拖欠时间及欠账方的基本情况,给贷户清收应收账款支招,帮助贷户讨债,以达到清收盘活的目的。

5.出谋划策法。有针对性地给贷户出谋划策,力求扭转其经营困境,贷户一旦走出困境,就会感激清收人员,清收迎刃而解。

6.注入资金法。在搞好调研的基础上,区别情况,对个别具有潜力的贷户,根据贷户需要重注一定的信贷资金,帮助贷户尽快恢复生产,走出困境。等贷户经营好转、收益稳定时,再逐步清收。

7.借助关系法。对贷户亲朋进行筛选,找出能影响贷户的关键人物,由其劝贷户归还贷款,或与关键人物共同与贷户探讨还款问题,从中寻找出最佳的还款途径。

8.外部调解法。利用村干部、乡镇政府干部、公安干警、政法及

民政干部等这些公信力较强的人充当第三者,以中间立场出现,帮助分析利弊,拉近双方距离,化解矛盾,进行有效调解,促其归还贷款。

9.人员交换法。果断调换清收人员,变换清收方法,给贷户施加应有压力,达到清收的目的。

10.暗渡陈仓法。对重形象、好面子的贷户,可故意透露与其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乡村干部、上级领导关系很好,让他们共同出面给贷户做工作,紧紧抓住贷户担心赖账行为被交际圈内人士知晓的心理,以掌握清收工作的主动权。

11.群策群力法。当力量单薄多次清收无果时,要果断转换思路,抽调精干力量,充实清收人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近年来,我们在全市农信系统推广的集中清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领导出面法。一些大额、大户不良贷款,成因复杂,清收遇到阻力的确无力推进时,要及时向领导汇报。通过领导出面协调,带头攻坚克难,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在全市农信系统推行的县级行社班子成员包大户清收处置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组织干预法。对个别党员干部,或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农民企业家等特殊贷户,要充分利用贷户的上级组织和上级管理部门,专函恳请组织干预,给贷户施加压力,帮助农信用社维权。

14.信息捕捉法。要密切关注贷户的各种信息,尤其是经济往来信息、产品销售信息、应收账款信息、资产处置信息等,一旦查证属实,要果断行动,依法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手段,以掌握工作主动权。

15.刚柔相济法。清收中,要注意工作方法,先礼后兵,刚柔相

济,吃软的就论情说理,吃硬的就讲法施压,断了贷户逃废赖的念头,再抓住弱点致命一击,贷款收回才有希望。

16.黑脸白脸法。黑白脸法就是甲乙清收人员密切配合,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开展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方法。黑脸以强硬姿态出现,白脸则以温和姿态劝说贷户归还贷款避免事态扩大。通过黑脸、白脸同台唱戏,达到清收贷款的目的。

17.债务分解法。因某种原因,依靠贷户自身确实难以清偿债务时,要优先考虑儿女及亲属,耐心细致地做欠贷户儿女、亲属的工作,以达到承接债务的目的。

18.项目转让法。经营项目已经上马,设备已安装调试或已投入生产,因某种无法预料的因素,无法开工生产或生产产品越多亏损就越大等情况的,要帮助贷户寻找经营管理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同行,实施项目整体转让。

19.债权代位法。在满足法律规定行使代位权条件的情况下,应以自己的名义提起代位权之诉,以次债务人为被告,以债务人为第三人,主张由次债务人直接向信用社履行清偿义务。

20.分期偿还法。不良贷款往往是本金归还不了,利息就越欠越多,清收困难就越来越大。对这种情况,要根据贷户的实际还款能力,签定分期还款协议书,合理确定还贷周期,以减轻贷户的压力,达到逐步归还贷款的目的。

21.先本后息法。对人品好、人缘广、口碑佳,全部清偿能力不足,但能配合信用社催收工作的表外不良贷款欠贷户,在调查认定后,可考虑采取先收本金后收利息的方法。

22.保险受益法。贷户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要在第一时间查阅贷户的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的入保情况。一旦发现入保属实,要及时协调贷户以理赔款项归还贷款,拒不配合的,采取诉前保全的方式查封理赔款项,以降低贷款风险。

23.担保代偿法。贷款一旦形成不良,要同时向借款人与担保人主张权利,并注意借款人与保证人主张权利的连续性,当借款人偿债能力不足时,要求所有担保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以拓宽清收渠道。

24.担保物权法。作为贷款担保的抵质押物,是偿还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当贷户不能按期归还贷款,要及时依法行使担保物权,合法合规处置抵质押物品,尽快拉直变现,以变现资金清偿贷款。但要结合物权法,注意行使担保物权的时效。

25.折扣清偿法。当贷户无力以货币资金清偿债务,且面临多家债权人集中追债,部分资产相继被抵顶债务,即使采取司法措施也无济于事时,要采取果断措施,考虑折扣清收法,能抵多少算多少,避免贷款全部损失。

26.以资抵债法。贷户确无力以货币资金归还贷款,但贷户或贷户的关联方尚有其他有效资产,经深入调查确认后,要果断地采取措施,立即与贷户或关联方协商抵债事宜,不要错过最佳保全时机。

27.公示催收法。对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地位且好面子,但又赖账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在多种努力无果的前提下,要协调公安、法院等司法机关,通过合法的途径,在报刊、媒体等刊物上进行公示催收,施加社会影响,促其归还贷款。

28.信贷限制法。一是在本系统停止各种方式的新增贷款,实施

信贷制裁。二是协调银行业协会,函告本地区其他金融单位,对不讲诚信的贷户实施同业制裁。三是函告本地区相关的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特别是党政机关、各种协会及相关组织引起关注,建议取消各种荣誉称号、获奖资格等,迫其归还贷款。

29.公证执行法。对一些贷户通过公证,取得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经多次催收无果的,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强行收回贷款。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汇报范文第5篇

为全面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我县联社结合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现状,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仔细研究。现将具体分析情况及今后四个月重点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xx年xx月底,全县各项贷款余额为xx万元,按五级分类划分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占比为xx%,其中:次级类贷款xx万元,可疑类贷款xx万元,损失类贷款xx万元。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xx万元,占比较年初下降xx个百分点。

截止2009年xx月底,万元(含)以下不良贷款xx笔xx万元,其中:次级类贷款xx笔xx万元,可疑类贷款xx笔xx万元,损失类贷款xx笔xx万元。其中:按形成时间划分xx年以前xx笔xx万元,xx年xx笔xx万元,xx年以后xx笔xx万元;按表现形式划分:个人贷款集体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企业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政府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他人用款xx笔xx万元,企业贷款个人用款xx笔xx万元。

二、清收措施

近年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将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作为信贷管理工作的主线,按照“落实责任、创新办法、立足自身、不等不靠、借助外力、合理摆布”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狠抓“双降”工作。

一是结合本县实际,合理下达任务,对已形成的不良贷款逐笔分析和摸底,再根据实际情况梳成辫子,分类施策;

二是认真执行“xx”清收不良贷款办法,抓好新增贷款的源头管理,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形成,杜绝前清后增;

三是采取分类清收与全面催收相结合、户户见面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班子成员包难户与信贷员大包干相结合等办法,有选择、有目标、有重点的予以清收;

四是大力推行“一元”、“十元”、“百元”、“千元”收贷法,做到天天收、月月收、季季收、年年收,清贷不止;

五是完善清收不良贷款的办法和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清收奖励办法,做到重奖重罚,实行清收一笔,奖励一笔的办法,谁清收、谁受奖,充分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信贷人员的清非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是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定期汇报当前工作重点及存在问题,取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并积极与司法机关协调配合,加大依法清收力度和已诉未执结案件的执行力度,对有偿还能力,赖帐不还的不良贷款,进一步摸底排查,对那些不讲诚信,无视法律的贷款户依法强制还款,最大限度保全资产。

三、清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用环境差使“赖债户”不良贷款清收难。信用环境差是“赖债户”存在的“温床”。“赖债户”中不乏公职人员,地方政府部门虽屡次下发文件以行政手段配合农信社清收,但许多涉贷单位对清欠工作大多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走形式的现象,清收效果不明显。而非公职人员的“赖债户”则多存有侥幸心理,通过外出躲债、拒绝签字等方式逃避信用社债务。对于这些“老赖债户”,无论信贷员怎样软磨硬泡也无济于事。

二是缺乏政策扶持使农业经济组织不良贷款清收难。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信社自主经营管理薄弱,各级政府行政干预致使农信社发放了一批低质量的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如一些村办造纸厂、水泥厂等,随着这些经济组织的亏损、解体、倒闭,农信社的这部分贷款也由此沉淀下来。这部分贷款大多年限长、金额大、涉及面广,由于缺乏国家相应政策扶持,而使此类不良贷款清收盘活难度相当大。

三是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使小额不良贷款清收难。由于农户尚未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个体抗风险能力小,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债务往往难以偿还。市场经济的复杂化也使城市小个体户常常血本无归,无法按期归还债务。这部分不良贷款具有单笔金额小、户数多、分布广的特点,加上不少贷户外出务工、经商,有的还举家外迁、下落不明。要盘活此类不良贷款,如果单靠信贷员一户一户跑清收,工作量巨大,而且势必影响正常业务发展。

四、清收不良贷款对策

一是建立主责任人制度,严格责任界定。

主责任人制,即第一责任人制,是适应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展需要,在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针对有权决策人在决策各环节中的作用及行为而承担责任的管理制度。主责任人制的建立,是对信贷决策各环节有权决策人管理责任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规范信贷决策行为,有利于克服多年来信贷业务逐级报批而由一人承担责任或名为集体承担责任而实际无人承担责任的弊端,是信贷管理制度的又一个创新。通过建立主责任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责任人严格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为信贷业务的稳健发燕尾服负责,共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共同为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负责,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

二是强化制度制约,严格责任追究。

冷静分析多年来信贷管理不规范和“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信贷管理制

度本身不完善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原因,那就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或追究不严,使信贷人员存有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养成了一边纠改一边违章或只查违章不认真纠正的不良习惯,信贷业务处于一种放任发展的态势,可以说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为了确保信贷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尽快改变信贷人员的惰性思维,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调查、审查、审批各决策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规范主责任人的行为。

三是授权范围内的贷款追究体系。

贷款本金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必须全额收回,到期未能及时回笼应查明原因,依据实际情况确认各自责任,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能收回的贷款可进行延期,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则要进行追究,出现一笔到期未收回贷款,信贷员承担80%的赔偿责任,信用社主管信贷的副主任负10%的赔偿责任,信用社主任负10%的赔偿责任(可从每月工资中扣发,或让信贷员交一定的保证金)。出现两笔到期未收回贷款除承担以上赔偿外,信贷员要停职清收,停职期间内只发生活费,三个月内如收不回,进行下岗清收。出现三笔以上到期未收回贷款,除进行经济赔偿外,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信用社正、副主任要给予记过处分。

四是超授权范围内的贷款追究体系。

信用社在进行审批超授权范围内的贷款,要经过的岗位有信贷员岗、审查岗、审批岗,如出现贷款未收回(除去不可抗力因素),信贷员负70%收回责任,审查岗负10%收回责任(审查主责任人负5%责任,其余负5%责任),审批岗负20%收回责任(审批主责任人员负10%责任,其余负10%责任),如出现一笔贷款未收回,根据以上责任划分各自承担相应责任,至贷款收回;如出现两笔贷款未收回,信贷员要停职清收,停职期间内只发生活费,三个月内如收不回,进行下岗清收;出现三笔以上到期未收回贷款,除进行经济赔偿外,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信用社正、副主任要给予记过处分,联社有关人员也要得到处分。

五是建立清收激励机制。

我县联社制定了《关于对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工作的实施细则》,建立了不良贷款的清收激励机制,明确了清收不良贷款的计酬办法,具体如下:

对收回1978年以前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x计发;对收回1979年—1985年以前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0%计发;对收回1986年—1996年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计发;对收回1997年—2002年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计发;对收回2003—2005年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计发;对收回呆帐贷款、已置换的不良贷款、抵债资产处置后剩余部分的贷款按收回本息的x计发。上述奖励由信用社按月统计上报收回信息单,经县联社稽核部门审查,直接发给清收人。在清收过程中因贷户当时资金不到位,暂无法收回,但能于贷户签发催收通书并制定还款计划的每户奖励信贷员1元。

六是探索建立“黑名单”制裁制度。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汇报范文第6篇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任性不良贷款清收难。

(二)政府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三)村集体以及政府修路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四)以贷收贷、以贷收息后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五)因走死逃亡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六)因过去办理的抵押贷款手续不建全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七)抵债资产变现难、损失大造成不良贷款清收难。

(八)因信贷人员走逃或开除而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不良贷款清收的标准:

(一)以现金、银行存款收回不良贷款本息。

(二)票据兑付或贴现后、有价证券变现后收回不良贷款本息。

(三)原“744科目以资抵债贷款”资产以租赁、拍卖、变卖等方式获取货币收入,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四)确需自用的原“744科目以资抵债贷款”资产,按农业银行购建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经折价入账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一是信贷资产质量差。基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性、政策性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已拖欠多年,从实际占用形态看已经形成呆帐,只是商业银行上级行尚无相应的政策规定,无法进入呆帐或进行核销。如农业银行扶贫专项不良贷款、粮食企业附营业务不良贷款,大部分是由农业发展银行两次业务划转贷款划转而来。再是部分企业有的已名存实亡、有的处于停产或半停产境地、有的商业企业如基层供销社划小核算单位后已处于自然解体状态。这部分债权落实贷款责任难度大,且手续复杂,收回比例极低。

二是清收手段单一。基层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主要手段就是对员工考核时进行绩效挂钩,这种办法对金额小、清收较易的不良贷款效果明显。而对那些清收难度大、金额高的不良贷款,却很难奏效,有些干部职工畏难而退,消极观望,宁肯遭受暂时的经济损失,也不愿坚持原则,去啃硬骨头、打硬仗。

三是贷款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难度加大。前几年,商业银行的授权授信和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信贷管理松散,漏洞较多,各级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抵押担保和物质保障不足等问题。这部分贷款既有信贷审查不严,对资信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贷款,也有对未办理任何抵押、质押、担保手续的扶贫贷款。在最初形成不良时,由于信贷管理没有及时跟上,本息积欠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致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越来越差。近几年,商业银行虽然通过各种清收手段,进行清理整顿,并对不良贷款责任进行了落实,但由于缺乏有效可行的责任追究办法,而最终造成不良贷款清收无实质性进展。

四是贷款客户信用观念差,致使依法保全信贷资产难。大部分贷款客户受信用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不讲信誉,产生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有的恶意破坏和银行之间的信用关系,不图发展,能拖则拖,更有甚的是转移其有效资产,致使银企关系进一步恶化,也有相当部分企业在还贷无望的情况下,人为拖欠或拒绝归还银行贷款本息。同时,在依法保全信贷资产执行过程当中,法律部门执法力度较弱,商业银行在起诉收贷案件时往往是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收到的效果确不理想。多数不良贷款仍然在收回的执法过程当中半途而废,造成依法清收不良贷款作用有限。

五是信贷结构失衡,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入萎缩。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人员仍存有“惜贷”思想,再加上受上级行授权授信责任追究等制度的制约,基层商业银行基本上不发放新的贷款,就是发放贷款,也只是小额质押贷款和个人住房消费额度贷款。对那些仍有前途但暂经营困难的企业,不敢给予支持。多数基层行采取存款全部上存的办法,导致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而本辖区信贷资金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形成了当地企业效益越来越差,信贷资金越来越难收回,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越来越低的恶性循环。

不良贷款清收的建议和措施 实行责任清收

严格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新陈划段,落实责任。锁定基数,动态监控”的管理原则,对五级分类存量不良贷款实行新老划段管理:2004年6月1日之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采取积极措施清收和处理,确保绝对额下降;2004年6月1日(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后形成的不良贷款,责任人要全额包赔,否则下岗、停薪、限期收回,确保不出现人为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对已落实责任、限期收回的要兑现处罚措施,坚决不能一拖再拖、姑息迁就,该停薪的停薪、该包赔的包赔、该下岗的下岗、该法办的法办。 实行协调清收

对政府机关财政贷款、受政府干涉、村社集体承贷、企事业贷款等多年形成的不良贷款,各社要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协调,通过财政拨补、政府及村社的财产进行抵债等方式,协调清收。 实行依法清收

对于有偿还能力但拒不还款的赖债户、非信益企业和个人,要依法维权,运用法律手段清收不良贷款。 实行招标清收

可采取向社会招标的办法清收不良贷款。 实行启动清收

要探索启动清收的办法,把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与提高支农服务水平结合起来,积极帮困扶贫,激活农户不良贷款。 实行处置清收

对表内外抵债资产,在妥善保管的前提下,采取转让、重组和租赁等方式积极、及早处置变现。 再有

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各社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采取有效措施,只要措施依法合规,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信贷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如何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

(一)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尽最大限度清收不良贷款。

(二)加大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做到每笔不良贷款都能落实到人,并限期清收。

(三)加强内控制度的管理,以防止新增不良贷款。

(四)加大五级分类中关注类的贷款清收力度,并同时对正常类贷中可能形成不良类的正常贷款的进行监测,以防止新增不良贷款。

(五)对新发放的贷款,应加强管理,并做到合法合规,坚决杜绝以贷收贷,以贷收息,以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

清收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负责,成立专门清收小组。针对义堂支行不良贷款当前现状,支行组织信贷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客户经理及信贷人员为成员的不良贷款清收小组,全职进行不良贷款清收,逐一落实,挨家到户,取得了理想的清收效果。八月底合计现金收回不良贷款27元,转贷盘活不良贷款87万元。

(二)先内后外,内外兼收,搞好“门前清”。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分门别类,认真梳理。特别是内部职工贷款或者由内部人介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从这部分贷款抓起,实行谁受理,谁负责,限期收回,否则,停岗清收,直至完全清收为止。以内带外,在做好自家清的基础上,再逐笔对外部贷款进行清收,从而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借力生力,巧收不良贷款。对于部分关系贷款,摊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特别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清收人员主动去所在部门交涉,并视借款人态度以及还款承诺等情况向其部门领导反映,借助所在单位领导的压力督促其还清不良贷款。比如临沂市兰山区政府房产科的借款人王某2008年2月18日在我支行借款29万元一笔,于2008年8月18日到期后,多次清收无果,总是应付从事。经清收小组登门催收,很快于2008年8月30日还清了该笔贷款。

(四)灵活清收,通过对担保人施加压力,力促以物抵债或变卖有效资产偿还贷款。借款人因经营不善,工厂倒闭,屡次催收均无果,经调查,担保人有代偿能力,可通过给担保人施加压力,促使贷款收回。借款人杨某某在我支行2007年6月30贷款4.9万元于2008年6月30到期后,无力偿还,一直欠息。清收人员了解到杨某某有2亩左右厂房一处系对外出租,同时担保人张某的结算帐户上有存款余额3万元左右,清收人员及时把相关信息提供了兰山区执行局并当时给予了查封。担保人感到了压力,主动跟借款人和清收人员联系,最后一致协商担保人张某买下了借款人杨某某的厂房,还清了该笔贷款,很好的盘活了该笔贷款。

(五)通过法院,检察院等权力部门,依法扣划、查封等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在清收过程中,对于多次催收不积极主动配合偿还不良贷款的贷户,可与其说明情况,采取诉讼、执行、逮人等手段强制收回贷款,借款人许某某2006年3月13日在我支行贷款27万元,于2006年9月13日到期,该笔贷款到期后,一直处于欠息收款。经支行研究决定直接将该笔贷款进行了诉讼,通过法庭从担保人吴某帐户上扣划了借款本金及所有欠息,保全了该笔贷款。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议分期还款是良策。对于有些不良贷款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一次性偿还所有贷款不现实,根据借款人的信誉状况,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也不失为不良贷款清收的一个良策。借款人王某某在我支行借款4.7万元一笔,考虑到借款人实际情况,与其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每月还款1500元,到现在借款余额尚欠2.9万元。

上一篇:北京市公安局户籍办理范文下一篇:毕业生登记表班委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