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范文

2023-09-23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范文第1篇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我国教育界所熟悉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所传递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这本名著中,他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探索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方法的反泛智学说。在此书的第28章,他概述了学前教育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被后人命名为《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这两本书是世界教育史,特别是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中压迫著作,后被译成多过文字出版,在欧洲各国被用作儿童启蒙读物达200多年。

对于学前儿童的的教育,最早予以关注的西方人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以后,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等都曾经留下精辟见解。但是欧洲中世纪的儿童在棍棒下苟且偷生,学前教育早是无人问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才提出重新提出学前教育问题。

2、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堪称世界第一部《学前教育学》。

在《母育学校》中,夸美纽斯阐述了儿童的价值,父母的责任,学前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方法,以及学前教育到学校教育的过渡与衔接问题。他还详细论述了孕妇应注意的事项,母亲亲自哺乳的必要性,学前儿童的饮食营养、生活习惯、运动、游戏、玩具等。他特别重视儿童的活动与表现,这个观点100多年后成为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的中心思想。《母育学校》这本不足5万字的小册子,其社会教育意义已远远超出其本身。

3、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

《世界图解》这本学前儿童读物,也为夸美纽斯赢得了世界性声誉。此书共有正文150课,每课有一幅插图,序言和结束语各有一幅插图,全书共有插图187幅。这本小书以其方法上的直观性和所阐发的教育新观念、新思维、新概念,如教育是生活的准备,为永生的最好准备就是充分过好今生的幸福生活;要有益地利用现世人生,就要把一切事物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感官得来的等,预示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也确立了夸美纽斯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

学前教育课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课程?这个问题,人们至今仍在试图回答,但无一致性意见。夸美纽斯几个世纪前就在《母育学校》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生活的前六年,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课程是简易的实物课程。应教儿童认识石头、植物和动物,儿童自身肢体的名称和用途,辨识光亮和黑暗以及各种颜色;认识周围环境,如房间、农场等。

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课程定性为实物课程,是基于他对幼儿、幼儿的活动以及学前教育性质的认识。他认为,“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诚如谚语所说:‘幼年的追求就是老年的爱好。’”幼儿爱好活动,他的所有知识都通过感官获得。因此,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课程就应是实物课程。实物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1)自然事物;(2)光和光学方面;(3)地理学方面;(4)时间和年代;(5)家务和家庭;(6)国家及有关知识。除此之外,课程还包括语言、体育、德行和德性训练。这些内容,也是母育学校所开设的课程。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两个教学的基本思想:意思,一切教学必须依循自然的秩序;一是对儿童传授知识,必须依靠感官进行。因此,他特别强调,对幼儿教育,第一年必须在摇篮里摇播,让幼儿听大人唱歌和细语,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尽量给予温暖和安全。第二年,应经常与幼儿做游戏,或让他们自己玩耍,跑动和追逐,并利用音乐及适合的图片,增进幼儿的身心愉快。要发展幼儿的关观知觉能力,重视幼儿的活动。

关于教材的选择,夸美纽斯认为,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切勿超过其理解程度,否则,教师的努力将无法把握最佳时机,难让儿童做最大量的吸收;教材的选择应由浅入深,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应实用。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范文第2篇

杜威简介: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思想内容: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 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 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五)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六)儿童中心论: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的。„„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由于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师和教科书上面,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于是,儿童只能受到“训练”、“指导和控制”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去除这种弊病的出路是使教育实现重心的转移。“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5]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世界观: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著作:《母育学校》、《语学入门》、《大教学论》、《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以及著名的教科书《世界图解》等。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数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直到17世纪,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个别施教制。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人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5.论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2)循序渐进原则。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4)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主张“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5)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6.论道德教育: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夸美纽斯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他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他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

7.教育管理思想: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具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不应该将教育事业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主张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和学年制度,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和意义;对学校各类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性规定;非常重视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夸美纽斯要求父母应该加倍的热爱儿童,要求国家更多的关心儿童的成长。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范文第3篇

杜威简介: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思想内容: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 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 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五)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六)儿童中心论: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的。„„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由于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师和教科书上面,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于是,儿童只能受到“训练”、“指导和控制”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去除这种弊病的出路是使教育实现重心的转移。“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5]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世界观: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著作:《母育学校》、《语学入门》、《大教学论》、《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以及著名的教科书《世界图解》等。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数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直到17世纪,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个别施教制。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人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5.论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2)循序渐进原则。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4)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主张“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5)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6.论道德教育: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夸美纽斯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他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他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

7.教育管理思想: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具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不应该将教育事业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主张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和学年制度,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和意义;对学校各类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性规定;非常重视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夸美纽斯要求父母应该加倍的热爱儿童,要求国家更多的关心儿童的成长。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范文第4篇

在谈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历史地位时,斯佩曼曾在该书的扉页中写道:

“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部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个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

一、教育活动与《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是捷克民族遭受政治和宗教压迫的时代。1614年,他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开始研究教育改革的问题。

1628年,夸美纽斯随“捷克兄弟会”成员被迫迁往波兰,从此终身流亡国外。在波兰时,夸美纽斯开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中,《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该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学得多的方法”。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其论述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具有普通教育学的性质。

以后,夸美纽斯主要从事泛智教育的研究。 夸美纽斯的思想:

在教育观上,夸美纽斯吸收了前人如昆体良、塞涅卡等人的思想,也吸收了同时代的德国拉特克的教育思想,如教学要有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认识,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次序等等。但其教育思想上也有同一性和机械性的特点。 在研究方法论上。

二、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泛智”的思想

(一) 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它的的提出,主要受到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这个思想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思想在教育中的全面运用,力求探索自然法则对教育影响的结果。在他看来,自然不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发展规律就是宇宙万物的发展的根本规律。

其次,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也是他对教育进行思考,分析旧教育的问题,试图全面改革教育得出的合乎逻辑的认识。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表示了对旧教育的强烈不满。

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他认为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的正确法则,教育的法则应依自然的法则得来。

在论证教育原则时,夸美纽斯一般是把教育现象与其他自然现象放在一切论述的。这种论证是用一种类推法来说明教育法则的。正是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基础上,夸美纽斯阐述了教学的直观性,教学的巩固性,教学的循序性和连贯性等原则,初步建立起近代教学论的体系。

其次,教育适应自然所包含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总之,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他对自然、社会和教育进行一定认识的结果。在他看来,世界万事万物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安排,教育和个人要服从自然总体的秩序。 当然,也应看到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法则并不是对自然规律的科学认识。而更多的是对自然

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和人为的解释,从而在论证中带有拟人化和简单化的现象。

从另一角度来看,夸美纽斯提出的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又并非仅仅是从模仿自然法则得来的,而主要来自他对古代教育思想和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教育取得的先进成果。他用宗教观保护了他的自然观,又用自然观保护了他的教育观,这是他教育思想中自然主义特色的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正因为夸美纽斯论述教育问题是以大自然作为参照系的,因此,他在论述儿童个体教育时常具有机械的特点。

在他看来,所有的人都“具有同样的人性,具有同样的感觉与理智的器官”,所有的人都要发展相同的自然能力。这是进行统一教育的基础。

(二)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泛智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

“泛智”思想实际上是使所有的人都竭尽个人的能力学习和积累所有的知识,其中有两点宝贵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类以广泛的知识教育,就会在人心中培育和发展美德和虔诚的种子。其次,所有的人都是可以教育的。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客观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广泛发展教育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思想与教育活动的核心。

三、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目的的学说,首先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中的宗教观和世俗观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

总之,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形成人的作用,说:“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从上述思想出发,认为教育对教会、国家也起着重大作用,断定它是整个国家的基础。他说:“整个国家的基础是什么呢?当然是青年的发展”,又说:“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

(二)论普及教育和学校教育体系

从教育适应自然和“泛智教育”的思想出发,夸美纽斯论述了学校教育的体系和普及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成年(0-24岁)这一阶段,以后就主要是发展力量了。他把这一时期按照人的发展顺序划分为4段,每段6年,分别设立相应的学校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第一阶段:0~6岁 —— 婴儿期—— 母育学校 第二阶段:6~12岁 —— 儿童期—— 国语学校 第三阶段:12~18岁 —— 少年期—— 拉丁语学校 第四阶段:18~24岁 —— 青年期 —— 大学与旅行

学校各阶段的特点和内容: 1. 母育学校的教育:夸美纽斯重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1)要让儿童去活动,不应阻止他们的爱好和兴趣。 (2)父母要亲自抚育子女,使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3)不仅注重感官的教育,还要求给予儿童以多方面的知识教育。 2. 关于国语学校的教育:

(1)应对所有的适龄儿童进行教育,反对过早的教育分化。 (2)所有的儿童都要先学习国语,为以后学习拉丁语打下基础。

3. 拉丁语学校的教育:这是为12-18岁的青年设立的中学。在拉丁语学校教育内容更为丰富。

4. 大学的教育:夸美纽斯认为大学应该是研究的人类知识专门学科场所。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周全的。

总之,夸美纽斯所设想的四级教育体系,注意到了各级学校的前后衔接和层次的递进,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反映了民主教育和普及教育的思想。 此外,夸美纽斯十分重视通过设置学校开展普及教育工作。

(三)学校教育组织和管理

在夸美纽斯以前,还没有人从理论上论述过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

针对中世纪学校教学效果低的个别施教的传统做法,夸美纽斯要求实行班级制。

针对中世纪学校组织十分松散,学生入学或离校停学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的普遍现象,夸美纽斯提出学校工作应实行学年制的要求。

夸美纽斯了阐述班级教学的益处。

夸美纽斯在总结实际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教学工作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对后来整个世界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直观性原则。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直观性原则居于首要的地位 。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

3.量力性原则

4.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

小结

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批判旧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他抨击中世纪的等级教育,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相信人人都可以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并为此设计了一种崭新、统一的学校体系,为后来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所创立的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是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后人广泛采用,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

他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要求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客观规律,提出了教学应奉行的几大原则,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范文第5篇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我国教育界所熟悉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所传递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这本名著中,他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探索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方法的反泛智学说。在此书的第28章,他概述了学前教育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被后人命名为《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这两本书是世界教育史,特别是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中压迫著作,后被译成多过文字出版,在欧洲各国被用作儿童启蒙读物达200多年。

对于学前儿童的的教育,最早予以关注的西方人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以后,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等都曾经留下精辟见解。但是欧洲中世纪的儿童在棍棒下苟且偷生,学前教育早是无人问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才提出重新提出学前教育问题。

2、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堪称世界第一部《学前教育学》。

在《母育学校》中,夸美纽斯阐述了儿童的价值,父母的责任,学前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方法,以及学前教育到学校教育的过渡与衔接问题。他还详细论述了孕妇应注意的事项,母亲亲自哺乳的必要性,学前儿童的饮食营养、生活习惯、运动、游戏、玩具等。他特别重视儿童的活动与表现,这个观点100多年后成为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的中心思想。《母育学校》这本不足5万字的小册子,其社会教育意义已远远超出其本身。

3、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

《世界图解》这本学前儿童读物,也为夸美纽斯赢得了世界性声誉。此书共有正文150课,每课有一幅插图,序言和结束语各有一幅插图,全书共有插图187幅。这本小书以其方法上的直观性和所阐发的教育新观念、新思维、新概念,如教育是生活的准备,为永生的最好准备就是充分过好今生的幸福生活;要有益地利用现世人生,就要把一切事物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感官得来的等,预示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也确立了夸美纽斯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

学前教育课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课程?这个问题,人们至今仍在试图回答,但无一致性意见。夸美纽斯几个世纪前就在《母育学校》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生活的前六年,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课程是简易的实物课程。应教儿童认识石头、植物和动物,儿童自身肢体的名称和用途,辨识光亮和黑暗以及各种颜色;认识周围环境,如房间、农场等。

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课程定性为实物课程,是基于他对幼儿、幼儿的活动以及学前教育性质的认识。他认为,“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诚如谚语所说:‘幼年的追求就是老年的爱好。’”幼儿爱好活动,他的所有知识都通过感官获得。因此,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课程就应是实物课程。实物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1)自然事物;(2)光和光学方面;(3)地理学方面;(4)时间和年代;(5)家务和家庭;(6)国家及有关知识。除此之外,课程还包括语言、体育、德行和德性训练。这些内容,也是母育学校所开设的课程。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两个教学的基本思想:意思,一切教学必须依循自然的秩序;一是对儿童传授知识,必须依靠感官进行。因此,他特别强调,对幼儿教育,第一年必须在摇篮里摇播,让幼儿听大人唱歌和细语,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尽量给予温暖和安全。第二年,应经常与幼儿做游戏,或让他们自己玩耍,跑动和追逐,并利用音乐及适合的图片,增进幼儿的身心愉快。要发展幼儿的关观知觉能力,重视幼儿的活动。

关于教材的选择,夸美纽斯认为,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切勿超过其理解程度,否则,教师的努力将无法把握最佳时机,难让儿童做最大量的吸收;教材的选择应由浅入深,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应实用。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范文第6篇

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1592年,夸美纽斯出生在一位“捷克兄弟会”(捷克的一个民主教派)成员的家庭。夸美纽斯在12岁时失去双亲,在兄弟会的资助下受到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1620年11月,捷克军队战败,捷克兄弟会受到残酷迫害。夸美纽斯和一些兄弟会员辗转流高于深山密林之中,丧失了所有的藏书和手稿不久,又在流行的瘟疫中失去妻儿,境遇十分凄惨。

1628年,他被迫迁居波兰的黎撤。此后,夸美纽斯飘泊国外,始终未能返回祖国。编写了学龄前儿童教育手册《母育学校》,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1631年编写了拉丁文教科书《语学入门》

1632撰写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大教学论》,这些教育著作使夸美纽斯得了极大的声誉。

1642年.夸美纽斯又写成了教育著作《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以及著名的教科书《世界图解》等。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数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

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直到17世纪,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个别施教制。

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人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5.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

(2)循序渐进原则。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3)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

(4)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主张“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5)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6.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夸美纽斯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他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他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

7.教育管理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具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不应该将教育事业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

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主张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和学年制度,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和意义;对学校各类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性规定;非常重视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夸美纽斯说过:“如果要使一个嫩芽变成一棵树就需要培植,浇水,篱围保护并且以支柱把它撑起„„”“对于父母,儿童应当比金、银、珠宝和宝石还珍贵”

“上帝既已将这种责任交拖给父母,他们就应明智地承担起来并应备加勤勉地把一切属于知识和敬畏上帝的事灌输到儿童柔弱的心灵之中„„”

他称儿童为“上帝的种子”,是“无价之宝”,一方面,儿童产生于父母的实体本身,是父母实体的一部分,生来是没有被玷污的纯洁的“种子”,具有谦虚、善良、和睦、可亲等美德。另一方面,儿童必然会发育长大,成为未来的学者、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国家的领导者,所以儿童也就是国家的未来。由此,夸美纽斯要求父母应该加倍的热爱儿童,要求国家更多的关心儿童的成长。

1.胎教

认为教育应当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孕妇的心理状态对胎儿的影响很大,如果孕妇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经常处于恐惧、愤怒、仇恨、悲哀、忧伤的不良情绪中,就会生一个怯弱的,易激动的婴儿,甚至可能造成死胎或生下孱弱婴儿。因此,孕妇的情绪要稳定,行为要谨慎、敏捷

,生活要有规律。 夸美纽斯在17世纪前期就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2.德育

他认为“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种子,到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所以,他十分重视品德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儿童文明礼貌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认为对幼儿不能只注意身体的养护和追求外表的装饰,而应当以虔诚、谦虚、善良的美德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他认为德育还应包括:节制、整洁、礼仪、尊老、不伤害他人、不嫉妒、质朴大方、爱劳动„„尤其要重视节俭和勤劳,这是一切品德的根基。他所概括的德育方面的教育已经涉及到生活的各个细节,以这种标准教育出来的儿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儿童在这样德性中学习初步知识,如基督所表现的那样将会受到上帝和人的称赞。” 在德育方法上他重视榜样、教导、训练、惩罚、表扬等方法的作用。

3.智育

夸美纽斯为幼儿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智育内容。他说:“应当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当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儿童身上”。儿童生活的前六年,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具有其相当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幼儿爱好活动,他的所有知识都通过感官获得。接受的课程是最普遍、最通俗和最粗浅的实物课程。具体内容包括:

(1)自然事物;

(2)光和光学方面;

(3)地理学方面;

(4)时间和年代;

(5)家务和家庭;

(6)国家及有关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通过感官积累对外部直接的初步观念;发展语言能力;训练手的初步技能。给他们打下各种科学知识的最初基础。

4.体育

在体育中,他敢于向旧传统挑战(西欧中世纪学校中没有体育)。他提出:

“健康的精神高于健康的身体”;“一种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健康”;“精神快乐是人的生命源泉” 。

婴儿出生后的主要问题是合理喂养,饮食要有营养。另外,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此要求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为儿童以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婴儿应由母亲亲自哺乳;幼儿的食物应该是软的、甜的、易消化的,不宜吃刺激太强的食物;幼儿生活应有规律,情绪愉快;要给儿童充分活动、游戏的机会,利用玩具、音乐、看图画等促使他们活泼健康的成长。

5.游戏教育

夸美纽斯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他指出,爱好活动、喜欢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游戏的时候,智慧总是在紧张的活动,甚至可以得到磨练;游戏可以使儿童“自寻其乐,并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活泼和各种肢体的敏捷”。儿童从游戏里可以学到许多日后所需要的有用事项。 因此,他在论述幼儿的智育、语言发展、体育和德育时。都提到了要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

6.入学前准备

夸美纽斯还认为,母育学校还应该为儿童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工作。

首先,家长应以快乐的心情告诉儿童上小学将带来的愉悦,消除儿童对学校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唤起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

其次,要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唤起儿童上学校学习的兴趣。 再次,要培养儿童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和敬爱感。

7.教育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在教育方法方面,他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强调儿童参与的主动性,“凡是儿童喜欢的东西,只要对孩子没什么坏处,就应当让他们从玩中得到满足。”他主张在实践中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观察进行学习,如学光学,可以观察太阳、天空、日月星晨、天空、颜色、镜子等。他主张教育时要注意适合儿童的方式。孩子是好动的,他的活动不应加以限制,最好是以游戏方式进行。

他认为这样做一则,可以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壮起来;二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最后还可以使儿童身心都能灵活起来。他认为“教与学的活动是另人高兴的和愉快的一种纯粹的消遣和心智的爱好”这种思想到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循序渐进原则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他认为从应当充分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原则

在教导儿童认知事物的方法上,夸美纽斯主张“不要把这类的教导精确地分配在某几年或某几个月”,每个家庭有其自己的特殊情况,有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方式,而每个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他们的天赋能力不等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不要给儿童太大的压力,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4)直观性原则

幼儿爱好活动,他的所有知识都通过感官获得。他以玩具、图片教育孩子,注重材料的直观性,还亲自为孩子编了《世界图解》。这本书出版后译成多国文字,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各国也都为儿童编写了类似的儿童读物,对培育儿童德、智、体起着巨大作用。

8.评价

上一篇:课程建设标志性成果范文下一篇:心态话题作文精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