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机械效率范文

2024-04-12

中考物理机械效率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物理知识

我们知道,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民族的振兴取决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注重学生毕业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机械专业是建立在物理知识基础之上的,应用好物理知识是中职机械专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注重专业课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专业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为了加强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在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各专业课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物理知识在机械专业各理论课的教学中都有一定的体现,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时地复习或回顾物理知识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例如,在讲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时,尺寸的公差与配合、零件的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等知识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中都有相关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原理是相通的,并且与物理学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这些知识的支撑,学习机械专业就无从谈起,甚至连机械图纸都看不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机械专业各专业课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职机械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设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实用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机械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二、掌握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发挥电学在机械专业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机械需要运动才能完成其相应的工作。那么机械运动的动力从何而来呢?原来,机械运动是通过电来控制的。所以,电学知识应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首要涉及的问题。例如,在中职教材中有“直流电路安全用电”这一内容,这部分内容相对较多。在《电工学》《焊工技能训练》等机械专业中还涉及电动机、电气控制系统、用电安全等物理中的电学知识。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必须结合物理中的电学知识来举例说明。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如在讲授“电气控制系统”时,首先,我们应该举例说明电气控制系统在机械行业中的广泛运用;其次,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分解;最后,分别讲述每个部分涉及的物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相关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机械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在开展“万用电表的使用”的实践课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直流、交流的电流与电压,同时也测量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等不同元器件的电阻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强化,不仅让学生熟悉了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还加深了对机械专业知识的印象。

三、通过物理实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机械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像机械专业更要在动手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在中职机械专业和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参与实验、不断探索、总结规律。机械专业中很多专业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而这些实验常常会用到物理学中的各种知识,例如最常见的电学知识、力学知识等。日光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其特点是寿命长、亮度大、经济实惠。在中职机械专业中开展相关的物理实验时,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然后再进行线路安装等。在安装日光灯时我们需要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如火线是如何进开关的、零线是如何并排走的、架空线不裸露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讲解日光灯的检修知识和方法、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当然,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讲解时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方法和原理。机械原理等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学生都在车间的机台上加工零部件。因此,物理实验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机械专业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中职院校的教师应善于通过物理实验渗透机械专业知识。

四、学会机械性能分析,促进物理知识在机械专业中的应用

在人类科技发明与创造的历史上,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的发明推动了蒸汽机、热机等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人类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是机械的一种,它的发明与使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然而,这其中离不开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很多机械技术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航海业中利用机械技术改进了船舶的推动力,军事机械中的内力作用、空气弹道与空气阻力的计算等。机械性能中离不开力学的分析。某种意义上说,机械的性能好坏主要取决于工作状态下机械的力学性能。所以,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机械性能分析中。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机械力学性能的理解与内化。例如,在讲授“切削原理与刀具”中的“切削用量三要素”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工件转速、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背吃刀量增加,工件转速应该适当降低?在“车工实训技术”中讲授“工件及刀具的装夹”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夹紧工件时我们需要借助套管?为什么工件和刀具的伸出长度不宜过长?在“钳工实训技术”中讲授“攻丝与铰孔”时,提问学生:如何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在攻丝和铰孔时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五、合理运用物理知识,加强在机械设计与维修中的应用

物理知识在中职机械专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力学、电磁学等内容一直是机械专业知识中的经典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对中职物理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整合,以“必需、够用”进行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在机电类各专业中缺乏物理知识利用的问题。例如,在讲授“交流电”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利用所学电学知识来自制一个小型发电机、小电风扇等,用废旧的变压器来组装一个新的变压器等;在讲授“金属工艺学”中的“金属材料韧性的测量”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一起学习,这样,不仅学到了基本的物理知识,而且懂得了物理知识在机械专业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机械专业中的重要性。此外,物理知识对机械设计与维修尤为重要,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了相应的物理知识,才能在机械专业学习中透彻地分析每个机械部件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力学性能,在机械设计与维修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离不开物理知识的支撑。虽然物理学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但它与机械专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机械专业知识与物理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华.初探中职生对机械专业基础课的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6(6).

[2]孙立鹏.将物理知识带进机械专业课堂中[J].机械管理开发,2015(2).

[3]梁秋荣.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装备制造技术,2015(7).

[4]张清艳.关于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15(3).

中考物理机械效率范文第2篇

1、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 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 电流和电路

1、 电路的组成:○

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

4、导线:连接电路

2、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 串联和并联

1、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 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

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

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

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一、电压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2、电压通常用字母U代表,它的两侧就要用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3、电压表的使用: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的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所用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必须大于被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标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

3、导体的电阻大小跟材料有关、跟长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跟横截面积有关(导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比金属差、比非金属强,常常称做半导体.

三、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其中: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 );I—电流—安培(A)

2、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3、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4、断路和短路:○

1、电路没有接通,这种故障就是断路.○

2、电路中不应该相连的亮点直接连接在一起的现象,叫做短路.

四、电能

1、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更常用的能量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五、电功率

1、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它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P=W/t 其中:W—消耗的电能—焦耳;t—所用的时间—秒;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

2、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3、用电器正常工作是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4、P=UI(I—电流—安培;U—电压—伏特;P—功率—瓦特)

一、 多彩的物质世界

1、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2、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p=m/V

二、 运动和力

1、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v=s/t 1m/s=3.6km/h)

3、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4、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止,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还可以是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5、 大小、方向、作用点会影响作用效果

6、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9、 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彼此平衡.

三、 力和机械

1、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

2、 由于地球哦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G=mg)g=9.8N/kg

5、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6、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7、 摩擦力的代谢哦啊根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8、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9、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10、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1、 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叫做省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短叫做费力杠杆.

12、 动滑轮的作用: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改变物体方向

13、 动滑轮的作用: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物体方向

四、 压强和浮力

1、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P=F/S)

2、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降越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 液体压强公式:P=pgh

4、 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5、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6、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

五、 功和机械能

1、 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公式:W=Fs

2、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3、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4、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公式:P=W/t

5、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6 回复:初中物理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中考物理机械效率范文第3篇

一、正确把握中考物理命题思路和方向,能有效的提升复习效果

中考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近两年的中考命题特点是:1.突出基础性。中考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使多个知识点融合在-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3.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中考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4.注重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中考题中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数理图象、曲线或统计图、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给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中考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此类题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6.注重学科渗透和综合。考题都比较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内在融合与渗透,特别是人文思想的渗透。7.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就这样,有了明确的命题思路和方向,我们通过制定复习计划、上复习研讨课、专题复习、复习反思等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

二、采用三轮复习法,螺旋往复的提升复习效果

我们根据中考命题的特点,将中考复习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考题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经常采用的有“控制变量法”还有 “类比法”、“实验法”、“推理法”、“归纳法”、“观察法”等。(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第二轮复习: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磁四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插漏补缺。

三、激发兴趣和调整心态,稳步提升复习效果

初三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复习课上要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特别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复习,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努力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力争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发挥出他们的最佳学习和复习水平。

总而言之,我们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对待复习工作,在复习中充分理解改革与继承的关系,注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既关注社会热点,也关注中考动向,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取的了理想的成绩。

李家岭

中考物理机械效率范文第4篇

2018年中考物理命题遵循课标及考试说明,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建立模型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试卷特点:

1、立足基础,考查基础知识;

较多的习题停留在布鲁姆目标分类的初级认知即记忆、理解、应用层面,为增强学生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究能力提供指导。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要求: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这些内容2018年中考题都有体现。

2、贴近生活,倡导学以致用;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试题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通过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3、稳中求变,创新命题思路;

通过对比,2018年的中考物理与2017年题型、题量、分值分布、知识排布都很平稳,突显科学方法、加强能力培养始终如一。题的难度略有下降。注重知识的延展、综合,明确分析方法、突出逻辑思维严谨性,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有突破,需要不仅学知识,还要多问为什么,在实验及实践中获得真知。

4、数形结合,突显数学知识;

依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式及识别函数图像,在多选题22题C选项、实验题33题拓展、34题图像判断、

37、38题均有体现,这些题又是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拔高点,能体现思维的差异。

5、实验探究,突出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依据课标知识与技能要求: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2018年中考中充分体现。考题也符合课标过程与方法要求: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从审题到答题都有体现。

例如,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中具体要求: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转换成考题实验每题都有明确的问题。

二、2018年中考物理题目分析

(一)、15至22题,选择题。

15题,估测题,主要考察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和基础知识的记忆。20题C选项考察了科学家,也属于此类问题。可以推测的题目选项容易做,需要记忆的选项,记不住或记不清就只能靠猜。

16题,声与电磁波。主要考察学生声和电磁波的区分及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17题,物态变化。主要考察六种物态变化和相应的吸放热情况,涉及晶体和非晶体概念,需要记忆准确。

18题,力学基础知识。主要考察力学基本概念,能量转化,惯性易错。

19题,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考察凸透镜成像规律。把握准规律,多选也能准确选项。理解+ 记忆

20题3分,电与磁。主要考察磁现象的应用。电磁那一章知识的记忆。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记忆。

21题3分,浮力综合题,浮力结合压强,有难度,需要学生有很扎实的逻辑和计算基础功底。初二时学生提高不到综合的高度,初三复习段得拿出时间和心境。

22题3分,电路图分析与计算题,选择题中最花时间的一个题,考察电路图相对实物图较简单,但综合性比较强。

选择题存在的问题:

1、知识理解不全面,

2、概念记忆不精准。解决的办法是依靠专题复习,同类知识集中训练,做到清楚明确。

(二)、23至27题,填空题。

23题,电能表、电能、电功率。注意单位。理解记忆。 24题,光现象分类考察,常规题型难度低。理解记忆。

25题,功和机械效率小计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功率的公式考察,机械效率的计算也很基础。理解记忆。

26题,内能常见题型,精准概念类问题。专题练习。

27题,考察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精准概念类问题。

(三)、32至34题,实验题。

32题,大气压问题,常考题,或易或难,专题组织搞透。精准概念类问题。

33题,杠杆实验题,基础知识题,拓展应用性比较强,需要平时训练到位。理解记忆。 34题,焦耳定律实验题,综合性强,文字填空,需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理解记忆。

(四)、

37、38题,综合计算题,力学、电学。

37题,纯压强综合题,不结合浮力计算。前两问考察基本公式计算,很简单,第三问计算量比较大,需在有逻辑和方程能力,容易错,包括问题思维的技巧。理解记忆。

38题,电学综合计算题,虽然是常见的分类讨论但作为压轴题难度依然是比较大的,需要学生很强的分析能力。理解记忆。

综上所述,失分原因有两点,精准概念记忆类和逻辑理解记忆类。解决办法就是专题复习全面并明确。如何做到事半功倍,专题练习的选题很重要,题目精练、知识点和技能全面,学生要学透。

三、所考查知识的覆盖面:

2018年中考物理知识点覆盖面综合来看:A层级的覆盖面小,主要集中在声、光、磁、部分热的现象,联系生活注重实际,进行判断、记忆的内容;B层级的内容集中在力与电的理解与应用;C层级的内容集中在电和力,几乎全覆盖,重在解决问题;还有一些技能的掌握,比如识别表盘,画图等。突出主干知识,引导在完整的知识系统中体会严谨科学的思维过程及方法。

2016年试题中20题(多选)考查的是电与磁的知识,2017年电与磁的知识点考查放在了16题改成了单选,改成了利用图片考查电与磁知识,难度不大,但是需要认真审题。2017年在20题(多选)的位置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知识。

2016年试题中21题(多选)考查的知识载体是用手按压在弹簧上的木块,主要考查平衡力,弹性势能及对木块的受力分析。2017年的21题是以滑轮组为载体考查功率、机械效率等相关知识。

整体来说选择题保持了稳定,但是从以上对多选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按照以往规律进行按题号押题是没有意义的,按部就班将所有基础知识复习到位才是制胜法宝。

中考物理机械效率范文第5篇

2、 瞬时速度:当△t→0时,v=△x/△t,方向为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

3、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4、 a(速度变化率)=(V1-V0)/△t 以下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5、 V1=V0+at

6、 X=Vot+1/2at2

7、 V2-v02=2ax

8、 X=(V0+V)*t/2

9、 △x=a(T的平方)

10、 平均速度=(初速度加末速度的和)除以2

11、 V(中间时刻)=平均速度

12、 V(中间路程)=([初速度的平方加末速度的平方的和]除以2)]再开方

13、 只适用于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

(1) V1:V2:V3:…:Vn=1:2:3:…:n (2) [第n秒位移之比]X1:X2:X3:…:Xn=1:3:5:…(2n-1) (3) [前n秒位移之比]X1:X2:X3:…:Xn=1:4:9:…:n的平方

中考物理机械效率范文第6篇

中考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我们必须明确复习的任务,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复习前的准备,如何制作复习笔记。复习是为了解决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问题,因此要抓紧平时的学习,要做点综合性的习题,这是搞好复习的基础。

复习的任务

复习究竟为了什么呢?不少学生认为;复习就是为了考试。只在临考前才进行复习;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简单的重复。因此,他们在复习时很少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我们说,复习的任务大致有三项;

(1)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有些学生总抱怨自己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对学习丧失信心;有些学生则认为,学过的东西反正要忘,早记没用,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但由于临考前要记的内容太多了。又记不过来,感到很烦恼。

(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凡是抓紧复习的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和缺欠,都及时地得到了补足,很少在学习上“欠债”。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这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

一个学生,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通过复习时的全面回顾,查漏补缺,又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这时,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完成,复习的中心任务也没有完成,还需把已学知识系统化起来。

这时通过复习,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有机地“组装”起来,或者说,将学过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透彻理解。这个复习时的加工整理过程,一定要遵循思维的规律,采用基本的恩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来进行,直到掌握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完成了知识系统化的任务为止。所谓融会贯通,编织知识之网也就是这个意思。古人所说“温故知新”,就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个新的理解和体会,主要指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上一篇:综合防灾减灾汇报范文下一篇:中共中央印发中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