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机械范文

2023-09-10

冶金机械范文第1篇

1 绿色设计的特性

绿色设计主要包括了生态设计和环保意识设计, 其需要在整个生产中对于不同产品的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试用阶段、采购阶段、使用阶段以及废弃阶段都要进行介入, 以提高整体环保性、经济性与寿命为前提, 坚持自愿节约与环保的基本原则。在我国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 环保问题一直是限制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传统工业生产本身能源消耗较高, 重视生产过程, 轻视环保节能问题。在长期发展下, 其高污染与高能耗所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 要想推进我国工业的持续发展, 绿色理念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必经之路。绿色设计应用于冶金机械中, 其应用需求是由冶金机械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在冶金机械设备工作的过程中, 经常会产生一系列的热辐射、噪音、泄露、废弃物等问题, 并且对周边生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为了解决这一环保方面的问题, 绿色设计的应用也就成了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2 绿色设计的思路

第一, 材料与污染控制。在绿色设计应用的过程中, 需要对整体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 关注材料的环保特性。合金、钢铁都是冶金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所必须的原材料, 其材料的环保特性直接影响了整体设备的环保性特点。在进行材料选择上, 要遵循循环利用的原则, 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对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材料, 最大限度的降低整体冶金设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冶金机械设备生产的过程中, 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排放问题, 这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最主要原因。在绿色设计应用中, 必须要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问题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设计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环境保护条款, 严格依照排放标准对于冶金机械进行设计, 保证其排放的合理性, 避免由于排放控制不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二, 噪音与泄漏控制。噪音问题主要是由于冶金设备运行过程中, 不同部件之间振动摩擦所产生的。噪音是现代社会较为常见的一种污染源, 其对周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进行部件结构设计上, 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弹性器材对振动问题进行缓解。在进行设计中, 也可以通过采取利用消音设备等, 有效的对噪音进行控制。在对于一些发动机设备等的选用上, 要对于其噪音标准进行严格审核, 并且不断地对消音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另外, 泄漏问题是造成能源浪费问题的重要一点, 同时也会引发一定的环境问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要对于泄漏问题进行严格管控, 通过对泄漏事件的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 总结相关经验, 严格提高整体密封水平, 并且不断进行相应的密封技术改进。

第三, 维护管理。绿色设计中也要管组冶金机械设备的后期维护工作, 避免由于机械设备的故障对于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提高能耗的消耗与浪费。绿色设计理念应用上, 要引入故障提前判定的思路, 提高故障提前判断能力, 从而为后续维修维护提供科学的依据。设计之初, 要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定期、定时地进行故障的防控, 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 对于检查周期和频率进行合理的调整。设计人员可以引入一些国际上先进的设备诊断检测技术和相关设备, 对于冶金机械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的监督控制, 对设备运行信息进行细致、实时的掌握。在发生故障时, 可以结合故障设备的情况, 制定相应的维护方案, 第一时间进行维护控制, 减少由于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与此同时, 对于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也有助于对设备能耗进行分析, 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产策略, 减少能源的浪费。

3 结语

总而言之, 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当中。社会对于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当中, 作为高耗能的冶金机械行业来说, 其本身也要深入的将绿色理念进行渗透, 积极应用绿色设计技术, 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冶金机械行业在我国整体工业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 并且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 节能环保理念也逐渐渗透到冶金机械行业当中。本文就对于冶金机械绿色设计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冶金机械,绿色设计,节能环保

参考文献

[1] 姜丽娜.浅谈冶金机械设备绿色设计的必要性及内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04) .

[2] 王小寅, 张文龙.浅谈冶金机械设备的维护[J].才智, 2013 (21) .

冶金机械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农业机械故障和维修是目前农业机械使用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故障,然后针对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农业机械;故障;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朝着现代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机械的使用量在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趋势下,在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农业机械的使用面积较大,但是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使用时间相对较短,农民对机械的操作不当或者是机械本身的故障很容易导致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针对此次情况,一方面需要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机械故障依然是以预防为主。机械操作人员需要了解常见的预防措施,针对此问题,本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1 常见故障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的运用也较为广泛,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和预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机械已经从传统的单一化之间走向了机电一体化,同时也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发展[1]。例如,现代化的激光拖拉机,在配置上装有各种传感器及GPS定位系统,联合收割机、超声波测定树冠位置的对靶喷雾机、红外湿度检测自动灌溉系统、水果自动采摘机器人,这就要求在进行农业机械的诊断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将传统的方法和现代化的方法相结合。

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知识,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针对常见的农业机械故障进行了如下分析。

1.1 损坏型故障

损坏型故障的常见原因是认为的不当导致的机械部分构建出现了断裂,生锈,变形或者是腐蚀等现象,其人是主要因素。

1.2 松脱性故障

这种故障指的是农机在使用中机械零件出现了松动或者是脱落的现象。

1.3 失调性故障

这种类型故障大多由机械长时间使用导致的,由于零件之间的间隙过大,零件之间相互干涉而导致的失调性故障[2]。

1.4 退化型故障

农机在长时间的过程中出现了老化、磨损等变形现象,从而出现了退化现象。

1.5 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性故障

性能衰退或者是功能失效往往由于农机本身存在构件故障,从而出现了失效的现象。

1.6 堵塞与治漏型故障

在使用的过程中,农机机油出现了漏油以及其他部位出现漏水,漏气等现象。

2 预防和维修措施

2.1 保证零部件润滑良好

农业机械在使用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润滑工作,如果润滑工作不做好,零件之间的磨损程度会大大的增加,这样会增大机械故障发生的概率,因此在进行机械正式运行之前,对零件进行有效润滑,能够降低故障发生概率。

农业机械一般为体积较大的机械,机械构成有很多的零件构成,零件和零件之间按照机械原理进行组装,才能够保证机械的运行,对零件表面进行必要润滑,降低零件表面的摩擦力,避免农业机械由于摩擦力异常导致的故障[3]。另外,在零件的安装和更换工程中,需要保证零件制作工艺的先进性,这是保证机械设备稳定性的基础,技术人员在对机械零件定期进行润滑的过程,需要根据机械的实际情况进行润滑,针对不同的机械需要选择不同性能的润滑油,润滑油需要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杜绝使用有品质问题的润滑油。

机械设备的润滑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技术人员定期的需要检查零件的磨损情况,从而针对机械设备的润滑工作是否需要进行做出判断。此外,需要对润滑油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检查,润滑油如果出现变质现象,需要及时更换。另外,在对农业机械进行润滑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清洁,润滑油使用之前进行沉淀,另外,对农业机械重点部位进行保养,如机械轴承在使用满1 a后,需要取下来进行全面清洗,零件部分在完整的情况下,重新做一遍润滑工作,清洗的结果能够防止机械出现堵塞故障[4]。对农机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不仅能够降低故障的发生的概率,还能够保证机械在正常运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2 合理驾驶和操作农业机械

农机驾驶人员需要正确对农机进行驾驶,正确驾驶农机设备,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机械故障,另一方面,正确驾驶设备,能够尽早发展设备的问题。驾驶人员在驾驶农机之前,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前进行了解。机械在运行之前,需要对机械内的油舱是否充足进行检查,如果油舱不足,需要定期进行检查,认真对冷却液进行检查,去报冷却液和机油的温度达到符合要求的温度在进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一定预热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跳过了这个步骤,机械就会出现超负荷的运作,从而对机械设备造成较大损伤。

2.3 农业机械故障的维修

农业机械的故障,做好预防工作,在机械发生故障之前,做好相应的处理,技术人员根据机械的使用情况,做出故障的判断,针对机械常用故障,提前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选择维修方法时,可以灵活进行选择。同时,农机零件需要到专卖店进行购买,如果维修难度较大,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维修人员可以选择找到供应商,防止由于农机故障,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在使用其他零件代替的过程中,更换下来的零件不能随意丢弃,可以送到维修厂进行专业维修,二次焊接完成以后再进行使用[5]。

2.4 网络化在线实时故障诊断

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发展,可建立相应网络化诊断技术,应用较为先进的网络化诊断对故障进行及时的判断,如果在诊断过程中出现异常,可寻求网络工作人员进行会诊,能够快速找到有效和可行方案。由于农业机械固有特点,一般农业机械的工作时间较为集中,传统的上门诊断在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中已经无法满足先电话的需求,农业机械未来发展方向会朝着面向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化通讯技术的法相进行发展。

3 结语

针对我国地区的农机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针对故障产生的和预防措施进行了介绍,随着我国很多地区农机逐渐走向现代化和智能化,相应的农机生产更多依赖农业机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机操作人员对农机设备的维护更为重要,特备是基层农机使用人员,需要积极学习农机知识,让科技成果能够真正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孙岐,云小俊,丁明理,等.农业机械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的预防、分析、检查及排除[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4(6).

[2]成多勇.蓄电池常见的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0).

[3]赵庆来.农业机械常见故障原因与维修[J].农民致富之友,2014(11).

[4]余斌朝.谈发动机缸体的几种常见故障预防及排除方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3).

[5]吴林凤.农业机械的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6(1).

(责任编辑:赵中正)

冶金机械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对数控车工实训教学展开讨论,总结了做好数控车工实训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数控车工 实训教学 体会

技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数控设备机械加工工作,该如何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以满足企业的岗位需要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明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1.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中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突出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这类人才能运用数控技术,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机械零件加工,并能根据说明书完成数控机床的定期及不定期维护保养,发现并排除由数控程序引起的数控机床的一般故障。

二、以国家部颁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数控课程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基础理论课设置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专业课要与实训课有机结合,教学中的课题设计要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特点,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计划。

三、根据教学计划选择适合的教材

首先,教材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摈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其次,教材要能反映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尽可能多地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的国家技术标准。再次,教材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便于学生的自学和老师的讲解。

四、建设优质的校内和校外数控实训教学基地

校内数控实训基地的设备要多样化,实训、生产、管理过程要与企业场景相似,便于学生学习技术,并将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为将来进入企业积累工作经验。校外数控实训基地可以作为学生进入企业前的实训演练场所,也可作为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对技工学校来说,校外数控实训基地必不可少。

五、要有能胜任数控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教师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实训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具有生产、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企业需求,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和操作技能,与学生一起,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能训练,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六、要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在新生刚入校时,可利用他们对新环境、新专业、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好奇心,做好宣传,介绍数控技术的重要性、优越性,突出数控技术的优点,展示数控加工产品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2.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文明生产

安全操作保证实训设备的完好,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文明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数控车工操作技术工人,就必须养成安全操作和文明生产的习惯,才能保证人身的安全、设备的完好和产品的质量。

3.重视普通车床的实训操作

普通车床的实训操作是学习先进数控制造技术的基础。通过普通车床的操作,学生可掌握车床的结构、性能、维护保养、加工特点、加工刀具、切削用量的选择、合理的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等基础知识,为之后学习数控车床打下牢固的基础。

4.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笔者在数控车工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数控模拟仿真—数控车工加工这样的一种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计划绘出实训练习图,让学生们分析和解决机床选择、毛坯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选择、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编制等问题,然后编制出合理的数控加工程序。将学生编制出的数控加工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仿真,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每一位学生在熟练掌握数控模拟仿真后再进入数控车工实训车间实训。

5.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以FANUC 0i MATE-D编程为例。首先是多重复合循环的G71和G73指令的应用。应用G71指令有类型Ⅰ和类型Ⅱ两类。应用类型Ⅰ时,Z轴、X轴方向上必须都是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精车形状中有槽孔时,务必使用类型Ⅱ,应用类型Ⅱ时编程格式必须如下,否则使用G73指令时程序不会运行。

G71U(△d)R(e);

G71P(ns)Q(nf)……;

N(ns)GOO(G01)X(U) Z(W) ;(指定构成平面的两个轴)

……;

N(nf)……;

G73指令在应用时G73指令描述的精加工走刀路径应封闭。程序格式如下:

N30 G00 X100. Z2;

N40 G73 U26. W0 R13;

N50 G73 P60 Q120. U0.5 W0 F0.2;

N60 G00 X Z ;

… …

N120 G00 X100. Z2;

其次是螺纹切削循环指令G92和G76的应用。G92指令可以分多次进刀完成一个螺纹的加工,车削螺纹时可以任意改变背吃刀量,加工简便。G76指令通过多次螺纹粗车、螺纹精车完成规定牙高的螺纹加工,其为单刀刃螺纹加工,吃刀量逐渐减少,有利于保护刀具和提高螺纹加工精度。G92指令主要用于车削螺距小于3㎜、精度要求不太高的螺纹,G76指令主要用于加工螺距较大、精度要求高的螺纹。

第三,重点讲解子程序和宏程序的程序编写方法、调用格式。

通过以上重点、难点的解决,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6.数控车工实训操作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数控实训操作与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有一定距离,学校可联系企业,让学生在学习后期全部进行产品零件的加工或直接去企业实习,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

7.做好学生实训期间的考核工作

考核以模块为基本单元,对学生在本模块中的表现进行打分。比如对加工工艺的制定、数控程序的编写、数控设备的操作、数控零件的加工等分项打分,再综合考评。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今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张智敏.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技工学校)

冶金机械范文第4篇

摘  要:如今是科学技术时代,各行各业都逐渐离不开科学技术,而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也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部分问题。如今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将会探讨我国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对出现的困难也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  机械行业  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  技术

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行业目前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该文将对我国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并且分别对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自身存在的特点进行探讨,也对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相关行业的人有所启发。

1  目前我国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发展情况

1.1 我国机械设计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重工行业相对于欧美的发达国家而言,是起步比较晚且技术比较落后。我国的机械设计思想是比较传统且思维较为浅薄,设计思想容易受到限制,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机械的手工设计方面。除此之外,我国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内部之间并不够协调,产品设计时间比较久,这就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效率无法提升。近年来,我国机械设计技术是有了明显进步,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弊端,为此也更需要我国在机械设计方面努力提升,不断提高机械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2 我国机械制造的发展情况

无论是机械制造还是机械设计,传统的方式上两者都有着相似性,两者传统模式都是采用手工制造方式作为主要的制作方法,然而手工制造存在许多的弊端,例如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人工、材料以及时间成本,手工制作还会出现不符合标准或者误差的情况,导致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现代机械制造大部分都已经采用机械化形式制造产品了,不但能有手工制造的优点,还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控制标准,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因此避免了手工制作所带来的问题,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促进的作用。

2  机械设计技术

2.1 机械设计的设计技术

机械设计对机械设计以及机械制造的内容、进度等都有着关键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机械设计会影响到机械再设计以及再制造的发展。因此,现代机械设计可以将原本单一的设计内容多元化,从而给机械制造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让机械设计在未来拥有更多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前就需要对机械的设计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工作,需要对机械设计的计划、流程都要做到具有合理性且有效、高效进行。

2.2 现代机械设计的主要设计技术内容

现代机械设计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且比传统机械设计相比具有很高的难度与要求,所以为了可以确保在进行每一个步骤的时候都可以正确无误地进行是机械设计的重点内容。机械设计中的核对与计算设计图纸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在进行核对与分析总图时,需要严格细致地检查每一项工作的流程有没有错误与遗漏。如果在审核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时出现漏洞了,就需要立马停止设计,重新继续检查,直到能把机械设计的损失降到最低为止。

3  现代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

3.1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质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对比过往的手工制造方式,现代机械制造是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的制造技术。近年来,我国都在努力提升机械制造水平,在机械制造技术上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如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创新科技,把现代科技逐渐引入到传统制造技术中,让传统的制造技术转变成机械制造技术,从而提高整个机械制造业的水平。此外,在管理机械制作方面也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让现代机械制造能够有着信息化、现代化等特点。

3.2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式主要会以现代化方式从而让设计与工艺结合一体进行发展。如今采用机械制造方式,能够更加合理地控制材料的使用,以及流程的方式,应用先进的技术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现代机械制造技术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理念,让技术具有绿色化,并且需要从可再生能源以及可循环利用资源方面进行着手,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在提升制作技术时坚持绿色作业。最后,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企业可以多应用虚拟化的仿真技术,可以让机械产品在虚拟化的仿真技术下有着更加全面的发展认知。这样,不但可以让企业增强资源与能源重复利用的意识,还能进一步促进机械开发的速度。

4  我国常用的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技术

4.1 现代化数控加工技术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不断壮大、发展。如今科学技术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市场上对于机械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机械制造行业在机械制造设备方面的应用就要满足各行各業的发展需求,因此就需要保证机械设备在制造的时候,采用数控技术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并且减少生产成本。数控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利用数字电脑操控,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数控技术的操作以及执行大多数时候都是应用数字电脑操控总台所控制,在操控总台中需要把设备在生产时,所需要应用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然后这种方式让数控中的数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在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当中,通常应用数控技术是用来制作精度比较高,或者是零件结构相对复杂的设备当中。

4.2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这几年,我国航天事业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在航天领域发展过程中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要求都相当严格,然而机械制造行业的要求是十分精细的,因此精密与超精密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行业常用的加工技术。目前超精密加工技术通常在实际设备生产过程中,已经有着相当成熟的技术水平,可以将避免误差的出现。在使用超精密技术时,已经采用了纳米化技术对设备进行处理。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机械行业要想在目前形势下开始往国际化方向进行发展,就要增强对精密技术的研发工作,只有精密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稳定发展,才可以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能在国际上获得竞争优势。对于超精密技术,大多数时候都是应用在加工比较细小的零件上,如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芯片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是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然而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与人们的生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我国需要对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重视,要认真对待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存在的问题并且采用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让机械制造行业能够稳定的发展下去,也让我国该行业的整体水平都能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宋,陈琪.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17):124-125.

[2] 韦祚军.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8):68-69.

[3] 赵生虎.现代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相关技术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422(8):170-171.

冶金机械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产业融合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农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风景秀美和文化底蕴深厚等独特优势。河南省应积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探索农业产业重组新模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运作,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融合,以及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间的融合,以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

产业融合思想最早起源于Rosenberg[1]对美国机械化产业的技术变革研究。1973年,Negreouponte在阐述数字技术的出现导致产业交叉现象时使用了“产业融合”这一词语。自此,学术界展开了关于产业融合的讨论。

国外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包括产业融合类型研究[2-3]、产业融合路径研究[4-5]、产业融合驱动力研究[5-6]、产业融合的识别与测度研究[3,7]等。国内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不仅聚焦在产业融合理论方面,而且进一步探讨了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在理论研究方面,周宇等[8]研究了产业融合的外在动因、内在动因和产业融合类型;李新安[9]结合郑州新区,依据产业融合的一般模式,具体探讨了郑州第三产业融合模式选择问题;刘名远[10]从产业结构趋同视角探讨了区域融合发展的对策路径。在不同产业具体融合研究方面,国内学者详细研究了技术融合背景下的信息产业融合[11-12],探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模式、路径[13],以及文化创意背景下的旅游产业如何转型升级[14],并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融合所需的公共财政支持问题[15];探讨了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融合模式与战略思路[16],以及农村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问题[17-18]。以上研究虽然结合河南省现有产业融合的现状,分析了产业融合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并未结合河南省的独特优势,展开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讨论。此外,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上,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产业的融合问题,包括信息产业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物流产业融合和农村产业融合等,但这些具体产业融合研究大多停留在产业融合的理论层面,很少能够结合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给出具有针对性的、适合本地区的产业融合对策及模式。本文拟结合河南省自身的独特优势,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探索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期走出一条河南省独特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从而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

一、产业融合的内涵及表现

产业融合是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下不同行业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一体化的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的动态过程。产业融合的基础是技术融合,指的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下不同行业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

产业融合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和新趋势,并不能凭空发展起来,而必须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产业管制环境的向好[11]等。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催生替代性或互补性的新产品、新工艺等,使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从而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与经营模式,使产业融合成为可能。业务融合是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企业间的物质、技术和人力资源,形成一个新的生产经营整体,发挥企业整合的协同效应,形成产业融合,以整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导向,是技术融合和业务整合的指向。没有市场融合创造出的巨大需求,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也就失去了方向及意义。产业管制环境的向好是指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在经济发展内在驱动具备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条件后,还需要政府创造宽松的环境,为产业融合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产业融合的形式主要有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形式。产业渗透是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渗透,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条,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改变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产业交叉是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前提条件下,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而实现的产业融合。产业交叉的出现将模糊原有的产业边界或使之消失,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重组是一个产业内的具有紧密关系的不同行业的融合,以提高该产业资源使用效率、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分析

1.平原面积辽阔,农业基础雄厚

河南省总面积有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就有9.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7%,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从西周起,河南就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而农业则是当时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因此河南自古就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

2008年底,河南省耕地面积7 9264千公顷,为全国耕地面积第二大省。近十多年,河南省农业生产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增长额为23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19]。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基础非常雄厚。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其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古人认为河南地处天下之中,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河南阃域中夏,道里辐辏”,说明河南地处全国居中的位置,故河南又称中州。因此,自古以来,河南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时驿道、漕运的必经之地,是商贾云集之所。

河南省自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与山东、安徽相连,西与陕西相接,北与河北、山西相邻,南与湖北接壤,是我国邻省较多的省份之一。河南省自然地理位置独特,具备了成为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枢纽的重要条件。

在经济地理位置上,河南省处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能源丰富、土地辽阔的中西部地区的结合地,位于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的中间地带,具有承东启西、均衡布局的独特作用。

3.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河南省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万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中国悠悠历史长河中,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在中国八大古都里河南就占有4个,分别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大省,河南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居全国之首,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历史上,元代之前,河南长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风流人物灿若繁星。其中有思想家老子、庄子和韩非子,政治家吕不韦、范仲淹,军事家司马懿、岳飞,文学家韩愈、刘禹锡,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画家吴道子等。他们好像一道彩虹贯穿着中原的历史,赋予了河南绚烂的文化色彩,从而使得河南魅力四射。

4.风景秀丽,自然景观众多

河南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更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山川秀美,风景迤逦。河南地处中州大地,北有太行山,西有伏牛山,南有大别山,中有嵩山,境内有1 500多条河流,横跨黄淮江海四大水系,河流交汇之地形成了星罗棋布的自然生态。

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造就三门峡、小浪底的高峡平湖,又经郑州流入开封,形成高出地面十多米的“悬河奇观”。所以,黄河不仅孕育了河南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也孕育了河南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

目前,河南省有国家级风景区8处,省级风景区23处,其中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更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除此之外,河南还有号称炎黄子孙精神家园的黄帝故里和太昊陵,有誉满全球的少林武术和太极功夫,有名扬天下的洛阳牡丹和开封菊花等众多旅游资源。

三、基于河南独特优势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1.基于河南雄厚的农业基础,探索农业产业重组新模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运作

产业重组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多发生在一个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管制环境变得相对宽松,我国农业内部的产业重组也迎来了重要契机。

所谓的农业重组,是指农业内部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各子产业的融合及重组。2015年2月9日,我国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村土地可以进行流转和承包,这将使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块责任田连成一片,一并流转和承包给种田能手和农业专家。而大块土地的承包和经营,则可为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和运作提供便利条件,改变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河南省作为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试点省份之一,应在《意见》的指导下,结合河南省自身独特优势,探索河南省农业产业重组新模式,实现河南省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创建和塑造河南省的农业品牌。

目前,河南省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农业重组,比如种植业的轮作套作,种植业与林业的融合,以及林业与畜牧业的融合等。种植业的轮作套作主要表现为同一块地每年耕种不同的粮食作物,并且这种轮作耕种方式在河南省已经得到普遍推广。河南省通许县的长智乡和邸阁乡都号称“西瓜之乡”,这两个乡在种植西瓜时都是实行的套作方式,即在棉花旁边套种西瓜,以充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产出率,实现了种植业内部的重组。通许县李寨乡种植了大片果树,并在大片果树下面还种植了花生,饲养了小鸡和小鸭等,从而实现了种植业与林业、林业与畜牧业之间的融合。

随着2015年我国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的实施,河南农业内部产业融合及重组也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有望实现河南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不同子产业的融合。在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农作物的反季种植、农用工具的机械化,都将为河南农业的产业重组和机械化规模化运作提供便利条件。因此,河南省应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实现农业规模化运作,建立适合人民需求的生态新农业,形成产品价值较高的农业品牌。

2.发挥河南地处中原的优势,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间的融合

河南地处中原,周边邻省较多,平原面积又较大,注定其成为全国公路、铁路和航空的主要交通枢纽。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和郑州国际战略地位的上升,郑州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建立了郑州高铁东站,正在建设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为河南省的产业融合奠定了基础。河南地处中部,具有连接东西部经济发展带的独特作用,也为河南产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河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河南物流产业的发展。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2014年,河南省物流产业增长约1 000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13%左右。2013年,河南省出台了《2013年河南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物流产业是河南服务业的重中之重,要求依托河南公路、铁路和航空等网状优势,建立起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和节点体系,并抓好200个重点物流项目,实施洛阳、商丘等7个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方案。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河南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间开始形成功能互补和延伸的趋势,进而形成三大产业间的交叉和融合。交通运输产业和物流产业都隶属于服务业,是服务业的子产业。首先,铁路技术、航空技术、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以及工业技术的进步,使河南服务业、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具有互相补充和延伸的作用,使河南三大产业间的融合具备了技术融合基础。其次,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河南三大产业相关企业之间可以实现业务融合,表现为交通运输业、物流业与农产品的销售进行业务融合,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务与机械制造业进行业务融合,而交通运输业所依赖的交通运输工具又要由机械制造业生产和加工。最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河南省和国内其他省份的市场需求会趋于融合,国内市场需求与国外市场需求也会逐渐趋于融合。所以,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基础上,加之河南省政府对产业融合极为重视和支持,河南省三大产业间的交叉和融合就具备了基本前提,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阶段,河南省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发展三大产业间的融合。第一,应积极发展农业与服务业间的融合。随着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的试运行,河南省农业将会走向规模化发展道路,河南省的农产品、畜牧产品、渔产品等都将极大丰富。而要积极开拓运输渠道,扩大销售,就需要将河南农业与交通运输业融合起来,利用两种产业的优势互补,形成农产品、畜牧产品和渔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一体化。河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壮大,又会进一步促进河南农产品及畜牧产品等的生产和销售,进而促进河南农业的良性发展。第二,应积极发展农业与工业间的融合。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管制政策的放松,河南农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而农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的支持,这就需要将河南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实现河南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融合。工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会制造出更先进的农业机械等,这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第三,应积极发展服务业与工业间的融合。河南省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建设和发展需要工业机械的支持,而河南省工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服务业中餐饮业、运输业等产业的配合。因此,河南省应抓住当前大好机遇,积极发展服务业与工业间的融合。最后,应积极塑造产业融合新理念。河南三大产业间的融合是产业间相互交叉的过程,因此并不能为三大产业间的融合设定一个明显的界限。三大产业中任一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壮大,都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形成产业间的交叉,进而促使经济一体化运行,故而,具备和塑造产业融合新理念极为关键,可以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河南省产业融合的发展。

3.基于河南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特点,实现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间的融合

河南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西周起就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和名人古迹。此外,河南自然景观壮丽,山川秀丽,河流潺潺,也是众多游客观光旅游的圣地。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仅2013年,河南省就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 800亿元以上,比2012年增长15%。可见,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点之一。故而,河南省应积极发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起来,依托自然景观,宣扬历史文化,发展以“自然为形,文化为灵”的新型旅游文化产业,使游客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还能增长见识,陶冶心灵。例如,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的杜甫故里就是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典范。杜甫是我国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著名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2015年4月4~6日,河南省巩义市在杜甫故里举办了首届杜甫国际诗歌节——“花开时节又逢君”,学习、宣扬杜甫的诗歌,并祭拜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杜甫国际诗歌节的举办,一方面宣扬并传承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使杜甫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南瑶湾村为众人所知,并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观光和旅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富裕,在满足温饱等基本物质需求后,开始注重精神追求。故而,在新时代,河南省应积极发挥自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依托自然的秀丽景观,将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起来,开拓多种多样的旅游文化产业新模式,创建河南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宣传河南并提升河南形象,进一步促进河南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23):414.

[2]Greenstein S,Khanna T.What Does Industry Convergence Mea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201-226.

[3]Wan X,Xuan Y,Lv K.Measuring convergence of China’s ICT industry:An inputoutput analysis[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1(4):301.

[4]Stieglitz N.Digital Dynamics and Type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the Evolution of the Handheld Computers Market in the 1990s and Beyond[M].Cheltenham:Edward Elgar,2003:179.

[5]Hacklin F,Raurich V,Marxt C.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on innovation trajectories:the case of ICT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5(3):313.

[6]Hacklin F.Management of Convergence in InnovationStrateg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Value Creation Beyond Blurring Industry Boundaries[M].Heidelberg:PhysicaVerlag,2008.

[7]Curran CS,Brring S,Leker J.Anticipating converging industries using publicly available data[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0(3):385.

[8]周宇,惠宁.试论产业融合的动因、类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6.

[9]李新安.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机制及模式选择——以郑州新区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4(5):58.

[10]刘名远.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对策路径研究——以产业结构趋同为分析视角[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4):22.

[11]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2):23.

[12]王征.产业融合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信息产业例证的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1.

[13]李美云,黄斌.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3):92.

[14]王慧敏.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J].旅游学刊,2015(1):1.

[15]李姝,赵佳佳.文化产业融合与公共财政支持[J].财政研究,2014(1):22.

[16]高志军.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模式与战略思路[J].当代经济管理,2014(4):17.

[17]郭晓杰.现代农村视域下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J],商业时代,2014(5):122.

[18]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新趋势下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南为例[J].中州学刊,2014(11):44.

[19]丁玉国.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21.

上一篇:起重机械论文下一篇:起重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