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

2023-09-16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通过针对课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育网络教研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和成果展示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思路,对“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活动的由来、如何操作、成效怎样、研究心得、问题与展望进行阐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初步探寻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关键词: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行动研究;初步报告

为更好地推动重庆市中学物理的新课程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我市初中、高中物理学科课改成果,重庆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物理青蓝网,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5届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下面向读者作一初步的汇报,愿大家有所启发和收获。

1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缘由

1.1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开展重庆市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调研,发现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学生学习物理不积极,不主动,能听懂课堂的内容,却不能很好地解决有关的问题,学生课堂上是机械地听和记,课后被动地完成习题作业,缺乏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较好转变,部分教师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分析解决新的问题。对于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小课题研究,绝大多数学校有想法但尚未付诸行动。

1.2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不易转变,如何从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多方位深入地体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学生没有亲自实践体验,缺乏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没有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不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缺少交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考试评价的压力。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中考、高考成绩不好,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倾向于用苦教苦学来提高教师们认为的教学质量。

1.3 问题的解决

通过举办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可以给学生和物理教师搭建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操作实施

2.1 组建小论文评审委员会

通过积极沟通协调,遴选赞助学校,组建小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论文评比组、组织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分别负责小论文评比、评比过程的通知、简报、结果公示和评比前的分类统计、评比后的证书打印快递工作。

2.2 拟定通知组织实施

拟定并向各个区县教研机构物理教研员、委属中学物理教研组长下发通知,各区(县)接到通知后,按照要求,做好科技小论文参评组织工作。通知明确了参赛对象: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给出参赛论文内容:科学报告(包括科学考察报告、环境调查报告、科学观察日记、科学实验报告、科技制作或科技发明报告等);科学猜想或创新观点;实验现象探究,家庭小实验探究;科技书籍、报刊阅读心得或有创见的读书笔记。评比不收任何费用。

2.3 大赛评比程序

评比第一阶段由各区县、直属校初评,择优选出的论文按规定数量以电子稿件形式上报参评,论文应有指导老师所写的50字以内的评语和签名。第二阶段,由工作人员将小论文作者的信息全部隐去而以编码代之,将一定数量的论文打包发到评委邮箱,评委个人按评比条件评出一、二、三等奖,要求评委对每一篇论文进行网络搜索,凡有抄袭行为的论文一律取消评奖资格。第三阶段,评委集中在一起,对所有一等奖论文进行审议,获特等奖的要经过全体评委投票表决。

2.4 表彰方式

对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在物理青蓝网上公布,对获得一等奖的论文作者进行介绍,并附学习或生活照片,进行鼓励和宣传。对指导学生获特等奖的指导教师,也在物理青蓝网上进行宣传与表彰。对组织工作突出的教研员和辅导教师颁发组织奖。优秀论文上传物理青蓝网,供教师、学生查询,也供下学年学生写作小论文学习参考。

3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成效显著

3.1 学校、教师、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关注度逐年增加

全市重点中学积极挂名赞助此项活动,活动规模不断扩大,重庆市参与活动的区县、学校个数逐年增加。2012年重庆巴蜀中学投入经费1万元赞助开展“巴蜀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245篇,一等奖43篇;2013年重庆南开中学投入经费1万6千元赞助开展“南开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65篇,一等奖65篇;2014年重庆一中投入经费2万元赞助开展“一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45篇,一等奖77篇,特等奖3篇;2015年重庆八中投入经费2万元赞助开展“八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54篇,一等奖63篇,特等奖3篇;2016年,重庆11中投入经费3万元赞助开展“11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766篇,一等奖 82篇。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对生产生活的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写出科技小论文。这个过程中,他们观察思考,手脑并用,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性、积极性与以前相比都大有进步。活动中提高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形成和处理开始有了较好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毫无疑问,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3 转变教师观念,激发教师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转变观念,大胆实践,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再发现,实现自我发展的一次飞跃。大渡口区一位教师,指导一名学生写的小论文《树叶为什么落下时大部分是反面朝上》被评为了特等奖,使得领导与同事对他刮目相看,同事纷纷向他讨教指导学生写出高水平文章的经验,他还给全区物理教师交流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带动了区域内一帮青年教师热心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每年的科技小论文撰写,小论文质量越来越高。

3.4 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重视科技小论文的评比

大赛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一体地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家长们为让自己的孩子写出得奖论文,纷纷利用周末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收集素材。重庆11中的学生家长为物理青蓝网投来了稿件,文中热情地说道:感谢物理专委会和青蓝网的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付出、精心的耕耘,为孩子提供了一块营养丰富的试验田,让他们能茁壮成长。从这里,让孩子思想起飞,去到科技的远方!

3.5 科技小论文集结成册

我们将5届的科技小论文评比资料汇总,按照通知、获奖公示、简报、学生心得、优秀论文集结成册,收录初中优秀论文(含教师、评委评语)50篇,共108页,高中优秀论文(含教师、评委评语)27篇,共86页。

3.6 网络宣传锦上添花

我们的5届中学生科技小论文大赛,通知、评审结果公示、学生论文展示、学生写作心得等,都在物理青蓝网上面挂出,供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师生们点击、了解、学习,无疑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也极大地激励、唤醒着广大师生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4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行动研究成果

4.1 科技小论文的意义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写作的论文,都是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是在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各科知识,而且通过研究创新,知识的深度加深了,也扩大了知识面。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效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掌握研究方法,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如论文《三种洗衣粉洗净度之研究》就需要多人合作,讨论如何研究,控制哪些变量等等。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如,学生写的环保论文《化学与环境污染》等等。一名同学在获奖感言中写道: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是我每天的幸福和快乐所在,感谢祖国、父母和恩师培养教育我,希望我以后能在科技方面有更多的提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写作科技小论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的论文会涉及课本外的知识,学生可以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资料,进行自学,还通过实验,用手机拍照收集证据,很多小论文都是图文并茂,论据充分,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学生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4.2 学生的小论文还有不足之处

有的论文题目太大,研究问题不够深刻。学生在选题时没有充分、认真地考虑,题目的范围太大而不易把握,无法深入。有的论文立意本身就是错误的,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在写,如《永动机的制造》等。有的论文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够充分,论证过程不够严谨,从而导致论文质量不高。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小论文,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真观察、思考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没有养成钻研问题的习惯,缺少教师的鼓励和指导。

4.3 更好地开展小论文活动的一些对策

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支持学生的小论文活动。我们不应该从应试教育出发,把学生圈在课本知识之中,抑制他们的创造力,而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出发,放手让他们去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观念的转变,需要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科任课教师共同进行。

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身边的实例展开分析研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小实验。一旦发现学生有写小论文的念头,老师要在选题、讨论、修改、成文等方面指导学生写作,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多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电影、科技电视节目、阅读科技杂志,了解科技方面的新进展。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后,要组织竞赛评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具有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写作小论文。对好的论文可以不断修改,使之完善,投到相应的杂志发表。需要做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的,应强调安全第一。

5 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活动是通过群众性的学会来组织开展,不收取学生费用,每一年都会面对经费问题。这项活动本来就是工作之外的事情,区县物理教研员、物理教师对这项活动的意义认识还不够,参与面还不是很广。学生主要是写与物理学科有关的论文,学科单一。对学生科技小论文的方方面面研究还不够深入。

5.2 对未来的展望

得到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理解、认可和大力支持,是坚持不懈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争取得到重庆市的科普基地的大力支持,依靠科普基地,争取专项经费,加强科技教育宣传和表彰工作,都可以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申请专项课题,有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提炼、升华。随着高考制度的重大改变,今后高中将不再分文科、理科,高中各学科新课标的修订、新教材的修订,已经加入了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将会推动这项活动的积极开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愿不仅仅是物理学科,其他的数学、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等学科,在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各个学科都能转变教师观念,为学生提供实践、研究、写作、交流、评比的平台,让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则是学生成长的福音,也是家长、教师、社会最大的愿望。

结束语

开展这项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同学们学会观察社会、生产、生活,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锻炼广大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和科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转变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功在千秋。坚信在各位积极进取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感谢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一中、重庆八中、重庆11中的大力支持,感谢重庆市各区县物理教研员、直属中学教研组长的认真组织,感谢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以及指导教师,感谢各届评委,感谢课题组全体成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林素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成功(教育),2012(02):58.

[5]严秋艳.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1(07): 242.

(栏目编辑 廖伯琴)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金融科技

一、引 言

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小微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方面表现出强劲的活力,已成为我国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重要主体,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却始终面临着融资难、生存难、发展难等问题, 一直以来也是个尖锐的世界性难题。数据显示,我国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信贷贷款份額,而88.1%的小型企业贷款份额不足20%,9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贷款份额更是可以忽略不计,这些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也出台了包括灵活应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降准、创新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信贷政策指导、信贷政策倾斜、财政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和优惠,以及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定向支持,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共生发展等多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缓解作用,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开辟了渠道,但问题是,实际效果似乎并不尽人意,各国政府也因此更加积极地在探寻能够有效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继而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其他手段和方式。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则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提供了可能,金融科技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①,实现以点对点直接交易和撮合为基础的金融资源配置,极大地拓展了金融发展的空间。依托于数据和信用的广泛应用使金融风险更容易被识别、融资方式更为便捷高效,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生存难和发展难开辟了渠道。因此,研究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基于金融科技如何助推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生存难和发展难问题,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注定会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据此,本文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何其难”的现实问题入手,分析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剖析金融科技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此提出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健康成长的创新机制、策略建议。

二、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现实分析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何其难”?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灵活就业、推进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已经非常明显,是我国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主体,但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依然面临融资过程中有效抵押物和高信用担保缺失、信息不对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偏弱,扶持力度不足,以及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等难以有效得到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何其难”的根源所在。

1.融资难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面临的首要难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一般而言,小微企业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往往并不健全,也没有完善的年报制度;部分小微企业可能仍是家庭式经营模式,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难以有效完全获取,也难以通过财务报表等常规材料判断其信用状况,这已经成为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不愿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常态现象,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和高信用担保的缺失,以及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惜贷,使得融资难、融资贵成了制约小微企业生存的枷锁(潘锡泉等,2016)[1]。

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小微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通常是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高技术产品生产与经营、独立核算或相对独立核算的智力密集型小微企业,不仅具有传统小微企业的特征,而且科技型小微企业往往还表现为轻资产,普遍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拥有的大多是无形资产,比如专利、商标、股权等,而金融机构很难对专利权、股权、存货、商标等资产进行合理评估(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核心技术难以估计,科研结果存在的不确定性),政府又缺乏在政策体系上建立相应的能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合理担保的举措,这就使得金融机构很难据此建立起良好的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风控机制,再加之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多聚集于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和高新产业园区等区域,金融机构对其融资的事前调查、事中审核、事后监管等环节变得更为复杂和艰难,从贷前调查、向小微企业确认信息、签署协议到银行审批,时间上也需要花费很久,金融服务可得性低、成本高、效率低、业务流程复杂已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代名词,金融机构也因此缺乏主动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意愿,这使得以商业银行为典型代表的间接融资渠道严重受阻。

除此以外,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直接融资的门槛依然没有打开,虽然理论上来说,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中小板和创业板进行融资,而且关于资本市场推出科创板市场的相关顶层设计规则已在近日落地,但真正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却寥寥无几。显然,直接融资市场的高门槛和间接融资市场受阻仍将是短期内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常态现象,这已经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面临的首要难题。

2.政策支持体系相对偏弱,扶持力度不足

大量研究表明,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建立起实质性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进而促进企业的成长。近年来,政府虽然也已经出台了诸如《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3〕87号)、《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77号)等文件支持小微企業发展,但真正能够落地,特别是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仍然相对偏弱,已有的政策也仅仅是鼓励小微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却并没有因此得到有效改善,科技创新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仍未落到实处。在实际运行中,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被侵犯事件时有发生,模仿成本低、创新成本高使得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面临创新风险,更没有动力去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其根源还是归因于政府政策支持和创新保障体制偏弱所致(杨汉明等,2016)[2]。在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方面,国家虽然对初创期小微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优惠举措,但从实际效果来看,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依然严重不足,尤其是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上仍然呈现出“重大轻小”现象,对企业引进创新人才、创新技术方面,尤其是初创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及其平台建设方面支持严重不足。

3.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除了融资难和政府政策支持因素以外,小微企业自身因素也是其成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实践中,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不足导致投资者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投资愿意不强、投资力度不足,而其他渠道(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的融资能力又受阻直接导致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难以为继,反过来又影响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另外,科技型小微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研发、咨询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经营等自身特征决定了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投入的资金周期却相对比较长久,而且大量资金投入之后,其盈利能力又无法得到保证,且科技型小微企业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一旦市场环境变化、融资环境恶化,科技型小微企业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和融资困难问题,甚至可能会由于资金链问题导致企业的直接破产倒闭。

(二)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何以能”?

金融科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首要问题——融资难问题。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驱动金融业态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转型,为金融行业乃至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能够成为打开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瓶颈的金钥匙。Lina Sonne(2012)[3]的研究认为金融创新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Soogwan Doh(2014)[4]基于韩国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政府金融支持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张玉喜(2015)[5]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静态和动态研究发现,短期内金融支持我国科技创新的产出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基于我国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先天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刘芸和朱瑞博(2014)[6]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驱动下的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缓解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从而降低其融资成本和征信成本。徐洁等(2014)[7]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四大金融创新模式及其作用机制。郭喜才(2014)[8]聚焦互联网金融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的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黄震则认为,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征信和风控方面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风险问题,基于大数据的征信评级技术能为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工具,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利用场景嵌入技术,让金融机构更加敢于放款,使融资难、融资贵得到很好的解决。蚂蚁金服彭蕾女士则认为,“云计算使得金融业务更有效率,成本也越低,这种基于技术能力、数据能力和信用体系为基础的金融科技能够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提供思路,是中小企业未来的融资方向。”吴朝平(2018)[9]从金融科技融入商业银行自身生态圈建设、外部生态圈融合、颠覆式金融科技研发和智慧银行转型四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转型服务小微企业成长的方式。沈福泉(2018)[10]从金融科技对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应用视角研究认为,金融科技在降低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金融服务成本,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强化风险管控方面具有很大的成效。贾凤军(2018)[11]研究指出,银行业应拥抱金融科技,掌握大数据,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来推动银行业的积极转型,继而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姜增明(2019)[12]基于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的视角分析了金融科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性。这些研究成果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金融科技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研究,为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何以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作用体现

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实现其成长的关键点所在。金融科技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从模式、数据、模型和场景四个层面彻底改变了金融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性,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降低金融机构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双方的成本,提高资金交易效率;也能够有效地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和金融机构的客户渠道,促进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改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用户体验。

(一)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的金融科技能够破除信息不对称性问题,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信息不对称性的客观存在是金融机构与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融资难的天然屏障。金融机构是否能够给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不仅会从宏观的行业和企业层面进行初步的判断,而且更关注企业微观层面的经营情况(财务数据)和抵质押情况给予综合评级,但难点就在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微观层面的财务数据可能存在造假和失真的现象,有效抵质押更是存在缺失的可能。其结果是,金融机构不愿意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资源供给。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的优势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显现,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性,能够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离散型、碎片化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相关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识别科技型小微企业动态运营中融资需求特征及其风险,显然能够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性鸿沟,而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金融科技则可以降低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王硕和宋佳燕,2018)[13]。即使是面对当前环境下企业可能出现的套贷、过度融资、关联交易等信用风险突出问题,金融科技依然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功效。虽然金融机构原有的风险识别手段可能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新形势下风险特征的变化,但金融科技的介入,特别是以去信任化、去中心化、分布共治为特征的区块链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能够依托对这些大数据及科技型小微企业动态变化的数据,建立可靠的金融风险控制模型,有效检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风险变化,帮助金融机构在原有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探索以企业经营和交易的资金流、数据流为核心的大数据,解决当前风险防控存在的安全、技术等问题,搭建基于数据动态模型的开放式交互信息平台,实现风控模式由碎片化向集约化转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风控体系,彻底改变和颠覆原有风控运行机制,解决业务运营过程中的信任问题,继而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

事实上,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实践中往往不受金融机构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在贷前调查时,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信息不集中,金融机构往往需要凭借客户经理去收集信息,这种人为的信息搜集方式容易导致贷前调查成本过高,获取信息的可信度又偏低的问题。在贷款审批环节,科技型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审批流程几乎是一致的,但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额度较低且十分频繁而收益较低,单笔业务交易的边际成本过高导致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在贷后管理中,部分科技型小微企业并不能提供合规的报表,对贷款使用的随意性较大,不仅导致金融机构管理成本较高,而且还可能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而金融科技支持信贷人员通过挖掘和分析信息数据,實现信贷管理过程中贷前目标客户推送、授信审批、贷后风险管理等功能。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够让金融机构在贷前调查中基于风控判断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出差异化的融资解决方案,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精准对接;在贷款授信审批阶段,金融科技的融入可以发挥出大数据分析的功效将传统人为授信转化为模型,通过模型来进行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能够实现盈利与风险控制的权衡;在贷后管理中,能够基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经营效益的动态数据运用风控模型,解决贷后管理客户经理走流程、走形式的“人盯户”难题(陆岷峰和徐阳洋,2019)。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了信贷业务流程贷前、贷中、贷后不同环节的业务方式再造,能够从技术手段上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评估问题,有效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的同时,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得性。

(二)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金融科技变革金融服务场景,拓展金融服务渠道,深化金融服务质量

金融科技强调金融服务的场景化。从金融机构层面来看,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帮助金融机构改变金融服务场景,解决金融机构和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供需结构性矛盾的痛点,扩大金融机构服务范围,促使金融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让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便捷化、效益化的体验,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如何去做大产品(尤其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如何拓展金融服务渠道,拓宽客群基础,并更好地去根据客户的差异化特征做好精准分析、精准定位,而且还可以助力金融机构利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打造智能合约平台,实现小额高频信贷的流程管理,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与信用沉淀,帮助科技型小微企业打通交易链条,建立整个供应链上的互信机制。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设备指纹、交易轨迹、社交网络等对信贷交易、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异常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加工判断后,提取有效数据信息再反馈给金融机构,为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提供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结合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可以更好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预测,对资金去向和风险防控做到智能监控和预警,提升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识别能力,有效防止科技型小微企业诈骗与套取资金等欺诈行为的发生。

从科技型小微企业层面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同时借助于区块链账本不可篡改的特性助力金融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可信监测,进而克服科技型小微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实践中缺乏有效抵质押物和运营风险难以监控的不足。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金融科技的人工智能服务可以随时随地触及融资需求条件是否达到、需要准备什么资料等服务的便捷性,并基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还可以对企业自身的成长(经营效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管理成本的下降等等)、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策略建议

要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必须要发挥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三方合力作用,依托政府政策支持体系来搭建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体制机制,依靠金融科技对金融业态的改造,加快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来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服务力度,通过金融科技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的触动,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目标。

(一)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搭建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政策支持体系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有力保障。政府层面应该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搭建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建设,最关键的就是要尽快开放政府非涉密部门数据共享,打通数据孤岛现象,由政府牵头,联合金融机构搭建庞大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满足金融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息获取,破除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实践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二是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尽快出台专门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资本市场特许机制,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创业板和新三板的上市交易制度,降低交易门槛,尽快落地科创版市场上市融资的实施细则,激发股权、债权融资活力,畅通科技型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三是完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譬如,采取像浙江台州基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共同分担的风险担保机制,来克服科技型小微企业抵质押物缺失问题,帮助科技型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更好地获得融资。

(二)金融机构层面:借力金融科技促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激发金融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金融支持力度

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首要前提。在当前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门槛高企的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好以商业银行为典型代表的金融机构间接融资渠道作用。在操作上,金融机构一是要充分借助金融科技发展的便利契机,从服务模式变革、获客模式变革、审批模式变革、风控模式变革等视角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效来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要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政府部门、科技型小微企业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自身沉淀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构建以企业全方位信息数据为基础的大数据平台,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进行精准化定位,改变传统金融机构营销、风控中人际资源为王的营销模式,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个性化、差异化金融需求进行标准化改造,实现金融机构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智能化服务、精准化对接;三是要完善金融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业务培训与技术支持,譬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远程金融支持、咨询及服务。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层面:加快金融科技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功能性改造触动,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科技型小微企业应该充分借助金融科技的功 能性触动作用,通过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不断螺旋上升。一是要通过有序地规范科技型小微企业内部财务运行机制、严格控制资金使用环节,健全科技型小微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二是要充分利用股权、应收账款、订单融资等新型抵质押工具从多元化渠道获取融资支持,并提高资产周转率,进一步实现较高的融资效率;三是基于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对市场交易信息、市场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恶化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断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注 释]

① 金融科技的内涵本质就是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来推动金融创新(包括大数据挖掘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质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潘锡泉,周锋,赵国忻.融合与重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再创新——基于“台州模式”的实践及思考[J].浙江金融,2016(12):62-67,44.

[2]杨汉明,刘长进,杨婉君,等.政策支持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6(13):181-184.

[3]LINA SONNE. Innovative initiatives supporting inclusive innovation in India: social business incubation and micro venture capital[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12,78(4): 638-647.

[4]SOOGWAN DOH. BYUNGKYU KIM. Government support for sme innovations in the regional industries: the case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 program in south Korea[J].Research policy, 2014,43(9): 1557-1569.

[5]张玉喜,赵丽丽.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2):177-184,214.

[6]刘芸,朱瑞博.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与征信体系深化[J].征信,2014(2):31-35.

[7]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92-96.

[8]郭喜才.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4):109-112.

[9]吴朝平.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联合创新探讨[J].新金融,2018(2):54-58.

[10]沈福泉.论金融科技在发展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中的应用[J].福建金融,2018(6):40-45.

[11]贾凤军.银行业应拥抱金融科技、掌握大数据、积极转型[J].银行家,2018(7):55.

[12]姜增明,陈剑锋,张超.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J].当代经济管理,2019(1):85-90.

[13]王硕,宋佳燕.金融科技助力小微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 2018(9):57-61.

Key words: small and micro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inancial technology

(責任编辑:蔡晓芹)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学物理 科技小制作 课堂教学 应用措施 自主意识

0

将科技小制作融入到中学物理教学之中,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成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小制作活动,不仅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对这种比较新奇的学习模式也能够更好的接受,从而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物理探究能力。

一、通过科技小制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通过观察从古到今的很多科学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具有善于观察、细致入微的特点,而且他们还乐于思考、勇于动手实验。这也是他们能够获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基础。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需要深入的进行挖掘和探索,就能够很好的发现。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实践,通过制作物理科技小制作的方式,学习和感悟各种物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重心”的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平衡鸟”。教师需要简单的为学生讲述制作“平衡鸟”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由的制作自己的“平衡鸟”。很多学生在了解了“平衡鸟”的制作原理后,都能够很好的制作出平衡鸟。但是,也会有学生制作的“平衡鸟”无法实现平衡,教师就可以将这个问题融入到客厅教学中,告知学生通过学习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了解到制作“平衡鸟”需要将其的重心放在“鸟嘴上”,如果在制作“平衡鸟”时,将其翅膀放在鸟嘴的后边,这就会导致其重心不在“鸟嘴上”,所以就无法实现平衡。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可以有效的起到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并使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有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科技小制作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物理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就很容易让学生难以理解,在课堂上出现一言不发的问题,这就会导致课堂上死气沉沉,教师在讲台上即使是费尽心力,学生也很难产生触动,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不仅难以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甚至还会对物理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就有必要积极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轻松活泼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进行思考。而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通过科技小制作的方式,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使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塑料瓶和气球进行科技小制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锥子在塑料瓶底部边缘处扎出一个小口,再将气球塞入塑料瓶中,使气球能够从里面套住瓶口。然后,對瓶口吹气,并用手堵住小孔,在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即使不吹气,气球的体积也不会出现变化,但是一旦松开小孔气球则会变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教师再详细的为学生讲述其中的原理,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科技小制作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如果对物理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积极自主的学习物理知识,即便遇到一些难点,也会积极的自主探索。而中学物理教师想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需要使学生能够对物理产生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就是产生兴趣的前提。物理作为中学生初次接触的学科,这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抓住这一点,通过科技小制作的方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需要使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进行制作,让学生能够带有新奇的目光去看待这些物品,使他们产生“这些东西能用来做这个”的想法,并促使学生能够产生“我也能够自己制作”的想法,这样就能够初步的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初次授课时,可以带吸管的口服液瓶子以及矿泉水瓶,为学生变一个销模式,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放入带有吸管口服液瓶子,在教师的指挥下使口服液瓶子能够上下沉浮。然后,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其中的原理,就能够使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土豆让小灯泡发光等简单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促使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到物理的神奇之处,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发现物理的独特魅力,从而愿意积极的配合教师学习有关的物理知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物理教师在通过科技小制作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演示,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大胆的动手实践。并促使学生能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进行制作,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陆瑰芳.小制作真体验享乐趣——小制作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000(002):40-41.

[2]王东梅.科技小制作在物理教学中的大作用[J].求学:理科版,2018(4):26-28.

[3]翟晨钧.科技小制作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探析[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8):00204-00205.

[4]文德平.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制作的应用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9):00264-00264.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媒介形象;《中国青年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青少年时期又是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科学素养的提高,对于我国建设创新性国家至关重要。于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文中简称“大赛”)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的初衷下应运而生。1982年中国科协牵头举办的 “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以及2000年与“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合办的改革;经过20年的发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学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1]。从2002年开始每年一届的大赛更是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盛会。大赛的活动内容包括两个系列,一个是竞赛系列,一个是展示系列。竞赛系列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优秀科技教师评选。展示系列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获奖作品展览等[2]。

2002年开始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具有高校招生保送资格。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取消大赛获奖者的保送资格。但应届毕业当年可以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同时,有关获奖学生拟参加2012年高考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笔者在中国期刊网检索“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现关于此大赛的研究较少,多是关于大赛选题方面的研究,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课题状况调查》[3]、《学会在创新活动中继续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题途径的可持续探讨》[4]、《试述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科学性——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的视角探讨》[5]等。但是作为一个举办了20多年并且有着较强影响力的大赛,媒体到底构建了怎样的形象?是否对大赛进行了错误的解读?这些都是应该着力研究的。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笔者选择《中国青年报》的纸媒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青年报》是隶属团中央的一份综合性报纸,其新闻报道内容准确、全面,报道体裁丰富,从而可以确保本研究所收集资料的权威性和连贯性。二是《中国青年报》作为一份具有鲜明青年特色的全国性报纸,必定对于这个青少年科技类比赛呈现出較高的关注度。由于2002年大赛开始以统一的名称,固定每年8月份相继在全国各地举办;而从2002年开始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具有保送资格,使得大赛的社会关注度得以提高。故笔者认为,样本日期从2002年开始是恰当的,足以反映规律。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篇数、频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中国青年报》对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报道的数量和比例。同时,通过对报道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得出这些统计数据所代表的属性和意义。

(三)样本采集。自2002年以后,主办方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大赛正式名称,且没有其他的简称形式,因此笔者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关键词在“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http://lib.ncu.edu.cn/dbportal/dbs/cnki- ccnd.shtm)进行内容搜索,共得出39篇相关报道。在具体的收集资料过程中,本研究以“篇数”为基本单位,以每年为时间单位,对于数据库中出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的每个文本,按照发表时间、版面、报道倾向、报道主题等四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分析结果

(一)篇数统计。如表1所示,2002年2篇报道,此后除了2008年的1篇新闻外,其余年份均为5篇左右。这种变化反映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因其不断的规范化以及与高考的紧密联系,而逐渐获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2006年,澳门作为大赛的举办地,使得大赛的规格提高,成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2007年开始,《中国青年报》不再登有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与闭幕的动态消息,到了2008年只有1篇报道提及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说明比赛自身的话题意义开始下降,从而在媒体上淡出。但从2010年开始,高考保送与加分制度的改革等话题的热议,又将大赛重新拉回公众的视野中。

表1 2002~2011年十年间的发表篇数和频率

(二)版面位置。由于《中国青年报》的实际版面名称较为繁杂,为了突显特征,笔者在统计的过程中对于有些版面做了合并同类项的处理。具体为:评论观点一项包括“共青视点”、“共青观点”、“青年话题”;教育/考试新闻一项包括“教育技术”、“教育科学”、“教育考试”、“教育”、“考试”;特别报道一项包括“特别报道”、“两会特刊”、“高考中国”。

表2 2002~2011年十年间的相关报道的版面位置

如表2所示,教育/考试版最多,有14篇;其次,刊登在要闻版上有7篇报道;特别报道版有5篇,其中多是以高考加分、保送为主题的报道。这表明一方面,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有两个最重要的受关注点:即一是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城乡教育的差异;另一个则是与教育相关的高考话题。另外,要闻版上的报道大多数是关于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举办或者闭幕的动态消息。笔者发现其中6篇出现在2007年以前,从2007年开始此种动态消息就不再出现在报纸上,可能是因为中国青年报社创办的网络媒体“中青在线”进行相关的报道。

(三)报道倾向。在本文中,笔者将展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促进青少年创新能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体现青少年的积极进取等报道归类为正面的报道;将大赛阻碍青少年成长或教育的报道归类为负面的报道。中性则是指报道的论述语气中没有明显的正负倾向或者多次出现正面以及负面的倾向,即利弊两面都论及,比较中立。

表3 2002~2011年各年相关报道的报道倾向

如表3所示,总的来说,《中国青年报》对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的报道中,正面和中性的报道是占绝对优势的,约占总报道的80%;负面报道8篇。笔者发现2008年到2010年,几乎不见正面报道的踪影。这3年的报道全部是高考加分方面。这表明《中国青年报》对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大赛在态度上的两面性,一方面对于大赛在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方面持赞扬、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对于大赛获奖者所持有的保送资格、加分资格又持有否定、怀疑的态度。

(四)报道主题。从表4可以看出,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报道主题以“高考”最多。近年来,高考加分、高考移民、高考作弊等关于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话题在媒体上持续升温,而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面临着有关高考改革的追问。因此,与高考保送、加分、自主招生等有着紧密联系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必定在此方面有着较高的报道率。

另外值得主意的是,“高考”主題的15篇文章中有6篇为负面倾向的报道。报道显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似乎成为教育公平、高考公正、招生透明等方面的阻力;反过来高考加分、保送等奖励性的措施诱惑着家长、教师等成人越俎代庖,并不利于青少年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都引人深思。其次是教育方面的报道,这与《中国青年报》自身注重对于青年的教育、引导和服务有关,更与国家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设立奖项的初衷相同,即通过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性国家。

表4 2002~2011年十年间相关报道的报道主题分布

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媒介形象发展阶段

(一)20022007年: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试验田。虽然2002年的2篇报道的主题全是“高考”相关的,但是紧接着的2003年一直到2007年的14篇报道中,其中“教育”为主题的报道有7篇之多。《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转换》中探讨了信息时代下教与学的关系;《为获奖还是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中描述了高校实验室对于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发挥的重要作用;《发明创造能力为何低于小论文水平》强调对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要注重实务方面,不能只做“书面文章”;《深圳有个青少年时间展能指导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及《让快乐与成长同行》高度评价了深圳、北京、长沙三地对于应试教育的改革,对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重视;《我的学生太需要科技教育了!》则揭露了农村科技创新教育的缺乏,呼吁教育公平。可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功不可没;同时又对于素质教育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2008~2010年:特权阴影下名校入场券。2008年~2010年的8篇报道中,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报道全部以“高考加分”或者“高校自主招生”等为主题,揭露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弊端和自身不可回避的尴尬之处:即兴趣和学业在时间上的不可调和,科技创新和高考在精力上的不得兼顾。这些报道使用“腐败通道”、“加分丑闻”、“亏待农村学生”等词语形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被别有用心的成人操纵,利用比赛获奖得到的加分资格、自主招生名额,通过权钱交易使得不够优秀的青少年叩开名校的大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俨然已经成为阻碍教育公平、高考公正的壁垒。其中的《一个考生家长所经历的高考加分》中,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被描述为“某种天生的血统、身份或者主管机关认可”的“加分的机遇”,更被视为助长“高考制度积弊从深”的一份子。

(三)2011年:获奖者彰显不俗实力。在2011年以前 《中国青年报》 对于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的获奖者没有相关的报道,只有在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举办或者闭幕的动态消息中有获奖者或者参赛者的图片。图片无一例外的是获奖者或者参赛者和自己的发明创造的合照。一般为初中或高中男生,神态较严肃认真,专注于展示自己的发明,诸如此种程式化的图片新闻。在2011年的报道中出现了2篇人物通讯和1篇获奖者创业的新闻,分别是《何兴平:从丹麦王子手中领过奖牌的高中生》、《科技达人的诗意生活》及《异乡务工创业要有主动融入的心态》。文章中的何兴平、王新宇和文木源是分别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第2名、第25届的第2名以及第22届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专项奖高士其科普将获得者。文本展示了大赛获奖者或者坚持不懈、自信乐观,或者爱好广泛、时尚文艺,或者积极创业、融入社会等较为立体的形象。这表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教育和高考两个领域之外,对于选拔优秀人才,鼓励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梦想方面都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当然,文本中同时强调三位青年分别因为大赛而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985”高校。总体来看,《中国青年报》比较客观地报道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呈现的大赛形象以正面和中性形象为主。报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些报道对于比赛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一些报道对比赛的不足进行解释,非常值得借鉴。但是,对于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的报道多集中在高考这个话题上,而对于大赛自身的报道却相对较少,如优秀科技教师评选、青少年科幻画作品、科技实践活动展览等大赛的重要环节几乎只字未提;另外对于获奖者的报道也较少见,直接影响到构建更为真实立体的大赛形象。

参考文献:

[1] 翟立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发展历程[J].科普研究,2008(4).

[2] 李秀菊,刘恩山.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课题状况调查[J].科普研究,2011(5).

[3] 林泳许,魏琳.学会在创新活动中继续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题途径的可持续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

[4] 谭志昌.试述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科学性——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的视角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OL].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 index.aspx.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5篇

杰赛科技业务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通信/特种印制电路板制造、专用网络电子系统工程(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网络覆盖产品(天线、直放站、WLAN 等)、网络接入产品(数字机顶盒等)生产、通信导航、专网通信、公共安全、轨道交通通信、时频器件、工程监理服务等业务,报告期内,主要收入来源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印制电路板业务、专用网络电子系统工程以及轨道交通通信,利润的主要来源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印制电路板制造以及轨道交通通信。

记者了解到,由于杰赛科技主要客户为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大型专用网络用户等企事业单位,这类企业每年的计划、招标、建设、验收、结算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整个服务周期和收款期较长,因此使得杰赛科技收入和利润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通常集中在第四季度),且应收账款较大,这也是杰赛科技上半年除疫情影响外,营收与利润下滑的一大原因。

财报指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杰赛科技产品生产交付及项目实施进度虽受到一定程度的延误,但总体经济运行情况相对平稳,收入、利润情况好于预期。

众所周知,由于电子信息领域技术更新和升级较快,国家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研发和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2020年上半年,通信运营商纷纷加大了5G网络建设投资。

财报指出,杰赛科技预计2020年通信运营商与5G相关的资本开支预算总计1803亿元,较2019年增长337.6%。加上中国铁塔计划投资5G的170亿元,基础电信企业今年5G资本开支将接近2000亿元。预计2020—2022年将是5G网络建设的一个投资小高峰期。

据了解,报告期内,杰赛科技加大了5G业务拓展力度,成功中标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多省5G网络规划设计项目,未来将进一步向5G网络建设总承包业务拓展。

在核心专利投入上,2020年上半年杰赛科技申请专利40余项,授权专利37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6件,外观设计6件),累计国内授权总量超过900项;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2件,累计200余件,并掌握了一批非專利核心技术。

在通信规划设计领域,2020年5月,公司牵头制定的《雄安新区物联网网络建设导则》作为智能城市建设标准体系首批八项成果之一,在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框架(1.0版本)暨第一批标准成果发布会上正式发布。

在通信类印制电路板(PCB)业务方面,面对PCB竞争对手的扩产、产品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成本压力等竞争压力,杰赛科技在特殊的高可靠性PCB样板方面承接的订单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

此外,随着传感技术、5G通信技术、云计算和GIS等物联网技术,VR、BIM等可视化展示技术,以及安全加密技术的发展,具有“安全自主可控”特色的“海量感知+云端采集+智慧应用”的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以及为客户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也将为杰赛科技智慧水务、燃气的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激发新动能的核心就在于创新。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因数量多、分布广,对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推动创新贡献巨大。既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力量。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是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中小企业地位的日益突显,为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地位中的作用,立足金华经济环境、科技禀赋等实际,针对促进金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出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金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策略

背景:浙江省是中小企业大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浙江省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是浙江的“金名片”。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11月14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实施“雏鹰行动”,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2017年4月,金华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3月1日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雄鹰行动”、小微企业培育“雏鹰计划”,从中央到省及县市一系列促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为推动金华市域治理全面实现“两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一、金华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从2017年金华市规下工业创新调查显示(调查共抽取规下工业企业样本254家,全市9个县(市、区)均有涉及),有14.6%的企业实现了创新活动。在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中,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占比最高达43.2%,实现工艺创新的企业占比最低为18.9%,实现组织创新的企业为27.0%,实现营销创新的企业为40.5%。

1.从行业分类看,传统行业占了半壁江山

在调查的34个行业大类中,调查样本数居前的行业是: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1.4%)、金属制品业(9.1%)、纺织业(7.1%)、纺织服装服饰业(7.1%)、其他制造业(6.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5.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5.1%),这7个行业合计占51.6%。实现创新活动企业数居前的行业是金属制品业(13.5%)、纺织业(13.5%)、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0.8%)、纺织服装服饰业(8.1%)、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5.4%)、家具制造业(5.4%)、造纸和纸制品业(5.4%),这7个行业合计实现创新占62.2%。

从地域分布看,创新水平各不相同。义乌市及金东区的创新比重及实现水平高出全市平均9.7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义乌市、婺城区及永康市的产品或工艺创新能力较为突出,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浦江县、义乌市及东阳市的组织或营销创新能力较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值得关注的是,磐安县被调查的所有企业都没有开展创新活动,兰溪市及武义县创新能力也较低,仅为4.0%与7.1%。从创新技术看,以独立研发为主。开展创新的规下工业企业中,独立研发的占59.1%,合作研发的占18.2%,购买技术的占13.6%,委托开发的占13.6%。

从创新规划看,形式较为多样。在全部调查企业中,有43.7%的企业制定了未来创新发展规划。有创新发展规划的企业占开展创新活动企业比重达89.2%。有创新发展规划企业中,60.6%的企业表示要开发新产品,51.5%的企业准备拓展市场或采用新的营销手段,36.4%的企业打算引进新设备,30.3%的企业准备引进新技术,9.1%的企业有意涉足新的行业或领域。

2.金华市实施科技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后,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2018年,金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582家,与2015年相比增加1569家,提高44.84个百分点。实施科技“三清零”行动计划,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动能不断提高。2017年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数为1457家,比2015年增加27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39.5%,开展RD活动企业数占全省比例高达10.5%。2018年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42家。全市累计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226家。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问题分析

1.融资率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靠自有资金举步维艰

金华市开展创新活动的规下工业企业中,95.5%的企业创新资金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只有4.5%的企业创新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通常以众筹、风险投资、政府资金、民间借贷及接受委托资金等融资渠道上获取有效支持。因中小企业部分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融资金额小、需求急、贷款周期短等原因,造成抵押贷款时,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会实行更严的信用评估,甚至调高抵押资产折扣率,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需求难以满足,以致除正常生产之外,部分中小企业无力开展设计新产品、引进新设备等创新活动,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效难以得到保证。

2.创新平台不够集中,资源吸引力集聚不足,科技孵化功能不强

尽管目前金华有市级以上科技创平台91家,但是认定为国家级的仅3家,认定省级的仅28家。大多数科创平台能级不高,存在空间分布散、规模容量小、孵化能力弱等问题,创新创业吸引集聚能力不强,严重制约金华城市创新能级的提高。

3.创新动能不足,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不强,人才短缺问题尤为突出

技术人才是创新的基础,从中小企业各项困难的调查中显示,规下工业企业最缺的就是技术人才。54.5%的企业有“人才短缺”的问题,27.3%的企业表示“适用技术短缺”。中小企业特别是规下工业在生产技术、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弱势,对专业工人及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对高技术人才无法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与更广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招人才難,留人才更难”的严峻问题。金华市长期以来缺乏大院名校,仅有的“211”院校浙江师大作用未充分发挥,受城市区位品位等因素限制,对领军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受生产规模及科技含量所限,中小企业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意愿与合作渠道。导致提升创新能力水平造成极大制约。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五大因素直接制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1)创新政策宣传力度不够,62.2%的企业不知道有相关扶持政策;(2)创新政策门槛设置较高,40.5%的创新企业不满足享受政策的条件;(3)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力度有待提高,16.2%的企业认为办理手续繁琐;(4)创新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10.8%的企业认为政策吸引力不足;(5)创新政策兑现监督机制有待建立,5.4%的企业认为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三、促金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策略

1.发挥金融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拦路虎”。改进服务模式,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融资的诉求和难点。丰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金融产品,拓展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功能,引导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成立“双创”基金,加强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同时根据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特点,支持发展形式多样的抵质抵押类信贷业务及产品,开展贷款风险补偿试点,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量身定制金融服务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切实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从而让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2.加大社会服务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扩大创新发展平台

深入把握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完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方式。在现有服务体系和框架基础上,建立全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放服务的方式,在中小企业比较集聚的创业园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试点,引导面向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开展成果转化与创新服务;帮助企业与高校搭建合作互助平台,在高校、科技研院所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为中小企业吸纳科技成果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积极推进发展“互联网+中小企业”,切实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信息化服务平台。

3.坚持以用以业为本,切实加强人才引领发展能力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用好金华市高校学科创新资源,搭建校企人才培育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互联,加强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的有效对接。重點布局建设金华大学科技园和义乌大学科技园,嫁接大院名校创新创业资源。培育企业所需相关专业人才。建成“边学习、边工作、边创业、边生活”的众创空间,大力吸引和培育孵化创新人才和创业项目。到2025年,打造金华科技城、金华大学科技园、义乌大学科技园等三个青年大学生集聚地,基本建立适应青年大学生成长、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有力保障金华中小企业人才之需和智力支持。

4.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结构。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后盾

2019年4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调整完善科技计划立项、任务部署和组织管理方式,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承担研发任务的比例”、“鼓励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的专项资金”,按照中央要求,针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优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结构、提升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率方面下功夫。各部门联动切实将税费减免政策,降低企业税费、制度性成本、用工成本、财务成本、生产要素成本等方面给予创新企业以“最多跑一次”的效率落实到位。对加计扣除政策充分考虑根据企业创新实际的门槛适当放宽。切实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提供有力财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严军花.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4):136-137.

[2]维姆·范哈弗贝克,陈煦.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J].竞争情报,2019,15(05):9-13.

上一篇:信息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