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

2023-03-25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科技创新 小发明

进入到高中物理学习,对于日常我们经常见到的物理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让我们明白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的物理原理,使我们能够更容易的掌握物理知识和概念,并能将这些知识进行关联和研究。通过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创新发明,能够让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得到更好地应用,同时一些小发明也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助力。

一、课堂上的变化

以前我对物理课堂的认知很简单,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教学。老师在上面讲述概念,我们被动的听课。偶尔会做一些小型的试验课程,让我们了解物力概念的原理。但往往都是老师在上面演示,我们在下面观看。实际动手的机会很少,这样也造成了我们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缺少了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和传统的教条式讲解来说,我认为这种演示型的讲述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老师在讲解时已经不再是转述概念。我们不仅有了自主操作和进行物理实验的机会,而且老师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主空间,让我们依据课程的内容以及我们的需要、兴趣和自己现有的能力进行知识的聚合和延伸,进而自发的组织学习活动[1]。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主动意识更加强烈了,同时也会自主结合所学知识和经验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结合物力知识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课堂上的我们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主动意识来自发地进行探索及研究。这对于学习物理这门课程来说无疑像是爱丽丝梦游的体验,因为在课堂上我们会有无数种设想,每一种设想都能够让我们获得不同的结论,既惊奇又有趣。

二、老师的变化

高中物理教学课程中老师似乎不再以自己为主体,相反他们经常会给我们提一些问题或者是设计一些研究性的课题,然后不断地引导我们去结合课本上的物理知识以及生活中的常识去思考、去发问、去验证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课堂教学方式,让我们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探险家,而他所设计的内容就是我们要去达成的目的地。

三、学习研究

高中物理课程中有一些概念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并不容易理解,我们以高一课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为例。它的概念很简单,但对于刚开始接触高中物理知识的我们来说,这个概念字面意思我们都明白,但是却无法掌握其实际的意义。

简单的来说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物体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其内部之间的动量是在相互交换的,无论其如何交换但是其总动量值恒定不变。

在这一段简单的概念阐述中涉及了方向、外力以及系统组成。课堂学习中老师在讲解时给我们举了“光滑面两球相撞”的案例[2]。让我们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去了解动量恒定的概念。当然最简单,也是大家都经历过的就是吹气球案例,当我们吹完一个气球,然后不扎口将其放开,气球就会满屋子的乱飞,直到气球内部的空气全部跑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不断被抛射的是气球内部的空气分子,当这些分子从狭窄的气喷口中喷出来时,其余的部分也会向相反的方向推进。实际上这一动量守恒原理也可以运用到火箭发射的过程中,甚至我们可以模拟火箭的发射制作一些相似的试验课程。

在学习电磁知识的时候,我们了解到电磁波是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看不见和无法触摸的物质。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电磁波概念以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我们开展了以下几项研究性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一:为了更好地了解电磁波的存在和作用,我们想到了利用手机来发现电磁波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将拨通的手机放置在收音机的周围,我们能够发现,当手机接近收音机时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杂音[3]。而造成这种杂音的原因就在于手机通信过程中存在的电磁波。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电磁波所产生的干扰与手机和被干扰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有关系。

研究性学习二:对于课堂中对电磁波能够产生屏蔽效果的内容,如果只是读课本概念就很难理解物质对电磁波的影响,所以我们想到使用金属盒子来进行测试。我们找到了一个金属材质的盒子,将手机放进盒子里并打开盖子,使用另外一个手机进行呼叫,发现此时盒子中的手机能够联通。而当我们将饭盒的盖子盖上之后,再进行呼叫就会发现被呼叫手机已经提示无法接通。通过试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金属物质对电磁波会产生一定的屏蔽效果。当然除了金属之外,能够对电磁波产生干扰的物质还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进行分析和探究的。

既然电磁波能够受到金属等的干扰,那么我们可以借助电磁波的特点制作屏蔽电磁信号的一些小发明。利用电磁波的传导属性和其所受的干扰物质制作出抗干扰模型。利用对电磁波知识概念的了解,使电磁波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它。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因电磁波这种抽象复杂的概念而感到学习的困难,反而是在不断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它的存在,它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它[4]。在這样的学习过程中物理知识似乎不再是一门非常难的课程,反而它在不断地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将那些原本复杂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了,而且我们也在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甚至开始结合自己的观点去进行创造和发明。

四、结束语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让我们感受到物理课程不再是复杂难懂的抽象感念。相反,课堂中我们在研究学习时将一个个抽象的内容变成了能看得见的物理现象。同时利用这些学习的内容进行创新让我们觉得更加有意义和有动力。

参考文献

[1]殷欣.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 (21):252-253.

[2]华山英.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改革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 (11):132-133.

[3]王永刚.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课程整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04):13 7-138.

[4]张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J]科技风,2017(23):48.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2篇

本刊讯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团队在胰腺手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第二十六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奖。其中在倪泉兴教授指导下,虞先教授主持的“胰腺癌根治术中的无瘤操作手术器械”获优秀发明金奖(一等奖),徐近教授主持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获优秀发明铜奖(三等奖)。

胰腺肿瘤手术是腹部外科范围最广、风险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手术之一,自创科伊始, 虞先主任带领团队在倪泉兴教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降低胰腺癌术后胰瘘、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风险的方法。通过不断创新、改良胰空肠吻合方式方法,同时研制开发一系列针对胰腺解剖特性的手术器械,获得了上海市经信委的专项重点课题支持。这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成果使术后胰瘘等并发症概率大大降低,提高了胰腺肿瘤手术这一高风险手术的手术安全性,相关成果已陆续发表在《Journal of Surgery Research》和《Scientific Report》等国际权威杂志上,获得了国际同行的一致肯定。                                                                                                                                               (倪洪珍)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演示实验的对学生能力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扩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

关键词:科技小制作;能力培养;中学物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和理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也做了很多研究。1781年,田伯格在著名的格廷根大学讲授物理时,与助手一起制作了许多电学演示实验装置,轰动一时。2003年,中国的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专门编写一本演示实验教材,总结概括了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虽然有不少学者研究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但在目前的状况下,我想进一步提升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作用的认识更有意义。

一科技小制作对物理教学的意义和功能

(一)物理课外科技小制作的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物理课外小制作的功能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演示实验具有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实现物理理论形成的实验过程的再现

物理理论的形成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由实验的结果总结出理论;第二种先提出理论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所以物理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物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得到再现。

3、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物理科技小制作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愿意去注意现象,再经教师积极合理的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从而达到培养其观察能力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演示实验中合理的选择演示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扩展他们的思维。在演示实验时可以选择几种方式进行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可以启发扩展他们的思维。只要再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引导,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就可以达到培养他们的喜欢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師操作表演的实验,有时候也可以请学生充当教师的助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学生自己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做的实验,即边学边实验。物理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由教师边教边演示变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所以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三物理课外科技小制作的模式

(一)传统演示实验模式

传统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实验室已有的仪器,或者采用挂图,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如果没有仪器就不进行演示,在条件差的地方甚至从不进行演示。

(二)现代演示实验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物理实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需要是高素质的人才,传统的演示实验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于是演示实验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现代演示实验并没有抛弃传统的,现在演示实验主要仍是采用实物演示或者说是真实实验,只是在传统的基础加入多媒体仪器、ppt等作为辅助和补充。

1、幻灯片 2、自制教具 3、视频播放 4、多媒体课件

四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优化

(一)建立新型的演示模式

(二)注重演示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

(三)注重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四)注重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五)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过程和目的

(六)实现教育资料共享

五案例和分析

(一)案例

(二)案例分析

六结论

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能够实现实现感性知识到理想知识的转变,方便他们的理解记忆。

参考文献

[1]李世刚、张文保,物理演示实验现状综述。科技信息,2010(28)

[2]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第235页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社会实践;创新;思考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河南科技学院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项活动紧紧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历经百泉农专、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不同历史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并对同类院校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河南科技学院创新的社会实践途径

1.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萌芽期

百泉农专时期,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成立了“农技通信咨询小组”,面向全国各地开展农业科技通信咨询活动。经《河南日报》《河南农村报》报道后,一年时间收到全国60多个县市200多封来信,解答了近1000个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2.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发展期

1987年,百泉农专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植物保护、畜牧等农科专业在“农技通信咨询小组”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3.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成熟期

2002年,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后,相关院(系)和专业以各自的基础、专业课为重点和突破口,组建了大田作物、蔬菜、食用菌、园艺、植物保护、蔬菜、果品加工、畜牧兽医、农机维修等服务小组。各服务小组届届有负责人,采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交叉组合进行传、帮、带,保证了届届有骨干组员、级级有学生参与。

多年来,围绕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所进行的教学研究获得了数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改革教学结构,开设专业实践课》于198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于1992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职技高师农艺专业技能规范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于1997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在1992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委决定把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作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一个创举在全省高校推广。结合应用型师范教育的特点,学校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大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其中《实施“四双工程”,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与实践》于2005年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肯定。

4.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具体实践

大学生结合农口专业基础雄厚、职业技术专业多的优势,走出校园,就近、就便与学校周围乡村建立固定联系,3至5人一组承包一家农户,参加农忙时节的生产劳动,深入调查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总结群众的生产经验,为所承包的农户建立发展致富档案,详细记载生产发展情况及规划、目标和措施,并随着农时季节变化及时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帮助农民生产致富。长期以来,参加“科技承包农户”活动的大学生对学院附近的辉县市、新乡县、卫辉市、延津县、长垣县等县市的农家进行科技服务,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和河南电视台等40余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这一活动。

5.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作用

(1)创新了社会实践的途径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组织方式活,社会影响大。活动中,学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有机地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师范教育能力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实践教育的新途径,成为新形势下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

(2)弥补了暑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经过长期实践,河南科技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人特长,按照组织组团、自愿组团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组织形式,组建了各种专业化的实践团队,使学生利用返乡实习的机会自发、自愿,就近、就地、就便地开展活动,深入了解社会,有目的地进行调研、访谈。在完成暑期集中性的实践活动后,返乡学生还可以紧密结合家乡所在地及其邻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自身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采用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单位实习、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家在农村的返乡学生,带着致富信息和良种技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活动。

(3)成为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主要在教学计划外的课余时间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囿于教学时间、内容、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在学生喜爱、接受程度和知识运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发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对原有的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夯实了宽广的知识平台。

(4)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科技承包农户”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丰富了对国情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社会、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从而增强了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同时,学生通过接触生产实际,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二、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

2007年,河南科技学院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就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认真总结:在长期的办学中,学校长期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铸就了学校“亲农、爱农、为农”的精神内核,融入教学工作中就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农业情怀和魂魄的职教师资和农业应用型人才,情系“三农”、服务社会、敬业奉献、精心育人。

这一特色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肯定。有关这一特色的支撑材料如下:早在20世纪50年代,学校就形成了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传统,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建立农村工作站,开展农村生产调查,总结生产经验,推广农业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验研究和技术推广,为推动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百泉农专时期,学校找准专科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定位,面向基层,强化实践,突出特色,一直承担着全国农林专科教育协作组的组长职责,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龙头地位。另外,受教育部委托,学校制订了农科专业教学计划并印发全国农林高等专科学校参照执行;组织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为我国的农林专科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87年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后,学校秉承重视实践教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研究和探索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规律,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行了实践教学导师制,开设了大学生专业实践课,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制定了完善的技能培养考核标准,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四双工程”等。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实践教学措施得力,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而且作风淳朴、工作踏实,用人单位满意,他们称赞学校的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对照和比较有关办学特色的内涵,笔者认为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不失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发扬。

三、与时俱进,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1.加强领导和投入,构建保障机制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河南科技学院实践育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也成为展示学院社会形象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前,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此项活动迈上新台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深化,特别是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选拔、科普推广工程等,找准问题,分析不足,统筹谋划,加强领导和投入,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构建良好的保障机制。

2.加强总结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在总结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经验和揭示其所体现精神的基础上,应大力倡导这种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电台、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条幅等载体,发扬精神,传承文化,使之成为学校软实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网络风采展示、评优表彰大会等形式进行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成果的宣传与推广,扩大实践成果的覆盖面,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如鼓励优秀的实践调研组参加“挑战杯”竞赛、申请相关学术基金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与专业学习、学术科研之间的紧密衔接。

3.完善学生参与机制,使活动内容落到实处

要完善各级学生参与机制。大一新生走出校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要接触实践;大二学生结合理论,体验生活,感悟社会,要理解实践;大三以上学生以及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确立目标,学以致用,进行目标实践。这样,就形成了递进式、系统化的工作机制,使不同层次的实践更符合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各取所需、各有收获。

4.充实育人内涵,拓展活动范围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不断强化和充实“科技承包农户”的科学内涵、思政教育内涵、素质教育内涵等。要结合“双岗实习、置换培训”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实习模式,拓展活动范围,在“科技承包农户”的基础上,深入农林牧副渔有关企业,使青年大学生广泛而近距离地接触社会现实,更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归宿感,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牢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成为立场鲜明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5.完善过程指导,师生教学相长

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全程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确立服务主题、如何科学组建团队、如何制订科学的计划、如何进行团队管理、如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等,做到在“校园——实践地——校园”这一空间转移过程中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指导。同时,通过教学互动,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既增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曦.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立国.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几点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

责编:晓岚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通过针对课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育网络教研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和成果展示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思路,对“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活动的由来、如何操作、成效怎样、研究心得、问题与展望进行阐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初步探寻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关键词: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行动研究;初步报告

为更好地推动重庆市中学物理的新课程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我市初中、高中物理学科课改成果,重庆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物理青蓝网,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5届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下面向读者作一初步的汇报,愿大家有所启发和收获。

1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缘由

1.1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开展重庆市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调研,发现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学生学习物理不积极,不主动,能听懂课堂的内容,却不能很好地解决有关的问题,学生课堂上是机械地听和记,课后被动地完成习题作业,缺乏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较好转变,部分教师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分析解决新的问题。对于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小课题研究,绝大多数学校有想法但尚未付诸行动。

1.2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不易转变,如何从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多方位深入地体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学生没有亲自实践体验,缺乏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没有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不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缺少交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考试评价的压力。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中考、高考成绩不好,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倾向于用苦教苦学来提高教师们认为的教学质量。

1.3 问题的解决

通过举办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可以给学生和物理教师搭建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操作实施

2.1 组建小论文评审委员会

通过积极沟通协调,遴选赞助学校,组建小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论文评比组、组织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分别负责小论文评比、评比过程的通知、简报、结果公示和评比前的分类统计、评比后的证书打印快递工作。

2.2 拟定通知组织实施

拟定并向各个区县教研机构物理教研员、委属中学物理教研组长下发通知,各区(县)接到通知后,按照要求,做好科技小论文参评组织工作。通知明确了参赛对象: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给出参赛论文内容:科学报告(包括科学考察报告、环境调查报告、科学观察日记、科学实验报告、科技制作或科技发明报告等);科学猜想或创新观点;实验现象探究,家庭小实验探究;科技书籍、报刊阅读心得或有创见的读书笔记。评比不收任何费用。

2.3 大赛评比程序

评比第一阶段由各区县、直属校初评,择优选出的论文按规定数量以电子稿件形式上报参评,论文应有指导老师所写的50字以内的评语和签名。第二阶段,由工作人员将小论文作者的信息全部隐去而以编码代之,将一定数量的论文打包发到评委邮箱,评委个人按评比条件评出一、二、三等奖,要求评委对每一篇论文进行网络搜索,凡有抄袭行为的论文一律取消评奖资格。第三阶段,评委集中在一起,对所有一等奖论文进行审议,获特等奖的要经过全体评委投票表决。

2.4 表彰方式

对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在物理青蓝网上公布,对获得一等奖的论文作者进行介绍,并附学习或生活照片,进行鼓励和宣传。对指导学生获特等奖的指导教师,也在物理青蓝网上进行宣传与表彰。对组织工作突出的教研员和辅导教师颁发组织奖。优秀论文上传物理青蓝网,供教师、学生查询,也供下学年学生写作小论文学习参考。

3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成效显著

3.1 学校、教师、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关注度逐年增加

全市重点中学积极挂名赞助此项活动,活动规模不断扩大,重庆市参与活动的区县、学校个数逐年增加。2012年重庆巴蜀中学投入经费1万元赞助开展“巴蜀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245篇,一等奖43篇;2013年重庆南开中学投入经费1万6千元赞助开展“南开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65篇,一等奖65篇;2014年重庆一中投入经费2万元赞助开展“一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45篇,一等奖77篇,特等奖3篇;2015年重庆八中投入经费2万元赞助开展“八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54篇,一等奖63篇,特等奖3篇;2016年,重庆11中投入经费3万元赞助开展“11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766篇,一等奖 82篇。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对生产生活的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写出科技小论文。这个过程中,他们观察思考,手脑并用,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性、积极性与以前相比都大有进步。活动中提高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形成和处理开始有了较好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毫无疑问,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3 转变教师观念,激发教师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转变观念,大胆实践,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再发现,实现自我发展的一次飞跃。大渡口区一位教师,指导一名学生写的小论文《树叶为什么落下时大部分是反面朝上》被评为了特等奖,使得领导与同事对他刮目相看,同事纷纷向他讨教指导学生写出高水平文章的经验,他还给全区物理教师交流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带动了区域内一帮青年教师热心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每年的科技小论文撰写,小论文质量越来越高。

3.4 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重视科技小论文的评比

大赛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一体地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家长们为让自己的孩子写出得奖论文,纷纷利用周末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收集素材。重庆11中的学生家长为物理青蓝网投来了稿件,文中热情地说道:感谢物理专委会和青蓝网的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付出、精心的耕耘,为孩子提供了一块营养丰富的试验田,让他们能茁壮成长。从这里,让孩子思想起飞,去到科技的远方!

3.5 科技小论文集结成册

我们将5届的科技小论文评比资料汇总,按照通知、获奖公示、简报、学生心得、优秀论文集结成册,收录初中优秀论文(含教师、评委评语)50篇,共108页,高中优秀论文(含教师、评委评语)27篇,共86页。

3.6 网络宣传锦上添花

我们的5届中学生科技小论文大赛,通知、评审结果公示、学生论文展示、学生写作心得等,都在物理青蓝网上面挂出,供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师生们点击、了解、学习,无疑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也极大地激励、唤醒着广大师生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4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行动研究成果

4.1 科技小论文的意义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写作的论文,都是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是在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各科知识,而且通过研究创新,知识的深度加深了,也扩大了知识面。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效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掌握研究方法,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如论文《三种洗衣粉洗净度之研究》就需要多人合作,讨论如何研究,控制哪些变量等等。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如,学生写的环保论文《化学与环境污染》等等。一名同学在获奖感言中写道: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是我每天的幸福和快乐所在,感谢祖国、父母和恩师培养教育我,希望我以后能在科技方面有更多的提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写作科技小论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的论文会涉及课本外的知识,学生可以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资料,进行自学,还通过实验,用手机拍照收集证据,很多小论文都是图文并茂,论据充分,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学生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4.2 学生的小论文还有不足之处

有的论文题目太大,研究问题不够深刻。学生在选题时没有充分、认真地考虑,题目的范围太大而不易把握,无法深入。有的论文立意本身就是错误的,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在写,如《永动机的制造》等。有的论文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够充分,论证过程不够严谨,从而导致论文质量不高。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小论文,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真观察、思考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没有养成钻研问题的习惯,缺少教师的鼓励和指导。

4.3 更好地开展小论文活动的一些对策

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支持学生的小论文活动。我们不应该从应试教育出发,把学生圈在课本知识之中,抑制他们的创造力,而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出发,放手让他们去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观念的转变,需要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科任课教师共同进行。

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身边的实例展开分析研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小实验。一旦发现学生有写小论文的念头,老师要在选题、讨论、修改、成文等方面指导学生写作,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多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电影、科技电视节目、阅读科技杂志,了解科技方面的新进展。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后,要组织竞赛评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具有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写作小论文。对好的论文可以不断修改,使之完善,投到相应的杂志发表。需要做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的,应强调安全第一。

5 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活动是通过群众性的学会来组织开展,不收取学生费用,每一年都会面对经费问题。这项活动本来就是工作之外的事情,区县物理教研员、物理教师对这项活动的意义认识还不够,参与面还不是很广。学生主要是写与物理学科有关的论文,学科单一。对学生科技小论文的方方面面研究还不够深入。

5.2 对未来的展望

得到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理解、认可和大力支持,是坚持不懈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争取得到重庆市的科普基地的大力支持,依靠科普基地,争取专项经费,加强科技教育宣传和表彰工作,都可以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申请专项课题,有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提炼、升华。随着高考制度的重大改变,今后高中将不再分文科、理科,高中各学科新课标的修订、新教材的修订,已经加入了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将会推动这项活动的积极开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愿不仅仅是物理学科,其他的数学、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等学科,在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各个学科都能转变教师观念,为学生提供实践、研究、写作、交流、评比的平台,让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则是学生成长的福音,也是家长、教师、社会最大的愿望。

结束语

开展这项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同学们学会观察社会、生产、生活,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锻炼广大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和科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转变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功在千秋。坚信在各位积极进取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感谢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一中、重庆八中、重庆11中的大力支持,感谢重庆市各区县物理教研员、直属中学教研组长的认真组织,感谢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以及指导教师,感谢各届评委,感谢课题组全体成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林素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成功(教育),2012(02):58.

[5]严秋艳.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1(07): 242.

(栏目编辑 廖伯琴)

上一篇:小学生科学实验论文下一篇:小学科学多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