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档案管理范文

2023-09-19

儿童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1~3岁儿童上幼儿园在挪威越来越普遍。在挪威,大量年幼儿童入园是对学前教育的巨大挑战。为了确保1~3岁儿童教育的质量,有必要重视对1-3岁儿童的研究。挪威学前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可供中国同行参考。

[关键词]挪威;学前教育;1~3岁儿童;入园;挑战

以往,挪威的学前师资教育主要是针对幼儿园3~6岁儿童的需要设计的。近年来,1-3岁儿童上幼儿园的越来越多,已占全国在园儿童总数的30%,这对挪威的幼儿园教育和学前师资教育都造成了挑战。为了确保1~3岁儿童的教育质量,有必要重视对1~3岁儿童的研究。本文将介绍挪威学前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供中国读者参考。

一、承认儿童有能力对环境施加影响

1 年幼儿童是积极的参与者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发展心理学家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使我们对0~3岁儿童的能力有了许多新认识。以往我们对0-3岁儿童的看法大多是建立在弗洛伊德与皮亚杰的理论之上的,认为儿童是脆弱的,依赖成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在,许多实证研究证实,与成年人相比,年幼儿童确实易受伤害,但并不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脆弱。与皮亚杰所描述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形象大相径庭,新近的研究表明,婴儿从很早开始就具备了以他人为中心的能力。正是因为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年幼儿童可以通过模仿学习与他人互动。

儿童是积极的参与者,从出生开始,就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并积极构建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意义。儿童对现实的理解是通过他们对自我存在的环境的认识来形成的。进入幼儿园后,即便是年仅1岁的儿童,也有能力参与到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活动中,接受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对环境施加影响。年幼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积极加入幼儿园这个集体中来的。和年龄较大的儿童相比,1-3岁儿童更擅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 尊重年幼儿童的参与权

挪威政府规定儿童在幼儿园有参与权。所有儿童都应该有机会定期参与计划制订和教学活动评价,儿童的参与年龄没有最低限制。必须强调的是,教师是按照儿童的年龄和成熟程度来决定对其意见的重视程度的。如何理解和真正实现年幼儿童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权,是幼儿园面对的重大挑战。

(2006)认为,儿童的参与权在广义上可以被理解为成人维护儿童的表达权利,从而使儿童的意愿可以对幼儿园的工作有所影响。Sandvik(2007)认为,1~3岁儿童的参与会带来教学和道德上的挑战。㈨教学上的挑战指的是会影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而道德上的挑战是指要求教师在与年幼儿童交往时要平等对待儿童。从道德角度看,教师和年幼儿童接触时应该使用平等的态度和方式,使儿童处在最自然和放松的状态。教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儿童身上,倾听和理解他们的身体和口头语言。

二、重视与年幼儿童的家长合作

挪威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保证所有年满1周岁的儿童都有幼儿园可上。2007年,上幼儿园的1~2岁儿童已占全国1~2岁儿童总数的69%。近年来,年幼儿童上幼儿园的人数在迅速增加。换句话说,为年幼儿童提供日常保教服务的幼儿园已经越来越普及。

Farstad和Stefansen(2007)在研究中发现,家长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什么地方反映了他们的看法,即认为什么是对自己的孩子最有益处的。最有益于孩子的不能被简单理解为最方便照看孩子,而是对于文化价值观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送1~3岁的孩子上幼儿园,说明家长认识到上幼儿园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好处。幼儿园被看作是让儿童接受系统教育的地方。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家长都强调,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服务是稳定和安全的。

当年仅1岁的儿童开始上幼儿园时,他们通常是第一次被直系亲属以外的人照料。从家庭护理过渡到由公共机构提供护理,对年幼儿童来说,这是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动。年幼儿童既要和陌生人建立关系,又要在由同龄人组成的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到一个新环境的过渡常常会给年幼儿童带来情绪上的压力。成人必须认真对待并帮助儿童,使他们能够应付新的环境。为了使1~3岁儿童在幼儿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需要与年幼儿童的监护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父母知道孩子的习惯、经历、愿望和兴趣。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此外,入园阶段良好的家园合作也会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以后的进一步合作铺平道路。

在幼儿园里,每一名年幼儿童都要由一名固定的成人来负责。这名成人就是儿童的主要联络人。教师们分工明确,各自负责当几名儿童的主要联络人。主要联络人通过建立和儿童的密切关系来保证每名儿童都不被忽略,都能被教师看到、听到和了解。作为主要联络人的教师应该给儿童安全感,当儿童探索周边环境时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主要联络人的另一个任务是建立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使儿童能够体验到两个不同环境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幼儿园法》规定幼儿园的工作应得到儿童家长的理解,同时要和家庭密切合作。儿童在幼儿园的时间里,由教师负责对他们的照料和教育,教师应该根据家长的愿望来照料和教育儿童。《幼儿园法》保证了儿童的父母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权和影响力。家园要密切合作,但这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控制幼儿园工作的细节。幼儿园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如贯彻《幼儿园法》和《学前教育内容和任务大纲》等。因此,幼儿园有必要探索如何使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工作中来,以共同促进年幼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引导年幼儿童学习知识

《学前教育内容和任务大纲》指出,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有义务照料所有儿童。对儿童的照料被理解为认真倾听儿童的需求,与儿童在感情上紧密联系,有能力从儿童的角度来理解问题。通过在幼儿园环境中和其他人的日常互动,年幼儿童形成了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并寻求事物的意义。因此,幼儿园要成为年幼儿童的避风港,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在儿童寻求事物意义时提供支持。Lisna(1989)认为,能与年幼儿童进行良好互动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是最优秀的教师。

挪威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中只有30%接受过专门的学前师资教育。在幼儿园中,这些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大多是班级的负责人。幼儿园其余的工作人员没有学历的限制。这就对班级负责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除了要照顾到儿童个体和儿童群体外,还有责任对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按照挪威的法律,幼儿园应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创造力,使儿童渴望了解世界,并以儿童的兴

趣、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各种挑战。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和内容涉及七个领域,这也是儿童应该经历和学习的重点。引导幼儿园最年幼的儿童学习这些知识,对教师的教学是很大的挑战。

Sandvik(2006)认为,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各个学科的知识并不是以学科的形式,而是以生活和世界的一部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对于孩子来讲,没有学科,只有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会帮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通过非正式的学习情境,得到大量的机会,学习各种有关生活和世界的知识。学习的前提是有成人或其他儿童分享和支持他们的好奇心,成为他们学习的“支架”。成人应该有兴趣观察微不足道的事物,愿意和儿童一起,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并在合适的时间里为儿童指出前进的道路。儿童表现出的兴趣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机会。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制订正式的学习计划,帮助儿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重视年幼儿童间的互动

传统的看法是,年幼儿童最重要的是接受成人的照料,所以年幼儿童首先需要和大人建立联系。这种看法可以追溯到传统的心理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母亲对儿童很重要,担任着不同角色,其他人就微不足道了。此外,由于皮亚杰理论的影响,我们一直认为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没有能力进行真正的社会交往。

目前挪威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正在讨论如何对幼儿园中的年幼儿童进行分班的问题。正式的法规条文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幼儿园法》规定,3岁以下的儿童,每7-9名组成一个班级,配备1名负责教学的班主任。传统上,3岁以下的儿童会单独组成班级,通常人数较少。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把儿童组合成混龄班,儿童的年龄从1至6岁都有。我们不确定这样的分法是否有助于保证针对年幼儿童的教学质量。目前来看,关于幼儿园的结构质量,如班级规模、师幼比例、室内布局、材料和设备等的研究是很有限的。

Lφkken发现,年幼儿童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自己的文化。~3岁儿童彼此间的社会交往基本上是建立在他们的身体基础上的。

Lφkken根据Stern和Merleau Ponty的理论来论述年幼儿童间的人际交往。Stern(2003)指出,在7—9个月时,也许更早,年幼儿童就可以参加主体之间的交往了。Merleau Ponty认为儿童从6个月起就有了彼此进行社会交往的兴趣,并有能力实现这种交往。在语言能力尚未充分发展前,交往是以身体为载体的。儿童用自己的手、脚、眼睛和嘴巴来表达自己,在身体动作中与对方沟通,通过沟通来理解对方,分享共同的经验和情感。通过共同的经历,年幼儿童创造了“幼童文化”,即1—3岁儿童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一直以来,我们对语言交际的重视远远大于对身体表达的重视。然而,要了解幼童文化,幼儿园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学前师资教育中还是在在职教育中都应该学习和研究儿童的身体语言,不断思考儿童的身体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通过在幼儿园小班对4名2岁幼童的观察,Michelsen(2001)发现儿童间的互动与儿童和成人间的互动有所不同。例如,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可以被描述为纵向的,成人负责照顾儿童,他们会去适应儿童,确保互动继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需要更高程度的相互适应,儿童必须负起责任,使互动规范化。成人不能强行规定儿童之间的关系,儿童要亲自通过交流和相互适应来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

Michelsen(2001)举例说,年幼儿童之间的游戏常常是简单的,会经常重复,游戏的灵感来源于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例如,假装上床睡觉再起床对年幼儿童来说就是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孩子躺下睡觉,其他孩子铺床,找枕头、床单和被子。在30分钟时间里,孩子们可能会把这个游戏重复玩几次。孩子们还会交换角色,轮流睡觉或铺床。孩子们通过身体和口头语言来讨论,或者是躺下来说“现在是我”,或者只是用身体语言来表达。他们还会在一定范围内变换游戏内容。游戏如何发展取决于个别儿童会出什么样的主意。游戏的规则依具体情况建立。孩子们在游戏中投入全部感情,和其他儿童沟通时既使用身体语言也使用口头语言。

通过与同龄儿童的互动,年幼儿童会得到和与家人相处不同的经验。与同龄人的互动还会为年幼儿童带来喜悦和挑战相混合的情感经历。年幼儿童在一起互动可以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更复杂的同龄人关系奠定基础。幼儿园是发展年幼儿童社交能力和与人交往技能的一个重要平台,社交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实现的。发展儿童社交能力是挪威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所有儿童,不论年龄、性别、种族背景和自身条件,必须有平等的机会与同龄人共同参加有意义的活动。Lφkken(2004)认为,即使儿童未满3岁,彼此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对双方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年幼儿童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有同样充分的理由上幼儿园。

幼儿园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年幼儿童巩固他们之间的友谊,这需要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要做到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在实践中并不容易。幼儿的游戏可能非常吵闹激烈,对于一个想要安静的成人来讲,这些噪音可能会引起他的厌烦。如果成人没有意识到友谊对年幼儿童的重要性,很可能会把吵闹的孩子分开,让他们远离“不安分”的伙伴,去进行安静的个人活动。事实上许多教师正是这么做的,比如把年幼儿童分开,不让他们自己选择和谁坐在一起用餐等。可见,帮助年幼儿童发展彼此之间的友谊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应该对年幼儿童之间是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情况有所了解。

儿童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便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工作,尽快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让党和各级政府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纷纷离开本土,涌向城市,走上异地打工、创业的生涯,而孩子因种种原因就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或寄养在亲戚家,更有甚者是独自在家照料自己。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而2005年全国妇联负责研究所政策法规室主任蒋永萍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报告: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数据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而抽样调查显示: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在性格成长、学习教育、健康呵护和心理疏导方面存在许多的缺失和隐患,出现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他们迫切需要党和国家的重视,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二、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障真正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千差万别:有的孩子温饱无着落;有的孩子挥金如土;有的孩子专横行霸道,有的孩子沉默寡言;有的孩子众星捧月,不知艰辛为何物;有的孩子缺乏引导教育,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2、有利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都在较贫困的偏远山区,如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政府和有关部门难以及时了解他们真实具体的情况。只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各级政府和部门才能及时了解到他们的真实具体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才能让有限的爱心资助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身上。

3、有利于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变化情况。农村留守儿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会发生变化。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爸爸妈妈回家创业或被接到城市上学,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就不再是留守儿童。有的农村孩子因爸爸妈妈新近决定南下打工,临时成了留守儿童。同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有的因外出打工的父母生意不好做,或出了意外,生活陷入困境。

4、有利于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上学的情况。如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主动做思想工作,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三、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内容

1、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记录。主要包括户籍所在地、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外出父母的务工地址、联系方式和收入状况;留守儿童在家的主要托管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所在班级及班主任姓名。

2、农村留守儿童已获资助情况记录。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大部分地区已由政府牵头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地的妇联团委组织了“代理妈妈”等行动,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向农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农村留守儿童获资助的情况必须载入档案,这既有利于追踪爱心款的去向,也有利于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3、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不同,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在档案中写下孩子最迫切需要的帮助,有利于及时地疏导孩子,教育孩子。

四、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管理

儿童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应用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与干预组(采用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均组450例,所有儿童均于2020.7-2021.03前往我院接受常规体检,对比两组应用不同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结果 在两组临床指标比较中,干预组身高比参照组高,体重比参照组重,P<0.05;在两组各项临床参数对比中,干预组环境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交流得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中开展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提升其体重与身高水平,促进其早期生长发育,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儿童保健护理;早期生长发育;系统管理;精细运动

儿童早期生长发育是临床幼儿时期正常的生理发育阶段,且据相关研究表明,家长缺乏保健护理意识以及科学营养理念是导致儿童出现发育不良与营养性疾病问题的主要诱因,同时也是造成儿童体格发育不良或发育迟缓的主要问题[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意识与生活质量、人口素质水平不断提升,家长们逐渐重视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相关问题的重视,并通过对儿童合理开展健康管理措施,提升其幼儿早期阶段的生长发育质量,促进其健康正常发育[2]。随着临床学者不断研究发现,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作为近几年较为新兴的一种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管理中,通过开展各类护理管理措施,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育,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鉴于此,本文为分析将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实施于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特纳入900例健康体检儿童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2020.7-2021.03开展常规体检的900例儿童,按照随机抽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均组450例,参照组男女各220、230例,年龄0.5-18个月,平均(7.18±2.31)月;干预组男女各225例,年龄0.5-18个月,平均(7.15±1.15)月。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所有儿童家长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1)研究样本齐全;(2)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与先天性疾病;(3)年龄0.5-18个月。

排除标准:(1)近期接受过药物治疗者;(2)存在意识不清或精神异常者;(3)研究中途自行退出者。

1.2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对儿童家长指导并宣传相关健康知识,主要包括言语引导与饮食护理、感知觉引导、体检引导等,同时做好相关体检结果的记录工作。

干预组则开展儿童保健护理管理系统,主要涵盖以下几点:(1)相关健康档案的建立: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表、活动申请表、智能评测表、体检检查表等,同时需结合儿童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予以儿童全面且科学的体查,主要包括整体发育水平与营养指标、躯体指标的评测。(2)营养支持: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以下原则开展营养支持:每千克体质量所摄入的蛋白质与热量分别控制在1.8-2.4g、25-40kcal,而维生素方面需着重与维生素A与维生素D的摄入,矿物质方面则需要着重摄入铁质。对于6个月到180d的婴儿,应当建议其采用纯母乳或配方奶的方式进行喂养,在婴儿6个月后可视情况添加辅食进行喂养;(3)智力与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在做好营养支持的同时,还需做好智力与功能训练,建议2个月的月龄婴儿可开展俯卧与踢腿练习;而3个月的月龄婴儿可开展转动头部与抬头、抓握物体等练习,并适当引起其使用手部支撑躯体;对于4个月的月龄婴儿,可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与婴儿进行简单的对话,同时可呼唤婴儿名字;5个月的月龄婴儿则可开展行靠坐等练习;8个月的月龄婴儿可进行爬行与转身等练习;12个月的月龄婴儿便能够适当与其进行言语交流,以此提升其对言语的感知力。(4)信息化管理平台:除院内开展保健外,还可建立院外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微信等社交软件,创建儿童健康保健的公众号,由专业保健室定期在公众号内发布有关儿童的健康保健知识,以及儿童生长发育阶段极易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便于家长时刻阅读。1年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身高、体重)。

(2)比较两组各项临床参数(环境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交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在两组临床指标对比中,干预组身高均高于参照组,体重均重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兩组各项临床参数对比

在两组各项临床参数对比中,干预组得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生理功能训练与营养摄取是临床儿童在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中主要的两项刺激因素,当生理功能训练与营养摄取能够充分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求后,便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与提升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4]。

本文通过实施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临床护理儿童生长发育的工作质量,充分实现护理工作的合理化与科学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儿童保健护理系统干预一年后,干预组身高比参照组高,体重重于参照组,在两组各项临床参数指标对比中,干预组得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进一步证实儿童保健护理系统对于儿童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其健康成长,同时还能够明显促进儿童运动功能与言语交流的提高,提升儿童的适应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研究所开展的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通过采用合理的营养配比管理,根据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补充适当的营养元素以及膳食搭配,为其日后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有效预防不同种类的营养缺乏性疾病,避免疾病对生长发育带来的不良影响[5]。同时通过开展智力与功能训练,锻炼儿童认知能力与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促进其生理功能发育,达到提升综合性功能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其健康发育。另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借助微信平台传递儿童护理保健的相关知识,确保保健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与便捷性,便于家长在掌握儿童保健知识的同时,还能够通过阅读新的科普知识,强化儿童保健管理效果,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良好保障[6]。

综上所述,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中开展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能够从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感知觉运动以及营养支持等方面提升儿童的早期护理工作质量,有助于儿童的大脑与身体发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太花,孟生华,曹秀英. 儿童保健对早产儿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7):3253-3257.

[2]夏彬,王洁,汪洁云,等. 早期专科化管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贫血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8):894-897.

[3]李娟,郭婷. 儿童保健干预对促进婴幼儿早期生长、运动及智力发育的临床影响观察[J]. 贵州医药,2021,45(8):1321-1322.

[4]张艳香. 优化儿童保健服务系统护理干预对儿童健康体检率、系统管理率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9,33(1):172-174.

[5]乔秀芸,徐雁,王君霞.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5):358-362.

[6]刘利君,狄江丽,宋波,等. 我国2975名0~6岁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21,37(4):312-317.

儿童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以湖北省农村小学为考察对象,阐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现状,总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湖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儿童不能与父母一起进城并且接受义务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递增,留守儿童事件频发,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文章以湖北省为考察对象进行研究。

一、湖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现状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最新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数目已经达到约130万,占学生总人数的26.8%,这说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量和规模已经很高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各级教育部门也已纳入到教育规划的重要位置来抓,抓什么和怎么抓两大难题摆在了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面前。目前这两大难题已经成为教育家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项目,有的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实际中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却不理想,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轨,理论研究成果绝大多数并没有应用到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去。为什么没有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反思。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工作地点距离较远,平时只能在语言上给予教育和管理,而很多家长根本就不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也不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导致家长一方面不知道做什么,另一方面也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而祖辈也不敢或不舍得严厉管教,导致留守儿童在课外时间处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可见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远远不够,而且存在的问题较多,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当然湖北省也不例外。

二、湖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专业化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由统一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统一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全面系统地推进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保证工作质量与效率。调查显示,在湖北省大约有63.5%的农村小学没有设立专门负责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或部门,而且在36.5%设有专门组织机构的农村小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够规范、有名无实、效率低下等问题。

2.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与辅导部门严重缺失

由于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亲情欲望相对较强,很可能诱发留守儿童的多种心理疾病问题,例如性格内向、冷漠孤独、讨厌学习等等,很容易导致性格缺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不能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部门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完全依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自发地进行心理辅导,而且很多农村小学教师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培训经历,理论知识浅薄,辅导技能低下,大多数只能依靠实践摸索和经验积累。调查显示:在湖北省大约80.5%的农村小学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部门,即便在设立了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的农村小学,绝大多数根本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只是有名无实,根本没有落实到位。

3.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够

农村留守儿童在校园内总体安全状况较好,但是在校外由于祖辈的看护不到位和不及时,导致安全隐患较多。留守儿童由于学校与家距离较远,在上下学的途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周末和寒暑假安全事故频发,例如溺水、车祸、电击等安全事故在假期经常发生。

在湖北农村,虽然安全教育工作已经纳入到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并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是对孩子在校外的安全教育监管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不是十分理想,对孩子的监护人或看护人就孩子人身安全的教育或指导工作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调查显示,在湖北省大约32.6%的农村小学根本没有建立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大约有57.2%的农村小学没有对留守女儿童进行人身安全教育。

4.留守儿童档案不完善

在教育厅指示下,湖北省开展了农村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通过任课教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家访,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安全等方面的实际状况,绝大多数农村小学已经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据省教育厅统计,截止到2014年6月约85%的留守儿童都建立了专门的成长档案。据研究人员问卷调查显示:只有57.6%的农村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而且档案的信息比较简单,在“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父母职业、工作地点、联系方式”和“临时监护人及其联系方式”三个方面信息较为详细,而在“性格、爱好、特长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病史”两方面则比例很低,说明对留守儿童性格、心理、生理、特长等方面的信息比较欠缺,而这些正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信息,档案信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也说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为了管理而管理,并不是为了教育而管理。

三、湖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排挤素质教育

教育质量衡量的标准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最大区别。因此新课改把“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增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保证学生得到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应试教育仍然排挤着素质教育,成绩和升学率仍然是农村小学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这两项仍然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能力的第一要务。一切考核都与二者直接挂钩,这样导致教师最关心学生的成绩,其他都是次要的问题。这样素质教育成了口号或空谈,学校育人的本质功能被弱化;再加上留守儿童成绩大多数都较差,升学无望的很容易被老师放弃。留守儿童在家庭和学校教育弱化的环境下,其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景堪忧。

儿童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了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孩子,多半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路口中小学由于地处小城镇,去大城市打工人员较多,所以也有不少亟待关怀爱护的留守儿童。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并按照我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活动。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彻底了解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每学期中我校都要召开家长会,除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成绩外, 更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重新核对并记录每位学生目前的家庭生活环 境,摸清各班留守儿童的变动情况,并及时上报学校作记录。使我校 能够及时掌握及时调整关爱这部分孩子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详细 了解每个留守儿童在家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了解他们心理健康问题和 情感意志问题。为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我校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 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

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

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 “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成立关爱小组,强化工作措施

我校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在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的基础上,还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副组长,并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教导主任张舒涛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各班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为了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我校制 定如下几条措施,以指导工作: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中,除了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之外,还要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

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所有工作还要从最基本处做起。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实际现状,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 卡,详细记录每位留守儿童父母姓名、外出打工地址、及联系电话; 3 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及住宅地址,便于老师与家长、代

儿童档案管理范文第6篇

1 提高认识, 坚持留守儿童托管家园的办学宗旨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创建留守儿童托管家园。首先, 统一全校教职工的认识, 坚持“一切为了社会, 一切为了家长, 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宗旨, 明确“服务至上, 微利经营, 重在育人”的经验理念, 树立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生活服务、特长培训和习惯养成等服务意识。其次, 要正确认识留守儿童托管家园的办园目的, 帮助儿童改善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改变辍学倾向、培养道德情感和提高社交技能。

2 高度重视, 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留守儿童托管家园需要社会、家庭、学生的支持。因此, 学校要重视宣传, 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利用家长会、学校宣传栏、村级广播站等形式, 向社会大力宣传有关农民工和青少年工作的政策法规, 使家长意识到不能让留守儿童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尊重留守儿童的意愿, 细心呵护留守儿童的自尊, 热心温暖留守儿童寂寞的心灵, 主动支持留守儿童托管家园的创办工作。尤其是争取当地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为农民办实事、好事的议事日程, 争取乡镇、村社干部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3 规范管理, 努力做到精细化

留守儿童托管家园的健康持续发展, 需要构建管理制度和网络, 为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提供优质的托管服务保障。一是签好协议, 即根据现行法律, 与学生家长签订《“留守儿童”托管协议》, 维护留守儿童的权利, 让托管家园人履行托管的义务;二是明确职责, 制定《生活服务老师岗位职责》、《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卫生保健教师岗位职责》等职责;三是抓好制度管理, 制定《食堂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家园联系、交接制度》、《值班教师巡查制度》等制度;四是建立工作手册, 即《留守儿童登记手册》、《交接管理手册》、《学生请假登记册》等;五是建立以园长为主要负责人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构建以值日行政、值日教师、班主任、教导教师、生活教师的管理网络, 层层落实责任目标, 实行无缝式对接管理, 明确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六是建立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学习、生活、辅导措施, 落实相关人员和职责, 提高托管质量。

4 创新举措, 确保关爱工作落实到实处

4.1 依托家长学校, 举办好留守儿童家长教育班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学校应依托家长学校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定期互访, 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交流, 增进了解, 并对隔代教育监护人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 同时, 学校应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留守儿童教育专栏, 让远在他乡的父母及时了解托管家园的工作动态, 并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 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 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品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2 班级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档案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要对留守儿童情况及家庭情况调查登记, 建立“家校联系卡”, 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实行跟踪管理。同时教师应当走进“隔代教育”家庭中去, 加强调研和现场指导, 协助搞好家庭教育, 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4.3 开展结对子活动, 建立代管家长队伍

一是要求教师做一至二名留守儿童的“爱心大使”, 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 学习的引路人, 成长的保护人。二是向社会征集“爱心妈妈”, 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 距离学校较近、家长素质较高的同班同学与一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 代表家长把他们带到家里, 与自己的子女共享家的温暖。

4.4 确立联系方式, 建立沟通渠道

教师定期与学生父母和临时监护人通过家园电话、来校互访、网络对话、设立信箱和电子邮箱等形式进行联系沟通, 开设“亲情热线”、“师长热线”。同时托管家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知心姐姐 (哥哥) 信箱, 让留守儿童学会倾诉, 培养他们的情商, 正确地进行心理疏导, 克服闭锁心理。

4.5 净化校园周边社会环境

学校主动联系有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游戏厅、网吧、台球室等的经营秩序, 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6 加强教育基地建设

学校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等教育阵地, 扎实有效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5 加强活动育人, 提高留守儿童自我教育能力

5.1 开展“亲情展示”活动

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应当经常开展给家长打电话情境表演、“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主题班会、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 “迎佳节学校联谊”等活动, 增进学生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5.2 开展理想伴我成长“四自”教育活动

让留守儿童将实现人生理想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过程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通过日记、周记、交流、月评、期评等方式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5.3 开展“独立自强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

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存能力, 让留守儿童学会“自理、自立、自护、自律、自强”, 让他们学习整理内务, 开展洗头、洗澡、洗衣等养成教育,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5.4 建立“留守小队”, 开展七彩阳光活动

留守儿童在托管家园的生活时间较长, 这也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 学校要利用各种资源, 以班级组建留守小队, 为每个留守小队聘请1名或多名辅导员, 组织开展如书画、讲故事、放风筝等丰富多彩的留守小队活动, 让他们在儿童群体中感受到了快乐和温暖。

摘要:“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 也是当前教育难点问题, 这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 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民族的未来。

上一篇:个性化推荐系统范文下一篇:营销月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