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专业论文范文

2024-03-26

冶金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问题;策略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冶金企业的生产,促进了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引用。在产业不断发展,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改善的过程中,企业依然不能因为经济利益的提升而忽略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冶金企业的日产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企业人员的身心发展更为重要。

1 冶金企业的生产特点及事故危害

冶金企业是运用高温、高电压的方式对金属进行冶炼和锻造,这些生产方式的危险性较高,对人员和企业的危害性较大。只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防护,才能进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第一,由于冶金企业生产是在高温环境下,因此,极容易发生烫伤事故。烫伤事故作为冶金企业常见的生产事故,通常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三违”现象导致的。由于操作失误、失当等造成的铁水外溢险肇事故、炉内塌料喷溅事故、铁水包倾翻、出铁口侵蚀严重穿炉事故均可能引起烫伤事故,严重伤害企业工人的人身安全。由于烫伤的常见性和危害性,冶金企业对烫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办法是作为企业事故管理中的重点内容[1]。

第二,由于冶金企业是在高压下采用电热加热方式生产的,因此触电事故的预防也不容忽视。电气使用事故可能是超负荷运行、三相电流不平衡、电气保护元件故障等引发的。这些电气事故如果在正常的运行制度和保养管理体制下,发生的几率会大大减少。

第三,由于冶金企业的生产一般是较重的机械设备和大型起重设备,因此,机械事故和吊装事故也是较为常见的。机械位置安放错误,设备未按正常步骤装卸都是造成机械事故的原因。

2 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2.1 冶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冶金企业的生产是危险性较高的生产线作业,工人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小伤是被扎伤、烫伤、甚至是遇到电气伤害。这些较为产检的小事故,虽然不至于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但是这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伤害危及家庭。冶金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安全管理,既可以降低这些事故发生的频率,减小发生的可能性,可对预防企业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2 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的价值

随着国家对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规范的要求日益提高。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也受到了许多冶金企业的重视。对于冶金企业而言,企业安全生产不仅能够为企业自身带来经济利益,而且能够保障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保障冶金企业安全的管理方式是保障人员的作业安全,为企业的稳定和团结做出突出的贡献。因此对于冶金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价值更为突出。

3 我国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冶金企业也在逐渐进步中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当然这些也就决定我国的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也要随之变化,以辅助生产的顺利进行。虽然在我国冶金企业的历史上出现过不同的管理模式。无论是依靠管理工作人员个人管理能力以及事故经验教训的以人为中心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还是以控制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的以管理为中心的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都将重点落在安全防范上。然而,冶金企业的生产工作是一个过程,尽管所有的人都具备安全意识,工作程序和设备也都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以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为主的过程安全管理模式在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作用明显,不容忽视,例如受到广泛认可的“0123安全管理模式”已经被许多冶金企业应用在标准化作业的安全管理模式之中[1]。

现代冶金企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机械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现代冶金企业更多地采用以系统安全分析、评价、风险控制、应急救援为核心的系统安全管理模式。冶金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需要系统安全作为保障。现代冶金企业的逐渐发展,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冶金企业最为重视的组成部分,渗透了企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文化安全管理模式是企业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现代管理科学融合,使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观,渗透进每一个员工的心理,使他们养成安全工作的习惯,将企业员工与设备以及工作环境处于安全管理的中心,实施全面性的安全管理。

4 冶金企業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安全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在冶金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也是大不相同。但是不管企业怎样发展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都应该做好防范并能及时地查缺补漏。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的策略[1]。

4.1 转变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思想

安全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随着冶金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安全标准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的,是需要在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技术上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冶金企业无论是员工还是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的经营者都要在企业安全管理的过程在不断改革,更要以改革的理念和思想要求自己。

4.2 企业开展危险预知活动

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中定期地开展危险预知活动,以保障安全生产。企业危险预知活动需要对企业开展对员工危险预知事项进行培训,并且在培训后定期组织工作前五分钟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如工作时间、定点、人员安排、现场状况进行危险因素模拟和预判,对预判信息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制定。此外在活动中还应该进行潜在事故模式的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并将造成的伤害程度降低在最小范围。企业开展危险预知活动的目的是以安全、省力、优质、高效为宗旨开展冶金生产工作。

4.3 定期实施隐患整改工作

冶金企业工程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定期进行整改,以排除安全隐患,达到安全要求。对于冶金企业而言,整改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的危险项目巡检,保障安全装置、日常工具的不良状况得到改善,完善作业环境,以达到最佳状态[1]。另一种是重大缺失和缺陷的整改,虽然成本较高但是为了保障安全整改换掉老旧的工程技术和工艺,以确保企业长期发展。

4.4 保障安全检查改革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冶金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早发现,早处理为原则,解决企业技术困难,改善企业的总体环境。企业安全检查制度的改革需要不断完善各级安全检查的内容和责任,对企业日产信息检查,同时也要对企业检查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定期的查看,此外,保障安全检查不仅需要体现在数量上,还应该体现在质量上。巡检后根据情况制定应有的措施,不仅能尽量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减少伤亡,更能为企业创造利润[1]。

4.5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完善考评制度

企业安全管理不仅需要的是企业安全制度的约束,更需要企业中的员工具备安全工作意识和安全管理理念,从而与企业一起共同努力,避免不安全因素,同时也能与时俱进完善自己。员工的安全素质培养出来需要定期做培训外,还应该完善以工区、车间为单位,进行更为系统全面的安全考评,以考评分数作为职工安全意识培养的评定标准,使员工适应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新法,黄财德,于立友,郝银贵.新常态下冶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的挑战和机遇[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6,(01):24-27.

冶金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时代的发展给了我国当代冶金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当代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却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相当严峻的问题,这也使得我国的冶金机械制造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为了使冶金机械制造业更加适应我国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有必要对冶金机械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绿色环保的要求,所以本研究将针对于此,就绿色冶金机械设计关键技术方面的内容展开简要探讨,希望所得内容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绿色冶金;机械设计;关键技术

引言

在冶金机械制造业当中对绿色设计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可以提高废物的回收利用效率,这样就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支出的费用成本。此外还可以在绿色设计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创新,在制造工艺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决,改变以往的污染浪费现象。当然也需要从相关技术人员着手,提高其自身的绿色环保意识,这样就有助于生产出更加安全绿色的新型环保设备。

1.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意义

在冶金制造当中一般都会出现很多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的废物,比如说因为工厂里大型机械的生产作业而发出的噪声,严重地影响了厂区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而这也会对工厂里正常工作的工人产生一定的身体上的影响。在很多生产活动中都可能会应用到一些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或材料,生产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也绝大多数都是污染物质,这些都可能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对冶金机械制造行业采用绿色设计方案设计机械尤为重要,这对保护我们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

最近这几年,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不断壮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能源浪费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所以,这些问题也渐渐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全社会开始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解决做出了竭力的响应。在这种大背景下,冶金机械制造的绿色设计也被提上了日程,其主要设计原则就是将生产所丢弃的废物进行进一步加工回收利用,以此来节约成本,降低能源的浪费,提高环境的保护。

绿色冶金机械的设计能够促进相关员工的绿色意识增强,从人类的思想根源上来看,对于绿色设计一直都有着很高的追求,而在冶金机械行业加入绿色设计意识,能够促使相关的员工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联系起来,然后依次为根据进行相关的机械设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绿色的高新材料的使用,进一步改善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生产的质量,缩短了产品生产的时间,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最重要的是,生产企业所排放的有害物质在逐渐减少,对环境做出了直接的保护,进而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关键技术内容

绿色冶金机械设计和传统的机械设计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在绿色设计当中应当将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生产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严格地联系起来,这是促进冶金设计的关键。

2.1严格控制生产原材料的选择标准

在选择生产原材料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容易分解的、可以再生或可回收利用的原材料,这样能够保证其对环境的影响缩减到最小[2]。长期以来,冶金机械产生的原材料一般都选择钢、铁、合金等,相对来说,这些金属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也不會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但有很多机械会涉及到非金属材料的利用,比如一些耐热耐高温的工程塑料和一些高强高温玻璃钢,这些材料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回收利用,属于当代绿色冶金机械设计所摒弃的材料。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在对绿色冶金机械设计过程中,选择原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切莫选择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只有提高环保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绿色机械设计的发展。

2.2做好机械的减震降噪工作,控制“三废”的排放

在正常的生产工作中,冶金机械的振动和噪声是污染的根源,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当中,应该做好器械的减震工作。要考虑在生产活动中振动较大的零部件,然后采用抗震、隔震效果好的弹性支承[3]。还要做好机械的整体布置和结构设计,以此来确保产品动态性能的提升。在降低冶金机械噪声污染方面,最好在机械设计的时候就强调对高性能消音器的使用,这能够有效将发动机和相关设备所产生的噪音降低,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此外,要控制好“三废”的排放工作,在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时候,应该设计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能够符合绿色技术要求的强制性排放设计规定,这样可以保证对所有的设计排放量进行统计的标准控制。

2.3提高故障诊断技术,防止泄露事故出现

当机械工作了一定的时间以后,一般都要进行相关的保养和维修,但是很多维修制度却存在着弊端。从两点来说,其一是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大部分的企业在维修设备的时候,一般都会投入很多人力,多的时候甚至也有上千人的共同维修。其中当然不乏有盲目修理和检查的情况存在。假使设备不存在故障情况,这样毫无目的的检查确实是一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二,冶金机械设备要想发挥出最佳的性能和状态,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基于此,很有必要强化设备的检测和诊断技术的研究,在对其进行维护和检修之前,要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充分了解,这样可以降低维修的成本和资源的浪费。从另一方面来说,还要提高密封技术,减少机械的泄露发生。因为冶金机械泄露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而且因为机械的润滑不良还可能会减少机械的寿命,降低机械的工作性能。所以要采取一定的防泄漏措施,提高机械的密封技术,从这里来说,国内的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应该大力研发新的产品,开发新的技术。

3.结语

现如今,人们对绿色技术的认识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上,所以对资源的解决和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渐渐增强,在冶金机械的制造和生产过程中,成分采用绿色设计,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彩虹.冶金机械的技术及管理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4(21):524-525.

[2]葛遂平.浅谈机械设计中绿色技术运用[J].科技风,2012,18(31):362-363.

[3]伍伟.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冶金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03(18):258.

冶金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不仅造成冶金行业的经济损失,更是严重威胁冶金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文章以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根源,提出冶金安全生产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生产事故;设备陈旧;粗放管理 文献标识码:A

冶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频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也逐渐引起社会对冶金安全生产的关注,冶金行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冶金企业的生产依然存在的安全事故的隐患。

1 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根源

1.1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目前,我国社会市场对冶金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在市场销售利润的驱使下,不断加快企业的冶金生产,许多新建的冶金项目,没有经过实践的调研就积极投入生产,使得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的负担也就变得更加沉重。但是,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并没有转变传统的冶金生产方式,安全生产的设备和措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冶金企业的迅速发展和粗放的生产方式、日益落后的生产设备之间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很容易导致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1.2 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给冶金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随着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在我国许多的钢铁企业仍然存在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等问题。虽然我国钢铁企业在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进行吸收与改造,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设备还只是极少一部分能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一半左右能够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落后的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为企业的冶金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隐患。

1.3 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落后,粗放的管理给冶金生产带来隐患

当前,我国在钢铁企业的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是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企业生产的环节和生产工艺不仅多,而且十分繁杂,这就使得企业的内部生产管理很难真正地实施到位,导致企业管理粗放的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制约企业的生产发展。而在冶金生产的过程中,高温熔融金属以及有毒气体的逸散,很容易产生烧伤、爆炸、中毒等安全生产事故。而在许多冶金企业,依然实行着模块化管理,各个流程分开管理,不能实现生产流程的相互监督与监督,对安全生产的设备不能做到及时检查与维修,这很容易使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另外,一些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没有明确落到实处,盲目地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管理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较差。这些现象都是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根源。

1.4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没有严格遵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生产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安全生产逐渐走向规范化与法制化的道路。但是,冶金安全生产事故依然时常发生。许多冶金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企业在设立和审批新的项目时,对项目的前提条件把关手段不够强硬,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即使是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很难真正实施。在许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地方,安全生产的管理条例随处可见,这充分说明企业在冶金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生产,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只是一个摆设。企业领导对冶金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企业职工也不能够认真执行生产的规章制度,职业技能和素质低下,埋下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

2 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对策

2.1 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企业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在冶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要积极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国家安全监管部门以及企业的领导要加强对冶金安全生产的重视,明确落实企业生产主体的责任,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障冶金生产的安全。冶金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冶金生产的安全意识,让企业职工掌握先进的冶金生产技术,并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生产作业。另外,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冶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应急管理预案,并积极加强演练,以降低企业职工在冶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人员伤亡,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

2.2 加大冶金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减少安全生产隐患

许多冶金企业在生产管理的模式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企业冶金的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监管不到位,这就给企业的冶金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冶金企业要积极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好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加强对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检查和维修冶金安全生产的设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的责任和方案制度,减少冶金生产的安全隐患,保障冶金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险工艺生产环节,以及一些重要的生产设备,企业也要积极加强监控,努力促进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

2.3 严肃彻查安全生产事故,加大对事故的惩罚力度

对于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这一现象,国家相关部门要对这些事故进行严肃彻查,通过加大对发生安全事故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事故的成本,促使企业重视冶金的安全生产,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生产事故查处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要认真查清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源,事故安全的主要负责人,企业在冶金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严肃彻查,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冶金的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4 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新企业生产设备

在企业的冶金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能够有效促进冶金企业的发展,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频率。在冶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河北钢铁集团为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开始致力于全球资源、技术的科学配置,积极采用全新的生产技术,创新企业的生产工艺,积极研发新的钢铁产品,在生产与管理上,通过技术与设备的革新,保证冶金生产的安全。企业可以根据冶金生产技术发展的状况,并结合企业的冶金生产发展规模,选用科学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力度,不断提高安生产的设备水平,实现冶金的安全生产,降低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

3 结语

总之,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并不只是偶然的、局部的现象,其发生的根源更是多方面的。所以,冶金企业在保障冶金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引起生产事故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保障企业冶金生产的安全,进而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凤都.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根源及对策措施

[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2,15(6).

[2] 王志,陶婷婷.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6(6).

作者简介:孟令书(1974-),男,河北邯郸人,供职于河北钢铁集团邯郸分公司副,高工,研究方向:钢铁企业安全管理。

(责任编辑:黄银芳)

冶金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冶金工业的进步,冶金工业的发展同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高新技术在冶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自动化技术,例如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仪表等。其中,自动化仪表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虽然近几年自动化仪表在功能、性能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如今自动化仪表在冶金工业中的作用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距离成熟稳定应用期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自动化仪表的各项功能与性能,促使其在冶金工业中得以深化应用,进一步提高冶金工业的生产效率,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1 自动化仪表及其在冶金工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冶金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有先进的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得到应用。自动化仪表应用于冶金工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有网络集成化控制技术、软件编程技术、自动记忆技术等。①网络集成化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可以与计算机技术充分融合,成为计算机控制的数据收集与传输中心,自动化仪表也可以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运行[1]。基于网络控制下的自动化仪表,能够对冶金工艺数据指标进行自动检验、转化,并排除干扰数据,实现自动化仪表工作的自动化。②软件编程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的出现对自动化仪表实现了软控制,能够对控制流程进行一定的简化,并降低控制成本。同时,软件编程技术可以对自动化控制程序进行调整,对自动化仪表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③自主记忆技术。自动化仪表中的自主记忆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存储元件对操作步骤进行记忆,并且能实现多种情况的同步记忆,更好地满足了冶金工业生产中的多元化需求。

自动化仪表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是先进技术在冶金工业的具体应用。自动化仪表对于冶金工业而言,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自动化仪表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并且实现了安全生产。其次,自动化仪表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损耗,节约资源[2]。冶金工业生产的现场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工作现场有着各种污染源,如粉尘、噪音等。自动化仪表能对冶金生产的现场工作环境中的生产条件,如气体物质含量、气体浓度、气体液体质量等进行检测,根据冶金生产工艺自动选择生产操作流程。在冶金工业中,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因素众多,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建立全自动生产体系或半自动生产体系,有利于提高冶金生产质量与效率,并且能减少资源的浪费,进而实现低碳化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当前工业发展新理念[2]。综上,冶金工业中应用自动化仪表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应用自动化仪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冶金行业中应用自动化仪表,虽然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自动化技术与冶金装备发展不协调等,直接影响到冶金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1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自动化仪表在冶金行业的生产运行操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仪表的地位日渐提高,在冶金行业中发挥出了重大作用[3],但是也对自动化仪表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我国自动化仪表技术相对落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2 自动化技术与冶金装备发展不协调

近年来,我国冶金行业不断加大自动化仪表的应用范围,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与发展,自动化技术与冶金装备之间的发展不协调,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落后于冶金装备的更新速度,直接制约了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先进的冶金装备无法及时应用在冶金生产中,直接影響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基础建设持续发展,我国在冶金生产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有效地提升了冶金生产效率与质量。然而,我国当前的自动化技术水平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在设备与技术方面依赖国外进口与引进,直接造成现阶段所使用的自动化仪表难以满足冶金企业实际的生产需求。此外,冶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侧重从国外引进技术,长此以往,导致冶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提升。

3 冶金行业中应用自动化仪表的有效策略分析

在冶金行业中应用自动化仪表十分必要,然而在长期的实际应用中存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及自动化技术与冶金装备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立足于自动化仪表应用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措施。

3.1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

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要加强培养,主要是通过定期组织学习或外出交流,让技术人员掌握相关技能,并设置必要的考核,保证学习与培训效果。培训结束之后,需要对技术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必要的评价,凡是考核通过者,可录用;没有通过者需要组织再次培训,或者另择岗位。此外,要加强外来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在具体的招聘工作中,可设置相关的要求,提高入职门槛,综合考察入职人员,确保新入职技术人员的各项能力均符合要求。

3.2 加强系统研发

自动化仪表应用在冶金行业中要想进一步发挥作用,冶金企业需要加强相关系统的研发。自动化仪表的科学应用需要借助现场总线,将自动化系统与冶金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自动化操作[4],现场总线主要起到桥梁作用,将系统与设备相连,促使现场总线、自动化系统及冶金设备实现一体化,有利于技术人员对冶金设备实现更好的控制,并且还可以保证冶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此外,需要加强对现场总线的控制力度,现场总线作为控制系统的主要工具,一旦失去控制,势必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3.3 开发专用的自动化仪表

在冶金行业发展过程中,常用到一些特殊的自动化仪表。然而就我国目前自动化仪表的生产情况来看,严重缺乏这类自动化仪表,制约了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基于此,冶金企业有必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开发专用的自动化仪表,提升自动化仪表智能化及一体化程度。同时,冶金企业可以积极参加专用的自动化仪表的自主研发,进一步加快专用的自动化仪表的研制速度,并尽快将研发出的自动化仪表投入到冶金生产当中。

3.4 先进控制与智能化控制相结合

冶金行业中智能化控制的实现不需要操作人员掌握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技能,仅需掌握自动化仪表操作技能,就可以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在具体的操作中,只需要在自动化仪表操作界面输入生产数据,之后的工作全部由智能化系统完成,不仅有效提升了冶金生产流程效率,同时减少了由于人工误差带来的失误。近年来,大部分冶金企业对生产线开展了升级与改造工作,有更多的智能控制技术被应用在生产环节,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5]。此外,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先进控制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与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控制水平,将先进的控制技术与智能化控制技术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冶金行业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仪表作为现代科技产品,其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可谓是技术加盟行业生产,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冶金制造企业要高度认识到自动化仪表的重要作用,仔细分析自动化仪表在具体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例如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系统研发及开发专用的自动化仪表等,促进自动化仪表应用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参 考 文 献

[1]王志敏.冶金工業生产中电气自动化仪表的重要性[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8):127-129.

[2]曲开文,刘燕霞.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运用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8(1):6-9.

[3]郜然,薛占霞.浅谈钢铁冶金工业中自动化仪表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2):32-33.

[4]王志敏.冶金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仪表的重要性[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8):133-135.

[5]佚名.冶金企业电气自动化仪表与自动化控制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30):184-185.

[责任编辑:陈泽琦]

冶金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职称评聘;管理模式

0引言

随着《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我国职称工作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阶段,如何更好地处理评聘关系问题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职称制度改革大背景下,职称评聘管理工作有了清晰的改革方向,要综合考虑品德、能力、贡献,系统的对人才进行评定,逐走出传统职称评定中主要根据论文、学历、资历、计算机、外语等硬性指标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新指标的建立,有助于通过系统考虑工作,实现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的统筹兼顾。

1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现状简述

1.1论文、计算机等硬指标逐步淡化

长久以来凭借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以及论文数量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备受争议。针对这一现象,当前多地区已开始着手改革。一是部分地区开始对工作中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而对科研要求较低的岗位在职称评价中淡化或取消对于论文、英语要求;二是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一些地区开始积极探索引入新指标代替论文、外语和计算机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如更偏重于实际研究成果的传新性和影响性,以避免因对论文数量要求而引起的论文质量低下。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在职称评聘管理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吉林省在《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不强制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设定标准;内蒙古针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基层技术型和实践型岗位,职称评聘管理中注重对工作过程中业绩进行审查,不强制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设定标准。

1.2开始逐步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

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逐渐成为职称改革的一个导向,通过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逐步突出用人部门和单位的自主评价,鼓励单位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人才评价,传统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社部門,通过对相关工作的备案实现对职称评聘的管理。据了解当前江西省内14家企业、37家院校和医院、5家科研机构下放职称评审自主权,全日制本科高校教师职称全部实行自主评审。实践证明,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用人单位基于自身需求导向,其职称评聘标准与传统的评聘标准相比更加科学和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同时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实现了政府为主导的职称评聘管理职能的转变。

1.3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在不同地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标准不严格、程序不规范,投诉较多、争议较大以及复核中发现严重问题的局面。凸显出当前政府监管不明确、单位不自律、社会监督失位,对职称评聘过程中的申报、推荐、评审各环节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一是下放职称评审权后事中、事后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不够明晰。二是用人单位对评聘界限、评聘规则具体工作中依据各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做出决定的权力交代不清。三是未做到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监管,对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以及不合理情况,未能进行公示并做严肃处理。

2当前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

2.1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职称评价标准

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对重品德、重创新能力、重业绩的评价和激励导向。一是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实际情况对应用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技术人才、新兴产业技术人才破除传统模式中的论文、资历标准,依据实际情况强化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业绩贡献评价导向。通过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破除应用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技术人才、新兴产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聘中因资历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要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建立以专业技术品德、能力和对业绩贡献为核心的专业职称评价衡量标准和体系,坚持对品德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关键性指导作用。三是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通过评价注重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地设置专业职称评审项目中的学术论文和相关科研成果的评价条件,对专业职称外语和对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能力水平不作统一的要求,突出对业绩和贡献的评价,增加专业职称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横向研究课题等相关评价内容和指标的等级和权重,破除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传统做法。

2.2针对不同领域制定不同职称评价标准

当前职称制度改革要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社会层次的专业和技术人才,制定不同的职称评价的标准。职称人员在评聘制度的管理过程中要实现“干什么、评什么”。通过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领域制定不同职称评价标准。鼓励中小学教师到课上和讲台、医生到科室和临床、工程师人员到实验室和技师到厂房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在火热的基层生产一线建功立业,让干得好的人都能评得上。

2.3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方法

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应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方法,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单位需求,在职称评定过程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职称评价方法,在实际过程中应遵循定性职称评价与定量支撑评价相结合、特殊人才职称评价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单独标准,进而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实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不同领域的部门做到多层次、多维度和立体性考查,增强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3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的建议

3.1职称评聘进行分类评价

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应做到分类评价。应在职称制度改革背景下,進一步提升职称与个人工作领域和业务内容的适用性。在个人工作领域和业务内容的基础上,将职称评价与个人工作领域相适应、职称评价与业务内容相适应和职称评价与社会服务相适应科学划分类别,制定侧重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建立职称的评审指标和代表作用评价制度,从“单一固定评价指标”制度修改为“适应性指标”,可从其工作的内容、工作管理业绩、特殊情况和事件、工作管理绩效、专利、研究报告等不同的成果中,任选最能体现其能力和水平的优秀人员作为本次职称资格评审的主要评价内容。

3.2职称和岗位实行聘期制

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应做到职称告别“终身制”,通过职称和岗位实行聘期制实现用人“能上也能下”。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强化单位和职称的“能上能下”。在职称的实际操作中,职称和个人适用岗位的聘任均严格实行职称聘期制,期满后对单位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的,单位和其个人按照适用岗位的需要、同时参考个人想法的基础上,协商一致办理劳动合同;对于在单位内部的考核中成绩不达标的现象,单位可根据其个人与岗位的适用条件差异情况,低聘岗位适用等级人员直至按照规定解除其聘用。通过这一职称评聘制度的设计,有利于维护和保障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避免一劳永逸的实行职称评聘终身制度所引发的工作惰性,进一步地激发机关事业创新时代劳动主体的活力。

3.3加强职称评审权的下放

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应进一步创新民营企业职称评价方式。民营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建立应用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技术人才、新兴产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单独标准,以保证与单位发展相契合,但同时应注意,要杜绝“放而不管”,职称评审权下放后加强监管放权不等于放任不管。人力社保部门应在民营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管。在组织制定本事业单位的聘任程序审核管理暂行办法时,人力社保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对其进行科学指导和对审核严格把关,确保其评聘程序和制度的合规合理。在组织开展本单位聘任程序评议工作时,需对本单位进行评议前的公示和聘任前的公示,广泛地接受人民和社会的监督。在组织完成本单位聘任程序验收工作时,人力社保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对其聘任审核程序和制度审核结果落实情况进行审查和验收,确保本单位聘任程序和结果的真实有效。

3.4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

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应结合新形势,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以进一步提升职称评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一是要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推广智能监管,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途径的运用,逐步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与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相适应的“互联网+监管”模式。二是应由主管部门建立职称评审公示制度,健全公众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的举报途径和监督手段,充分发挥群众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4结论

本文在深入分析评聘现状于改革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职称评聘进行分类评价、职称和岗位实行聘期制、加强职称评审权的下放、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的建议,对于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廷洲,陆莎,金志峰,等.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发展历程、关键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

[2]刘尧.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变革透视——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谈起[J].高校教育管理.2018,(03).

[3]姚荣.论我国公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的公法规制[J].高校教育管理.2017,(04).

[4]钱晨烨.现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障碍和建议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8).

[5]杨新春,吴艳.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视域下的学术道德失范探析[J].职教论坛,2014,(32).

[6]肖鹏燕.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09).

[7]温丙帅,孙建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权利保障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上一篇:蓄水工程下一篇:药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