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决策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15

企业风险决策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持续的更新换代, 各种信息纷涌而来, 人们不得不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风险。尤其是公司作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 如果对风险的处理能力欠缺, 将危及公司的发展。目前, 为了更好地面对风险, 企业在管理中加强了对风险的管理, 但是在现实情况中风险的发生性往往是随机的, 不一定在哪个时间就会突然发生。例如:中航油 (新加坡) 公司在宣告破产前的半年前, CEO还公开宣称公司的发展态势良好, 在申请破产前的1个月, 还被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企业”。这就需要公司在实现未来的发展战略的过程中, 尽可能地把不确定因素控制在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用最少的资源去化解最大的危机, 将风险对公司的影响降到最小, 以确保公司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还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是由董事会、管理层、相关的风险管理控制人员以及整个企业的员工共同完成的, 在企业战略的制订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伴随企业战略实施的全过程。所以进行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企业风险管理在战略规划和投资决策中遇到的问题

(一) 企业中风险管理的执行能力弱

目前, 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普通的私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得到了加强, 一般的员工也具有了基本的风险防范意识。但这种风险的防范意识并没有落实到位, 一般的员工对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了解并不透彻, 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未对工作进行风险考虑。而且, 上市公司也没有鼓励员工主动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有的时候风险问题大多数是从基层工作中出现的, 这个时候基层职工因为没有风险管理的落实意识, 不能及时地将风险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风险的小火苗就会逐渐汇集成燎原大火, 使得风险越来越大。例如2011年3月15日, 据央视曝光, 尽管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 但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 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使得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被应用于产品的制作, 最终给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还有的上市企业从管理层就没有很好地做到风险管理, 认为只要公司上下一条心, 管理者好好地对公司进行管理就不会出现风险。整体的风险的管理力度和风险管理文化的氛围不够, 导致无法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 出现风险时也不能及时应对, 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 企业管理结构不合理

如果企业管理结构不合理将会影响风险管理的实施。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结构如果不合理, 影响到的范围将会更大。一个公司好的管理结构能为企业实施风险管理机制提供优越的环境基础, 也能促进企业风险管理的高效运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企业战略和企业风险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企业管理架构, 那么上市公司制定战略以及战略的实施将没有保障。但是, 目前有不少的上市公司管理层结构混乱, 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市企业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对上市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上文提到的中航油事件, 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作为中航油总裁的陈久霖, 手中权力过大, 绕过交易员私自操盘。中航油 (新加坡) 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表面上看确实非常科学, 可事实并非如此, 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虚设导致对陈久霖的权利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三) 公司对风险因素的监督与制衡能力较弱

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上下承接的, 不同的管理层次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要想企业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强大的风险管控系统。还要建立强大的监督、制衡机制, 防止出现企业内部的拉帮结派。内部的审计要做到独立于公司其他的部门, 有自己的话语权与监督权。杜绝高层亲戚掌控企业内审部门, 避免内部监督屈服于公司高层权力, 成为高层的“傀儡”, 使得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不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例如, 2006年3月28日, 深圳发展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林被拘留, 涉嫌违法放贷。将15亿元贷给首创网络和中财国企及下属五家企业。但事实上, 这笔资金被挪用。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内内外能顺畅勾结犯案, 监督缺位。知情人称“15亿元贷款的运作, 在几乎所有程序上都涉嫌违规。”贷款通过审查也是因为周林的一再坚持。

三、企业风险管理在战略规划和投资决策中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一) 研究制定基于战略目标的风险评价标准

不要生搬硬套其他公司的风险管理控制, 应该在充分理解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的同时借鉴其他公司成功的经验探索出以一套适合自身的基于战略目标的风险管理评价标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监督制衡作用, 强化公司监督制衡机制, 不断提升审计部门在企业的地位, 有充足的话语权、权威性以及独立性。企业的监督部门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监督。还要制定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阶段应对风险的对策, 以确保公司可以顺利地应对风险的到来。

(二) 风险管理在投资决策中发挥公司高层的领导作用

公司的高层领导对企业有领导作用, 在企业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公司的高层是促成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战略进行的捆绑的主力军。如果高管能够齐心协力, 致力于企业的风险管理, 对团队进行正确的领导, 发挥团队的作用, 将会使得企业的发展减少很多的阻力, 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首先, 需要管理层要进行权力的制衡, 避免某个高层过分的集中全力, 独揽公司大权。其次, 监督者自身要加强管控, 避免因为自身职业素养不够造成“监守自盗”的事件的发生。最后还要对公司的全体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教育, 使得人人养成忧患意识。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得到质的提升。深圳市福田投资公司的高层在发展的过程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凝心聚力, 大力构建投资融资的同时积极促成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战略投资的捆绑, 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而且还加大对全体员工风险意识的培训, 加强企业风险文化的建设, 形成良好的防范企业风险的文化。并积极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风险的管理, 不断地提高风险的应对能力。

(三) 对公司管理结构进行优化

在必要的情况下, 企业的风险管理管要与公司的其他制度进行适当的融合。这就需要提前制定和完善治理结构。良好的企业管理体系, 是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管理结构体系足够完善才能促进公司部门之间加强沟通, 共同应对事情的发生。第一, 对公司管理架构进行完善, 将个别的高层管理者独立出来, 赋予他们权力和地位, 发挥他们在风险管理中的监控作用。第二、公司还需要设立一个风险管理委员会或者具有很强独立性的审计部门, 部门成员需要从外界进行应聘具有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充分利用他们的专长对公司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研究并制定应对风险的对策。第三、公司需要加强对不同于风险管理相关部门的联系, 使各部门之间组成完整的应对风险的管理体系。

(四) 利用风险管控软件与系统程序进行风险管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很多的风险管理控制软件, 通过软件将公司的财务抽查信息、不同阶层员工的反馈、财务抽查的信息以及财务的风险分析数据等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 能够及时发现公司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生产控制风险的方法。风险管控软件与系统程序能够将生产的风险集中到企业的数据库, 进行风险预警, 并且指导企业进行风险防控, 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同时也要加快自主创新, 研究出更加先进、精确的风险管控软件与系统程序。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 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管理, 关乎企业的存亡, 如果企业风险管理得当将会促进企业长期平稳发展,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各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产生许多纷争的情况下, 企业必须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 主动规避风险, 才不会使自己变成经济纷争中的炮灰。本文对企业风险管理在战略规划和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 日后一定会继续进行研究。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大, 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到许多其他的国家。在贸易战正热的今天, 我国企业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 以及不断增多的风险因素。这就需要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制定合理的规避企业风险的对策, 将企业风险降到最小。本文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在战略规划和投资决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分析企业风险管理在战略规划和投资决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希望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借鉴, 促进企业的长久平稳发展。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投资决策,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武达.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 2016 (3) :33-34.

[2] 陈伟华.浅析企业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J].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7 (1) :40-41.

企业风险决策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提高经意利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系统,本文主要探讨了管理会计对成本计量影响的三大理论,进而得到管理会计对于生产控制在四个方面的影响,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出管理会计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重要应用。

[关键词] 管理会计成本生产决策

一、我国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及基本现状概述

随着20 世纪初工业革命的进行,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由产品化时代进入市场化时代,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开始进行成本的高度控制,管理会计由此产生。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差异分析是管理会计的雏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为此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事前预测和决策。20世纪70年代又步入了重视环境适应性的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逐渐形成了自有的理论体系。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短短几十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例如方法的运用、观点的落后、信息的失真这些都对我过目前制造型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管理会计对成本计量及生产控制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在美、日、西欧等国广泛应用,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传入我国。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从目标成本的制定到目标成本的管理,我国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很多著名的集团公司一经采用了目标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如万科地产、海尔集团、海信公司等都已广泛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并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是比较落后,企业缺乏活力,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且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 是六十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 TQM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 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J IT 与TQM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TQM 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五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进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而传统的货币性绩效衡量标准往往挫伤了管理人员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积极性。

3.战略管理

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无一例外,对战略管理问题津津乐道。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像“以人为本”的人事政策;是以“差异化”还是“成本领先”的市场定位策略;以及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品质量策略等等。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生产与竞争者同质产品时,成本要低于竞争对手,使顾客能以较低的代价,取得同样功能的产品(或享受到同等品质的服务)。战略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价值链分析;市场定位;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三、管理会计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

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大致包含以下内容:竞争环境分析及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投资决策、存货控制、战略成本管理等,而管理会计在这些决策方面往往会发挥出以下的特点来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

1.突破单一会计主体限制,注重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

财务会计仅仅是一种内向型的会计,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所忽视,其实也基本上不涉及企业的竞争对手和顾客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信息失去了战略相关性。而管理会计强调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以便时刻调整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引入系统观点,既重视系统内部各种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又充分考虑系统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强调企业发展与市场环境变化相一致,以求的产业价值链的最优效益。管理会计正是以外部情况为核算重点,重视市场,从战略高度审视企业外部环境,提供了超越企业自身的更为广泛、更为有用的信息。例如提供给企业战略决策产品市场需求量、产品价格、社会购买力、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等信息,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

2. 更加注重跨及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提供更多与企业经营战略密切相关的财务信息

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缺点,大量提供诸如质量、需求量、市场占有份额等非财务信息,这为企业洞察先机、改善经营和竞争能力、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也改变了传统会计比较单一的计量手段模式,因此,有人提出“战略管理会计已不是会计”的观点。

3. 企业业绩综合评价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强烈影响。竞争使企业经营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市场增长、顾客需求、产品生命周期、技术更新等的变化速度大大提高,如何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如何构造企业组织体系以便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灵敏反应,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是管理当局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业绩的综合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业绩的财务计量在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时,像市场占有率、革新、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计量指标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必须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加以确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目标、使命和战略各不相同,其业绩衡量指标也不尽相同。

四、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笔者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作业成本法将得到大力推广

在适时生产系统下,当供,产、销各个环节实现\"零存货\",且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作根本性的改革,采用作业成本法将取得明显效果。为适应新的环境,作业成本法将得到大力推广。

2. 战略管理会计将受到青睐

从目前来看,它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适应了战略管理的需要,注重企业的长远目标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多样化的信息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代表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翎: 战略管理会计面面观.财会研究.2007,(3):29~30

[2]高俊峡: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践运用分析和发展趋势探讨. 中国总会计师, 2006

[3]刘小明李东福:现代管理会计学. 中国商业出版社,1 9 9 7 .

[4]孟焰: 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企业风险决策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物流体系的优势,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物流体系结构,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为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功能,阐述了该技术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

[关键词] 物流体系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各行业纷纷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物流业被认为是继劳动力资源之后的“第三方利润源泉”,因此建立高效、安全、方便的物流体系也成为发展电子商务关键性瓶颈问题。

二、数据挖掘技术

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仓库就是一个用以更好地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但信息本身相对稳定的数据集合。通过数据准备、数据探索、建立模型、检验、分析等过程,有效集成各种高效率的数据挖掘算法, 按照用户需要,实施数据挖掘任务。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 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挖掘蕴藏在海量数据中未知的和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各种决策信息,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水平,缩短与全球化物流市场竞争的差距,有效的提升企业效益。

2.数据挖掘技术的优势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客户、市场、销售、服务及整个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从而可以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大大提高各类客户对企业和产品的满意度,使物流管理更加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数据挖掘及其相关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物流决策过程的效率,改进企业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灵活性,改善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物流决策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物流管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数据挖掘技术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

信息是物流企业最重要的有效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是物流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现代物流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特别是全程物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搬运、包装和再加工等环节,每个环节信息流量十分巨大,使企业很难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

1.现代物流体系组成

基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的现代物流体系可由采购进货管理系统、销货出货管理系统、库存仓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和结算系统、物流客户管理系统、OLAP、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处理的物流分析系统、解释评价系统、运输配送管理系统、物流决策支持等系统组成。

在采购进货、销货出货、财务管理和结算系统中,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改善物流业务与资金的平衡、提高资金的周转,结合物流客户管理系统,以确保把握住利润最高的商品品种、数量和可靠的物流客户,发展良好的客户关系。库存仓储管理中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合理安排货品的存储,有效的提高拣货效率,动态把握货品流通,最大限度实现“零库存”,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运输配送管理系统中,应用GIS技术与运筹决策模型建立的物流分析系统,通过数据挖掘中的分类树的方法,确定配送中心点的位置及各地址间的物品运输量,编制配送计划,设计和优化配送路线,确定有效配送策略,并结合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中,分析内外各种信息、图表。运用数据挖掘工具对历史数据进行多角度、立体的分析,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物流中心的资源的综合管理,为物流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数据挖掘技术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

如图所示:分别为采购进货、销货出货、库存仓储、财务结算、物流客户管理系统建立相应数据库系统,管理物流的各基本环节。经过对各分散的信息进行抽取、转换、刷新等过程,将数据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成、稳定、可靠的中心数据仓库,运用统计分析、模糊聚类、贝叶斯预测等数据挖掘算法为物流分析系统提供依据,借助解释及评价模型把最有价值的信息区分出来,并提交给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和运输配送管理系统。筛选出合理的配送方案,确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实现物流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结合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新型物流体系,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对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采集,并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确定相应的配送机制,帮助决策者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收益。

四、结束语

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中充分利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物流体系,为物流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有利于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调整经营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有效的拓展市场,扩大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Jiawei Han著,范明孟小峰等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刘晓华:数据挖掘在物流业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2007,2(3):83

企业风险决策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中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目前还不够规范化, 对融资渠道也没有进行拓宽, 融资效率比较低, 投资风险比较大, 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只有对财务管理的制度进行健全, 降低中小企业的发展压力, 才能凸显出企业的地位和价值。

2 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与其他职能相同, 都是以发展目标为中心, 对企业进行决策和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 需要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规定要求, 在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和特种财务管理四个方面内容。其中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是与财务活动中的循环过程一致。在企业的持续经营中, 财务管理工作也具有循环的特征。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需要依赖财务管理才能降低筹资的成本费用, 降低投资风险, 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 中小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存在的问题

3.1 筹资决策过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资金的来源渠道都为企业的自有资本和内部的留存收益, 这些资本大约占企业筹资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而外部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比重不到百分之一, 从银行贷款的筹资费用也非常有限, 只有极少企业能够获得贷款。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规模比较小, 因此产权能力就比较有限, 中小企业在成长发展中又急需用到大量的资金费用, 却没有过多的资金费用投入, 因此这一矛盾在中小企业中屡见不鲜。

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原因一是得不到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扶持, 因此融资就成了困难。二是因为企业的素质较低, 金融机构的门槛较高, 很多企业的偿还能力有限, 因此无法获得贷款。

3.2 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时, 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的投资决策主要依靠的是投资人员对市场经济的直观分析把握, 却没有指定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 只追求眼前的短期发展目标, 在决策选择上因此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很难找准企业的发展大方向。再加上中小企业在扩大生产数量, 研发新技术产品时, 就需要用到大量的资金费用, 而企业的投资方向又很局限, 只限于内部的投资, 所以投资风险就非常大。

中小企业投资决策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因为企业的投资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厚, 理论知识和实际经济比较欠缺。二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相对比较简单, 财务管理人员比较缺乏, 更没有站在发展的角度上去对财务风险进行预估。三是因为中下企业的核算体系比较局限, 在风险评估时没有做足准备工作, 因此很难做出准确地决策。四是因为中小企业的投资能力比较差, 融资能力又受到限制, 发展运营的速度过慢, 资金就经常会出现短缺。

3.3 日常财务管理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都是靠关系上岗, 既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 又不了解相关的财务方面知识, 实际的工作经验也比较少, 无法胜任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在决策中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日常现金的管理没有秩序, 经常会出现现金不足或者闲置的情况。在购买原材料的过程中, 随意支取调动资金费用。

4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的有效措施

4.1 国家应当加大扶持力度, 企业决策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筹资决策能力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各种法律制度, 给予中小企业政策上的扶持。其次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建立专门的融资信贷机构, 专为中小企业服务。最后中小企业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和潮流, 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规模, 然后来确定筹资的规模。还要要对筹措的资金费用进行明确的核算,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计划。

4.2 科学合理运用各种财务工具, 重视对外投资

中小企业在筹资决策过程中, 投资者一定要谨慎小心, 尽量规避各种投资风险。还要专业的评估专家进行论证评估, 对项目投资的流程进行规划, 提升回收的资金费用。还要不断地借鉴大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积极引进对外投资, 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将企业内部的闲置资金积极运用到对外投资中, 分散投资的风险, 促使企业多元化发展。

4.3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中小企业也应当同大型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加强重视度, 在实际的财务该管理工作中, 要求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度, 摆正自身的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然后在企业内部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做到岗位责任明确。加强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政策和职业道德, 避免徇私舞弊现象。积极引进复合人才参与财务管理决策工作, 鼓励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教育中, 组建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决策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在今后的财务工作中, 管理者就要及时找出企业在财务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进行解决, 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摘要:中小企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也迅速崛起。然而中下企业在财务管理决策工作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 王建敏, 张国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 2017 (2) .

[2] 梁晓英.浅议如何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管理[J].大陆桥视野, 2017 (16) .

企业风险决策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风险偏好研究背景

我国虽自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为发展金融业提供条件, 使金融管理工作成效得到认可 (见图一) , 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金融业发展具有一定特性, 其规避风险的方法无法完全适用于我国, 加之缺乏完善的“中国金融学”体系支持, 使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风险偏好研究理论基础极为薄弱, 影响我国金融投资管理体系发展成效。

从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风险偏好整体视角进行研究, 该现象产生原因在于工作人员心理状态, 因人与人的思想及心理状态各不相同, 为此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在传统经济学中以风险厌恶为基准对风险偏好进行分析, 这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研究步骤, 但却无法兼具工作人员心理动态变化工程, 降低风险偏好研究水准, 为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率先对工作人员理性控制能力限性予以肯定, 使风险偏好研究更具客观性、科学性。

从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风险偏好程度测量视角进行研究, 该现象可通过一定操作予以规避, 使工作人员能提高其风险决策能力, 削减主观因素对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 使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能迅疾探究投资行为中的是、欠妥之处, 以此为由针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 从程度测量方向着手, 将产生风险偏好的因素进行细化, 并以此为由结合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目标, 制定较为周密的金融风险管理计划, 用以规避风险偏好对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不当影响。

二、研究风险偏好对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影响

通过对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风险偏好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可知, 风险偏好由人而生, 虽然存在许多不可抗因素, 但却可以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 为此需研究人员秉持自省精神, 通过研究风险偏好对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影响, 找到风险偏好可控因素, 为得出规避风险偏好消极影响的有效方略提供依据。

(1) 风险关注重点。金融投资市场瞬息万变, 投资风险无处不在, 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者依据个人经验、市场经济发展走向、投资收益最大化等因素, 会得出截然不同的风险管理工作方略, 这主要是源于工作人员风险关注重点存在差异, 并无法通过风险指标、金融风险调查及分析等行为予以统一。通常情况下金融风险投资管理工作人员会将关注重点放在投资行为发生近期, 针对媒体关注事件、同类事件、国家政策变动等风险进行评估, 其中评估对象受工作人员风险偏好左右, 然而有时影响金融投资收益的因素并非在重点关注项目中, 继而发生金融投资风险。

(2) 主观臆测风险。在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观臆测风险, 这主要受工作人员工作经验、风险管控能力、直觉及其对产品的理解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之间没有主次, 共同形成主观臆测结论, 臆测结果存在两种结论, 即高估风险并得出应对措施, 达到规避风险目的;低估风险未能做出合理应对, 未能规避金融风险, 一味夸大风险降低工作灵动性, 使管理工作存在需许多冗余环节, 增加金融风险管控成本, 容易错失投资先机, 反之则会出现削减金融投资收益消极后果。

(3) 表达方式风险。风险报告解读目标受众对相关表达方式的理解存差异性, 会影响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效果, 并存在通过暗示、扭曲等形式缩小金融风险范畴, 降低金融风险管理难度的现象, 旨在完成风险管理工作目标, 却无法有效保障风险管理工作实践成效。

三、规避风险偏好消极影响的有效方略

通过研究风险偏好对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的影响可知, 表达方式、主观臆测、风险关注重点等因素均源于工作人员主体, 并会因主体认知体系产生风险决策差异, 使风险管理成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基于此为提高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成效, 思考规避风险偏好消极影响之良策显得尤为重要。

(1) 使用金融风险关注度评估机制。当前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体系较为完善, 许多工作朝着系统化、规模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旨在将金融投资风险降至最低, 优化金融投资收益, 为有效规避风险偏好对金融风险管理工作成果的消极影响, 可以在一些常规工作与非常规工作施行过程中, 使用金融风险关注度评估机制, 如针对金融风险指标展开监管工作, 对某项风险事件突发情况予以关注与应对, 基于常规工作体系化较强, 为此可以缩减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投入, 并能在金融风险关注度评估机制加持下, 降低风险偏好消极影响发生概率, 使风险管理工作总体成效得以提升。针对非常规工作则需结合金融市场环境、投资产品类型、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等多方因素, 对评估机制施行必要性进行权衡, 同时需在施行该机制前, 制定风险关注度参考标准, 确保该机制评估结论具有导向性, 能突出表现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关注节点, 继而指明相关工作方向, 削减风险偏好对金融投资的不良影响。

(2) 制定公正、客观的研判与分析机制。基于工作人员思想认知水平、风险管控意识及风险管理工作实践能力存在偏差, 无法全面关注风险管理细节, 徒增金融投资风险, 降低金融风险管理工作成效。基于此, 需制定分析、研判机制, 结合金融市场发展实况, 整合相关信息, 使主观判断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 降低风险偏好对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 借助该机制引导风险偏好朝着良性角度发展。为使分析、研判机制更具有效性, 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需不断累积工作经验, 探究金融投资与风险偏好内在关联, 充实现有机制并为主观判断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使工作决策更加科学高效。

(3) 固定金融风险管理报告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表述习惯, 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亦是如此, 对工作人员表述形式理解偏差产生风险偏好, 影响金融投资成效, 为此需固定金融风险管理报告形式, 在此基础上借助备忘录、附件、表格等形式, 对相关内容予以补充, 使管理工作兼具概况与细节, 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完备高效, 同时规范金融风险管理话术, 用具有普遍性且易于理解的表述方式传达决策意图, 削减双方理解偏差, 风险管理报告内容需简洁明了, 直接表明该报告传达效果, 关注风险分析、研判, 对风险展开定性定量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过程需一目了然, 决策结论需科学高效, 继而规避风险偏好对工作决策的消极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容易受风险偏好影响降低决策成效, 为此需工作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决策能力基础上, 通过使用金融风险关注度评估机制, 制定公正、客观的研判与分析机制, 固定金融风险管理报告形式等方略, 削减风险偏好对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 在保障金融投资者利用同时, 达到维护金融市场和谐稳定的目的。

摘要:在金融活动中风险与收益并存, 为提高收益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需施行金融风险管理工作, 将金融风险降至最低, 科学权衡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 金融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该项工作却受工作人员金融风险防控意识、工作能力、风险管理决策等因素影响, 使金融风险管理工作极具主观性, 本文通过对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风险偏好进行研究, 以期为提高当前金融风险防控成效,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为投资者获取更高收益提供依据。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风险,偏好

参考文献

[1] 张智富.稳中求进奋发有为推动江西经济金融迈向高质量发展[J].金融与经济, 2018 (2) .

[2] 葛雪飞.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金融风险及措施[J].财会学习, 2017 (1) .

[3] 张晓松.构建内部评估体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开展内部评估工作[J].中国资产评估, 2015 (6) .

企业风险决策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卢欣雪,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中央财经大学;邮编:102206;E—mail:34683716@qq.com。 赵 康 摘 要 在次贷危机和巴塞尔协议Ⅲ的影响下,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日趋重要。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是风险评估中最有效、最常用的定量工具。本文对四种现代风险度量模型进行梳理、评述和比较。同时指出在评价指标中,回收率对于违约概率有重要影响,为我国商业银行运用数学模型度量企业信用风险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信用风险模型 比较分析 回收率 违约概率

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人们迫切希望金融改革来改善当前经济环境,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巴塞尔协议Ⅲ应运而生。在2010年9月12日的会议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宣布要加强对现有资本金要求的持续监管。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风险度量模型正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企业信用风险的度量一直是商业银行乃至我国金融行业的核心问题,而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能力是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信用风险模型是预测企业信用风险的有效工具,随着公司债券市场的迅猛发展、抵押品价值降低及其波动性增加,信用风险模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目前主要的四个新兴风险度量模型为:KMV公司的KMV模型、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模型、瑞士信贷银行的Credit Risk+模型和麦肯锡公司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本文对四种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探讨了回收率和违约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并指出对回收率的具体分析对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企业信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国商业银行增强信用风险管理、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风险模型提供了合理的借鉴。

四种模型的优势与不足

1 KMV公司的KMV模型

1993年, 全球闻名的美国穆迪KMV公司以Merton(1974年)开发的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以公司资产为基本变量,将期权定价模型的原理应用到贷款和债券的估值,通过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进行分析来监控公司发生违约的可能。

KMV模型的优势在于:第一,在计算股票回报率的关联矩阵时,运用企业、国家和行业、全球三层经济指标建立多因子模型,综合考虑了企业微观发展、国家宏观环境和全球发展因素。同时,KMV模型将违约关联度和公司的股票价格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全面地分析企业的目前的信用状况,还能合理地预期未来风险。第二,KMV模型在Merton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红利支付、违约提前发生等可能性,对于企业负债变动的情况也能计算其违约率,扩大了Merton模型的适用范围。第三,KMV模型根据市场价值、到期时间、无风险利率等计算资产波动率和根据违约点计算违约价值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数据公开的上市公司,能广泛应用于公开交易的上市企业。KMV Corporate. Credit Monitor Overview.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1993:6066

但KMV模型也存在不足之处:KMV模型预测企业预期违约概率,是建立在资产回报服从正态分布的基础上的,而现实中,企业的资产回报很难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其次,测算预期违约概率的数据包括股价信息、负债价值、到期时间等,增加了统计数据的难度,限制了KMV模型的应用。最后,该模型只考虑了一些简单的指标(股权价值、波动率等),忽略了企业资历、抵押品等反映企业复杂特征的指标,降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2 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模型

1997年,JP摩根与KMV公司合作开发了Credit Metrics模型,通过模拟信用资产组合信用质量的变化来估计资产组合价值的变化,进而以该资产组合价值大小来确定信用风险的大小。

Credit Metrics模型优势在于:该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计算方法简单易操作,也是最早应用于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综合了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和行业指标,根据企业在行业中市场份额赋权,能够高效地计算各个贷款企业之间的相关性。

但是,Credit Metrics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第一,模型中违约率的计算值是企业过去年份违约率的算术平均值,考虑到了宏观环境对于违约率的影响,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违约率应赋予不同的权重,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二,Credit Metrics模型忽略了市场风险。模型假设无风险利率是固定值,因此市场风险对于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没有影响。而市场和宏观经济水平影响信用质量,从而改变企业的经营收益,改变企业的违约风险。第三,建立模型的基础是企业的资产价值服从正态分布,严格的数据要求和现实数据的实际分布有一定的区别,影响了Credit Metrics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度。

3 瑞士信贷银行的Credit Risk+模型

1997年,瑞士信贷银行的产品部研发出Credit Risk+模型,运用了保险业中的精算方法,不分析违约的原因,同时只针对违约风险,而不考虑转移风险,这种简化使得将损失分布规范为一种方便的限定形式成为可能。

Credit Risk+模型优势在于:Credit Risk+模型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实现。由于该模型不考虑企业降级的风险,只关注企业是否违约,因此涉及到的指标数量少于其他模型。Credit Risk+模型在分析问题时,只需处理集中风险问题,且只考虑违约发生一次的概率,简化了分析过程,节约人力、物力。

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有:第一,正因为Credit Risk+模型只考虑企业违约风险,忽略了信用风险降级的情况,因此每个企业的风险敞口是固定不变的,不考虑企业历史信用等级,也不用预测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第二,Credit Risk+模型只适用于线性模型,对于复杂的期权定价和外汇互换等非线性模型并不适用。第三,在运用该模型计算企业的违约概率时,违约率的波动性不能够直接计算,而要通过其他模型计算,数据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4 麦肯锡公司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1997年,麦肯锡公司开发了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以宏观经济情况为基础,主要考虑的宏观经济因素有GDP增长率、失业率、汇率、长期利率、政府支出和储蓄等,用于分析贷款组合风险和收益,该模型认为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是导致信用质量变化的原因,对公司特殊数据不进行分析。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优势在于:充分考虑了全球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在企业中的作用,打破了用企业历史违约率的平均值测算企业违约率的模式。其次,把宏观影响因素加入到信用风险的评估中,并提出了宏观经济发展对信用级别转移的变化。然而,如何获取宏观经济发展的可靠历史数据,并准确地反映到单个企业的信用评价中,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种模型比较分析

1 建模方法不同

KMV信用风险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均以Merton模型为理论基础,Credit Risk+模型借鉴了保险精算行业的计算方法,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是以宏观经济为基础的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具体是指:KMV模型以Merton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根据企业负债变化测算预期违约概率的原理。Credit Metrics模型通过改变信用质量来观测资产组合价值变化,根据信用回报的分布预测企业未来风险的方法。Credit Risk+模型是假设每笔贷款均服从泊松分布,根据企业违约概率计算金融机构违约损失概率的模型。

2 存在违约相关度

KMV模型具体分析单个企业的预期违约概率,以企业历年资产回报的分布函数作为参考,因此认为企业违约是具有相关性的。Credit Metrics模型也是以信用级别变化为基础,预测企业远期价值分布,认为企业违约概率具有相关性。Credit Risk+模型虽然不考虑转移风险,但相关性和违约率的波动性是密切相关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为分析背景,计算企业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因此认为企业违约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这四种模型的建立均表明企业违约相关度是存在的。于立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3(10)

3 风险来源不同

在KMV和Credit Metrics模型中,企业的资产价值及其波动性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来源。KMV模型根据企业的股权价值估计企业的资产价值,而波动率与企业负债密切相关。Credit Metrics模型根据企业历史数据确定位移矩阵,结合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从而计算在风险价值。Credit Risk+模型中的贷款违约概率和违约概率波动是风险的主要来源。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中违约风险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密不可分。

4 回收率不同

在最初的KMV模型中,回收率一直是一个固定值。但随着KMV模型的不断完善,回收率随机分布,可服从β分布。Credit Metrics模型也认为贷款后的回收情形是可变的,在模型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计算在风险价值时,应当计算回收率的标准差;若不满足正态分布,则认为回收率满足β分布,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在风险价值,这也是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预测回收率的方法。曹道胜,何明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及其借鉴.金融研究,2006(10)

回收率和违约率的关系及其影响

传统模型重点分析了违约率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却忽略了回收率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作用和违约率与回收率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评级机构对于回收率如何影响债券的信用评级问题持不同的观点。Bakshi(2001)基于评级机构的实证研究,采用3B等级公司债券的数据分析了回收率与违约概率之间的反向关系。Jokivuolle和Peura(2003)使用期权定价模型,把企业资产价值和抵押品价值联系起来,认为违约事件与企业的总资产价值有关,但回收率只由抵押品价值决定。Frye(2000)理论模型表明,如果贷款企业违约,银行根据贷款抵押品的价值回收资产,而抵押品的价值与当时的经济环境相关。经济衰败时期,回收率下降,导致违约率上升。Altman E. Default Recovery Rates and LGD in Credit Risk Modeling and Practice: An Upda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Evidence. NYU working paper,2006

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但我国对于回收率与违约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面。刘志刚(2007)采用近几年银行不良贷款的数据分析了回收率对于违约风险上的影响,提出了修正数学模型的初步设想。陈浩(2008)采用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对于企业违约与回收率是否相关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合理的模型。陈暮紫(2010)采用LossMetrics数据库的两万笔不良贷款数据为基础,建立回收率的量化估计和预测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回收率与违约损失率的关系。

巴塞尔协议Ⅲ提出,需要对监管资本水平和回报率的影响重新进行评估。在巴塞尔协议Ⅱ的基础上,协议Ⅲ将围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结合,强调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的有效结合。协议提出金融危机暴露出新资本协议风险的权重方法存在缺陷,表外风险反映不充分,复杂结构化产品交易的透明度不高,因此需要修复新的资本协议,扩大风险覆盖范围。

KMV、Credit Metrics 、Credit Risk+、Credit Portfolio View四种模型在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时,均把回收率看作一个外生变量,忽略了回收率与违约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导致信用风险被低估。在不同的回收率假设下,回收率与违约率的相关性影响了银行损失的变化。因此,银行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时,应当在传统的评级模型基础上,加入违约回收率这一系统性风险指标,因为回收率容易导致风险溢价,从而导致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准确度降低。如果忽略违约概率与违约回收率负相关的关系,造成银行的资本储备不足,将对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金融市场将逐渐接受考虑违约回收率的信用模型,金融机构决策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也会逐渐考虑回收率的影响因素。Wilson T C. Portfolio Credit Risk. Economic Policy Review, October 1998:7182

模型在中国应用的缺陷性及改进措施

1 对于现代模型的运用还处于尝试阶段

在国外,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Credit Metrics模型应用广泛,而我国仍采用结合企业财务报表中各项财务比率的定性分析方法。我国之所以没有广泛采纳Credit Metrics模型,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1)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种类、来源和防范问题研究分散,缺乏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深入的模型研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测量体系问题上,我国还没有风险报告系统,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信用风险情况,不能合理、准确地判断企业信用。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宏观的金融监管框架,完善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体系,增强资本流动性,才能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供有利条件。

(2)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目前,商业银行尚未意识到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重要性。我国大多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忽略了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的优越性,以短期的经营效益作为银行贷款业务的目标,忽视了运用现代风险模型准确评估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性。

(3)缺乏完备的数据库。完备的数据库是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分级,建立信用风险度量体系的基础。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探索只有十几年,统计数据较少,很难对企业信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目前我国风险管理、计量模型、风险评估数据库等技术不发达,信息系统及专业技术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改进措施

(1)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完备的数据库是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我国应当注重企业信贷交易资料的统计,通过资产负债、经营能力、现金流等财务指标和其他非财务指标统计信息,同时考虑宏观经济、行业特点、竞争压力、管理能力、资产结构等多个方面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做好客户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贷款资料的完备性,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学习国外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为信用风险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2)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全球竞争力,全面贯彻巴塞尔协议Ⅲ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挑战,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自己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国外的评价指标以地区、抵押品和行业分类为主,结合我国企业发展速度快,信用等级稳定性波动较大等特点,我国的企业风险评价应当重点考虑企业资产的处置方法、股权转让方式、运作模式、经营状况等特色指标,再结合KMV、Credit Metrics、Credit Risk+、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综合考虑。当然,目前我国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先进的银行内部风险度量模型可能不适用于我国的国情,先进模型是否能准确地反映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国外先进的模型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此,应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特点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充分考虑我国改革利率市场化、金融衍生品发展缓慢、风险意识薄弱等特殊因素,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修正和完善,建立适合我国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3)提供政策支持,加强金融监管。信用评级是保证金融市场合理运转的重要方面,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降低经营风险,保证金融体系能够健康、高速发展。我国应当大力支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体系的建立,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积极促进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同时,监管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到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开发建设的活动中,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引导我国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巴塞尔协议Ⅲ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日益扩大,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KMV、Credit Metrics 、Credit Risk+、Credit Portfolio View四个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模型为中心,从指标选取、样本数据分布、适用范围等方面指出了四种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并从建模方法、违约相关度、风险来源和回收率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信用评级机制提供了合理的借鉴。其次,我们探讨了在信用风险模型中回收率与违约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并指出在传统模型中,把回收率当做一个外生变量,忽略了回收率对违约概率的影响会导致企业的信用风险被低估,对金融市场造成不利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分析企业的信用风险时,应当收集大量不良贷款清收的历史数据,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和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落后、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特殊等国情,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模型,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固发展。

(责任编辑:张晓薇)

上一篇: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论文范文下一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探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