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中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5

农村教育中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体育美的要素

苏联的马雅可夫斯也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他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是以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 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

1、体育的自然、健康美。体育的自然美是借于人的实体来表现的。如健美运动, 当运动员在比赛时, 根据音乐节奏把自己那强健肌肉进行充分展现。他们那隆起的肌肉群, 雕塑般的身躯, 匀称的线条, 优美的造型无不不是体育美的展现, 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几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 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因此说体育运动与美是水乳交融。

2、体育的创造美。体育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 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艺术, 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现, 它象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给人予美的享受。例如, 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 运动员做波浪动作时所表现出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 优美给人予强烈美的感染。在观看竞技体操比赛中, 运动员那稳健、准确、高难、优美的动作更给人以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回味, 使人进入梦幻般的境地。在观看球类比赛时, 球场上那快速多变的战术, 紧张激烈地争夺, 熟练默契的配合, 更是高潮迭起, 精彩纷呈, 把人带入精湛神话般的世界。更有跳高运动员的腾空飞越横杆;帆船运动员博击惊涛骇浪;击剑运动员敏捷灵活的雄姿;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千姿百态的舞姿;棋类运动员统帅的千军万马的气概等。这些诗情画意无不使人陶醉于体育美的享受之中, 去激励人们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二、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

(一) 结合体育课堂常规进行美育渗透

体育运动是在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活动, 应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遵守规则, 辨明是非, 尊重事实。对好的就应该支持, 对错的就必须批评反对, 从而培养了学生爱憎分明的人格精神。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 我们常做一些队列练习, 在进行练习时,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 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 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整体效果。通过这一要求, 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

(二)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美育渗透

教师要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 把美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针对学生参加活动的具体表现, 结合各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 全面地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审美的提高培养。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 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 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 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如体操、球类等) ;营造紧张的气氛, 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 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 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 从而发展个性, 陶冶情操, 培养良好的气质, 提高审美意识,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 ;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 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 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 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 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 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例如:在速度素质教学中针对起跑当中“抢跑”现象, 进行及时教育, 讲一些体育道德,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道德和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在接力跑中能很好的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互相协作、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队列练习就能培养学生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以及一切行动听指挥, 遵守组织纪律的优良品质;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 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拔河等集体性比赛, 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韵律操的教学, 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在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的对比,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等事例,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应当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 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相应措施, 确保美育渗透任务的完成。

(三) 结合组织教法进行美育渗透

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 不仅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的需要,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十分重要。通过不同的组织教法, 可以突出不同的美育内容。例如, 在课堂上, 老师可把学生分成甲队和乙队进行足球对抗赛, 其余的同学作为观众, 作为啦啦队, 到比赛结束时, 老师对比赛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甲队能赢, 赢在那里?那是因为甲队的队员之间能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整体意识强、不搞个人主义, 所以他们赢了。同学们, 要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做什么都要以大局为重、以集体为重。通过这样的引导, 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互相尊重, 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当然组织教法中,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机动的运用, 尽量避免因组织教法不当, 不但美育教育没有落实, 还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 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 圆满完成。例如:通过限时的队形变换, 增强学生的紧迫感,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作风;采用分组练习形式, 要求学生在自练中协同合作, 互相帮助。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锻能力, 又为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培养提供方便;又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 往往会有不少的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 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 消除他们对跳箱的恐惧心理, 增强自信心。教师在组织教法中还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意识行为结合起来, 利用课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 结合竞赛活动进行美育渗透

农村教育中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 课前五分钟即兴演讲

农村小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 由于自身生活环境与家庭因素等影响, 多数学生聪明勤奋, 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但往往忽视自身能力的培养。他们上课不愿举手发言, 怕因说错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笑。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我就从实际出发, 实施课前五分钟即兴演讲, 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所见所闻, 自己的内心感受, 也可以朗诵诗歌、讲故事、笑话, 猜谜语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使他们不再是“读死书, 死读书”, 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愉快地去学习, 调动自己的内在潜能, 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在教学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1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绝大读书学生来自农村, 他们父母长年在外打工, 因而他们与家人的沟通很少, 胆子也很小, 他们上课不说、不读、不问主要怕读得不好, 遭同学们讥笑、老师指责批评。因此教学时教育学生, 学习是个相互交流, 相互启发的过程, 每个人对某一问题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看法正确, 有些看法不正确,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积极动脑思考, 大胆举手发言, 课堂上即使说错了, 同学们发出的笑声也是友善的。老师也不会批评指责的, 相反, 老师会及时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 肯定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这样学生就乐于在课堂上大胆举手发言,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创设情境

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 首先播放《月光曲》, 与同学们一起聆听优美动人的钢琴曲。伴随音乐诵读:我们仿佛对着宁静的大海,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然后师就导入课题, 一起去感悟美妙的《月光曲》。

又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及配合幻灯录音等直观教学手段, 出示了如下画面: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大年夜一个衣着单薄, 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 缩着身子, 哆哆嗦嗦地行走在街上不停地叫卖着火柴……再配上课文中这个画面的语言。启发学生把此情此景和他们在大年夜时的幸福快乐的情景作比较, 激起学生对可怜的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望着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小女孩, 不少学生都不由得轻轻叹息, 同情地说:“太可怜了!”接着, 结合课文有关语句, 陆续出示了表现小女还四次幻觉的美好情景的幻灯片,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想, 让学生把小女孩的美好憧憬与严酷的现实进行对比。读着读着, 许多学生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有的甚至掩面而泣, 他们那纯洁、善良、幼小的心灵深深地受到了撞击, 他们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平!最后, 结合语言出示了大年夜小女孩冻死街头的催人泪下的画面“她死了, 在旧年大大年夜冻死了……”伴着老师朗读, 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牵动着学生那感情的心弦, 在教室里传出了低低的啜泣声……

3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在教学中, 应注重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疑问能使学生积极思考, 富有创造力。如《白杨》一课的教学, 当学到“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他也是表白自已的心。”一句时, 学生就提出了提出了:“新疆那么艰苦, 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到新疆工作?”“为什么爸爸妈妈带我们到新疆?”“爸爸为什么要向我介绍白杨树?”等问题。

质疑是发现, 解疑才是目的。谁来解疑呢?较容易的问题模仿“新闻发布会, 答记者问”的形式, 让学生互相解疑, 较难的问题我又引导学生解疑。学生要解疑就得读书, 就得思考, 这样就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4 要重视个性和特长

为了适应形势和发展, 语文教学除了要把握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外, 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其发展潜力, 不搞一刀切。不同类的学生有自己的不同的需要和爱好, 教师指导要加强针对性, 体现多样性, 因材施教,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拓宽知识面, 培养特长, 使学生获得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类举能力, 打破目前“千人一面”的单调、沉闷局面。

5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建立读书笔记本, 学写心得体会

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这样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就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广泛地获取知识, 并教学生建立读书笔记本, 让学生学会积累“佳词”、“佳句”、“佳段”。从而积累丰富的词汇。并鼓励学生学会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是几句话, 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 应当灵活利用各种方法, 从细微之处入手, 从点滴抓起, 身体力行地推行素质教育。

摘要:为了培养新型人才,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一下几点体会, 可以适时适宜实施素质教育:课前五分钟即兴演讲,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要重视个性和特长,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建立读书笔记本, 学写心得体会

农村教育中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教育应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引导中学生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他们今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建设祖国奠定基础。

传统的教学认为教师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 严格地说,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不良行为的矫正,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 初中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因而有必要探讨初中思想教育的实行。

2教师在农村中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角色

长期以来,许多农村中学生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在教学中漠视学生的主动能观性, 教师没能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课程观和教学观,这种以知识为本的观念极大地制约农村中学生思想的发展。

因此,农村中学生教师要努力实现由知识为本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个性受压抑的状况中解放出来。 农村教师应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积极诱导,使学生提高认识,辨别是非, 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性是政治课的灵魂,政治方向明确,思想内容健康,具有正面教育效果,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保证。 教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3农村中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农村中学生因为受家庭、地域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自信心比较脆弱,主要表现为羞涩木讷、内向胆小、固执偏激等特点。 要引导农村中学生从狭隘的心态中走出来,使他们充满阳光,充满朝气勇于挑战。

要做好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老师要有一颗关爱仁慈的心。 农村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宠爱,是“小皇帝”。 当他们融入到学校大家庭后,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不如他人时,自信心受到打击,出现性格内向、脾气暴戾、等行为举止怪异时,老师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要及时靠上去,给农村中学生做心理疏导。

要让每位农村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老师不要禁锢学生的个性,不要打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有过错后,不要随便让学生写检讨,蛮横指责,训斥挖苦。 要关心和呵护他们,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不能用陈旧的眼光看待学生,对青春叛逆,自身有一定缺点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随着电视网络传媒的高速发展,一些空虚、幻想、暴力的影片迅速占领屏幕,农村学生辨别力弱,疯狂崇拜明星,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模糊,理想淡化,信念缺失。 作为农村中学生老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追星现象,应利用适当的时机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中,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淡化追星意识。

要正确面对偏科学生。 不是每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也不是每一位成绩差的学生就没有出息。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偏科生的闪光点。 一旦发现和捕捉到他们的闪光点后, 就要正确地引导启发他们, 使他们充满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争取更大的成绩。

4农村中学生思想教育宜注重的几个方面

4.1教学中融于情感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 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情感是支撑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坚实基础。 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和融会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习的需要,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外,还必须深刻领会教材内容蕴含的情感信息,体验教材所要表达的情感。 要感动学生,先要感动自己,教师情感入乎其内,教材底蕴才会出乎其外,学生的心弦才会被知识的内在力量所扣响。 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形象的、巧妙迂回的提问,富有启发性的点拨,形式多样的练习等,诱发学生的激情,使之激情涌动,欲罢不能。 这样,思想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4.2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比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 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 运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 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点、心理障碍等。这样做既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又能为学生人生道路指明正确航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3因材施教,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教育中应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的中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育。 调动每一位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群体能够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给人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进一步促进个人的进步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5结语

农村中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重大课题, 需要长抓不懈,应注重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并且需要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 也需要引起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生教师的重视。 这样,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一定会有所发展,我们期待农村中学生思想教育有长足的进步。

摘要: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教育应发挥思想政治的功能,对农村中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目前,农村中学思想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农村中学思想教育中要注重在教学中融于情感,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注重因材施教。农村中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重大课题,需要长抓不懈,注重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农村教育中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 语文素质是人文教育的核心

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 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 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 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 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 思想情感, 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 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 从而使科学的知识, 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比如文天祥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语文学科的根本目标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丰富语文积累, 拓展思维, 还要重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加强情感的培养。

2 农村中学人文教育状况及对策

2.1 农村中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前进、发展的把人文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也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人文教育提到了重要位置。但是我们不管怎样大声地谈人文教育多么重要, 可在农村中学里起不了什么风浪, 更多的还是笑笑而过。

首先, 我们的老师是围绕考试来教学的。这不能责备老师, 因为老师的晋升、提升、评优、福利等等, 都以分数为标尺, 虽然上下都说不能用分数衡量, 但又用什么来评价老师的成绩呢?从上到下都是这样, 大会小会都说这不是唯一的标准, 实际上, 在期末总结会上总是某某科的成绩是第几名。所以老师就把所有的理论放在纸上, 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了功夫上。由此老师就有对策了:将所要教学的课文, 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 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 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 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教师经常研究命题方向, 有针对性地将课文编成考题, 指导学生不读全文, 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 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其次, 农村中学的学生阅读量少, 是人文教育难以开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对初一至初三各90名学生的调查, 看过课外书的初一仅有5人, 初二有16人, 初三有35人。农村初中的课外书来源少, 经“普九”验收通过了的学校图书室也形同虚设, 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少之又少, 几千册书都是七拼八凑满足验收需要, 都是过失了的书。其三、语文教学观念陈旧。因受信息和条件的限制, 很多老师以教材为中心, 努力地帮学生解析文章内容, 给学生以这篇文章的中心, 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等, 而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 去领悟, 去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当然, 有些老师不注意自己的文化修养、没有在积累自身知识上下功夫, 而是去死背、照搬教学参考资料, 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做文章, 结果弄成了花架子。这些都是人文教育重视不起来的原因。

2.2 重视农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人文教育能使学生不断加深对语文重要性的认识。由于语文教育内容的熏陶和影响, 必然会提高自己对学好语文课意义的认识, 引发起学习语文的深厚兴趣, 激励自己努力学好语文。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固有的因素, 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环节, 利用声情并茂的课堂艺术, 让学生“好学”、“乐学”, 完成教学的固有目的和任务。

(1) 利用丰富的课文内涵, 培养学生的情操。新课标七年级语文第一、二册, 所选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强人文因素的比重, 将视觉广泛的投向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关注亲情、友情,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 感悟种种人生哲理。《走一步, 再走一步》告诉我们怎样面对困难, 《行道树》教育人们要无私奉献, 《山中访友》表现人们与大自然的和谐, 唤醒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伤仲永》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 《最后一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珍珠鸟》表达了对互相信赖、和谐美好世界的渴望与追求。丰富的内容能深深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感染了学生的心灵,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增强生生互动。语文课堂中, 应该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充足的说话发表意见时间, 互相辩论的时间, 要让学生在思中悟, 说中得, 辩中明。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个体, 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兴趣爱好, 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给学生以时间, 自己去读、去思考, 给学生展示自己丰富个性的机会。

(3)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不是人塑造的物品和罐装的容器, 要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这就需要我们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保证学生在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活动, 让学生通过活动从中体察社会、体察生活, 丰富人文情怀, 提高对自身的认识, 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比如, 学了《斑羚飞渡》后, 我给学生思考:羚羊的死倒底是谁的错?并每人写一封信给狩猎队, 在班上交流发言。还有我根据教材, 安排学生自己去查资料, 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黄河”的材料进行整理, 组织成演讲会的形式在班上交流, 学生既知知道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 又知道了怎样演讲等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观察劳动人民的劳动场面, 结合自己的认识, 写一篇体会等等。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 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 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 弘扬人文精神。

摘要:本文依据当前初中语文教学 (特别是农村中学) 重知识传授, 不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探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2] 中小学语文教学网[Z].

[3] 温北由.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Z].

[4] 任长松.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农村教育中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在信息化的今天,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农村语文教学既要面对资源匮乏、信息滞后以及由此引发而来的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陈旧,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化、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又要承担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对此,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远程教育网络搭建了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以其丰富的资源、专业的指向、鲜活而充满时代气息的内容,帮我们农村学校教师从困境中走了出来,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严谨的治学精神,还需要有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灵活的教学方法。可是农村学校毕竟条件有限,特别是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化,使广大教师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有时显得手足无措,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远程教育资源中大量的教师培训资料,给我们提供了提高业务素养的平台,转变教学理念的机会。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自觉学习,积极实践,转变观念,建立了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而且远程教育资源包括了各种地域的文化,海量的资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大量的课件、论文、教案让我们的备课更加得心应手,上课也就自然游刃有余。同时,网络还能给我们节省许多时间,它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去了解最新的信息,通过网台资源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还能和同行、专家联络,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思维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思路。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利用“示范课”,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

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甚至在学生的学习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因此,实行课程改革也就自然成了教师与学生双方都需积极参与的行为。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优质“示范课”给我们师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我们和学生一道观看这些名师授课的课堂实录,我们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去授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而且学生也可以从“示范课”中获得启示,学会如何学习。我曾和教师、学生一起观看了“示范课”——《背影》,整节课没有过多的辅助手段,没有做作和精心妆扮之痕迹,显得那么质朴而实在,不象常见的那些“示范课”,凡是学校有的媒体一股脑儿地搬上来。同时,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当了主角,每一个同学都是那么投入、主动。他们不仅通过探讨解决了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更为可贵的是,学生自己发现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并最终在教师帮助下得到了解决。看了以后,我们和学生的感受都非常深刻。从这以后,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逐步改变以往上课只是一味地“听、读、记”的习惯,把对教师的“等、靠、要”的毛病渐渐地改掉,连从不肯在课堂上发言的同学也能在课堂上举手了。同学们的被动地位发生了改变,我们也感觉到上课比以往既轻松、又有趣得多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课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改变着语文教学。

(二)利用“同步课堂”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学活动

在远程教育下载的资源中,“同步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地处农村,条件不好,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手头上可供使用的教育资源都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教育的需要,而远程教育却可以使我们与发达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中学语文来说,仅靠一本教课书是不可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在“同步课堂”中,一些资料,如作家作品、语文知识,特别是阅读材料,从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我在教初中语文九年级文言文单元《出师表》时,就在多功能教室里利用“同步课堂”中的资料让学生欣赏了《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三顾茅庐”的flash动画、武侯祠的相关资料,教学效果很好;还可以把“同步课堂”中的相关课件稍加改变或者直接使用,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例如,在教《沁园春·雪》时,可利用下载的动画课件配以朗诵录音,使同学们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听得如痴如醉,教师无须多讲,同学们就能理解得很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从可转换的教学资源入手,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参阅其中的学习目标测试内容,恰当运用,以帮助教师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还可以参阅整个课堂设计的思路,用较新的教学程式组织本课学习。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延伸学生的探知欲望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远程教育资源和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我们的教学因为有了资源网台的辅助,较好地使课堂实现了“声、色、形、态”的大融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我们很多原来需要抄写和板书的内容可以使用投影,我们原来需要单一听觉传授的信息,现在可以将他们变化成视觉和听觉并重的传输方式,课堂教学的容量当然就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教学的效果就有了更好的保证。同时,远程教育资源庞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包罗万象,各种名著美文、精彩句章,尽收眼底。如教学《岳阳楼记》时,我与学生一起在远程教育网中找到有关资料,查看范仲淹的生平介绍,查找有关凡担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磨练的例子,积累知识素材,激发探知欲望。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些生动的图画,扣击着学生的心弦,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声情并茂的朗诵,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情感受到美的教育与熏陶;丰富的内容与意境,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面对人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如教《生命 生命》时,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学生“对那粒小小的种子产生了肃然起敬的感情,因为它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裂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成长,有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学生还“感受到飞蛾那种生之欲望,被它对生活的渴望震惊了”。继而学生合作探究,很快诠释出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再加上音乐的碰撞与冲击,使语文课堂成了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极好载体,在网络的演绎下,唤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能使教学过程动静结合、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的趣味性,符合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规律,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真可以借用远程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激活农村语文教学,施展自己的才能。

(刘泽宁 宁夏中卫市东园中学)

农村教育中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教育管理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持续不断地增长。虽然国家在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由于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相关理念和思想没有得到更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会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首先,农村家庭教育管理的能力比较弱。祖辈的教育监护存在很大的误区和盲区,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大部分的祖辈教育监护人文化水平都不高、无法为留守儿童进行有效教育辅导,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管理和教导。其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比较紧张,学校教育比较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较差和教学硬件条件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效果,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无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为了提升农村学校的升学率,教师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都运用到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身上,那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无法得到教师的重视。另外,农村儿童教育管理的社会关注度不够,没有适用于留守儿童的公益性教育设施设备或者是文化教育传播区域,农村内仅有的文化书屋和文化活动室被成人所利用,并且这些公益性项目内的相关书目比较落后,也不适用于现代教育的需要。除此之外,农村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农村留守儿童很容易成为社会侵害的对象,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教和约束,社会上很多不良风气和行为会对留守儿童产生负面的影响,对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优化和提升的对策和措施

1.强化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管理

农村家庭要高度地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外出的农民工要将留守儿童委托为比较可靠的监护人,受委托的监护人能够承担得起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和思想发展状况,并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管教和约束。其次,家长要与留守儿童保持紧密的联系。现代发达的通信手段为家长和儿童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儿童联系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习情况,而且要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和关心。联系的方式是多样化的,除了通电话,还可以通过短信、书信等与儿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2.学校要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学校要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管理创新等方面强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对学校的硬件教育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宿舍等进行完善,保证学校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场所,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学校教育工作者也要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另外,在留守儿童的节假日和双休日,教师也要对其进行轮流管理,做到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强化教育管理工作。

3.社会各界要行动起来支持和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部门和团体的大力支持和关心。首先,政府要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对违法的游戏厅、网吧等进行严厉查处,封堵不健康信息的传播,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优质的活动环境。其次,妇联、共青团部门要积极开展帮扶活动,通过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以及团委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对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另外,其他相关社会团体要积极筹集资金,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已经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都要从多个角度思考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力所能及地采取措施,共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促進留守儿童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德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探究[D].南昌大学,2015.

[2]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64.

[3]谭明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问题探析[J].成功:教育,2012(10):194.

[4]朱剑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亟待加强[J].学习月刊,2016(3):47-49.

编辑 段丽君

上一篇:中学生德育缺失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发展规律幼儿园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