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范文

2023-09-16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范文第1篇

一、高度重视科学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 特别是十九大召开后, 学院党委、行政把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院党委、行政对思政课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一) 融精神于决策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 学院党委组织全体思政教师开展了十九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研讨会。从提高认识、加强学习、讲究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十九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这一主题。另外, 院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工作, 每学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开现场办公会至少1次, 会议决议能够及时得到落实, 解决了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与困惑。

在全面规划与部署之下, 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提出了更为明晰的原则与要求:在《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流程管理、规范化建设、增强获得感的四大原则之下, 结合我院思想政治实践课的学情, 在教学研讨会上特意提出了理论指引、实践反哺的理念, 并在此之下, 坚持实践教学的可持续性、可覆盖性、可跟踪性及可实效性的四大原则, 并指出应在原则下, 形式多样化、内容贴近化、方式生活化, 真正打造出既立德又育人的思政教育的立体效应。

(二) 强制度于落实

为确保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出实效, 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融汇贯通, 在及时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之后, 在贯彻院党委的工作指示之下, 从制度上对课堂与课外实践、校内与校外实践、实践教学板块辅导与学生日常思想动态服务相结合, 从制度上加以落实。

建立了每学期两次的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机制, 由思政课部组织学生对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进行教学效果反馈, 由各教研室有针对性对实践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会谈, 并汇总后形成教师实践指导心得及经验总结。并把此项机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工作之一。加强了实践教学系部与指导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三方联动。

完善了实践教学的教师教学日志、课堂教学日志的“双日志”制度, 建立了实践教学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实现实践教学院宏观监控、系部量身定做与指导教师个性化设计相结合。

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生活、学习成长中的思想状况, 座谈会内容及时整理反馈, 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教育、整改, 推进实践育人机制从课堂内教材教学延伸至课堂外思想生活教学。

建立实践课每学期至少一次的公开示范课以及听课评课制度, 指导教师们一起交流实践教学方法, 促进了实践教学的集体备课建设的步伐加快。

通过上述制度、措施的深化落实, 确保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挖掘了实践教学的动力, 拓宽了实践教学的渠道, 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们指导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二、实践育人分类指导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实践育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的精神, 我院在坚持理论精神指引、实践行动反哺的理念之下, 在开展实践模式上推进了实践教学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育人, 结合理论知识体系, 实行线上线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模块化实践指导。

(一) 线下实践教学主导

根据《要求》的精神, “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1], 思政课部在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之下, 每位教师再根据专业建设情况、自己的发展特长、学生实践需求等等因素相结合制定出自己专门的实践授课计划, 由教研室审核, 思政课部批准, 然后按照方案执行。线下实践教学形式仍然占据主导, 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第一模块, 课堂指导类:以《实践手册》形式, 与课堂理论教学项目相对应完成匹配的实践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课) 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概论”课) 分别设置四个实践教学项目, 比如《基础》课的实践项目包括“制订大学生活规划”的规划书、“我做核心价值观践行者”板报策划、“中华传统美德”诗歌诵读摘录、“观看奉法者强纪录片”观后感。由授课教师根据专题进行考核。

第二模块, 对话、调研类:主要设置两种实践形式, 第一种, 师生实地面对面在每周三下午围绕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进行交流讨论, 由思政教师与学生开展关于学生习惯与行为养成的对话交流, 思政教师根据系部对其工作的安排表到位展开工作。第二种, 通过思政网、QQ、微信等平台展开互动, 如贴吧、讨论、答疑, 以及其它各种方式交流谈心。由教研室主任根据纪录情况及教师所提交的相应支撑材料考核。

第三模块, 组织社团类:教师指导一个学生社团, 主要指导内容包括制定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了解掌握社团的思想动态及素质培养情况, 做好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参加一次以上的社团活动等工作。由思政课部教学主任考核。

第四模块, 讲座、活动类:鼓励思政教师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大型学生活动, 积极承担系部的各种讲座, 根据个人特长组织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在实践基地建设中与学生一起动手体验;带领学生考察, 感受祖国各行各业的新变化;根据各系部素质教育拓展情况, 以思政教师顾问的身份开展“红色英烈”、“红色寻根”、“红色经典”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以上几种模式的探索贯彻了《要求》中提出的“学生既可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 也可通过提交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网络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手段, 不得挤占课堂教学时数。”的精神与要求。

(二) 线上实践教学辅助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革命, 网络带给思政教育模式的变化是毋庸质疑的, 为解决课时不足、校内指导时间有限的短板, 搭建思政教育移动互联网平台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验模式是最有效的途径。

开发“智慧思政实践教学”APP, 以实践教学虚拟社区为实践场所,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 在虚拟社区引入情景教学。在网络平台的虚拟社区开展仿真式的实践教学体验, 其前提是资源交互的良性循环, 比如, 教师推送优质的实践教学的本体, 如小视频、小游戏、小项目等, 学生推荐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的好的素材, 如佐证图片、实用的操作方法、简捷的操作流程等等。其关键是学生围绕本体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思考的实践认知, 教师结合讨论对实践教学提出针对性的要求, 保证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核心是观点交互的高效运作, 在观点交互中, 学生对实践项目基于认知上的冲突会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而设计方案在实践教学的检验环节中, 会引发不同的操作障碍, 学生们在社区再次进行观点交流、操作交互探讨, 重新修正完善从而完成对实践项目的建构, 最终在思、论、做、建中寻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实施策略。

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搭建实践教学的桥梁, 促进校内与校际之间在实践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通过移动互联网, 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与时俱进, 整合实践内容, 建构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实践环境, 推进实践结构体系的优化, 并逐步实现与课堂理论内容相合共生的目标, 把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模式纳入共生与进化的轨道。

三、教学特色影响深远

我院的思政实践教学结合了思政教学实际, 紧密联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 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 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正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之路。

(一) 特色呈现教学魅力

我院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推出了全方位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 呈现出符合我院学情的实践教学特色。

第一, 实践教学主体的全员化:突破实践教学仅局限于思政教师的范畴, 而是以思政教师为主体, 包括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团委工作者、学生处工作人员等全院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一个链动效应, 在这个效应中, 院党委发挥协调枢纽作用, 目的就是服务全院学生主体, 课内课外相结合, 打破实践教学“一班、一课、一期”的瓶颈, 促进其向跨班级、跨课程、跨学期的全程性发展。

第二, 实践教学平台的移动化:打破囿于课堂、校内的实践环境,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开发移动实践教学资源库, 通过引入虚拟社区, 让学生在感受身临其境中去分析、思考问题, 并在大数据分析之下, 学生还可根据分析的报告结果调整自己的实践教学内容及进度, 大大拓展了实践教学空间, 线上线下相结合, 突破实践教学“一人、一地、一时”的限制, 推动其向跨部门、跨时间、跨地域的交互性发展。

第三, 实践教学内容的立体化:在内容选取上以教材理论内容为依托, 围绕教材四大模块分别配套一个课内小项目, 以“实践教学手册”的形式体现 (各系各班实践教学的必选内容) ,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除此之外, 通过筛选的方式由指导老师在教学需要、学生学情、自己的专长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基础上来确定其它实践项目 (任选内容) , 总体上来说, 实践教学内容涵盖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养成、心理素质健康、法治思维培养等, 通过立体内容的实践促使学生知、思、情、行的合一。

第四, 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要求》中提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2]基于此, 在实践探索中围绕学生关心和关注的话题运用了主题讲座、社团指导、实地调研、对话交流、参观考察等实践载体, 通过多样形式的实践推进学生听、看、论、做的融合。

(二) 影响带动教学深化

在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之路上, 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方式, 实现了资金最大化程度的利用、人员最优化程度的安排, 效果最佳化程度的呈现, 师生的获得感都明显得到加强。

第一, 加深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的理解:从以前对国家方针、政策的间接“知道”层面提升到实践后的直接“理解”层面, 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时就不会再那么生搬套, 能更生动阐释, 更能抓住学生学习的“要害”, 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第二, 深化了对国情、民情及民俗的体验程度:如, 体验到了少数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的工作热情。深切感受到了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人的亲情, 并把这种体验转化为动力且上升为行为, 增强了学生们凝聚力与向心力。

第三, 提升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经典讲话的深层次认识:如, 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五大发展理念”及“新疆发展稳定, 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等等系列讲话, 鼓舞了学生们通过现在努力学习知识, 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农村的决心与斗志。

第四, 促进了教师们自身知识的拓展与阅历的丰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过过程, 为丰富教学素材, 提升课堂教学深度, 有的老师就把学习、考察的经历做成网络实践素材:如《美丽的祖国》、《拉萨问佛》等等视频, 把这些素材穿插在小项目中去运用, 使师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鲜活感受再化身为实践教学资料, 促进实践素材的贴进感和亲和力。

第五, 让师生们感受到了中央与学院对思政实践课的高度重视, 使思政教师树立起强烈的院校归属感, 学生也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关怀。并通过在实践活动中一起相互讨论学习交流, 拓展了视野、增强了团队精神, 从而将来更好地为思政实践教学凝心聚力, 为创办具有我院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根基。

总之, 在学院党委领导下, 通过思政教师的辛勤努力, 实践教学已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教学效果也已初具端倪, 当然, 在探索过程中, 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 如增加实践教学经费、网络平台的维护与更新、激励机制有待健全等等, 困难不足惧, 只要敢于探索,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精神作为指引, 思政教育必将写下辉煌篇章。

摘要:思政课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 而实践课则是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情、行合一的最可行的途径之一,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思政课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指向与要求, 在这一原则下, 做好实践教学的统筹部署, 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打造出具有我院特色的思政实践教学格局是推进思政教学体系创新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时代,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范文第2篇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提倡改革教学路径, 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呼吁加大硬件教学资源在实践中的投入, 提供足够的思政课教学平台;构建校内、校外、社会的立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等。[2]但即便如此,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然缺乏教学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

主要有以下三种教学理念上的偏差。一是仅仅针对思政课教学课程进行调研, 忽视与党支部的联系;二是认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的党建活动既是思想教育, 不需要在思政课上再开设实践教学;三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党、团支部的思政实践活动各自为政, 造成学生重复参加同类型实践活动, 既是资源浪费, 有影响参与积极性。

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问题, 并且开始倡导贯穿全部学习过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3]然而, 这种教学理念没有引起学生足够地重视。原因之一在于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支持, 仅流于扩大师资供应或增加已有思政课教学内容, 不能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之间合理分配资源, 进行有效协调。这实际上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表面拥有诸多资源和现代化手段, 实际缺少全校各部门和广大学生的认同的主要原因。

二、高校党建工作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转变的重要意义

高校既有教师党支部, 又有学生党支部, 这有助于党建工作成为党员师生团结的政治核心、桥梁和纽带, 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的基地。也有助于高校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的多层次沟通。领导干部和教师通过党建工作密切接触学生, 听取学生意见, 可以提高学生党员和群众对思政课实践课程的兴趣。此外, 党建导向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的转变, 也能反过来推进党建工作本身的发展。在明确只有抓好党建才能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的转变的情况下, 高校也能够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抓党建, 做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制度党建、思想党建紧密衔接, 同向发力。

三、高校党建工作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缺失

尽管高校党建工作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但很多高校没有将两者密切融合。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无法得到学生党支部的支持, 二者缺乏联系交流。另一方面党建工作与育人和文化传播、服务社会工作结合不够紧密, 导致党建工作不关注高校学生的思政课实践学习, 党建与思政各自为政。另外, 如果高校党建本身缺乏实践精神, 会导致高校党建工作本身的无力, 进而影响其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支持。高校党建缺乏实践精神, 主要表现在党建活动开展过程中, 不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份特点, 以及与相关专业的特点;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缺乏活力和效果, 影响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众中的威信和认同程度, 导致学生党支部的带头作用消失。以上这些问题, 会导致党建工作虽然也带动思政课实践教学, 但实际上无法为转变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任何帮助, 实际上是党建工作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另一种缺失。

四、党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转变

(一) 党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转变策略

首先, 在党建工作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策划方面, 注重高校党支部各项活动与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互相“通气”, 党支部的活动和思政实践教学活动能够相互延续。党员自身的思政课程学习、实践和党支部的服务活动均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避免因为同类型活动重复发生而浪费资源, 影响学生积极性的情况。

第二, 根据高校的特点, 立足学生, 特别注重思政课实践教学和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的多样性和多面性。多样性保证学生党建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丰富, 多面性保证这两种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吸引力。充分把党建工作和思政实践教学与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相结合, 使党建活动“接地气”, 增加对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意见的采纳。支持党员在党支部的活动中自主思考, 选择主动接受教育, 提出意见。团结引领优秀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4]

第三, 在提倡“课程思政”的前提下, 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与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结合, 提高思政教师乃至全体教师的个人素养。以此为导向, 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 进而通过教师的辐射, 加强各项课程与思政课实践的紧密结合, 突破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诸多问题。[5]

第四, 高校党组织中层干部直接参与思政课实践学习和教育活动, 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 积极推行学校中层干部进思政课堂教授思政实践课程的活动。通过学校和党组织中层干部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向学生介绍国家政策, 结合中层干部自身对社会的观察, 多视角, 多层面的拓展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把高校党建工作、中心工作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融为一体。

(二) 党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转变展望

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 实际上是互为借鉴, 互相促进的。通过联络、亲和、改革、指导等步骤, 对一些行之有效的以党建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进行完善和巩固, 最终创建具有实际效果、可操作、系统化的党建导向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通过党建工作, 加强和有效带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做到“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让高校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 就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总之,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 既创新党建工作, 又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 达到“双核多元”。能够保证以高校党建工作为核心, 寻求多元党建方案的同时, 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做为破解党建难题的重要武器, 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党建工作的充分结合。

摘要:在高校党建工作中, 加强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 转变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 可以有效的解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然而, 实际情况是, 现有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合仍存许多缺失。有效弥补这些缺失, 基于党建导向转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 对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及高校党建工作本身, 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转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N].新华每日电讯, 2016-12-09 (001) .

[2] 马中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学理论, 2014 (6) :210-212+221.

[3] 宿月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全员化、具象化、全程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37 (18) :57-59.

[4] 夏先林, 岳军.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实践研究[J].智库时代, 2018 (47) :30-31.

[5] 党浩.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初探[J].学理论, 2013 (12) :140-142.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范文第3篇

1、合作学习理论下的大学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方式

思政课教学应当打破传统模式, 实现多方位思政教学理念与积极实践创新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离不开创新, 更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在课堂理论教学中, 大学思政课教学已充分实现了从单一教学到互动教学的转变, 固有的思想论阐述为案例分析, 把知识的定向传输转化为具体的情景案例, 从简单的静态教学变成多元化的动态教学。但随着大学生思维能力普遍提高, 大学生思政教育也不应固守传统课堂, 而应积极拓展新大陆, 采取其他课堂的形式、校园公益活动、思政教育基地实习、校企的学习考察等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积极阳光的思政教育方式。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每一次活动, 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最佳阵地。思政课的教学要以灵活多变的方式教授给学生, 使其融会贯通。

2、合作学习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

思政课具有实时性, 因此大学思政课的特定属性决定了教学离不开社会实际, 课堂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两者之间相互补充, 相互依存。但如何促进二者的功能互补、相互融合, 是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点。社会实际不仅仅讲述个人发展, 想要融合到社会中必须要学会如何合作的发展。所以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是必要方式, 将合作学习理念放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富有创意的分析与解答, 以期为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对于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形式应确定以学生为主题的思想, 积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创新能力, 经过创新教学模式, 不断地吸取外来教育文化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学科魅力, 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发展。

二、合作学习理念的含义和意义

1、合作学习理念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发展为学习目的的新型学习机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形成独立的小组, 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积极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只是老师教学, 学生听讲这就足够了, 但是这种新型合作学习策略比传统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 以学生为主体使信息交流的方式从单一变成了多维互动的表现。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主体性和合作性具体的表现。

2、合作学习理念的积极意义

合作学习理念是以发展教学水平、灵活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的方法, 从而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创意性十足的教育策略和理论体系。这种形式不仅仅可以改善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成绩, 还可以促进提升学生的优良品质。而且还在许多方面推动了这种新型教学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对整个教育界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3、合作学习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实际生活中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极具创意的有效教学方式。简单来讲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并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小组成员通过互动学习, 一起达到学习的最终目标, 并以集体的成绩作为评价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合作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主动性, 让其学有所成, 并不需要一味地灌输古板的固有思想教育, 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散思维, 开拓发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已广泛运用于各个层次的教育中。通过合作学习加强大学生对思政的教育, 培养个人良好品质,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大学生的精神物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基于合作学习理念的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

1、用合作理念来保障学生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大学思政的发展离不开合作学习。构建合理的思政教学内容是思政理论课取得成效的最基本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必须可以体现政治理论的实际性, 课程的科学性, 政治的时代性, 意识理论的教育性。相对于合作学习来讲, 政治理论不是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物。要讲究合作发展, 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大学思政的改革更可以让自身变得愈加完美。大学思政课教学的突破创新是以学生为根本, 老师为辅的教育模式, 充分刺激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成长。

2、用合作学习理念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思政课的实施

现如今合作方式成为时代价值主要因素, 独立的行为方式越来越不受重视。因为人类本身就具有群居性, 所以合作发展的方式现在倍受推崇。基于合作学习理念的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 更加突出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功能, 也正契合了我国的素质教育, 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做起, 积极提高学生的思维跳跃能力, 让学生懂得合作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目前思维活动表现出复杂性、多变性、独立性、自主性等特点, 给思政课教学发展带来了极端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的教育意义是以育人为主, 以德服人的精神品质, 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优良作风。

四、结束语

创新合作学习理念是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 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更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 只有重视实践,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深入开展实践教学,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比较有其特殊性, 思政课教学需要学校制定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激励机制, 大学思政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对培养新一代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当前高校扩招, 各项教学资源短缺, 多数高校的思政课采用大班化教学, 针对在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课堂纪律群体性松散、重理论轻实践等因素, 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改革考试制度,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提倡合作学习,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多种途径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从而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全国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合作学习如何在大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条件下准确定位, 成为大学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必须直面的问题。大学的思政课教学需要创新, 而创新的基础就应当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本文就思想政治课以合作学习体现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的价值判断展开分析, 为合作学习理念提供积极支持。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政,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晓云.从思政课教学的维度透视大学生合作能力[J].现代交际.2013年11期

[2] 韩文英.合作学习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忠军.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四个统一”[N].光明日报.2014年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范文第4篇

一、对话式教学法含义的界定

对话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思维。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课堂的表现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 重视训练学生完整、准确、流畅地表达, 重视学生胆量、胆识的培养;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题、谈体会、交流思想, 完全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交流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 突出师生教学互动, 和谐交融, 思想碰撞, 以开放式的思维交流方式, 实现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目标。对话式教学方法, 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收放自如, 真正达到引导学生自然回归主题、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意义

(一) 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委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也指出, “要大力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 及时回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2]。因此, 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落实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必然要求。

(二) 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并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而高校思想政治课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改革创新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动力。同时, 他也指出, 要紧紧围绕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只有不断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才能适应生源不断变化的需要, 才能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 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增强课堂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

随着高考生源的下降, 我们高职院校招生批次增多,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这一形势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学生这一实际情况, 我们再也不能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或授课方式来进行教学, 必须要与时俱进, 立足学生实际, 进行教学内容、形式、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正如教育部长陈宝生所说的, “我们到高校去调研, 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 人到了心没有到, 什么原因呢?内容不适应他们的需要。主要可能是“配方”比较陈旧, “工艺”比较粗糙, “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 抬头率就低了。”[3]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创新“配方”、做精“工艺”、时尚“包装”,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抬头率, 提升教学亲和力,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三、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

目前, 高职思政课教学 (以驻淮高职院校为例) 大多是实行专题化教学, 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 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加以调整, 教学安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课时分配不同学校略有差异;在课堂教学中, 基本是依托在线课程或超星学习平台, 采取一些信息化手段, 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讲授、视频、讨论、案例分析等。尽管教师都在尽力想上好每一节课,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抬头率”, 但是事与愿违, 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课堂上还存在部分“低头族”,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笔者尝试运用对话式教学方法, 打破现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模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以增强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要运用对话式教学法,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主要路径体现在:

(一) 创设情境对话

担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 要在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 要做到认真备教材、备学生, 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融进教学内容, 融进学生头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内容, 创设科学合理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深入其中, 扮演其中的角色, 亲自参与演示, 切身感受到教师所设情境的目的与意义, 从而通过情境扮演深刻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实现自我升华, 从思想道德角度获得自我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 增强课堂教学成效。

(二) 展开师生对话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育人的艰巨任务, 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也承担着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 要想学生自觉接受老师们的观点与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 必须要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 赢得学生真心的信任与亲近, 并要敞开心扉, 接受学生的思想与观点, 要学会理解、包容学生, 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 有阐述自己想法的平台与空间;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 鼓励学生用身边的活例子来分析阐释课堂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同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胆识, 使其将自己点滴的认识用完整的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增强其表现力。

(三) 突出寓意对话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每一堂课都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与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并要做到精选教学内容, 精讲教学内容, 重在一课一得, 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明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培养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 培养起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坚定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信心与决心, 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 使当代大学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 培养其对美好德行、高雅人生的不懈追求, 书写属于自己的绚丽的人生华章。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承担着传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教育与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三观”的重要使命。因此, 本文运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尝试性改革, 提出创设情境对话、展开师生对话、突出寓意对话等课堂教学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对话式教学,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EB/OL].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 李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EB/OL].网址:http://jsnews2.jschina.com.cn/system/2017/01/11/030416127.shtml.

[3] 陈宝生.教育部长:高校思政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到[EB/OL].网址:https://news.china.com/domestic gd/10000159/20170312/30320343.html.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范文第5篇

(1)学生按学院、专业、班级自愿组合,2—5人为一个调查小组;每小组推选1--2名学生负责(要求:要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活动能力或文笔、口才较好的同学负责);写清楚名单、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等联系方式。

(2)开题:每调查小组召开讨论会、调研社会调查题目的论证会,选定社会调查题目。调查题目提倡少一些大学校园的内容(打分低,60-70分),多些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打分高,据质量、内容情况,80分以上),(不要做网上太多、炒熟的题目)。

(3)以调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可实施的调查问卷,写出本组调研的思路方法、结构内容、报告提纲,小组其他同学可参与讨论补充。

2.学生按调查小组根据确定的题目奔赴社会,实施调查,收集问卷资料(寒、暑假期间进行。问卷至小要50份,多者不限)。

3.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字数不少于4000字(专科不少不于3000字)。学生在规定时间交齐社会实践课调查报告(一般在下学期第8周左右)。

在指定日期收齐调查报告,原始问卷及统计资料要附在报告后面一并交齐,包括电子文档。

指导教师要认真批阅调研报告(发现是网上搜索、抄袭的判0分),写出评语、评出等级、给出成绩(百分制。优秀:90分以上含90分;良好:80-89分;一般: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1、参考文献和注解是调查报告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报告引文的取材来源,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大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所引用的他人成说,应按调查报告文中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并一 一列出。

2、要符合调研报告的撰写格式。字体字号要求:普通中文字体要求为宋体。题目用1号黑体字;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3号黑体字;第二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用4号宋体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段落行距以固定值20磅。

3、统一A4纸打印,统一封面(如设计尽量要美观、大方一些)。

4、指导教师对调研报告要严格要求,应符合调研报告的撰写格式。杜绝没有调研的假报告,若发现学生有以上行为,经查属实的,思政实践课成绩为不及格,没有相应的学分。

思政课社会调查参考题目

第一部分

1、关于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选择的相关性的调查

2、关于大学生同居行为、婚前性行为涉及的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的调查

3、关于大学生财富观念的调查

可选择某个更具体的题目进行调查,如:关于国内外富豪榜的态度;关于创业与致富的话题;关于理财观念与能力的调查;对慈善捐赠的态度与行为的调查等。

4、关于参与网络公共生活的状态的调查

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对于校园网络暴力现象的调查;对网络公共话题的参与、选择、态度、方式的调查分析;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有效利用情况分析调查等。

5、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查

6、当前大学生在品牌认识及消费方面的调查

7、某地(村、乡、县、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

8、某地(村、乡、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9、某地(县、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

10、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

11、某地(乡、镇、县、市)私有经济发展及其作用情况的调查。

12、大学毕业生成才道路的调查。

13、某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调查报告

14、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报告——以某某地方为例

15、某某城中村外来流动人员的调查报告

16、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的社会调查报告

17、农村党基层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以某某乡为例

18、当前农村文化现状——以某某村为例

19、城市个体户生存状况调查——以某某街道为例 20、关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调查

21、农村失学情况调查及对策——以某某乡为例

2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

23、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24、关于农村医疗状况的调查

25、关于某地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

第二部分

1、对中小学生课业、未成年人进网吧等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与关注问题的调查;

2、农村、城区、企业、学校等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建议;

3、文化队伍特别是基层文化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的意见建议;

4、关于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建议;

5、关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6、关于网络业、手机短信等新兴文化传媒的发展与规范;

7、关于演出市场、图书音像发行放映市场、网吧市场等文化市场发育、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8、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趋向性调查报告

9、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

10、湛江市各级党组织的发展建设调查

11、湛江市各级团组织的发展建设调查

12、农村健康观念、生活方式调研

13、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查

14、农民收入增加调查报告

15、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可行性调查

16、农村卫生条件和农民健康状况调查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生动实践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指导

19、学习型社会在农村

20、改革中农民队伍的新变化

21、诚信在农村、社区、街道的调查报告

22、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加快发展的调查报告

23、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均引起的社会现象的调查

24、农民致富心理趋向研究

25、社会转型期农村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和分析

26、网络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分析

27、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和哲学思想

28、我国高考制度“利”与“弊”的调查

29、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30、农村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31、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32、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

33、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调资分析

34、扩大和培育内需的调查

35、实施西部大开展战略的调查研究

36、“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调查研究

37、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动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38、各地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39、各地人力资源和人才工作调查分析 40、大学生的就业与高等教育发展调查研究

41、敬老、爱老——社会公德现象调查

42、社会公益活动调查研究

43、新社会阶层调查研究

44、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45、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46、全民文明习惯调查分析

47、青年失业再就业调查分析

48、学生社团——磨志练才的摇篮

49、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50、诚信考试——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调查

5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也可以另选题目。相信同学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能够体验社会实践的丰富内涵,用灵敏的双眼和善思的大脑,捕捉社会实践的闪光点,谱写一篇篇新颖、独立、厚重、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优秀作品.

注意:不要写网上太多的、已成定论的题目。

如:大学生的消费观;大学生的恋爱观等。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大学生思政实践课调查报告

调研题目:

院系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

间:

联系方式: 邮箱、电话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范文第6篇

(1)学生按学院、专业、班级自愿组合,2—5人为一个调查小组;每小组推选1--2名学生负责(要求:要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活动能力或文笔、口才较好的同学负责);写清楚名单、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等联系方式。

(2)开题:每调查小组召开讨论会、调研社会调查题目的论证会,选定社会调查题目。调查题目提倡少一些大学校园的内容(打分低,60-70分),多些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打分高,据质量、内容情况,80分以上),(不要做网上太多、炒熟的题目)。

(3)以调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可实施的调查问卷,写出本组调研的思路方法、结构内容、报告提纲,小组其他同学可参与讨论补充。

2.学生按调查小组根据确定的题目奔赴社会,实施调查,收集问卷资料(寒、暑假期间进行。问卷至小要50份,多者不限)。

3.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字数不少于4000字(专科不少不于3000字)。学生在规定时间交齐社会实践课调查报告(一般在下学期第8周左右)。

在指定日期收齐调查报告,原始问卷及统计资料要附在报告后面一并交齐,包括电子文档。

指导教师要认真批阅调研报告(发现是网上搜索、抄袭的判0分),写出评语、评出等级、给出成绩(百分制。优秀:90分以上含90分;良好:80-89分;一般: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1、参考文献和注解是调查报告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报告引文的取材来源,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大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所引用的他人成说,应按调查报告文中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并一 一列出。

2、要符合调研报告的撰写格式。字体字号要求:普通中文字体要求为宋体。题目用1号黑体字;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3号黑体字;第二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用4号宋体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段落行距以固定值20磅。

3、统一A4纸打印,统一封面(如设计尽量要美观、大方一些)。

4、指导教师对调研报告要严格要求,应符合调研报告的撰写格式。杜绝没有调研的假报告,若发现学生有以上行为,经查属实的,思政实践课成绩为不及格,没有相应的学分。

思政课社会调查参考题目

第一部分

1、关于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选择的相关性的调查

2、关于大学生同居行为、婚前性行为涉及的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的调查

3、关于大学生财富观念的调查

可选择某个更具体的题目进行调查,如:关于国内外富豪榜的态度;关于创业与致富的话题;关于理财观念与能力的调查;对慈善捐赠的态度与行为的调查等。

4、关于参与网络公共生活的状态的调查

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对于校园网络暴力现象的调查;对网络公共话题的参与、选择、态度、方式的调查分析;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有效利用情况分析调查等。

5、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查

6、当前大学生在品牌认识及消费方面的调查

7、某地(村、乡、县、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

8、某地(村、乡、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9、某地(县、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

10、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

11、某地(乡、镇、县、市)私有经济发展及其作用情况的调查。

12、大学毕业生成才道路的调查。

13、某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调查报告

14、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报告——以某某地方为例

15、某某城中村外来流动人员的调查报告

16、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的社会调查报告

17、农村党基层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以某某乡为例

18、当前农村文化现状——以某某村为例

19、城市个体户生存状况调查——以某某街道为例 20、关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调查

21、农村失学情况调查及对策——以某某乡为例

2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

23、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24、关于农村医疗状况的调查

25、关于某地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

第二部分

1、对中小学生课业、未成年人进网吧等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与关注问题的调查;

2、农村、城区、企业、学校等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建议;

3、文化队伍特别是基层文化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的意见建议;

4、关于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建议;

5、关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6、关于网络业、手机短信等新兴文化传媒的发展与规范;

7、关于演出市场、图书音像发行放映市场、网吧市场等文化市场发育、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8、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趋向性调查报告

9、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

10、湛江市各级党组织的发展建设调查

11、湛江市各级团组织的发展建设调查

12、农村健康观念、生活方式调研

13、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查

14、农民收入增加调查报告

15、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可行性调查

16、农村卫生条件和农民健康状况调查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生动实践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指导

19、学习型社会在农村

20、改革中农民队伍的新变化

21、诚信在农村、社区、街道的调查报告

22、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加快发展的调查报告

23、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均引起的社会现象的调查

24、农民致富心理趋向研究

25、社会转型期农村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和分析

26、网络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分析

27、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和哲学思想

28、我国高考制度“利”与“弊”的调查

29、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30、农村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31、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32、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

33、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调资分析

34、扩大和培育内需的调查

35、实施西部大开展战略的调查研究

36、“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调查研究

37、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动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38、各地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39、各地人力资源和人才工作调查分析 40、大学生的就业与高等教育发展调查研究

41、敬老、爱老——社会公德现象调查

42、社会公益活动调查研究

43、新社会阶层调查研究

44、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45、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46、全民文明习惯调查分析

47、青年失业再就业调查分析

48、学生社团——磨志练才的摇篮

49、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50、诚信考试——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调查

5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也可以另选题目。相信同学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能够体验社会实践的丰富内涵,用灵敏的双眼和善思的大脑,捕捉社会实践的闪光点,谱写一篇篇新颖、独立、厚重、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优秀作品.

注意:不要写网上太多的、已成定论的题目。

如:大学生的消费观;大学生的恋爱观等。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大学生思政实践课调查报告

调研题目:

院系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

间:

联系方式: 邮箱、电话

上一篇:苏州教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下一篇:市政府副市长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