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信息论文题目范文

2024-01-22

农产品物流信息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从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冷链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技术、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物流发展环境等角度阐述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优化措施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tatus; optimization measures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大,而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易损耗等特点,因此在流通过程中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缺乏、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等问题,使其在物流过程中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 000亿元以上[1]。因此,发展冷链物流体系,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而且能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提高农业效益。

1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产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产品始终必须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根据冷链物流的定义,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根据农产品的特性,为保证肉、蛋、禽、蔬菜、水产、水果、花卉等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无损耗、无污染,在冷冻工艺学的基础上,采用人工制冷技术,使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分销,一直到零售终端等环节,一直处于适宜低温环境的特殊供应链系统[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成如图1所示。

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物流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前期投入大,标准要求高;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专业性的物流设备,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第三,农产品容易腐烂,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组织协调性高。

2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起步于20世纪,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生鲜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及运输等环节逐步得到应用。进入21世纪,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1]。

2.1 农产品生产规模。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近年来我国新鲜蔬菜、水果的产量和水产品总产量、肉类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牛奶产量居世界第3位[4]。2014年蔬菜产量76 005万t,水果产量26 142万t,水产品总产量为6 461万t,肉类产量为8 706万t,牛奶产量为3 724万t,禽蛋产量为2 893万t。近5年六大类农产品的产量见表1。

2.2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有冷库和冷藏运输两个方面[6]。我国自195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贮藏肉制品冷库,1968年建成第一座贮藏水果冷库,1978年建成第一座气调库[7]。截止2010年,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t,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t,冻结物冷藏量740万t;机械冷藏列车1 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 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t,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具体体现在我国冷链物流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小,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有冷链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且呈现区域性不均衡发展。

2.3 冷链物流技术。冷链物流技术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上,冷链标准和认证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核心技术;微观层面上,有冷链冷藏技术,冷链保鲜、包装技术,冷链节能技术和冷链的自动化技术及信息技术。长期以来,我国的冷链物流缺乏先进的国际认证、良好的管理技术及冷链物流技术基础,导致冷链流通率和全程冷链率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效率低下。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1]。。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已率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一些大型肉类屠宰企业也开始应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生产冷链,逐步发展到储藏、运输、批发和销售冷链。

2.4 冷链物流企业。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单一,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只能从事单一的冷藏运输或冷库储存业务,且服务水平不高,缺少对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掌控能力,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5 冷链物流标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在实践中所使用的还多是企业标准和行业推荐标准,很少有国家行业标准和国家强制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办[2009]160号文件,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简称“冷标委)成立,负责我国冷链物流领域技术、管理、服务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于2012年发布了《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2014年发布《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等国家标准。尽管近几年国家已加快制订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但要想打造全程化冷链,急需在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上不断发力。

2.6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随着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政策有: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冷链物流,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了2010~2015年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2014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同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物流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所部署的12大工程中,第一大工程就是冷链物流;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说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中。

3 优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措施

从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经验看,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受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预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至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 700亿元[8]。在庞大的市场规模基础上,应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冷链物流技术及标准体系,培育冷链物流企业,促进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3.1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础而言,冷库和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然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在国家相继颁布一系列鼓励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之后,我国的冷库已经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结构并不十分合理。据资料显示,在冷库类型方面,冷冻库占比超过50%,而超低温冷冻库却占比不到1%。同时,超过60%的冷库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冷库却占比不足;在储藏商品品类方面,果蔬类产品占比超过30%,而水产品、肉禽类产品占比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冷藏运输设备也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冷藏车的保有量严重低下。因此,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各类保鲜、预冷、冷藏、冷冻、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布局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配备冷链运输车辆,对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非常重要。

3.2 加快冷链物流技术升级。首先,推广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GAP(良好农业规范)等专业质量认证;其次,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普及冷链物流技术,实现全过程冷链。一方面,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技术在生产、加工、包装环节实现低温控制,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冷链对接;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企业运用冷链物流技术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运作。

3.3 培育和壮大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通过冷链物流外包,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而目前我国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仅占20%左右,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行业竞争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一批大型电商与物流行业巨头纷纷加大在冷链物流领域的投资,如天猫、京东、顺丰;另一方面,加快国内外冷链物流企业的合作,如中外运普菲斯在上海外高桥、天津港冷库相继投入使用,天津滨海泰达物流集团与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合作的泰达行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运行良好。

3.4 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近几年在冷标委的推动下,冷链基础、冷链管理、冷链设施、冷链人才、冷链技术等层面的标准得以不同程度地制定、补充和完善,企业对于标准认知越来越深入和全面,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和市场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由部门、地区条块分割管理,制约了冷链物流各相关行业标准化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尽快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才能促进冷链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10-07-30)[2015-10-30]. http://www.gov.cn/zwgk/2010-07/30/content_1668124.htm.

[2] 邵瑞银.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与对策[J]. 企业经济,2013(6):127-130.

[3] 杨君. 深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孙春华.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95-39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数据年度数据2010~2014年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牛奶、禽蛋产量[EB/OL]. (2015-01-05)[2015-10-30].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6] 张建军,杨艳玲.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物流科技,2013(2):102-105.

[7] 佚名. 冷库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EB/OL]. (2015-06-23)[2015-10-30]. http://www.clb.org.cn/zt/lengkuzt/01.html.

[8] 佚名. 宏观政策及市场推动,冷链年增长将达25%[EB/OL]. (2015-01-16)[2015-10-30]. http://www.chinawuliu.com.cn/information/201501/16/297631.shtml.

农产品物流信息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基于消费者满意度视角,以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服务完整性和上门性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物流公司物流配送的成本和利润,构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多目标优化模型,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优化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消费者满意度;电子商务;物流优化;农产品

1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农产品的满意度已不局限于农产品本身,物流配送的各项指标也成了评判该商品的满意度的重要标准。假设某农产品市场基本需求为A(A>0),某物流公司为消费者配送该农产品的快递价格为p(p>ct+cs),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为t(t>0),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为s(s>0),消费者对快递价格敏感系数为λ1(λ1>0),消费者对快递时间敏感系数为λ2(λ2>0),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敏感系数为λ3(λ3>0),物流公司对配送时间的额外成本投入(即保证农产品物流最慢速度之外的能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时间成本投入)为ct(ct>0),物流公司对配送服务质量的额外成本投入(即保证农产品最基本配送服务之外的能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服务成本投入)为cs(cs>0),影响消费者感知配送时间的两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和n(m>0,n>0),影响消费者感知配送服务的影响因子为k(k>0)。

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假设消费者使用该物流公司配送该农产品的数量为Q,则假设消费者需求模型为Q=A-λ1p-λ2t+λ3s。

其中,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t与物流公司对配送时间的额外成本投入ct有关,当ct为0时,t为一个较大的值m+n,当ct变得越大,t越小,当ct无限大时,t趋近于一个较小的值n,因此假设消费者感知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t的大致图像如图1,模型假设为t=mct+1+n。

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s与物流公司对物流配送服务的额外成本投入cs有关,当cs为0时,s为0,当cs变得越大,s越大,当cs无限大时,s趋近于一个较大的值k,因此假设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s的大致图像如图2,模型假设为s=k(-2arccot(cs)π+1)。

2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多目标优化模型

根据上述消费者需求模型、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t的模型和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s的模型,可将消费者需求模型写成:Q=A-λ1p-λ2(mct+1+n)+λ3k(-2arccot(cs)π+1)。

假設物流公司配送利润为Π(Π>0),可得物流公司配送的利润模型为:

Π=(p-ct-cs)Q=(p-ct-cs)[A-λ1p-λ2(mct+1+n)+λ3k(-2arccot(cs)π+1)]

从消费者满意度视角出发,以最小的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最大的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服务完整性和上门性为优化目标,同时,综合考虑物流公司物流配送的成本和利润,在满足约束条件p>ct+cs下,构建如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多目标优化模型:

(1)从表1和图3中可看出,在约束范围内,当ct为0时,t为最高值m+n=7.1;随着ct逐渐增大时,t逐渐降低,消费者满意度逐渐增大,且在初期满意度提升较快;当ct在约束范围内增加到最大时,t达到约束范围内的最小值0.74(逐渐接近整条曲线的极限小值n=0.1),此时消费者对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满意度较高。

(2)从表2和图3中可看出,在约束范围内,当cs为0时,s为0,即物流公司除正常配送外,无任何诸如送货上门、快递拆包完整、快递员良好服务态度等服务,此时消费者对物流配送服务的满意度最低;随着cs逐渐增大,物流公司会提供有限物流服务,s的满意度逐渐增大,且在初期满意度提升较快;当cs在约束范围内增加到最大时,s增长逐渐平稳,达到约束范围内s的最大值3.75(接近整条曲线的极限大值k=4),此时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

(3)从表3和图4中可看出,在约束范围内,当物流公司不投入ct和cs时,物流公司配送利润达不到最高值,即需进一步优化电商物流;当物流公司投入部分ct和cs时,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和服务质量满意度不断提升,使得消费者的物流需求量迅速提升,物流公司配送利润达到最大值;当ct和cs进一步增加时,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以及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满意度虽然不断提升,但此时物流公司的单位配送利润不断降低,物流公司配送利润逐渐降低。

4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优化建议

根据上述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优化模型,可以得出以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优化方案:

(1)在p>ct+cs范围内,物流公司通过增加物流配送额外时间成本和额外服务成本,可以提高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及时性、响应性以及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2)在物流公司增加物流配送额外时间成本和额外服务成本投入的初期,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及时性、响应性以及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提升显著,此时消费者的物流需求量迅速提升,物流公司配送利润可达到最大值。物流公司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物流配送时间和服务的额外投入临界点,以便获取最大利润。

(3)在物流公司增加物流配送额外时间成本和额外服务成本投入的中后期,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及时性、响应性以及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提升放慢,甚至因成本的较大投入,导致单位配送利润不断降低,物流公司配送利润反而降低。

本文从消费者满意度视角出发,以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服务完整性和上门性为优化目标,同时,综合考虑物流公司物流配送的成本和利润,构建了基于农产品消费者和农产品物流公司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研究物流公司增加物流配送额外时间成本和额外服务成本,比较农产品消费者满意度的变化和农产品物流公司配送利润的变化,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优化提供了建议。

参考文献

[1]张琳超.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快递服务定价优化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2]黄曼,黄斌,连捷,等.生鲜农产品的电商物流服务优化机制与方向[J].闽江学院学报,2018,39(4):32-40.

[3]拓锦华.基于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制造商定价策略与渠道选择研究[D].长安:长安大学,2019.

农产品物流信息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研究内容为大型农产品物流园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研究。政府主导的主要内容为发挥政府相关政策和社会资源优势,确保大型农产品物流园的公益性职能目标,确保建设运营主体的国企绝对控股属性,确保土地和资金成本的可控。市场化运作的主要内容为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灵活性和专业人才的充裕性优势,进行上市拿地、社会化融资、按市场规律由专业团队进行运营管理。

关键词:大型农产品物流园、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1基本概念

本文所说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是指为某個地方城市或更大区域内居民提供农产品一级批发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不包括这个城市或区域内的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某个特定品类如海鲜等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社区农贸市场、农产品生鲜超市、单纯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或农产品储存冷库等。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具有规模大、农产品种类多的特点,本地城市内或周边区域的其他农产品交易市场要都主要从它这里获取农产品货源。

往往只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其他规模与影响力较大的重要城市才会建立一个或两个这样的农产品一级批发综合性市场,如深圳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南京众彩农副产品物流园等。有些人口规模不大的地方城市甚至都不需要建设,而是就近借用周边重要城市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获取农产品的一级批发。

2研究意义

继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两个政策文件后,201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同时,国办发〔2017〕1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出台,对菜篮子工程的市长负责制提出了明确的考核办法。这些政策和文件促使各城市将政府主导建设菜篮子工程纳入政府五年规划的重点工程中,菜篮子工程建设成为各大城市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菜篮子工程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生产能力建设、市场体系建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调控保障体系建设等等。其中,大型农产品物流园的建设,是菜篮子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关键抓手和物质平台载体。它是整个农产品供应产业链中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关键物质载体,它是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实现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的关键抓手,它还是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涨幅、进行农产品应急储备、实施信息监测预警与发布的重要管理平台。

一方面,作为市长负责制度下的民生工程,政府必须把控住大型农产品物流园的建设运营,并依托其实行保供稳价、解决老百姓“买菜难、买菜难”、食品安全控制等关键问题,因而项目的建设运营必须实行政府主导,实现项目的公益性、民生性目的。另一方面,项目建设与未来的运营管理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化的运作团队,靠政府财政拨款、政府公职人员投入无法满足需求,因而项目的建设运营需要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社会化融资、专业团队运营管理等。因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就成为市长负责制下、大型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建设运营的必然方式。

3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要点

3.1公益性保障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公益性保障工程。首先,要提供足够的农产品供应量、切实满足本地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流通中心。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全国人均年主要食物消费量目标为459公斤。事实上,考虑到农产品流通过程的损耗、包装的损耗、各地方城市人均消费能力的日趋加强,对农产品的人均年需求量远大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提出的目标标准。其次,是政府构建菜篮子工程流通体系、构建农产品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关键抓手。政府构建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强化产销一体化、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平台,需要有一个利于政府发挥作用的抓手和平台。由政府主导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及其主体企业,无疑必须要承当起这个职责。再次,是政府进行农产品应急保障、稳定农产品价格、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调控与管理平台。

(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型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投资大,多则50-100亿人民币,少则20-30亿;建设周期长,一般从写入政府五年规划到建设完成,至少需要3-5年;投资回收期也相对长,目前的国内的项目回收期基本在15-25年。如此大的资金投入和周期风险,项目必须实现自我投资收益平衡,确保项目全周期的可持续性发展。否则靠政府兜底、财政保障的物流园,很难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这样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也不符合政府主导可持续发发展模式的要求。根据作者考察的多个国外由政府主导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包括法国哈吉斯、韩国可乐洞等,无一例外的都拥有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

(3)与本地现有大型农产品物流园的关系。无论政府主导的、还是完全市场化操作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都应该统一在本城市农产品供应的大格局体系中。待建设的、政府主导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对已有的、完全市场化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绝非竞争取代关系。政府的目的不是与民争利益、与商争利;要么政府主导将其整合,要么进行差异化经营,形成两者并存、双保障的供应体系。

3.2国企绝对控股、社会力量参与的建设运营主体和股权结构

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公司的建设运营主体,是指负责批发市场策划定位、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企业。大型农产品物流园要做到政府主导进行建设运营,必须通过受政府控制的企业来组织建设运营工作。简单的说,必须由国有企业掌握控制权。无论是由一家国有企业进行绝对控股、还是由几家国有企业相对控股,建设运营主体中的股份结构中,必须有超过50%由国企掌控,否则政府的目标和意图就无法在项目中得到实现。

建设运营主体的核心工作目标:代表政府管理本地城市的农产品供应。主要工作内容:项目建设、投资融资、农产品供应大数据管理、消费终端的链接与管理、生产基地的链接与管理、批发市场日常运营管理、农产品的安全检验检疫等。

3.3以国有资金为轴、社会资金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1)以国有资金为轴,实现国有资产或国有资产评估值不断增加。大型农产品物流园投资巨大,完全靠地方政府资本金投入或国企自有资金的投入,资金获取难度太大。因而需要通过有效的运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项目增值,从而建设运营主体就可以通过出售少量股权、就可获取较多的社会融资。

國企与政府资本金: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成立之时,需由政府财政拨款、或由国有企业母公司注入足够额度和比例的资金本,确保新成立企业的国有控股属性。

国有资产增值: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母公司注入新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企业的资金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是受到“同股同权”原则行使股东决策权和收益分配权的限制,为保证政府或国有企业母公司的主导权,国有资产的比例需要足够大、至少超过50%。当前,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在项目建设运作过程中尽快实现国有资产或国有资产评估值的增值。具体的增值方法包括运营价值预期增值、土地增值获利等。

(2)多种社会融资方式相结合。社会融资方式种类很多,但总体来说,对于政府主导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项目主要有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以及相关衍生融资方法。

3.4招拍挂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等土地要素的确定

在获取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上,大型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划拨,最大的优点是建设运营者可以免费获得土地使用权,项目初期建设成本较低。最大的缺点是,划拨只能批给非经营性项目,土地使用权属于一种不完全权益:未经批准划拨使用权不得转让、空地未经批准不得出租或抵押,因而给未来收益核算、抵押融资带来很大的程序壁垒;即便经允许进行转让、抵押或出租后,融资后股权的划分、收益的分配都带来很大的麻烦和不确定性,而这些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是矛盾的。因而划拨不是市场化运作获取土地使用权的优选方式。

招拍挂,最大的优点是完全市场行为,适用于经营性用地和有竞争性的工业用地,便于日后市场化运作。最大的缺点是项目土地投入成本高、需要通过强大的市场化运作能力获得各阶段的资金来源。另外,招拍挂还存在不确定性风险;而这样的民生工程项目一定要确保能招到具有强大开发经营能力、与政府目标高度一致的公司。虽然招拍挂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缺点,但是招拍挂方式仍然是当前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物流园获取土地使用权的最佳方式。

协议出让,介于招拍挂出让和划拨之间。这种方式只能用于经营性用地以外的土地,且一宗用地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因而也不适用市场化操作。

在土地使用性质上,建议尽量确定为商业用地。商业用地相比其他用地,在进行市场化融资时能获得更大的估值。当然也应结合前期投入成本、具体功能业态等进行综合考虑。

4总结与展望

大型农产品物流园要同时发挥政府搭建平台、调动社会资源、实行监管、食品安全控制的优势,和市场调配资源的灵活性、人才和技术的专业性优势。政府主导的主要内容为发挥政府相关政策和社会资源优势,确保大型农产品物流园的公益性职能目标,确保建设运营主体的国企绝对控股属性,确保土地和资金成本的可控。市场化运作的主要内容为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灵活性和专业人才的充裕性优势,进行上市拿地、社会化融资、按市场规律由专业团队对批发市场进行运营管理。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农产品供应发展的大趋势、物流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的大潮流,未来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建设运营将体现如下特色:一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将成为各地大型农产品物流园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下,政府公益性职能和市场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会得到同时体现。二是大型农产品物流园不仅承担的是实体的交易、储存功能,还会承担更多的城市农产品供应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功能,实际上是代表政府管理本地的农产品供应。三是以本地大型农产品物流园为纽带,带动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发展。四是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流体系发展的大背景下,原有大型农产品物流园的改造升级势在必行。甚至许多城市将面临农产品供应体系重新构建的问题。新的市场会越来越组织化、系统化、智能高效化,但实体交易量会逐渐下降,农产品产销直供模式的市场占有量会越来越高。五是农产品交易的形式会越来越丰富,农产品金融、期货、拍卖等功能会陆续出现并有很大发展市场。

农产品物流信息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低碳经济发展思路,阐述了基于碳排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及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物流企业的引入、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等措施实行物流结构及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完成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的优化,使农产品附加值、规模效益及资源循环利用率等得以提高,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节能减排、环保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低碳经济;业务流程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及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低碳化模式成为发展趋势,在确保物流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的合理性。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必要性分析

农产品成本受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流程的合理与否的直接影响。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低碳经济思想的应用不足,物流系统流程需进一步优化以实现冷链农产品物流的减排、高效、环保等目标。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观成为低碳经济的指导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手段,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间有效统一的实现。低碳经济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主要目的,使提高清洁能源、环保材料等的开发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得以有效降低,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自《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颁布以来(2010年),通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改革创新,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环境,使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逐渐发展起来。基于碳排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更符合目前的发展趋势,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能够使冷藏装置中氟利昂的排放量得以有效降低,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物流产业结构的顺利转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延长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产业链,通过科技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物流产业发展。

二、低碳背景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劣势,由于科学技术等相关投入力度不足,尤其是在冷链物流对应的运输过程中,通常其运输装置使用的常温装置存在温度不达标问题,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腐蚀发生的概率大大提升,不仅降低了农产品质量,还提高了农业成本。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中,农产品冷链物流装置达到合格水平的企业占比较小,资源配置不合理,传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使用的运输工具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运输路线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高效性,甚至存在农产品回流现象,不合理的包装及运输工具排放的污染气体等都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污染。此外,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力不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缺乏高效物流网络系统的建设,导致获取物流各个环节中信息的难度较大,在运输工具瘫痪发生的情况下难以获得其他运输车辆或企业的帮助。

2.缺乏完善的程序标准及合理的物流结构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幅员辽阔,面临着农产品种类和生产地分散性较高的问题。同时,分散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模式,企业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输分配难度较大,难以做到有针对性。缺乏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导致企业的运输、基础设施及固定资产投入等方面的成本难以降下来。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产品生产模式的分散性较高,为物流结构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销售和运输等)缺乏协调性,组织能力不高是运输过能源消耗和排放量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标准化进程滞后,物流各程序间未进行有效连接,缺乏合理的程序操作流程,比如,在冷藏装置中还未制定统一的农产品温控设备标准,物流运输中没有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定位系统,全程监管力度不足,降低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做到低碳环保。

3.可持续发展理念执行力度低,循环利用率不高

相关企业未树立正确的企业理念,缺少长远规划,忽视了企业文化和理念的建设,导致可持续发展理念难以真正落实;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缺乏到位的政策和理念落实手段,循环经济难以在物流企业中发挥作用,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过程中(包括包装、运输、存储等)的废弃物处理不合理,使大量堆积、丢弃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此外,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缺乏创新力,且缺乏专门的回收利用系统处理冷链物流运各环节产生的废弃物,以焚烧和填埋方式为主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对空气环境造成了再次污染,不利于低碳经济模式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缺少冷链设施和物流装备,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还无法满足分散性较高、易腐蚀的农产品运输需求,物流流程普遍存在中断链现象,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还未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全覆盖,仍然处于较低层次上,表现为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本文在现有流程的分析过程中采用了ABC分析法,该方法在计算成本时以活动为单位,用来对作业是增值或非增值进行辨别,从价值角度出发企业有些经营活动并没有产生价值,据此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的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冷链物流依然是传统物流模式。农产品涉及较多的流通环节,浪费严重,成本高。结合低碳经济思想进行分析,存在问题包括:(1)冷藏运输环节经济性较差,大多由企业自行负责农产品的配送过程,冷链物流系统更多面向的是仓储和运输阶段,导致较高冷链物流成本的同时,服务水平却不高,更需要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的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面向全国范围,通过外包原有配送服务提高整体物流的效率和质量。(2)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体规划不足,冷链物流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由于农民生产的分散性且合作意识不足,导致供应链合作效率不高,并且农产品冷链物流缺乏高效的组织过程,难以形成合作联盟,市场发育不够完善,供应链上下游间的规划协调不足,造成冷链物流资源浪费。(3)缺乏合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目前多采用“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模式,流通节点多,流通环节中转运、倒车的次数较多,提高了冷链农产品的成本;同时,增加了能源消耗量和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量,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4)冷链物流系統信息传递不畅,各环节信息不透明(包括库存、装卸、运输等等),降低了配送、运输效率。

三、基于碳排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鼓励相关科技研发人员积极研发冷链物流低碳技术,通过新能源的开发,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废弃物产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得以降低。具体包括:(1)通过政府引导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低碳经济下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支撑。制定并完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平衡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及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对低碳冷链物流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税收调节、贷款优惠等措施,引进先进低碳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发展。(2)改良运输工具,将提高物流工具的节能减排能力作为重点。使用清洁、低碳能源从而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得以有效降低。加大冷藏装置温控设备的研发力度,引入信息软件等辅助功能实现。(3)结合低碳经济理念优化配置农产品冷链物流路线,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二)完善程序标准化建设,优化物流结构

为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需加强农产品生产集约化程度,(1)农产品冷链物流需从各个环节(包括生产、销售和运输等)进行全方位调整,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需形成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的模式,销售商需起到良好的中间作用,加强农户和冷链物流企业间的协作,实现全面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包括组织、功能、流程等),尽快完成绿色配送体系的建立,建设并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协调农产品生产和物流同步发展。(2)提高物流运输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急需建立统一的输过程中的冷藏装置标准,根据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完成不同冷藏装置温控标准的制定,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新鲜度。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制度,使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得以有效衔接(包括生产、运输、加工、包装和销售等)。

(三)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循环利用率

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发展理念,在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贯彻执行提供良好的氛围。从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通过有针对性的合理手段和途徑深入落实,有效处理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所产生的废弃物,通过专门化回收网络和部门的建立或引入第三方企业,循环利用或科学处理废弃物,提高冷链物流企业废弃物的利用率,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目的。结合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并完善信息交流平台,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信息得以有效传递,做到对整个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和观测,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信息化平台健康有序的发展。

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等措施的实行促进了物流结构及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完成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的优化,使农产品附加值、规模效益及资源循环利用率等得以提高,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节能减排、环保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丹,张璐.生鲜冷链物流配送包装技术[J].农家参谋,2017,(20):260-261.

[2]  童楠.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低碳物流运输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6):248-249.

[3]  刘鹏.我国物流企业的低碳物流能力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87-89.

农产品物流信息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乳制品行业以及乳制品的质量,这是个事关国民身体健康的大事,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生鲜蔬菜冷链物流体系的现状,然后介绍与分析美国、日本生鲜蔬菜冷链物流体系的现状,从美、日等国先进的生鲜蔬菜冷链物流体系找到启示,总结出我国生鲜蔬菜冷链物流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物流系统

蔬菜是城镇居民生活支出和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我国蔬菜物流系统一直处于物流研究领域中一个被忽略的角落。如何将新鲜蔬菜及时、准确地送达一个最需要的地方便成了一个十分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对传统的蔬菜物流系统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新的思路。

一、蔬菜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1.蔬菜物流的概念

蔬菜物流是指围绕蔬菜进行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物流活动。

2.蔬菜物流的特点

(1)保鲜要求和敏捷性要求高。大部分蔬菜, 尤其时令蔬菜, 如空心菜、大白菜、茄子、青椒、西红柿等都是非常典型的鲜货易腐品, 采摘后如果不经过恰当处理, 特别容易腐烂变质。因此,蔬菜对物流提出了一个极高的保鲜要求和敏捷性要求。

(2) 季节性特点突出。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的季节性特征。有些蔬菜是一年四季都有,有些蔬菜只能是在某个季节才有。因此,蔬菜物流还必须考虑到蔬菜的季节性特点。

(3) 地域差异明显。由于北方冬季气候偏低, 故只适合种植如大白菜等特别耐寒的蔬菜。因此,这个季节, 北方蔬菜市场必须从南方调运大量蔬菜。

(4) 成本高,利润薄。蔬菜物流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蔬菜易腐却便宜, 故物流成本高但经济效益低。因此,大多数时候只能靠薄利多销, 快运快销。

二、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体系现状

1.生鲜蔬菜物流链分段现象严重

这是由我国目前生鲜蔬菜的物流过程决定的,我国生鲜蔬菜物流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鲜蔬菜的采摘以及简单的整理工作,参与的主体主要是农户,他们对采摘的蔬菜进行分拣、清洗等简单的初始物流作业。第二阶段是生鲜蔬菜的储运阶段,主要由贩运商、加工企业等生鲜蔬菜物流中间商来完成,他们参与物流运作的设备和技术含量较第一阶段要高,包括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第三阶段是生鲜蔬菜的零售物流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由个体贩销商、集贸市场以及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完成。主要涉及配送以及包装加工。而在生鲜蔬菜的三个物流阶段中,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将蔬菜物流链分割成两个部分,批发市场成为了物流链的断裂点,使得三个间断各自孤立,信息传递不畅,物流费用较高。

2.生鲜蔬菜在物流过程中损耗较大

由于我国生鲜蔬菜冷链物流发展还很落后,致使生鲜蔬菜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率达到了25%~30%,而同样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生鲜蔬菜的物流损耗率基本控制在5%以下,像美国、日本等国家,他们更将生鲜蔬菜的物流损耗率控制在2%左右,可以看出,我国在控制损耗率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在生鲜蔬菜流通过程中,物流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甚至更多,其中在物流成本中比例最大的是运输费用。因此发展冷链物流、控制损耗、降低运输费用是优化我国生鲜蔬菜物流链的关键因素。

3.生鲜蔬菜物流链过长,物流环节过多

欧美等国家生鲜蔬菜的生产具有规模化的特点,流通模式以直销为主导,即从产地到配送中心、超市以及团体购买者得流通渠道。我国的生鲜蔬菜生产分散,流通中的主要渠道也是通过批发市场,但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中的批发环节大都需要经历两个环节,即从产地批发到销地批发,在冷链运输发展不完善现状下,使生鲜蔬菜的总的物流成本大大提高。

4.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

近几年,我国蔬菜合作组织的数量在大幅提高,但是合作组织在生鲜蔬菜物流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大,与蔬菜种植农户的联系度不高,制度化程度较弱。生鲜蔬菜物流的中间商的组织化程度也较低,众多批发商、蔬菜贩销户基本都是个体经营户,运输商、配送中心的规模较小。同时我国生鲜蔬菜流通中商流与物流不分的显现严重,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生鲜蔬菜物流主体间的合作化程度、资源利用效率低。

5.我国生鲜蔬菜物流链技术水平落后,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弱

我国生鲜蔬菜物流链技术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在国外许多国家生鲜蔬菜的冷链物流已经相当普遍,而我国生鲜蔬菜基本上都是常温下进行运输和保存,个别需要冷藏运输的蔬菜品种,只是通过简单的“置冰”处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生鲜蔬菜安全质量信息和生鲜蔬菜供求信息。我国生鲜蔬菜产销信息不对称,农户主要通过蔬菜批发市场或收购商那里获得信息,而消费者对蔬菜质量安全的信息获得难度更大,生鲜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缓慢,其发挥的作用有限,很多生鲜蔬菜的配送企业还未建立面向客户的生鲜蔬菜信息管理系统。

三、发达国家生鲜蔬菜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美国生鲜蔬菜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美国生鲜蔬菜的生产具有高度的专业化和区域化特征,蔬菜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中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和威斯康辛州。这几个区域的生鲜蔬菜产量约占美国生鲜蔬菜总产量的90%,同时美国生鲜蔬菜的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部分作业更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美国有着非常先进的生鲜蔬菜远销体系。美国生鲜蔬菜流通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生产者通过代理批发商在批发市场上出售;二是不通过批发市场,而是通过稳定的购销合同与大型零售商、批发商直接交易。 美国生鲜蔬菜的生产者很少直接销售产品,依托生鲜蔬菜物流的高度信息化,使得其与工厂或分销商建立着长期合约的关系。分销公司有完备的冷藏设备和运输工具,有先进的管理,与菜农和市场紧密结合,实施HACCP 认证,采用电子交换数码(EDI 代码)、标准化代码PLU(产品检查)和产品信息化管理,生鲜蔬菜物流由计算机监控。这样一种服务体系使得生鲜蔬菜生产与市场之间构建起了一套信息流通体系、生产组织机制,进而推动生鲜蔬菜物流体系更加完善。

2.日本生鲜蔬菜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日本已建立起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生鲜蔬菜物流体系,批发市场的管理与经营制度极其规范,管理先进,拥有先进的生鲜蔬菜物流设施,承担着日本生鲜蔬菜物流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的角色。据统计,日本生鲜蔬菜总量的约90%要进入批发市场销售。日本农业协会也是日本生鲜蔬菜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农业协会对生鲜蔬菜进行统一分级、加工、包装、储运。其中生鲜蔬菜供应链的主要收益通过农业协会回到菜农手中。

四、发达国家生鲜蔬菜物流发展的经验借鉴

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生鲜蔬菜物流发展高度重视,已形成较成熟的物流模式,其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给我国生鲜蔬菜物流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和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政府对生鲜蔬菜宏观调控的力度

美、日两国为促进生鲜蔬菜物流的发展,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来对生鲜蔬菜物流进行规范。我国在生鲜蔬菜宏观调控领域需要借鉴的有以下几点:做好生鲜蔬菜市场的信息服务;加快新型生鲜蔬菜物流装备的引进和研发;生鲜蔬菜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推进生鲜蔬菜市场体系的发展和生鲜蔬菜企业的改革;制定法律法规,规范生鲜蔬菜市场行为;促进与国际生鲜蔬菜物流与配送技术、管理、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快发展生鲜蔬菜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设备投入。

2.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美国和日本的农协组织的运作体系给了我国很好的借鉴,绝大多数农民和农场主加入到农协组织,农协组织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户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促进生鲜蔬菜物流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农户仍主要以分散经营为主,如何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一直是理论界和政策制定的焦点。

3.加快生鲜蔬菜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国外发达的生鲜蔬菜物流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我国要建立现代化得生鲜蔬菜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生鲜蔬菜物流信息化需要加强生鲜蔬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我国现有的生鲜蔬菜网络的整合力度,改变小而散和重复建设的局面,加强硬件、软件的建设,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4.加强对生鲜蔬菜物流技术的研究,借鉴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

我国应加快引进先进的生鲜蔬菜物流技术,逐步实现生鲜蔬菜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许多发达国家的包装和加工技术非常先进,如日本在港口附近就建有很多生鲜蔬菜加工工厂,当进口生鲜蔬菜运抵到港口之后,会马上被转运至各个加工工厂进行加工包装,之后再通过冷链物流运输到零售环节,在加工包装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生鲜蔬菜的附加值。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生鲜蔬菜冷链保鲜技术,为生鲜蔬菜物流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要加快提高生鲜蔬菜加工能力,努力提高生鲜蔬菜的附加值。

5.注重生鲜蔬菜物流人才的培养

西方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70 年代就开始发展物流教育,据调查,美国物流管理者中约有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配送工程师和仓储工程师的专业资格证书。我国应加大对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的力度,建立生鲜蔬菜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6.发挥批发市场在生鲜蔬菜物流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生鲜蔬菜生产规模小且散,单个农户进入市场比较困难,大多城市生鲜蔬菜消费量的 70%~80%又需要靠外地调入,因此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生鲜蔬菜物流体系,仍然是生鲜蔬菜物流发展的重要环节。 所以完善我国批发市场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服务设施尤为重要,应建立完善生鲜蔬菜质量检测体系、金融结算体系、加工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信息网络平台等。我国应加快完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政策法规,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

五、结论

从我国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生鲜蔬菜冷链物流还很不成熟,存在着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完善、整体规划缺乏、市场化程度不高、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少以及软件技术落后等问题,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为完善我国生鲜蔬菜冷链物流市场,企业要加大对冷链物流的投入,开发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更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整体上把握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动向,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构想。

参考文献:

[1]张京卫.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及启示[J].农业经济,2007(7).

[2]周敬.中日蔬菜供应链比较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50).

[3]蒋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

[4]陈汉明,曹爱萍.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作者简介:李瑜生(1983- ),男,广东广州人,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物流管理讲师,广东省技术能手,从事物流专业教学教研工作

农产品物流信息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信息时代電子商务平台相继出现,物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信息化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也受到了广泛认可,物流信息技术为物流管理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物流信息具有实时性、丰富性、复杂性的发展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与功能不断更新换代,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用户的根本需求。本文详细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希望能够全面提高物流管理质量,引导各界参与到物流管理工作创新优化的过程中。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应用分析

物流信息技术在商品运输、库房储存、产品加工、包装设计、装卸服务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管理工作需要采用信息技术建立物流系统,精准的传达服务信号,将物流运输流程中得到的数据内容进行统一分析,充分掌握物流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确定,需要结合客户的服务需求,现代物流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结合客户服务目标,明确客户之间的差异性,通过物流中心发布物流管理命令,由信息系统完成作业监督,建立规范化的物流管理组织结构,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一、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1、物流。物流最开始起源于美国,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移,实现物资运送,整个过程中会产生附加价值,满足实物供给需求,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活动,电商平台的出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从供应地出发到达接受地,整个商品流动的过程需要结合实际贸易需求,将商品运输、商品储存、包装加工、配送服务等众多功能整合到一起,建立物流产业链。由于国家之间的贸易需求不同,对物流的理解和定义存在差异性,但在商品运输过程中需要了解出发地与到达地之间的供求关系,采用商品运输、配送服务等多种手段,达到商品流通的根本目的。

2、物流管理。以物流服务为基础对货物运输的整个流程进行综合管理,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专家学者对物流管理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美国相关领域认为物流管理主要指的是,保证产品信息从生产区域到消费阶段的真实有效性,通过储存和运输计划的制定保障经济效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控制,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中国的物流管理主要指的是对整个物流活动的流程进行全面控制,物流管理人员具有指挥、调度权限,同时社会再生产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高物流工作效率保障经济效益。我国的物流管理概念是建立在国外现有的定义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更加适应我国的物流服务情况。

3、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应用,能够满足现代化市场服务的根本需求,促进传统物流技术的更新换代,信息技术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方式,扩充物流基础信息功能,将物流各环节的数据内容进行统一收集。通过分析、识别、提取了解复杂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同时提供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当前我国对物流信息技术尚未具有规范化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统称。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1、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复杂物流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管理,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的普及,提高了物流工作效率,保证货物信息的准确率,通过对数据信息的自动化扫描,创新传统的管理技术,与键盘录入的形式相比,能够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失真,节约物流工作时间。二维条形码的建立需要采用数千字符的数据信息,能够自动完成错误纠正,在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条码技术在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同时有效降低资金投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条码技术利用物品识别的方法进行工作确认,充分的掌握物流产品的流通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物流管理措施。

例如:在物流产品仓储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条码技术,负责商品验收的工作人员采用终端扫描设备,自动录入商品数据信息到数字化文档中心,按照商品类别分别停放到指定区域,一旦遇到运输问题,能够及时通过计算机快速、精准的完成商品定位。全面降低商品储存管理过程中人工成本的投入,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同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实时查询服务,充分掌握物流的运输情况。

2、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能够保证通信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非接触式、自动化识别的功能,借助RFID完成目标对象数据的获取,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与条码扫描技术相比,RFID有着更加出色的工作表现,RFID体积较小不会占用公共空间,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RFID的形状较为多样,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同时具备优秀的隐蔽性,避免出现数据遗失,较大的记忆容量支持丰富数据信息的自动化储存。RFID作为非接触式的无线信息识别技术,设备芯片、点线等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选择密封性较强的塑料壳容器中,降低恶劣环境下对设备材质的腐蚀和污染,具有较为理想的环境适应性。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利用RFID的无线射频读写器,自动结合实际物流储存环境更改数据信息,为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便捷。

3、EDI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主要被用于商业、行政工作的处理过程中,根据公认的设计标准完成结构化的事物处理,将得到的信息内容转化为通用的报文格式,利用计算机完成电子数据传输。物流管理中EDI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加强制造商、商品供应商、营销商等多个贸易主体之间的生产管理工作,完善原料管理体系,制定出合理的销售管理方案,保证仓储服务的安全性。通过物流管理系统将多项工作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利用EDI技术完成数据合理交换,有效降低传统物流管理中单证处理花费的时间,全面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提供对货物运输情况的实时追踪,保证基础数据传输流程的可靠性。

4、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信息时代下的科技产物,在物流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完成物流货物的实时跟踪,将得到的实时定位结果显示到平台终端,方便用户的查询了解,同时具备离线报警功能,保证商品运输的安全性。对物流的行进轨迹进行记录,自动化进行远程控制,具备良好的防盗反劫功能,实现物流商品运输的透明化管理,为商家和客户提供实质性物流保障。在商品运输过程中,客户通过平台显示的GPS信息,了解货物的物流运输情况,企业通过GPS系统分析货物运输车辆的实际油耗,保障偏远地区货运人员的行驶安全,在出现运输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信息数据提取,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GI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与GPS不同,属于特定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其运行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硬、软件作为支撑,能够实时分析地球表面以及区域地理环境数据,保证物流存储、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计算机数据中心自动化完成信息运算、对运输条件进行分析描述,GIS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出行采用的电子地图,大型物流设施的定位模型,车辆的行驶路线规划等都需要GIS技术作为核心。物流管理工作开展同样需要电子地图提供服务,实现对基础设施的定位分析,了解大型物流设施的准确位置,自动结合运输需求进行运输路线规划,GIS技术为物流仓储和物流配送工作的稳定开展提供助力,有效降低因运输线路过于复杂引发的一系列管理问题,缩短货物运输的实际距离,降低货物运输途中的额外费用。

三、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信息系统的动态发展。中国物流产业流通结构发生变化,科学技术领域研发的新型技术手段得到有效应用,形成了全新的物流市场竞争体系,信息系统作为物流管理的主要手段,需要面向全体客户提出的市场服务需求,采用合适的管理方式,对物流体系各环节进行合理约束。对商品企业来讲,想要提高客户满意度,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充分了解物流行业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积极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为了获取物流外包服务与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商进行通力合作,快速上线现有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充分应用,建立了全新的发展前景,可以将物流的配载状态,通过手机完成通讯跟踪,让用户实时了解商品的移动情况,建立货物追踪体系。

2、信息软件的创新研发。中国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的小型公司较多,专业大规模的物流软件公司数量较少,通常在现有的物流软件产品基础上进行产品销售以及二次開发,软件研发现状无法满足多种类型的企业物流管理需求。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一些软件咨询公司开始从事物流业务,具备良好的专业咨询服务能力,物流企业开始真真正正地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分了解信息化技术应用核心,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理。大型物流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缺少对不同企业工作流程的全面认知,结合当前的市场结构来看,并不是物流企业在选择物流软件,而是物流企业与物流软件公司建立长期的IT合作关系,系统供应商不止存在软件产品的竞争。同时,要保障整体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出企业品牌价值,成熟的市场发展导致大量劣质系统供应商遭到淘汰,未来信息软件的创新研发依旧是重中之重,是企业持续发展不可避免的决策内容。

四、总结

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在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目标,当前物流管理中常见的信息技术融合了现代物流的标志性功能,全面提高物流管理质量,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动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小磊.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市场,2021(6):177-178.

[2] 朱夏宇岩. 论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 精品,2021(15):202.

[3] 黄景平. 基于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粤西地区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21(10):157-158.

[4] 李希杰. 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与未来发展[J]. 消费导刊,2020(10):182.

作者简介:

张珈源(1989.02—),男,汉族,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

上一篇:吞咽方面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财务管理学大四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