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范文

2023-09-19

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传统的河道护岸工程常采用浆砌块石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或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等结构。这些传统的护坡形式很容易出现内部不稳定、坡面开缝、土体流失等问题,另外,若采用现代技术的钢筋混凝土导墙护坡,又会出现成本较大、施工工序较复杂繁琐的问题。

这些传统护坡技术的应用, 对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如:用水泥石料修葺的河道中,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长非常困难,河水自净能力将大为降低,水质可能恶化;会导致河水受阳光影响而水温变化过大, 不利于维持水中生态平衡,特别是高温季节,容易使传染病菌孳生;随着水流流速的增大,水中一些生物会被水流冲走,使水中生物减少,岸上又缺乏天然植物,直接影响沿河野生生物种类生存。岸坡没有天然植物作为屏障,会使岸边的垃圾轻易入水,造成污染;更有甚者,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采用全断面护砌的结构,大量采用这种护砌方式会使城市地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壳,时间久了会造成城市地下水位大面积降低,建筑物下沉,危害更大。

2生态护坡内涵及发展状况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生态护坡这一治理理念,其基本含义是利用植被本身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边坡控制坡面侵蚀,防治水土流失进而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护坡一方面要满足防洪抗冲标准要求,构建能透水、透气、生长植物的生态防护平台,另一方面要满足边坡生态平衡要求,即要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态系统,由高大乔木、低矮灌木、花草、鱼巢、水草、动物沿滩地、迎水边坡、坡脚及近岸水体组成河坡立体生态体系。

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晚,对边坡实施生态防护始于20世纪年80代中期,直到9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内主要的生态护坡技术有:人工种草、植生带、液压喷播、网袋工程、框格工程、客土喷播、厚层基材喷播、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等。

3不同类型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护坡既要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要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二者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目前河道治理中常见的生态护坡类型如下:

3.1 土壤生物工程技术

土壤生物工程技术采用存活植物及其他辅助材料来构筑各类边坡结构,具有实现稳定边坡、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栖息地生境等功能,即植物防护。土壤生物工程采用有生命力植物的根、茎(枝)或整体作为结构的主体元素,把它们按一定的方式、方向和排列插扦、种植或掩埋在边坡的不同位置,在植物群落生长和建群过程中加固和稳定边坡,控制水土流失和实现生态修复。植物能降低土壤空隙的压力,吸收土壤水分,同时植物根系能提高土壤的剪切力,增强土体的黏附力,从而使土壤结构趋于坚固和稳定。边坡植物可以截留降雨,延滞径流,调节土壤湿度,减少风力对土壤表面的影响;还可以通过拦截、蒸发蒸腾和存储等方式来促进土壤水循环,促进土壤发育和表层活土的形成,调节近地面温度和湿度以促进植物生长,提供并改善多种生境,恢复边坡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3.2 人造材料复合植被护坡技术

人造材料复合植被护坡主要包括土木网复合植被、绿色生态袋、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和网格反滤生物护坡等多种技术。这种生态护岸方法比较抗冲刷,既保持了植被锚固的作用,自然、生态,又通过一些人工技术弥补了植被的不足之处,较适合于冲刷不严重的河道边坡。例如,利用网格进行固土护坡时,网格可以实现水与土地的有机交换,具有生态恢复功能。同时,这种技术通过网箱形成的挡土墙和护坡,透水性比较好,能够起到降低水位和减少地下水压力的作用。该技术通过固土养草、网草交织而形成的复合均匀植被防止土质边坡浅表层滑动和暴雨冲刷,减少边坡水土流失,同时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此外,还可以利用自嵌式挡墙、铰链式、联锁锁式护坡进行防护: 自嵌式挡墙是在干垒挡土墙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柔性结构。该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拟重力式结构,它主要依靠自嵌块块体、填土通过土工格栅连接构成的复合体来抵抗动静荷载作用,达到稳定的目的。该挡墙在材料中添加了木质醋酸纤维,保证中性水体,使得水生动植物能够健康成长;铰链式、联锁式护坡均是采用相邻联锁块,靠绳索或块件自身进行连接,块体中间空隙作为植生孔进行使用, 通过大面积的使用起到生态护坡的作用。

3.3 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生态混凝土就是通过材料研选、采用特殊工艺制造出来的具有特殊的结构与表面特性的混凝土, 能实现植物和水中生物的生长, 起到净化水质、改善景观和完善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生态混凝土可分环境友好型和生物相容型两大类, 前者指在混凝土的生产、使用直至解体全过程中, 能够降低环境负荷的混凝土.。后者指能与动、植物等生物和谐共存, 对调解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景观、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的混凝土,简称生物混凝土。针对上述分类,环境友好型生态混凝土通常用改善河道绿化环境,如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由现场搅拌浇筑成型并养护而成,表面摊铺一定量的覆土,土中植物生长穿透混凝土结构, 根植于内部土壤, 形成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体系。而后者的应用更侧重于水质的改善,如水质较差则优先选用生物混凝土。目前上述两类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能达到C20以上,该强度足以满足一般的护堤要求。

生态混凝土除了起到护堤作用外,还具有以下优越性:(1)现场施工的透水性生态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特性, 排水性和透水性都很好,能实现自由排水。 (2)消波、过滤效果好,对洗掘、流失具有高抵抗性能。 (3)具有连续孔隙,可以使水、空气自由渗透,创造生物环境,更明显的是由于其孔隙内部及外部附着、栖息的微生物、小动物类、藻类等可以有效地促进水质的自然净化。因而生态混凝土在河道边坡生态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4结语

河道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主要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除具有防洪、排涝、通排水的功能外,还在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微气候、塑造城市景观、营造宜人休闲的滨水风光带及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凸显重要作用。我市水系众多,历史文化悠久,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应满足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生态护坡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它与周围生态系统联系密切,不断与周围生态系统进行物质交换。生态护坡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 又能美化环境, 配合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品位,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要: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水系工程施工领域开始广泛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正在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河道水生系态环境的和谐。通过生态护坡技术的广泛推广及应用,改善城市水系沿河生态环境,满足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范文第2篇

中水技室函[2011]98号

关于召开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 技术交流研讨会通知

今年中央1号文件将中小河流治理摆在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位置,各有关单位: 明确要求加快治理步伐,"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对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用5年时间对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进行集中治理,从整体上提升流域防洪保障水平。为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示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河流治理经验,以提高广大水利工作者的技术水平,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联合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召开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并编辑出版《2012 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会刊将被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知网收录。望各单位支持研讨会工作,协助转发通知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报名参加。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 组织形式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

究院,河海大学,武汉大学 ,清华大学

媒体支持:中国水网中国知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

二、 学术委员会

主席:王 浩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席: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高

金相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长 研究员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陈元芳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教授

陈永明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 站长 教高

丁爱忠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

汪俊三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首席专家

万成炎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郑灿堂山东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三、 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2012年4月6~8日

地点:江西南昌

四、主要内容

1. 河道防洪与供水安全

2. 城市河道规划与文化内涵

3. 城市河流的功能与发展方向

4. 中小河流治理的指导思想与区域规划案例讲解

5. 河道边坡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

6. 城市河道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

7. 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

8. 城市河道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技术

9. 河道环保疏浚设备与脱水固化技术

10.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交流与合作

五、形式说明

1.邀请国内主管部门领导、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权威专家做专题报告,并针对目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作交流指导。

2.邀请国内外先进水利技术(产品)持有单位采用现场演讲、实物展示、图片展览、多媒体展播、会刊等多种方式对推介技术(产品)进行介绍和宣传。

3.组织国内水利科学技术研究,水利工程勘察、规划、设计及建设,产品生产等技术需求单位开展技术需求调查、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

4.邀请有关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并重点介绍国内先进技术(产品)。

六、日程安排(以现场为准)

七、论文集介绍

1.《2012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全面汇集河道及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技术信息,为科研、设计、生产厂商提供交流、推广和发展的专业平台。

2.论文具体要求详见征文通知。

3.论文集特设彩色版位用来展示各单位的优秀产品与河道治理取得的效果。

八、展览说明

为能进一步展示多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及优秀企业在此相关领域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让与会嘉宾和代表能更深刻地了解优秀产品(技术)的使用方法与特性,

切实加强和扩大会议实效性,应广大代表的要求本次盛会特设展览区,展区位置设于会场内周边部位,展览时间将与大会同步进行,便于大家交流与沟通,具体事宜请与大会组委会联系。

九、其他事项

1.关于协办或战略合作伙伴事宜请与组委会联系。

2.请参加会议的代表及时将参会回执传真或发邮件至组委会秘书处,以便安排会议住宿。

十、联系方式

大会组委会秘书处:

联系人:杨国电话:010-63536580

传真:010-63536365Email:hedaozhili@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水利部综合办公楼100053

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范文第3篇

1、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不仅要以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生动物为基础, 同时还应有大量的微生物与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则主要是通过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净化水中污染物或者转移降解污染物。这种技术作为现阶段国际上最常用的污水治理方法,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治污效果好、造价低且运行成本低等。随着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程度的越来越严重, 水生态修复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治水理念, 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中。水生态修复技术的重点在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这一技术作为目前河道生态治理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在河道生态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所谓的生态系统, 指的就是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而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了水生植物群落、虾、鱼、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生物, 同时还有数量众多的微生物与原生动物。而水生态修复技术则主要是利用经过培育的植物转移、化解水中的污染物, 以达到有效改善和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的目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 采取控制污染源与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河流水环境的治理, 不仅效果非常的显著, 同时水环境治理成本也相对较低。

2、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2.1 微生物处理技术

微生物处理技术作为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生态修复技术, 其主要针对的是好氧、厌氧等方面的处理。在实际应用微生物处理技术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将人工培养的符合讲解污染物的微生物, 投放于水体中, 然后通过对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数量、品种等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达到迅速处理水体污染的目的。另外, 微生物处理技术实施过程中, 所使用的菌类的种类、数量等都必须严格的按照水体污染的程度、面积等数据决定, 才能确保微生物处理技术的效果。

2.2 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 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 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 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 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 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 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 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 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 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 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 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 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2.3 生物修复技术

就目前而言,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几种。而在这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水体生态修复中。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吸收、讲解、转化水体中污染物的方式, 实现净化水环境、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另外, 动物、植物、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其在水体净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2.4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最大的作用是条件区域气候环境的基础上, 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净化水体的目的。因为, 在进行人工湿地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尽可能的维持系统内生物的多样性特点, 通过调节地表流经的方式, 实现净化水生态系统的目的。

3、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3.1 优选植物种类

在应用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体净化时, 必须严格的按照不同培训的污染水体,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净化方案与配套生物类型, 特别是在植物的选择方面, 不仅要保证植物可以很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同时还要确保植物净化水体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是水体修复技术应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另外, 为了促进水体净化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必须采用不同植物相互配合的方式, 确保水生态系统重建的顺利完成。

3.2 建设形态多样的河流

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生物生态系统, 相关部门在进行人工恢复河流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的按照河流自然形态的特点, 在确保河流形态多样化的基础上, 极可能的避免河床以及河岸土质出现硬化的现象。比如, 如果是自然状态下的话, 河流应该充分体现出其蜿蜒性的特点, 同时在纵向上保持河流原有的蜿蜒性;而在纵向上, 则必须完成主河槽与护堤的复合断面形态构建。

3.3 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景观作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人造景观形式, 其大多都是直接采取人工开凿的方式, 完成湿地景观的重建。人工湿地不仅是水生态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其对于河道水生动植物系统的恢复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取布置人工小岛、石头、植物景观等方式, 构建出优美的湿地环境, 不仅实现了净化水体的目的, 同时也达到了优化环境的效果。另外, 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所包含的的类型众多的微生物与水体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一生态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系统自身的净化, 同时也达到了进一步优化湿地环境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虽然我国水生态修复理论以及技术, 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和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 就我国现阶段的水环境污染情况来说, 生态生态水体修复技术在我国污染水体的修复中仍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水污染处理技术逐步向源头化、深度化的方向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技术也已经由现阶段的局部河道的单纯结构性修复, 逐步的向河流整体结构发展。而水生态修复力度的不断增强, 不仅为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契机, 同时也为河道治理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虽然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但与此同时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却呈现出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水生态修复技术作为河道治理的全新的技术,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运用大自然净化水质的目的, 同时也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互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文章主要是就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河道治理,水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璐, 楼铮铮, 蔡琳.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 08:162.

[2] 黄鑫宗, 骆娴, 黄文科, 李绍森.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 02:87.

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丰宁满族自治县汤河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设计及布置,着重介绍了如何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同时兼顾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等目标。将河道护岸设计与景观设计更好的融为一体,更加符合生态理念,实现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

关键词:行洪 生态修复 保护

一、引言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日渐重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当前的河道治理,人们并不满足于使河道仅仅实现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怎样使河道设计与景观设计更好的融为一体,更加符合生态理念,实现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使岸坡更自然、更接近原生态等,也应当作为设计者考虑的重要方面。

丰宁县,作为京津冀的水源地,占据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作为“京西北生态经济特区”中重要的县市之一,丰宁县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更好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供给。

二、工程任务、规模及概况

1.1工程概况

汤河治理范围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汤河乡境内,汤河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丰宁县城40km。汤河乡北与大阁镇搭界,南与北京、喇叭沟门满族乡接壤,全乡面积373km2,人口0.93万人。汤河乡属典型的深山区乡,地势地形较为复杂,全乡地域广阔,呈现西北东南走势,平均海拔700m,14个行政村分布于三条大沟之中,大西沟、中沟、小西沟。

以汤河为依托,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洪汤寺作为燕山大峡谷景区的首景,青山环抱,绿树如屏,松涛鸣唱鲜花盛开,呈现一派秀丽景色;大峡谷内峻岭连绵,绝壁顶天立地,潭水神秘莫测,巨石奇形怪状,白榆林生机盎然,会使久居闹市的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饱览清风名泉的神韵。

汤河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起点为汤河乡三间房村,终点为汤河与G111国道交接处,治理段全长22.5km。

2.2 工程任务

本次工程建设的目标是提高汤河治理段的防洪标准,通过本工程的建设使其防洪标准村庄段达到10年一遇、农田段达到5年一遇,河道行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将河道护岸设计与景观设计更好的融为一体,更加符合生态理念,实现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

三、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3.1堤线的布置原则

本次汤河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堤线布置根据汤河(三间房~G111国道)地形、地质条件,结合现有建筑物的位置、施工条件、已有工程状况以及征地拆迁、行政区规划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选确定。其防洪工程堤线布置原则为:

(1)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并行;

(2)堤线布置应力求平顺,相邻堤段间应平缓连接,不应采用折线或急弯;

(3)堤线应尽可能布置在压占耕地少、拆迁房屋及建筑物少的地带,并宜避开文物遗址,同时应有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

(4)堤防工程宜利用现有堤防和有利地形;

(5)综合考虑河道两岸地形、工程投资及占地等因素,对于岸坡顶高程高于设计洪水位河段,岸坡不再筑堤;對于岸坡顶高程低于设计洪水位的河段,且岸坡外村庄较低的河段进行筑堤防护。

3.3河道断面的确定

横断面设计时,现有河底宽度超过设计宽度时,一般情况下利用现有宽度,不再回填处理,如果现有河底宽度不能满足设计宽度时,扩挖至设计宽度,边坡系数原则上按设计边坡。

汤河两岸分布大量居民,沿河分布有三间房、小西沟、西台子、河东、河西及汤河乡政府等多个村和度假村,部分岸边为农田和山体。设计在农田段,设计河道采用梯形断面;在居民分部量较大河段,设计河道采用矩形断面;在预设滚水坝段,设计河道采用复式断面。

3.4河岸的防护型式

根据汤河沿岸地形、地物及河槽现状等实际情况,在满足河道行洪要求的前提下,并结合生态和后期景观设计需要,同时为避免出现大面积征、占、迁,力求节约投资,设计河道断面采用梯形、矩形和复式三种型式,堤岸防护型式为坡式、重力式挡墙及重力式挡墙+坡式三种。

汤河两岸分布大量居民,沿河分布有三间房、小西沟、西台子、河东、河西及汤河乡政府等多个村和度假村,部分岸边为农田和山体。

居民房屋比较集中、临村地段及后期预建滚水坝护村一侧,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汤河河道两岸居民较少,农田及荒地分布较多,以及沿河公路临河侧有较宽裕的空间,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格宾石笼框格插砌石护坡;对于沿河公路临河侧护砌空间有限段,护岸结构型式采用40cm厚浆砌石仰斜式挡墙护砌;对于后期预建滚水坝护农田一侧,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连锁砖生态护坡;现状河道一侧为山体段,本次不再进行护岸。

3.4.1格宾石笼框格插砌石护坡

汤河河道两岸居民较少,农田及荒地分布较多,以及沿河公路临河侧有较宽裕的空间,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格宾石笼框格插砌石护坡。格宾石笼尺寸为4.5m x 1m x 0.5m(长 x 宽 x 高),围成框格尺寸为边长2.5m的正方形,框格内采用当地块石进行插砌,厚度为50cm,坡比为1:2.0,然后采用河道开挖砂石土料进行灌缝,表层覆土10cm厚种植草本植物,美化环境。

3.4.2浆砌石重力式挡墙+连锁砖生态护坡

对于后期预建滚水坝护农田一侧,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连锁砖生态护坡。浆砌石重力式挡墙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墙顶宽0.5m,墙体高1.0m,迎水面1:0.3,背水面1:0.3,挡墙基础埋深1.5m,前、后趾宽0.5m。连锁砖生态护坡迎水坡坡比为1:2.0,坡顶采用40cm×10cm(宽×高)C25预制混凝土压顶。

3.5河底护脚设计

河道疏浚开卡后,为防止水流对堤脚淘刷,确保河道两侧堤岸安全与稳定,需对河道凹岸坡脚进行防护。为确保堤坡稳定,本次设计防洪堤脚采用格宾石笼进行水平防护:水平防护长度均为5.0m,厚50cm。

四、结论

本项目河道长、流域广,工程沿线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项目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等目标,经多方面论证,根据不同河段河道需着重实现功能的不同、两岸环境形态的不同及河岸景观设计需要,确定了河道两侧采取新型生态护坡及传统护坡相结合的形式。

河道包含清淤开卡、堤岸防护、预设滚水坝段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措施。为将河道护岸设计与景观设计更好的融为一体,更加符合生态理念,实现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范文第5篇

水利工程分为一般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 一般水利工程是以防洪抗灾为首要目的, 在此基础上, 通过兴建水利工程为人们提供和调配水资源。而生态水利建设必须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在此基础上, 为人们提供了水资源。除此之外, 生态水利建设还有一项修复的功能, 就是对某些河道已经造成的污染, 通过兴修生态水利来阻止环境的继续恶化, 而且还能够对已经污染的河道起到净化治理作用。生态水利工程主要是本着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的理念, 从设计到选址施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成本, 水利工程企业以最大化程度保护环境作为核心理念, 实现供水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 水利设计理论运用的原则

2.1 河道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在水利河道的建设中, 工程企业往往追求的是施工效率, 如何快速造完河道, 交付工程从中取得最大利益。这就导致河道不仅在外观景观上表现的形态过于单一, 而且在建造过程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因素, 使得河道周边环境遭到迫害, 环境的污染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河道物种多样性就是一个很直观的表现形式, 往往在环境污染严重的河道周边, 物种的存在上会逐渐减少, 造成它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建造河道工程是为充分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因素, 因此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保护好河道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水利设计工作中一定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2.2 保持景观的持续性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人们自古以来都有着傍水而居的生活习惯, 因此在河道治理方面我们同样要考虑到河道景观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居民来说, 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中, 人们往往喜欢去有水有河流的地方去休闲放松。因此在河道景观的设计中, 要更多地考虑到河道自身的文化和景观。我国目前很多城市都喜欢围绕河流去兴建居民区, 这也印证了优美的河道景观可以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河道景观不仅赋予了该城市的文化内涵, 而且可以让居民感受到河道景观对环境的保护理念。但是河道景观在设计上也要注重与周围一些功能的搭配实现, 既保证了景观的美观性, 更要遵循河流本身的实用性, 不能随意改造而造成环境影响。

3.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3.1 加强对水文的分析

水文指的是自然界中水的运动和变化, 要想在城市河道建设中运用到正确的设计理念, 必须要全面了解当前河流的水文信息。通过对水文信息的具体分析, 制定相应的合理方案, 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与此同时, 在实际运用中, 我们要学习和引进相应的成功案例。使河道治理工作与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二者相互平衡, 确保其合理性, 同时又能兼顾河道本身的功能不被破坏, 充分了解当地的水文, 根据水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做好当地的水源供应。

3.2 做好城市河道生态目标的维护

在城市河道的治理中, 必须严格遵守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因为河道与城市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设计城市生态河道的工作中, 一定要维护好河道生态的初衷。考虑到你所处环境以及你的服务对象, 提高整个工程的生态质量。同时该理念也需要当地的市民共同维护, 不能够对生态水利的河道造成破坏与污染。注重河道的敏感性, 落实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3.3 设计要点

在生态水利的设计之初, 我们要投入更多地科学技术, 引进更多的成功经验, 使河道不仅实现原来的供水价值, 还能起到更好地环蓄洪涵水境保护作用。现如今我国的蓄水技术里一项成功的案例就是橡胶坝蓄洪涵水。它不仅实用价值高, 而且环保效果也很好, 这就满足了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理念。河道的生态平衡需要通过自然生态项目来维护, 这是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要点, 而其中所说的自然生态项目往往是通过人工方法来维护, 比如人工生态护岸。人工生态护岸可以对河道的治理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水利设计方法是不同于传统的设计理念的, 它在设计中是比较注重生态功能的自身发挥。通过调节地下水的办法, 来产生更高的使用价值, 实际上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初衷就是通过自然景观, 结合自身的原生态环境来调节城市河道的污染情况, 保留原生态中的自然元素。这样是最完美的治理办法, 但是有时候不能够靠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调节完成的, 便需借助人工办法来调节, 总之通过两者之间的完美结合, 更科学更高效的来进行河道治理工作, 提升生态的完整程度。

生态水利设计的方法, 要本着不仅可以对城市河道进行更好地治理, 而且要是自然的生态环境得到保留的理念。因为河道本身存在着不稳定和特殊性, 因此使用水网结构可以很好地提升河道的蓄水量。保证在治理过程中各个阶段都能均衡运行。除此之外, 河道当中的物种也可以对河道生态起到平衡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保护河道物种的多样性, 也是治理河道的重要办法, 所以要保持河道中水的净化程度, 以及周边植被的保护, 这样也起到了治理河道, 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 城市河道建设与我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治理工作也是未来一项重要的市政工作, 它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与技术性, 因此需要我们投入更多地人力及物力。同时对城市生态水利设计理念, 应提供更大更广的宣传平台, 让生活在河道城市的每个市民引起足够的重视, 切身参与到保护和治理河道的工程中来。只有这样, 我们的城市河道生态功能才会得到良好的恢复, 促进了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为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

摘要:在城市河道的建设工作中, 我们既要保证整个河道工程的效率及质量, 同时也要考虑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近些年, 人们往往追求更高更快的工作效率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从而导致在不同城市的不同河道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就为我们敲醒了警钟, 我们应该把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到河道建设工程中去。让生态水利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这样既保护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河道治理

参考文献

[1] 刘辉.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 2017 (23) :69.

[2] 吴东海.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7, 37 (11) :61-64.

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范文第6篇

1 生态河道规划设计原则

当进行生态河道规划设计的时候, 需要遵循两方面的原则:

1.1 将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有效的结合

生态型的河道进行规划设计中有着明确的目标, 科学合理的河道是设计的主要方向, 在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时, 可以通过河道水利的作用实现有效的抵抗, 避免出现更大范围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因此在褐藻进行设计中能够, 安全问题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河道稳定性要得到更大关注, 实现对洪水的抵御, 同时河道建设工作本身具备非常复杂的特点, 设计的内容复杂和呈现多样性, 资金消耗较大, 要想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得到实现, 需要将安全与经济相互结合。

1.2 将整体性和美观性进行有效的结合

生态河道规划设计工作中, 对生态环境要进行积极的优化和完善, 河道美观性也需要得到相关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从整体上以及美观性上共同提升河道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

2 城市河道治理现状

现阶段, 我国的河道工程出现了非常大的污染问题, 我国政府在河道污染情况进行质量的实际情况中, 从投入力度和关注度上有所提升, 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当前水质检测工作人员进行不同水域抽样检测过程中, 针对性的检测工作在越来越多的工作中有所体现, 但是结果中显示的内容很乐观。现阶段的人员对于河道污染情况更多关注, 认识到了河道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损失和问题, 我国的七大水系保证着我国水的来源, 因此如何对其实现保护和规划工作, 让其能够避免受到污染,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去进行切实探索和提升。水源经过非常多的城市, 不同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这让污染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化。目前河道存在的污染原因中从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中能够考虑较多, 因此规划设计中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 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积极的引入生态河道的治理技术。

3 完善河道生态水利的设计要点

3.1 设计思路

在河道生态水利设计的过程中从下面4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是实用性, 通过水利工程中各种基础设备的需求度, 例如桥梁工程、电力电缆工程以及给排水管道等社会基础设施。其次是亲水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选择一些河边位置, 让人们能够在河边通行, 保证河道的水环境系统, 对水质和水量和绿色生化植物进行选择, 然后对原有河流风格进行保留, 避免对河流原有风貌进行改变, 同时河流的规划设计还需要与当地的城市风格相互适应, 通过河道自身的特性和当地的人员相互融合和统一。最后就是完善河道水利工程中的水面控制, 让河道生态景观更加的统一和整体化, 对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实现高效率利用, 保证设计方案的高效性, 使沿河岸建筑物和流域景观相统一。

3.2 提升河道的平面设计

对河道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要排涝的需求相互结构, 从河道的自身规划设计中进行强化, 河道自身的宽窄曲直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在建设水利工程中涉及的位置和面积非常广泛, 因此河道中土地面积有有所降低, 同时这样对河道想要实现整体性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影响, 让河道变窄, 因此对河道规划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我国在河道水利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理念之后, 降低了对河道面积的占用程度, 相关规划设计人员要根据地形对工程进行实际的分析和研究, 对水面进行拓展, 在发生洪水灾害时能够降低压力, 另外保证了河道周围的生态多样性。

3.3 河道水利的生态化建设

在生态化的河道规划设计中, 还要加强对护岸林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做好水土保持、护坡措施以及统一规划设计城镇规划设计, 在进行水利绿化中, 引入适应性良好的当地物种, 可以将低矮草木植物和灌木中具备水质净化效果的植物为主。亲水性与城市中的主干道进行连接中进行主要体现, 在水边的交汇位置中, 通过花园或是风景眺望, 水边中亲水平台要积极建设, 从水量、水深中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形成河流环境的适宜性, 水深较浅或砼护底的小河, 在河床中投入毛石或卵石, 有利水生物生存。

综上所述, 城市河道进行治理中具备复杂的特点, 因此想要更好的完成河道治理, 需要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不断深入化, 对存在的河道污染问题进行改善, 实现景观整体性和适用性的发展建设, 提升河道中水资源的净化效率, 保证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从而有效地提高水流的质量和效益, 最终实现保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摘要: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加, 人类的各种活动发展迅速, 对于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水利工程建设最为突出, 在水利工程的水资源进行调配过程当中很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河流发生断流情况, 河流当中的水生生物减少, 水资源无法进行更好的净化, 对水资源形成了污染, 因此如何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化建设和改善, 保障水利工程的环保性是相关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话题。下面文章主要是根据河道中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内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水利,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1] 王军.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6, (08) :192-193.

[2] 刘丹.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6, 22 (12) :28-29+33.

上一篇: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下一篇:教师见习一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