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2024-04-17

工程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境外工程承包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国发展战略目标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对实现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企业境外工程承包快速增长,对外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提出相应的改进外汇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境外工程承包 外汇 问题 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一)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导致监管乏力

国际承包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从工程投标、合同签约、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涉及很多环节。早在2009年商务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文颁布了《对外工程承包资格管理办法》。国务院也于2008年颁布了《对外工程承包管理条例》,但目前外汇局尚未出台系统完整的境外承包工程外汇管理规定,仅在《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中对境外工程承包收支业务和前期费用管理进行了明确;在《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中对收支申报进行了解释,但规定较粗,有些甚至存在盲区。

(二)职责不清极易造成多头监管或监管空白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因其行业特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相关规定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决定,其业务必然涉及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如,如境外工程承包在境外设立了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企业国际申报多申报在资本项下,应为资本项目管理,但境外工程承包又属于经常项目管理,极易造成多头管理或监管空白。

(三)境外工程承包业务申报要求较高

境外工程承包涉及前期費用、保证金、预收、预付、工程进度款、货款、融资款质保金、工人工资、分包款划转等多种款项的申报,即涉及资本项目申报又涉及经常项目申报。而上述业务申报均使用同一个境外承包合同,且工程承包往往收款周期较长,对银行业务人员分清资金性质并进行正确资金申报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境外发放工资存在集中汇入、分别解付的问题

通过核查发现,企业存在将境外人员的工资以个人名义集中成一笔大额汇入国内、解付后分别转入相关人员名下的情况,并且此类汇款的收款人多是项目部的经理或指定人员。这一问题虽然违反了《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境内本人与非直系亲属账户间不得划转”的规定。但是,每笔汇款都有真实背景。此问题已成为困扰外管部门、银行的一道管理难题。

(五)国外项目政策传导服务机制不完善

当前,由于我国政策服务机制尚不完善,缺乏传导平台。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熟悉项目所在国的法规政策而造成资金往来不畅、违反所在国外汇管理法规而遭受处罚的问题。银行、外汇管理部门对相关国家政策和境外项目所在国有关制度了解的也甚少,一般是通过一些互联网络、报刊、杂志进行粗浅了解,缺乏系统性。外汇管理部门、银行对境外承包工程的管理也主要是按照国家关于境外承包工程的有关法规政策执行和操作,这对于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策及建议

(一)尽快出台系统全面的境外承包工程管理法规,完善监管手段和措施

尽快出台系统全面的境外承包工程管理办法,对境外承包工程外汇业务进行专门管理,摆脱目前管理混乱的局面。同时,结合承包工程的业务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和相关配套措施,规范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明确境外工程承包汇出入制度、细化操作规程和事后监督办法,使其具可操作性。

(二)加强监管,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国家审计部门定期对境外承包工程企业工程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二是企业应建立垂直化管理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对境外工程承包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同时,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约束与自律,防止隐患发生。三是明确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规范其业务操作,外汇局依法实施监管,发现违规行为严厉惩处。四是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制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对违规企业联手采取有效措施,以形成监管合力。

(三)对境外承包工程企业实行政策倾斜,支持其“走出去”

一是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简化企业办事手续和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允许企业发放劳务人员工资可以在境内发放,且本人与非直系亲属账户之间资金可以划转,但须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三是政府、财政、税务、海关、银行应给予企业适当的政策支持,鼓励其积极“走出去”。

(四)建立政策信息服务平台,优化经营和监管环境

按照信息共享的原则,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设立政策咨询信息网,按照不同国家、不同产业建立项目国政策法规及产业信息库,优化服务环境,增强企业运用法律和政府保护机制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银行和外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五)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对外交往规模日益扩大,人才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要实现跨国战略目标,不仅需要外汇从业人员懂技术、懂外语,还应熟悉国际、国内外汇政策,掌握会计核算、国际金融、对外贸易、法律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具备综合分析能力,为此,国家和企业都应加紧实施人才战略,对外汇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涉外部门必须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合理使用,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高标准地建设外汇从业专业队伍,采取内外结合、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办法,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外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涉外业务的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莉莉,赵理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完善境外承包工程外汇管理的建议[J].华北金融,2017(08):59-62.

[2]贺坤.境外承包工程资金运作模式与相关外汇管理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06):53-54.

[3]张园园,李函晟,郭雁.完善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外汇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3(22):89.

[4]汪文进.广西与东盟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基于外汇管理视角[J].东南亚纵横,2013(07):42-45.

[5]张鲁东.境外工程承包外汇汇率风险管理实务浅析[J].会计之友,2013(06):100-101.

作者简介:孙玉伟(1974-),男,汉族,新疆呼图壁县人,中级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克拉玛依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科科长,经济学学士,主要从事经济金融方面的研究。

工程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答:总的来说,四大工程就是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规范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同步可以接受数据,审核、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四大工程实际上是指国家统计局从深化统计改革、推进统计事业的发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能力、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推进统计工作的规范统

一、改革创新和公开透明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点推进的工作。

二、为什么四大工程被誉为统计部门的头号任务 ?

答: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减轻了基层企业负担公 提高统计的劳动生产率 加强统计系统的工作能力。

三、四大工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基础,“企业一套表”改革是核心,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是平台,联网直报是手段。

四、什么是企业一套表?

答:企业一套表是一种面向企业常规统计调查对象,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调查单位、统一数据采集、统一处理软件”的原则统一设计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

五、为什么说企业一套表改革是四大工程建设的核心?(无练习)

六、为什么说企业一套表改革关乎中国统计发展改革大局 ? 答:企业一套表是统计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企业一套表是实现统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企业一套表是促进“三个提高”的重大举措 企业一套表是解决当前统计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

七、企业一套表改革的历史是怎样的?(无练习)

八、国家统计局在怎样的背景下再次推出企业一套表改革?(无练习)

九、实施企业一套表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是什么?(无练习)

十、实施企业一套表的总体目标是什么?(无练习)

十一、企业一套表改革和全面试点的重要性在何处?(无练习) 十

二、实行企业一套表的必要性体现在何处?

答:1 、一套表可以从横向、纵向、时间等三个层面对企业数据进行整合。

2、实行企业一套表可以增强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一套表使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达到最大化。

十三、实施企业一套表的主要思路是什么?(无练习) 十

四、 企业一套表制度与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如何衔接的? 答:从 2 011 年年报开始,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与现行统计制度双轨运行, 2012 年 6 月以前实行并轨,全国全面执行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

十五、实施一套表工作有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

答:为切实保障一套表的顺利实施,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l 加强一套表工作的组织领导。 2 .严格管理统计报表制度。 3 .抓紧抓好软件相关工作。 4 .强化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 5 .广泛开展

社会宣传。 6 .确保统计数据不断不乱。

十六、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要突出抓好哪几项重点准备工作?

答:确定调查单位;制定操作规范;完善数据采集处理软硬件系统; 细化分工流程,强化协调合作;加强统一组织,强化业务培训。 十

七、企业一套表确保改革成功,关键是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精心组织,狠抓细节;明确时间,责任到位。

十八、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答:全面检验了企业一套表制度,初步实现了报表制度的规范统一;全面检验了企业一套表工作全流程,为全面实施积累经验;初步实现了统一管理调查单位,推动了名录库建设;检验了联网直报系统及硬件环境,实现了网上直报;检验了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基本实现了数据的统一采集处理。

十九、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中发现,在制度和软件设计、流程分工、调查单位管理、硬件条件和能力等各工作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并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十、企业一套表的统计范围是什么?

答:企业一套表正式实施的统计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及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国民经济行业的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及其他第三产业重点耗能法人单位。

二十一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有哪些新的突破吗?

答:在现行统计工作的基础上,企业一套表统一设计了设计报表制度、实现统计调查单位的统一管理、实现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统计业务工作的统一和规范。

二十二、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确保改革成功,关键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要严格执行企业一套表相关制度, 要认真做好调查单位库的更新维护 ,要严格使用选定的软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加工处理 ,要严格按照联网直报方式采集数据 。 二十

三、企业一套表如何构成的?

答:企业一套表主要调查内容有: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能源和水消费、科技活动、信息化情况。

二十四、企业一套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实施企业一套表的主要任务有:统一设计调查制度、统一规范业务流程、统一认定调查单位、统一实施联网直报、统一编制处理软件。 二十

五、什么是企业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办法?

答:企业一套表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办法是指对统计调查设计到数据加工汇总的整个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全过程控制以提高数据质量为目标,以过程控制为重点,把质量控制管理贯穿于统计数据生产的全过程。

二十六、企业一套表有几个环节?

答:企业一套表包括六个工作环节:

(一)统计设计

(二)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

(三)任务部署

(四)数据采集

(五)数据审核验收

(六)数据加工汇总。

二十七、国家统计局对数据处理软件部署的要求 是什么? 答:国家集中在线方式 , 省级集中在线方式 , 独立上报方式 。 二十

八、企业一套表的主要元数据包括哪些?

答:企业一套表的主要元数据标准包括:统计指标元数据标准, 统计分组/目录元数据标准。

二十九、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有哪些?

答:初步建成了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企业一套表制度,公开发了较为方便适用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 建立了较为安全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 形成了有力的统计法律保障机制。

十、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四大工程?

答:第

一、健全并及时更新调查单位库。第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一套表制度。第

三、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第

四、进一步完善联网直报系统。第

五、全力强化联网直报系统的安全性。第

工程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答:总的来说,四大工程就是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规范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同步可以接受数据,审核、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四大工程实际上是指国家统计局从深化统计改革、推进统计事业的发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能力、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推进统计工作的规范统

一、改革创新和公开透明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点推进的工作。

二、为什么四大工程被誉为统计部门的头号任务 ?

答: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减轻了基层企业负担公 提高统计的劳动生产率 加强统计系统的工作能力。

三、四大工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基础,“企业一套表”改革是核心,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是平台,联网直报是手段。

四、什么是企业一套表?

答:企业一套表是一种面向企业常规统计调查对象,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调查单位、统一数据采集、统一处理软件”的原则统一设计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

五、为什么说企业一套表改革是四大工程建设的核心?(无练习)

六、为什么说企业一套表改革关乎中国统计发展改革大局 ? 答:企业一套表是统计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企业一套表是实现统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企业一套表是促进“三个提高”的重大举措 企业一套表是解决当前统计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

七、企业一套表改革的历史是怎样的?(无练习)

八、国家统计局在怎样的背景下再次推出企业一套表改革?(无练习)

九、实施企业一套表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是什么?(无练习)

十、实施企业一套表的总体目标是什么?(无练习)

十一、企业一套表改革和全面试点的重要性在何处?(无练习) 十

二、实行企业一套表的必要性体现在何处?

答:1 、一套表可以从横向、纵向、时间等三个层面对企业数据进行整合。

2、实行企业一套表可以增强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一套表使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达到最大化。

十三、实施企业一套表的主要思路是什么?(无练习) 十

四、 企业一套表制度与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如何衔接的? 答:从 2 011 年年报开始,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与现行统计制度双轨运行, 2012 年 6 月以前实行并轨,全国全面执行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

十五、实施一套表工作有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

答:为切实保障一套表的顺利实施,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l 加强一套表工作的组织领导。 2 .严格管理统计报表制度。 3 .抓紧抓好软件相关工作。 4 .强化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 5 .广泛开展

社会宣传。 6 .确保统计数据不断不乱。

十六、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要突出抓好哪几项重点准备工作?

答:确定调查单位;制定操作规范;完善数据采集处理软硬件系统; 细化分工流程,强化协调合作;加强统一组织,强化业务培训。 十

七、企业一套表确保改革成功,关键是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精心组织,狠抓细节;明确时间,责任到位。

十八、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答:全面检验了企业一套表制度,初步实现了报表制度的规范统一;全面检验了企业一套表工作全流程,为全面实施积累经验;初步实现了统一管理调查单位,推动了名录库建设;检验了联网直报系统及硬件环境,实现了网上直报;检验了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基本实现了数据的统一采集处理。

十九、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中发现,在制度和软件设计、流程分工、调查单位管理、硬件条件和能力等各工作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并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十、企业一套表的统计范围是什么?

答:企业一套表正式实施的统计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及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国民经济行业的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及其他第三产业重点耗能法人单位。

二十一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有哪些新的突破吗?

答:在现行统计工作的基础上,企业一套表统一设计了设计报表制度、实现统计调查单位的统一管理、实现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统计业务工作的统一和规范。

二十二、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确保改革成功,关键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要严格执行企业一套表相关制度, 要认真做好调查单位库的更新维护 ,要严格使用选定的软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加工处理 ,要严格按照联网直报方式采集数据 。 二十

三、企业一套表如何构成的?

答:企业一套表主要调查内容有: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能源和水消费、科技活动、信息化情况。

二十四、企业一套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实施企业一套表的主要任务有:统一设计调查制度、统一规范业务流程、统一认定调查单位、统一实施联网直报、统一编制处理软件。 二十

五、什么是企业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办法?

答:企业一套表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办法是指对统计调查设计到数据加工汇总的整个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全过程控制以提高数据质量为目标,以过程控制为重点,把质量控制管理贯穿于统计数据生产的全过程。

二十六、企业一套表有几个环节?

答:企业一套表包括六个工作环节:

(一)统计设计

(二)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

(三)任务部署

(四)数据采集

(五)数据审核验收

(六)数据加工汇总。

二十七、国家统计局对数据处理软件部署的要求 是什么? 答:国家集中在线方式 , 省级集中在线方式 , 独立上报方式 。 二十

八、企业一套表的主要元数据包括哪些?

答:企业一套表的主要元数据标准包括:统计指标元数据标准, 统计分组/目录元数据标准。

二十九、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有哪些?

答:初步建成了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企业一套表制度,公开发了较为方便适用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 建立了较为安全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 形成了有力的统计法律保障机制。

十、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四大工程?

答:第

一、健全并及时更新调查单位库。第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一套表制度。第

三、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第

四、进一步完善联网直报系统。第

五、全力强化联网直报系统的安全性。第

工程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1、是否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是否制定工作方案?是否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有个单位参与环境建设年活动。

2、是否开展问题排查活动?共排查出问题个。

3、是否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措施条,已解决问题个。

4、有个单位(含本级和下属)作出公开承诺,共承诺事项件,已兑现件。

5、开展督促检查活动次,印发督查通报期;印发工作简报期,在新闻媒体上刊登(播出)有关环境建设工作信息条(篇),召开新闻发布会次;制作《环境建设在行动》等专题片个。

6、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共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个。

二、重点工作

1、共清理规范性文件件,其中废止件、失效件、修改件、继续施行件。

2、制定、完善有利于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条(个)。

3、清理行政许可事项项,其中:下放项,取消项,合并项;共减少项。

4、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项,其中:下放项,取消项,合并项;共减少项。

5、共有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驻(拟进驻)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理。

6、行政审批(办事)时限比法定时限普遍缩短%以上。

7、共清理行政职权项,是否编制行政职权目录?

8、有个单位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行政处罚标准进行了细化。

9、共清理收费事项项,其中:取消收费项,降低收费标准项,涉及金额万元。

10、有个单位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共查出“小金库”个,涉及金额万元;政府采购是否实行“采管分离”?

11、是否建立涉企检查备案制度?有个单位到县市纪检监察机关进行备案,共备案检查事项项。

12、是否建立纪检监察机关联系企业制度?共联系企业个,收到企业反映问题 个,为企业解决问题个。

13、共受理损害发展环境的信访举报件(次),已办结件;立案查处件,结案件,给予党政纪处分人(其中:涉及县级干部人、科级干部人)。已查处的案件,同时上报案件清单(每个案件简要案情)。

14、是否制定对损害发展环境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相关规定?标题是;问责领导干部人。

1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否开展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侵害企业的犯罪案件件。

工程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填表日期年月日

2012—2013第二学期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统计表

经济管理系

填表日期年月日

2012—2013第二学期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统计表

经济管理系

工程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呈现出集体经济困难、人居环境恶化和农田水利废弛等各个方面全面衰败的景象。灌溉作为农村典型的公共事务,对于从微观层面揭示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衰败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代表性意义。关于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影响,在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中鲜有讨论。本文基于2014年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21个省份的调查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1 507个农户的灌溉行为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农户家庭劳动力外流对农户参与集体灌溉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表明,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劳动力外流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弱化了农村集体行动能力,对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同时,计量结果表明:平原地区、水资源自然条件一般的村庄、耕地位于灌渠的中游、农户的承包地经营面积较大、农户的承包地块数较多、灌溉对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性较大以及村庄对私自挖渠取水有惩罚措施等变量对农户参与集体灌溉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村庄位于城市郊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灌溉缺水历史等变量对农户参与集体灌溉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用水户协会的有无对农户是否参与集体灌溉没有显著的影响,原因是中国农村大多数用水户协会是行政力量推动下的产物,实际作用并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近20年来的大规模劳动力流动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给农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带来显著的不利影响。研究大规模劳动力流动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事务挑战及其应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应作为未来重要的学术方向。由于农村劳动力外流是难以逆转的发展趋势,如何培育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合作资源,实现农村社会有效的集体行动机制,是未来扭转农村公共事务治理衰败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治理;劳动力外流;集体行动;农田灌溉;农村公共事务

文献标识码 A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国农村治理喜忧参半。一方面,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 622元增加到2014年的9 892元,年均增长12.8%,实现了连续十一年的快速增长;粮食产量由2003年的43 069.53万t增加到2014年的60 702.61万t,实现了十一连增。另一方面,村庄治理形势面临严重的挑战,突出表现为农村公共事务逐渐走向全面的衰败。在人居环境方面,农村生活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人居环境越来越恶化。目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 80 多亿t,生活垃圾约 1.2 亿t,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对农村人居环境构成了极大危害[1]。农村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华北地区灌溉用水对地下水的依赖度已经高达70%。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每年下降 1.5 m[2]。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面积已经从2000年的5.5万km2增长到2008年的7万km2,华北地区出现了全球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3]。农田水利是中国农村公共事务衰落的一个缩影。由于农村集体行动能力的下降,以打井为代表的小微水利遍地开花,传统的集体为主的灌溉模式正在被个体为主的灌溉模式取代。本研究所用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近几年参与过集体水利工程设施维护工作的农户所占的比例仅为40%。

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村公共事务衰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行农村制度的变迁,农村税费改革为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干群矛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村提留和“两工”的取消使得村级组织失去了稳定的财政来源和劳动力来源,取而代之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不利于农村集体行动和公共事务供给[4],突出表现为“组织农民开会难、讨论决议难、决定执行难”。二是大规模劳动力流动伴随的村庄空心化、老龄化和女性化,使得农村集体行动的有力主体和“能人”日益匮乏。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数量接近2.74亿(国家统计局数据),占全国总人口的20%。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外流的主体是农村的精英,与留村劳动力平均水平相比,他们年轻力壮、受教育程度高、技术能力强并具有开拓精神[5]。规模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外流所引起的村庄结构的变化不利于农村公共事务的治理[6],突出表现在农村的“有流动无发展”、“农村结构的再复制”和“农村秩序的失衡” [7]。

如上所述,劳动力外流给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已有文献对此的论述更多停留于理论层面,实证研究较为少见。本文以农村灌溉为例,实证检验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影响。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大规模城乡人口流动是自身独特的国情。这个中国特色的变量对于集体行动有何影响?显然对于公共事务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公共池塘资源,研究这些公共池塘资源背后的集体行动逻辑,对于实现农村善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灌溉系统为例,深入研究我国农村水利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对于应对新时期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困境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1 文献综述

灌溉是中国农村典型的公共事务,研究灌溉对于理解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具有代表性意义。为了从理论上揭示劳动力外流对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影响,本文从影响公共事务治理的主要因素和劳动力外流与农村集体行动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

1.1 影响公共事务治理的主要因素

过去三十年中,许多学者深入研究了人们如何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中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Agrawal[8]深入总结了Wade、Ostrom以及Baland & Platteau等学者的研究,归纳出影响集体行动的四类变量,其中包括:①资源系统的特征,小规模、边界清晰的资源系统有利于集体行动;②参与者群体的特征,参与者群体共有的价值规范和良好的领导力有助于集体行动;③制度安排,简单易懂的规则和分等级的处罚措施有利于集体行动;④外部环境,低成本的排他性技术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权威的支持有助于集体行动。2009年,奥斯特罗姆[9]系统回顾了集体行动的主要研究并总结出影响集体行动自组织的十大变量,这些变量包括:资源系统规模、资源系统的生产能力、资源系统动态的可预见性、资源单位的流动性、集体选择的规则、用户数量、领导力、规范/社会资本、社会生态系统模型的知识,以及资源对用户的重要性。

其中,领导力和社会资本一直被视为影响集体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变量[10]。有魅力的或值得信赖的领导者参与集体行动,组织的交易成本将会降低,这样人们更愿意参与集体行动[11-12]。印度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和有影响力的长老的存在对于灌溉组织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影响[13]。Pretty[14]的研究表明,在正式群体的社会资本很高的情况下,人们有信心投资于集体行动,因为知道别人也会这么做。Li等[15]发现具有较高社会资本的用水户群体能成功地管理集体灌溉。苗珊珊[16]将社会资本分为社会声望、社会参与、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四个维度,并探究了四个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于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信任维度、参与维度和网络维度社会资本是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参与行为的重要促进因素,而声望维度社会资本则降低了农户的参与行为”。该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的多维度和异质性给集体行动的结果带来了不确定性。

另外,经济异质性或不平等也被认为对集体行动的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7-18]。与相对较均质的群体相比,家庭收入或资源存在分化的农民群体在集体行动时不易成功[19-20]。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农民之间的耕地规模差异越小,加入用水户协会的农民数量越多[21]。丁冬等[22]研究了经济异质性和社会文化异质性对于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作者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行政职务以及有无合作组织等政治文化因素的异质性是影响集体行动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农户收入、机会成本等经济因素的异质性对集体行动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理解农村集体行动需要重视农户社会文化的异质性。

1.2 劳动力外流与农村集体行动

作为经济发展进程的一个关键要素,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构成现代发展经济学文献的核心主题[23]。近些年来,农村政治社会学的研究者们也开始关注劳动力外流对农村治理的影响。与发展经济学文献更多关注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不同,农村社会学的文献更多聚焦于劳动力流动或城镇化进程对传统农村治理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这方面,徐勇分析了劳动力流动给农村治理带来的困境,并指出改革“城市本位主义”的治理体制是走出困境的关键[7];贺雪峰从人口流出村庄和人口流入村庄两个维度考察了人口流动对村庄治理的影响,认为劳动力流入的村庄比流出的村庄更容易实现村民自治[24]。周春霞[25]从结构功能论的视角研究了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农村治理的困境,作者认为“主体严重缺位”、“结构失衡加剧”、“民主流于形式”是当前农村治理的三大困境,劳动力外流“重塑”了农村社会结构,进而阻碍了村庄原有功能的发挥。总的来看,已有研究更多侧重于从宏观学理层面上对劳动力流动影响下的基层民主、经济发展、村庄文化和农村秩序等方面进行定性考察,实证分析方面则基本以案例为主展开[26-27],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基本阙如。

理论上,劳动力外流与农村集体行动的关系可以通过两个中间变量来建立。一个变量是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业部门进入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带来的结果是农民对于农业的依赖性降低。2012年,农户的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降低为26.6%[28]。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对于集体灌溉的依赖性降低,这将削弱人们参与集体行动的动机和社会凝聚力,不利于达成合作[29-30]。另一个中间变量是社区的归属感[31],社区的归属感依赖于个人在社区生活的经历,它是个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催化剂[32]。Klandermans[33]发现,社区归属感会增强群体认同,群体认同的增强进而促进了集体行动。劳动力外流对农民的社区归属感产生了负面影响,减弱了他们参与集体行动的意愿。综合以上文献,劳动力外流对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影响可能通过领导力、社会资本、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村庄归属感等多个变量来实现。

2 变量定义、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2.1 变量定义

2.1.1 因变量

在集体灌溉的实证研究中,如何有效测量集体行动是一个重要挑战。在目前集体行动的文献中,学者们常用的度量集体行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产出法,即用集体行动的结果来测量集体行动,例如,Bardhan用灌溉设施的维护状况来度量集体行动的成效[34];另一种是过程法,即用集体行动的过程来测量集体行动,例如Fujiie等用成功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数量(如集体游说、渠道的维护)来度量集体行动的成效[35]。本文采用过程法来度量集体行动,具体采用变量“农户过去几年是否参与过集体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工作”作为本研究的因变量。另外,为了检验回归结果是否受特定因变量选择及度量的影响,本文在稳健性分析部分,引入产出法进行校核,具体采用变量“农户耕地浇水的方式是否渠灌”作为因变量做进一步检验。

2.1.2 自变量

本研究采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IAD框架),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属性和具体制度规则三个维度探究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IAD框架最初由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经过不断修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分析公共池塘资源(common pool resources, CPRs)的基准分析框架[36]。

根据文献传统,基于IAD框架,本文自变量纳入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变量,具体是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属性和具体制度规则三个维度的12个自变量。本文重点关注的自变量是“家庭外出务工人数所占家庭劳动力的比例”,属于经济社会属性。变量的分类、定义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本文根据已有文献的相关讨论,估计了各变量在计量分析中的预期影响方向。

自然地理条件方面,本文选择了村庄地势、村庄是否城市郊区、村庄水资源自然条件和耕地的相对位置四个变量。①村庄地势,包括平原和非平原,一般而言,平原对农户参与集体灌溉具有积极的影响;②村庄是否城市郊区,村庄处于郊区,农民会有更多的务工机会,这样农户对于集体灌溉的依赖性就会降低;③村庄水资源自然条件,村庄水资源条件越差,农户对于集体灌溉的依赖性越强;④耕地的相对位置,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一般而言,处于中游的农户参与集体灌溉的意愿比处于上游和下游的农户强。

在具体制度规则的变量列表中,私自挖渠的惩罚和参加灌溉用水讨论这两个变量均对农户是否参与集体灌溉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果村庄对私自挖渠有惩罚措施,农户参与集体灌溉的意愿会增强,原因是对私自挖渠的惩罚避免或者减少了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行为,这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相一致[45-46];村庄有无用水户协会对于农户是否参与集体灌溉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呼应了部分认为中国用水户协会流于形式的研究文献[47-48]。

3.2 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为了对模型的稳健性做进一步的检验,本研究采用“农户耕地浇水的方式是否渠灌”这一变量替代“农户是否参与过集体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工作”作为农户是否参与集体灌溉的度量进行计量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在更换农户是否参与集体灌溉的测量指标后,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的方向没有变化。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表明,劳动力外流对农户耕地浇水的方式选择渠灌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家庭外出务工人数所占家庭劳动力的比例越高,农户耕地浇水的方式选择渠灌的可能性越低。以上分析说明,本文的计量结果对因变量的选取是稳健的。

控制变量方面,村庄地势、村庄是否城市郊区、村庄水资源自然条件、耕地的相对位置、承包地面积、承包地分布的地块数、地区人均GDP、灌溉对农户家庭收入和生活的影响程度、过去几年灌溉短缺的情况和私自挖渠的惩罚同样对“农户耕地浇水的方式是否渠灌”有显著影响,且方向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是稳健的。

4 结论与讨论

灌溉是中国农村典型的公共事务,研究农户的灌溉行为对于理解农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具有代表性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21省1 507个农户的灌溉行为进行计量分析,深入研究了农户家庭劳动力的外流对于农户参与集体灌溉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规模劳动力流动是导致农村集体行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同时,计量结果表明:平原地区、水资源自然条件一般的村庄、耕地位于灌渠的中游、农户的承包地经营面积较大、农户的承包地地块数较多、灌溉对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性较大以及村庄对私自挖渠取水有惩罚措施等变量对农户参与集体灌溉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村庄位于城市郊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灌溉缺水历史等变量对农户参与集体灌溉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用水户协会的有无对农户是否参与集体灌溉没有显著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近20年来的大规模劳动力流动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给农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带来显著的不利影响。研究大规模劳动力流动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事务挑战及其应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应作为未来重要的学术方向。由于农村劳动力外流是难以逆转的发展趋势,如何培育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合作资源,实现农村社会有效的集体行动机制,是未来扭转农村公共事务治理衰败的关键。

(编辑:王爱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宏艳. 试论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防治措施及环境监测方案[J]. 科技视界,2015,(2):299. [Wang Hongyan. Try to Talk Abou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cheme [J].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2015, (2):299.]

[2]Shen Dajun. Groundwater Management in China[J]. Water Policy, 2015,17(1): 61–82.

[3]王金霞,张丽娟. 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对农业用水生产率的影响[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2):19-22. [Wang Jinxia, Zhang Lijuan. Impact of Groundwater Irrigation Service Market on Agricultural Water Use Productivity [J].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 2009, (2):19-22.]

[4]马宝成. 税费改革、“一事一议”与村级治理的困境[J]. 中国行政管理,2003,(9):50-51,56. [Ma Baocheng. Tax Reform, “One Project One Discussion” and the Plight of Village Governance [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3, (9):50-51,56.]

[5]陈浩.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发展[J]. 人口研究,1996,(4):1-11. [Chen Hao. Rural Outmigr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J]. Population Research, 1996, (4):1-11.]

[6]汪龙. 人口“空心化”、乡村社会资本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一个文献综述[J]. 特区经济,2013,(11):132-133. [Wang Long. Population “Hollowness”, Rural Social Capital and Rural Public Goods Providing [J]. Special Zone Economy, 2013, (11):132-133.]

[7]徐勇. 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5-11. [Xu Yong. China’s Rural Dilemma and Its Solution after Casting off the Yoke of Land [J].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0, (2):5-11.]

[8]Agrawal, A. Common Property Institutions and Sustainable Governance of Resources [J]. World Development, 2001, 29(10):1649-1672.

[9]Ostrom, E.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ustainability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J]. Science, 2009, 325: 5939, 419-22.

[10]MeinzenDick R, Raju K V, Gulati A. What Affects Organizat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 for Managing Resources? Evidence from Canal Irrigation Systems in India [J]. World Development, 2002, 30(4): 649-666.

[11]Baland J M, Platteau J P. Halting Degrad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There a Role for Rural Communitie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2]Kolavalli S. Joint Forest Management: Superior Property Rights? [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1995:1933-1938.

[13]MeinzenDick R. Beyond Panaceas in Water Institutions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 104(39): 15200-15205.

[14]Pretty J. Social Capital and the Collectiv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J]. Science, 2003, 302(5652): 1912-1914.

[15]Li H, Li M. Collective Water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Rice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J]. The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 2011, 44(2): 391-405.

[16]苗珊珊. 社会资本多维异质性视角下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参与行为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2):46-54. [Miao Shanshan. Farmers’ Smallscale Irrigation Facilities Participative Behavior under Multidimensional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12):46-54.]

[17]Adhikari B, Lovett J C. Institutions and Collective Action: Does Heterogeneity Matter in Communitybased Resource Management? [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06, 42(3): 426-445.

[18]Janssen M A, Anderies J M. A MultiMethod Approach to Study Robustness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The Case of SmallScale Irrigation Systems [J].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013, 9(4): 427-447.

[19]Bandyopadhyay S, Eschen D V. Villager Failure to Cooperate: Some Evidence from West Bengal, India [J]. Cooperatives and Rural Development, 1988, 112-145.

[20]Chambers R, Conway G.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 [R].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UK) Discussion Paper, 1991.

[21]Easter K W, Palanisami K. Tank Irrigation in India: An Example of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 Management [C].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6.

[22]丁冬,郑风田,吴磊,等. 经济、社会异质性与农村集体行动水平:基于湖北省S县40村400个农户数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9):56-61. [Ding Dong, Zheng Fengtian, Wu Lei, et al. Economic and Social Heterogeneity and Rural Collective A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ehaviors of the 400 Farmers’Irrigation in 40 Village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 (9):56-61.]

[23]张世伟,赵亮.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生存分析的视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4):101-106. [Zhang Shiwei, Zhao Liang. Influence Factors of Rural Labor Flow in China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Survival Analysi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 (4):101-106.]

[24]贺雪峰. 论人口流动对村级治理的影响[J]. 学海,2002,(1):16-19. [He Xuefeng. Study of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Mobility on Village Governance [J]. Journal of Xuehai, 2002, (1):16-19.]

[25]周春霞.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默顿的结构功能论为研究视角[J]. 南方农村,2012,(3):68-73. [Zhou Chunxia. The Plight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Route Cho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Hollowwith the Perspective of Merton’s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J]. South China Rural Area, 2012, (3):68-73.]

[26]张艳玲. 人口流动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合兴村的调查[J]. 西安社会科学,2009,(4):47-49. [Zhang Yanling. The Impacts of Population Flow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Hexing Village in Shandong Province [J]. Xi’an Social Science, 2009, (4):47-49.]

[27]张黔珍,卿芳. 农业人口流动对村级组织建设的影响:基于对保靖县的调查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4):140-143. [Zhang Qianzhen, Qing Fang. The Impact of Rural Population Mig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Organiz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Baojing County [J].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0, (4):140-143.]

[28]陈锡文.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刻不容缓[J]. 求是,2013,22:38-41.[Chen Xiwen.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out Delay [J]. The Journal of Qiushi, 2013, 22:38-41.]

[29]Runge C F. Common Property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J]. World Development,1986, 14(5): 623-635.

[30]Bardhan P.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Local Commons [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3: 87-92.

[31]Mannarini T, Fedi A. Multiple Senses of Community: The Experience and Meaning of Community [J].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009, 37(2): 211-227.

[32]Chavis D M, Wandersman A. Sense of Community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 Catalyst for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0, 18(1): 55-81.

[33]Klandermans B. How Group Identification Helps to Overcome the Dilemma of Collective Action [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2, 45(5): 887-900.

[34]Bardhan P. Irrigation and Cooper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48 Irrigation Communities in South India [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0, 48(4): 847-865.

[35]Fujiie M, Hayami Y, Kikuchi M. The Conditions of Collective Action for Local Commons Management: the Case of Irrig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5, 33(2), 179-189.

[36]萨巴蒂尔. 政策过程理论[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Sabatier Paul A.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M].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2004.]

[37]张陆彪,刘静,胡定寰.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绩效与问题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3,(2):29-33. [Zhang Lubiao, Liu Jing, Hu Dinghuan. The Performances of Water Users Associations in China [J].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3, (2):29-33.]

[38]王亚华. 中国用水户协会改革:政策执行视角的审视[J]. 管理世界,2013,(6):61-71. [Wang Yahua. The Reform of the Water User Association in China: A Close Exam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J]. Management World, 2013, (6):61-71.]

[39]伍德里奇.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Wooldridge Jeffrey M.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A Modern Approach [M]. Cincinnati,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2006.]

[40]Araral Jr, E. What Explains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Common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e Philippines [J].World Development,2009, 37(3): 687-697.

[41]Ito J. Collective Action for Local Commons Management in Rural Yunnan, China: Empirical Evidence and Hypotheses Using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J]. Land Economics, 2012, 88(1): 181-200.

[42]Agrawal A, Yadama G. How Do Local Institutions Mediate Market and Population Pressures on Resources? Forest Panchayats in Kumaon, India [J]. Development and Change, 1997, 28(3): 435-465.

[43]Bardhan P. Water Commun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operation on Irrigation in South India[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Working paper, 1999.

[44]贺雪峰.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J]. 社会科学,2011,(3):70-79. [He Xuefeng. The Analysis of Rural Social Classes after the Abolition of Agricultural Taxes [J].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11, (3):70-79.]

[45]Gibson C C, Williams J T, Ostrom E. Local Enforcement and Better Forests [J]. World Development, 2005, 33(2): 273-284.

[46]Araral E. The Impact of Decentralization on Large Scale Irrigation: Evidence from the Philippines [J]. Water Alternatives, 2011, 4(2): 110-123.

[47]罗义云. 论当前农田水利体制改革路线的偏差:来自湖北中部地区的调查与思考[J]. 调研世界,2007,(6):18-20. [Luo Yiyun. Study of the Deviation of the Current Route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ReformInvestigation and Thoughts from Central Hubei Region [J]. The World of Survey and Research, 2007, (6):18-20.]

[48]郭善民.灌溉管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以皂河灌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 [Guo Shanmin.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Irrig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 Zaohe Irrigation District as a Case Study [D]. Nanj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4.]

Key words rural governance; labor outflow; collective action; farmland irrigation; rural public affairs

上一篇:工程施工保障措施范文下一篇:歌词因为爱所以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