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范文

2023-09-18

生物统计范文第1篇

摘 要:生物统计学是高校生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该文结合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就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以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Key words: Biostatistics;Teaching reform;Teaching effect

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实验数据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如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解析科学规律,已成为生物科学发展的限制因素。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进行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和推到科学规律的工具科学,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科领域[1,2]。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学原理和分析方法解析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科研素养,提高整体素质,已经成为高校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3-5]。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通过分析高校生物统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效果,适应新时期生物学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的统计学人才。

1 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1.1 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讲授,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目前的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主要是教师依托教材,讲授相关的统计理论和分析方法,推到涉及到的定理和公式。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理论抽象,难以理解;概念和公式多而复杂,难以记忆和应用,导致该课程在教学上具有“难教”“难懂”“难学”的特点。传统教学以板书为主,或结合多媒体授课,主要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机械的记忆有关公式,不能当堂理解其含义并灵活运用。当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或因事假而耽误课程,就更难理解后续章节内容,久而久之便对该课程失去兴趣,而且极易产生抵触心理。

1.2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软件教学和理论教学脱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数据不断产生,即进入大数据时代,要利用生物统计学解决实际的科研问题,单凭依据统计理论和方法,计算相应的统计值指标是不够的,而需要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目前多数高校生物类专业的生物统计学课堂理论教学与统计软件上机试验不能有机结合。目前随着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类统计软件被广泛开发和应用,比如Excel表统计分析工具、SAS、SPSS、R语言和DPS数据处理软件等等,各高校一般都是对各种统计软件进行简单的说明讲授,而不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类软件,并能灵活运用,导致课堂所学内容与科研实践不能紧密结合,学生利用软件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不能显著提高。

2 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2.1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统计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生物科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加之生物统计学课程学时的限制,在教学中因注重讲解统计方法的发展变化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案例教学,设计并引入适宜的统计案例,从案例的数据资料开始,讲解根据实验目的,如何采用不同的实验设计或调查方式进行数据的搜集,怎样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如何保证取得样本的代表性,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如何利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卡方测验等分析试验数据,提高统计分析方法的可学性和应用性,为学生踏入社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科学问题奠定基础,进而培养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应该根据生物类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生物统计方法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2 结合软件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目前在多数农业类高校生物统计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软件应用环节脱离,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没有把相关软件的应用融合进去,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理论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而进行软件教学时,学生忘记相关理论或分析方法不能与相关理论联系,只能照搬硬套,机械的分析数据,不理解分析原理或不能解释所分析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讲章节内容,结合相关软件如DPS、SPSS、EXCEL等进行课堂演示讲解,重点讲述分析原理及其对分析结果科学合理的解释。增加课堂软降实训内容,增强学生课堂理解统计学原理和实际应用的实践能力,提高课堂趣味和效果

2.3 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统计学内容枯燥,公式繁多,理论抽象,单一的教学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引入具体的案例,结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浅出的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再如课堂教学中探索“讲—学—练—思—拓”的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由课堂教师的“一言堂”变成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多言堂”,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统计学学习的趣味性。打破僵化死板的傳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统计方法,强化统计思维。

2.4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拓宽学习沟通渠道 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构建统计学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课外资料传送,布置作业、单元测试、模拟考、答疑及讨论等课外教学活动。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教与学互动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及时获得日常教学情况反馈,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工作。

3 优化考核方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考核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侧重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论性考查。由于该课程的应用较强,除了传统的闭卷考察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对理论知识应用性的考察。因此,可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以下3部分:首先是理论知识的考核,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权重占总成绩的60%;其次为上机操作考核,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学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统计推断等,权重占总成绩的30%;最后是平时成绩的评析,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出勤率等,权重占总成绩的10%。通过以上的考核方式,希望能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性以及学生自觉性、学习态度等有一个综合的评定。

生物统计学课程作为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工具课,对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及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十分重要。要提高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不仅要努力钻研探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才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相萍,张廷荣.《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9):87-88.

[2]陈秀莉.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J].阴山学刊,2014,28(3):90-92.

[3]徐向华,刘翠英,李仁英,等,宫敏.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5618-5619,5621.

[4]李昆太,程新.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3(7):93-94.

[5]戚文华,蒋雪梅.《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5):148-149.

(責编:张宏民)

生物统计范文第2篇

摘要:本研究针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数显互动系统的应用、上机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多种改革措施,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SPSS;考核方式;改革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方法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它主要是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1]。生物统计学是我院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水产饲草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理论抽象、公式繁多、内容枯燥,是学生们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2]。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解决生物学领域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3]。可见实验教学在生物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验教学环节并对其适时改革。

一、SPSS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中的应用

目前,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可选用的软件有Excel、SPSS、SAS、Oringin和R软件等[4-7]。其中SPSS为专业统计软件,其统计分析功能较强,是复杂、大型统计分析中的常用工具[8]。SPS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易学、易用、易普及”是SPSS软件最大的竞争优势,也是广大数据分析人员对其偏爱有加的主要原因。SPSS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大量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完善的数据定义操作管理、开放的数据接口、灵活的统计表格和统计图形。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选SPSS软件作为上机用统计软件。由于SPSS软件版本多,而且多为英文版,对于初学者来说中文版本更为适合,因此我们专门购买了SPSS17中文多国语言版本。

SPSS软件运行时有多个窗口,各窗口有各自的作用,但是想快速入门,只需要熟悉两个基本窗口即可,他们是数据编辑窗口(SPSS Data Editor)和结果输出窗口(SPSS Viewer)。数据编辑窗口是SPSS的主要程序窗口(见图1),其功能主要是定义SPSS数据的结构、录入数据和管理数据。数据的录入一般分两种方法:(1)在数据编辑窗口里,新建数据,首先打开数据编辑窗口的左下方“变量视图”,在里面定义需要录入数据的变量名称以及其他选项,如图1中的“品种”、“血糖值”就是变量名,然后回到数据视图,可以在定义好的变量下录入相应的数据。(2)在数据编辑窗口里,可以直接打开已经存在的数据,如“.cav、.xls、.dbf、.txt”等形式的数据资料。SPSS结果输出窗口是SPSS的另一个主要窗口(见图2),它的主要功能是显示管理SPSS统计分析结果、报表及图形。SPSS结果输出窗口中显示的结果等信息可以保存起来,以后需要时候可以再打开查看结果。

二、数显互动系统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中的应用

生物统计学的上机操作实验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从未接触过SPSS统计软件的初学者来说,只是口述SPSS统计软件的各种操作是不够的,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会手忙脚乱。因此我们使用的是Motic第二代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该系统由教师主控单元、学生终端单元和链接教师和学生间的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可进行图像的实时数字传输,实现师生双向信息互动和文件传送[8]。

生物统计学的整个上机实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老师演示:学生上机操作前老师要以例题的形式进行讲解和操作,教师通过数码互动系统在主控单元计算机屏幕进行数据分析操作,每名学生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从电脑上看到教师分析数据时的每一个操作动作,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该次上机的详细操作步骤。(2)学生操作:学生针对本次实验内容自己上机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在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遇到不会操作的地方,可以举手向老师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内容。(3)写电子版实验报告:只用SPSS分析完数据还不够,还要会分析最终结论(即统计推断)。因此学生要把实验的主要结果(图、表等)和最终结论填写到实验报告中。最终以Word的形式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

三、生物统计学上机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3]。以往的上机考核多以上机实践总结和考勤作为评分标准,学生在写上机实践总结时往往存在抄袭,而且文笔好的学生写的总结内容丰富全面,可能得了高分,这样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水平难以准确地给予评价。因为我们针对上机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上机考核中增加了电子实验报告和上机考试这两部分。电子实验报告是每次实验课上当堂完成实验操作结果那部分,既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对每节实验课是否掌握的依据,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电脑运动能力(Word)。上机考试主要是针对整个上机实验内容进行抽样考试,我们事先出各种类型的试卷,针对不同的班级随机抽取一个类型的试卷进行上机考试,因为班级多,而计算机机房的电脑有限,只能采用各个班级轮流上机考试。为了杜绝了不同班级考题一样及考题外漏等问题,我们分别出了A、B、C等多种类型试卷。最终,上机总分=考勤(10%)+电子实验报告(20%)+上机考试(70%)。

四、结语

通过以上SPSS软件的应用、数显互动系统的应用以及多元化评定上机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使得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理解、操作等情况能够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根据情况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以致用是生物统计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因此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应用知识[9]。尤其是在做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候,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合理试验的设计,运用SPSS统计软件,针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张勤.生物统计学[M].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白俊艳,贾小平,张小辉,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0):57-60.

[3]张强,张建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15(6):15-18.

[4]梅花,白乙尔图.SPSS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例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l2,(7):217.

[5]朱水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程[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6]姜红霞.origin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3):82-83.

[7]马相如.自由软件R及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J].科技传播,2010,(3):81-82.

[8]韦若勋.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Excel互动教学方式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185-186.

[9]鄭惠玲,魏泽辉.畜牧兽医专业生物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9):170-171.

生物统计范文第3篇

摘要 动物生产学是动物医学、草业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涉及猪、牛、羊、鸡等畜禽品种的繁育、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畜牧场设计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于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的高级畜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还存在知识体系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基于此,以动物生产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切入点,分析了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下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路径,以期为今后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动物生产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0.070

Key words Animal production science;Teaching model;Innovation strategy

  

新時代下,畜牧业亟需既有创新思维又有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动物生产学等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畜牧人才的巨大需求。动物生产学是动物医学、草业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涉及猪、牛、羊、鸡等畜禽品种的繁育、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畜牧场设计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于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的高级畜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还存在知识体系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基于此,笔者以动物生产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切入点,分析了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下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路径,以期为今后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动物生产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动物生产学是面向动物医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其突出特点是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国内外有关畜牧业生产方面的前沿理论和信息,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全面掌握牛、羊、猪、鸡等畜禽的生产要点及生产环节[1],在具备基本的动物生产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2]。

2 目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体系老化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动物生产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但动物生产学课程内容多年未更新,没有及时吸纳一些最新的农业科技理论及成果,特别是对地方优良蓄种及西方先进技术的推广和介绍不足,知识体系严重老化[3]。现行《动物生产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知识与最新养殖模式出现脱节,部分教材内容甚至有悖动物生产实际,并且与之相关的实验教学也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既缺乏足够的新颖性,也不具备实际的生产指导作用[4]。例如,一些教材中仍然采用巴布科克氏法测定乳脂肪含量,但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已很少使用,这就导致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学习,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零距离”上岗要求。

2.2 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都是围绕教室和实验室来进行,且无论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存在较多问题。在理论教学方面,基本上是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亲密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5],教学方面则大多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缺少探究与思考过程,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从某种程度上看,“准备—讲解—演示—验证—写报告”已成为多数学校实验课的固定模式,且前期准备活动多由教师一力承担,学生鲜少参与,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模糊记得实验过程,而对实验的前因后果还一知半解。此外,动物生产学实验涉及畜禽生产的各个环节,许多实验需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对于这类实验多数情况下都是选取某一时间段进行集中授课,导致大量实习内容被省略。以鸡的胚胎发育这一实验为例,由于孵化周期长达21 d,教师一般不让学生参与孵化的全程操作,这样即使学生发现了异常的胎蛋,也不知道其产生的具体原因。

2.3 实践教学不足

受实验条件和实验经费所限,加上教师本身实践经验不足,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参与实践实习锻炼的机会有限[6-7]。动物生产学实践不仅需要精液品质检定仪、乳脂率测定仪等基本仪器设备,也需要使用一些价格较昂贵的设备,包括超声波背膘测定仪、胴体瘦肉率测定仪、蛋白高度测定仪、蛋壳厚度测定仪、光电反射式色度仪、肌肉嫩度测定仪等,而上述仪器设备只有少数学校能够配备齐全。此外,校内外实习基地不足也是影响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原因。动物生产学作为一门实践型学科,需要学生亲自到生产一线参与学习和锻炼,但由于畜禽要注意疾病传播问题,再加上畜禽易受到人群惊扰而产生应激反应,会对养殖安全及养殖效益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多数企业对学生实习较为抵触,即使是一些校企合作企业也严格限制学生出入,很多生产环节都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者限定操作次数,如果操作失误也没有机会重来,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学校如果选择自建实习基地,则会遇到场地、资金、污物处理、疾病防控等一系列难题,这些都使得学校实践教学的开展面临较大困难,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8]。

2.4 师资力量薄弱

动物生产学是一门实用性和社会服务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而部分学校没有充分结合该学科的特点来制定人才招聘计划,盲目引进高学历的研究型人才使得学校科研能力强而教学能力不足,尤其是实践教师配备严重不足,不能得心应手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习实践活动。部分学校由于过度追求科研业绩,集中力量大搞学术研究,导致教学与科研出现失衡,甚至形成教学断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3 新时代下动物生产学教学模式创新及改革路径

3.1 优化教学内容

3.1.1 突出重点,把握目标。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内容不必拘泥于统编教材,也可以采用教材与多种教辅参考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具体内容安排上,要把握核心重点,着重讲解重要畜禽(如猪、牛、羊等)的关键饲养技术,同时以各畜种为主线,重点介绍饲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9-10]。例如,在猪的饲养管理方面,应当以种母猪为切入点,全面讲解母猪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及要点,此后在讲解公猪的饲养管理技巧时,对于与母猪饲养管理相同的部分则可以简要带过,对于不同的部分给予重点分析和讲解,这样既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3.1.2 强调实践,综合提升。对于现有的一些验证性实验项目,可进行适当删减或改造,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所占比重。例如,可以新增“蛋品测定比较实验”,利用学校新购置的蛋品测定仪对多个不同的鸡蛋品种进行测定,并与以往的实验测定方法进行对比,最后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处理测定数据,从而将蛋品质测定由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改造为综合性与创新性的实验。

3.1.3 及时更新,讲求时效。随着畜牧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与动物生产学课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为了体现知识在课程教学中的前沿性与先进性,需要学校和教师时刻关注动物生产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及时将畜禽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教学体系中,开发能反映学科前沿且具有本校特色的动物生产学教材[11]。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过程中,要围绕“更新内容,提高水平”这一总体目标,着重把握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材经典内容进行进一步凝练,重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二是融入最新的动物科学技术,并将其与经典内容有机结合、渗透在一起;三是注意体现各工艺、方法、技术之间的交叉与联系。

3.2 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应摆脱对“粉笔、黑板、教材”的过度依赖,积极引进互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研讨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互动性与能动性,通过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对话、观摩,形成教学相长、共同提升的课堂局面。以互动教学法为例,要求教师立足教学计划大纲,从教材内容中提炼出紧扣教学重点、激趣性强且富含新意的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答案,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与提问,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点,学生也应当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组织安排,并结合教学计划要求进行系统化学习,从而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12]。例如,在讲授养猪学课程前,可先向学生介紹国内养猪业的发展现状,让学生认识到掌握养猪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在讲解养猪关键技术前,可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当前最新的养猪技术有哪些、目前阻碍养猪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课下实践调查的方式找出问题答案,并在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在体现知识应用性的同时,有效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学习能力。

其次,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具体包括多媒体组合教学与网络精品课程教学2个方面[13]。前者要求教师定期到养殖基地进行参观与取材,对畜禽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拍照,并将重点环节拍摄成小短片,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环节,应进行重点拍照和录像,然后从所得照片、短片中筛选代表性强、教学展示效果好的部分组合到多媒体课件中,并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或设置一些关联性的问题,供课堂教学使用。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加上内容取材自生产一线,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网络精品课程教学是对课上教学的有效延伸,要求教师广泛搜集素材,录制微课视频并上传至网络中,对于课上掌握不全面的地方,学生可在课下时间通过网络观看微课视频,也可以通过动物生产学专题论坛或留言栏目进行疑难问题的讨论与提问,这样教师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渠道来为学生解疑答惑,实现教学空间的有效扩展[14]。

3.3 扩建实习基地

在校内实验室建设上,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适时引进当前技术岗位中常见的一些仪器和设备,确保学生掌握的实验技能与企业需求相符。在校外实习基地扩展上,为了解决企业普遍抵触实习生的问题,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实习生管理,制定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还可以采取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校企双方的资金负担,另一反面也避免了学校自建实习基地所遇到的污物管理、疫病防控等问题。学校在安排学生去基地实习锻炼的同时,也可以在基地合适的地方安装摄像头,并接入校园网络,实时播放生产现场画面。学生通过远程观测基地生产情况,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生产实况,动态更新和调整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研究解决生产问题、改进技术路线,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到基地生产实践中,实现校企双赢。

3.4 丰富实践途径

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实践不必拘泥于现有的实验室项目或实习实训项目,也可以扩展其他形式的实践内容[15]。例如,学校可以制定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允许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内容且获得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各类面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科研培训计划以及校内外与动物生产学相关的协会或社团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下乡实践,在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活动中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调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投身畜牧事业的决心。

3.5 打造双师队伍

一方面,学校要配置合理的教师梯队,在教师人才的引进过程中兼顾教学与科研需求,让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教师合理分工,有序开展科研、理论教学及实践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尤其是高学历、善科研但实践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到畜牧企业、养殖基地等生产一线进行学习和锻炼,从而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功底与较高施教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与丰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人才,为教学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16]。

3.6 改革考评方式

动物生产学课程考评宜采取综合考核方式,减少机械记忆得分,提高实践成绩所占比重,建议各部分成绩的构成比重如下:笔试50%,实验20%,论文10%,实习20%。其中,理论测试由学校在期末组织统一进行;实验课则根据操作性与设计性实验的不同,采用实验操作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既考察学生的實际操作技能,又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思路与口述能力,最后由教师综合打分;实习成绩可以采取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实训教师共同打分的方式。总而言之,考评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4 结语

总而言之,动物生产学课程改革是培养综合创新型畜牧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安小鹏,侯金星,宋宇轩,等.畜牧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J].家畜生态学报,2016,37(12):90-93.

[2] 时晓丽,向小娥,汪薇,等.动物生产学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158-159.

[3] 许腾.动物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5):91-93.

[4] 李改英,廉红霞,乔瑞敏,等.《动物生产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家畜生态学报, 2016,37(8):91-93.

[5] 曾勇庆.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动物生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2000(10):64-65.

[6] 李淑红,王京仁,成钢,等.《动物生产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7,38(10):94-96.

[7] 金锡九,张敏.畜牧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144-145.

[8] 李淑红,王京仁,成钢,等.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6):63-65.

[9] 魏曼琳,孙德成,武迎红.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2):217-218.

[10] 庞卫军,孙世铎,杨公社.《猪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73-74,77.

[11] 李永洙.动物生产学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2012,34(3):135-138.

[12] 马巍,王春强.双向式教学在畜牧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9):115.

[13] 李亚奎,张鹤亮,张兆琴,等.《猪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1):71-73.

[14] 李美玉,宋春阳,王述柏,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建设:以“动物生产学”课程为例[J].教书育人,2013(21):74-75.

[15] 孙宝丽,谢青梅,付晓兰,等.动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6):91-93.

[16] 李永洙,孙培明.动物生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224-226.

生物统计范文第4篇

农业科学是一门复杂的系统科学。农业生物作为农业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其生长发育不仅受到自身遗传与变异等内部矛盾的制约, 同时还受到诸多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不断运动变化的外部条件决定了农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随机性。因此在科研与实践中难以从农艺措施的直观结果了解其影响的规律性。农业科学研究的这些特点, 决定了研究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运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方法。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解释生物现象, 寻求内在规律的科学。与一般数理统计学相比, 它不仅要通过事物外在的数量表现去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规律性, 而且要根据专业知识去探讨、解释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规律性;它不仅以抽象出来的随机变量为研究对象, 而且必须紧密联系农业实际, 使其具有更好的实践意义。

研究生教育有不同于本科教育的自身规律, 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以及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特征。为适应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在传统生物统计学的基础上, 从1984年, 我们开设了高级生物统计学, 并开始了该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从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 探索适合研究生教育的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对于改善研究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提高其科研能力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农业科学研究, 就其手段方法而言, 主要向两方面延伸:一是不断改进获取科研资料的手段 (信息获取方法现代化) , 提高获取信息能力;二是提高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辩识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从系统科学的高度构建的以多元分析为主要内容的高级生物统计学, 并使之不断完善提高, 是我们课程体系建设追求的主要目标。

2 优化高级生物统计课程体系

1984年为硕士研究生设置了高级生物统计学, 当时既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教材, 1985年编写的第一本教材仅包含逐步回归、通径分析、正交多项式回归、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此, 先后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学习, 自筹资金购置了我校第一台微机, 开始了高级生物统计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2.1 注重教学大纲的制定

高级生物统计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以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生物统计学和生物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 研究多因素试验设计、多元统计分析和最优化方法的应用。其目的是使研究生获得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据挖掘及决策支持的能力。根据研究生基础好、学习目的明确、创新意识强等特点, 形成了起点高、内容新、紧密联系农业科研实际、跟踪学科前沿和内容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

2.2 优化课程教材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编写了高级生物统计讲义。主要内容有矩阵微商、SWEEP运算, 多元回归模型, 广义线性模型,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判别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近代回归分析, 正交回归设计, 正交旋转设计, 通用旋转设计和D—最优设计等。教材在内容上注重先进和实用性, 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试验设计以及多元分析的原理方法阐述清楚, 做到结构合理, 层次清晰, 概念准确, 方法正确。既可作为该课程的教材, 又可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2.3 加强配套软件的研制

为使研究生能将课堂理论用于实践, 在陈茂学主持研制的AMS软件包 (通过专家鉴定) 的基础上, 开发了与之配套的高级生物统计软件包, 在内容上进行了扩充, 标准上进行了规范, 使其与国际接轨。软件包除包含高级生物统计教材中的内容外, 还增加了积分回归、稳健回归、遗传主成分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等内容, 拓展应用范围。该软件包的主要特点: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提供源程序, 研究生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数据管理、结果输出灵活方便;结果分析全面;多种方法结合, 集成新的分析方法。

为方便使用软件包和实验课的开出, 编写了辅助教材高级生物统计软件包实验指导书, 内容包括计算方法、操作步骤、实例及结果分析。

2.4 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研究生的学习特点, 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增强举一反三和开发创新能力。比如, 在讲授主成分分析时, 可拓展到因子分析、主坐标分析、对应分析及综合评价等。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选择解决问题的统计方法;最后通过上机计算分析, 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2.5 完善实践环节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后, 虽然课程已结束, 但对部分研究生的指导并没有结束。研究生结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制定试验计划、试验设计和实施方案。试验完成后, 指导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 直至学位论文的完成。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 使学位论文在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的运用上达到较高水平。同时, 这个过程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例素材, 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

3 突出特点勇于创新

3.1 课程教学体系的特点

及时引入生物统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 体现了理论和方法的先进性;在教材各章节的安排与布局上体现了系统性;在实验课中增强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方法上的可拓展性, 操作上的简便性, 使用上的开放性, 以及实践环节的连贯性。

3.2 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

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了高级生物统计学完整的教学集成体系;将不同的统计方法集成, 统计学方法与运筹学方法集成, 形成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开放式的软件, 满足了研究生解决特殊问题进行二次开发的需要。

4 提高课程体系的应用效果

4.1 理论教学效果

通过理论教学, 使学生建立起了统计思想, 掌握了各种统计方法使用的范围、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能够利用这些统计方法及教学软件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2 实践效果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设计与研究中广泛应用高级生物统计方法, 在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提高论文质量和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级生物统计课程体系的建立, 不仅对我校研究生教学发挥了作用, 而且对我校整体统计水平的提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部分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也引进了该教材和软件, 受到了一致好评。

目前, 尽管高级生物统计学课程体系已比较完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还要与时俱进, 继续不断地吸纳新方法, 适应信息时代对该课程体系的要求, 继续发挥该课程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对硕士研究生高级生物统计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我们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了集成, 产生了新的分析方法;开放式的软件满足了研究生解决特殊问题的需要;形成了高级生物统计学课程集成体系。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生物统计范文第5篇

单项选择题

1.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指的是()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2.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哪一种属于通货膨胀()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答案】B

3.下面那一种情况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一3%水平

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答案】C

4.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这种情况属于()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着恶性通赁膨胀

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答案】D

5.下面有美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的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答案】C

6.下面有关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答案】B

7.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税

【答案】A

8.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答案】B

9.一般而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答案】A

10.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率下降

生物统计范文第6篇

我把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与统计初步相结合,因此本节课只包含两部分练习即可能性和平均数。

本节课较好地作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充分参与。

在本节课的练习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在参与,每位学生都在思索,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舞台,都有一次或几次的表现机会。

2、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所有习题都是在学生动脑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解答的,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点拨的作用。

3、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针对书上P86~ P87的习题,加以灵活的处理,进行分类、调整,这样一来,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 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参与讨论,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的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季冬健

上一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问题范文下一篇:个人述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