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8

中职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就对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地方乡土教材的编撰原则和地方乡土教材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堂的实践方法的探索展开论述,目的在于从理论上来研究和分析中职音乐欣赏课材料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丰富和发展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理论,更好地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中等职业人才。

【关键词】地方乡土教材;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实践方法

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是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非常重要的美育课程,音乐欣赏课又是能够最直接、最有效促进中职生完善音乐素质、提升音乐修养、增强音乐审美能力的很好途径。多年以来,音乐乡土教材的开发、运用都很少,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赣南有着非常丰富的乡土音乐素材,如赣南民间小调、兴国山歌、赣南采茶戏音乐、上犹九狮拜象音樂等。用这些优秀的地方乡土艺术形式和内容,可以编写出适合中职学校使用的乡土教材,并融入公共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是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赣南本地客家音乐为例,着重在音乐乡土教材的编撰原则和乡土教材融入公共音乐欣赏课方法这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中职学校音乐欣赏地方乡土教材的编撰原则

(一)注重乡土教材的艺术性

编撰乡土音乐教材应注重内容具有较高艺术性和艺术审美价值,作品内容能够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突出赣南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艺术形象,并具有鲜明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注重艺术语言的准确性和感染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艺术表现的地方性和独创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乡土音乐教材中作品的艺术美。

(二)注重乡土教材的思想教育性

在编撰乡土音乐教材时,要注重高它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如教材能够让学生通过学唱赣南客家民歌,欣赏赣南采茶戏、歌剧,培养民族情怀,增强热爱家乡、热爱民族和热爱国家的情感。编撰乡土教材时,把“民主性精华”编入教材,把“封建的糟粕”拒教材之外。还要考虑把乡土教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进行有机结合,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做到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又能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

(三)注重乡土教材的经典性

赣南乡土音乐素材众多,如兴国山歌、民间小调、劳动号子、赣南采茶戏、于都唢呐和客家特色歌剧等,所以应突出乡土教材的代表性、经典性。在乡土教材的选材和编排上,注重内容健康向上,情绪激情昂扬、奋发向上,情感优美抒情;艺术形式表现上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既要继承乡土音乐的“正宗性”,又要根据新时代特点弘扬和发展乡土音乐。

(四)注重乡土教材的适宜性

在乡土教材编撰时,应避免和现行中职音乐教材发生冲突。应根据中职生文化基础不太好,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比较差等特点,做到理论上避免深奥,语言运用上要通俗易懂,举例要典型和形象生动,书本教材要图文并茂,音频和视频教材要声音清楚、影像清晰。在内容编排上,还要考虑到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素质,内容丰富,而不枯燥,注重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本土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乡土音乐的责任感。

二、地方乡土教材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方法

播放制作精美的本土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本土音乐的兴趣。将本土音乐教材融入中职音乐欣赏课之前,应精心制作好本土音乐的音频视频资料。安排好欣赏本土音乐的课时,不能与传统音乐欣赏课相冲突。当播放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形象生动逼真、音乐美妙动听的本土音乐视频展示给学生们时,他们肯定会为之眼前一亮,惊喜得发现咱们家乡竟有如此美妙的音乐艺术。老师乘此机会,就要及时抓住学生感到新奇的心理,激起学生欣赏、学习本土音乐的强烈兴趣。详细介绍本土客家音乐的种类、历史沿革、演唱风格、演奏特点等,从而引发、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感。

三、教师准确范唱,激发学生欣赏、学习本土音乐的热情

要将乡土音乐有效融入音乐欣赏课,音乐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和引导作用。音乐教师做到不仅会准确地范唱,而且能够会教学生如何发声、咬字吐字和感情表达,进行示范,这是音乐教师的一项基本功。那么,如果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标准的地方方言,配以恰到好处的表情及形体表演来进行本土客家民歌、赣南采茶戏音乐片段标准的范唱,他的演唱肯定会深深地打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极大热情,感受到自己家乡本土音乐的魅力。

四、经典乡土音乐曲目学唱,保持、强化学习兴趣

要将乡土音乐有效融入音乐欣赏课 ,还必须把音乐欣赏与演唱实践有力结合。让学生唱起来、动起来,打破以往只听不唱、沉闷的课堂局面。还要考虑到学生声音打不开,不太会识谱视唱的情况,音乐教师就要耐心地带他们练声,叫他们如何视唱。先用简单易学的曲目来教,还必须耐心的一句一句地范唱,把握鼓励、表扬的尺度,不断反复练唱,老师及时点拨、纠正,直至学生完全唱会唱好。让学生感觉到获得一点成就感。这样,慢慢地保持、强化学习乡土音乐的兴趣,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

五、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灵活穿插乡土音乐教材

现我校使用的音乐欣赏教材是《公共艺术》(音乐篇),是面向全国中职学校推广使用的,由于篇幅所限,很难编进全国所有民族、地区的乡土音乐材料,所以就应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灵活穿插本地乡土音乐教材。如在中国汉族民歌劳动号子欣赏教学中,可以穿插赣南民歌南康劳动号子《船工号子》,它不仅具有劳动号子节奏简单、一领众和、即兴编词和即兴演唱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节奏比较固定、结构较短、旋律铿锵有力和演唱风格粗犷豪放的特点。使学生通过鉴赏这首音乐后,能够联想到古老的赣南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情形,领悟到他们团结一致、不怕困难、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和争取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六、让地方戏曲、歌剧进课堂,传承地方音乐文化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地方土生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戏剧,产生年代是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具有悠久的历史。2006年5月,赣南采茶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能够反映赣南人民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赣南采茶戏《茶童戏主》《九龙摘茶》《五岭之春》和《花灯仙子》等以及著名赣南地方歌剧《长长的红背带》《山歌情》《八子参军》等随机、灵活地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就能够欣赏到正宗的赣南地方戏曲音乐和歌剧音乐,让学生沉浸在这美妙动听的音乐当中,享受到音乐的旋律美、协调的伴奏、栩栩如生的布景和悠扬悦耳的歌声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总之,通过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地方乡土教材的编撰原则和地方乡土教材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方法的探索,目的在于从理论上来研究和分析中职音乐欣赏课材料运用和教学方法选择,丰富和发展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理论,在于更好地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中等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鈺婷.弘扬当地音乐文化创新民族特色音乐教学[J].艺术教育,2010(08).

作者简介:何金龙,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学音乐审美。

课题基金:本文为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度课题“中职学校公共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XZJJG-15-097)。

中职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育;民族音乐;师资力量

引言

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民族音乐历经岁月洗礼,植根劳动人民生活,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需要不断学习、传承的文化类型。为此,文章将从民族音乐的价值分析入手,对中职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策略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一、民族音乐的价值分析

民族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第一,审美价值。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的过程中不断创作出来的反映了民族地区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艺术作品,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贴近当地人的审美需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究。

第二,艺术价值。民族音乐在节奏、节拍以及唱腔等方面均有着独到之处,而且历经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的洗礼,具有非常独特的人文情怀,这是现代流行音乐所不具备的,可以说,正是此种形式多变的音乐风格,让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得到突出。

第三,文化价值。民族音乐所承载的艺术特质表现为在特定范围之中,具备特定规律性、能夠被复制的艺术文化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民族音乐可以对其所处的地域的文化形式实现有效的承载和表现,其音乐美学价值表现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与融入。借助民族音乐的独特表现形式,其能够激发听众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之中生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让听众在聆听过程之中提炼出契合自身实际审美诉求的艺术元素。从这个层面来说,民族音乐乃是特定地域之中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诸多要素叠加影响所生成。

第四,教育价值。通过系统的民族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契机,从而有助于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随之提升。每一个民族的音乐作品能够彰显出该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之下,社会、风俗、宗教、礼仪等方面的特质,通过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该民族发展历程的有效分析,从这个层面来说,民族音乐作品自身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史学研究价值。作为民族音乐作品而言,其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元素,歌词以及曲风亦散发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气息。中职院校借助民族音乐课程的开设,将让学生在接触和学习民族音乐作品的过程之中深切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并在这一过程之中形成对民族文化的深厚认同,让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获得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得以提升,继而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现状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往多极化发展,回顾历史,民族音乐也曾百家争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海桑田,许多的地方音乐都失传了,如今只有极少部分音乐文化被传承了下来,这其中一些地方小调、曲艺等民间音乐出现了断层、断流甚至断绝。我们现在只能通过书本上的知识了解民间技艺,比如勾栏瓦肆的陈腔俗调、宗教音乐、道家音乐以及蒙古族的乐器“潮尔”。还有现在鲜少人提及的昆曲、古琴和地方戏曲,虽然暂时大屏幕上还有它们的身影,可是它们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有很多年轻人认为民族音乐沉闷、无趣又枯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动感、快节奏、流行的摇滚乐和通俗乐。由此可知,民族音乐的欣赏群体在青少年中逐渐减少。近年来,因为网络和多媒体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世界全球化大融合,现在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产业也呈现除了竞争多元化。目前受到外来物质文化影响,媒体和网络上播放的大多是哈韩嘻哈文化和西方音乐,代表本地民俗、地方的民族音乐作品越来越少,而占据了中国华语音乐半壁江山的大多都是流行音乐、摇滚乐。现阶段,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并不重视,所以对于音乐教育并未过多关注。多数学生群体和年轻人都是通过网络和自媒体感受到了日韩音乐文化的冲击。面对这样的严峻局面,部分中职院校教学观念守旧,仍然不知变通,教学模式生硬老套,导致许多学生本就对民族音乐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中职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策略

(一)采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中职音乐教学中时,会遇到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的情况,甚至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了抵触情绪。音乐学习本身目的在于缓解学生的压力,因此我们要使用趣味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示范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例如在学习湖南民歌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经典的湖南民歌,并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民歌视频的视频,例如《浏阳河》《刘海砍樵》等大家熟悉的湖南民歌,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同时播放给学生。《浏阳河》是一首传唱度较广的湖南民歌,其音调绵延悠长,委婉动人,给人一种亲切舒畅的感觉,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合唱团的方式,让学生集体演唱这些湖南民歌,并从中感受这些民歌的魅力和意境,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本身音乐功底就比较薄弱,或者对音乐的缺乏一个系统的了解,中职学校对于职业教育历来比较重视,但在审美教育方面比较缺乏,很多学校的音乐教育被边缘化,这种音乐教育的现状目前在中职院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采取措施把民族音乐的文化氛围营造出来,使学生能够充满民族气息的氛围中对音乐文化进行体验,运用信息化技术把音乐、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理解和认知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而对民族音乐充满热爱之情。例如在《黄土高坡》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民族文化元素创设出陕北民族文化的氛围,通过更灵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美感和内涵进行体验,把歌曲中的民族文化因素渗透给学生。民族音乐与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初,教师可以提前介绍陕北的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以及西北人豪爽的性格,而且可以借助声音画并茂的形式,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带来强烈的冲击。

结束语

民族音乐文化曾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时间荏苒,对于一些被历史淡忘和湮没的地方戏曲、小调、民族乐器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它的价值所在?民族音乐文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它体现的物质价值,它更是未来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中职院校应该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课堂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燕子.探究地域性民族音乐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价值[J].艺术大观,2020(06):79-80.

[2] 周琦,王柳丁.加强中职院校学生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3(09):90-91.

[3] 朱梦如.中职院校音乐教育应如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6):38-40.

[4] 郭联俊,侯峰.多媒体视域下中职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及策略[J].戏剧之家,2019(16):182.

[5]陈贻玲.中职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分析[J].明日风尚,2017(20):119.

中职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更新教育观念

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 要求教师能够及时转变教学理念, 采取兴趣引导的教学方法, 以此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音乐学生产生兴趣, 才能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教学中, 音乐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表现, 尊重和肯定每一位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的展示自己。但是由于种种压力因素, 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展示出自己的优势, 面对此种情况, 还需要教师的及时有效指导和鼓励, 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学习自信心, 使学生形成更加开朗的性格。除此之外, 在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进行渗透, 切实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 让学生对其充满兴趣

在如今的中职音乐创新教学中, 教师首先需要对音乐教程和大纲做到全面细致的分析,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合理的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 正确的处理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对于实践性不强的知识, 教师可以稍微讲解, 将教学重点放在实用知识方面。比如说, 在节奏、节拍等知识点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列队形、鼓点进行比较, 将强弱、时间突出来。而在拍子的分类教学中, 利用混合、交错等等词义, 使学生更加详细的了解各类拍子的差异性。如常见的单拍子和复拍子, 其比较重要, 所以要求教师能够认真全面的讲解;对于交错拍子, 可以大致讲解。此外, 在讲解声调知识点时, 教师主要讲解大小声调, 五声调式为辅, 可以适当的讲解七声调式。

三、音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创新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也就是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转变。传统单项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已经无法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在如今的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 体验到更多的学习方法, 掌握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 品位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 重新定位自己, 做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并且, 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情感沟通, 鼓励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保持长久的探索兴趣, 真正的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除此之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保持着饱满、积极向上的情绪, 利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邀请学生进行合作, 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中。只有真正的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才能够实现中职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进行运用

现如今,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育领域中, 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具有优势, 其能够进一步优化中职音乐教学, 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 中职音乐教学必须满足学生的学习感受, 要求教师围绕着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利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音乐课堂中,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多媒体便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载体, 其能够营造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氛围和音乐环境, 充分的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 有利于教师更加轻松的将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 学生在美好的音乐情境中强化感知能力, 激活了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并且陶冶了情操, 提升了自身音乐素养。除此之外,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多样, 使学生长时间保持音乐学习热情。

五、重视教学评价与评价过程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教师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学生。中职音乐教师应当善于利用评价所带来的信息, 以此来完善音乐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在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 教师必须有正确客观的认识, 是因为此行为均是学生最真实的一种表现, 教师不能盲目的否定和批评学生, 而是注重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鼓励学生, 肯定学生, 提升其学习自信心, 引导学生如何做才能够做的更好。同时, 面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 教师应当及时给与奖励和鼓励性评价。在此过程中, 教师必须明确给与学生的评价方式, 采取多样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其中, 分层式的评价属于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其是建立在认知、操作以及情感等要素上;并且此种评价体系包括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中职音乐教育评价, 尽可能的遵循开放、民主等原则, 确保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做到足够的客观准确。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口试、笔试、以及活动测试等三部分, 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评价不仅仅要关注过程和结果, 更应当关注学生的集体赏、唱、听、奏等音乐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只有完善教学评价, 才能够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六、总结

总而言之,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及时的进行创新和完善, 彻底贯彻落实教育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等进行调整, 切实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摘要: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 也是陶冶学生情操, 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 在如今的中职音乐教学中, 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创新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展开分析, 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凯华.新课改下推动中职音乐教学创新发展的改进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7) :220-221.

中职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2014年3月3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开幕,代表委员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论述,呼吁素质教育应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把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

一、认识素质教育

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必须知道什么是“素质”。人的素质既指先天通过遗传获得的一系列自然的生理解剖特点,又指后天通过环境和教育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品质。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等。

最初,素质教育是针对传统应试教育提出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而应试教育侧重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教育方式。很明显,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因此,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并且赋予时代内涵,是完全正确的。

二、中专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按照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研究中专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

我认为中等专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民主法制、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等等。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

2.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素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是,开设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科学。虽然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没有明确要求,但是中专学生应该了解世界发展史、中国发展史、当今国情和重要文化现象。中专在人文科学教育方面比较落后,我们要通过选修课、第二课堂、讲座、社团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人文科学知识。

3.专业技能素质。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由此可见,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要求尽量向技能考核标准靠拢。

4.身体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学生要具备适应在校学习及未来岗位要求的健康体魄,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5.创新发展素质。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创新,一个学生的潜力在于自我发展。我们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自我发展能力是学生就业、创业和深造的基础。我们不但要为学生提供今后发展的必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精神,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目前,绝大多数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并轨学生,就业去向并不明朗,面临知识更新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创新发展素质尤为重要。

以上是我对中专学生素质教育内涵的认识。我在实践中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发展素质,是中专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当然,各类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同,表述也不一致,仍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探讨。

三、中专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研究中专学校素质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根据这一原则,联系我校实际,谈谈中专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师生认识。我们要打破传统中专教育就是“终极教育”的落后观念,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广大师生都要从未来就业和今后发展角度认识素质教育,并身体力行。

2.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模式。我们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同时,配合适当的教学模式,把素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范围,这样才能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3.适应时代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在优化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吸收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成果,使之适应时代要求,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4.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我们要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逐步淘汰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方法,为人才成长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素质教育,重在落实;素质教育,人人有责,这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以培养对象为核心,结合本职工作,特别是结合课程教学,研究素质教育。我们要适应当代教育发展潮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谱写中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中职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实习;学生;远程教育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实行的教育模式为“2+1”模式,意即三年的教育为两年的学校教育与一年的在职实习。学生在第三年的时候,将根据专业不同选择不同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个环节是中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一年的实习,学生可以感受企业文化,将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进行结合,进而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中职学生的实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实习环节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当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时,要遵守企业的工作制度和作息时间,再加上一些实习基地与学校不在一个城市,中职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颇有些鞭长莫及。但如果放弃与实习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职学生的实习质量将会大打折扣,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有些学校虽然派出了实习指导教师,但并不意味着一位实习指导教师就可以担负起所有的工作。因此,构建中职实习学生的远程教育体系,对中职学生非常必要。

一、远程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顺利融入企业

当学生从学校到实习单位中实习时,会发现企业管理与学校教育截然不同,学校教育更鼓励学生自主性,而企业管理最大的特点是服从。在工作中,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和制度,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难以适应的。另外,对于工作时间外的业余生活,企业是很少顾及的。这种工作时的严格与工作外的松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进入实习岗位上的学生会难以适应这种情况,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因此,良好的远程教育体系将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2.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由于中职学生年纪小,许多中职学校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但一旦学生进入实习岗位,意味着学生将走进社会,环境也没有那么单纯,实习学生将面对人际关系、社会不良现象、消极思想等诸多问题。当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他们会产生许多困惑和苦恼。如何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依然离不开学校远程教育。良好的远程教育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始终在自己身边,不会因为实习产生距离感和孤独感。

3.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温家宝曾说过:”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他的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因此,学生进入实习岗位的这段时间至关重要,当学生能够适应实习生活,他们将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积极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自身的潜能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得到发挥。远程教育做的好坏,将决定学生是否热爱本职工作、是否能够将所学用于实践。

二、远程教育体系的构建

1.远程教育体系的目的

为中职实习学生构建远程教育体系,其目的就是为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提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思想,通过实践掌握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远程教育体系的组成

中职实习学生远程教育体系应该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在中职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职业学校应该从多方面出发,建立良好的管理机构,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管理机构应该涉及系部主任、专业教师、班主任、系部实习管理员、优秀学生、企业负责人、家长共同组成,从而形成校、企、家三方立体交叉的管理空间。

在实习之前,专业教师、班主任和实习管理员就应该积极进行宣传,使学生了解实习的意义,了解在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习之前就对实习有所了解。在实习过程中,职业学校应该建立实习指导小组,由系部主任担任总负责人,同时指定专业教师担任实习基地的具体负责人,进行企业、学生之间的衔接,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理论或实践上的问题进行指导,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人,负责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工作意识、服务意识、协作能力、全局观念。同时,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由企业指定优秀员工组成指导小组,用来指导实习学生的工作,协调实习学生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在实习学生中,挑选优秀学生担任小组长,及时向学校汇报实习进程以及出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实施管理制度。在中职学生实习时,还应该将管理内容制度化,形成常规性的东西,以便远程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规范实习中汇报制度。当实习负责人向实习学生下达实习计划任务后,由实习学生写出实习计划,根据计划内容每周向实习小组组长进行汇报,然后实习小组组长向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汇报。其次,完善巡查和抽查制度。学生实习总负责人、指导教师、班主任应该坚持巡查和抽查相结合,对学生实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巡查制度能够保证实习学生的稳定性,许多学生在实习中特别想念老师与校园生活,每隔一定时间的巡查有利于学生实习队伍的有序发展,通过师生之间座谈,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和工作的问题,使学生在实习中能取得更大成绩。而抽查制度有利于学校发现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出现情况的不同,个别问题特殊对待,如共性问题可由学校统一处理。

第三、严格考核制度。学生实习也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学生实习的考核也不能放松。一些学校认为学生实习后,考核也将由企业考核,因此放松了对学生实习的考核,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学生在实习前,应该制定实习计划,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每月进行考核,同时把考核结果反馈到学校。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可由学校统一组织再进行考核,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实习计划。

三、远程教育体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执行不力

一些学校虽然也建立了远程教育体系,但对实习生的指导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执行不力,虽然有管理小组却没有具体措施,虽然有制度但不见落实,这样的远程教育体系只能是纸上谈兵,起不到任实际的作用,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严格按远程教育体系的既定部署执行,千万不能放松。

2.反馈沟通不及时

远程教育体系除了给实习学生方向上的指导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当教师、企业、家长发现问题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如果反馈不及时,一旦小問题发展成大问题,对学生实习逐渐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因此,学校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延误。

学生实习是中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构筑完善的远程教育体系,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管理的存在,学生实习工作才能不盲目、不混乱。

参考文献:

[1]张文敏.中职学生实习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2013(4)

[2]张开阳.中职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探析[J].时代教育,2013(2)

[3]方建新.加强中职学生实习指导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6)

[4]张哲.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5]顾卫丰.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构建与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0)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课题编号:[2013]-JKGHB-007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职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阐述了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进而提出以综合专业能力为主线建设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具体为建设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中职特点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等。并提出以“多因素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构建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最后提出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院校 体育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邓琼(1979- ),女,贵州毕节人,毕节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贵州 毕节 551700)闫斌(1985- ),男,甘肃嘉峪关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四川 广元 628000)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而专业能力是一种存在于自身条件,并通过在校学习和社会锻炼综合形成的,通过专业技能学习内化为稳定的职业心理状态。通过综合学习使得学生产生全面性的、共性的、可适应性的、对就业岗位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综合专业技能能力。从广义层面上来看,综合职业能力可理解为人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专业技能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子项,综合专业技能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外在形式之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要求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传授相关知识将学生塑造成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人群,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学生具有专业属性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应是“促进健康、加强素质、培养能力”,将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综合应用于职业教育素质培养中,将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转化为提高中职学生素质能力的有效辅助课堂,从而建设学生运动能力、技能和专业技能素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首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深入人心,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办学条件。体育教学在中职院校有普适性的目标,即它是专业技能和身体体质及心理品质等方面相结合的统一体,摆脱了前一阶段单一性的教学目标。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体质不断改善、适宜的职业身体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学习熟悉体育发展的进程、合理运用运动技能、了解爱好项目的竞赛规则、形成自我指导的锻炼理论;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加强、意志品质优良;实践能力、组织中协调能力以及自我展示的能力。

其次,我国目前中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教学内容、组织、评价方面都与办学定位脱节,更不能有效服务于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体制原因,我国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采用和效仿前苏联的模式,传统的“三基教学”占据主体地位,主要以传授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就显得与时代脱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陈旧,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且忽视学生的身心诉求,过于强调理论知识,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很低。面对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中职院校办学目标下,体育教学必须改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的体育课程过多地强调本学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而没有把体育教育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及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它很难适应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也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需求。这种严重的滞后性势必影响专业技能人才的综合培养,也将大大地阻碍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

二、以综合专业能力为主线建设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

1.建设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教学模式。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增强就业基础为主线、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围绕培养技术技能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建设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应开设符合职业属性及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适时开设体育爱好俱乐部以及适宜的体育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可以利用有效的社会体育服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做比赛的裁判、志愿者、工作人员等,形成“体育课+俱乐部+体育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具体的实践中增加学生体育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相关体育知识的积累;再将知识作用于体育实践,立足体育、服务专业是新的教学思路。进一步将“学生体育诉求、所学专业体育特征及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作为新的中职体育教学重点,重视学生身体体质的发展性、体育学习的持续性、是否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

2.开发具有中职特点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职教育的特点是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强,能够迅速形成有效劳动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素质,学生只有学习到与职业匹配的课程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中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明显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的体育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职业体育特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作为出发点,选择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是否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第二,是否有利于中职学生职业体育特点的形成,不同的职业对人的体能、形态等要求不同;第三,是否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及未来职业生活的需要。

3.构建体育教学实训和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建设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校内外培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学校+社会”的服务体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体育课教学要服从于高职教育的这一要求,就需要建立一批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把他们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如为社区或企业组织、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担任比赛的裁判或做一些社区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等,从而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构建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依据建设新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中职职业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落脚点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选拔。建立起多因素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关注学生差异化等指标,积极完成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任务,让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从而构建中职体育教学多维评价体系。

1.多因素的评价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随着中长期教育规划及新课改的实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加强,因此多因素评价符合现阶段教学,该主体在教师教学评价的基础下,还应包括学生自我定性与定量评价和交叉性团队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更加突出。

第一,个人定性与定量评价。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身心逐渐走向成熟,具有形成阶段性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生理条件。鉴于此,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评价中有进程性地让学生自我评价自身体育学习,制订自己的体育学习计划;另一层面通过学生定性评价自身学习,可以寻找出改进之处,进行完善,制订适量的学习计划,在定性与定量中提升学生自己,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一形式有助于教师评价的合理性,成为教师评价的左膀右臂(见下表)。

第二,交叉性评价。教学过程是双向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流。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采取师生的交叉性评价是必要的。通过开展交叉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的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增加體育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阳光雨露。

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建立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发展性学习的评价体系是新时期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应由建设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这两种方法为主框架。第一,建设性评价。体育教学从我国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开展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学习状态,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这样才能使得体育教学事半功倍,建设性评价便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第二,阶段性评价。要掌握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动态,及时找出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阶段性评价便是不可或缺的。此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同,阶段性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细节,减轻学习结果这一负担。新阶段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添加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因素,这是新的视域,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是新的浪潮,这也是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无疑是合理适时的。不过在进行“多维评价”的进程中,要避免评价千篇一律泛化的情况,例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的评价被弱化,教师滥用表演与批评这一手段等。

四、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积极贯彻实行素质教育的方针,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中,中等职业院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因地、因校区别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纯粹的以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体系,构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新型教学体系。

其次,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形式应从体育课向体育俱乐部和公共选修课发展,选择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全国、省级统编教材,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和全面性。

最后,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全民健身计划》为蓝本,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定位及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建设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形成以正常体育教学为主导,学生兴趣爱好为主体,自主选择教师授课,探索学分制教学;教学以外以各种体育休闲及竞赛活动为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质量的运动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改善体质、健康发展,适度掌握运动知识,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五、结语

中职教育需要体育教育作为依托,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更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技术体育作为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教育形式,在定位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走向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劳动者健康促进的诉求。做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和改善综合素质为目标,发挥中职教育的职业教育优势,在身心及社会适应方面加强培养。中职体育教育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才能促进教育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卢晓文.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体育模块教学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6).

[2]陈捷,邱新宇.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3]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4]黄慎.关注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体育教学,2004(6).

上一篇:价值工程成本控制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