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缺失探究论文范文

2024-03-15

中学生德育缺失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逐渐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文章在分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措施,挖掘学校的德育素材,修养学生的品格,希望可以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新形势
一、前言

在整个小学教育系统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素质教育,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这个年龄层,思想品德教育是否良好,直接会影响到小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给予小学德育教育足够的重视,促使小学生健康发展。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此时就需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德育素材,让学生在这些素材中修养自身的品格。
二、新形势环境下实现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

(一)依托校园教育氛围,营造育人环境

学校是专业的教育单位机构,一个健康绿色的校园环境就像一部丰富多彩的教科书,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和激发灵感。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德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要依托学校的教育氛围,进行全面的规划,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得德育工作的效果大大提高。学校应该将本校的理念和德育相结合,投入力量建设健康的校园,把德育理念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中。

学校还要优化校园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利用各种节假日,向学生征集德育教育主题作品,培养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感知,或者將一些德育教育标语放置在醒目的地方,时刻宣传德育教育理念等。例如,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把“诗教”同思想教育、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师生在良好的诗歌氛围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诗品、人品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完成对生活的感悟与表达。我校建有正气亭、诗韵园、国学园,利用这些环境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例如,正气亭里选有正气人物的诗及事迹介绍。其中的包公曾任端州知府,他的《包公掷砚成洲》故事以及他写的《书端州郡斋壁》是具有本土特色的德育教育的好素材。我利用这一特有的环境,在正气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表演包公的故事,吟诵他的诗歌,使学生真切感受包公的崇高品格。

一首首感人的古诗,都在向学生展示着一种品德情操,诗韵校园活动在形象中教育了学生,在生动中感染了学生,在艺术中陶冶了学生,在不觉中改变了学生,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学科渗透,挖掘课堂德育素材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将思想品德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环境中,让小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每一科的学科教师都应该认真备课,将课本教学知识和德育相互融合;在讲课的时候更要将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德育三者相互联结,结合不同学科的特色,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教研结合,探索可以将德育和学科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诗歌朗诵以及进行诗歌综合性学习,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讲述古代正气人物岳飞、文天祥等人物的爱国故事;欣赏古诗词《满江红》《过零丁洋》;歌舞表演王安石的《梅花》;还有展示诗配画、书写正气诗歌等环节展示正气品格。在活动中,同学们知道了养正气,修美德,从我做起,做一个浩然正气、志存高远的人。

(三)加强常规管理,规划德育行为体系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管理时,不仅要体现“以人为本”,更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注意细节,加强常规管理,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些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点。学校要进行系统化的德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化管理体系,将德育教育加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由学校领导监督、各学科老师执行的方式,落实各项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认识到优良品德的重要性。例如我校每学期都开展最美形象少年和美德少年评比,通过评比,使学生以做一个具有诚信、孝顺、节俭等美德的少年为目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编写校本教材,挖掘教材德育素材

我国还没有编订统一的德育课程教材,这也给了学校更多的自由,可以自行编制一些教材,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品格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校本教材的编订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德育教育实际情况以及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等,整合接近学生生活的材料,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唯有如此才可以更加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按照自拟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更能使其在学习中增加思想道德知识,塑造优秀的道德品格,学校也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例如我校开展了以“核心价值引成长,诗韵飘香润童年”为主题的古诗词考级活动。考试内容根据《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制定,为了保证整个活动的公平性,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根据各个年级的学习内容将拼盘标准划分为6级,每级各15首诗词。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口试的形式进行,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在快乐的考级活动中,学生们争相学习背诵所学古诗词,一些学生甚至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一些诗人、词人的其他优秀诗篇。由此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对诗人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帮助其更能明白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学生沐浴了古风,陶冶了情操,更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依托本土文化,挖掘本土文化中的德育素材

每个地域都有其长期发展和流传下来的本土文化,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精神文化。在各地教育中,本土文化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误区就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本土文化教育,小学生可以获得感同身受的理解,可以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利用当地丰富的本土文化,可以让学生和社会以及大自然亲密接触,也就是进行思想道德体验,帮助学生践行优良品德,形成真实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随着小学生的身心融入本土文化中,再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学生可以更快地吸收思想品德的理念。

例如,我校栽种的主要植物——木棉花、桂花。木棉花是我校的校花。平时我们引导学生观察,写《隆冬时节的桂花》《木棉花开时》的校本课外习作,学习木棉花的精神——朝气蓬勃,挺拔向上,浩然正气,志存高远。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点、一人一事都赋予精神的传承、生命的意义和育人的气息。

(六)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通过活动育人

要不断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或者社区的德育教育行动中。另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或者社区活动,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德育教育。例如我校开展了以“诗情画意 诗教美育”为主题的诗歌展示活动,活动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有看圖猜诗歌,有集体唱读诗歌,还有诵诗小达人的展示活动。孩子们在优美的诗歌、精致的图画中感受到中华诗文的丰富内涵。将德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道德问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积极承担更多的责任,让每个小学生都可以做品质优良的“小天使”。

价值观教育是不同于知识和能力教育的,它主要是传播思想和培育精神,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是很难起到作用的。对学生来说,形成的价值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本身的情感体验具有较大的影响。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只有理性认识,而没有感情上的需要,也没有在行动中去不断践行,那么培养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实践体验教育法是不离开实践的,要深深扎根在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其独立意识。
三、结束语

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学习知识以及培养人生观念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要教授小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国家和社会中的关键部分,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职责,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职责。所以,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学校要打好培育的基础,家庭氛围渗透德育成果。结合当今新形势,深入挖掘学校德育教材,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促使学生修养自身的品格,更好地促使小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驰生.试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150.

[2]李春胜.德育对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J].新课程(中旬),2017(10):290.

[3]黄瑞萍.德育维度下的小学环境教育探究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35):15-17.

[4]孙金山.挖掘鲜活的德育素材 让德育之花处处绽放[J].小学教学参考,2016(27):92.

中学生德育缺失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消费文化是人们在消费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符号体系,为人们消费社会生活提供一定的价值诠释。大学生消费文化自身特点,对高校德育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诸多的诉求和挑战。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创新德育思路,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对大学生生活世界的调解力与引领力;改革创新完善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不断挖掘消费文化在内大众文化体系的思想资源与方法资源,努力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契合度和现实关怀度;搭建开放多元的高校道德实践教育平台和载体,引领青少年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的能力;注重校园文化及其消费文化建设,构建高校德育良好的文化环境;全力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的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以及道德教育能力,夯实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消费文化;大学生;德育

消费文化作为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已经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诸多有利和有弊的影响,给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对异彩纷呈的消费文化,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效果不明显。因此,研讨和解决消费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诸多特征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渗透到各个群体和社区,高校和高校学生也深受其影响,形成了高校消费文化和大学生消费文化。这种场域和群体的消费文化和大众消费文化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具体说来,高校与大学生消费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1.从消费观念与消费内容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意识日渐开放和多元化。这方面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见一斑。当代大学生消费对象和内容体系多种多样,主要有日常的网络消费、购物消费、娱乐消费、社交消费、学习消费等等。消费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彰显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能力、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反映大学生消费行为背后的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其中,人际消费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非常喜欢社会交往的个性特点[1]。

2.从消费模式和方式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传统与现代消费模式并存,其中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主流。这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一方面继续在使用传统的消费方式,比如亲自到超市购物、到歌厅唱歌跳舞等等;同时,更加喜欢网络平台的消费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学习、网络购物等等,而且,网络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主流,更加现代化和时尚化,这些彰显了网络时代大学生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3.从消费层次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差距日渐拉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由于各自的经济来源有所不同,甚至有些差距很大,這就导致了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这其实是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在高校的延伸,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相处。

4.当代大学生消费世界呈现出享受性、非理性和异化消费等不良倾向广泛存在。这方方面主要表在过度上网消费、过度奢侈消费等等,在消费领域展现了拼爹的发展态势。同时,很多学生消费只凭自己的喜好,不管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这些都是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引起重视的地方。

二、当代消费文化对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影响与挑战

当代消费文化是大众文化体系的一种,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同时,带来了更多的是挑战和影响,诸多问题在当前消费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中不得不思考和着手解决。

1.高校德育各个环节缺乏创新。这主要表现在高校德育工作在价值取向与理念、内容体系、模式与方式等方面的选择上,没有很好地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消费实际去规划,使得高校德育工作严重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

2.高校德育环境更加复杂化与多样化,彰显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公共危机的出现。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和功利主义的校园风气,严重影响了高校德育的美丽纯洁环境和氛围。

3.高校德育教师和专业学科教师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急需健康引导,这就需要高校德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可是环视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教师专业知识功底还不错,但是人文方面的素养素质确实还还非常不足,从人文知识到人文行为等方面发展得非常不理想。

4.高校校园消费文化及公民文化建设急需加强。社会消费文化涌入高校,给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观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给高校消费文化带来太多社会上的负面成分,使得校园消费文化场域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表明了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和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5.当代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本人产生了诸多影响。一方面,当代消费文化让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2]。比如消费文化促使大学生道德观陷入迷失的状态、陷入平庸,消费文化的自利性消解着大学生的责任感与道德感,消费文化的多元异质性导致了大学生的道德与价值共识难以成型。这些都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方,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要多多关怀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三、提升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的路径

消费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及其德育工作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也提出了诸多的挑战和要求。鉴于此,高校应该主动应对,积极思考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观念,树立消费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德育工作视野[3];将课堂道德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育人等模式融合一起,形成高校德育的合力;将消费教育、公民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现代国民素质和品质;大力培养面向全球化和大众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求建设多师型的高校教师队伍;注重德育文化环境建设,加强高校消费文化建设,以此建构起消费文化大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1.构建面向消费文化的高校德育工作理念与价值取向,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务必要树立一种面向学生的大众文化、手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等文化世界的教育理念,将德育内容、目标和模式方式、评价体系等环节紧紧结合消费文化进行构思和建设。

2.构建面向消费文化的德育模式与方式,让大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净化校园文化和校园消费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和调适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管理,引领大学生健康消费,强化学生身份认同和道德情感意识;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结合大学生消费活动,引领大学生开展体验式教育,科学激发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爱自重性,全力消解消费文化的诸多异化功能,尽可能排除消费文化的负面影响。

3.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和引领消费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推动高校德育话语系统青年化。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纳入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之中;同时,努力挖掘消费文化体系中蕴含的积极有益资源,将之融于德育教育之中,不断扩大高校德育内容的现实关怀覆盖面;将现代公民教育纳入其中,全面开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教育、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加强大学生道德勇气、道德选择批判和道德践行的能力训练,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高校德育工作还必须要将“三观”和中国梦教育纳入其中,用主流价值观去科学整合多元化的价值观世界,以主流文化整合多元的文化世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引领作用;根据消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不利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务必要注重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4],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境界和层次。

4.建设面向消费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根据消费文化对教师的要求,根据消费文化下大学生的行为和语言特点的引导要求,通过各种平台,采用各种形式,从文化、专业、现代教育技能等方面全力提升德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从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能力。

5.建设面向各种场域的大学生消费文化,为大学生成长提供健康的文化环境。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尤其是要注重高校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科学引领[5],全力净化各种校园文化,力争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现代文化环境。

总之,消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三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命题——那就是如何在消费文化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生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只有与时俱进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才能不断拓展高校德育工作生存和发展的合法性基础和空间,才能更好培养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与高校德育导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

[2]杨淑萍.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

[3]邱叶.消费文化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消费德育路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5).

[4]杜利娜,李包庚.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4,(5).

[5]杨恩泽.手机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J].学术交流,2014,(3).

中学生德育缺失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在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既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 又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但由于种种原因, 中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状况。认真探讨并妥善解决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较为常见的问题, 在当前十分必要且紧迫。

一、中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 考试和升学为导向的观念使英语德育教育被忽视。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之所以重视英语教学学习, 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科目, 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所占的位置是非常显要的。在当前的教育考试体制中, 从初中升高中到高中升大学, 直至大学生考硕士研究生, 硕士考博士, 英语是唯一必经的考试。因此,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由于升学的目的, 都很重视英语。这种单纯为升学而学英语的做法势必会削弱其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师而言, 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 忽视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必然会导致德育教育的缺失。

其次, 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智育, 轻视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传授知识, 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的现象, 甚至有的教师将二者对立起来。虽然大多数教师能注意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 但也有许多教师不能做到将德育因素贯穿于教学之中, 认为英语学科中德育的内容仅包含爱国主义教育, 以至于轻视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 以及刻苦、顽强、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的教育的观念还很普遍。

此外, 虽然部分教师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却重在口头上和课堂上, 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和言行一致, 只重言传, 忽视身教。个别教师思想品德修养不高, 师德差, 不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 其结果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导向, 最终导致“其言不信”和“其令不行”, 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孰不知, 无声的教育重于有声的教育。古语有云, “正人先正己。”因此,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修养和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 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缺失原因探析

首先, 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虽然国家对中学德育越来越重视, 但是社会上以升学为目的、以成绩论英雄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如在人才评价方面明显偏重学历、文凭, 至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没有什么必要。这些错误的认识使在中学英语教育中开展思想道德教学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其次, 为了吸引生源和提高升学率, 许多中学片面看重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 相对忽视德育工作, 育人功能严重萎缩。此外, 许多中学办学条件相对不高, 现实的原因造成的育工作还不能适应其整体发展, 部分工作者素质不高制约了该项工作的进行, 对思想道德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另外, 网络发展的新挑战。互联网对于思想道德教学是一把双刃剑, 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消极一面。积极一面是开辟了思想道德教学的新空间。但另一方面, 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 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 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 信息的开放性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有可能在校园中传播, 使得正面教育的空间被污染。

此外, 继网络之后, 微信、微博、H5平台等新媒介又成为中学生的新宠。新媒介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 然而, 这又是一个缺乏为规范且私密性很高的“灰色地带”, 这些都给德教学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

总之, 加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中学的一项长期任务, 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部分是课堂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当成为重要渠道。

作为中学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 我们要增强德育教育意识, 将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样引入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中,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国家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加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中学的一项长期任务, 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部分是课堂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当成为重要渠道。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图探讨并提出浅见。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德育

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中学生德育缺失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1 以知为基础, 情为中介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实际上大多数人, 一定有可能比现实的自己更伟大些, 只是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罢了。”从这个角度说, 提高教学的效益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变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的自我意象为积极、自信、主动与自强的自我意象。在德育教育中, 情感是道德学习系统中较为活跃的心理因素之一。情感是道德认识的起点, 情感——体验型是道德学习的主要方式, 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情感调节道德发展的方向。情感参与在德育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是学习者真正投入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 德育课教学一定要以知为基础, 情为中介, 由“身入”变为“心入”, 将马克思主义知识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情感, 培养“信”, 并在“意”的强化下, 将内在的“信”在实践中表示, 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美好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教学内容要真实可信, 具有时代感。要善于从那些社会性强、时代色彩浓郁、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中, 撷取具有“新”、“近”的典型事例, 融入到道德理论、道德规范之中, 使学生感到德育课具有情趣和生命力。教师尽可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以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

2 理清个性与共性, 因人施教

德育工作要以平等、尊重、理解和支持为基础。德育的目的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育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迁, 学生的个性化愈来愈突出, 他们思想活跃、开放, 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因此, 当学生遇到问题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 他们更希望教师能站在平等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人格、个性, 支持他们的追求, 而不是一味地说教, 甚至采用粗暴的公开批评、讽刺、挖苦等手段对其横加指责。令人遗憾的是, 现行教育体制下有些教师居高临下, 沉闷压抑的师生关系封闭了学生的情感, 锁住了学生的心扉。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德育工作者说“我告诉你”、“你听我说”、“我认为你错了”、“你还不懂”、“我说对的就是对的”等等, 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气氛, 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参谋。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真正走近学生, 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感受世界, 用他们的内在标准去感知世界, 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思想, 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 科学、有效地指导他们。德育工作应当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征, 因人施教。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现象, 比如挫折和逆反心理、嫉妒和攀比心理、表扬和批判心理等, 从知行统一的角度出发, 使学生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统一协调起来, 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心理结构, 使其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 形成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德育课堂中具体的技巧策略

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增长主要通过课堂。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一过程对于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德育教师而言, 必须重视教育教学的研究。

3.1 打消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适当降低难度

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学对象, 针进学生的个别特点, 提出不同要求,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者, 应多启发引导, 采取补救措施, 先让其尽快赶上集体, 对他们可以放小步子, 降低难度, 但又不能太容易, 要让学生经过努力方能达到。教师要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 获得成功的喜悦, 以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3.2 教学方法要灵活恰当, 注意生动性、趣味性, 因材施教

比如在教材掌握上, 教师可以把每一次的教学重难点由原来学生难以接受, 容易失败的一大步, 化为几个小步, 让学生一步一步顺利地前进。再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要注意既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内容, 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操练机会, 这样不同层次时学生均能通过努力完成有针对性的练习, 让他们有机会表现有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使他们取得成功学习的体验。此时若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和赞许。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能进一步增强。

3.3 让学生参与课堂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 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 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 惟有这样, 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 惟有这样, 学生的道德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 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 具体来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 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 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 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 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 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4 简短的结语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切的技巧都要落实在兴趣之上, 这样才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经过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都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因而教师能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变苦学为乐学, 逐渐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并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并最终敢于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同时, 笔者通过对以上的教学技巧的运用, 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学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能主动展示并发挥自身才华, 从心理上减少了对考试的畏惧, 能轻松地、自觉地接受考试的检验, 有利于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 使他们长久保持良好的心态, 健康的发展。

摘要:本文试图挖掘职业中学德育的技巧, 拓展德育途径, 力图在对职业中学德育现实的理性反思基础之上, 试图摸索内容完备而富时代感的职业中学德育途径, 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职业中学德育的实践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职业中学,德育教育,技巧

参考文献

[1] 叶昌元.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工作实用手册[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 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中学生德育缺失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初中学习中,地理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也拥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地理中的很多趣味性的内容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教师开展高效教学。对此,教师就可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趣味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德育教学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地理中具有探索性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使其学会用科学眼光看待事物。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国家的地理人文特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再者,教师充分讲解环境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最后,教师也可以运用地理学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钻研精神。

一、无痕渗透德育,灵性培养唯物辩证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最需要拥有的就是主动探索的精神,而唯物主义的观点就要求使用科学、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事物,这也是德育教学的一部分。初中地理可以大致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世界地理板块,世界地理中又可以大致分为地理基础知识、自然资源分布、气候、人口、区域地理等方面,这些地理内容涵盖的范围广,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另外一大板块是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中包含了中国疆域、人口与民族、河流湖泊、交通、经济等方面。而无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是科学家总结出的观点内容,这些都是需要科学探索的,因此教师也就需要开展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内容。如果学生无法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中国,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正确,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出现很多的问题。德育教学需要教师嫁接到趣味性的内容中,如果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生一定不会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渗透的地理课堂中,而地理内容中许多具有趣味性,只有教师充分利用地理探索中的趣味内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中的趣味性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地理与德育结合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实践运用的某些场景,将这些内容为学生讲述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实际情况掌握得更加确切,同时也可以实现教师的德育教学构建。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为何国家开放生育政策。这就可以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趋势,让学生观察人口老龄化的人口比例图,让学生理解国家这些政策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具体了解在国家实施相应的政策时,都是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这样才能够确保政策的可行性。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举出一些反例,有些国家科技相对落后,缺少相应的科学知识,这些国家就不会控制人口,导致在人口上出现许多问题。通过横向对比就可以观察出科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科学的发展观,从而培养学生唯物辩证的观念,实现教师的德育教学中实事求是的板块。

二、无痕渗透德育,灵性培养爱国情怀

德育教学中爱国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没有爱国情怀,那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会做出于许多与正确认知背离的事情,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可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还可以再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情怀的德育教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构思相应的正确的教学道路,确保树立学生的正确认知。从地理方面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自己国家的相关地理特色、人文特色,让学生对国家的基本情况有一定了解,并为学生讲解国家现今拥有的科技之强大、人民生活之幸福,让学生体会国家的重要性。而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师可以利用的地理爱国主义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方式。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现各种地区的文化特色,让这些内容以多媒体PPT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构建初中地理课堂,让学生学习地理相关内容的同时不断深入了解德育内容,完成教师的德育与地理相结合的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以及演示文稿等方式为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嫁接在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以及人文热爱的基础上的,因此如果学生对这些内容没有简单了解,那么学生树立的爱国主义观念一定是不牢靠的。首先,教师应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貌特征等内容,从而让学生亲近我国的自然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数据,让学生感受矿产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常识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我国的国情,让学生产生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责任感,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国在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国情之后,这样才能够要求说在正确的认知中不断地发展自己,了解我国需要发展的方向,让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相应心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祖国强盛的自信心,在学习发展中培育自身的爱国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初中学生。

三、无痕渗透德育,灵性培养价值观

当代的学生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有可能会形成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导致学生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的观念。因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良好德育教学培养,而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中也包含了对人生价值观的讲解。地理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现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讲解我国现阶段拥有的先进科技,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进取提升我国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地理中也有许多人物是坚强不屈的人物,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人物在创作时的经历,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从而实现教师的德育教学,让学生向这些地理先驱学习其具有的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在创作这本游记内容时,走遍了祖国的大山,然而当时的科技限制导致作者不能像如今一样,一天游览多个地方,只能靠一点一滴的行走将这些游记记录下来,这樣才能够完成整本《徐霞客游记》的编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其所有的航海探索精神也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精神,如果没有这些探索精神作为指导,那么哥伦布很有可能就会在中途放弃。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时,如果麦哲伦船队中的人没有顽强的意志,那么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也不可能完成。这些地理中的人物都是拥有极强的探索精神的是学生,极有学习价值意义,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人物形象,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追随这些人物形象的具有的精神,从而展开地理的德育教学渗透。

总之,初中地理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德育教学渗透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应用这些内容为学生展开德育的渗透工作,这样就能够培养更加全面的学生,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优异,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中学生德育缺失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可造之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并没有收获预期的教育效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步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应该创造和谐班集体,强化学生的德育观念,教师在平时也要以身作则,创新实践教育活动,还要注重优化评价方案,这都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引言:

德育是高中生教育的核心。德育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在高中阶段,更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三观。学生三观的形成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方向。现在高中生可能确实是有很多关于德育方面的知识储备,类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并且能够让这些观念在自身生活学习中产生影响的却寥寥无几。所以高中教师需要探索增强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革新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从而真正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点滴言行。

一、创造和谐班集体,强化德育理念

高中的课堂就是一个小的社交圈,学生只有在自己的班级中能够与人相处好,才能保证学生进入更大的社会中之后也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问题,创造和谐的班集体并不是要求老师在其中做和事佬,在学生有任何冲突或者小纠纷时就去帮学生解决,而是要让学生在班级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如何做到既不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又能够解决问题,这样才算是和谐的班集体[1]。例如,学生之间因为在交流一道题目时产生了冲突,大家不需要非要争论出对错,而是要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也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取长补短,找到对方思路中的独特之处,和自己的结合对比,共同想出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够增进友谊,也能够化解冲突。可能在以往学生的理念中,德育观念只是体现在利益得失的情况下的,如诚实守信、见利忘义等,在日常和同学的相处中无法体现。其实不然,德育观念更多的就是体现在和人的相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能够看得到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德育观念。通过和谐班集体的要求,能让学生对德育理念的运用有新的理解和看法。

二、提升教师自身德育素质,以身作则

在对高中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也不能置身于外,要注意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以身作则也是一个重要的德育理念,通过教师平时处理问题、和学生交流中,让学生看到该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烂熟于心的一些德育观念,能让学生更有效率地运用自己的能力,改变当前只会说不会做的状态。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也做不到,那么很难服众,学生也不会乖乖去执行老师提出的要求,老师的德育观念能够影响到学生,除了平时的教学,老师还频繁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更了解学生,加上班会中老师的发言,更容易看出老师的德育观念,所以老师如果能够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质,学生也能见贤思齐,慢慢被教师潜移默化[2]。在平时对学生德育的教育中,大部分教师都一直要求学生做出改变,很少有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以身作则的能力,老师的这一举动创新了以往的德育教学,和学生共同进步,能让学生走得更快。

三、创新实践教育活动,践行良好德育品质

德育离不开实践活动,在设计德育实践活动方案时,学校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育条件,努力为高中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帮助高中学生健康成长。德育实践活动形式众多,主题班会活动、学校德育宣传周活动、德育主题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故事会、墙报展览、德育征文等,都属于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而公益宣传活动、社会调查、实地参观等活动涉及面更为广泛,已经与现实社会接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意义[3]。学校要统筹规划,形成完善的活动体系,为学生参与活动、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例如在关于“理想”主题演讲比赛活动中,学校领导可以责成政教处具体组织,教导处、总务处、团委协办,校长办公室监督管理。活动开展之后,由于组织严密,各个环节比较顺利,学生参与积极性大增,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的教益当然是丰厚的,其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都将会发生积极的改变。

四、优化评价方案,建立网络交互平台

设计德育管理评价方案时,学校需要对传统评价制度进行深入评估,对照新课改精神,进行多元创新尝试,以完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传统德育评价制度注重的是终结性评价,严重忽视过程性评价。学生思想有个体差异,认知基础、成长悟性、学习习惯等方面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用一根标尺进行衡量当然是不合理的。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進行因材施教,这才是德育管理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对德育工作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置交互评价平台,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有机会进行网络交互活动,畅所欲言,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4]

结束语:

总之,高中是学生的生长期,德育教育工作对高中生至关重要。在新时期,为了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才能使他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的德育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学生、学校及家庭方面的各方努力,才能全面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喜.浅谈如何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8(09):24-24.

[2]郑细疆.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探析[J].新课程(下),2017(24):230.

[3]钟水浩,邹董杰.新课改背景之下高中老师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6(54):188-189.

[4]曾繁焦,张茜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老师德育工作开展理念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26):78-79.

上一篇:合作学习下小学科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教育中远程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