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范文

2024-03-19

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网上银行作为近些年迅速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对我国促进和发展经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网上银行作用一种高技术风险的金融业务,防范和控制网上银行的风险,成为保证金融业务安全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此种情况,首先对风险的必要性及发达国家网上银行风险控制进行论述,然后分析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目前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得出对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监管

一、对网上银行进行监管的必要性

不完全竞争、外部影响和非对称信息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另外,网上银行不是单纯的照搬传统银行业务,它作为高科技技术的产物还是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务,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本文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对网上银行业务监管的必要性。

(一)不完全性竞争更加突出

客户在选择办理网上银行时,更多是选择方便安全、功能强大、知名度大的网上银行,由于办理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所以会导致客户在做选择时倾向于少量的优质银行,导致网上银行不完全竞争更加突出。

(二)负外部性风险放大效应

网上银行的负外部效应主要表现在:第一,银行风险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一旦风险爆发,则会在网络上迅速的扩散;第二,在缺乏金融监管的体制下,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加大,容易使大量资金在短时间内随意流动。

(三)非对称信息的加剧

客户在选择网上银行时,首先会在网络上查询到相关的信息,同时,由于信用制度和非现场监管的不完备,银行在获得客户信息方面处理被动,通常无法核实获得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最终导致了非对称信息的加剧。

二、国外网上银行监管的实践

目前国际上的网上银行监管体系主要以美国和欧洲模式为主,其他一些金融发达国家并存的局面

(一)美国网上银行监管状况

美国网上监管主要分成如下两个部分,其一是网络银行基于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业务活动与电子货币行为风险控制;其二是金融当局对网上银行的监管。内容包括:对新创新的技术风险管理、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供应商方面的风险控制等。监管形式包括劝告、警示、公告、信函等方式。

(二)英国网上银行监管状况

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从维护公众利益、维持市场稳定、降低金融犯罪、促进消费者权益等几个方面实施。

(三)香港网上银行监管情况

香港金融管理局下设有网上银行工作组,主要用来研究网上银行的风险监管问题,目前建立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监管框架,其中有《交易性电子银行业务独立安全评估》、《电子银行服务的安全风险管理指引》、《虚拟银行发牌规则》等。

三、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所取得的成效

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已考虑到网上银行是一个新事物,在未完全掌握网上银行发展的规律性之前,重要的是先发展起来,依据审慎性原则,以安全为准则,在发展中不断的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目前我国银行监管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1、对网上银行实施市场准入的积极审慎监管原则

2、加强网上银行发展与监管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

3、强化对银行监管人员和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培训

四、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银行宏观监管环境

良好的宏观监管环境是保障网上银行业务平稳运行的重要部分,但是从我国的网上银行监管体制、法律建设、行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到与国际间的合作等很多方面都缺少必要的监管。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我国目前开展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都设有审计部门,但是由于网上银行业务的专业性,还有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审计人员很难适应相关的审计工作,很多商业银行对网上银行的审计工作都是流于形式,从而导致网上银行业务中授权机制薄弱、密码控制不力还有软件控制不严等诸多问题。

(三)监管法制的诸多不健全

第一,缺乏对合适的立法模式选择。第二,缺少高层次的立法概念,有些地区虽然建立了地区性的立法,但是由于区域限制,未能充分发挥立法的作用。第三、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后未能及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五、加强我国网上银行监管政策的若干建议

(一)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强化技术监管

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技术监管平台,随时对数据信息传送进行监控,其次要构筑一套完整的评价、评估指标体系,对网上银行风险进行技术风险评估监管测评、考核。三要推进监管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

(二)规范金融机构与客户的责任

安全技术必须以人为主,要发挥内控预警作用、进行实时监控必须拥有先进的辅助手段,开发高级的业务处理和管理软件,使银行职员能按照设定的标准化格式进行操作,管理部门及时获取所需业务数据和信息,将潜在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二)加大市场准入监管力度

网上银行要接受各监管机构的日常检查,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客户资料的保密与隐私权的保护、电子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检查。网上银行要普遍建立相关信息资料、独立评估报告的报告备案制度。

(三)强化信用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推动银行信用建设,重点是要从制度上治理银行,从源头上堵住不良信用产生的可能,从而促进社会信用的不断完善。督促网上银行进一步建立完善还款记录制度,切忌因片面追求业务量的扩大,而忽略信用风险的防范。

(四)强化法律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网上银行的发展要有一个规范、明确的法律环境,立法机关要密切关注网络银行的最新发展和科技创新,及其对金融业和监管造成的影响,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与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促进网上银行发展的有关法规,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体系。(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当代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天翔,邵燕华,薛誉华.网络金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 骆鹏.我国网络银行现状及发展对策[J].新疆金融,2007,(9).

[3] 王远均.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4).

[4] 李伏安,李良.电子银行风险评价与管理[J].银行家,2009,(4).

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也在全球快速推广开来。商业银行在提供电子银行服务获益的同时,面临着巨大风险和监管难题。因此,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和监管策略已经成为银行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 电子银行 风险 监管策略

在网络化时代,银行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在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子银行应时而生,它的产生改变了传统银行的模式,促使金融领域工作更加轻松便捷,与此同时电子银行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主要针对电子银行业务模式、存在风险以及针对电子银行业务特点的监管策略提出合理科学的方案,以期能为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献计献策。

一、电子银行业务的概述

(一)电子银行业务定义

根据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和它在金融领域的地位,电子银行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向全社会开放的通讯通道或者是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向客户提供的特定自助服务设施。

(二)电子银行业务特点

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信息服务的设备和网络,由客户群通过自助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因此,它与传统银行业务有很大差异,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网络为媒体。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基础、媒介的不同。传统银行的基础就是银行办公区本身,媒介是银行服务人员;而电子银行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网络为媒介通过客户群自助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

2.电子银行业务服务方便、灵活、快捷。电子银行业务摆脱了传统银行业务限制时间、限制地点的服务模式,客户只需通过互联网、手机等通讯终端就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完成所需服务,大大提高了银行业务实施效率,使客户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得金融服务。

3.电子银行业务综合性强。电子银行不仅可以提供存款、贷款、取款等传统业务,还能根据客户需求简化业务流程进行转账、汇款、网上交易等,随时随地获得所需服务。

4.电子银行业务运营成本低。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所需员工数量,电子银行业务能一劳永逸,自动处理成千上的业务,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银行的运营成本。

二、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分析

电子银行业务相比传统银行优势显而易见,但同时面临着巨大风险。根据国家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总结,电子银行业务主要面临传统固有风险和系统安全风险。以下是对两种风险的分析。

(一)电子银行的传统固有风险

电子银行的传统固有风险在传统银行和电子银行都同时存在,本质并无区别,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等。

信用风险在银行业务中主要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合约,给银行造成损失的一类风险。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大,因为电子银行是随时随地服务的,客户完全可以跨国界进行信贷,这使银行难以判断借款人身份的真实性;同时由于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提供商也同客户共同参与银行业务,一旦发生借贷风险,就会因责任方身份不明而产生经济纠纷,大大增加了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的变动,引起银行资产负债面临损失的风险。电子银行业务在贷款业务或证券业务中都随时面临着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银行的正常运营时利率突然出现不利的变动,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期限短、规模大、流动性强的资金在利率的变化下会对电子银行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而蒙受损失。

(二)电子银行的特殊风险

主要包括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跨境风险等。

电子银行的技术风险,是由技术采用不当或者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的安全性风险或系统性风险。电子银行业务主要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网络为媒体的银行业务,由技术和网络风险给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损失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在构建初期,银行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相关技术存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修复网络中的漏洞,降低因技术风险带来的损失。

操作风险是指在电子银行业务中由于系统的可靠性能、安全性能及稳定性能存在漏洞而造成的风险。是由于客户的疏忽或者对电子银行安全系统操作失误引起的,主要涉及电子银行账号的授权使用、电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以及电子银行网上支付功能的使用不当等。

电子银行的法律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及时向银行还债,违反法律规范,导致银行不能履行合同而发生的法律纠纷,同时给银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风险。

电子银行业务的跨境风险是指银行跨境开展业务时所面临不同法律、不同市场经济而产生的风险。跨境风险会间接产生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

三、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策略

(一)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储备

一个企业的健康经营与发展对员工的要求很高,因此针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问题,必须加强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同时由于电子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加强员工对银行业务的娴熟,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电子银行的规范制度和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知识,同时还应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加强电子银行内部风险控制

银行要根据电子银行的特殊性制定一系列的业务安全规范,组织全体业务人员定时培训,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同时科学调整电子银行各环节的权限,建立严格授权保密制度;组织技术人员对电子银行系统进行定时的监测,遇到可能产生风险的问题及时处理。

(三)完善电子银行法律法规的建设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电子银行业务来说,要保证其安全、稳定、可靠的为大众服务,必须尽快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与电子银行业务相关的法律和技术规范,确保电子银行业务信息的安全。

四、结语

总之,要想降低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必须针对电子银行业务和传统银行业务风险特点加强控制,同时针对电子银行业务特殊风险制定一系列的监管策略,降低风险,保证客户和银行的利益。

参考资料

[1]尹龙.数字化时代的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金融研究,2003(4).

[2]张成虎,王雪萍.我国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05(11).

[3]柴迎春.手机银行风险分析及监管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

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首先简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主要影响;然后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相比大型国有银行具有的优势;最后就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保持持续发展,提出了几项可行建议措施,可为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业务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经营管理;业务发展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盈利能力以及长远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前面对外部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我国金融市场上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的逐步发展,商业银行仅仅依靠传统的存贷款利差已经难以实现较高的利润收益。在这种形势下,更加要求商业银行丰富发展自身的业务模式,特别是完善商业银行的自身收支结构,以逐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为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利率市场化概念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利率市场化是将商业银行的利率决定权交由市场来决定,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发展变化来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利率市场化主要包括利率决定、传导、结构和管理的市场化。我国推进实施利率市场化主要是解决传统以外的利率管制阶段存在着的难以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市场、利率资源配置水平不高以及融入国际金融市场障碍的问题。实施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科学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提高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整个金融行业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利率市场化的也对于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更多的竞争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造成较大的冲击。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则是存贷利差收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实施,商业银行会由于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会出现贷款利率下降的问题,进而有可会造成商业银行存贷理利差的缩小,挤压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利润。

2.融资渠道多元化造成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利率市场化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管制的不断开放,特别是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会占据商业银行大量的优质客户,不仅会造成商业银行流失很多客户资源,而且也容易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3.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存在着较强的同质化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会造成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商业银行要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就要更多的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和互联网业务,不断推出新的业务产品。

4.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价难度不断增加。传统以往固定利率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在定价方面的自主选择权非常小,因此商业银行在竞争方面主要是在金融产品种类、服务质量、经营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来提高自身竞争力。而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实施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利润、风险程度、资金成本等实际情况来定价,定价稍有不慎,很有可能造成商业银行出现信贷风险或者是利润下滑,影响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和效益提高。因此,快速提高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是当前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的优势分析

虽然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由于具有组织结构灵活、内部经营运转高效、业务流程剪短等一系列的特点,利率市场化同样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信息成本优势。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四大行来说,在中小企业的信息掌握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与地方政府密切的关系,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客户的信贷需求以及信用情况,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而且能够实现市场份额的增加,推动各项业务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优势明显。当前,商业银行业务审批速度较快,特别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内部的经营管理效率。在利率市场经常波动变化的时期,商业银行能够迅速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决策,提高服务和决策的效率,为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及时到位的贷款服务。

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推动自身发展的路径选择

1.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在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润空间压缩的情况下,要形成商业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就应该大力拓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收益。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方面,除了在商业银行传统的银行卡、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在财务管理、金融咨询、理财业务、资产管理等方面拓展有关的中间业务。特别是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规范发展方面,应该按照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股权质押、保险代理、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以及投资基金托管等投资银行业务,实现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方面,还应该加强有关的风险控制管理,特别是重点防止银行票据欺诈、信用证恶意透支等银行结算和信用类中间业务风险,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控应对处理。

2.提高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定价问题是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实施后首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商业银行的定价方面,应该注重增强对金融市场价格的掌握分析能力,并利用科学合理的存贷款定价模型,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数据挖掘、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等数量方法,提高商业银行定价的准确性。此外,在定价过程汇总,还应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跟踪分析,特别是通过日常监测,在识别、计量利率风险的同时,及时对利率水平作出相应调整。

3.商业银行应该逐步的优化自身的信贷模式和信贷结构。在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低利率并不是最优选择,作为商业银行应该紧跟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发展,不断地优化自身的信贷模式和信贷结构来实现稳定发展。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地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增加在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的信贷投向,确保利润收益;另一方面,应该逐步转换银行发展的新动能,特别是探索科技银行模式,把业务推进至科技资源富集的新兴产业,通过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最大程度的分享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

4.加强商业银行的自身管理。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对商业银行的自身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机制,特别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尤其是加强对商业银行子公司的资金管控,通过财务预算约束、绩效考核等手段,形成资金规模化集约使用,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的集中统一管理,特别是商业银行应该全面深入分析当前的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并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竞争环境等因素,确定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以及风险政策,为商业银行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五、结语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业务带来了巨大挑战,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在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更加要求商业银行丰富发展自身业务,提升业务规模,特别是发展中间业务、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等,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盈利的新增长点,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迪.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关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的思考[D].大众商务,2010(08):99.

[2]李海冬.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04):155-156.

[3]孙婉裙.利率市场化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及业务创新研究[D].北京大学,2013.

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1.银行承兑汇票的现状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相结合的结算工具,自推广应用以来,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融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与保证金的差额部分,俗称为“敞口”,其性质可等同于短期信用贷款;二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从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看,截至2006年三季度,全国累计签发商业汇票4.01万亿元,同比增长24.88%;累计贴现6.46万亿元,同比增长36.31%;截至2006年9月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2.22万亿元,同比增长6.86%;贴现余额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这表明银行承兑汇票不仅成为企业非现金结算的重要支付手段,并在企业短期资金融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规模越来越大。但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广度和深度的扩展,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2.银行承兑汇票存在定价偏低的问题

流动资金贷款和承兑融资是目前企业在银行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流动资金贷款与承兑融资的成本比较是衡量银行承兑汇票定价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

承兑融资成本的计算公式为:融资成本利息率=(贴现利息+手续费-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承兑总额-保证金)。在分子中,贴现利息已将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由现金转换成银行承兑汇票时所形成的附加成本考虑进去,而在分母上体现新增融资的部分。

例如:1000万元付款期限为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支付按承兑总额的5‰计算,即0.5万元,贴现利率为2.7‰保证金为300万元,保证金存款利率为0.6‰,则:贴现利息=1000×2.7‰×6=16.2万元,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300x0.6‰×6=1.08万元,融资成本利息率=(16.2+0.5-1.08)÷(1000-300):2.23%,折合月息为3.72‰。这就是说,企业获取700万元的增量融资所承担的利息率为3.72‰,而当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5.20‰。

3.银行承兑定价偏低造成的负面效应

(1)对短期贷款产生挤出效应。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融资工具,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之间有很强的替代性和强相关性。银行承兑汇票定价偏低,就会导致银行承兑的融资方式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间出现价差,为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套利空间。在这一套利空间的驱使下,即便能贷款,企业也会选择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融资,即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会相应减少对短期贷款的需求。

(2)以虚假的手段骗开银行承兑汇票。由于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一些客户通过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企业以虚假的购销合同等手段骗开银行承兑汇票,用滚动方式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继而办理贴现,实现了短期资金长期使用,套取银行资金的目的,由此带来虚假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也就屡禁难止。

(3)银行的风险收益不对称。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信用产品,其风险收益是通过提供信用的价格——承兑费率来体现。现行的银行承兑费率实行央行定价管理,只收取票面金额0.5‰的手续费,但却要承担由于承兑申请人到期不能付款,承兑银行必须垫付资金的风险,其风险金额是收益金额的2000倍。过于低廉的银行承兑费率完全不能覆盖正常的风险损失。

4.改革银行承兑汇票费率,实现合理定价

(1)提高银行承兑费率,收取风险补偿金。银行承兑作为一项非资产类的表外业务,虽然无须占用资金,但却承担了票据业务链中的所有信用风险。按照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承兑的资产风险权重等同于贷款。因此,必须引入风险定价机制,对其所承担的风险收取适当的风险补偿金,使银行承兑的风险收益率能够覆盖违约风险率。即它的风险收益率应在按财务规定最低标准提取的一般拨备率(1%)之上。

(2)合理确定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补偿金率。由于在期限、借款人、风险缓释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所承担的风险是无差异的。所以,我们可以用贷款为参照来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风险定价。其逻辑的起点是占用相同风险资本的业务,应能带来相同的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

确定银行承兑汇票的收费标准可以参照同期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其恒等式为: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贴现利息+手续费+风险补偿金-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承兑总额-保证金);经过转换,可以得到计算公式:风险补偿金=(承兑总额-保证金)×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贴现利息-手续费+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进而得到:风险补偿金率=风险补偿金÷(承兑总额-保证金)。

以上述1000万元付款期限为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的例子计算:风险补偿金=(1000-300)×5.20‰×6-16.2-0.5+1.08=6.22万元,风险补偿金率8.89‰,折合月费率为1.48‰。

当然,以上计算结果仅仅是理论上可以参考的指导定价,银行承兑汇票的最终定价还可以考虑到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综合贡献度等综合因素。

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银行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这一筹资行为中蕴含着一定的金融风险,若不能正确认识及分析筹资活动的金融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将无法以最科学的方法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本文将针对企业在进行银行借款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風险及其管理策略进行具体探究。

关键词: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风险分类与成因;防范措施

企业在通过银行借款来筹集资金时,必须认识到其中风险的存在,并深入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任何筹资风险都不是凭空存在的,其背后必然有多重因素推动,无论是经济危机的爆发、科技的更新换代,还是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都有可能为企业筹资风险隐患。而企业应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消灭潜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减轻风险对企业银行借款筹资的危害,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

一、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概念

从字面意思理解,银行借款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通过银行借款来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必须担负的风险。具体来说,当企业向银行借款后,必须按照规定的日期将借款归还,并且支付相应的利息,这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若企业因为财务状况出现波动而导致不能按时归还本息,这将直接导致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甚至走向破产。而导致企业无法按期归还本息的风险就是银行贷款筹资风险。

二、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分类及其成因

会造成银行借款筹资风险因素有很多,按其成因分类可主要归为以下几种:

1、自然风险

火灾、水灾、雷电、地震等都是因为自然力发生了不规则的变化而导致的自然风险。此类自然风险不仅不可控,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质性危害,它不仅会为企业财产带来覆灭性损失,同时还可造成人员伤亡。

2、经营风险

企业向银行借款筹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与经营,同时企业也需要通过高回报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保证能够按时归还本息。但是生产经营活动中蕴含着多种风险,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经营利润无法得到保证。如,销售价格、数量、市场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将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动荡,使企业的实际利益受到损失,导致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尽数归还本息。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而直接导致的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负债有的直接关系,但凡有负债的企业都会面临着财务风险,而其风险的大小主要由负债的总额而决定。简单来说,企业若负债较多将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反之,若负债较少将面临着较低的财务风险。而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偿债基金、流动比例、利率风险、负债比率、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等。

三、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对自然风险的防范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其运营,甚至会导致企业全面崩盘,如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这些风险无法通过人力而控制,为减轻自然灾害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管理者必须提前对企业厂房、设备等财产采取如保险等保护措施。

2、对经营风险的防范

首先,采取全员聘用制,优化股权结构,并将工资与经济效益直接连接,通过健全的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严谨的惩罚机制保证员工的工作质量。其次,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聘请经验丰富且能力出众的管理人员,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再次,增强新产品的研发。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能够稳固老用户、吸引新用户的产品。企业每年都应在产品研发中投入相应的资金,为新产品研发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只有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才能够一直占领着市场的份额。最后,不断提升销售水平,开发全新的市场。若想维持企业稳定、长期的发展,就必须保证企业销售水平一直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之上。企业销售水平的保持不仅要依靠及时更新的产品种类、过硬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销售本身。企业的销售人员应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扩宽客户群体,不能将企业的销售任务完全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固定客户。否则一旦发生变故,将会使企业直接面临销售困境。

3、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为了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企业需要在偿还借款上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第一,企业需要选择合理的还款方式。由于企业是长期借款,在偿还上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偿还方式有三种,一是到期一次性偿还,这种集中性的还款方式对于企业的还款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企业需要在还款日当天还清所有借款;二是定期偿还,这种还款方式指的是在还款到期日之前定期偿还相同的金额,直到到期之前全部还清;三是分批偿还,这种还款方式相对灵活,企业可以对于还款资金进行自由的安排。三种不同的还款方式各有优势,企业在选择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出明确的判断,选择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还款方式。

第二,做好还款规划。借款合同一旦生效后,企业需要履行还款的责任,根据合同中的规定的还款方式进行还款,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如期还款,需要做好还款规划,财务管理部门要针对实际经营情况做好资金调整。

第三,提出应急措施。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风险,当企业无法如期进行还款时,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对贷款进行延期,企业要提前向借款银行提交延期计划,在经过银行同意后,办理相应的延期业务,但也由于紧急情况的出现,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

第四,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为了以防万一,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适当提取一些风险基金用于急用。

第五,适当控制负债比率。通常情况下,企业对于债权人资金的利用程度就可以用负债比率来表示,若一个企业的负债比例较高,那么则意味着该产业的经营状态相对良好,如果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甚至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但负债比率不宜过大,如果企业出现负债比例过高的情况,那么说明企业的债务非常繁重,资金存在不足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很难按时进行偿债,债权人需要考虑到这样的企业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利益。通过会计计算,若发现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已经超过1,那么该企业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漩涡中,随时面临倒闭的风险。

第六,适当的增加流动比率。企业的流动比率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两者之间成正比。当企业的流动比率越来越高时,那么企业短期偿债的能力就越来越强,债权人也会因此得到更有效的保障。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流动比率高是企业营运资金多的表现,意味着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抵偿债务,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很小。

第七,要加快资金周转率。企业正常运转离不开资金的快速周转,企业加快资金周转率能够为企业财务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第八,对实际资本结构进行合理分析。盈利杠桿在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确能够为股东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这是在盈利杠杆应用得当的前提下。如果在应用过程中发生了运用不当的现象,盈利杠杆效应很有可能导致每股盈利额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严重者会导致股东利益受损害甚至破产。因此,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的盈利水平相对稳定,那么采用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股东所获得的利益就会更多,反之,银行借款筹资方式一定要慎用,避免因此使企业陷入不利的局面。

4、对利率风险的防范

资金筹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对利率风险的防范。企业筹措资金时,贷款利率的选择方式包括很多种,但在实际选择时,一定要结合时下的情况来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贷款利率种类的准则是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呈现下降的趋势,那么最终筹资的成交利率最好是以浮动利率成交;如果国际金融利率呈现出上升趋势,那么最终筹资的成交利率最好是以固定利率成交,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没有规律可查,最终成交利率最好以浮动利率为主。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如果采取了浮动利率,在贷款合同中应做好声明,表明企业有权利在借贷期间将浮动利率调整为固定利率,避免由于利率上升而导致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利息。

总结:企业利用银行借款进行筹资,需要明确意识到这种筹资方式能够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资金,但同时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在管理工作上,企业要做好万全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确保企业能够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翁江莉.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纳税,2019,13(31):196+199.

[2]刘颖慧.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J].商讯,2019(29):129.

[3]刘禹彤.财务管理中筹资风险的控制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7):233.

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仅占银行员工总数的1%,而在国外银行这个数字是5%。内部审计资源的不足与银行业务风险的增加日益变成难以调和的矛盾,如何解决银行内部审计资源与审计需求的矛盾,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同时适应银行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要求,笔者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新方法、新理念,值得银行内部审计借鉴。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上一篇:事实与价值探讨论文范文下一篇:计算机审计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