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论文范文

2023-10-12

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创业现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途径,而我国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制度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创业教育评价的完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将给创业教育提供发展的方向和标准。本文结合创业教育课程和教学上的必要条件以及国内外创业教育评价的研究现状提出一些关于创业教育课程和教学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创业教育 评价

创业教育最早始于1967年美国柏森商学院。在我国,直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才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之后创业教育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99年我国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许多学校也采取措施开展创业教育,支持创业活动。2002年,教育部又指定了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我国的创业教育虽初具规模,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发展和完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也不例外。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很好的促进创业教育,并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 创业教育的定义

在探讨创业教育之前,先明确“创业”一词的概念。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对创业的定义为:“创业,创立基业。这里的‘基业’是指‘事业的基础、根基’”。一般认为,创业是创立、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按此含义,创业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开创新的职业、创设新的就业岗位和创新工作业绩。本文是从广义上来理解创业的,是指在各行各业的个人或团队为了创收获得利润并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

关于创业教育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在所有的定义中都强调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从广义上来讲,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设有系统的创业学专业和课程,而且在所有专业的课程中融入创业的思想,学习结果以实践创业为导向。在这个过程当中达到使学生具备全面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开拓创新的精神;与人合作、组织管理、了解市场的能力;坚持到底、敢于挑战的心理品质;广泛的知识面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创业教育指向创业的实际行动及结果,不论是在教育过程上还是结果上都是强调实践的。

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将创业教育加以定义。所谓高校创业教育,是指结合专业教育,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或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自我发展,以开创自己的事业。

2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创业学课程。课程设置受专业的局限很大。创业教育不仅要求有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而且由于其对知识面和综合能力的要求,需要课程设置的跨学科性和宽知识面,这些对于我国的创业教育来说都是欠缺的。

第二,教学过程脱离实践。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实际的学习,而在我国,变成了一种理论的、灌输的形式。教学脱离了实际的操作和体验过程,将实践的学习理论化,以讲授的形式传递。许多教师还将创业教育看作是对学习成绩较好的优秀学生的精英教育。各种创业设计大赛设计成果的实际转化率很低,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师资水平较低。创业教育需要的是既懂创业基础理论,又有创业经验,并且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实践活动自然融入教育当中的教师。而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教师大多都是非专业的,临时的。对理论不熟悉更谈不上有实际创业经验。而西方高校要求教师接受创业课程培训,并聘请既懂创业学知识又有创业实践的人给学生做指导,教师对学术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在外部环境上创业教育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在我国的高校中,创业教育被当成是一门副科,没有形成自己的创业课程体系,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更不愿意把精力花在创业教育课程学习上。更多的高校将创业教育作为学生毕业前为促进就业而进行的突击性短期教育。社会上的很多人认为创业是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才会去选择的出路。由于社会对创业重视不够,创业教育缺乏来自社会各界在资金、实习场地等方面的支持,而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创业教育来说,这些都是搞好创业教育的基础。

3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

创业教育要想很好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严格的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设立给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照和目标,为解决创业教育问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创业教育课程和教学评价的角度来探讨。

3.1 核心课程评价

核心课程是与创业联系较紧密的、范围较窄、内容精练务实的课程。国内有学者将创业课程概括为创业意识课程、创业知识课程、创业能力素质课程和创业实务操作课程四大类,也有学者认为要分成创业的财务面课程、创业的操作面课程、创业的策略面课程、创业的法律面课程、特定产业研究课程、环境面课程、个人面课程、整合性之创业实作课程、特定议题之创业实作课程九类。这里借鉴“首届创业学暨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和以上研究的成果,将其分为五类:创业者素质课程(主要学习创意激发、信息搜索、商业机会判断力、领导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内容)、新企业的创立与经营课程(主要学习寻找商机、机会评估、新公司的创办、创新战略、组织设计、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电子商务、税务制度、知识产权、合同与交易、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结构等等内容)、创业环境及管理课程(主要学习环境保护、环境资本主义、资金市场制度习俗、政府政策、电子经济等等)、特定产业创业(主要学习电子商务的特性、电子商务的建置、高科技业的经营、产业竞争策略等等)、企业家精神课程(主要学习社会责任、创业的社会内涵、社会创业精神等等)。

创业教育理论必须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各国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都加大了操作类课程的比重,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素质,创业实务操作类课程应采用模拟创办企业、实习、见习等形式。这一影响因素可用以下的指标衡量:核心课程开出率;跨学科课程的开设率;创业知识在现有课程的渗透程度;模拟创业公司、实习、市场调研等实践课程的学时数;模拟创业公司、实习、市场调研等实践课程的学生参加率。

3.2 教学方法评价

以往的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把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衡量指标,创业教育则是对这种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的颠覆。创业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增加商业实战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创业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有:邀请成功企业家来校做创业演讲;指导学生写作创业计划书;以团队的方式开展商业模拟练习;训练学生商业谈判技能;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寻找创业机会;鼓励学生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开发企业的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课程;访问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了解获取资金的途径和条件。

对于这个影响因素可以用以下的指标衡量:企业家访问演讲数;以商业计划、调研报告作为成绩的课程比例;参加社会调查的学生比例;案例教学的比例。

3.3 隐形课程评价

核心的课程体系之外,创业教育更需要学校提供一个好的创业教育环境,这些隐形课程对于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这些环境提供了学术实践的机会,因此,隐形课程的构建也是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所能提供的实习机会、与参与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的机会、创业比赛、研讨会等等。对于这个影响因素可以用以下的指标衡量:专题研讨会举办数量、创业基地实习人数、创业比赛开展数量、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学生参与度、创业社团数量、孵化器及配套服务对学术的开放比例。

我国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制度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求创业教育自身的完善,也需要外部创业环境的构建和良好的社会制度。创业教育评价的完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将给创业教育提供发展的方向和标准。本文仅仅是结合创业教育课程和教学上的必要条件以及国内外创业教育评价的研究提出一些关于创业教育课程和教学的评价指标,当然,指标本身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随着创业教育实践增加,我国创业教育所带来的宏观影响也将日益明显,其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将逐步显现,抓好创业教育将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开辟更加良好的途径和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我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讨[D].重庆: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管理,2007.

[2]王海龙.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企业管理,2004.

[3]潘嵩.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高等教育学,2007.

[4]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138-139.

[5]李洁.从美国四所著名大学的创业教育谈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关系[J].CHINAYOUTHS&T,2004(4):57-61.

[6]王彩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管理,2007.

[7]肖宏伟.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06.

[8]郭必裕.对构建在大学生创业评价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9]李国平,郑孝庭,李新平,张可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与控制方方法研究[Jl.特区经济,2004,(9).

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美、日、欧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针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提出完善的对策,以期推动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投资退出;美、日、欧

1引言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形式,对于实体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阶段,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更是重要。风险投资一般可将其理解为投资主体将风险资本投入初创企业,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提供其他相应增值服务,最后通过出让股权获得资本增值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整个运作过程可分为筹资、投资和退出三个阶段,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运作周期。风险投资公司筹集资本,然后投入风险企业,风险企业(包括正在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机构等)获得资金支持之后,必须在技术、生产工艺、市场开拓方面做出成果,实现增值,然后风险投资企业退出,取得回报。

风险投资的退出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的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事关风险投资变现,是为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是风险资本的加速器和放大器。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否完善有效,退出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当,是决定风险投资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没有退出机制,风险投资就难以发展;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就不迅速。并且退出机制与风险投资可以相互促进,互相强化,退出机制对于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美、日、欧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比较及借鉴

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来看,目前主要的退出方式有四种:公开上市、企业兼并、出售和清算。

2.1美国的风险投资退出

美国是风险投资业发展最早和最成熟的国家。一般认为风险投资是以1946年世界上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Amer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的成立为其起始标志。风险投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20世90年代以来,美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迅猛,退出机制日益成熟,因而成为各国效仿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美国风险投资主要以并购方式退出(1983年例外)。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股市的连续攀升,风险企业也迎来了通过公开上市退出的机遇。1991—1997年,风险企业公开上市的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有很大的增长,其中1996年更是达到276 家的最高纪录,占了当年全部公开上市公司的近1/3,筹资121亿美元。1997年美国证券市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尽管美国的风险企业公开上市有所下降,但仍比20世纪80年代有大幅上升,并且上市风险公司的市场表现也强于大市,1997年风险公开上市指数上升了37%,而同期道琼斯指数只上涨22.6%。1997年之后,由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购并浪潮的影响,风险企业的并购事件也不断增多。1997年风险企业的购并数目达到160家,比1996年增长了58.4%,总价值达88亿美元。1998年购并数目达到了185家,比同年公开上市数目的2倍还多。

总体而言,并购和上市成为美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两大主渠道。

2.2日本的风险投资退出

日本二板市场发展缓慢,创业企业上市基准过高,创业企业上市难度极大,风险投资难以通过首次公开发行退出,甚至要通过原投资企业回购才能实现退出。风险资本投入后难以及时通过上市实现增值并退出,大大降低了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新创业企业的热情;且风险投资机构因上市周期长,不愿在企业创业初期介入,而只是投资于创业后期。不仅如此,约62%的日本风险投资公司在所投资企业上市后仍继续持有股份。据统计,日本风险投资公司的收入有22%为股份增值,17%为股份分红,造成公司动能不足。而风险投资机构的附属性又决定了其定向出售的必然性。

日本上市基准高,影响了风险投资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日本风险投资的发展,并且导致风险投资偏向于投资创业后期企业,对创业前期企业支持不够,影响了风险投资创新功能的发挥。

2.3欧洲的风险投资退出

欧洲委员会鼓励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欧洲股票市场,从1995年开始,欧洲相继成立了多个服务于新生高成长性企业的股票市场,其中较具规模的有Nouveau Marche和Euro-NM市场、AIM市场和Easdaq市场,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提供便利,在保证进欧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渠道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就总体而言,欧洲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仍远落后于美国,如德国风险投资较多地选择股份回购,其次是并购,公开上市所占的比重很小。在1995年的264起退出中,回购股份占到166 起,出售为74起,而依赖于公开上市的仅有12 起,且仅有1家是在德国本土上市的。

综上所述,美国、日本和德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最大差别是,美国主要以公开上市和并购为主,而公开上市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占绝对地位;日本和德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中公开上市所占的比重很小,并购和回购占比较大。这是由于三国经济体制、企业形态和民族文化等的差异等原因引起的。

如前所述,公开上市是最佳的退出方式,其是否畅通关系到风险投资能否得到应有的资本回报,同时决定着风险资本的再投资。美国风险投资的发达,离不开其发达的资本市场,即完善的公开上市和并购退出渠道。日本和德国退出机制的特点,直接造成了日本和德国风险投资的弱势,当然对经济的贡献也较小。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三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除了公开上市,并购和回购都占有很大比例。这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设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3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我国自1985年创立第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以来,风险投资的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2009年创业板市场的创立,风险投资体系已基本健全。近十年,中国创投市场投资持续攀升,2002—2011年投资案例数年复合增长率达23.4%,金额更是呈几何级增长,达到46.2%。

从退出渠道来看,我国目前主要有股权转让、内地(海外)上市、股权回购和管理层收购。创业板的开通可以说是风险投资的一个里程碑。以广东省为例,2009年创投退出量为33笔,较2008年增加了14笔,增幅74%,这与创业板的带动不无关系。而且,在退出的33笔中,除4笔以股权方式退出外,另外29笔均以IPO方式退出。

但是进入2012年,证监会的股市新政正悄然改变我国VC的退出方式,退出方面,IPO退出呈现颓势,并购退出再掀新高。在中概股危机下,境外上市退出大门关闭,而境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这直接影响国内上市退出。2012年三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共发生65笔退出,退出笔数环比上升6.6%。虽然IPO依然是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共有20家VC支持企业上市,涉及VC退出41笔,占退出总数的63.1%,但IPO方式退出的比例进一步下降。相反,股权转让和并购退出则逐渐活跃。三季度,共有11笔股权转让退出,9笔并购退出,占比分别达16.9%和13.8%。

总体而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特点是以上市退出占绝对优势,股权转让和并购退出形式越来越重要,而且普遍存在上市难,股权转让和并购作价难的问题。

4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退出渠道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必要条件,且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创业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资信心,因此,必须建设和完善多形式的风险投资退出模式,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借鉴美日欧的经验,针对我国的现实,提出如下建议。

4.1应适当放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条件,加强二级市场监管,拓宽风险投资公司上市退出的通道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大多数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适合在创业板上市。目前,一方面是创业板的上市基准仍然过高,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尚有400多家企业提交了申请,等待审核批准。另一方面,就算是审核通过的,在目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也面临是否选择发行的问题,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筹集的资金竟然还不能弥补发行成本。这种状况直接影响风险投资的退出通畅性和退出的回报,影响风向投资的积极性。

在当前证券市场逐渐成熟、人们的投资观念逐步健全的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国家适当放宽高科技企业上市条件,并按照风险资本运行规律要求,加快构建包括私人权益融资市场、创业板资本市场等在内的新型资本市场体系,为产生投资的交易流提供系统的资本市场支持,让风险投资通过公开上市退出。同时,政府必须对二级市场实行更为严格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加强上市监管,避免个别企业假借高科技之名上市圈钱,另一方面建立更为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制度,为投资者自己判断公司的发展前景创造条件。通过创业板市场的运作,为风险资本的筹资、投资、选择和退出提供顺畅的渠道。

4.2加强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形成合理的价值发现机制,方便风险投资通过股权交易退出加强产权交易所建设,支持其进行市场化运作,并和创业投资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鼓励企业以其作为股权交易的平台,通过企业兼并、收购与股权回购等多种方式实现产权转让。成立股权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各类股权投资项目的退出创造新的渠道。同时,通过交易市场,发挥价值发现的功能,可以进一步解决风险投资退出的价值评估问题。

4.3完善并购贷款办法,拓宽并购资金来源,使银行资金介入到风险投资的退出中来并购贷款,是指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风险投资退出时,并购贷款有利于解决收购资金的来源。但是,目前的并购贷款存在贷款比例低(不应超过并购交易所需资金的50%)、产业限制严(主要是资产型企业,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支持风险投资企业的退出。

4.4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以使其既成为会员之间沟通的平台,也成为会员与政府沟通的平台,以及包括项目并购在内的业务合作平台。另外,引导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创业投资业的发展,提高投资业务的交易效率和规范程度。

参考文献:

[1]成思危.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J].管理世界,1999(1):2-7.

[2]赵英会.风险投资IPO退出现状及成因分析[J].财会通讯,2010.

[3]崔毅,何国杰,古义龙,等.2010广东省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成思危,等.2011年中国风险投资年鉴[C].中国风险投资院,2012.

[5]2012(第十四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DB/OL],http://www.cvcri.com/forum/2012/sz/.

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介绍大学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加强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对策: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营造创业环境,建立开放性的官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提升大学生创业主动性,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加强政策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官产学研

[作者简介]黄燕飞(1963- ),男,江苏海门人,南通职业大学副校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江苏 南通 226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基于创业视角的江苏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2011/03/084)

创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既要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又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较低,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大学生创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大学教育深层次问题的反映,创业教育滞后对高校的良性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关注和探究我国大学创业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冒险精神和创业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其属性包括:第一,以课程教育为基本形式。通过开设创业必修课程,实现创业教育的普及,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激情,有助于大学生创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形成。第二,创新大学文化。创业教育的任务是将创业融入大学传统教学,推动大学文化创新。第三,促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双重要求。第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源头。美国大学“校园创业计划”大赛包括麻省理工“5万美元商业计划竞赛”等已产生了长远的社会影响,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Yahoo,Excite,Netscape等许多著名高科技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第五,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型与创新。创业实践要求创业者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随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和大势所趋。第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已引起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还得到世界银行和国际教育署等国际组织的倡导,美国和瑞典创业教育已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体系。第二,各国政府和大学积极扶持和参与。英国拨款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负责全国创业教育;1988年日本《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倡导大学创业教育;截至2006年,美国已有1600多所大学开设了有关创业课程,积极实践创业教育。第三,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正扎实有效地推进创业教育工作。

二、新时期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形成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由独立实体课程、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以及创业活动课程构成。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百森商学院、贝勒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等已形成了系统的创业教育教研体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业相关课程有24门,斯坦福大学有17门。虽然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相对齐全,但独立实体课程和创业活动课程则十分滞后,三者的有机衔接也差。2011年,民盟中央提出的《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提案》中大力呼吁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虽然2009年年底“就业教育”“升格”为本科生普修课,但“就业教育”并非“创业教育”。另外,我国创业教育也缺少大学前教育基础。

(二)创业教育缺少实践环节的有力支撑和密切响应

大学生创业教育决定了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实践环节的多重实践性。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事业,创业教育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和平台是难以奏效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精心设计了由硅谷风险资本家、企业家们参与的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如风险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瑞典创业教育实践包括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与资质评定机构等,形成了一个大学、社区、企业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实践生态系统。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途径却十分有限,表现为创业教育资金短缺、创业实践条件和平台建设良莠不齐和孵化器功能不健全等,大学生创业易陷入高死亡率的困境。

(三)创业教育尚未与大学人才培养创新融合

如何为具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提供能够“出格”的空间和平台是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钱学森之问”是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反思。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体制一方面比较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却疏于对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培养。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和高校尚未将创业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也未设置创业教育考核标准,大学对创业教育和实践多是应付了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大学的人才培育创新和创业就业促进也不理想,创业人才集聚度不高。

(四)创业文化尚未成为我国大学主流文化价值取向

作为研究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把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融入教育与管理中,通过“教职研究员计划”等方式对校园文化、教员发展、课程教学、校内部门协作等进行创业文化的植入。一所大学除了有形资产和人力资源,还需要文化内涵以及良好的办学体制。创业自信心不足、创业失败的宽容、容忍度低、社会责任感不高、竞争意识、竞争精神差是我国大学创业文化的突出缺陷,这必然产生大学毕业生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共存现象。

三、加强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对策

(一)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学科建设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团队的建设,积极推进大学自主创业教育,确保《纲要》的实施。第一,以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主线,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保障、教育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完善我国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纲要》目标。第二,推动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事关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创业教育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上创新,着重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所需要的具体的素质与能力。第三,把创业知识、技能教育作为我国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以及作为寻找未来技术经济领袖人才的有效方式。第四,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结合,贯穿于人才培训的全过程。

(二)营造创业环境,建立开放性的官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不仅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还要以建立和完善创业实践条件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以挖掘大学生潜能为核心的创业项目实践,加强创业教育实践系统的建设。第一,创业环境包括微观环境、社会环境、体制环境等。作为创业最直接的微观环境,大学本身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内容,历史性地承担起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担,实现《纲要》提出的“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第二,建立开放性机制,在激活高校创业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配置全社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教育实践资源,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化创业载体如大学生创业园、风投、创业基金、信用体系、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等,实现高校、地方政府、产业界、科研院所、创业中介机构、社区和大学生的良性互动,有效开发和整合社会创业资源,建立和优化我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第三,积极建立官产学研创业实训平台,为有创业潜质的优秀学生企业提供带薪实践机会,让企业成为大学创业实践的主体,形成建立官产学研一体化、专门化和职业化的大学生创业平台体系。

(三)提升大学生创业主动性,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动性,以创业机会培育和创业资源集聚为导向,建立起基于创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第一,高校应实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一体化,优化高校基本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培育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第二,积极开展创业资源整合和创业条件平台管理创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教育、培训、条件、平台和文化等一条龙的整体服务,让高校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摇篮”和“熔炉”。第三,建立和完善创业培训、项目开发、专项基金、小额贷款、风险投资等相结合的创业就业能力培育机制,对大学师生创办的知识衍生型企业项目优先提供资金和孵化扶持。第四,按《纲要》发展每一个学生优势潜能的要求,提高对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指导能力,强化以大学生为主体和自主创新为核心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四)加强政策研究

以政策创新和落实为核心,强化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水平的跨越。第一,充分发挥大学和各级政府大学创业教育制度创新的主导性,进一步强化高校、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创业政策实践设计和落实的主体地位,以提高相关政策的优惠度和手续简便性为两大政策目标,降低创业门槛,建立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绿色通道”,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有效需求。第二,资金扶持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发点。借助政策扶持来降低商业银行大学生创业贷款风险,激发商业银行创业贷款供给能力。第三,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以政策创新和落实为核心,创新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突出相关扶持政策的公益性、政府的导向性、大学全程参与的主动性,提高扶持政策的合法性、权威性和落实率。第四,政府各部门协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制度体系与政策体系,从资金筹措、市场信息与培育(包括政府采购)、社会保障、应纳税款、知识产权保护、禁止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小企业创业和创新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民主同盟.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提案[EB/OL]. http://www.dem-league.org.cn/mmzt/11lianghui/11tafx/31194.aspx,2011-03-03.

[2]瞿振元.继承五四传统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N].光明日报,2009-05-07.

[3]赵彩瑞.“以创业带动就业”如何实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6).

[4]孙泽平,滕发祥.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内容与过程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04(7).

[5]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

[7]郭炜煜,范运年.一流大学需要的不仅是制度[N].科学时报,2011-01-18 .

[8]郗杰英,胡献忠.当代青年创业与社会的制度安排[J].中国青年研究2008(1).

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论文主要探究中美中小科技企业投融资与成长路径的差异。通过研究投融资现状以及成长路径,发现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继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企业;投融资;成长路径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截止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占据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数量庞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政策以及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依然面临较大的困境。美国作为重要的发达国家,其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以及成长路径与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2]。

2中美中小科技企业投融资现状

2.1 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为中小科技企业帶来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受到政策以及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主要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和民间借贷为主,成长路径受政策影响较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刚刚起步,新三板目前缺乏融资能力,而中小创并非注册制,门槛较高。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依然以内源融资为主。我国在政策上为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如银行贷款、创投私募融资、民间借贷以及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等。然而中小科技企业对于诸多手段应用较少,且主要以内源融资为主。美国内源融资的比例约为45%左右,而我国的比例超过90%。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所有公司的内源融资比例为90.5%,银行贷款为4.0%。第二,中小科技企业的外源融资依然以银行贷款为主。中小科技企业的规模以及资产比例相对较低,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健全,导致外源融资依然以银行借贷为主。在中小科技企业的负债比例统计中发现,银行贷款占据60%以上,80%左右的中小科技企业会选择商业银行贷款,但是仅仅6%的中小科技企业可以获取贷款。并且在贷款方式中,主要以短期借贷为主,根据资料显示,中小科技企业的贷款利率在5%~8%左右,总金额需要在500万元以下,且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第三,民间借贷获得高速发展。民间融资属于通过亲友借贷的方式,我国中小企业对民间金融的需求相对较高,不会不存在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中小科技企业由于在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困难,导致民间借贷成为其重要的选择,但相对要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

2.2 美国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现状

美国作为以中小企业为主扛大旗的发达国家,确保中小企业能和大企业获得同等融资机会,甚至更多融资渠道。美国尤其重视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根据资料显示,美国中小企业占据全国企业数量的99%以上,而中小科技企业同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目前共有中小企业2140多万家,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60%,新增加的就业机会有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一半以上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

其在融资体系中,同样具有内部融资为主的特点,而在其他投融资方式中,则以债务融资以及股权融资为主,其投融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政府对国内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性贷款数量很少,政府主要通过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投资。其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①中小企业业主自身的储蓄,占中小企业投资的45%左右;②中小企业主从亲朋中借款,占中小企业投资总数的13%左右;③从商业银行贷款;④金融投资公司,由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主导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与商业银行贷款一起约占29%。但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贷款利率要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更高;⑤政府资助,即主要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向中小企业提供的数量很少的直接贷款,约占1%;⑥证券融资,这部分资金只占4%左右。第一,以内源融资为主。美国拥有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证券市场发达较为完善,且拥有债券市场。中小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融资名额。美国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例如美国政府建立创新研究资金,中小企业局建立直接贷款机构,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为美国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根据资料显示,美国中小科技企业内源融资的比例为45%左右,商业银行以及投资公司的贷款比例约为30%。第二,外源融资渠道主要为银行和中小的金融机构。美国早期的中小企业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相对较低,37%的中小科技企业获得银行的融资,美国的银行数量约为8000多家,诸多银行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另外,美国具有上万家的信用社,其服务客户主要为中小企业,因而其成为中小科技企业投融资的中坚力量。第三,直接投融资的比例相对较高。在外源融资方面,美国的直接融资比例相对较高,尤其在股票以及债券方面,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较为发达,其债券融资比例达到8.8%左右,同时美国有大量的风险投资基金,无需抵押担保,为大量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通过获取股权的方式,共担企业成长风险,共享高回报。以支持高成长中小科技企业为主的美国风险创业投资产业非常发达,不仅有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企业不同阶段对应的财务投资机构,也有产业资本像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积极投资初创技术公司,上市公司利用产业资源积极孵化优质中小科技企业成长壮大,像YC等创业孵化器也很发达。

3 中美中小科技企业成长路径

3.1 中国中小科技企业成长路径

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在成长路径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信用擔保制度方面,政府担保占据主导地位,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数量在90%以上,商业担保机构占据5%左右。然而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难以满足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在资金规模方面,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风险相对较高。第二,银行贷款方面,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垄断大部分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存在非市场化的特点,且设置了上限,影响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同样由于中小科技企业的成本以及风险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因此,银行借贷发展缓慢。第三,在法律制度方面,我国建立《中小企业促进法》、《担保法》以及《票据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并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尤其对于民间借贷机构的发展,尚未制定统一的原则。第四,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在区域链的应用相对较少,且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其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其发展并不健全。

3.2 美国中小科技企业成长路径

美国中小科技企业的成长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担保制度方面,美国中小科技企业担保贷款制度主要由中小企业管理局负责。其由联邦政府筹建,负责贷款担保,但是其需要收取年保额的2%作为担保费用。并且其建立了多样化的援助计划,如债券担保制度等。另外,美国担保制度通常是由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三方担保模式,且政府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支持。第二,美国银行贷款方面,主要以中小银行为主,凭借优质服务和资金短期周转,可以解决中小科技企业的困境,并且借贷比例超过10%。同时,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应付款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多样化的服务。第三,美国在法律方面,制定《美国中小企业法》以及《信贷担保法案》等法律制度,固定了银行借贷、风险以及投资等具体细则,相对较为完善。第四,美国原创技术相对较多,尤其在联盟链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构建超级账本项目,较好的推进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

3.3 中美中小科技企业成长路径比较

在中美两国的中小科技企业成长路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担保制度方面,两国的担保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我国主要以政策担保为主,而美国政策担保则占据10%以下。我国信用担保机构较为分散,而美国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实现统一管理。在风险方面,我国担保风险由担保机构承担,而美国则由企业、担保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共同承担风险。第二,在银行借贷方面,我国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美国则以中小银行为主,并且资产总额占据银行的16%左右,可以为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提供保障,而我国尚且无法达到这一标准。第三,在法律制度方面,我国法律并不健全,并未解决不正当竞争以及市场准入限制等问题,同时对于担保以及融资等法律方面,并未建立完善的配套体系。而美国法律体系起步较早,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均建立了完善的制度。第四,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科技较为集中在经济领域,且原创技术相对较少,而美国则原创技术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投融资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4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建议

4.1 提升中小科技企业的自身的投融资能力

中小科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需要加快中小企业的竞争步伐,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提升投融资能力,其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善企业的投融资结构,中小科技企业存在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美国企业对内源融资的依赖性相对较低,因而我国中小科技企业需要在满足资金需求的基础上,避免继续融资,以此来降低融资风险。第二,中小科技企业需要强化内源融资能力,如通过折旧或者留存收益来提升投融资能力,要求企业完善财务制度,强化资金的积累过程,并且不断的调节公积金的提取比例,将资金转化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第三,提升中小科技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科技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科技的投入,通过提升科技产量,强化科技产品,可以提升企业的发展收益,另外,中小科技企业创新而获取的利润可以作为企业的资金积累手段,进一步保障企业的融资发展。第四,中小科技企业需要树立品牌形象,完善财务制度,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强预算管理,形成完善的内控制度,同时运用会计准则来处理财务,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4.2 完善商业银行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作为中小科技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政府需要不断的完善银行的管理制度。第一,其需要加强对中小银行的培育,逐步放宽准入制度和贷款限制。美国中小科技企业的贷款主要由银行负责,我国则缺乏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体系。第二,政府要积极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其具有一定的地方性,但是在规模上属于中小银行,我国政府要积极改变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通过股份制改造,使其发展成为市场经济银行。第三,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引进,外资银行在金融业务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我国应该积极引进外资银行的产品,打造符合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审核条件,为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奠定发展基础。

4.3 完善中小科技企业的担保制度

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需要担保制度来完成,因而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不断的完善担保制度。第一,建立中小科技企业管理部门,其负责担保职能。美国的联邦政府负责对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我国应该建立担保机构,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在确定其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连接起来。第二,不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首先,政府要运用财政基金,建立再担保业务,由担保机构支付偿还金额的一部分,而后信用担保机构返还金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其次,建立政府补偿制度,通过财政支持的手段,降低风险。第三,完善打包机构的资金补充制度。首先需要稳定资金的长期来源,通过贷款抵押的方式来获取收益,以此来实现资金补偿,其次,可以采用政府补偿基金模式,由地方政府负责帮助担保公司的发展,不断的积累资金,实现资金的流动。第四,积极发展商业担保机构,使其达到互助担保的目的。

4.4 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

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融资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应该不断的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建立保障平台,我国在2003年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逐步保障了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但是对于细则仍然要不断的完善。《担保法》在制定过程中,应该对融资机制以及担保等细节进行不断完善,赋予金融机构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明确政府的职能,以此来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4.5 健全高度市场化的资本市场体系

在企业成长路径上,美国中小企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资本市场发达(NYSE\NASDAQ\OTCBB)很多未盈利企业如创新药研发公司、互联网企业可以上市流通,上市公司并购频繁,中小企业成长路径有多重选择。

目前国内也涌现一批不断完成巨额私募融资的独角兽企业,如共享经济领域的滴滴、摩拜,智能硬件领域的小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蚂蚁金服、陆金所,人工智能领域的商汤、寒武纪,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领域的蔚来汽车,它们利用充沛的资本不断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布局产业生态。而意在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国家创新战略也在推动这些中国本土的中小科技企业在市场、资本和政策的支持下参与全球竞争,成为新经济的引领者。

5 结语

本文主要探究中美中小科技企业投融资以及成长路径的差异,通过综合对比研究,制定了提升企业实力、完善担保制度、完善银行管理制度、完善法律体系以及健全资本市场等策略。希望可以推进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方圆,魏竞超.互联网金融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7(16):55-56.

【2】方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选择探析[J].时代金融,2016(29):191-192.

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当前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有所减少,但依然是众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地,同时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市场投资主体情绪已回归常态,跨境并购重心已由欧美地区转向亚非地区。展望2020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发达经济体对外商投资监管审查趋严,国内企业海外投资趋于谨慎,但随着全球货币政策偏向宽松以及我国加强国际贸易投资合作,我国对外投资将保持相对稳定。建议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海外布局,强化对外投资的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深化对外投资合作。

关键词:对外投资 “走出去” 对外开放

一、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有所减少,投资大国地位保持不变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局势趋紧以及商业信心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延续下降态势。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发布的《2019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出量降至1万亿美元,较上年大幅下降28.8%,已连续三年处于下降趋势,投资规模为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而受国际投资保护主义升温、国内对外投资审查较严以及外部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步缩小。《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430.4亿美元,同比下降9.6%,降幅较2017年有所收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投资规模仅略微低于日本,存量规模仅次于美国与荷兰,位于全球第三位,世界投资大国的地位尚未改变。进入2019年,虽然全球货币政策偏向宽松令外部融资成本得到一定改善,但在美欧等经济体对海外投资审查趋严以及国内企业盈利有所下降等情况下,我国对外投资规模降至1106亿美元,较2018年减少99亿美元,同比下降8.2%。虽然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较上年有所减少,但投资规模仍在1000亿美元以上,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同步放缓、商业信心尚未回暖以及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依旧低迷的条件下,我国保持千亿美元对外投资规模,表明我国仍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力军。

(二)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投资主体情绪回归常态

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逝,特别是在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增长出现拐点、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以及总和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等情况下,我国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攀升。自2011年以来,我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0.7%,截至2018年,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涨至8.2万元,较2011年增长了近一倍。而且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企业环境成本由外部化向内部化转变,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此外,我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问题尚未完全达成协议,美国对我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仍处较高水平,关税征收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以美国市场为主的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部分企业已将产能转移至周边国家。在中低端制造业外迁的同时,我国并没有放缓中高端制造业的布局,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依然受到我国青睐。受此影响,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11月,制造业对外投资达174.84亿美元,同比增长6.6%。制造业对外投资占我国对外投资的比重升至17.7%,较上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

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第三产业,2018年我国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75%左右。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投资规模在2017年达到峰值后便大幅下降,2018年的投资规模仅为122.4亿美元,较2017年下降53.5%。此后投资动能有所加强,截至2019年11月,批发和零售业对外投资达110.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6%,较上年同期明显好转,对第三产业投资形成有力支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第三产业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2018年占第三产业对外投资的46.8%,较2017年提高2个百分点。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规模明显减少,截至2019年11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达321亿美元,同比下降19.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占比降至32.5%,较上年同期下降5.7个百分点。而在我国明确将房地产、体育和娱乐等行业列为限制类对外投资后,上述行业自2017年以来已没有新增项目投资。在加强我国对外投资引导和规范后,投资海外房地产及娱乐项目的高涨情绪已消退,市场投资主体情绪重回常态。

(三)对外投资地区分布高度集中,并购重心转移至亚非地区

2018年,我国对亚洲地区的投资虽有放缓,投资規模降至1055亿美元,较2017年下降4.1%,但随着我国传统比较优势的减弱、中美贸易摩擦局势的趋紧以及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加深,我国加强了越南、印尼等亚洲国家的投资布局,亚洲地区依然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流向区域。亚洲地区占我国对外投资的比重升至74%,较2017年进一步上升4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稳步推进,2018年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已超过1万家,投资规模达178.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的比重达12.5%。进入2019年,我国继续将“一带一路”作为重点投资对象。截至2019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新增投资达150.4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3.6%,较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对欧洲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减少,2018年的投资规模仅为65.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4.3%,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我国对欧洲地区投资的最低水平。特别是在欧盟加强外商投资审查、英国脱欧等政治风险上升以及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下,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投资受到较大冲击,降幅较为明显,是造成对欧洲地区投资低迷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反的是,虽然美国对外商投资的监管审查趋严,而且与我国贸易摩擦局势趋紧,但我国对美国的投资不降反升,2018年的投资规模达74.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6.4%,对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投资增幅较大,是拉动对美国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虽然高技术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依然受到我国投资者的青睐,但是随着进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中高端领域难度的加大以及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愈发谨慎,我国跨境并购交易跌至近十年来的较低水平,2019年我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为686亿美元,同比下降31%。其中,对欧美地区的并购交易下降明显,而对亚洲和非洲的并购交易增长强劲,从而导致我国并购重心逐渐由欧美地区向亚非地区转移。

二、2020年对外投资趋势展望

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发达经济体对外商投资监管审查趋严以及国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情况下,国内企业海外投资趋于谨慎,对发达经济体中高端领域的投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随着全球货币政策偏向宽松以及我国持续推进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下降,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市场准入标准也逐渐放松,从而为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综合判断,2020年我国对外投资将保持相对稳定。

(一)抑制对外投资增长的因素

1.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在经历了普遍增长后,全球经济增速于2017年升至3.8%,为近六年来的最高增速。但受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低迷以及商业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经济增长同步放缓的态势愈发明显。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再次调低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至2.9%,增速降至近10年来最低水平。同时,IMF还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3%,较2019年10月的预测下降0.1个百分点。虽然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高于2019年,但在全球贸易摩擦紧张局势尚未好转、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投资者信心依旧低迷以及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而降低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情绪。

2.发达经济体跨境投资审查进一步趋严。2018年,美国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颁布了《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该法案不仅加大了外商投资审查的力度,而且扩大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范围,在加强外国公司通过合并、收购和超半数收购交易导致美国公司控制权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敏感不动产交易、回避审查交易、引发权益变化的外国投资以及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及敏感个人数据等方面的审查。同时,CFIUS还于2019年9月出台了FIRRMA实施细则草案,进一步扩大了对非控制交易和不动产收购的审查范围,并对强制申报规则进行完善。受此影响,我国企业投资美国所承担的风险上升,对美国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投资明显减少。尽管欧洲总体上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政策,但内部的投资保护主义逐渐升温。先是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部分国家加强对外资的监管,随后欧盟理事会于2019年3月批准了《关于建立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框架的条例》,旨在构建统一的安全审查框架,完善成员国之间的监管合作机制,加大非欧盟企业投资欧盟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关键投入、敏感资料以及新闻媒介等领域的审查力度。我国投资欧洲部分敏感领域的限制不断增多,投资项目获批难度进一步加大,项目审查时间也将随之延长,企业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对投资欧洲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3.国内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恶化。受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国内需求疲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工业品价格增速明显放缓,截至2019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3%。在价格下行以及需求承压的情况下,我国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恶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3%。其中,制造业同比下降5.2%,较上年同期下降13.9个百分点,采礦业同比增长1.7%,较上年同期更是大幅下降38.4个百分点。而与2018年实现高速增长不同的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降幅较大,同比下降12%,私营工业企业利润虽实现2.2%的增长,但增幅较上年同期也明显放缓。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增加了债务偿还压力,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已升至56.6%,较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已升至57.4%,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不仅减少用于投资的自有资金,而且导致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压缩企业杠杆投资的空间,从一定程度上放缓企业海外投资步伐。

(二)促进对外投资增长的因素

1.对外投资的融资环境偏向宽松。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全球货币政策发生明显变化,由上年的趋紧转向相对宽松。其中,美联储于2015年进入加息周期,先后9次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利率水平由0.25%提升至2.5%。然而由于减税刺激效应的减弱以及美国引发的全球贸易战,美国经济扩张动能不断减弱。为保持经济扩张态势,美联储于2019年8月采取降息政策,这也是美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以来的首次。特别是自2019年三季度以来,美联储已连续三次降息,将利率水平降至1.75%。此外,美联储还结束了持续近2年的缩表进程并重启购债计划,每月购债规模为600亿美元。与此同时,面对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欧洲央行于2019年9月下调隔夜存款利率0.1个百分点至-0.5%,为2016年3月以来首次下调。为增强货币政策宽松的效果,欧洲央行同样重启资产购买计划,每月购债规模为200亿欧元。日本央行则继续保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承诺将利率保持在当前或更低的水平。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纷纷降低本国利率,从而刺激本国经济增长。我国也多次降准释放流动性,国内融资环境偏向宽松,截至2019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25.5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9万亿元。国内外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有利的融资环境,企业的融资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2.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再上新台阶。我国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坚定维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多边主义。我国在升级新加坡自贸协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合作的升级。升级后的自贸协定扩大双方投资领域,放宽外商的准入限制,加强跨境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合作与资金支持,我国与东盟地区的经贸往来愈发紧密。而且“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截至2019年,我国与1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已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领域。同时,我国已与毛里求斯签署自贸协定,这也是我国与非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为我国与非洲其他国家签署协议做出积极探索。此外,我国还加快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双方已进行多轮谈判并取得积极进展,从而为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协定提供有利保障。我国与相关国家合作的持续深化将为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的海外布局

继续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在对外投资中的引导作用,使对外投资更好的服务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整合能力,优化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内重点地区对外贸易投资平台建设,加快与国际经贸投资规则的对接,提升国内金融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的区域布局,逐步改善对外投资区域不平衡的现象。

(二)强化对外投资的事中事后监管

完善对外投资的监管体系,健全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各部门的协同监管,确保监管信息在各部门间的共享,提高对外投资的监管效率。进一步健全境外投资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管的透明化、标准化、法制化,确保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大国外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研究力度,提升国外风险预测预警能力,做好企业海外投资的咨询工作,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健全境外融资管理框架体系,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发债行为,加强重点行业境外融资的风险调控,有效防范境外融资风险向国内的传导。

(三)深化对外贸易投资合作

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谈判进程,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巩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中非自贸区建设;推动中拉经贸合作优化升级,加强双方在基础设施、制造业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从而拓展我国对外投資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全面推进中欧投资自由化磋商,尽快启动中欧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减少欧洲安全审查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冲击。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强对“一带一路”投资的支持力度,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建琴.“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1):14-19.

[2]王琳华,者贵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势及特点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32):4-7.

[3]高鹏飞,胡瑞法,熊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70年:历史逻辑、当前问题与未来展望[J].亚太经济,2019(5):94-102.

[4]邬琼.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势分析[J].中国物价,2017(10):16-18.

[5]毕然,李恩极,李群.新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新变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15):96-103.

[6]卢进勇,李小永,李思静.欧美国家外资安全审查:趋势、内容与应对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2018(12):4-9.

[7]余振,陈鸣.贸易摩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境外对华反倾销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9(12):108-120.

(邬琼,国家信息中心)

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逐渐出现资源短缺以及各种民生保障的相关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然而,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融资出现较大的困难,企业内部资金限制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型企业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科学成果。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风险投资成为了新的融资渠道,解决了中小型企业在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风险投资;中小企业;上市过程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风险投资对于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上市过程产生的重要影响,分别讲述了风险投资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中小型企业存在的内在价值以及风险投资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中小型企业具有的市场价值。风险投资可以看成是企业上市融资的补充渠道,对中小型企业内部进行经营管理,较少投资双方出现的各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的缓解我国中小型企业出现的上市融资困难的问题,

一、风险投资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中小型企业存在的内在价值

1.加速中小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有效地推动产业升级

风险投资实际上包含着风险资本、各大企业管理人的精神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三种因素相互结合推动中小型企业能够将生产要素由低端升级到高端生产部门。风险投资的相关机构,为了能够保证各个投资者的回报,需要拥有非常严格的筛选机制,从而有效的判断被投资中小企业内部具有的技术水平,以及详细的财务情况,形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鼓励各中小企业内部进行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我国传统的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进行改造,加快产业的升级。

2.提供中小企业新的融资通道,解决企业内部的融资困难

目前,在公募市场中,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规模以及具体的盈利水平都不能满足上市的具体要求。国内相关部门对股票的发行采用了具体的核准制,创业板的最低要求也需要拥有至少两千万左右的净资产,这一要求使中小企业在创业的初级阶段,无法在市场上顺利的获得融资。在私募市场中,银行的贷款业务存在非常严重的配给情况,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创业的初期阶段都无法提供相应的资产担保,从而无法从商业银行中顺利的获得融资。风险投资具有专业的股权投资,通过对中小企业内部的经营和管理进行监督,减少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风险投资能够提供基本的权益资本,提供企业内部具有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了中小企业的商业贷款。

3.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提高盈利能力

风险投资者能够改善中小企业内部的股东结构,从而建立促进企业上市的先进的治理结构以及内部的财务制度。风险投资机构会委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企业健康顺利的发展,同时,作为风险投资者来说,想要更好的退出企业管理,就需要更加积极的帮助中小企业快速的解决内部出现的各种经营状况,提供专业的咨询业务。

二、风险投资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中小型企业具有的市场价值

1.风险投资有效地认证中小企业的上市过程

中小企业想要得到上市的有效认证可以通过投资银行以及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认证,虽然对于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属于拟上市公司股东,但是由于风险投资机构具有良好的信誉资本,因此可以作为第三方认证,起到认证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机构是具有专业能力的投资中介,降低了投资中出现的各种道德风险,为了有效的保护自身信誉的资本,在进行风险投资前,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全方面的调查工作,并做好严格的筛选,优胜劣汰,选择信誉较高,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的认证工作只能是通过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任何投资者都没有风险投资机构尽职调查,并严格的监督。风险投资机构的相关管理人员都是由一些具有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的精英人物,管理人员具有的高素质是风险投资机构的最大优势。越是具有更大发展空间的中小企业就会越受风险投资的关注。风险投资机构的有效认证,也成为了中小企业拥有良好发展前途的重要标志。

2.培养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具有企业家的基本精神

风险投资在对不同的企业以及项目进行筛选时,会全面的分析企业内部的技术水平、具体的管理模式,同时,更看重的就是企业管理者自身具有的专业素质,是否具有创业的热情以及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计划,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的入驻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者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风险投资的相关人员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在对企业进行投资时,会着重培养企业管理者具有的企业界的精神以及管理需要具备的各方面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投资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上市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中小型企业存在的内在价值,加速中小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有效地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中小企业新的融资通道,解决企业内部的融资困难,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提高盈利能力,同时风险投资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中小型企业具有的市场价值,有效地认证中小企业的上市过程,培养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具有企业家的基本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金龙,费方域,谈毅.不完全合同、退出的激励平衡和控制权转移[J].财经研究,2010(7):134-135

[2]张新力,杨德礼.国外创业投资“红筹上市”运作模式的利弊探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10(4):40-43

[3]王步芳. 从新涛并购看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路径[J].IT应用,2010(6):10-11

[4]赵昌文,童牧,何奕. 欧洲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分析[J].财经科学,2010(4):41-44

上一篇:管理建筑工程造价论文范文下一篇:行政侵权客体分析论文范文