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2023-09-17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第1篇

鲁班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 发明。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 。

【资料二】

蝴蝶

五彩的蝴蝶颜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翊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稗益。在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

蜻蜓

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公里/小时。此外,蜻蜓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效仿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数。

【资料三】

潜水艇就是受到鱼的潜游启发而发明、研制出来的。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凭藉海上优势,纠集大批战舰,轮番轰击美国海陆军,使美军伤亡惨重。当时美军中有一个名叫达韦·布什内尔的将军,不堪英军的欺侮,决心反戈一击。他一直在苦思冥想:怎样才能炸沉敌舰呢?从空中,无法接近;从水上,无法隐蔽。一次,他走到海边的礁石上,突然看见一条大鱼悄悄潜游到小鱼的下方后,猛地朝上一跃,咬住了一条小鱼。他从这场“海战”中大受启发:能否造条像大鱼那样的船,潜在水中神不知鬼不觉地钻到英国战舰底下去放水雷,炸它个人飞舰沉呢?鱼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是靠鳔,船是否也可以仿造一个“鳔”?从这个思路出发,布什内尔与军事专家们共同研制成功一艘可在水下潜行的机动船,船的底部做一个类似鱼鳔的水舱,水舱内有两个水泵,船在水面若要下沉时,就往船舱里灌水;船要上浮时,就把空气压进水舱,排出船里的水。仿照鱼的鳍,安装了两台螺旋桨,一台管进退,一台管升降。这艘机动船第一次出去就巧妙制服了英国战舰,炸得它人仰马翻。后经逐步改进,就成了现代的潜水艇。

【资料四】

甲虫

甲虫自卫时,可喷射出具有恶臭的高温液体“炮弹”,以迷惑、刺激和惊吓敌害。科学家将其解剖后发现甲虫体内有3个小室,分别储有二元酚溶液、双氧水和生物酶。二元酚和双氧水流到第三小室与生物酶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就成为100℃的毒液,并迅速射出。这种原理目前已应用于军事技术中。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为了战争的需要,据此机理制造出了一种功率极大且性能安全可靠的新型发动机,安装在飞航式导弹上,使之飞行速度加快,安全稳定,命中率提高,英国伦敦在受其轰炸时损失惨重。美国军事专家受甲虫喷射原理的启发研制出了先进的二元化武器。这种武器将两种或多种能产生毒剂的化学物质分装在两个隔开的容器中,炮弹发射后隔膜破裂,两种毒剂中间体在弹体飞行的8—10秒内混合并

发生反应,在到达目标的瞬间生成致命的毒剂以杀伤敌人。它们易于生产、储存、运输,安全且不易失效。萤火虫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且转化效率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6%。人们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可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另外,根据甲虫的视动反应机制研制成功的空对地速度计已成功地应用于航空事业中。

蜂类

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振光导航仪,被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中。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人类的发明——来自动物的灵感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hang)。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仿生与高科技 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因为蝙蝠魔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又能觉察出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科学家据此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 …科学家通过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企鹅王的启示下,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王”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的宽阔的底部,直接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撑动着前进,行驶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科学家模仿昆虫制造了太空机器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对几种昆虫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一个小型的导航和飞行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用来装备用于火星考察的小型飞行器。

英国科学家在仿生学启发下,正在研制一种可以靠尾鳍摆动以S形“游水”的潜艇新式潜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使用了被称为“象鼻致动器”的装置。“象鼻”由一组用薄而柔软的材料做成的软管组成,模仿肌肉活动,推动鳍的运动。这种新式潜艇可以充当水底扫雷潜艇,用来对付最轻微的声响或干扰便会引爆的水

乌龟背小乌龟—转动炮塔的坦克 。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青蛙

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蒸汽机的发明

飞机---小鸟

潜水艇---鱼

汽车---甲壳虫

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

发明了雷达

根据鹰的锐利的眼睛

发明了鹰眼,给飞行员用的

动物对人类的启示 受鱼儿在水中游荡,人类学会了游泳,发明了潜艇等。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第2篇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王鐘影

当我第一眼看到“来自大自然的启示”这个题目时,我便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盛夏的下午,天空中刚刚下过暴雨,空气中夹杂着清新的气息。我和朋友在小树林中漫步。走着走着,忽然,朋友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跑向两棵大树旁。

“什么呀?”我问道。

“你看,好大一张蜘蛛网!”

我走过去一看,不禁也大吃一惊。只见两棵相距约一米的树干之间赫然挂着一张网,丝线细密而整齐地排着,网上还挂着无数细微的水珠。这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啊!大自然真是太美妙了。不过相必这张网应该花那只蜘蛛不少的精力与时间。

朋友看了一会后,说到:“我最讨厌蜘蛛了,这儿肯定有一只大蜘蛛。我把这张网弄掉,蜘蛛就会跑了。”话音刚落,我还未来得及回应,网已被戳开一个大洞。随即她便把剩下的残网给消灭干净了。

第二天,我们又到那儿散步,又惊奇地发现,原来蜘蛛网被毁的旧址上又重新结了一张网,和昨天的那张网一样精美,而且中间还躺着一只蜘蛛,似乎因为劳动而变得疲惫,躺在网上惬意的休息,又仿佛在想我们炫耀。朋友看了看,皱皱眉,说道:“真讨厌!我这次要把它彻底清除掉。”蜘蛛惊醒,麻利地逃走了。第三天,我们又看到了和前两天一样的网,不过,朋友或许已懒得再弄了,或许被蜘蛛感动了,所以便悄悄走开了。

蜘蛛的这种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不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这件事告诉我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情,成功就一定在不远处等着你。 古人云:师法自然。是啊,大自然不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吗?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多么深刻,有时候虽不声响,却给人以力量。

山崖上的迎客松茂盛挺拔,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坚强;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勤劳;原野里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大自然是美妙而又神奇的,它用一则则鲜明的事例给了我们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使人受益一生。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第3篇

(2)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3)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紧张,紧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行驶的帆船,任浪打风吹。

(4)我们赞美大海的浩瀚,是否会想到江河奔流中的坎坷与执着?

我们赞美高山的雄伟,是否会想到土石积淀中的漫长与沉默?

我们赞美景色的秀美,是否会想到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

(5)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

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星光的照耀;

失去了甘霖,你还有露珠的滋润。

可以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写出《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司马迁不失去个人的名誉和尊严,哪里会成就《史记》这样辉煌的巨著?

遗:留下;余力:没有使完的力量。指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

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余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第4篇

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我就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秘密",那就是:我发现了为什么蚂蚁搬家了,明天就一定会下大雨.

在以前,我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好奇.当我七岁时,有一天,我在郊外的草地上玩时,我发现,一大群的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走向一个小洞口,而且每一个小蚂蚁身上都有着像小沙粒一样的东西,我心想:这些小沙粒是什么东西?我满脑子都是问号,我怀着好奇心就去问了爸爸说:爸爸,为什么小蚂蚁会排着长长的队伍向小洞口走去呢?每一只小蚂蚁的身上都会有一个像小沙粒一样的东西呢?后来爸爸才告诉我说:“那就是因为小蚂蚁每次遇到闷热这种情况,就会告诉"蚂蚁群",当蚂蚁群得知这种情况就会马上搬家,天气在闷热的情况下,第二天就会下大雨,小蚂蚁们就会找到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小洞口,它们搬家也是因为他们以前的房屋会受潮,所以它们要搬家.小蚂蚁身上的那些像小沙粒的东西那就是小蚂蚁们的粮食.”哦!我这才明白啊!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蚂蚁可以预测到第二天会下雨呢?爸爸说:"蚂蚁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它们也会感觉到闷热,所以蚂蚁在感觉到闷热的情况下,第二天就会下雨."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还听爸爸说:“人们只要看见蚂蚁搬家的话,明天就会下大雨.”这也证实了一句谚语,那就是: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我这又知道了明天一定会下大雨,我真是觉得为什么会这么地神奇呢?我又想起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理,但是我对我的无知是谦虚的.我不知道小小的蚂蚁可以给人们带来这么大的帮助,我又相信了一段话,那就是:他们在觉醒的时候对我说:"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只不过是无边海洋无边沙岸上的一粒沙子."在梦里我对他们说:"我就是那无边的海洋,大千世界只不过是我的沙岸上的沙粒."我也想告诉蚂蚁们说:"你们不是最小的."大自然给了人类启迪,也是人类的老师,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聪明才智和想象的空间.

【金牌点评】

这篇作文,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蚂蚁搬家明天要下雨的秘密。从很小的时候作者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满脑子都是问号,我怀着好奇心就去问了爸爸”,爸爸详细地给我讲了蚂蚁身上背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说下雨前蚂蚁要搬家。我感觉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进一步体会到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聪明才智和想象的空间。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第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指导 冰之波

学了第三单元的课文,你一定感受到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人类的发展都建立在大自然的启示中,没有大自然的启示,人类就没有今天这么发达。

这次作文,写的就是大自然的启示。要想获得大自然的启示,你就得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我们只有密切注意,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变化和事物特点。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就是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积累,写成的。而且,观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动脑质疑,动口问疑,就是有疑问的地方,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还要动手实践、用心体验,获取启示,就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边观察边联想边研究,用实践来证实自己的推测是否合理。这样观察得出的结论,就是大自然给你的启示。如,看到一群蚂蚁齐心合力搬食物,启示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教我们学会了团结。这样细致观察,了解就多,感受就深,作文时就不愁无话可写了。

有话可写不一定能写好这次作文,还要弄清这次作文和平时的状物作文有什么不同。平时写状物的文章,无论写植物还是写动物,一般写清物品的外形、习性或用途,托物言志就行。然而,这次作文,不但要写植物、动物的外形等表象,更重要的是把发现的原因、原理、性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写出来。如例文《桂树的启示》,在讲清院子里中间的桂树不开花的现象后,重点叙述桂树不开花的原因,和用修剪枝丫、删减桂树等解决问题的办法,尔后谈体会得出桂树的启示:在学习上“‘求多’不一定有收获,合理才是最重要的。”启示。这样写启示,不仅使启示明明白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还使启示合乎事理,更具教育意义。

最后,作文还要注意写作顺序。一般有两种顺序:一种是按照“观察——发现——启示”为重点线索来写;一种是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写,就是先说明什么给自己启示,再讲获得启示的过程。这两种顺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小朋友,观察自然,动脑质疑,动手实践,用心体验,就会有启示;拿起笔来,记下你的启示,与大家共享吧!

【例文】

桂树的启示

(312300)浙江省上虞市四年级学生倪艺琳

中午回家,还没进家门,我就闻到了一股香味。狠吸鼻子,啊!是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我小跑几步,推开院门,啊!映入眼帘的是点点黄色,我欢呼起来:“桂花开了!桂花开了!”

一会儿,我想起去年这时的情形:“花迷”奶奶愁云满面:“今年也不知咋的?院子里的桂花怎么只开两边的,中间的都没有开?”奶奶对自己种了四五年的桂树很有感情,如今桂树不见桂花,能让她不担心吗?

我见了,说道:“奶奶,别急。咱们一起找找原因吧。”

“难道桂树也有雌雄之分?”奶奶琢磨道,“不对,往年它们不是开花的吗?” “奶奶,是不是桂树被污染了?”我提醒说。

“不对吧,附近又没有污染源。”

“那是不是桂树生病了?”

“走!去桂树林中看看。”我跟着奶奶进了树林,观察中发现,越是中间的桂树,花苞越少,甚至没有。还有中间的桂树,有的树叶脱落,有的枝丫枯死。这时,奶奶说:“中间的桂树没开花可能是种得太密了。小小的院子,种了十多棵桂树,四五年下来,桂树长大了不少,变得树杈交错、枝叶繁茂,造成树林密不通风。还有树多树大,都拼命攫取这院子中有限的肥料,造成土壤养分不足。因此,桂树叶落、枝枯、苞少。这都是我贪多的缘故。”

为了证实这一推测,我们给桂树适当修剪,还用移植的方法删减了四棵桂树,又适当地施了一些桂树喜爱的猪粪、鸡粪„„

今年桂树如期开花,大自然这一无言之书,默默述说着种植需要合理密植的科学道理;也默默启示着我们的学习,“求多”不一定有收获,合理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学写生字,抄二三十遍的,后来连字都抄错了;抄两三遍的却记住了,这源于他们边抄边想边记。再如有的人想把自己培养成全才,节假日整天参加各种兴趣班,不注意劳逸结合,拖着疲惫的身心忙碌着,应付着,结果连自己的个性也没了。

自然与人间,万事与万物,都是这个道理吧!

【简评】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第6篇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王鐘影

当我第一眼看到“来自大自然的启示”这个题目时,我便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盛夏的下午,天空中刚刚下过暴雨,空气中夹杂着清新的气息。我和朋友在小树林中漫步。走着走着,忽然,朋友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跑向两棵大树旁。

“什么呀?”我问道。

“你看,好大一张蜘蛛网!”

我走过去一看,不禁也大吃一惊。只见两棵相距约一米的树干之间赫然挂着一张网,丝线细密而整齐地排着,网上还挂着无数细微的水珠。这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啊!大自然真是太美妙了。不过相必这张网应该花那只蜘蛛不少的精力与时间。

朋友看了一会后,说到:“我最讨厌蜘蛛了,这儿肯定有一只大蜘蛛。我把这张网弄掉,蜘蛛就会跑了。”话音刚落,我还未来得及回应,网已被戳开一个大洞。随即她便把剩下的残网给消灭干净了。

第二天,我们又到那儿散步,又惊奇地发现,原来蜘蛛网被毁的旧址上又重新结了一张网,和昨天的那张网一样精美,而且中间还躺着一只蜘蛛,似乎因为劳动而变得疲惫,躺在网上惬意的休息,又仿佛在想我们炫耀。朋友看了看,皱皱眉,说道:“真讨厌!我这次要把它彻底清除掉。”蜘蛛惊醒,麻利地逃走了。第三天,我们又看到了和前两天一样的网,不过,朋友或许已懒得再弄了,或许被蜘蛛感动了,所以便悄悄走开了。

蜘蛛的这种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不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这件事告诉我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情,成功就一定在不远处等着你。 古人云:师法自然。是啊,大自然不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吗?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多么深刻,有时候虽不声响,却给人以力量。

山崖上的迎客松茂盛挺拔,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坚强;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勤劳;原野里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大自然是美妙而又神奇的,它用一则则鲜明的事例给了我们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使人受益一生。

上一篇:党员教师总结范文下一篇:党员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