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行业研究范文

2023-09-18

农业经济行业研究范文第1篇

作者简介:龙成成,女,汉族,湖南省茶陵县,学生,硕士,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公路行业文化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课题,通过对公路行业文化的结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以及公路文化建设新途径的探究,提出推进公路文化建设的相应对策,有益于构建优秀的行业文化,引导公路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路行业文化;文化建设

在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新时期,行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国家强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行业文化是指该行业在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色,并为全行业所认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共同信念、经营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公路行业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在以公路建设为主的经营活动中,建设者所形成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机构、管理运行方式和观念意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最终决定行业兴衰成败的不一定是表面形式或外在的组织形式,而是行业文化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否为行业的不断创新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一、公路行业文化的结构

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

(一)公路物质文化

公路物质文化是指公路行业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公路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成果,以及公路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创造这些物质成果的手段、工艺、方法、行为等反映出来的公路物质文化现象,是展现公路行业外在形象的工作环境和形象标识。它是公路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反映公路行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的物质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客观标志。公路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公路桥梁建筑物、筑养路环境、科研装备、文体设施、机械设备、应急设施以及路政执法窗口服务等。

(二)公路制度文化

公路制度文化是公路行业为整合调控社会关系和内部关系而建立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简言之,公路制度文化是体现公路行业价值理念,规范公路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公路制度文化是公路物质文化和公路精神文化的中介和建设的制度保障,起着把二者联系起来的作用。公路制度体现了公路行业的管理水平和行业模式,它包括公路行业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等。

(三)公路行为文化

公路行为文化是公路行业员工在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等实践活动以及学习娱乐、人际交往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活动文化现象。行为文化既是公路行业员工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公路精神、公路行业价值观的折射。其包括领导者行为,先进模范人物行为和普通职工行为等。

(四)公路精神文化

公路精神文化是公路文化的灵魂,是根基和精神动力;是在公路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最高层次,是公路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保证,公路精神文化是衡量公路行业是否需有组织文化的关键所在;是公路行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等,是公路行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二、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以保证其科学性、连续性、实效性。

(一)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公路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面广,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理想和追求的梦想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牢牢抓住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才能带动公路行业文明的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是要树立广大公路职工是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这一观念。其次是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广大公路人的理想和追求的梦想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二)共识原则

行业文化建设能否获得成功、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是否取得行业内员工的普遍认同。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行业价值观的形成,如果行业从业者能认同并遵循共同的价值观,行业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一方面,公路行业文化是一种追求可见性实效、追求直接建设成果和社会效应的务实性文化,以符合社会公众和从业者对该行业的普遍认识与期望,以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为评价优劣的标志。另一方面,公路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得到绝大多数公路人的认可,才能付诸实践。

(三)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统一原则

公路文化形成于公路事业发展的历史与实践,并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公路行业文化傳统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一旦形成就会不断的传续下去。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这种文化传统会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但核心的传统文化既是行业从业人员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更是从业人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和法则。因此,在公路行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充分挖掘、深刻认识、大力传承公路行业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同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公路行业来说同样如此。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不断促进行业文化创新,成为对提高公路行业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公路行业文化建设要按照新型公路行业建设的要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又要充分继承公路行业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广泛吸纳行业外部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以继承求发展,以创新促发展,不断丰富公路行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不断增强公路行业文化的时代特征,大力发展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公路行业文化。

(四)共性和个性统一原则

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行业内的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制度等都会影响行业文化建设。在坚持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原则的前提下,不同公路管理部门的文化建设都要从本单位、本地区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出发结合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于解决本单位的主要矛盾,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把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公路行业文化建设观,并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从业者综合素质,整体推进公路行业文化建设。

三、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新理念、新途径的探究

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自启动至今,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继续推进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新理念与新途径。

(一)明确指导思想,确保行业文化健康发展

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的内生动力,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在开展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公路行业改革发展、加强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推动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艰苦奋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二)在地域差别和特色基础之上建立起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统一标准

行业文化建设,首先需要高起点、高标准的全局观。所以,一个建立在地域差别和特色基础之上的统一标准是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公路行业并非是一个省的行业,而是一个全国性的行业。从全国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形势来看,各个省的公路文化建设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意见和一整套 在全国推行的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因此,应当在公路行业文化建设上进行统一的指导、规范和考核。

一方面,要有公路行业统一的文化符号,特别是视觉识别标志,比如标志、服装这些。目前,我们统一外观的只有“中国公路”执法车辆。全国公路执法人员和养护职工、收费员的服装,各省大多不相同。尤其是养护职工的工作服,甚至同一个养护站都有好几种样式。各省、市公路管理局的办公楼上,有的挂“中国公路”,有的挂“公路”,极大影响了行业的形象统一度。

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策划推出一个文化典型形象。目前,由于资金、策划能力的限制,公路行业在推典型、树典型的方法创新力度不足,并且缺乏推广深度和广度。因此必须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扶持力度,尽快从全国公路行业内遴选出一个单位、集体或个人,从文化包装的角度,先通过网络推出,再通过电视、电影、纸媒等形式层层推进,最终形成全国的影响力。

第三方面,就是要出台一个全国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和工作管理、实施、考评的制度,为各级公路部门文化建设在项目实施上提供指导,组织保障上提供依据,工作制度上提出要求。

(三)培育公路行业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此推进公路事业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化已经是商业运作的普遍方式。品牌是承载行业文化的物质实体表现,即是一个行业或组织展现外在形象的价值载体,也是物质实体(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等标识的总和与行业使命(精神文化体系)的象征。坚持以公路文化建设为引导,以创建文明机关为主线,以构建惠民之路为目标,紧密联系公路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公路文化内容、形式与机制的创新,精心打造自己的公路文化品牌,有力促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统一行业标识,塑造品牌公路整体形象。将公路文化价值理念和公路行业形象通过整体的视觉形象设计,鲜明地传达给全体职工和社会公众,提升社会形象,是公路文化形象识别系统的基本任务。

第二,以树先进培育公路品牌。培养先进典型,坚持典型引路,是在职工内心植入公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高度重视树立、宣传和推广能代表和反映新的公路职业价值观念的先进典型。坚持“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创建路線。也就是抓好示范带动、利用骨干带动、培育先进带动。以此在教育引导职工、宣传公路行业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渗透作用,激励广大公路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

第三,形成参与广泛、富有活力,全面发展的文化建设格局。一是开展多样化的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行业。建设学习型行业,这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公路行业组织模式的新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激发行业活力,并且使广大职工置身于公路文化的浓厚氛围之中,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三是加强教育培育,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抓好公路文化建设,就要不断加强对职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现代管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建设,为公路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推进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将工作渗透到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亲身参与到行业文化建设中来。优秀的公路行业文化,是行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作者单位:广东省公路管理局)

农业经济行业研究范文第2篇

1、综合成本:每清洗1.5匹分体式空调1台,综合成本为12---16元/台,其中清洗剂成本:5--6元;员工工资:4--5元;广告费单位成本:0.5--1.0元;办公费用:1.0元;税收:3.0元。

2、清洗收入:50元/台;

3、单台清洗纯利润:50元/台—(13.5--15元)=36.5--35元。

(二)个人小投资市场经营

1、以你投资1。5万元计算,(包括加盟权益金、设备及药剂、办公地点、电话等)

我们以清洗1。5匹分体挂机收费50元计算,减去各项成本13。5--15元,以两人日清洗10台计算,那么月净收入为:30天*10台*36。5元=10950元。

按此一个半月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同时,通过空调清

洗又可带动安装、加氟、维修等相关服务,营业额又可提高40--50%。这样,实际上一个月就可以收回投资。

(三)各类城市空调清洗市场效益分析

1、50万人口的小城市的市场经营

此等规模的县及县级市大约有10万户家庭,按通常的30%的空调普及率计,家庭空调器的容量达3万台。县及县级市的办公及公共场所空调量约为家庭总量的1。5倍。这样,该城市的空调总容量=3万台+(3万/1.5)共计:7.5万台。

根据蓝天空调清洗市场启动营销拓展计划和经验,开业第一年只要求完成15--20%的空调清洗量,即:7.5万台*(15--20%)=1.1~1.5万台。那么开业第一年的税后利润为:35元/台*(1.1--1.5万台)=38.5万元--52.5万元。

2、200万人口中等城市的市场经营

此等城市大约有40万户家庭,家用空调器按30%的普及率计算,空调量有12万台。办公及公共场所约为家庭的总量的1。2倍,空调量为1。44万台,这样,该城市的空调总量为26.4万台。开业第一年清洗量按15--20%计算,清洗量为3.96万台~~5.28万台。那么税后利润为:35元/台*(3.96万台~~5.28万台)=138.6万元---184.8万元。

3、500万人口发达城市的市场经营

此等城市大约有100万户家庭,按通常30%空调普及率计算,家庭空调器总量为30万台。办公及公共场所为家庭总量的1倍,这样,该城市的空调总容量为30万台+30万台=60万台。开业第一年的清洗量按15--20%计算,清洗量为:90万台---120万台,那么税后利润为:35元/台*(9万台--12万台)=315万元--420万元。

以上数据都是按最保守计算,以我们最熟悉的武汉来说,武汉人口为700万,而空调的总容量为140万台。

农业经济行业研究范文第3篇

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由于这场金融危机仍处于持续发展中,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危机将走向何方并止于何处?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全球。同样,这场危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仍是未解之谜。

正是基于对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过渡的担忧,全球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方面的内容,将可能给全球未来的金融发展造成一些长远的影响。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 0.5%。

从宏观环境来看,目前正值中国农业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局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农业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农业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农业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形势下,我国农业行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我国农业企业又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呢?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行业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农业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整体发展局势,总结出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进而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及中国经济、政策、主要行业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农业行业的影响,并对未来农业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业行业今后的应对策略,为农业企业在当前环境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行业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注:本报告将保持时实更新,为企业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提供最新资讯,使企业能及时把握局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 目 录 〗

第一部分次贷金融危机分析

第一章 从次贷危机到世纪性金融危机

第一节 美国金融危机的新发展:从次贷危机到世纪性金融危机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世纪性”特征

二、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危机干预措施

三、7000亿美元拯救经济计划

四、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五、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第二节 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及发展阶段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二、美国金融危机原因的深层剖析

三、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一、次贷危机的触发

二、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

三、危机从资本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

四、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

五、结论

第四节 美国次贷危机的前景展望

第二章 金融危机基本规律与研究

第一节 金融危机定义

第二节 金融危机的分类

一、货币危机

二、银行危机

三、债务危机

三、资本市场危机

四、混合型危机

第三节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与规律总结

一、经济持续多年高增长

二、外部资金大量流入

三、国内信贷快速增长

四、普遍的过度投资

五、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

六、贸易持续逆差并不断恶化

七、货币普遍被高估

八、危机的发生机制和规律总结

第四节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

一、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政策简述

二、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

二、日本1990年危机与政策简述

三、次贷危机下的中国经济与政策选择

第五节 亚洲金融危机分析

一、爆发的原因

二、发展阶段

三、影响

四、教训

五、亚洲金融危机十年

第六节 国际市场面对金融危机应对经验

一、美国证券市场几次著名危机的应对

二、日本金融市场危机的应对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应对

四、香港金融危机的应对

第二部分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三章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政策影响分析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冲击多国实体经济

二、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其国际影响研判

三、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第二节 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及全年展望

一、今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变化的主要特点

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三、七大对策应对国际经济变化

四、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各地区经济的影响

一、北美

二、欧盟

三、亚洲

四、拉美

第四节 各地区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

一、北美

二、欧盟

三、亚洲

四、拉美

第四章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影响分析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运行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的经济运行

二、2008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三、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四、2008-2010年中国经济预测

第二节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政策选择

一、如何把握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各项措施

三、求解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四、趋势预测

第三节 国际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应对策略

一、调整经济结构

二、扩大内需

三、保持政策的及时、灵活与有效

第五章 金融危机对主要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传导机制

二、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未来趋势判断

三、应对次贷危机的策略建议

第二节 次贷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证券

二、银行

三、保险

四、纺织

五、房产

六、钢铁

七、机械

八、汽车

九、能源

十、航运

十一、家电

十二、旅游

第三部分当前金融危机对农业行业的影响

第六章 当前金融危机对农业行业的影响

第一节 金融业与农业行业的关系

一、全球金融业与农业行业的关系

二、我国金融业与农业行业的关系

第二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农业行业的影响

一、对农业行业本身影响

二、对农业行业相关行业影响

第三节 次贷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行业的影响

一、对国内农业市场的影响

二、对农业出口市场的影响

第四节 次贷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大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

第五节 我国农业行业当前政策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第七章 当前金融危机对农业行业主要领域的影响

第一节 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需求的影响

第三节 对农业企业并购整合的影响

第四节 对农业行业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第五节 对国内农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第八章 当前金融危机下对我国农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当前金融危机下对我国农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我国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8年我国农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三、2008年我国农业行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当前金融危机下对我国农业行业未来发展预测

第九章 当前金融危机对主要农业企业的影响

第一节 企业一

一、企业介绍

二、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最新发展动态及策略分析

四、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优劣势分析

五、当前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二节 企业二

一、企业介绍

二、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最新发展动态及策略分析

四、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优劣势分析

五、当前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三节 企业三

一、企业介绍

二、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最新发展动态及策略分析

四、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优劣势分析

五、当前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四节 企业四

一、企业介绍

二、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最新发展动态及策略分析

四、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优劣势分析

五、当前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五节 企业五

一、企业介绍

二、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最新发展动态及策略分析

四、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优劣势分析

五、当前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

第四部分应对策略

第十章 我国农业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

第一节 政策角度

一、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

二、农业行业政策调整

第二节 上游市场角度

第三节 下游市场角度

一、国内农业销售市场应对策略

二、国外农业出口市场应对策略

第四节 企业管理角度

一、成本控制策略

二、定价策略

三、竞争策略

四、并购重组策略

第五节 我国农业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评价

第六节 农业行业应对危机策略

第十一章 当前金融危机给我国农业企业带来的机遇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国外农业企业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农业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竞争优势

第三节 金融危机为我国农业企业提供了并购国外企业的机会

第四节 金融危机导致部分经营不善的农业企业退出市场

第五节 金融危机给我国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带来机遇

第六节 农业企业如何从危机中把握市场机遇

图表目录

图表:主要金融机构报告的次按相关业务亏损

图表:美国抵押贷款信用等级划分标准

图表:美国的S&P Case ShiHer房价指数

图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主要购买方

图表:次贷危机中金融机构资产减记前10位

图表:4家著名投资银行过去3个月内日均在险价值指数的变动情况

图表:次贷危机爆发后主权财富基金对跨国金融机构的注资

图表:TED息差的走势

图表:2006-2008年美国ABCP市场余额

图表:2006-2008年美国的季度GDP增速以及各部分的贡献

图表:2004-2008年美国商业银行坏帐率

图表:2004-2008年美国商业银行逾期率

图表:金融危机经济传导图

图表:美国1929年之前的贸易顺差累计额

图表:美国大萧条前后货币供给与商业银行信贷变动状况

图表:美国大萧条前后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

图表:大萧条前后美国经济增长与股市表现

图表:大萧条前后道琼斯工业指数

图表:大萧条期间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走势

图表:美国大萧条期间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图表:日本1990年前后经济增长情况

图表:日本1990年前后资本流入与股市表现

图表:日本1990年之前信用出现了快速大幅增长

图表:日本1990年前后股指与东京地价指数

图表:日本1990年前后零售物价指数

图表:日经225指数

图表:日本通胀状况与趋势线

图表:美国经济增长在2001年出现大幅下滑

图表:美国2001年后的货币扩张

图表:美国广义货币占比不断创出1995年以来的新高

图表:2007年之前中国的货币供给增长率长期维持高位

图表:1998年之后中国零售物价指数长期走低

图表:中国经济与日本(1990)、美国(1929)经济危机之前的相同点

图表:2007年10月-2008年11月节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图 图表:1998年Ⅰ季度-2008年Ⅲ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1999年1-8月—2008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月度累计同比增长率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出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与进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货币供应量月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2008年1-8月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图表:2008年1-8月房屋销售情况

图表:2008年M2与M1增速“剪刀差”达到06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

图表:2008年固定投资贷款资金来源情况

图表:2008年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来源

图表:2008年1-8月主要行业累计亏损总额同比增长显著上升

图表:2008年1-8月主要行业累计从业人员同比增长回落

图表:2008年中国经济预测

农业经济行业研究范文第4篇

1 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 节约各种行政支出, 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 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 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 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 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 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 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 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 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 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 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 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 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 首先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 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 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活动, 不断推进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努力提高各技术的经济效益, 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二是要做好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 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责任制、做好技术情报和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日志好工程技术档案、严格贯彻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三是要做好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 如建立安全责任、检查、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3 加强建筑企业质量经济的管理

所谓“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 不只是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建筑质量经济管理就是要根据设计和用户要求, 在规定的工期内, 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施工, 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

建立全面的质量经济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求运用多方法对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进行经济质量管理。要实现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 必须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 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包括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 已明确其职责与任务范围;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主人公精神, 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要做好全过程的经济质量管理, 必须坚持“为用户服务”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从市场调研、建筑设计、建筑施工, 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经济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经济管理则是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必须自觉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 并相互监督, 使得全企业都处在质量经济管理之中。

4 加强建筑企业人力经济的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 其经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 实施有效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极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最终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人力经济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 除了传统的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等, 还增加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管理, 以及终身教育等内容。

人力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人员的劳动消耗,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在人力经济管理上的, 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员的内在潜力, 实施各尽所长、各尽所能的“能本”管理;并建立“德为前提、能力本位”的能绩优先的用人制度, 坚决实施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干部人事制度, 创造条件保证有才能的人更好的发挥才干。

摘要:由于人们对建筑数量和品质的不断追求, 促使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何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 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 已成为每一个建筑企业管理者所关切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的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技术经济管理、质量经济管理和人力经济管理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建筑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建筑行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施超杰.改制剥离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以“财管”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J].建筑施工, 2002, 12 (3) .

[2] 安建山.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1 (31) .

[3] 孙秋玲, 田杰, 尹建江.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2010, 27 (1) .

农业经济行业研究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状况,利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分析方法,对石油产业行业结构的总体关联程度、个体影响效度、关联聚合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经济技术评价,系统分析了石油产业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石油产业;行业结构;经济技术分析

文献标识码:A

农业经济行业研究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从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出发,研究了国际上典型的四种循环经济模式,最后提出了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关键问题,为山西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

关键词:煤炭;循环经济;措施

Key words: coal; circular economic; measures

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其煤炭工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引致了山西工业行业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同时也相应引发了许多矛盾,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和以原煤、焦炭、火电为主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不仅使山西面临着与全国其他省区类似的因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环境问题,还承担着大规模开发、加工、转换、外运等多方面的环境负担。

1 循环经济模式

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经济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经济模式,这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在这种经济活动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性的和一次性的,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第二种是“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这种做法技术难度大、治理成本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它是人们对前两种模式难以为继而反思之后,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的过程,在这个生产循环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循环经济正是我国现阶段所追求的经济模式。我国自从20世纪90年后期开始引入循环经济的概念,现已开始进入实际运用阶段,在生态省、生态市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各地都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

2 山西省煤炭行业引入循环经济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山西煤炭地下采空区面积已达1 300平方公里,塌陷土地520平方公里,且以每年25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每年因采煤排放地下水资源达4.1亿立方米,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山西现有煤矿石山106座,自燃40多座,自燃产生的二氧化碳、烟尘等废气排放量达358亿立方米/年。山西每年因燃煤排放的烟尘80.05万吨,二氧化硫80.24万吨。各城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太原市空气中悬浮颗粒和二氧化硫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的8倍和3倍,称为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在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负荷中,焦化工业分别占到山西总负荷的30%和40%,山西每年洗煤水的排放量约500万立方米,煤泥年流量约为5万吨,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道,使山西24条主要河流中已有83%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能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山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山西遍地是煤,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外省输送了近百亿吨煤,占全国外调煤总量的70%以上。而遍地是煤的山西却变得千疮百孔。高强度、粗放式、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不仅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也使山西的经济结构趋于单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艰难而必然地选择。由循环经济的内涵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与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结果必然是煤炭资源的大量节约、废弃物的高效回收与循环利用、伴生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的最小程度污染,从而实现煤炭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合理分配与持续利用,这与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同时,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双赢,这也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发挥循环经济还可以促进煤矿企业产业链和产品链的延伸,克服传统煤矿企业发展存在的诸多缺陷,使煤矿企业不仅获得了煤炭开发价值,还得到煤炭深度开发和使用的价值,摆脱煤矿企业一直处于的基础的、粗放低效经营的状况和相对从属的、被动的社会经济地位。

到目前为止,山西省已建成煤炭循环经济项目56个,正在建设的40个项目中,近期还将有阳煤集团氧化铝、潞安集团甲醇项目一期、晋煤集团寺河矿井瓦斯电厂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

3 山西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循环经济首先被经济发达国家所采用,经过长期的实践,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循环经济的法制化和社会化,运用法律规范推动和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形成循环型社会。国际范围内发展循环的比较典型的模式有四种:

(1)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

(2)工业园区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个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3)德国的回收再利用体系模式。德国从环境保护入手,主要通过建立废弃物资源化的双元系统来发展“循环经济”,其特色是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在世界的前列,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循环经济的国家之一。德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及其实践,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日本、欧盟各国等经济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依据循环经济的思想制定或修订了本国的废物管理的法律规范。

(4)日本的循环社会模式。日本从资源减量化入手,以建设循环型社会为主旨,在环境保护技术和产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社会结构开始从过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社会,向降低环境负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社会转型。

借鉴国际社会发展循环的模式,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第一,建立和完善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不仅要依靠国家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而且要结合山西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符合山西的实际情况的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保证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要在制度层面上制定相关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煤炭产业政策,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煤炭产业发展的资源消耗和浪费,减轻自然环境负荷。

第三、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回收再利用体系。由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再加上煤炭生产企业长期实行粗放式管理,使得煤炭企业投入的生产材料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特别是一些机电产品和金属材料,如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讯电缆,铜电车线、钢芯铝绞线、凿岩机、高中压阀门、型钢、圆钢、钢材、钢丝绳等。这些物质既不构成最终产品,又比较容易完好的回收再利用,使得回收成为可能。

第四、建立矿区生态园区。实践证明,建立生态园是实现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方式。园区内企业的废料成为矿区内其他附属企业的原料和动力,尽可能把各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做到资源共享、各得其利、共同发展。园区内企业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储存,并通过工业代谢研究,利用生态系统整体性原理,将各种原料、产品、副产物乃至所排放的废物,利用其物理、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生态产业链,组成一个结构与功能协调的共生网络经济系统。

第五、应在煤炭行业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又称生产者扩大,是指生产者对于产品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即产品的使用结束之后。生产者不仅要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要承担产品从生产到废弃对环境影响的全部责任。这就使得生产者必须考虑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选择、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弃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首先,要制定法律,明确各方责任;其次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循环”的原则,规范生产者的生产行为;最后要完善行业标准,包括对废弃物处理的标准。

第六、应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的机制。要使企业生产中的物质能够“循环起来”,必须通过以制定政策为主的制度创新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盈利模式,使市场条件下循环型生产环节有利可图,这样就可以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要借助于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主动地、创造性地发展循环经济。

4 结束语

由于长期以来山西煤炭企业的粗放型发展,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上能源采掘和加工技术水平较低,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代价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山西发展循环经济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只要山西煤炭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变挑战为机遇,一定会逐步地走上环境与经济双赢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刘养洁. 循环经济模式下山西发展战略[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9):63-64.

[2]邵建华. 循环经济模式在德国煤矿区的成功运用[J]. 华东经济管理, 2004(3):89-91.

[3]陈钢, 王汉斌, 侯红燕. 循环经济应用于煤矿环境治理研究[J]. 机械管理开发, 2008(3):140-141.

[4]宋东风. 我国循环经济模式的思考[J]. 技术经济, 2006(4):19.

上一篇:初三化学下学期总结范文下一篇:我有一个愿望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