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品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2024-01-24

农产品加工品电子商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近年来辽宁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促进了辽宁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增长。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变化,辽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关系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本文研究了辽宁加工贸易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辽宁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辽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辽宁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出口

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我国因为潜在市场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因素,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聚集地,而加工贸易则成为国际资本直接投资的首选方式。当前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构成了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辽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问题日益成为辽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课题,并将对辽宁产业结构升级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产生深远影响。

一、辽宁加工贸易现状

1.加工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但增速小于出口增速。辽宁得益于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及沿海地理优势,近年来加工贸易发展很快,加工贸易额不断增长,截止2007年,加工贸易额比2002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发展势头良好。但从表1中也可看出,加工贸易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稳中有降。从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来看,除2005年与出口增速基本持平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出口增速,其中2004年和2006两年指标的差距还比较大。另外虽然辽宁加工贸易增幅较快,但其总体规模仍然偏小,2007年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为9861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6177亿美元,辽宁分别只占2.74%和2.66%,远低于广东、江苏等其他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而且加工贸易占辽宁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显示相对与整个进出口而言,辽宁加工贸易发展的相对速度有所放缓,加工贸易出口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数据来源:2002年~2007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2.省内各市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2007年在辽宁省14个城市中,加工贸易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城市有两个,分別是大连和沈阳,超过1亿美元的有7个,分别是营口、辽阳、锦州、丹东、抚顺和朝阳。其中大连市加工贸易出口130.2亿美元,沈阳为11.7亿美元,两市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86.3%。素有我国“钢都”之称的省内第三大城市鞍山,加工贸易出口仅为0.4亿美元,排在第10名。可以看出辽宁省各市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加工贸易发展集中在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沈阳附近。除大连、沈阳外,其余城市加工贸易出口规模较小。

数据来源:辽宁外经贸统计专报

3.外商投资企业仍是辽宁加工贸易出口的主体。2007年辽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贸易额176.63亿美元,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而且发展速度远快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出口直到2007年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出口达到10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2.2%。

4.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来料加工增速超过进料加工。采用加工贸易增值率来衡量辽宁加工贸易的增值幅度,加工贸易增值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从表3可以看出2002年~2007辽宁加工贸易增值率基本在50%以下,只有2007年才有了较大幅度的跃升,基本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显示辽宁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不高,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上。另外2005年以来来料加工增速开始超过进料加工,2007年进料加工贸易进口77.06亿美元,增长5.3%;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28.21亿美元,增长33.6%。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相比,原料由外方提供,我方仅收取工缴费,增值能力低于进料加工,也说明辽宁的加工贸易还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数据来源:2002年~2007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二、当前发展辽宁加工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宏观经济形势及国家政策变化减少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屡创历史新高,截止2008年7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达6.84,相对汇改初期的8.11累计升幅已超18.56%,大大削弱了出口加工企业的价格优势。2007年7月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旨在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意味着部分辽宁加工贸易企业将面临着被洗牌出局的危险。

2.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环节,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辽宁加工贸易主要还处于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组装环节,即使高新技术产品也少有自主研究的产物,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以及品牌等环节,多数被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所控制。辽宁2002年~2007加工贸易增值率数值较低,也印证了加工贸易仍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环节上。

3.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国内企业参与不足。辽宁当前的加工贸易主要依赖外资企业,而跨国公司为保持竞争优势往往将高附加值环节限制在母公司内部。为了集中优势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而将附加值低的组装环节转移到具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这也造成了辽宁加工贸易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环节。而国内企业对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则参与较少,从长期看辽宁加工贸易如固守在加工组装环节,将会出现出口越多,价格越低,附加值越低的“贫困化”增长现象。

4.加工贸易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作用有限。由于外资企业的经营要服从母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因而其从事的产业与辽宁相关产业关联度较低,其贸易规模对辽宁国内企业和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有限,对辽宁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不大。另外2007年辽宁14个主要城市加工贸易出口较不均衡,也体现出了各市加工贸易彼此之间的关联与带动效应不明显。

三、辽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辽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关系到辽宁对外贸易的发展,关系到辽宁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到辽宁经济的振兴。因此必须将其纳入到辽宁经济整体发展的系统工程中来,把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结合起来,与辽宁“五点一线”战略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战略布局。

1.沿产业价值链延伸,实现产业链升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产业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世界各国将依据其竞争优势而分居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辽宁劳动力资源丰富决定了一段时期内还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具有高附加值的环节,以劳动密集型环节嵌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同时沿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从简单组装向上游复杂组装、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研发和下游销售和品牌环节转移,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实现由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转变。同时大力发展仓储、物流行业建设,拉长国际产业链在辽宁境内的长度,提升产业附加值。

2.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实现产业整体升级。在这一过程中,要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主动承接跨国公司资金、产业和技术的转移,按照辽宁的发展定位,有规划、有针对性地吸引外资,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辽宁,实现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方向转变。改变传统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低的现状,利用外资促进辽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以及服务出口比重,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和配套能力,增强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最终实现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3.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加工贸易,实现主体升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使加工贸易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逐步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内资企业主导。外资企业受制于母公司的经营战略,而且还有随时撤回资本的风险,因此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最终要依靠内资企业,要推动更多内资企业参与到加工贸易中来,通过利用资金扶持、信用保险、出口退税等政策,培养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力争成为加工贸易新的出口增长点。

4.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加速升级,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开始陆续向我国转移,并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汽车、化工为代表的全球重化工业50%以上的投资集中在中国。辽宁的沿海地理优势明显,辽宁的港口承接了东北三省絕大部分进出口贸易,海岸线上为数可观的沿海滩涂、废弃盐田,是迎接国际产业转移不可多得的宝贵土地资源。因此要把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与辽宁的“五点一线”战略结合起来,要通过实施产业规划、产业配套等措施来推动产业集群,完善基础设施,物流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和通讯设备,提供金融支持等,引导外资和相关产业进入临港经济园区。例如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将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新能源、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建成黄海北岸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同时引导内资企业通过主动配套、自主创新、联合开发等途径,通过产业集群,打造为外资企业的配套网络,获取更大的比较利益和积聚效应。逐步实现制造优势转向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并最终向产业集群优势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兰 勇 杜红梅:论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与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7):132~134

[2]孟 亮 梁莹莹:辽宁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1):38~39

[3]李风华 孟祥生:我国加工贸易转型与政策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08,(2):10~11

[4]吴玉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2):49~51

[5]王 珍 齐艳霞 王惠钦:加工贸易增长模式与“贫困化增长”[J].生产力研究,2007,(15):11~13

[6]国民经济研究所: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其转型升级[J].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6,(8):9~11

[7] Engman, M., O. Onodera and E. Pinali (2007),“Export processing Zones: Past and Future Role in Trade and Development”, O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s, No. 53, OECD Publishing

农产品加工品电子商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作为互联网思维的实践成果,“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推动了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从而带动了社会经济实体的创新和发展。我国自古便是一个农业大国,以“互联网+农业”为基础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开拓特色农产品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产业链。

关键词: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

一、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自古我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农业文明不仅满足了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而且也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纪元,农业不仅是用来维系温饱的基本要素,而且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支柱。《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主要农产品总量达到211828.2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目前在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存在,因此中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既要种得好、养得好、加工好,还要卖得好、卖出好价钱,消费者得实惠,农民得收入。那么如何才能卖得好,成为了目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加之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品种,因此在发展基础农业产业的基础之上,如何扩大各个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做好特色农产品的种养殖工作,成为了我国农业产业转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发展逐渐成熟,甚至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生活运行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电子商务也逐渐进入到农产品销售中,并影响着农产品从种养殖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的转变,并慢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即将电子商务系统融入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布或收集相关信息,并借助产品产地特色和冷链物流等产业,在互联网上完成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业务。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农产品交易形式,它的发展不但有利于农产品突破流通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可以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当然,相比较国外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比较晚,面临着诸多政策和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久远,农产品市场广阔,因此农产品电商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尤其是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正不断促进着我国从传统农业向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業拓展国际市场。由此也带来了“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机遇。本文将以“互联网+”为背景,探讨我国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二、“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条件

1.农产品区域特色明显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其中高山、深谷、丘陵和盆地占有较大比重,导致我国的农业气候条件优越,气候种类繁多,其中绝大部分地方四季分明,也有终年保持单一气候的区域,多样化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丰富的气候资源,进而为我国发展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先决条件。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日照时间较长,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因此这些地区有利于发展区域特色较突出的农产品,此外,在那些四季分明的区域,可以根据四季的更迭,适时推广一些特色时令农产品。

2.农产品品种特色丰富

得益于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等优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高等植物3万多种,特有珍稀物种约17300种,有经济树种1000种以上。当然,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从历史上便流传下了很多特色物种的耕种方法,因此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品种亦是种类繁多。例如,作为水稻的原产地,我国的水稻地方品种多达五万余种;同时,作为大豆的故乡,其品种也达两万多个。这些宝贵且丰富的物种品种为我国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提供了宝贵资源,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现代,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但可以扩大这些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改良传统特色产品,开发新品种,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3.农产品交易市场广阔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同时,进入新的世纪,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更为紧密,这意味着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国外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广阔。近年来,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增加,健康养生意识增强,因此对带有有机和绿色标签的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而特色农产品正是针对人们的这些特殊需求而存在,并且越来越受追捧。加之我国地域辽阔,无论南北方向,还是东西方向,都拥有优良的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而且随着农产品商业链的不断完善,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加速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扩张。

4.电子商务环境的完善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据《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8月)》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较2017年末增加3.8%,互联网普及率达57.7%。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69亿,相较2017年末增长6.7%,占网民总体比例达到71.0%。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57亿,相较2017年末增长10.2%,使用比例达到70.7%。同时,2015年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更进一步为我国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了政策保证。因此,这是一个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大好时代,也是通过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振兴我国农业产业和农村事业的绝佳时机。

三、“互联网+”环境下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基础设施缺乏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各种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这样一个新型渠道销售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和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支撑才可以。然而,由于我国特色农产品产地大多位于经济和自然环境欠发达的地方,加之这些地域分布广且零散,以及农业生产投入高和周期长等特点,致使这些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因缺少投资吸引力和关注度而滞后,因此也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所以,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各种特色农产品产区信息和电子商务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2.农村电子商务思维和意识滞后

特色农产品的经营和销售与互联网结合无疑是一件好事,不但可以促进农村信息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还可以解决农产品在销售方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由于农产品种养殖者营销意识和习惯较为传统和保守,习惯于传统的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行为与模式,同时对线上支付和线下供货的分离形式缺乏理解,而这种情况又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因此这种农村电子商务思维和意识的滞后也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水平落后

传统种植经营环境下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自主生产为主导,再加上农产品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因此农产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发展较为困难。首先,目前大部分的特色农产品仍以散户的形式生产;农产品的生产缺乏标准化控制,尤其是拥有QS认证的农产品企业更少,很难建立起一整套涵盖质量、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监管体系。其次,农产品种养殖者的品牌意识较弱,虽然一些地方出产大量特色农产品,但是由于缺乏品牌化经营意识,导致销售范围仅仅在产地周边区域范围之内,从而无法带动销量的增长。因此亟需打造辨识度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此外,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由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冷藏保鲜技术也较落后,因此农产品的增值度非常低,无法促进农产品生产者的信心。

4.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制約农村电子商务,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除了基础设施落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电商人才的缺乏。虽然,拥有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激情的年轻人愈来愈多,但是拥有互联网思维、懂互联网经营、会设计农产品营销包装以及物流运营的人才却很稀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营是一套比较复杂的体系,需要整合各种人才,这样才能在电子商务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突出重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以及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四、“互联网+”环境下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1.加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是建设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是决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至关重要的部分,没有信息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所有有关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都要受到阻碍。因此,应该由政府部门牵头,同时号召相关企业加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来,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领域。结合农产品的特点,重点建设的就是冷链物流领域。由于这方面的建设技术含量较高,同时加上历史原因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经验比较缺乏,因此需要加大投入。例如,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鼓励相关企业加大物流产业的投资,加强智能物流相关管理技术的应用,最终建立智能化和标准化的物流平台,实现以农产品生产地为中心,借助物流平台形成辐射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经营和配送范围及体系。

2.形成科学合理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路径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道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制定科学合理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路径离不开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首先,由政府主导建立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统一平台,这需要由政府出面将所有特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相关部门进行整合,避免遗漏某个部分又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方面的损失。其次,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立依赖于产品生产销售标准化的建设,同时又需要针对互联网的特点加大网络宣传和推广销售等。

3.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建立电子商务思维和意识

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与互联网结合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配合来帮助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建立正确的电子商务思维和意识,尤其是直接和农村工作接触的基层干部更应当担负起重任。首先在农村大力宣传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前沿政策和最新发展现状,在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中建立起电子商务意识;其次,完善对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政策支持,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此外,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等形式,建立与互联网网络销售相关的各类产品数据库,以及建立与特色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的代购、代销网点,打通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当然,还要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及电商人才培训等提供优惠政策。

4.加大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力度

人才建设是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相关政府部门应联合电子商务企业、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以及相关培训机构,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力度。例如,可以由政府带头,组织相关企业或技术人员对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同时,应定期为有创业意向的人员开展关于农村电商技能的培训知识讲座,争取尽早培养出特色农村电子商务的创业领路人。此外,政府部门可以联合互联网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信息技术部门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形成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的一整套体系。

“互联网+”环境下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是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创新,另一方面,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精准扶贫以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重大的意义和战略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方方.电子商务发展测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2]朱智慧.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8.

[3]何珍,魏来.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7.

[4]田玲,吴亚琪.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商业,2015.

[5]邱楠.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6.

[6]贾保太.对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思考[J].河北农业,2018.

[7]何雨婧.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电商模式及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2018.

[8]陈俊.地方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

[9]黄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6.

[10]童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家,2018.

[11]张建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成效、主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8.

作者简介:张利军(1980- ),男,河南安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商务;李艳(1983- ),女,甘肃通渭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王学强(1980- ),男,甘肃临夏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商务

农产品加工品电子商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基于消费者满意度视角,以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服务完整性和上门性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物流公司物流配送的成本和利润,构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多目标优化模型,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优化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消费者满意度;电子商务;物流优化;农产品

1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农产品的满意度已不局限于农产品本身,物流配送的各项指标也成了评判该商品的满意度的重要标准。假设某农产品市场基本需求为A(A>0),某物流公司为消费者配送该农产品的快递价格为p(p>ct+cs),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为t(t>0),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为s(s>0),消费者对快递价格敏感系数为λ1(λ1>0),消费者对快递时间敏感系数为λ2(λ2>0),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敏感系数为λ3(λ3>0),物流公司对配送时间的额外成本投入(即保证农产品物流最慢速度之外的能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时间成本投入)为ct(ct>0),物流公司对配送服务质量的额外成本投入(即保证农产品最基本配送服务之外的能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服务成本投入)为cs(cs>0),影响消费者感知配送时间的两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和n(m>0,n>0),影响消费者感知配送服务的影响因子为k(k>0)。

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假设消费者使用该物流公司配送该农产品的数量为Q,则假设消费者需求模型为Q=A-λ1p-λ2t+λ3s。

其中,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t与物流公司对配送时间的额外成本投入ct有关,当ct为0时,t为一个较大的值m+n,当ct变得越大,t越小,当ct无限大时,t趋近于一个较小的值n,因此假设消费者感知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t的大致图像如图1,模型假设为t=mct+1+n。

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s与物流公司对物流配送服务的额外成本投入cs有关,当cs为0时,s为0,当cs变得越大,s越大,当cs无限大时,s趋近于一个较大的值k,因此假设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s的大致图像如图2,模型假设为s=k(-2arccot(cs)π+1)。

2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多目标优化模型

根据上述消费者需求模型、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t的模型和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s的模型,可将消费者需求模型写成:Q=A-λ1p-λ2(mct+1+n)+λ3k(-2arccot(cs)π+1)。

假設物流公司配送利润为Π(Π>0),可得物流公司配送的利润模型为:

Π=(p-ct-cs)Q=(p-ct-cs)[A-λ1p-λ2(mct+1+n)+λ3k(-2arccot(cs)π+1)]

从消费者满意度视角出发,以最小的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最大的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服务完整性和上门性为优化目标,同时,综合考虑物流公司物流配送的成本和利润,在满足约束条件p>ct+cs下,构建如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多目标优化模型:

(1)从表1和图3中可看出,在约束范围内,当ct为0时,t为最高值m+n=7.1;随着ct逐渐增大时,t逐渐降低,消费者满意度逐渐增大,且在初期满意度提升较快;当ct在约束范围内增加到最大时,t达到约束范围内的最小值0.74(逐渐接近整条曲线的极限小值n=0.1),此时消费者对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满意度较高。

(2)从表2和图3中可看出,在约束范围内,当cs为0时,s为0,即物流公司除正常配送外,无任何诸如送货上门、快递拆包完整、快递员良好服务态度等服务,此时消费者对物流配送服务的满意度最低;随着cs逐渐增大,物流公司会提供有限物流服务,s的满意度逐渐增大,且在初期满意度提升较快;当cs在约束范围内增加到最大时,s增长逐渐平稳,达到约束范围内s的最大值3.75(接近整条曲线的极限大值k=4),此时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

(3)从表3和图4中可看出,在约束范围内,当物流公司不投入ct和cs时,物流公司配送利润达不到最高值,即需进一步优化电商物流;当物流公司投入部分ct和cs时,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和服务质量满意度不断提升,使得消费者的物流需求量迅速提升,物流公司配送利润达到最大值;当ct和cs进一步增加时,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以及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满意度虽然不断提升,但此时物流公司的单位配送利润不断降低,物流公司配送利润逐渐降低。

4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优化建议

根据上述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优化模型,可以得出以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优化方案:

(1)在p>ct+cs范围内,物流公司通过增加物流配送额外时间成本和额外服务成本,可以提高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及时性、响应性以及感知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2)在物流公司增加物流配送额外时间成本和额外服务成本投入的初期,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及时性、响应性以及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提升显著,此时消费者的物流需求量迅速提升,物流公司配送利润可达到最大值。物流公司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物流配送时间和服务的额外投入临界点,以便获取最大利润。

(3)在物流公司增加物流配送额外时间成本和额外服务成本投入的中后期,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及时性、响应性以及物流配送上门性、完整性等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提升放慢,甚至因成本的较大投入,导致单位配送利润不断降低,物流公司配送利润反而降低。

本文从消费者满意度视角出发,以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响应性,消费者感知物流配送服务完整性和上门性为优化目标,同时,综合考虑物流公司物流配送的成本和利润,构建了基于农产品消费者和农产品物流公司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研究物流公司增加物流配送额外时间成本和额外服务成本,比较农产品消费者满意度的变化和农产品物流公司配送利润的变化,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优化提供了建议。

参考文献

[1]张琳超.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快递服务定价优化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2]黄曼,黄斌,连捷,等.生鲜农产品的电商物流服务优化机制与方向[J].闽江学院学报,2018,39(4):32-40.

[3]拓锦华.基于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制造商定价策略与渠道选择研究[D].长安:长安大学,2019.

农产品加工品电子商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湖南的众多农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但不可否认的是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后面。本文分析了湖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湖南农产品 电子商务 销售渠道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unan; electronic commerce ; distribution channel

0 引言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一种电子商业贸易活动,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交易领域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湖南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虽然农产品质量享誉海外,但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方面还比较落后。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中“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它的广泛应用将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农产品流通和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义

(1)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电子商务的运用使得流通中使用了相对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降低了流通成本。也因为流通环节的减少而加快了产品的流通速度,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2)拓宽了农产品的营销道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人们将分散的、小型的农产品交易集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易,促成大批量销售的形成,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克服流通的空间障碍的同时,也促进我农业的发展。

(3)有利于加强中国农业贸易与国际贸易的交流:电子商务的融入使得市场成为一个崭新的、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市场空间,通过信息网络的链接与交汇,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大市场”。信息在“大市场”中流动,给各类生产要素例如技术、商品、技术等等带来了活力,并加快了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进而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2 湖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目前,湖南电子商务的发展虽小有成就,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南省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施应用方面却未取得突破发展。湖南省涉农网站以技术服务为主,信息多以政府、协会主导。而针对于市场流通、交易服务的网站数量却较少,并且发布的内容多为实用科技信息,缺乏对市场供销、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等。

从湖南省的主要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运用的情况来看,信息化运用还很不全面。目前,湖南所有的地州市都有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但是参加了全国性的农产品批发信息网络的还只是少数。目前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只有长沙境内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以及省粮食市场。

3 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缺乏

由于没有自己的期货交易市场,湖南的农产品企业要参与期货交易,只能以会员的身份影响市场价格的形成。对于生产期长,收益慢的农业来说,农产品期货交易有着良好的规避风险的作用。但是,湖南农产品经营户大部分对农产品期货交易了解甚少,这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缺乏有着很大的关系。

3.2 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较少

自1999年全国首家大宗商品批发市场——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成立以来,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 目前已经存在100家类似的电子交易市场。交易市场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区域,另外,一些电子交易市场也出现在大宗商品的生产区。到目前,湖南虽然许多大宗、特色农产品全国知名,但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建设这一方面却发展缓慢。因此,大宗农产品交易的指导生产功能以及价格发现功能并没有实现,大宗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仍是以传统方式形成。

3.3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较少

湖南省涉农网站以技术服务为主,只有少量市场流通交易服务网站。信息多以政府、协会主导。对于实用科技信息发布较多,而对于农产品供求信息、市场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的发布较少,对农产品的产销、储存、加工等工序的动态分析和监测预报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很多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供应信息简单且不全面,更新慢且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网站的运用往往缺乏专业化,推广不够到位。

3.4 农村电子商务意识较低

据CNNIC2013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6.18亿网民民中,农业管理与农业技术人员这一群体多居我国发达城市。这种地区分布的偏向也导致地区间农业网站的专业化程度发展参差不齐。另外,就当前来看,湖南农村上网人数比例不高。湖南农村网民的数量于2013年虽达到85.4万人,但只占湖南2013年上网人数的4.41%,可以说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意识还很低。可见,湖南作为我国二线城市,不管是农业网站的专业化建设以及网络普及程度都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因为农村电子商务意识的薄弱,使得农民错失了很多销售机会。

4 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湖南作为农产品资源丰富,农户数量众多的农业大省,需要用互联网思维理念来改变农业发展道路,吸收先进的生产、流通和营销经验,充分发挥农业大省的优势,针对本省的发展瓶颈,有重点的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4.1 发展中介机构,促进期货交易市场的形成

建立新型中介模式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有效地实现中介机构与期货交易市场的协同发展。湖南虽然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但由于受到缺乏期货交易市场的制约,市场价格还只能以传统的方式形成。因此,适宜的中介机构建立是关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中介机构的建立不必新建,只需将适合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作为中介机构,既可以相应的信息服务提供给农民,也可以对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以及质量检验和相关技术培训进行监管。“农户+合作社+期货”模式中,中介机构先将内部成员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然后期货经纪公司以法人开户,直接将期货价格信息服务生产和经营决策中,并负责在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农户则按“风险共担,盈利共享”原则,通过年底分红的形式获取中介机构的稳定收益。

4.2 强化政策的扶持,促进电子商务交易行为

政府应当鼓励引进或者组建国家、省、市级农产品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形成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推动机制。鼓励和支持电子认证、电子支付、信用信息服务等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支撑体系研究和应用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税务部门可以组织建立诚信联盟,抵制农产品企业不诚信经营。建立信用评价结果公布机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降低农产品网络交易风险,保障农产品交易安全和防范网络欺诈;工商局等单位可以提高信息技术防护和交易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推进产品、安全技术与服务在交易系统中的合理运用。支持与培育数据保全、实名认证等第三方安全防护服务业态,利用工商部门、金融行业以及税务机构,推动对网络经营的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4.3 建立电子商务网站,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

目前湖南主要有湖南村村通、湖南农业信息网、特色湖南等电子商务平台,还有目前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商人社区——2012年成立的湖南五洲顺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另外还有2013年成立的长沙沁坤电子商城等。虽然湖南省农业信息网站已初具规模,但是农业经营者对这些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利用效率并不高,亟需不断完善网站的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提高网站的利用效率。

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可以采用与国内知名电商、运营商对接合作的形式,建立集信息发布、产品交易、便民服务、网上创业于一体的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启动县级运营中心、村级服务站建设。支持特色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上批发、零售。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辟特色农产品专区或网店,开展网上直销。

4.4 提高电子商务意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提高农户和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有利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也有利于农民增加受益,促进农业发展。因此,第一,加强电子商务有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为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的电子商务服务,即咨询、培训、人才、运营托管、仓储服务为一体的服务。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宣传电子商务,推广成功经验。同时加大宣传,增加农户与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认识,提高电子商务在农业企业与农户之中的可信度;第二,鼓励产品优,信誉好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首先在农村开拓市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对于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传统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业务的电子商务化,并最终实现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型企业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方芳.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82-87.

[2] 王崇锦.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尹洁.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分析[N].农村经济,2011:93-94.

[4] 李满玲.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OBSERVATION,2014:11-13.

[5] 骆毅.中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若干思考[A].中国流通经济,2012:110-116.

[6] 王鹏,惠佩摇.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N].现代商业,2012.

[7] 胡天石.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8] 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电信3年将投资29亿元升级湖南农村网络[EB/OL].http://www.hunan.gov.cn/zhuanti/10thddh/jscj_26263/shlx/xxh/jscj/201111/t20111117_421764.html,2011.

[9] 湖南省商务厅,湖南省商务厅关于湖南商务之窗及湖南省商务公众信息网2014年运行情通报.http://www.hunancom.gov.cn/gnmytzgg/525847.htm.

[10] 翟秋阳.发挥政府在农产品物流中的作用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01-102.

农产品加工品电子商务论文范文第5篇

质检总局抽查电商产品质量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每年“双十一”期间,也是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问题高发期,各类针对网购产品质量的投诉都会大幅上升,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质检总局在“双十一”期间再次组织开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为消费者的“购物车”把好质量关。

据悉,本次抽查将以消费者投诉较多且2014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合格率较低的日用消费品为重点,计划抽查纺织服装、鞋类、背提包、小家电和玩具等产品。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本次抽查采取“神秘买家”直接从电子商务平台买样等方式进行抽样。

农产品加工品电子商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发展中国家要想真正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参与产业内贸易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就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对策

0 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5912亿美元,其中对欧盟出口1678.7亿美元,占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28.4%,占我国对欧盟出口贸易总额53.9%,电子信息产品已成为我国向欧盟出口的主导产业。

1 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积极因素

1.1 中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Linder(1961)和Balassa(1986)等外国学者的研究,一国的GDP越大(即市场容量越大),该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越迅速。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GDP由2001年的1.32万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6.04万亿美元,期间欧盟经济也在稳步发展,2010年欧盟27国GDP达到16.76万亿美元。中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中欧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为优越的条件。

1.2 中国经济对欧盟的开放程度。两国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产业内贸易水平也会越高。我们通常选择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所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从这一指标来看,我国对欧盟贸易额占我国GDP的加权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2010年,对外开放程度由5.8%上升为7.9%,这是促进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1.3 研发投入。电子信息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速度快,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只有不断增加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使其处于生产环节的上游阶段,才能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若用研发强度(研发经费支出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作为研发投入的衡量指标,那么199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强度仅为0.82%,2010年增加到1.24%,虽然与欧盟发达国家10%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对于我国来说这已经是不小的跨越了。

2 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障碍

2.1 人均收入相差水平。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认为贸易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消费偏好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越接近,则两国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据各年的国际统计年鉴可知,2001年以来,我国与欧盟的人均收入水平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我国人均GDP从900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4382美元,增长了3.87倍。但是,中欧人均收入相差水平却由2001年的20769.3美元扩大为2010年的35597.5美元,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使我国与欧盟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性消费偏好,导致我国形成出口低质量电子信息产品、进口高质量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格局,这不利于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2 市场结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并存于市场体系,与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相比,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受资本和人力资源的限制而无法满足电子信息产品较快的产品更新速度,导致大量模仿创新等不良行为频频出现,最终使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难以充分发挥其在研发环节所产生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降低了其差异化生产的能力。

2.3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利益的来源,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的规模经济状况对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是不利的。一方面,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企业进入的行业壁垒较低,这使大批不具有规模经济的中小企业纷纷涌入,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另一方面,虽然我国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经济,但从营业收入看,我国与欧盟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赶上的。所以,总体上我电子信息企业还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4 对外直接投资。2010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为65.89万美元,但是这些投资主要是投于石化、汽车、机械及电气设备、钢铁等加工制造业领域,仅有10%左右投资于电子信息产业。欧盟在华FDI主要是把资源劳动密集型和技术标准化的生产阶段移至我国,经过加工后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内市场和非欧盟国家,或直接出口到其他跨国公司的子公司进行再加工,这便是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具有负面影响的原因所在。

2.5 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向欧盟出口的电子信息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我国技术标准体系滞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而欧盟为了自身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利用节能性、环保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壁垒限制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据国家质检总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34.3%的出口企业、41%的出口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损失高达574.32亿美元,而仅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造成的损失就占到了32%。伴随着全球兴起的产业生态化发展热潮,欧盟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将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严厉的技术性壁垒对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3 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对策

3.1 大力发展我国经济,缩小中欧人均收入差距。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人口占据我国人口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低收入水平自然导致我国总体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因此,要想提高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缩小我国与欧盟国家的收入差距和消费结构差距,首先要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不断提高我国人均收入,尤其是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

3.2 加强中欧合作,规避贸易摩擦。中欧建交35年来,经贸关系总体保持平稳发展,中欧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在国际电子信息产品的流通过程中,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中欧贸易带来巨大损失,随着中欧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新的贸易摩擦。因此,为了双方共同利益,我国要与欧盟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对话,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为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3 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一国的出口贸易具有深远影响,为吸引更多欧盟在华投资投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我国应该积极改善目前的投资环境,使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更符合欧盟国家的投资要求。首先要加强电子信息业发展所必须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公共信息和技术平台、主动学习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等。其次,优化电子信息业利用外资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电子信息业吸引外资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

3.4 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增大对研发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并设立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鼓励科技创新,尤其是对有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企业,应适当予以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引进,鼓励跨国公司实行技术转让,同时对研究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减少我国在核心技术及高端技术上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综上所述,影响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不容忽视,我们只有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积极因素并克制其阻碍因素,才能促进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华,刘琴琴.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業国际竞争力影响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01):52-55.

[2]邓钰靖.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策略[J].经济前沿,2008(01):40-44.

[3]蒋国瑞,周敏.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08(02):48-49.

[4]程肯,王爱萍.论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业现代化,2009(05):18-1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www.miit.gov.cn/n1129347

2/index.html.

上一篇:普通高校体育经济贸易论文范文下一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