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自动化范文

2023-09-22

冶金自动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热处理;节能;环保

1.机械工业发展与节能和污染防治的形势

机械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力量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我国机械工业能耗高、资源消费大、污染环境严重、劳动保护薄弱和环境治理差,我国环境污染的70%是由工业生产造成的,而工业污染物中的大部分是由各种工艺装备或各类机电产品在生产运行中产生的。机械工业不仅是耗能耗材的大户,而且也是排污的主要行业之一。机械工业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机械制造过程,特别是热加工过程,总体来说是资源消费密集型行业,从整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2.热处理生产的现状及其污染类型

目前,全国各类热处理专业厂、热处理设备制造厂、热处理工艺材料生产厂以及主机厂的热处理分厂、车间近15000家。热处理生产过程包含加热、冷却及热处理后的工件清理等多道工序,在这些工序的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噪声和电磁辐射使作业场所和周围环境、大气、水质等产生污染。

3.国内外热处理节能环保现状的比较

美国能源部认为“热处理企业是重要的能源用户,对制造业有实质性影响”,2004年公布了“美国2004年热处理技术路线图(Heat Treating Technology Roadmap-2004HTS Revision)修订稿”。为实现路线图目标和完成众多的重点研发项目,美国金属学会热处理学会采取了成立热处理技术研发中心,鼓励和组织全行业企业参与研发两项措施,建立“热处理高新技术中心”和“热加工技术中心”。其中热处理高新技术中心由国家能源部和其他方面提供研究资金。主要研究如何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减少废品和返修品,控制生产成本以及全面促进热处理行业繁荣。我国还未组建类似于美国的“热处理高新技术中心”和“热加工技术中心”这样专业化的机构来鼓励和组织全行业的企业共同参与和研发。并且,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也没有设立相关的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高效、精密、节能、节材的绿色制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热处理厂都属于大而全、小而全、不协作、封闭型企业。在一个工厂里面均设置了铸、锻、电镀、热处理、模具制造、供热采暖、运输等共用性极强的车间、工段或班组。因任务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下、设备的利用率极低造成能耗、物耗、污染增大。以中美两国热处理状况对比为例,我国的专业化热处理厂只有美国的2.86%,生产效率仅为美国的3.75%,设备利用率仅为30%,电耗却比美国高40%。

4.建议及措施

4.1加速中国热处理路线图的制定及组织实施

以中国热处理学会和协会为中心,强化学会和协会在热处理行业中的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应用的引领作用,在“十二五”及其远景规划设想的基础上,建议尽快建立中国的热处理路线图计划。并以中国热处理学会和协会为中心,组织国内相关研究、生产和应用单位,成立相应的研究技术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争取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中加大对高效、精密、节能、节材的绿色制造技术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设立相关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高效、精密、节能、节材的绿色制造技术的开发,使中国热处理路线图的制定及组织实施落到实处。

4.2加速清洁、节能、精密、高效的热处理新技术推广应用及装备的研发

传统的加热介质多数是空气或熔盐,采用油作冷却介质,这种热处理方法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必须限制使用并尽早淘汰,取而代之研究推广清洁节能精密高效的热处理技术,使热处理生产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实现预定的污染防治目标。

4.2.1真空热处理技术

真空加热是将工件置于正常大气压以下的负压空间的加热方法。热处理加热用的最高真空度一般不超过10-5Pa。真空加热不仅能防止工件的氧化和脱碳,而且具有脱脂、脱气、净化表面和变形少的特点。另外,工件还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低压渗碳、渗氮等表面处理,而且在真空渗碳或碳氮共渗以后进行高压气淬,不仅能缩短工期、还能获得优良的性能,是理想的清洁热处理技术,可以替代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模具、汽车零件等的热处理。工业先进国家的真空热处理设备约占热处理设备总拥有量的15% ~20%。而我国小于5%。目前国内已有的几十家真空设备制造厂其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而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只能望而却步。因此研发生产需要的,高质量的、价格低廉的热处理真空设备是当务之急。

4.2.2离子渗氮和离子渗碳技术

离子渗氮和离子渗碳是将置于低压容器内的工件在辉光放电的作用下,带电粒子轰击工件表面,使其温度升高,实现所需原子渗入表层的化学热处理方法。与常规的化学热处理相比,特点是渗速快、工件变形小、易控制,热效率高、节约能源,而且无烟雾、废气污染。

4.2.3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

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使工件表面产生涡流而被加热。其特点是加热速度快、易控制、工件表面氧化和脱碳少、节约能源、污染少。

4.2.4激光束、电子束、离子束表面技术与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淬火、重熔、涂层)是利用高能束对工件的表面快速加热作用实现工件表面热处理,不产生烟尘等污染,属清洁热处理技术。

4.2.5金属镀层技术

刷镀技术、热喷镀技术、离子镀渗技术是清洁的表面强化技术。

4.2.6淬火冷却装备技术

以气淬、水淬、水雾冷却技术替代油、聚合物淬火液等淬火。在该方面研究上,上海交通大学潘健生院士、陈乃录教授等开发的淬火冷却系统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该技术采用水-空冷却方式,可以实现截面厚度600~900 mm的塑料模具钢锻件的截面硬度差小于3~5HRC。

4.2.7热处理计算机模拟与智能化技术

在热处理全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做到有效控制,实现产品“零”缺陷,保证机械产品的精密、可靠、节能、环保和低成本但在传统的热处理技术中,凭经验或孤立地应用某一学科的知识作定性估计,以至工艺规范的编写和工艺要求的制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导致质量不稳定、产品使用寿命低、可靠性差、设计不合理、浪费材料、控制不当引起对环境污染等。热处理信息化是热处理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摆脱依赖于经验的“技艺型”状态,向知识密集型的工程技术转化应用热处理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计算机模拟和虚拟生产,以实现热处理计算机智能化控制。

4.3加速热处理生产的规模化

规模出效益,要彻底解决材料成形加工企业的污染、能耗问题,就应该转换厂家各自解决的观念,变为区域内集中处理。铸造、热处理、电镀行业都有同类性质问题。建议在有条件地区建立铸造、热处理、电镀工业园区,通过合理规划、合理选址,将厂点(特殊产品的配套加工除外)集中在工业园区生产,集中管理、集中治污,从根本上解决不达标排放、偷排等现象。

【参考文献】

[1]张冠军.石油机械热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4,32(3).

[2]张丽荣,杨丽娜.浅谈热处理发展方向[J].煤矿机械,2006,27(6).

冶金自动化范文第2篇

1、风机房、加压站及值班室应设置固定式CO监测报警仪,要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并且保持良好状态。

2、风机房、加压站及值班室应配备空气呼吸器(不少于2部)等必要的防护救护设备,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气瓶压力应不低于200bar。

3、风机房、加压站及值班室应有两条以上逃生路线,逃生门应向外开启。

4、楼梯、站室应有事故照明,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5、风机房、加压站及值班室均应安装防爆电器,防爆电器的安装应符合防爆要求。

6、风机房、加压站应有换气设备,并与CO监测仪表联锁,值班室应有应急处置方案并且上墙。

(二)煤气柜

1、煤气柜应定期检查、定期测壁厚,并做好记录。

2、煤气柜应有柜容指示、上升极限和下降极限。

3、煤气柜内应有CO监测仪,应将柜内煤气检测结果传输到值班室电脑上。

4、煤气柜区应有消防通道。

5、煤气柜应有进柜检查制度。

6、转炉煤气柜应设事故放散塔,应有氧含量连续检测装置,并与煤气柜入口阀、事故放散塔的入口阀、炼钢系统的三通切换阀开启装置联锁,氧含量超标时禁止回收煤气。

7、煤气柜进出口应有可靠的切断装置。

8、煤气柜值班室应有应急处置方案并上墙。

9、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要按国家规定进行评估备案。

(三)TRT系统

1、TRT的煤气进出口应有可靠的切断装置。

2、TRT透平机室应有CO监测仪表、要定期进行校验,并灵敏可靠。

3、TRT透平机室应有换气设备,换气设备应与CO监测仪表联锁。

4、TRT进出口阀门两侧应按规定设置放散,放散高度应不低于厂房顶部4米。

5、TRT主控室应配备空气呼吸器(不少于2部),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压力应不低于200bar。

6、TRT主控室应配备灭火器材。

7、TRT主控室应有应急处置方案并上墙。

(四)高炉系统

1、高炉平台、高炉中控室应有固定式CO监测仪,并定期进行校验,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高炉中控室应配备空气呼吸器(不少于2台),并处于良好状态,气瓶压力应不低于200bar。

3、高炉平台通往炉顶的梯子口处应设置符合规定的安全警示标识。

4、高炉铁口、渣口和风口不应泄漏煤气。

5、高炉炉皮不应有发红、撕裂等异常情况,防止煤气泄漏。

6、高炉蒸汽、氮气吹扫管,停用时应有防止窜入煤气措施。

7、热风炉应每2小时检查一次,炉皮出现烧红、开焊及裂纹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热风炉煤气总管应有可靠的煤气隔断装置;热风炉煤气支管应设低压报警装置,并应有煤气自动切断装置;热风炉与鼓风机站应有必要的联锁,当突然停电时阀门应向安全方向自动切换。

8、除尘器和高炉煤气管道要定期检查,防止煤气泄漏;高炉重力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放灰应有防止煤气泄漏的安全措施(应有上下两道阀

门);布袋除尘器的每个箱体出、入口均应设有可靠的隔断装置;布袋除尘器箱体应设放散管;布袋除尘器应设高、低温报警和低压报警;布袋除尘器应设泄爆装置,泄爆装置的泄爆孔不得对着楼梯和通道。

9、烟煤制粉系统应采用惰化气体做干燥介质,且应设氧含量和一氧化碳浓度在线监测装置,并实现超限报警和自动惰化,进入煤粉制备和喷吹系统容器、箱体时要进行有害气体检测和氧含量分析,防止造成中毒和窒息。

(五)转炉系统

1、转炉烟罩、加料机、氧枪孔等均应采取氮气密封。

2、转炉煤气回收,应设一氧化碳和氧含量连续测定和自动控制系统;煤气的回收与放散,应采用自动切换阀,煤气放散的烟囱上部应设自动点火装置。当煤气氧含量超过2%时或所涉及柜高度达到上限时应停止回收。

3、转炉烟罩以上平台,有人巡检作业的应设固定式CO监测仪。

4、转炉煤气电除尘:电除尘出、入口应设可靠隔断装置;电除尘应设有当氧含量超过1%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装置;电除尘应设放散管和泄爆装置。

5、钢包、中间罐烘烤区应设有CO报警仪。

6、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烘烤器及其他烘烤器应装备完善的介质参数检测仪表与熄火检测仪;采用煤气燃料时,应设置煤气低压报警及与煤气低压讯号联锁的快速切断阀等防回火设施,并应设置吹扫煤气装置。

7、采用煤气、乙炔和氧气切割铸坯时,应安装煤气、乙炔和氧气的快速切断阀,并应配备灭火器材。

(六)加热炉

1、烧煤气的加热炉区域应设固定式CO检测报警装置,并将信号引到加热炉操作室。

2、加热炉操作室应配备空气呼吸器(不少于2部),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气瓶压力应不低于200bar。

3、烧火工应配备便携式CO检测仪,定期对煤气设备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

4、加热炉点火应严格执行先点火后送煤气等点火程序。

5、加热炉检修应严格执行煤气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6、加热炉操作室应有应急处置方案并上墙。

(七)煤气管道系统

1、煤气管道应采取消除静电和防雷措施。

2、煤气管道下方常有炽热物停留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3、煤气管道和支架上不应敷设与本管道无关的动力电线、电缆。其他管道的支架不应直接焊在煤气管道上。

4、煤气管道应定期测壁厚,并做好记录。

5、煤气管道应维持正压,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水煤气(半水煤气)管道的隔断装置不应使用带铜质部件装置。

6、厂区主要煤气管道应标有明显的煤气流向和介质名称、标高的标识。所有可能泄漏煤气的地方均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安全警示标志。

7、煤气进入车间前的管道,应装设可靠的隔断装置。在管道隔断装置前、管道的最高处及管道的末端,应设置放散管;放散管口应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及人员巡检点4m以上,且应引出厂房外。

8、煤气管道上使用的明杆闸阀,其手轮上应有“开”或“关”的字样和箭头。

9、排水器水封应装在其他隔断装置之后并用;水封的有效高度应为煤气计算压力加500mm水柱,排水器之间距离一般为200至250米。

10、排水器上水应有逆止装置或水封,排水器溢流水与漏斗应有适当间隙,防止排水器击穿,煤气窜入下水系统;溢流水下水管禁止直接入下管道。

11、复式排水器投入使用前补水时应打开放气孔,防止充不满水。

12、排水器应加设安全警示标识,严禁在排水器附近停留、取水等。

13、在检修向煤气设施补充水的管道设备时,应采取防止水放空后煤气倒流的措施。

四、强化应急处置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要与邻近有资质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

1、所有生产、供应和使用煤气的企业,应设有煤气防护站或煤气防护组。

2、煤气防护站应配备呼吸器、通风式防毒面具、充填装置、万能检查器、自动苏生器、隔离式自救器、担架、各种有毒气体分析仪、爆炸测试器及供危险作业和抢救用的其他设施(如对讲电话),并应配备救护车和作业用车等,且应加强维护,使之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3、煤气防护站应设煤气急救专用电话。

4、煤气防护站(组)应尽可能设在煤气发生装置附近,或煤气设备分布的中心且交通方便的地方,煤气防护人员应集中住在离工厂较近的地区。

5、煤气防护站应张挂煤气系统工艺流程图,标明各种煤气设备、阀门、放散管、管道支架编号,便于应急救援。

6、应制定煤气系统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特别是实兵模拟演练,要做好演练记录和演练总结,并及时完善演练方案。

7、煤气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冶金自动化范文第3篇

摘要:时代的发展给了我国当代冶金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当代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却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相当严峻的问题,这也使得我国的冶金机械制造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为了使冶金机械制造业更加适应我国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有必要对冶金机械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绿色环保的要求,所以本研究将针对于此,就绿色冶金机械设计关键技术方面的内容展开简要探讨,希望所得内容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绿色冶金;机械设计;关键技术

引言

在冶金机械制造业当中对绿色设计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可以提高废物的回收利用效率,这样就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支出的费用成本。此外还可以在绿色设计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创新,在制造工艺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决,改变以往的污染浪费现象。当然也需要从相关技术人员着手,提高其自身的绿色环保意识,这样就有助于生产出更加安全绿色的新型环保设备。

1.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意义

在冶金制造当中一般都会出现很多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的废物,比如说因为工厂里大型机械的生产作业而发出的噪声,严重地影响了厂区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而这也会对工厂里正常工作的工人产生一定的身体上的影响。在很多生产活动中都可能会应用到一些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或材料,生产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也绝大多数都是污染物质,这些都可能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对冶金机械制造行业采用绿色设计方案设计机械尤为重要,这对保护我们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

最近这几年,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不断壮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能源浪费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所以,这些问题也渐渐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全社会开始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解决做出了竭力的响应。在这种大背景下,冶金机械制造的绿色设计也被提上了日程,其主要设计原则就是将生产所丢弃的废物进行进一步加工回收利用,以此来节约成本,降低能源的浪费,提高环境的保护。

绿色冶金机械的设计能够促进相关员工的绿色意识增强,从人类的思想根源上来看,对于绿色设计一直都有着很高的追求,而在冶金机械行业加入绿色设计意识,能够促使相关的员工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联系起来,然后依次为根据进行相关的机械设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绿色的高新材料的使用,进一步改善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生产的质量,缩短了产品生产的时间,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最重要的是,生产企业所排放的有害物质在逐渐减少,对环境做出了直接的保护,进而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关键技术内容

绿色冶金机械设计和传统的机械设计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在绿色设计当中应当将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生产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严格地联系起来,这是促进冶金设计的关键。

2.1严格控制生产原材料的选择标准

在选择生产原材料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容易分解的、可以再生或可回收利用的原材料,这样能够保证其对环境的影响缩减到最小[2]。长期以来,冶金机械产生的原材料一般都选择钢、铁、合金等,相对来说,这些金属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也不會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但有很多机械会涉及到非金属材料的利用,比如一些耐热耐高温的工程塑料和一些高强高温玻璃钢,这些材料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回收利用,属于当代绿色冶金机械设计所摒弃的材料。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在对绿色冶金机械设计过程中,选择原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切莫选择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只有提高环保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绿色机械设计的发展。

2.2做好机械的减震降噪工作,控制“三废”的排放

在正常的生产工作中,冶金机械的振动和噪声是污染的根源,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当中,应该做好器械的减震工作。要考虑在生产活动中振动较大的零部件,然后采用抗震、隔震效果好的弹性支承[3]。还要做好机械的整体布置和结构设计,以此来确保产品动态性能的提升。在降低冶金机械噪声污染方面,最好在机械设计的时候就强调对高性能消音器的使用,这能够有效将发动机和相关设备所产生的噪音降低,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此外,要控制好“三废”的排放工作,在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时候,应该设计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能够符合绿色技术要求的强制性排放设计规定,这样可以保证对所有的设计排放量进行统计的标准控制。

2.3提高故障诊断技术,防止泄露事故出现

当机械工作了一定的时间以后,一般都要进行相关的保养和维修,但是很多维修制度却存在着弊端。从两点来说,其一是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大部分的企业在维修设备的时候,一般都会投入很多人力,多的时候甚至也有上千人的共同维修。其中当然不乏有盲目修理和检查的情况存在。假使设备不存在故障情况,这样毫无目的的检查确实是一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二,冶金机械设备要想发挥出最佳的性能和状态,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基于此,很有必要强化设备的检测和诊断技术的研究,在对其进行维护和检修之前,要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充分了解,这样可以降低维修的成本和资源的浪费。从另一方面来说,还要提高密封技术,减少机械的泄露发生。因为冶金机械泄露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而且因为机械的润滑不良还可能会减少机械的寿命,降低机械的工作性能。所以要采取一定的防泄漏措施,提高机械的密封技术,从这里来说,国内的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应该大力研发新的产品,开发新的技术。

3.结语

现如今,人们对绿色技术的认识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上,所以对资源的解决和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渐渐增强,在冶金机械的制造和生产过程中,成分采用绿色设计,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彩虹.冶金机械的技术及管理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4(21):524-525.

[2]葛遂平.浅谈机械设计中绿色技术运用[J].科技风,2012,18(31):362-363.

[3]伍伟.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冶金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03(18):258.

冶金自动化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不仅造成冶金行业的经济损失,更是严重威胁冶金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文章以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根源,提出冶金安全生产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生产事故;设备陈旧;粗放管理 文献标识码:A

冶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频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也逐渐引起社会对冶金安全生产的关注,冶金行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冶金企业的生产依然存在的安全事故的隐患。

1 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根源

1.1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目前,我国社会市场对冶金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在市场销售利润的驱使下,不断加快企业的冶金生产,许多新建的冶金项目,没有经过实践的调研就积极投入生产,使得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的负担也就变得更加沉重。但是,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并没有转变传统的冶金生产方式,安全生产的设备和措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冶金企业的迅速发展和粗放的生产方式、日益落后的生产设备之间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很容易导致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1.2 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给冶金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随着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在我国许多的钢铁企业仍然存在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等问题。虽然我国钢铁企业在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进行吸收与改造,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设备还只是极少一部分能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一半左右能够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落后的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为企业的冶金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隐患。

1.3 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落后,粗放的管理给冶金生产带来隐患

当前,我国在钢铁企业的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是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企业生产的环节和生产工艺不仅多,而且十分繁杂,这就使得企业的内部生产管理很难真正地实施到位,导致企业管理粗放的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制约企业的生产发展。而在冶金生产的过程中,高温熔融金属以及有毒气体的逸散,很容易产生烧伤、爆炸、中毒等安全生产事故。而在许多冶金企业,依然实行着模块化管理,各个流程分开管理,不能实现生产流程的相互监督与监督,对安全生产的设备不能做到及时检查与维修,这很容易使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另外,一些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没有明确落到实处,盲目地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管理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较差。这些现象都是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根源。

1.4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没有严格遵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生产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安全生产逐渐走向规范化与法制化的道路。但是,冶金安全生产事故依然时常发生。许多冶金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企业在设立和审批新的项目时,对项目的前提条件把关手段不够强硬,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即使是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很难真正实施。在许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地方,安全生产的管理条例随处可见,这充分说明企业在冶金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生产,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只是一个摆设。企业领导对冶金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企业职工也不能够认真执行生产的规章制度,职业技能和素质低下,埋下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

2 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对策

2.1 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企业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在冶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要积极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国家安全监管部门以及企业的领导要加强对冶金安全生产的重视,明确落实企业生产主体的责任,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障冶金生产的安全。冶金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冶金生产的安全意识,让企业职工掌握先进的冶金生产技术,并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生产作业。另外,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冶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应急管理预案,并积极加强演练,以降低企业职工在冶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人员伤亡,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

2.2 加大冶金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减少安全生产隐患

许多冶金企业在生产管理的模式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企业冶金的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监管不到位,这就给企业的冶金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冶金企业要积极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好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加强对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检查和维修冶金安全生产的设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的责任和方案制度,减少冶金生产的安全隐患,保障冶金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险工艺生产环节,以及一些重要的生产设备,企业也要积极加强监控,努力促进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

2.3 严肃彻查安全生产事故,加大对事故的惩罚力度

对于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这一现象,国家相关部门要对这些事故进行严肃彻查,通过加大对发生安全事故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事故的成本,促使企业重视冶金的安全生产,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生产事故查处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要认真查清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源,事故安全的主要负责人,企业在冶金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严肃彻查,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冶金的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4 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新企业生产设备

在企业的冶金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能够有效促进冶金企业的发展,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频率。在冶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河北钢铁集团为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开始致力于全球资源、技术的科学配置,积极采用全新的生产技术,创新企业的生产工艺,积极研发新的钢铁产品,在生产与管理上,通过技术与设备的革新,保证冶金生产的安全。企业可以根据冶金生产技术发展的状况,并结合企业的冶金生产发展规模,选用科学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力度,不断提高安生产的设备水平,实现冶金的安全生产,降低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

3 结语

总之,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并不只是偶然的、局部的现象,其发生的根源更是多方面的。所以,冶金企业在保障冶金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引起生产事故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保障企业冶金生产的安全,进而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凤都.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根源及对策措施

[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2,15(6).

[2] 王志,陶婷婷.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6(6).

作者简介:孟令书(1974-),男,河北邯郸人,供职于河北钢铁集团邯郸分公司副,高工,研究方向:钢铁企业安全管理。

(责任编辑:黄银芳)

冶金自动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一、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积累呈指数增长,新的技术革命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以知识传递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已不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等。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的改革势不容缓。

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拓宽的专业教育

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在当年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建国初期主要是借鉴前苏联教育模式,按行业设置专业。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模式在当时为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原有专业培养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随着冶金及材料工程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系统工程得到充分利用,现有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上个世纪80年代,将炼铁、炼钢、电冶金三个专业调整为钢铁冶金专业,专业面有所拓宽,但专业宏观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影响着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有人主张我国高等教育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培养“通才”。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应是拓宽的专业教育,而不应是通才教育。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需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关键是从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转变。2000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将钢铁冶金、粉末冶金、有色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合并为“冶金工程”专业。这就是要强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科交叉与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

面对未来要求,工程技术人才将是掌握整个工程技术系统所涉及的有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在形势和任务多变的情况下,在群体的协调工作中对跨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求得最合理解决方法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显然,在高等学校有限的学制内完全达到这一要求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培养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主流。

1.强化公共基础课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是高校按照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具体设计图,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时配置、实践环节等项内容,其中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和规格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依据,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学时配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为了适应高等人才目标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学科交叉、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模式,我们对教学计划作了如下调整:①调整课内理论总学时到2300学时以内,改变过去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课堂精讲与课下多练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启发、引导、讨论和提问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从学会什么向会学什么转变。②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增加总学时。重点是增加外语和计算机课总学时,并要求外语和计算机学习四年不间断。外语课除了240学时的公共外语课外,在三、四年级还开设48学时的专业外语。专业英语的内容由过去只讲钢铁冶金逐渐向科技英语拓宽;同时鼓励学生学习第二外语。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外文参考文献,并翻译1到2篇外文文献。计算机课内总学时由40学时增加到100学时,其内容由过去只讲Basic语言改为讲计算机原理、Fortran语言、网络技术和软件设计等内容。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要求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绘图,用计算机打印设计说明书和论文;同时在冶金数学模型课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加强专业基础课教育。冶金热力学、冶金过程传输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三门课为冶金专业的三大理论支柱,为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理论,本次课程体系改革,我们对这三门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对授课内容和学时都进行了调整。冶金炉热工基础为原钢铁冶金专业的另一门专业基础课,这次改革将本门课改为冶金过程传输原理,它侧重于冶金过程中三相间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规律,理论性较强、覆盖面宽,特别是加强了数学解析内容,增加了专业理论深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未来的钢铁工业将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品种效益型转变,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为此,在金属学基础上增加一门属于金属学范畴的选修课——金属强韧化,为学生将来进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技术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主要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科学文化素质又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人才培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文化素质对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科学方面的选修课,如大学语文、美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音乐欣赏、科技写作等,同时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经常组织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等文体活动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文化修养。

五、拓宽专业口径,增加专业知识面

课程体系改革的宗旨是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增加知识面。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要求。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学完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必要的任意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取得20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47.5学分、选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74学分;专业平台课程必修课56.5学分、选修课6学分;课外培养计划6学分。此外实践教学环节45学分。在学完基础课之后,专业课只讲概论或者是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来学习专业课。同时增加冶金和金属材料加工等方面的交叉学科课程。目前专业课仍应侧重于钢铁冶金,重点学习冶金的理论和方法。钢铁冶金学习好了就掌握了火法冶金方法,再增加约30学时的湿法冶金原理和方法课程,实际上学生就掌握了整个冶金的知识,对于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问题都可以解决。调整后专业必修课由过去的七门改为三门:钢铁冶金Ⅰ、钢铁冶金Ⅱ和钢铁冶金设计原理。专业必修课学时由326学时减至224学时。专业必修课后增加部分拓宽专业面和现代冶金理论方面的后续选修课,供同学们选修。

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我院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专业知识,能在企事业及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部门从事冶金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应用在学校所学到的先进的冶金理论去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掌握、综合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以及进行工业设计、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是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新的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环节做了如下方面的改革:

1.强化实验课教学。首先调整机构,把实验室从教研室分离出来,将炼钢、炼铁、冶金原理、有色冶金、凝固理论研究室五个实验室合并成立冶金实验中心。调整实验,取消一部分落后的实验,增开部分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新实验等。

2.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环节除全院统一安排的金工实习外,新课程体系安排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两次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的专业课之前,时间为7周;毕业实习安排在专业课后的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之前,时间为3周。在生产实习中穿插讲授部分基本生产工艺和设备课。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侧重于生产工艺的理论分析,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为提高实习效果,我们一直比较重视实习环节的教学,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唐钢、邯钢、石钢、承钢四个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基本固定在唐钢进行,毕业实习则在其他三个钢厂进行,并聘请了工厂领导、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师傅做为实习的指导教师并颁发给聘书,参与学生实习的现场管理和指导。此项工作得到了工厂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实习工作的开展。

七、规范教学管理,促进课程体系改革

为促进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近几年我们在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工作。

1.重新修定教学大纲,加强重点课程建设。本专业课教学大纲是1997年全国钢铁冶金专业教学研讨会上制定的,近几年冶金技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技术、新工艺,如高炉富氧喷煤、直接还原、融熔还原、超高功率电弧炉、直流电弧炉和高效连铸等,传统的炼钢工艺正在更新,原教学大纲显得有些陈旧。为了跟上冶金技术的发展步伐,针对河北省冶金工业的特点,我们对原教学大纲内容重新修订,减少传统工艺内容和课时,增加新工艺、新技术的内容和课时,制定出了与现行教学计划学时数相符合的教学大纲。为加强课堂建设,重点加强钢铁冶金Ⅰ和钢铁冶金Ⅱ两门专业课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两门课程先后被校评为“优秀课程”,并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2.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软件。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教学行为,我们实行了教、考分离制度,为了规范考试过程,克服随意性,采用计算机自动拟试题,在制定出教学大纲后,我们组织编写了钢铁冶金Ⅰ和钢铁冶金Ⅱ两门课的试题库,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试题库软件,这样,不论哪位老师主考都可以用计算机根据试题类型、各类试题所占分数、各章节所占比例和难度系数自动搜索出一套试题,为教、考分离创造了条件。教、考分离和计算机拟题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教学水平,教师必须按大纲授课,学生则必须全面复习,有效地促进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收到良好效果。

教学改革涉及诸多方面,让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改革步伐,深化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培养出更多满足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高层次冶金人才。

冶金自动化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冶金;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

一、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两个,首先是该技术具有比较宽泛的技术涵盖面,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大多数企业运用,它有极强的普遍性,同时它也有很强的应用性,除此之外,这门技术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相关的技术人员在设计电气自动化的系统时,不仅仅要设计硬件,还要进行软件的设计,而且设计方案的选择要根据场合和行业的不同而改变。

该技术的第二个特点是依赖电子技术。通常情况,在典型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很多环节和工具都用到了电子技术,如收集信号的传感器、处理信号的控制器、执行运算的执行机构等等。因此,电子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分析冶金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1、实现自动化生产

随着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许多技术都被应用到了冶金生产的控制方面。特别是采用PLC、DCS计算机控制,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控制,深受冶金企业的欢迎,目前已经得到普及。近年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技术,也逐步在冶金生产的自动化系统中应用,分布控制系统结构替代了集中控制,成为自动化发展的主流。

2、实现自动化监测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监测方面也得以大量应用。例如,闭环控制、安全职责等有关的流量、温度、压强等数据检测,用上了自动化仪表设施,保证了回路控制、安全生产、能源计量等方面的监测的准确和规范。生产过程的各种预报、报警等,也都引入最新的监管、测量技术和设施,保证了管理、进程的需要。

3、进一步加快信息化进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地引入,使得我国冶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得以增加。随着管理能力地加強,信息化开始得到冶金企业的认可,企业信息化慢慢得以建立,很多企业还创建了企业信息网。特别是国内的一些知名的钢铁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控制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和突破。在生产控制方面,高性能控制器、集中管控智能仪表、模型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增强了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近些年,一些冶金企业慢慢认识到制造执行系统,建成了主要生产线的MES和产销一体化系统。例如宝钢开发了数据挖掘系统,建立了智能质量设计知识库等,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地引入,极大地推动了冶金行业的生产自动化进程,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水平,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冶金产业的差距,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工业以太网的应用

工业以太网在技术层面上和商用以太网是兼容的,但是在产品设计时,工业以太网有些方面则需要满足工业现场的要求,如材质的选择、适用性、产品的强度、实时性、可靠性、本质安全等等等。当前,监控系统以及可视化技术是冶金行业使用比较多的,仪表检测在冶金行业中作用明显,它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高炉封闭性的问题,工人的操作也因检测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虚拟技术等等先进的手段而变的更加方便和安全。冶金自动化系统按照功能层次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基础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以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光纤传输常常用在主干网中,而屏蔽双绞线主要用在连接现场的设备中,当涉及到重要的网段,一般可以使用冗余网络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网络具有比较强的可靠性和抗干扰的能力。

冶金基础自动化系统。DSC、PLC以及工业控制计算机是该系统的主要代表,主要作用是控制现场冶金自动化设备。DSC极大的改善了顺序控制功能,PLC则能够使得回路控制功能得以加强,同时PLC是最基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也是主要的冶金流程控制。

冶金生产管理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和冶金流程的全息集成是工业以太网的网络通讯和网络结构。MES的重要性逐渐的被企业了解到,因此企业综合的使用了专家系统、运筹学以及流程仿真等现代化的技术,对生产线的各程序进行协调,也在质量、物流、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业以太网在每一级使用的结构都不相同,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树形和环形等等,使得纵向方面的管理、计划、生产、控制信息得以集成,横向方面铁、刚、扎德数据得以传递。

2、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冶金企业的不断发展,其生产的规模在不断的增长,生产所用设备的自动化也在不断的提高,从而使得现代的冶金企业能够更加广泛的使用继电保护技术,该技术建立的基础是数字式计算机,主要依靠单片来进行机智能保护。当低压短线路出现在冶金供电系统中时,可以适当降低时限的要求,节约成本。由于钢铁冶金企业是属于一类负荷,需要让该类企业的电器系统配合上DCS系统或者是工艺系统,同时在产品要求上也有很高的灵活性。RCS——9600CS系列装置被使用在保护监控产品中,而它的配置也需要按照面向对象的思路来进行,其中也包括了适合110KV的变压器保护。

3、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作为一种基础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冶金工业中也运用的比较广泛,传感器的本质是一种检测装置,它能够感知外部环境的信息并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以使用的信息,换言之,传感器可以将环境信息转化成电信号。转换组件和敏感组件是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信息的传递、处理、储存、记录以及控制等等,在现代的冶金工业中,传感器是实现工作能够自动检测控制的关键环节。

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常用在仪器仪表控制和工业实践中,同时在其他工业的自控环境中也常常被运用,如交通、水利水电、军工、航天航空、电力、油井、石化等的众多的行业。压力传感器主要是感受压力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压或者是电流的变化,压力传感器运用在装运煤和高炉的上煤,从而可以统计用煤量以及测量、控制上煤。

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感受到温度,并且将温度信息转化成可以输出的信号,温度传感器主要是用在高炉炉体以及锅炉炉体的温度检测和控制。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就是温度传感器,在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一些物体的表面温度通常使用辐射测温法来测量,比如熔融金属在坩埚或者冶炼炉中德温度等等。

除了上述的两种传感器之外,还有流量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感受到流体的流量,并且将流量信息转化为可以输出的信号,流量传感器常常运用在不需要精确的保护流量值的情形下。锅炉中的蒸汽管道、送风管道、给水管道常常使用该传感器,通过它对管道中流体的流速、流量进行测量。

四、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应用

受市场影响,我国冶金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获得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技术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地重视和加强,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愈加突出。在冶金企业的生产控制方面,为增强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智能仪表、模型技术、高性能控制器和集中管控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可以预见,在MES、ERP等系统继续应用的基础上,物流管理、商务智能、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未来将全面铺展,获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变得无所不在。未来,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为冶金企业信息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集成控制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将会在系统数据挖掘与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冶金生产的系统控制等方面得以体现。冶金生产系统的控制将往实时控制方向发展,这要求冶金企业与时俱进,时刻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以便适时引入新技术。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实时控制系统的引入,能够提高生产的准确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能力,从而提高冶金生产自动化水平。与此同时,通过改善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以便对冶金的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大范围的自动控制。数据挖掘能将控制算法和数学模型运用到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冶金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推进机电的一体化。在控制、测量方面,逐步淘汰分离的传统做法,应用机电一体化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测量,以期效度和精度得到提高。

3、进一步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

冶金生产自动化,包含了全部的生产流程和环节,每个步骤都应深化技术创新与改造。例如,加强质量检测,需引入先进的仪器,比如质量在线直接检测仪;引入信息工程技术,不断对操作流程进行创新,优化技术性能;又比如引入节能技术,建立物料和能量优化模型,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率,达到降耗、节能的目的。引入高精度预报模型技术,建立高精度预报模型,达到优化控制的目的。另外,进一步优化连铸技术,以此提升电磁连铸自动控制技术。

4、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程度

在过去,电气自动化受限于电子化和机械化,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才被慢慢引入电气自动化程序并发展成为主导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有待加强。这是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主导,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改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质量。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两者相融合,将进一步促进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机械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促进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渐趋于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深度融合,逐步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强兼并重组,使得产业集中化提高,产业链游资源得到整合,工艺及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冶金企业向精细、集约化管理转变。

五、结束语

伴随着新技术地不断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急需进一步提高。因为冶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决定了我国冶金产业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推进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新,加强冶金生产过程中的整体创新,促进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最终实现冶金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翁宇庆.我国冶金工业在新世纪最初几年的科技进步[A].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1)[C].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13.21.

[2]张信传.中国钢铁工业技术创新战略[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3]劉浏.智能炼钢厂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冶金自动化,2012,24(6):1-5.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范文下一篇:对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