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原因范文

2023-09-30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原因范文第1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中国的对外贸易能力不断提升。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提升,从长远看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要占据中国整个贸易的重要地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融合过程中国际间贸易摩擦加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摩擦日益凸显,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期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提出可行性政策主张。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摩擦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但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利益不平衡导致的贸易摩擦也从未间断,而且近几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发,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的阻碍。随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发展,彼此间的贸易摩擦也变得突出,发展中国家频繁使用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遇到困境。

所谓的贸易摩擦是指,国与国之间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贸易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一国顺差和另一国逆差,或一国采用一些手段伤害另一国的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利益。换句话说,贸易摩擦是相互联系的经济体之间由于为了某一特定经济利益在经济贸易的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对外贸易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种形式。对外贸易发生存在其客观性与普遍性,贸易双方存在各自原因。目前主要的对外贸易摩擦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摩擦;双边摩擦、多变摩擦和集团摩擦;关税摩擦和非关税摩擦等。

当前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从1995年到2011年全球引发的贸易摩擦中4413起,其中有872起针对中国,占据总摩擦的19.76%,在全球各个国家中列举第一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以快速的速度发展,我们必须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原因

目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频发,引起贸易摩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出口产品具有很大相似性。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作为经济总量最大、对外贸易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性很小,出口产品具有很大相似性,其中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出口的核心产品,但是就目前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效率来看,中国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中国的产品重要的优势就是物美价廉,根据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而言,中国的产品很容易就进驻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中去,给这些发展中国家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威胁和抵制,中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出口产品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品种多、数量大、物美价廉使得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共处在一个共同的竞争平台上,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相比中国而言较低,但是产品结构与中国有较大的相似性,中国商品的进入自然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竞争,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就会引起不可避免的贸易摩擦,所以这是引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第二,出口与投资的不匹配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出口导向策略和对外经济与政绩考核结合起来,使得把对外经济的发展当成首要任务,而忽视了对外的直接投资。只出口产品而不进行在出口国进行投资设厂生产,这就会增加出口风险,出口对外依存度加大,目前中国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高达60%。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格局中,对外直接投资薄弱和巨大的货物出口比重的形成很大的不对称性,這就使得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加大。

第三,对中国市场经济的质疑。中国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坚持两种市场两种手段,就有很大的优越性。中国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在签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约时有很多不利的条件。也就是说GATT/WTO模糊性相关条款,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制造贸易摩擦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效仿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理由给中国设置较大的贸易壁垒,他们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所以按照WTO的有关协定,他们有权拒绝WTO 的计价模式,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换句话说,发展中国家把中国归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行列,惊醒歪曲的贸易壁垒的额设置。

第四,国贸易不平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敌视。在对外贸易中,一般意义上来讲,处于顺差的国家说明其出口大于进口,顺差的国家的商品具有竞争优势,而处于逆差的国家商品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上,中国大部分处于顺差的地位,这就引起了进口国家的敌视,他们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打压或者设置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壁垒,从而导致中国与发展国家的贸易产生摩擦,阻碍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制造业竞争力明显好于发展中国家,使得对外贸易两国现阶段必然出现互补性与竞争性共存的局面,使得中国在对发展中国家展开国际贸易时总会引起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对外贸易摩擦。

第五,对外贸易中存在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国际贸易促使各国得到很大的收益,尤其是在专业分工、技术增长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潜力。任何的利益都会引起分配的不均匀,而进行国际贸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就会引起国际贸易中产生摩擦。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情况也会发生利益分配的不均匀而引起不可避免的摩擦。部分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占有大部分贸易利益,加之中国经济增长明显,而本国获得的贸易利益处于不同的地位。于是,他们发起各种贸易摩擦以期干预和改变利益的分配,进而使得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受阻。

第六,中国自身因素引起。目前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遭遇不公平待遇,其实要反思自身的问题。首先,中国目前依靠自身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但是会导致出口的产品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和环境为代价换取歪曲的价格构成。其次,我国国内内需不足,单纯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导致中国国内产能过剩,加之目前国际社会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疲软,内生性的经济增长能力不足,导致中国商品在外销中受阻。再次,由于我国出口过于集中,风险分担受到限制,导致在对外贸易很多情况下受制于人。

二、解决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摩擦的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无容置疑的是,在中国未来的外贸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蔓延和加剧,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受到很大压力。也就是说,中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机制和措施解决目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以期获得长效发展。

第一,加强经济合作与互信。目前中国也是第三世界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目前要加强与贸易对方中加强双边对话与交流,不断提升双方的信任。加强双方政府部门的对话与交流,扩大双方的理解,争取在双方的谈判与对法中合理有序地解决双方发生的摩擦,争取让对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减少对方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同时要加强经济团体的协作,充分发挥机构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实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形成和谐的合作关系。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捍卫中国正当利益。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正当利益。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商会要加强与摩擦国家的交涉,寻求有效的解决机制。中国企业要积极进行应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中国企业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和格局,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要加大對外投资的多元化,转变传统的外向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加大刺激和扩大内需,“三驾马车”同时发力;此外,中国企业要扩大贸易对象,积极挖掘有潜力的外贸目标市场,努力分担外贸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会日益密切,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要在新的环境下,努力化解彼此摩擦,实现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李金玲,李晓燕.“非市场经济地位”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J].前沿,2006,(1).

[2]黄嘉.发展中国家对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

[3]王颐,李恒春.浅析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4]阚大学,吕连菊.相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原因范文第2篇

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贸易互补关系, 双方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由贸易互补关系变为贸易竞争关系, 贸易摩擦也随之加剧。

因能够描摹博弈参与者的思想动向, 分析错综复杂的博弈现象中可能存在的普遍性质, 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国际关系。因此, 本文将应用博弈论构建贸易摩擦模型。

2 贸易摩擦博弈模型的建立

一般情况下贸易摩擦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因、发展、升级到结束的过程, 双方的选择行为有先后次序, 因此本文将构建一个动态博弈模型。这个模型包含以下假设:博弈中有两个博弈方, 分别称为A国 (发达国家) 和C国 (新兴发展中国家) ;A国的目标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实现自己的某项经济诉求, C国的目标是维持合作;两国均是理性的独立行为体, 能够计算不同的政策选择带来的利益和成本, 从而找到效益最大化的政策。

2.1 模型的建立

在博弈的第一阶段, A国先行动, 有两个策略选择:向C国提出某项经济诉求, 或者维持合作状态。接着博弈进入第二阶段, C国采取行动, 有两种策略选择:接受A国的要求, 或者拒绝A国的要求。如果C国选择前者则博弈结束, 否则博弈将进入第三阶段。A国做出下一步的策略选择:放弃诉求, 或者坚持诉求并以贸易制裁相威胁。如果A国选择前者则博弈结束, 否则博弈进入第四阶段。C国对A国的威胁采取应对措施:妥协并接受A国的要求, 或者仍然拒绝其要求, 并且采取贸易报复, 反威胁A国。如果C国再次拒绝A国的要求, 则博弈进入第五阶段, A国威胁失败后面临两种策略选择:提出磋商请求或者将贸易战升级。如果贸易战升级, 则A国贸易制裁措施真正实施, 博弈结束, 否则博弈进入下一阶段, 此时C国有两个策略选择:接受磋商或者拒绝磋商。如果C国选择后者, 贸易战同样升级, 如果C国选择前者, 则进入谈判阶段。因此, 本文构建的是一个6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如图1中扩展形所示。

2.2 A国、C国的策略分析

(1) A国的策略选择。A国在第三阶段发出贸易制裁威胁的原因是:迫使C国在第二阶段接受A国的经济诉求, 这样A国的得益在UA的基础上增加PA, 所以A国在第一阶段的最优策略就是破坏合作均衡以得到更大的得益。如果C国没有如A国所愿, 拒绝A国的要求进行贸易报复, 则A国的策略会发生调整。此时采取贸易战会损失CA的贸易战成本, 所以理性的A国在第五阶段会选择磋商。当两国走向谈判磋商阶段, 若谈判损失CA*为正值, 则此时得益UA-CA*

(2) C国的策略选择。在A国的贸易制裁威胁下, 如果C国妥协, 则受损PC (贸易诉求对C国的价值) , 贸易战没有升级。如果C国拒绝A国要求并进行贸易报复则贸易战升级, 进入下一阶段。若A国和C国进入贸易战阶段, 则C国损失CC。如果进入谈判磋商阶段, 则损失CC*的值由两国谈判决定。综上, 若CC>CC*>PC或CC*>CC>PC, 则C国在第二阶段选择接受要求或第四阶段选择妥协是C国的最佳策略。若PC>CC*>CC, 则C国在第二阶段拒绝A国, 在第四阶段进行贸易报复, 使得贸易战升级是最优策略。若PC>CC>CC*, C国在第二阶段拒绝A国, 在第四阶段进行贸易报复, 在第六阶段接受磋商是其最优策略。

3 结论和政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 贸易战的走向取决于两国贸易战的成本和两国的谈判能力。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会导致两国间发生低级别贸易摩擦的概率增加, 但是两国会通过磋商来解决双方的摩擦。所以新兴发展中国家需要增强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相互依赖程度, 增加贸易战的成本来避免贸易战的发生。此外, 新兴发展中国还应该增强自己的谈判能力, 建立各种贸易摩擦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在贸易摩擦发生后积极进行申诉和应对来争取有利的仲裁结果。

摘要:针对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频发的现象, 基于对贸易摩擦的总结和认识,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博弈分析框架来分析贸易战。模型表明:贸易战的结果取决于贸易战的成本和两国的谈判能力。因此, 增强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相互依赖程度, 提高谈判能力是减少贸易摩擦, 促进贸易合作, 实现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原因范文第3篇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开始建立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商务部设置了产业损害调查局和公平贸易局,分别主管进口的反倾销预警和出口的反倾销预警,其运作体系是“国家全口径进出口监控预警网络体系”。同时针对国外技术壁垒,中国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政府部门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建立了区域性的或重点产品的监测预警体系,如上海WTO事务中心开发的“反倾销措施监控预警系统V1.0版”等,这些预警系统或预警机制在防范国际贸易摩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政府对相关产业和产品的预警信息发布滞后。国家商务部等所提供的几大行业预警机制的运行情况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能令人满意,还不能充分利用贸易政策信息、全球贸易电子账户,为国内企业提供技术贸易伙伴的资格和资信情况。所提供的各类国际技术贸易商情、国别技术产品出口指导,国际技术贸易谈判内容的信息明显滞后。同时,各企业的一些属于商业机密的数据未能准确及时地上报,导致预警的可靠性降低,最终还是各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判断是否受损害,而非考虑整个行业的损害。

其二,国内企业运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成功案例的信息不完整。据相关统计,从1995年到2012年,中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的争端案件数量为120多起,是目前世界上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数量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一部分企业对国外贸易救济案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反应迟钝,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甚至不能应诉。我国虽然出版了一些著作,介绍世界一些国家的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方法与策略,但总的来说,对于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摩擦案件发生的原因,企业进行应对的具体过程与方式和方法、以及相关结果的研究不太完整,从而难以运用国际贸易摩擦的具体案例为国内企业提供借鉴。

其三,监测产品的范围还比较狭窄。各地所建立的预警系统的监控对象主要是本地区的重点产品,例如,上海所建立的反倾销预警系统主要是监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监测指定的企业和指定的产品。目前我国启动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行业范围还比较狭窄。我国已经建立了汽车、钢铁、化肥、纺织品、电子信息产品和机床产品6大行业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状况尽快建立其他产业的预警机制。

其四,行业协会所起到的作用还很有限。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建设和运行领域,行业协会有着十分重要而无法替代的作用。而我国的行业协会大多数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是从政府职能部门脱离而转化来的,而且这些协会的会员绝大多数是原来系统内的国有企业,许多私营及合资企业等不在其中。由于覆盖面的狭小,所掌握的企业和行业的信息就不是很充分,从而很难充分发挥整体性的协调作用,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管理和协调作用。

其五,针对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理论研究还较为薄弱。就目前来看,国内针对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理论研究还难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坚定、完善的理论支撑。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缺乏基于理论基础、且符合我国国际的贸易摩擦预警指标体系,现有的指标多属于定性指标,较少有定量指标,且对定量指标如何进行定量,定量指标中包括哪些基本因素也不完整等;同时,缺少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有效应对方案和快速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此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研究常常于应用方面,特别缺乏对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基础理论研究。

二、对策思考

针对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其一,建立贸易摩擦预警信息网络。在国际贸易预警机制的建立方面,最关键之处是建立预警信息系统。贸易预警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几种类型,一是有关国际贸易和产业的数据。二是专业知识信息。这类信息包括技术标准或卫生检验检疫标准、技术许可贸易壁垒的信息,各国知识产权贸易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国际贸易摩擦案例的相关信息。三是跟踪贸易伙伴国贸易政策变化信息。

其二,保证国际贸易摩擦预警网络信息的准确性和超前性。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应该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建立的,可通过海关数据监控信息、典型企业上报的数据,分析产业面临的国外贸易趋势和安全问题。只有大量的准确数据才能反映行业情况,也才能为政府宏观调控,发布预警信息,减少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提供依据。

其三,完善政府层面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制度。政府层面的国际贸易预警信息网,除了跟踪各国技术标准或卫生检验检疫标准的变动信息,技术许可贸易壁垒的信息,各国加强知识产权贸易保护的信息外,还应该建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联席制度,促使外经贸、财税、科技、技监、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密切配合。同时还应该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制度。

其四,建立行业组织层面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应针对行业组织的特点,建立外经贸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行业的详尽、及时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发布进出口商品的趋势,对相关行业的贸易状态进行监控和评估。同时,还需要对外国市场动态和贸易政策变化的调查和监控,通过在外国的派出机构搜集各类信息。特别需要注重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贸易预警信息。

其五,建立企业层面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企业是国际贸易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主体,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企业不仅应该进行资金投入,建立信息网络,还应该进行知识方面的投入。并通过各种投入,培养出专业人才。同时,企业在建立国际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中,还需要强调企业间的合作、沟通和协商。

其六,完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监督与管理。在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建立过程中,还应该建立起处理国际贸易摩擦问题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在这方面,需要明确各个层次关联人员责任。一旦预测或发生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应该有相关人员负责搜集、分析和传递信息,分析相关因素和可能造成后果,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研究,做出相关决策,并承担相关责任。同时,对正确的决策给予相应的奖励。此外,还应该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某些方面进行更新和调整,使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解决国际贸易摩擦问题,促使国际贸易稳定而顺利地发展。

最后,还需要特别重视针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理论研究。在这方面,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较为重要;一是要重视针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针对国际贸易摩擦问题的基础研究,如果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出现问题,建立在这上面的针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研究就会完全偏离方向,同时还需要注意在合理的国际贸易摩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二是要进一步完善针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指标的研究,特别是在定量指标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定量指标有数量大小,数量界限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三是要在国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针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预警技术,有效建立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应对方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值得强调的是,理论研究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理论研究才能为我国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创造条件。 (作者胡方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赵丽芳 lifang.zhao@wtoguide.net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原因范文第4篇

2018年1月以来, 美国政府陆续针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光伏产品、进口中国的铸铁污水管、钢铁和铝等出台关税政策。而3月22日, 特朗普签署了总统备忘录。紧接着3月23日, 中国做出回应, 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 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 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4月4日, 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 将对中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4月5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 额外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4月16日, 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宣布, 中国电信设备商中兴通讯将被禁止从美国市场上购买零部件产品, 期限为7年。

面对美国一系列举动, 中国也未坐以待毙。4月17日, 中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 初步认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存在倾销行为, 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4月19日, 中国商务部决定对部分进口卤化丁基橡胶产品实施保证金形式的临时反倾销措施。

2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影响

2.1 进口增加, 冲击国内市场

中国加大自美国的进口, 整体上将对中国农业产生一定冲击, 尤其是猪肉养殖行业可能会面临美国低价产品较大的价格冲击。而能源进口的增加可以使得我国能源种类与能源来源更加多元化, 有利于我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声明中并未提到中美在制造业加深合作的具体指向, 如果进一步增加进口, 对制造业而言, 将加快相关产品形成竞争性市场, 有竞争才有进步, 希望会有更多的制造业向家电行业一样在充分竞争中脱颖而出。

2.2 短期缓和, 长期仍需关注

中美贸易战的阶段性缓和, 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均大大下降, 短期风险偏好有望得到提升。但当前中美双方似乎仅就解决贸易问题达成了框架性协议, 具体实施方案以及进口规模还有待进一步的沟通与博弈。同时, 由于特朗普本人执政风格高度不确定, 未来是否会出现反复也无定论, 中方应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

3 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

也就是说, 中美贸易摩擦只是阶段性的缓解, 未来仍将经历长期拉锯战, 将成为常态问题, 长期存在、持续发酵。

3.1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

事实上, 如果美国在高新技术产品方面对中国做出宽松的政策, 对标加拿大, 那么美中贸易逆差会减少30%甚至更高。美国将军民两用的高科技产品当成了纯军用产品, 所以对中国完全没有放开, 如果这部分放开的话逆差会减少很多。世界经济和中美经济均进入了一个重构阶段, 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将是一个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值得强调的是, 中美贸易争端必须坚持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核心, 也只能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衡量方法。

3.2 实施改革驱动发展

其次, 在企业间达成共识, 利用企业的力量来推动开放和改革。针对本次的贸易摩擦, 美国波音公司已经发出声明, 声明表示“将主动与两国政府接触, 并在美中两国领导人富有成效的谈判基础上继续努力, 因为强大而充满活力的航空航天工业, 对两国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都是重要的。”

3.3 加大对市场的开放和拓展。

2017年, 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19%, 对欧盟是16.4%, 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28%。此前, 我们对于美国的依存度还是过高, 所以现在应该极力开拓欧盟市场, 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 另外, 应该启动与更多国家的自贸协定, 如2016年开始启动的中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等。

3.4 中美直接的对话谈判

美国挑起贸易战, 一大理由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太大, 要通过加征关税来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缩小贸易逆差, 但其计算方法和统计数字都存在有误的地方, 需要两国商务部门和海关相互合作, 拿出正确的数字反映中美贸易问题的真实现状。其次是中美贸易出现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自我限制对华出口, 导致逆差的产生。美国很多产业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中美两国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 改变中美贸易的状况。

整体而言, 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 中国一直保持克制与理性, 中国出台反制措施回击美国的贸易保护行为, 根本目不是立足于“打贸易战”, 而思路仍将是双方在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关切的基础上, 平等发展双边关系, 实现“合作共赢”, 推动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4 结语

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的贸易摩擦, 也需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看。守成大国需要尊重新兴大国的利益诉求, 新兴大国也需要正视历史形成的力量平衡, 通过两者之间, 以及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互动, 最终形成新的世界秩序。不论对于守成大国还是新兴大国, 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问题, 往往需要从政治经济到时代特征的通盘考虑, 单一层面的考虑往往会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本文重点阐述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 产生这种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病针对其出现的影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摘要: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日渐强硬。首先在战略上, 2018年年初, 特朗普政府公布两个重要官方战略文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与《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这两份文件无一例外地将中国描述为美国首要的“战略竞争者”。称美国“将提升竞争意识, 应对这一挑战”。在贸易领域, 特朗普政府主动挑起贸易摩擦, 为达到自己目的不惜引发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摩擦升温。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合作

参考文献

[1] 曲德辉.中美贸易摩擦升温市场惊慌不失措[N].期货日报, 2018-03-26.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原因范文第5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中摩擦事件屡见不鲜。为保障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我国及时构建了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并在出口活动中发挥出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贸易摩擦也逐渐暴露出若干新特点,如何进一步健全预警机制已经成为时下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我国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现状

我国政府对入世后可能出现的出口贸易摩擦问题早有预判,自2003年5月开始,商务部便开始不断扩大产业损害监测的范围,将对出口产品的监测同样纳入监测体系之中,对部分重点敏感商品予以积极的预警监测分析,另外,还先后在以汽车、钢铁以及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相关行业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各地方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了建立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关行动。整体来看,我国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得以初步建立,并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二、我国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初步构建了一个针对出口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该机制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预警机制的理论支撑体系尚不完善

现阶段,国内外针对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而开展的理论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甚至无法为实践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为什么诸如美国之流的世界一流贸易强国却很少针对出口贸易摩擦预警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观点是,贸易摩擦虽然是贸易大国经常性遇到的一个问题,然而,只有赶超型国家对这一类摩擦比较敏感,自然而然地尤其重视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构建和应用问题。该部分国家在使经济跻身世界一流的过程中,对出口贸易表现出了较高的依存度,即出口贸易能够很好地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进出口总额虽然相对偏大,然而,对外贸易依存度却普遍表现出相对适中的特点,因而支持国内劣势产业的发展以及做好国内就业工作才是这一类国家更为关心的工作,所以,其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方面,大多将工作重心放在监测进口这一方面,很少对出口贸易摩擦进行研究。如美国的“扣动扳机机制”便是为了应对进口贸易而构建的。由于此类国家在贸易摩擦中普遍具有主动权,因此,贸易摩擦几乎不会给其带来严重危害,自然鲜有人针对“预警”问题进行研究了。

由上面提到的各种原因可知,我国有必要依托国内相关力量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二)预警主体间的分工尚不十分明确、职责尚未完全厘清

我国现阶段初步构建了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这三大主体在内的预警体系,然而,和日本等国的有关机制相比,其在预警主体间的分工以及职责厘清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首先, 存在政府缺位或者越位问题,未能充分做好理论指导、警报发布、政策或人才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政府“插手”了一些本应由行业协会负责的事宜。就政府职能角度来看,商务部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除去以上海为代表的少数地区外,大部分省级地方政府未能在预警机制中充分发挥作用。其次,基于行业协会视角来看,我国大部分行业协会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代表性不足,工作质量不高,同时普遍存在难以独立对外交流的问题。最后,企业对出口贸易摩擦所具有的危害性以及长期性缺乏系统认识,且实践经验严重不足;一些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等、靠”思想,“搭便车”行为比较常见。

(三)预警的时效性还不够强

现阶段,我国虽然逐步加强了贸易摩擦预警发布的时效性,然而,仍旧需要继续提高。只有尽可能早地发布相关警告,才能给涉事企业留置充足的反应时间。通常而言,预警的时效性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两点,一个是信息收集效率,另一个是对信息的整理能力。假若信息收集效率不高,再加上未能进行有效整理,那么预警的时效性势必会大受影响。

(四)预警机制的受益人覆盖面还不够宽

预警机制若想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则需要尽可能宽地拓展受益人的覆盖面。由前文提到的日本经验可知,当出现贸易摩擦的苗头之后,应政府以及行业协会联合发出警告,由行业协会负责会员商的召集工作,并群策群力商讨对策。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对预警机制缺乏深入认识,对相关活动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再加上行业协会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贸易摩擦预警信息传输缓慢、不及时,即便为企业获悉,也可能因为企业自身素质问题而缺乏有效应对,使得预警机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完善我国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对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理论的研究

对我国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相当部分问题是因为缺少健全的理论支撑所造成的。 相关理论研究不仅要具有原创性,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填补空白的性质,由于可供参考以及借鉴的文献成果不多,开展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基于我国现阶段和未来出口贸易摩擦所具有的危害性以及长期性考虑,进一步健全预警理论体系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应深化合作,政府不断加大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探讨和实施“治本”良策,如此才能使我国更快更好地由被动应对这种负面状态下解脱出来。还应加深企业对该项研究的认识,从而使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参与该项研究工作,并深化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一起建立健全满足我国现实需要的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理论体系。

(二)细化预警主体间的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由日本的经验可知,其贸易摩擦预警主体在分工上较为具体,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三者之间有机互补,构成了一个彼此配合以及各司其职的高效运转整体。其大企业等设置在国外的分支机构负责相关信息的收集,并及时传递给总部,同时和本国政府的驻外机构之间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待相关信息传递到行业协会之后,由行业协会负责会员商的召集工作,并共同商讨对策,绝大部分情况下,先由行业协会尝试着解决摩擦,假若需要政府帮助,则向政府及时反馈相关要求。政府采用立法形式赋予了行业协会一定权力,同时成员企业则以其为中心开展统一对外工作。整体而言,日本所采用的这套组合拳在解决出口贸易摩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我国应从中借鉴相关经验。

我国现阶段的短板之处集中表现在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这两大方面, 首先,应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能,商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尝试将那些原本应由行业协会负责的职能慢慢地还给条件相对成熟的行业协会;其次,应积极落实行业自律建设工作,行业协会在该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建立健全联络以及协商机制,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行约、行规以及承诺制度,并予以严格落实。有效发挥市场规则的积极作用,同时推动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从而更好地满足世界市场的实际要求。最后,应进一步降低小企业“搭便车”的可能,基于预警机制可能带来的收益规模,由成员企业分摊其运行成本, 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消除部分企业的侥幸以及观望心理,使其积极投入到這一机制的建设工作中来。

(三)提高预警机制的时效性

提高预警机制时效性,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后续的应对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将出口贸易摩擦消灭在初始阶段甚至萌芽状态。首先,应构建政府、行业协会之间的协调机制,作为政府相关主管机构应定期听取行业协会等机构提交的信心以及建议,并组织人力深入研究应对措施。其次,行业协会应不断加强和进口国的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及时且准确地收集有关出口贸易摩擦苗头的各类信息。再次,在健全预警机制的工作中,应积极动员和利用有关企业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和利用相关研究机构的力量,从而获得集思广益的效果。最后,考虑到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领域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在现在和未来的一定时间之内我国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应积极肩负起预警信息收集、整理以及发布工作。应积极利用商务部驻外机构所具有的窗口作用,为国内及时提供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应深化和海关等部门的合作。(作者单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原因范文第6篇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在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也愈加严峻。文章分析了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提出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贸易摩擦;原因;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关系愈益加深,特别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与世界各国贸易关系日益加深,贸易摩擦也频频发生,现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案件数量为历年之最,各类贸易摩擦涉案金额多达91亿美元。近11年来,中国因贸易摩擦而减少出口400亿至500亿美元,每年丧失3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努力探索化解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正常健康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当前,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平衡性、贸易利益分配的两极化趋势、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政治制度的对撞等因素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导致贸易摩擦的数量、领域和范围日渐扩大。参与贸易的各个国家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总是依据一定的贸易保护理论,不断地变换方式,采取如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保护手段来保护本国国内产业。这些行为看似合理,实际上则是贸易保护,必会引发相应的国际贸易摩擦,这是构成我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的首要原因。同时,由于近年世界各国经济普遍发展迟缓,而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全球原有的市场和利益格局,加上我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与欧美等国家不一致的因素,各国为了避免外部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便纷纷出台,有的国家内部利益集团甚至利用“中国威胁论”向本国政府施压,要求对中国产品进口进行限制,导致中国出口遭遇频繁的贸易摩擦。

2、世界贸易组织例外条款的模糊性及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首先,我国加入WTO后,当与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发生贸易纠纷时,虽然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但是由于我国在加入WTO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当贸易摩擦发生时,我国仍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其次,由于WTO个别条款在例外规定上存在模糊和漏洞,使其常常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并成为他们实行进口限制的借口,导致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再次,虽然WTO争端解决机制吸收了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优点与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创新,但WTO争端解决机制还是存在许多的缺陷与不足,使得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不能完全按照当初的设想来约束和规范成员的一切行为。而WTO争端解决机制本身存在的其他诸如制裁的有效性不足、执行期限过长等缺陷,实际上也促成了贸易摩擦的发生和加剧。

(二)内部原因

1、对外贸易结构相对落后,外贸经营管理体制还不完善。首先,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单一,量多值少。这些低附加值产品的大规模出口造成了对发达国家夕阳工业的冲击,为了缓解本国国内的就业压力,这些国家便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设置种种贸易壁垒。其次,中国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外贸出口严重依赖美国、日本、欧盟、香港、东盟,其中美国、日本、欧盟三大市场所占的比重几乎占中国出口的一半,并且持续多年的外贸顺差主要来自美国、欧盟等国(地区)。再次,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地区价格差异较大,价格体系尚不完善,外贸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往往造成国内企业相互压价无序竞争,从而引起被进口国的反倾销而诱发了贸易摩擦。此外,我国现行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国内企业经常遭受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进口限制措施的打击。

2、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不完善。国外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表明,一个完善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是有效应对贸易摩擦的重要保障。中国加入WTO后就开始着手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至今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也仅仅是具有一定的雏形,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第一,是企业的自我防范意识差,预警机制不完善。我国出口企业普遍欠缺敏锐、通畅的信息捕捉、分析和传递系统,未能做到根据国外不同市场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竞争手段及营销谋略。更严重的是,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及时,在国外企业或行业协会已经决定或表现出对中国某种出口产品关注并可能付诸调查,决定立案时,未能及时改变原有的出口战略,出口产品仍大量低价涌入该出口市场,招致贸易摩擦的实际发生。第二,行业协会功能发挥不到位。目前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中,大部分行业协会仅仅负责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对企业的一些培训上,很多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第三,政府管理过细,对自己在预警机制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二、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9809.3亿美元,贸易顺差1125.3亿美元,与2006年同期614.5亿美元顺差规模相比,大幅度增长83.1%。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屡创历史新高。贸易顺差过大招致了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不满,加剧了贸易摩擦的发生。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到正常的贸易秩序,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出口长期大于进口,也会导致最终失去国际市场。因此我国应把握好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由关注贸易顺差转向贸易平衡。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出口至上”的不合时宜的观念,淡化出口作用,适当重视进口作用。

此外,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缓解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治本之策。首先,我国要进行国内相关政策调整,实现出口企业从“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正确处理好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从而以质取胜,以高技术取胜。在实践中,要建立科学的外贸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引导地方和企业将发展外贸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其次,要转变我国制造业大国的角色,通过企业自主创造和培育新品牌,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结构层次和技术能力,改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加工装配这一低附加值、技术含量低的地位,从而使我国逐步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再次,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投入。一是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为服务贸易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二是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旅游、商业和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领域发挥发展潜力。三是充分利用全球服务外包趋势给我国提供的良好机遇,以服务外包带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并带动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二)构建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体系

首先,政府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对企业某些产品出口规模的调控和企业经营秩序的规范指导,加快出口增长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设。面对贸易摩擦频发的现实以及贸易摩擦强化趋势,我国政府应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客观认识,冷静分析、积极应对。一方面制定长期的战略性对策,另一方面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政企配合,以顺利渡过贸易摩擦高发期,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宽松的国际环境。

其次,企业要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创自己的品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调整出口市场格局以增强抵制贸易摩擦的抗击能力。同时,企业还要积极主动地采用国际标准,大幅度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企业要进一步完善进出口预警机制。企业作为贸易摩擦的主角必须密切关注存在贸易壁垒潜在风险的产品,利用国内外数据库建立进出口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进出口商品的变化,建立定期信息交换机制,提高预警机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最后,还要加强和完善行业协会的建设,强化行业协会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具有协调同行、避免过度竞争以及自主对外沟通的功能,它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可以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面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我国的行业协会要尽快实现体制上的转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市场规律运作的行业中介组织,加快贸易摩擦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大要案应对工作,加大与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歧视的斗争力度,建立损害调查机构联系制度,加强对主要出口对象如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两反两保”法律制度的研究,帮助企业主动采取措施防止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规范出口行为。

(三)扩大内需,拉动国内消费,缓解出口压力

目前中国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与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有关,在内需不旺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寻求占有国际市场,甚至以低价销售的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产品,必然导致贸易摩擦频频发生。因此,统筹国外市场占有与国内市场扩大的关系,把重心放到扩大内需上来是缓解贸易争端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可通过以下具体措施来实现:

一是要摒弃歧视内销的出口鼓励政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它需要积极扩大内需,这是一个长期战略。我国加入WTO以后成为世界上一个开放型经济大国,我国市场已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确实要面对如何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问题,所以在处理内外需关系的问题上,需采取均衡的战略,以促进外需与内需的协调发展。

二是要切实落实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消费偏低一直是困扰消费市场的大问题,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通过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其次,提高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购买力。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要树立其消费信心,关键是提高他们的购买力。各级政府应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通过解决就业问题切实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刺激这部分中低收入居民的需求。

三是拉动内需还需要从深化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近年来居民最不满意的民生问题方面进行改革,减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预期,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增强他们的购买能力,使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崛起的世界贸易大国,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遭遇频繁的贸易摩擦是在世界贸易摩擦高发多发的背景下发生的,要解决贸易争端、规避贸易摩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应该齐心协力,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断完善产业和贸易政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才能使中国从贸易摩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健,唐琳等.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

2、郑志宇.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分析[J].社科纵横,2006(9).

3、宋秀峰.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探讨[J].国际经贸,2007(1).

4、李莉.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6(5).

5、全毅.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趋势与对策[J].探讨与争鸣,2007(1).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作者为该单位副教授)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范文下一篇:祖国的辉煌成就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